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08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显示立体图像为可能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显示三维的立体图像为可能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这种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揭示于日本国特许2857429号公报。
在上述日本特许2857429号公报中揭示有能通过以微电脑等的控制构件控制配置于图像显示面的观察者侧的电子式视差屏障(parallaxbarrier),在电子式视差屏障的预定位置,在对连接观察者的左眼及右眼的线段实质上垂直的方向形成预定形状的开口部及遮光部成条纹(stripe)状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在揭示于该日本特许2857429号公报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中,在提供观察者三维图像的情形下,形成有电子式视差屏障的开口部,使左眼用的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左眼,并且右眼用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
而且,以往也有一种提案,通过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配置配设有条纹状的开口部及遮光部的屏障(barrier),可提示观察者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参照图20,针对已知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的构成来说明。
已知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如图20所示包含显示图像用的显示面板501;配置于显示面板501的观察者510侧的偏光板502;配设于偏光板502的观察者510侧的屏障(barrier)503。
而且,显示面板501具有玻璃基板501a。而且,在显示面板501交互配设有延伸于对连接观察者510的左眼510a与右眼510b的线段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对图2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像素列501b及像素列501c。在该像素列501b显示有观察者510的左眼510a观看用的图像L10,并且在该像素列501c显示有观察者510的右眼510b观看用的图像R10。
而且,在屏障503设有用于遮蔽由显示面板501射出的光的遮光部503a,与使由显示面板501射出的光透射用的开口部503b。该遮光部503a及开口部503b与显示面板501的像素列(pixel trains)501b及501c一样被交互配设,以延伸于对连接观察者510的左眼510a及右眼510b的线段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对图2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而且,遮光部503a及开口部503b每一个由显示面板501的像素列501b及501c构成的组对应而配设。
其次,参照图20针对利用已知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的立体图像显示方法来说明。
在已知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中,观察者510经由屏障503的开口部503b观察显示面板501的情形,在观察者510的左眼510a入射有显示于显示面板501的像素列501b的图像L10,并且在观察者510的右眼510b入射有显示于显示面板501的像素列501c的图像R10。据此,观察者510可观察立体图像。
但是,在图20所示的已知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中有以下的问题点例如仅将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配置成纵向的情形,提供观察者510立体图像而使其对应,在例如将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配置成横向的情形下,很难提供观察者510立体图像。而且,针对上述日本特许2857429号公报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也有与图20所示的已知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一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如上述的课题而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在配置成纵向的情形及配置成横向的情形的双方的情形下,可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显示图像用的显示构件;照射光至显示构件用的光源;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用以在将至少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将由光源照射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用以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状态下,将由光源照射的光分离成至少具有两条不同的偏光轴的光,其中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通过使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一方朝观察者的眼睛行进,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并且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通过使至少具有两条不同的偏光轴的光中的至少具有一条偏光轴的光行进至观察者的眼睛,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
在依照该一个局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如上述,配设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与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并且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通过使由光源照射,被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分离的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一方朝观察者的眼睛行进,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且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通过使由光源照射,被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分离的至少具有两条不同的偏光轴的光的中的至少具有一条偏光轴的光朝观察者的眼睛行进,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在将显示构件配置于第一方向(纵向)的情形及配置于第二方向(横向)的情形的两者的情形下,可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
在依照上述一个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偏光控制液晶面板。如此,若使用偏光控制液晶面板,则可容易将由光源照射的光分离成至少具有两条不同的偏光轴的光。
在依照上述一个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相位差板。如此,若使用相位差板,则可容易将由光源照射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
在依照上述一个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用以将由光源照射的光控制成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的多个第一偏光控制区域,与用以将由光源照射的光控制成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多个第二偏光控制区域,多个第一偏光控制区域及多个第二偏光控制区域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沿着对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两者交叉的方向配置。如此构成的话,因通过沿着对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两者交叉的方向(斜的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一偏光控制区域及多个第二偏光控制区域,可在大致均等地分散于纵方向及横方向的状态下使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一方朝观察者的眼睛行进,故可将显示构件的图像的分辨率(resolution)的下降分散于纵方向与横方向。据此,可提供观察者图像质量下降少的立体图像。
在上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第一偏光控制区域及第二偏光控制区域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显示构件包含彩色显示用的多个点区域,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的第一偏光控制区域及第二偏光控制区域就每一显示构件的各个点区域各自配置。如此构成的话,通过每一点区域配设的第一偏光控制区域及第二偏光控制区域,可在细分化显示构件的图像的状态下入射到观察者的眼睛。据此,可提供观察者图像质量下降更少的立体图像。
在依照上述一个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通过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一方,通过使左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左眼行进,并且使右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右眼行进,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通过至少具有两条不同的偏光轴的光中的至少具有一条偏光轴的光,通过使左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左眼行进,并且使右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右眼行进,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如此构成的话,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纵向)的情形及配置于第二方向(横向)的情形的两者的情形下,可容易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
在依照上述一个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将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三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并且将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五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通过利用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使左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左眼行进,并且使右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右眼行进,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如此构成的话,因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通过被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分离的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可容易使左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左眼行进,并且可使右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右眼行进,故可容易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
在依照上述一个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用以将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三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的多个第三偏光控制区域,与用以将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五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的多个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对连接观察者的左右的眼睛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沿着连接观察者的左右眼睛方向的方向交互配置。如此构成的话,因可容易将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三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并且可容易将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五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故在显示构件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通过被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分离的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可容易使左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左眼行进,并且可使右眼用图像朝观察者的右眼行进。据此,可容易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
在上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显示构件包含各自显示光的三原色用的3个点区域,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的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的沿着连接观察者的左右眼睛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实质上对应点区域的沿着连接观察者的左右眼睛方向的方向的长度而设定,各自显示显示构件的光的三原色用的3个点区域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接邻于对连接观察者的左右的眼睛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向而配置。如此构成的话,因可在对连接观察者的左右的眼睛的方向实质上垂直地延伸而配设的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各自配置各自显示光的三原色的点区域,故可提供观察者图像质量下降少的立体图像。
在上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还包含具有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在偏光控制液晶面板的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施加电压至液晶用的电极各自延伸于与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相同方向而形成。如此构成的话,因使用偏光控制液晶面板的电极,可施加电压至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的液晶,故通过控制液晶的电压的施加状态,可容易使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的偏光控制状态变化。
在依照上述一个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可切换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任一方的光的第一状态,与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两者的光的第二状态,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在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任一方的光的第一状态下,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并且通过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在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两者的光的第二状态下,使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两者朝观察者的眼睛行进,以提供观察者平面图像。如此构成的话,通过将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切换成通过控制偏光轴而透射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任一方的光,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的情形,与通过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两者的光,以提供观察者平面图像的情形,可用一个图像显示装置,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及平面图像的两者。
在依照上述一个局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在将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将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三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并且将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五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且可切换透射至少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的第三状态,与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两者的光的第四状态,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且在透射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的至少一方的第三状态下,通过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并且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且在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两者的光的第四状态下,通过使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两者朝观察者的眼睛行进,以提供观察者平面图像。如此构成的话,通过将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切换成通过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的情形,与通过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两者的光,以提供观察者平面图像的情形,可用一个图像显示装置,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及平面图像的两者。
在依照上述一个局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最好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一体配设于显示构件。如此构成的话,与和显示构件以另一体构成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的情形比较,可抑制零件数目增加。
此情形,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相位差板。如此,若使用一体配设于显示构件的相位差板,则可容易将由光源照射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
在上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一体配设于显示构件的构成中,显示构件包含显示面板;夹入显示面板而配置的一对偏光板,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一体形成于一方的偏光板。如此构成的话,因无须设置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用的专用的构件(例如玻璃基板),故可削减该部分的零件数目,并且可减小图像显示装置的厚度。
在依照上述一个局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显示构件、光源、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及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也可以配置成由观察者侧依序为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显示构件及光源的顺序。


图1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显示将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配置成纵向的情形的显示面板、相位差板以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的图。
图3是显示在将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配置成纵向的情形的立体图像显示时,由上方显示观察者看显示面板的状态的图。
图4是显示将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配置成横向的情形的显示面板、相位差板以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的图。
图5是在将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配置成横向的情形的立体图像显示时,沿着图4的100-100线由上方显示观察者看显示面板的状态的图。
图6是在将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配置成横向的情形的立体图像显示时,沿着图4的200-200线由上方显示观察者看显示面板的状态的图。
图7是将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配置成纵向的情形的显示面板的部分扩大图。
图8是将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配置成横向的情形的显示面板的部分扩大图。
图9是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相位差板的部分扩大图。
图10是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部分扩大图。
图11是用以说明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纵向配置时的立体图像显示方法的图。
图12是用以说明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横向配置时的立体图像显示方法的图。
图13是显示在将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配置成纵向的情形的平面图像显示时,由上方显示观察者看显示面板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用以说明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纵向配置及横向配置时的平面图像显示方法的图。
图15是在将依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配置成横向的情形的平面图像显示时,由上方显示观察者看显示面板的状态的图。
图16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17是依照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相位差板的扩大斜视图。
图18是在将依照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配置成纵向的情形的立体图像显示时,由上方显示观察者看显示面板的状态的图。
图19是使用依照图1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一般的相位差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图20是用以说明依照已知示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原理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1、100图像显示装置2背光3、13、501显示面板3a至3c、3e至3g点区域3d像素区域3i显示面板的预定的基准边4、5、8偏光板6、16、106相位差板6a、6b、7a、7b偏光控制区域7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c电极10、20、510观察者10a、510a左眼10b、510b右眼13i显示面板的基准边107专用的玻璃基板500体图像显示装置501b、501c像素列 503屏障503a遮光部 503b开口部L1、L2、L11左眼用图像L10图像 R1、R2、R11右眼用图像S1、S2平面图像 XL、YL左侧的显示区域XR、YR右侧的显示区域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照图面说明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0,针对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构成来说明。
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如图1所示包含背光(backlight)2;配置于背光2的光射出侧,由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构成的显示面板3;夹入显示面板3而配置的偏光板4及5;配置于偏光板5的光射出侧的相位差板6;配置于相位差板6的光射出侧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配置于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射出侧的偏光板8。此外,背光2是本发明的[光源]的一例,相位差板6是本发明的[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的一例。而且,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及偏光板8是本发明的[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的一例。而且,本发明的[显示构件]包含显示面板3、偏光板4及偏光板5的概念。
背光2具有照射光至偏光板4的功能。而且,偏光板4因具有由观察者10侧看约135°的偏光轴而设定,故具备仅透射具有由观察者10侧看约135°的偏光轴的光的功能。以下只要未特别记载,偏光轴的角度表示由观察者10侧看的角度。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偏光轴的角度表示将显示面板3配置成纵向的状态中的角度。
而且,显示面板3由例如在OFF状态,在使入射的光的偏光轴约变化90°的状态下使其射出,在ON状态下大致不使入射的光的偏光轴变化而使其射出的TN(Twisted Nematic扭转向列)液晶面板构成。该显示面板3如图7所示具有由各自显示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的光的三原色用的3个点区域3a至3c构成的多个像素(pixel)区域3d;由各自显示光的三原色用的3个点区域3e至3g构成的多个像素区域3h。该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各自具有纵横比约成1∶3的长方形形状。
此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将显示面板3配置成纵向的情形下(将显示面板3的预定的基准边3i配置于垂直方向(Y方向)的情形)(图2及图3的情形),显示于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的左眼用图像L1及右眼用图像R1被配置成沿着对图7的X方向及Y方向的两者交叉的斜方向的C方向的方格花纹状(阶梯状)。具体上,在图7所示的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中,左眼用图像L1的显示区域以剖面线(斜线)区域表示,右眼用图像R1的显示区域以未施以剖面线(斜线)的非剖面线区域表示。如图7所示,位于剖面线区域的左眼用图像L1在斜方向(图7的C方向),以RGB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连续而显示。而且,位于非剖面线区域的右眼用图像R1也在斜方向(图7的C方向)以RGB的点区域连续显示。而且,左眼用图像L1与右眼用图像R1在交叉于RGB的点区域而延伸的斜方向(图7的C方向)的方向交互显示。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将显示面板3配置成横向的情形下,如图8所示,对应光的三原色(RGB)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各自延伸于对连接观察者10(参照图5)的左眼10a与右眼10b的线段实质上垂直的方向(Y方向)而配置。在图8所示的横向配置的情形下(将显示面板3的预定的基准边3i配置于水平方向(X方向)的情形),以剖面线(斜线)区域表示的左眼用图像L2及以非剖面线区域表示的右眼用图像R2各自在垂直方向(Y方向),RGB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连续延伸而显示。而且,在图8所示的横向配置的情形下,延伸于垂直方向(Y方向)的左眼用图像L2与右眼用图像R2在水平方向(X方向)交互显示。
偏光板5如图1所示因具有约45°的偏光轴而设定,故具有仅透射具有约45°的偏光轴的光的功能。而且,相位差板6如图9所示包含多个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此外,偏光控制区域6a是本发明的[第一偏光控制区域]的一例,偏光控制区域6b是本发明的[第二偏光控制区域]的一例。而且,偏光控制区域6a如图3所示,在显示面板3配置成纵向的情形下(图2及图3的情形),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1的区域与观察者10的右眼10b的连线,并且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3的右眼用图像R1的区域与观察者10的左眼10a的连线。以下只要未特别记载,左眼10a及右眼10b表示观察者10的左眼10a及右眼10b。而且,偏光控制区域6b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1的区域与左眼10a的连线,并且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3的右眼用图像R1的区域与右眼10b的连线。而且,如图9所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具有对应图7所示的配置成纵向状态的显示面板3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的实质上长方形的形状。而且,在将显示面板3(参照图7)配置成纵向的情形下,与显示面板3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一样,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的纵向方向配置于对连接左眼10a与右眼10b(参照图3)的线段实质上垂直的方向(Y方向)。而且,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具有使透射的光的偏光轴变化成对相位差板6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的功能。具体上,相位差板6因具有赋予入射的光λ/2的相位差的功能,故对相位差板6的偏光轴,例如具有角度α的偏光轴的光通过相位差板6的偏光轴会变化成具有角度-α的偏光轴的光而射出。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后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如图7及图9所示,配置成沿着对图7的X方向及Y方向的两者交叉的斜方向的C方向的方格花纹状(阶梯状),以对应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1及右眼用图像R1的显示区域。而且,如图9所示,偏光控制区域6a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3)侧看约75°的偏光轴,偏光控制区域6b具有约15°的偏光轴。
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如图10所示,具有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此外,偏光控制区域7a是本发明的[第三偏光控制区域]的一例,偏光控制区域7b是本发明的[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的一例。而且,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是在将显示面板3(参照图1)配置成横向的情形下(图4至图6的情形),延伸于对连接左眼10a与右眼10b的线段实质上垂直的方向(Y方向)(参照图10)而配置。而且,在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各自配设有延伸于垂直方向(Y方向)的电极7c。据此,因可使用电极7c施加电压至位于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液晶,故通过控制至液晶的电压的施加状态,因而使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偏光控制状态容易变化。而且,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具有约120°的偏光轴。而且,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具有通过设成电压施加状态(ON状态),使约120°的偏光轴无效,不使偏光轴变化而透射具有预定的偏光轴的光的功能。而且,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具有通过设成电压非施加状态(OFF状态),使约120°的偏光轴有效,使光的偏光轴变化成对其偏光轴线对称的功能。此外,在立体图像显示时,在将显示面板3(参照图1)配置成纵向的情形下(图2及图3的情形),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变成电压非施加状态(OFF状态)。而且,在将显示面板3(参照图1)配置成横向的情形下(图4至图6的情形),偏光控制区域7a变成电压非施加状态(OFF状态),并且偏光控制区域7b变成电压施加状态(ON状态)。
而且,将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参照图10)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沿着连接将显示面板3(参照图5及图6)配置成横向的情形的左眼10a与右眼10b的线段的水平方向(X方向)的长度,实质上对应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的沿着连接左眼10a与右眼10b的线段的水平方向(X方向)的长度而配设。
而且,在将显示面板3(参照图1)配置成横向的情形下(图4至图6的情形),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如图5及图6所示,配置于连接显示有左眼用图像L2的区域(剖面线区域)与右眼10b的连线,并且配置于连接显示有右眼用图像R2的区域(非剖面线区域)与左眼10a的连线。而且,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配置于连接显示有左眼用图像L2的区域(剖面线区域)与左眼10a的连线,并且配置于连接显示有右眼用图像R2的区域(非剖面线区域)与右眼10b的连线。
而且,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如图3及图5所示,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至相位差板6的观察者10侧的表面的距离(W1),与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至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观察者10侧的表面的距离(W2)按照与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的纵横比(约1∶3)相同的约1∶3的比率而配置。如此构成的话,可使将显示面板3配置成纵向及横向的情形的显示面板3至观察者10的距离大致相等。
偏光板8如图1所示具有约45°的偏光轴而设定。此外,偏光板8具有使入射的光变化成具有约45°的偏光轴的光而透射的功能。
(纵向配置时的立体图像显示模式)其次,参照图3、图7、图10及图11,针对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3的纵向配置时的立体图像显示方法来说明。此外,在图11中,虚线显示偏光板4、5、8、相位差板6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轴的角度,并且箭头显示透射光的偏光轴的角度。
首先,由背光2(参照图3)照射的光如图11所示,通过偏光板4仅透射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3)侧看约135°的偏光轴的光。而且,射出偏光板4的光入射到显示面板3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此情形如图7所示,在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的中的剖面线(斜线)区域显示有左眼用图像L1,并且在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的中的非剖面线区域显示有右眼用图像R1。而且,入射到显示面板3的光如图11所示在偏光轴通过显示面板3变化90°的状态下射出。即,透射显示面板3的光具有偏光轴为约45°的偏光轴。而且,射出显示面板3的光透射具有约45°的偏光轴的偏光板5。而且,透射偏光板5的光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或6b。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光因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3)侧看约45°的偏光轴,故如图11所示,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被变化成对偏光控制区域6a的约75°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具有约105°的偏光轴。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是本发明的[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的一例。而且,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透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此时,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因被电极7c(参照图10)控制成未施加有电压的OFF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具有约120°的偏光轴。因此,入射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光被变化成对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约120°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具有约135°的偏光轴。然后,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通过具有约45°的偏光轴的偏光板8遮光。此情形,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如图3所示,因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1的区域与右眼10b的连线,故因而可抑制左眼用图像L1入射到右眼10b。而且,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因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3的右眼用图像R1的区域与左眼10a的连线,故因而可抑制右眼用图像R1入射到左眼10a。
另一方面,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如图11所示,被变化成对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约15°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具有约165°的偏光轴。此外,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是本发明的[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一例。而且,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透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此时,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因被电极7c(参照图10)控制成未施加有电压的OFF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具有约120°的偏光轴。因此,入射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光被变化成对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约120°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具有约75°的偏光轴。然后,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被变化成约45°的偏光轴,由偏光板8射出。此情形,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如图3所示,因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1的区域与左眼10a的在线,故因而可将左眼用图像L1入射到左眼10a。而且,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因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3的右眼用图像R1的区域与右眼10b的在线,故因而可将右眼用图像R1入射到右眼10b。
如上述,在纵向配置时通过在左眼10a及右眼10b各自入射有左眼用图像L1及右眼用图像R1,因而观察者10可看到立体图像。
(横向配置时的立体图像显示模式)其次,参照图5、图6、图8、图10及图12,针对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3的横向配置时的立体图像显示方法来说明。
首先,由背光2(参照图5及图6)照射的光如图12所示,通过偏光板4仅透射具有约135°的偏光轴的光。此外,在横向配置时与纵向配置时比较偏光轴每次旋转90°,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简略化起见,在横向配置时也照样使用纵向配置时的偏光轴的角度来说明。而且,射出偏光板4的光入射到显示面板3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此情形如图8所示,在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中的剖面线(斜线)区域显示有左眼用图像L2,并且在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中的非剖面线区域显示有右眼用图像R2。而且,入射到显示面板3的光如图12所示在偏光轴通过显示面板3变化90°的状态下射出。即,透射显示面板3的光具有偏光轴为由观察者10(参照图5及图6)侧看约45°的偏光轴。而且,射出显示面板3的光透射具有约45°的偏光轴的偏光板5。而且,透射偏光板5的光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或6b。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光因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5)侧看约45°的偏光轴,故如图12所示,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被变化成对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的约75°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具有约105°的偏光轴。
而且,在横向配置的情形下,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因被电极7c(参照图10)控制成未施加电压的OFF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的约120°的偏光轴变成有效。据此,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入射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的光被变化成对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的约120°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射出偏光控制区域7a的光具有约135°的偏光轴。此外,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的光是本发明的[具有第三偏光轴的光]的一例。而且,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的光通过具有约45°的偏光轴的偏光板8遮光。此情形,如图5及图6所示,通过两者的光被遮蔽的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因配置于连接左眼10a与显示面板3的右眼用图像R2的一半的显示区域(图5的情形系右眼用图像R2的右侧的显示区域XR,图6的情形右眼用图像R2的左侧的显示区域XL)的连线,故因而可抑制右眼用图像R2的一半入射到左眼10a。而且,通过两者的光被遮蔽的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因配置于连接右眼10b与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2的一半的显示区域(图5的情形左眼用图像L2的左侧的显示区域YL,图6的情形是左眼用图像L2的右侧的显示区域YR)的在线,故因而可抑制左眼用图像L2的一半入射到右眼10b。
另一方面,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因在横向配置时,被电极7c(参照图10)控制成施加电压的ON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的偏光轴变成无效。据此,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入射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的光如图12所示,偏光轴不被变化而射出。即,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由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射出的光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5)侧看约105°的偏光轴。此外,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的光是本发明的[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的一例。然后,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被变化成约45°的偏光轴,由偏光板8射出。此情形,如图5及图6所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因配置于连接右眼10b与显示面板3的右眼用图像R2的一半的显示区域(图5的情形是右眼用图像R2的右侧的显示区域XR,图6的情形是右眼用图像R2的左侧的显示区域XL)的在线,故因而可将右眼用图像R2的一半入射到右眼10b。而且,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因配置于连接左眼10a与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2的一半的显示区域(图5的情形是左眼用图像L2的左侧的显示区域YL,图6的情形是左眼用图像L2的右侧的显示区域YR)的连线,故因而可将左眼用图像L2的一半入射到左眼10a。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因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光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5)侧看约45°的偏光轴,故如图12所示,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被变化成对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约15°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变化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具有约165°的偏光轴。
而且,在横向配置的情形下,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因被电极7c(参照图10)控制成未施加电压的OFF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的约120°的偏光轴变成有效。据此,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入射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的光被变化成对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的约120°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射出偏光控制区域7a的光具有约75°的偏光轴。此外,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的光是本发明的[具有第五偏光轴的光]的一例。然后,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被变化成由观察者10(参照图5)侧看约45°的偏光轴,由偏光板8射出。此情形,如图5及图6所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因配置于连接左眼10a与显示面板3的右眼用图像R2的一半的显示区域(图5的情形是右眼用图像R2的左侧的显示区域XL,图6的情形是右眼用图像R2的右侧的显示区域XR)的连线,故右眼用图像R2的一半入射到左眼10a。而且,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因配置于连接右眼10b与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2的一半的显示区域(图5的情形是左眼用图像L2的右侧的显示区域YR,图6的情形是左眼用图像L2的左侧的显示区域YL)的连线,故左眼用图像L2的一半入射到右眼10b。
另一方面,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因在横向配置时,被电极7c(参照图10)控制成施加电压的ON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的偏光轴变成无效。因此,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入射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的光如图12所示,偏光轴不被变化而射出。即,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由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射出的光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5)侧看约165°的偏光轴。此外,射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的光是本发明的[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的一例。然后,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被变化成约45°的偏光轴,由偏光板8射出。此情形,如图5及图6所示,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因配置于连接右眼10b与显示面板3的右眼用图像R2的一半的显示区域(图5的情形是右眼用图像R2的左侧的显示区域XL,图6的情形是右眼用图像R2的右侧的显示区域XR)的连线,故因而可将右眼用图像R2的一半入射到右眼10b。而且,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因配置于连接左眼10a与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2的一半的显示区域(图5的情形是左眼用图像L2的右侧的显示区域YR,图6的情形是左眼用图像L2的左侧的显示区域YL)的连线,故因而可将左眼用图像L2的一半入射到左眼10a。
如上述,在横向配置时各自通过在左眼10a及右眼10b入射有左眼用图像L2及右眼用图像R2,因而使观察者10可看到立体图像。
(纵向配置时的平面图像显示模式)其次,参照图13及图14,针对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3的纵向配置时的平面图像显示方法来说明。
首先,由背光2(参照图13)照射的光如图14所示,通过偏光板4仅透射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13)侧看约135°的偏光轴的光。而且,射出偏光板4的光入射到显示面板3。此情形如图13所示,在显示面板3显示有平面图像S1。而且,入射到显示面板3的光如图14所示在偏光轴通过显示面板3变化90°的状态下射出。即,透射显示面板3的光具有偏光轴为约45°的偏光轴。而且,射出显示面板3的光透射具有约45°的偏光轴的偏光板5。而且,透射偏光板5的光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或6b。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光因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13)侧看约45°的偏光轴,故如图14所示,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被变化成对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的约75°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具有约105°的偏光轴。而且,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因被控制成ON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轴变成无效。据此,入射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光偏光轴不被变化而由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射出。即,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具有约105°的偏光轴。然后,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被变化成约45°的偏光轴,由偏光板8射出。通过经由该偏光控制区域6a由偏光板8射出的光,使对应偏光控制区域6a的显示面板3的平面图像S1入射到左眼10a及右眼10b。
另一方面,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如图14所示,被变化成对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约15°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13)侧看约165°的偏光轴。而且,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因被控制成ON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轴变成无效。据此,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光是偏光轴不被变化而由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射出。即,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具有约165°的偏光轴。然后,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被变化成约45°的偏光轴,由偏光板8射出。通过经由该偏光控制区域6b由偏光板8射出的光,使对应偏光控制区域6b的显示面板3的平面图像S1入射到左眼10a及右眼10b。
如上述,通过在左眼10a及右眼10b入射有平面图像S1,使观察者10可看到平面图像。
(横向配置时的平面图像显示模式)其次,参照图14及图15,针对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3的横向配置时的平面图像显示方法来说明。
首先,由背光2(参照图15)照射的光如图14所示,通过偏光板4仅透射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15)侧看约135°的偏光轴的光。而且,射出偏光板4的光入射到显示面板3。此情形如图15所示,在显示面板3显示有平面图像S2。而且,入射到显示面板3的光如图14所示在偏光轴通过显示面板3变化90°的状态下射出。即,透射显示面板3的光具有偏光轴为约45°的偏光轴。而且,射出显示面板3的光透射具有约45°的偏光轴的偏光板5。而且,透射偏光板5的光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或6b。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光因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15)侧看约45°的偏光轴,故如图14所示,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被变化成对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的约75°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区域6a的光具有约105°的偏光轴。而且,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因被控制成ON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轴变成无效。据此,入射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光是偏光轴不被变化而由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射出。即,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具有约105°的偏光轴。然后,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被变化成约45°的偏光轴,由偏光板8射出。通过经由该偏光控制区域6a由偏光板8射出的光,使对应偏光控制区域6a的显示面板3的平面图像S2入射到左眼10a及右眼10b。
另一方面,入射到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如图14所示,被变化成对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约15°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而透射。即,射出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具有由观察者10(参照图15)侧看约165°的偏光轴。而且,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因被控制成ON状态,故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轴变成无效。据此,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的光是偏光轴不被变化而由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射出。即,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具有约165°的偏光轴。然后,射出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光被变化成约45°的偏光轴,由偏光板8射出。通过经由该偏光控制区域6b由偏光板8射出的光,使对应偏光控制区域6b的显示面板3的平面图像S2入射到左眼10a及右眼10b。
如上述,通过在左眼10a及右眼10b入射有平面图像S2,使观察者10可看到平面图像。
(第一实施方式的功效)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通过配设相位差板6与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并且在显示面板3配置成纵向的状态下,利用透射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各自将左眼用图像L1及右眼用图像R1入射到左眼10a及右眼10b,以提供观察者10立体图像,且通过在显示面板3配置成横向的状态下,利用透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b的光,各自将左眼用图像L2及右眼用图像R2入射到左眼10a及右眼10b,以提供观察者10立体图像,在将显示面板3配置成纵向的情形及配置成横向的情形的两者的情形下,可提供观察者10立体图像。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相位差板6设有多个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并且在显示面板3配置成纵向的状态下,将多个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配置成沿着图7的C方向(斜方向)的方格花纹状(阶梯状),通过配置成延伸于C方向的方格花纹状的多个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因可在大致均等地分散于垂直方向(Y方向)及水平方向(X方向)的状态下,使透射偏光控制区域6b的光朝左眼10a及右眼10b行进,故可将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1及右眼用图像R1的分辨率的下降分散于垂直方向(Y方向)与水平方向(X方向)。据此,可提供观察者10图像质量下降少的立体图像。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每一显示面板3的各个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各自配置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通过每一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所配设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可在细分化显示面板3的左眼用图像L1及右眼用图像R1的状态下入射到左眼10a及右眼10b。据此,可提供观察者10图像质量下降更少的立体图像。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因通过在显示面板3配设各自显示光的三原色用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并且使各自显示显示面板3的光的三原色用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在显示面板3配置成横向的状态下,接邻于对连接左眼10a及右眼10b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向(Y方向)而配置,可配置各自显示光的三原色用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以对应对连接左眼10a及右眼10b的方向实质上垂直地延伸而配设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故与在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仅配置显示预定的一原色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的情形比较,可提供观察者10图像质量下降少的立体图像。
(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16至图18,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是针对一体形成相位差板于偏光板的例子来说明。此外,一体形成相位差板于偏光板以外因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故省略其说明。
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1如图16所示包含背光12;配置于背光12的光射出侧,由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构成的显示面板13;夹入显示面板13而配置的偏光板14及15;配置于偏光板15的光射出侧的相位差板16;配置于相位差板16的光射出侧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17;配置于偏光控制液晶面板17的光射出侧的偏光板18。此外,相位差板16是本发明的[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的一例。而且,本发明的[显示构件]包含显示面板13、偏光板14及偏光板15的概念。
此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相位差板16一体形成于配置于显示面板13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17(参照图16)侧的偏光板15。该相位差板16包含多个偏光控制区域16a及16b。此外,偏光控制区域16a是本发明的[第一偏光控制区域]的一例,偏光控制区域16b是本发明的[第二偏光控制区域]的一例。而且,偏光控制区域16a如图18所示,在显示面板13配置成纵向的情形下(显示面板13的基准边13i配置于Y方向的情形),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13的左眼用图像L11的区域与观察者20的右眼20b的连线,并且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13的右眼用图像R11的区域与观察者20的左眼20a的连线。而且,偏光控制区域16b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13的左眼用图像L11的区域与左眼20a的连线,并且配置于连接显示有显示面板13的右眼用图像R11的区域与右眼20b的连线。而且,在将显示面板13配置成纵向的情形下,相位差板16的偏光控制区域16a及16b的纵向方向配置于对连接左眼20a与右眼20b(参照图16)的线段实质上垂直的方向(Y方向)。而且,相位差板16的偏光控制区域16a及16b具有使透射的光的偏光轴变化成对相位差板16的偏光轴线对称的偏光轴的功能。具体上,相位差板16因具有赋予入射的光λ/2的相位差的功能,故对相位差板16的偏光轴,例如具有角度α的偏光轴的光通过相位差板16的偏光轴变化成具有角度-α的偏光轴的光而射出。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相位差板16的偏光控制区域16a及16b如图17所示配置成沿着对图17的X方向及Y方向的两者交叉的斜方向的C方向的方格花纹状(阶梯状),以对应显示面板13的左眼用图像L11及右眼用图像R11的显示区域。
(第二实施方式的功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通过将相位差板16一体配设于偏光板15,使零件数目的削减与小型化成为可能。以下,参照图19详细地说明该功效。在使用依照图19所示的比较例的一般的相位差板的图像显示装置100中,配置于偏光板15的光射出侧的相位差板106一体形成于专用的玻璃基板107上。而且,在相位差板106与背光12之间配置有各别形成有相位差板106及专用的玻璃基板107的显示面板13;夹入显示面板13而配置的偏光板14及15。相对于此,在图1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1中,通过将相位差板16一体配设于偏光板15,与使用依照图19所示的比较例的一般的相位差板106的图像显示装置100比较,因无须形成相位差板106用的专用的玻璃基板107,故可削减该部分的零件数目,并且可减小图像显示装置11的厚度。其结果,与依照比较例的图像显示装置100比较,可使图像显示装置11小型化。
此外,本次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就所有的点而言只不过是举例说明,不应考虑为限制的事项。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限制,而非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且,包含有在与权利要求均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显示每一点区域对应而设有相位差板的偏光控制区域,并且使偏光控制液晶面板的偏光控制区域的宽度对应点区域的宽度而配设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每一像素对应而设有相位差板的偏光控制区域也可以,且使偏光控制液晶面板的偏光控制区域对应多个点区域的宽度而配设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显示将相位差板的偏光控制区域配置成延伸于C方向(斜方向)的方格花纹状(阶梯状)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将相位差板的偏光控制区域延伸于预定的方向(图9及图17的Y方向)而配置也可以,且延伸于方格花纹状(阶梯状)以外的斜方向而配置也可以。此外,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提供多个观察者立体图像的情形下,使相位差板的偏光控制区域延伸于非方格花纹状(阶梯状)的斜方向而配置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显示将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延伸于预定的方向而配置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及6b般,将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7b配置成延伸于斜方向的方格花纹状(阶梯状)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显示显示面板3使用90°TN方式,夹着显示面板3对向而配置的偏光板4及5具有互相正交的偏光轴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使用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方式及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利用电场控制的双折射)方式等的其它方式也可以。此情形,例如若使用VA方式,则通过具有相同偏光轴的偏光板构成夹入显示面板3而配置的偏光板4及5,并且设定对应通过图像显示装置形成的图像的光的偏光轴,以对应显示面板3、偏光板4及5的偏光轴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显示各自设定偏光板4、5、8、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6b以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轴为约135°、约45°、约45°、约75°、约15°、约120°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设定偏光板4、5、8、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a、6b以及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轴为上述的值以外的值也可以。此情形,通过使偏光轴最佳化,在将显示面板配置成横向的情形下,射出图12所示的相位差板6的偏光控制区域6b,降低透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偏光控制区域7a及偏光板8的光量较佳。据此,可降低入射到观察者的左眼的右眼用图像的光量,并且可降低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的左眼用图像的光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显示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至相位差板6的观察者20侧的表面的距离(W1),与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至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观察者20侧的表面的距离(W2)成为与显示面板3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的纵横比(约1∶3)相同的约1∶3的比率而配置偏光控制液晶面板7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以上述距离(W1)与距离(W2)和显示面板3的点区域3a至3c及3e至3g的纵横比不同的比率配置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显示将显示面板配置成纵向及横向,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的例子,但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因在将显示面板配置成纵向的情形下,可更抑制右眼用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左眼,并且可更抑制左眼用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另一方面,在将显示面板配置成横向的情形下,右眼用图像的一部分入射到观察者的左眼,并且左眼用图像的一部分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故令将显示面板配置成纵向的情形为标准状态,以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较佳。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显示图像用的显示构件;照射光至前述显示构件用的光源;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用以在将至少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将由前述光源照射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用以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与前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状态下,将由前述光源照射的光分离成至少具有两条不同的偏光轴的光,其中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一方向的状态下,通过使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一方朝观察者的眼睛行进,以提供前述观察者立体图像,并且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通过使前述至少具有两条不同的偏光轴的光中的至少具有一条偏光轴的光行进至前述观察者的眼睛,以提供前述观察者立体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偏光控制液晶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相位差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用以将由前述光源照射的光控制成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的多个第一偏光控制区域,与用以将由前述光源照射的光控制成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的多个第二偏光控制区域,前述多个第一偏光控制区域及前述多个第二偏光控制区域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沿着对前述第一方向及前述第二方向的两者交叉的方向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显示构件包含彩色显示用的多个点区域,前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的前述第一偏光控制区域及前述第二偏光控制区域就前述显示构件的各个前述点区域各自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一方向的状态下,通过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一方,通过使左眼用图像朝前述观察者的左眼行进,并且使右眼用图像朝前述观察者的右眼行进,以提供前述观察者立体图像,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与前述第一方向交叉的前述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通过前述至少具有两条不同的偏光轴的光中的至少具有一条偏光轴的光,通过使前述左眼用图像朝前述观察者的左眼行进,并且使前述右眼用图像朝前述观察者的右眼行进,以提供前述观察者立体图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二方向的状态下,将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三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并且将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五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通过利用具有前述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前述第六偏光轴的光,通过使前述左眼用图像朝前述观察者的左眼行进,并且使前述右眼用图像朝前述观察者的右眼行进,以提供前述观察者立体图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用以将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三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的多个第三偏光控制区域,与用以将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五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的多个第四偏光控制区域,前述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前述第四偏光控制区域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二方向的状态下,对连接前述观察者的左右的眼睛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沿着连接前述观察者的左右眼睛方向的方向交互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显示构件包含显示光的三原色用的3个点区域,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的前述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前述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的沿着连接前述观察者的左右眼睛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实质上对应前述点区域的沿着连接前述观察者的左右眼睛方向的方向的长度而设定,显示前述显示构件的光的三原色用的3个点区域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二方向的状态下,邻接于对连接前述观察者的左右眼睛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向而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还包含具有前述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前述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的偏光控制液晶面板,在前述偏光控制液晶面板的前述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前述第四偏光控制区域,分别形成有用以施加电压至液晶的电极,各自向与前述第三偏光控制区域及前述第四偏光控制区域相同方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一方向的状态下,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可切换对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任一方的光的第一状态,与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两者的光的第二状态,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一方向的状态下,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对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在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任一方的光的前述第一状态下,提供前述观察者立体图像,并且通过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一方向的状态下,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对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在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两者的光的前述第二状态下,通过使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两者朝前述观察者的眼睛行进,以提供观察者平面图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二方向的状态下,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将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三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四偏光轴的光,并且将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五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六偏光轴的光,且可切换透射具有前述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前述第六偏光轴的光的至少一方的第三状态,与对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两者的光的第四状态,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二方向的状态下,且在透射具有前述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前述第六偏光轴的光的至少一方的前述第三状态下,通过具有前述第四偏光轴的光与具有前述第六偏光轴的光,以提供前述观察者立体图像,并且在将前述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前述第二方向的状态下,且在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对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不控制偏光轴而透射两者的光的前述第四状态下,通过使具有前述第一偏光轴的光及具有前述第二偏光轴的光的两者朝前述观察者的眼睛行进,以提供前述观察者平面图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一体配设于前述显示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包含相位差板。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显示构件包含显示面板,与夹入前述显示面板而配置的一对偏光板,前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一体形成于前述一方的前述偏光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一体形成于配置于前述显示构件的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侧的前述偏光板。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显示构件、前述光源、前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及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被配置成由前述观察者侧依序为前述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前述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前述显示构件及前述光源的顺序。
全文摘要
在配置成纵向的情形及配置成横向的情形的两者的情形下,可提供观察者立体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显示图像用的显示构件;照射光至显示构件用的光源;用以在至少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第一方向的状态下,将由光源照射的光分离成具有第一偏光轴的光与具有第二偏光轴的光的第一偏光轴控制构件;用以在显示构件的预定的基准边配置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状态下,将由光源照射的光分离成至少具有两条不同的偏光轴的光的第二偏光轴控制构件。
文档编号G02F1/13GK1873471SQ20061008507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1日
发明者滨岸五郎, 竹本贤史 申请人: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