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69207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尤其涉及在使用了带正电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场合下,感光体表面的消电效果也良好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打印机及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均采用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周围依次配置了下列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装置;使该带了电的感光体表面曝光而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使调色剂转印到该潜像上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将该调色剂转印到记录纸上而形成图像的转印装置;以及消除在转印后的感光体表面残留的残留电位的消电装置。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处理中,采用了反转显影方式即、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上时,施加与感光体表面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来进行转印。
另外,在采用该反转显影方式的场合下,发现有下列情况在转印后的感光体表面,极性与带电极性相反的电位会残留在感光体表面,即产生所谓的转印记忆。
尽管该转印记忆可以被其后的消电装置除去,但在反复使用的场合下,存在着下列问题未被消电装置完全除去的少量转印记忆会蓄积在感光体内部,从而降低图像特性。
在带电装置采用接触带电方式的场合下,与非接触带电方式相比,由于整体结构简单,而且还不会产生臭氧等有害物质,因而环保性良好,但不能充分获得带电饱和区域,所以还存在着难以适用于生产性良好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如图6所示,是一种采用了反转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具有接触式一次带电辊102、显影装置104、转印装置106以及预曝光灯109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过在带电辊102的上游侧,配置与带电辊102带同极性电的接触式预带电辊108,可以使与接触式一次带电辊带相反极性电的感光体表面因预带电辊而返回到相同极性,从而消除转印记忆。(参照比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8324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1)发明内容然而,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发现了下列情况由于未充分考虑预带电辊的带电条件,因而,在比如带电辊的形状或材质发生了变化的场合下,从带电辊流到感光体表面的电流量不足,不能充分消除转印记忆。
此外还发现了下列情况转印记忆电位因转印装置的施加条件而增高,通过预带电装置之后,转印记忆也未被完全消除而残留在感光体表面,从而降低图像特性。
此外还发现,由于这里所用的带电辊是采用了施加负极性的负带电型的结构,因而,在将该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电荷更易于残留在感光层内部的正带电型的情况下,不能得到充分消除转印记忆的效果。
为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了下列情况,并且完成了本发明。即、使用在消电装置的上游侧设有用于消除转印记忆的预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将从预带电装置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规定在规定范围内,由此能消除转印记忆,抑制带电不均的产生。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即使在作为感光体使用了带正电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场合下,通过利用对条件进行了最优化的预带电装置来消除转印记忆,也可以发挥良好的消电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周围,依次配置有带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及消电装置,带电装置是使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带正电的带电装置,在消电装置的上游侧,配置有具有导电性部件的预带电装置,导电性部件与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相接触,并且使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大于等于700μA/m2。
即,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采用了带正电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用于消除转印记忆的预带电装置,可以消除所产生的转印记忆,发挥良好的消电效果。
在构成本发明时,在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为Ib、从转印装置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为It的场合下,最好使以|Ib/It|表示的值大于等于2,其中,Ib、It的单位为μA/m2。
通过如此构成,可以与转印记忆的残留电位相对应地规定预带电装置的施加条件,从而可以使预带电装置以更佳的条件动作。
在构成本发明时,在使从转印装置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t的绝对值大于等于316μA/m2的场合下,最好使转印记忆电位的绝对值小于等于8V。
通过如此构成,可以与转印记忆值对应地决定转印装置的电流注入条件,从而易于进行转印装置的条件的最优化。
在构成本发明时,最好使施加于导电性部件的施加电压为大于等于1100V的直流电压。
通过如此构成,不论导电性部件的电阻值如何,均可以降低通过预带电装置之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电位,可以发挥良好的消电效果。
在构成本发明时,导电性部件最好是刷状导电性部件。
通过如此构成,可以在抑制了感光体表面磨损的状态下,有效实施基于导电性部件的摩擦带电。
在构成本发明时,最好使构成导电性部件的刷子的原料丝电阻小于等于1×1010Ω·cm(=10(logΩ·cm))。
通过如此构成,可以将施加于导电性刷子的带电电压抑制在规定范围内,可以防止导电性刷子与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部分附近的异常放电。
在构成本发明时,最好使带电装置为接触带电式带电装置。
通过如此构成,可以形成结构更简单、且环保性良好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构成本发明时,最好使基于带电装置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初始带电电位大于等于400V。
通过如此构成,可以在维持所希望的图像特性的状态下,由预带电装置消除转印记忆,从而发挥良好的消电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是使用了在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周围依次配置了带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及消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由前述带电装置使之带正电,在消电装置的上游侧,配置具有导电性部件的预带电装置,使导电性部件与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相接触,并且使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大于等于700μA/m2。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从导电性部件流到前述感光体表面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与转印记忆电位Vt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3是表示施加于导电性部件的施加电压Vb与转印记忆电位Vt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4是表示从转印装置流向感光体表面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t与转印记忆电位Vt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5是表示电流密度比|Ib/It|与转印记忆电位Vt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适当的附图来具体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
1.图像形成装置(1)基本结构图1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鼓形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有时称为感光体)11,在该感光体11的周围,沿着箭头A所示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带电装置12、用于在感光体表面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13、使调色剂附着于该感光体表面来进行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14、用于使该调色剂转印到记录纸20上的转印装置15、除去感光体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扫装置17、用于消除由转印装置产生的转印记忆的预带电装置2、以及用于除去感光体表面的残留电位的消电装置18。
带电装置12与用于施加带电施加电压的电源19相连接。该电源19可以只施加直流成分(DC),也可以施加使交流成分(AC)与该直流成分叠加而形成的叠加电压。此时,将电源19的极性连接成带电装置12侧为正极,由此可以使前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带正电型。
转印装置15与电源22相连接。该电源22是能施加直流成分(DC)的电源,其极性被连接成转印装置侧为负极。通过如此连接,可以使前述图像形成装置成为反转显影式图像形成装置。
在采用了该反转显影方式的场合下,由于带了正电的感光体表面进行反充电,因此,在其表面上将产生负电位的转印记忆。尽管该转印记忆可被后面的消电装置18除去,然而,在不能被该消电装置完全除去的场合下,会对基于带电装置12的带电均匀性产生影响,带电不均将成为降低图像特性的主要原因。
(2)预带电装置(2)-1基本结构接下来,对作为消除转印记忆的装置的预带电装置2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预带电装置2由与感光体11表面直接接触的导电性部件4、对该导电性部件施加规定电压的电源6构成。此时构成为电源6被连接成导电性部件4侧为正极,施加与转印装置15相反的极性。
电源6,根据该预带电装置2的形式,可以只施加直流成分(DC),此外,为了扩大带电饱和区域,获得稳定的带电特性,也可以施加使交流成分(AC)与该直流成分叠加而形成的叠加电压。
(2)-2导电性部件对导电性部件4而言,如果具有导电性,并且可以使感光体表面带电,则没有特别限制,但最好是刷状的导电性部件,即导电性刷子。
这是为了在防止感光体表面磨损的同时,可以易于进行与感光体表面的摩擦带电。
作为该导电性刷子的材质,最好采用在聚酰胺树脂及聚酯等比较柔软的纤维材料中含有碳等导电性粒子的导电性纤维。
这是为了可以通过调整导电性粒子的添加量来容易地调整其导电特性,并且能降低感光体表面的磨损,有助于延长寿命。
作为该导电性刷子的形状,可以采用比如棒状、或具有旋转机构的圆筒形状,此外,也可以采用沿着感光体表面的曲率来变形的弯曲状。可以根据所希望的带电特性来适当地选择这些形状。
该导电性部件最好是可动式。这是为了在比如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向径方向移动的场合下,可以调整导电性部件与感光体表面的按压力,从而易于控制带电特性。
此时,导电性部件对感光体表面的按压力,最好为0.1~100kgf/cm2这一范围内的值。
该导电性部件最好为拆装式。这是为了易于进行部件交换。此外还为了在转印装置的施加电压较小的场合下、作为感光体使用了层叠型感光体的场合下等,要将式样变更为转印记忆产生得较少的结构时,可以容易地应对。
(2)-3带电特性在预带电装置2中,利用电源6向导电性部件4施加规定的电压,由此可以消除因转印装置而产生的转印记忆。
此时,作为适用于预带电装置2的施加条件,可以使从导电性部件4流到感光体11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大于等于700μA/m2。
图2是一个特性图,表示在作为感光体使用了带正电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场合下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与转印记忆电位Vt的关系。
在该图2中,横轴表示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纵轴表示转印记忆电位Vt。
即,纵轴表示越向上侧,转印记忆越可被预带电装置消除,而越向下侧,预带电装置对转印记忆的消除越不完全。
图2中的曲线(A)~(D)是作为导电性部件分别使用了原料丝电阻相异的导电性刷子时的特性曲线。更具体而言,依次表示1×1012.5Ω·cm、1×1010.5Ω·cm、1×108.5Ω·cm、1×106.5Ω·cm时的曲线。
本发明中,所谓转印记忆电位Vt,被定义为在实施连续打印的场合下,显影位置处的感光体表面的表面电位的变化量。
更具体而言,定义为在使感光体连续地旋转来打印白纸图像的场合下,当将第一圈时显影位置处的感光体表面的表面电位设为V1、将第三圈时显影位置处的感光体表面的表面电位设为V3时,由V1-V3表示的值。
从该图2可知,不论导电性刷子的原料丝电阻值如何,电流密度Ib越高,所残留的转印记忆电位便越小,尤其在大于等于700μA/m2的范围内,可以被稳定地消除。
而在该电流密度Ib过高的场合下,在导电性刷子与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部分附近,有时会发生异常放电,造成带电特性不良。
因此,作为前述电流密度Ib的范围,最好为700~2000μA/m2这一范围内的值,更理想的是1000~1500μA/m2这一范围内的值。
本发明中,所谓电流密度,系指将电流值除以每秒钟的施加面积而得到的值。即,在电流值为I(A)的电流流向轴长为L(mm)、以外周速度D(mm/sec)旋转的感光体时,电流密度可以表示成I/(L×D)(μA/m2)。
图3是一个特性图,表示对导电性部件的施加电压Vb与转印记忆电位Vt的关系。
在该特性图中,横轴表示对导电性部件的施加电压Vb,纵轴表示转印记忆电位Vt。
即,图3相当于使用特性曲线(A)~(D)的各原料丝电阻值来将图2中的电流密度Ib换算成电压而得到的曲线图。
从该图3可知,导电性刷子的原料丝电阻值越高,为了消除转印记忆,便越需要施加高电压。尤其是,在用相同的施加电压来进行比较的场合下,当导电性刷子的原料丝电阻超过1×1011Ω·cm时,转印记忆电位的消除明显地不充分。
因此,最好使该导电性刷子的原料丝电阻小于等于1×1011Ω·cm。但是,在导电性刷子的原料丝电阻过低时,有时摩擦带电进行得不充分,不能完全消除转印记忆,因而作为原料丝电阻值的范围,最好为1×103~1×1010Ω·cm这一范围内的值,更理想的是1×105~1×109Ω·cm这一范围内的值。
最好使施加于导电性部件的施加电压Vb为大于等于1100V的直流电压。这是为了如图3所示,不论导电性部件的固有电阻值如何,均可以降低转印记忆电位Vt。
而当前述施加电压Vb过高时,则可能在导电性刷子与感光体之间产生异常放电,从而对带电特性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最好使前述施加电压Vb为1100~3000V这一范围内的值,更理想的是为1100~2000V这一范围内的值。
当设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为Ib(μA/m2)、从转印装置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为It(μA/m2)时,最好使以|Ib/It|表示的值大于等于2。
图4是一个特性图,按从转印装置15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t,来表示作为导电性部件采用了具有规定的原料丝电阻的导电性刷子时、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与转印记忆电位Vt的关系。图4中的曲线(E)~(G),表示从转印装置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t依次为-395μA/m2、-316μA/m2、-237μA/m2时的特性曲线。
图5是将图4中的横轴换算成|Ib/It|后的特性图。
从这些特性图可知,从转印装置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t的绝对值越大,转印记忆电位Vt便越高,更具体地讲,当|Ib/It|所表示的值大于等于2时,转印记忆电位Vt可充分下降。
即,对于特性曲线(E)而言,当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的绝对值大于等于790时,转印记忆电位便下降。此外,对于特性曲线(F)而言,当Ib的绝对值大于等于632时可充分消除转印记忆,对于特性曲线(G)而言,当Ib的绝对值大于等于474时可充分消除转印记忆。
而在该电流密度Ib过高的场合下,在导电性刷子与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部分附近,有时会引起异常放电,造成带电特性不良。
因此,最好使以|Ib/It|所表示的值为2.5~8.0这一范围内的值,更理想的是为3.0~6.0这一范围内的值。
(3)带电装置本发明中,最好使用于使感光体表面带规定电位电的带电装置为接触带电式带电装置。
其理由在于,与作为带电装置采用了电晕带电之类的非接触带电式的情况相比,体积较小,而且不会产生电晕带电时所产生的臭氧等有害物质,环保性良好。
另外,尽管感光体表面的磨损及带电均匀性等方面不如非接触带电式,但在本发明中,通过使预带电装置在规定条件下动作,并且作为接触部件使用规定的导电性部件,能够不降低图像特性。
最好使基于该带电装置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初始带电电位大于等于400V。
其理由在于,虽然使初始带电电位大于等于规定值,会使转印装置产生的转印记忆电位上升,但是,通过应用于本发明的消电效果良好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抑制图像不均匀,且能获得所希望的图像浓度。
在带电装置中,作为与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部分的部件,最好使用导电性橡胶或导电性海绵。
更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在表氯醇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等具有半导电性的极性橡胶(离子导电系橡胶)、聚氨酯橡胶、丙烯酸橡胶、硅橡胶等中添加离子导电剂而具有半导电性的离子导电系橡胶等。此时,作为体积固有电阻,最好为1×103~1×1010Ω·cm这一范围内的值。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是使用了在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周围依次配置了带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及消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由带电装置使感光体带正电,在消电装置的上游侧,配置具有导电性部件的预带电装置,使导电性部件与感光体的表面相接触,并且使从导电性部件流到感光体表面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μA/m2)大于等于700μA/m2。
以下省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说明过的内容,作为第二实施方式,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即,在实施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时,可以优选使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结构的概略图,以下对其动作按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使图像形成装置10的感光体11,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以规定的处理速度(圆周速度)来旋转,然后由带电装置12,使其表面带规定电位电。
接着,利用曝光装置13,边根据图像信息来进行光调制,边经由反射镜等使感光体11的表面曝光。通过该曝光在感光体1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接下来,基于该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14来进行潜像显影。在该显影装置14的内部存置有调色剂,该调色剂与感光体11表面的静电潜像对应地附着,由此形成调色剂像。
另外,记录纸20沿着规定的转印传送路径,被传送到感光体下部。此时,通过在感光体11与转印装置15之间施加规定的转印偏压,可以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20上。
接下来,转印了调色剂像后的记录纸20,由分离装置(未图示)使之从感光体11表面分离开,并由传送带传送给定影器。接下来,由该定影器进行加热、加压処理,在表面上使调色剂像定影,然后由排出辊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
另一方面,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体11原封不动地继续旋转,在转印时未转印到记录纸20上的残留调色剂(附着物),被本发明的清扫装置17从感光体11的表面清除。感光体11的表面上所残留的电荷被预带电装置2除去,并且利用来自消电器18的消电光的照射来完全除去,从而用于后续的图像形成。
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将从预带电装置流到感光体表面的电流的电流密度规定在规定范围内,由此消除转印记忆,发挥良好的消电效果。
实施例[实施例1]1.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作在搅拌容器内,作为电荷产生物质放入X型无金属酞菁(phthalocyanine)2.7重量份、作为空穴输送剂放入二苯乙烯胺(stilbeneamine)化合物50重量份,作为电子输送剂放入偶氮醌(azoquinone)系化合物35重量份,作为粘接树脂放入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即聚碳酸酯树脂TS2050(帝人化成(株)制造;平均分子量30000)100重量份,并放入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700重量份,然后用球磨机混合分散50小时,制成涂敷液。接着,用浸渍涂覆法,在由耐酸铝坯管构成的导电性支撑体上涂敷所获得的涂敷液,然后,在130℃、4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风干燥,从而获得膜厚30μm、直径30mm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
2.导电性部件的制作作为导电性部件使用了导电性尼龙刷(单丝细度为6.9T,长度为5mm,原料丝电阻为1×108.5Ω·cm)。
3.评价(1)带电评价将所获得的感光体搭载到京瓷美达(株)制造的打印机KM1500改造机上,并且对导电性部件进行压接固定,使得相对于感光体表面,夹持宽度为5mm,刷毛前端的吃入量为0.5mm。
接下来,使感光体以外周速度110mm/sec的圆周速度来旋转。进而在该感光体表面与导电性部件之间施加1200V的直流电压,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约400V。
接下来,在转印装置与感光体表面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并调整成使从转印装置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t为-237μA/m2(换算成电流值为-6μA)。
接下来,对预带电装置施加2000V电压,使记录纸通过来进行打印,并且测定转印记忆电位,并按下列基准进行评价。所获得的结果如表1所示。
除了将电流密度It设为-237μA/m2之外,还变更为-316μA/m2(换算成电流值为-8μA)及-395μA/m2(换算成电流值为-10μA)来同样地实施表面电位测定。所获得的结果如表1所示。
◎在电流密度It(μA/m2)的绝对值为395的场合下,转印记忆电位(V)的绝对值小于等于8。
○在电流密度It(μA/m2)的绝对值为316的场合下,转印记忆电位(V)的绝对值小于等于8。
△在电流密度It(μA/m2)的绝对值为237的场合下,转印记忆电位(V)的绝对值小于等于8。
×转印记忆电位(V)的绝对值大于8。
在实施例2~10中,除了将对导电性刷子的施加电压变更为1900V~1100V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导电性部件,并进行评价。所获得的结果如表1所示。
在比较例1~6中,除了将对导电性刷子的施加电压变更为1000V~500V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导电性部件,并进行评价。所获得的结果如表1所示。
在比较例7中,除了使导电性刷子接地而使之为0V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导电性部件,并进行评价。所获得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在实施例1~10中,由于使用了适合本发明涉及的预带电装置的条件,因而在带电特性及图像评价中,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而在比较例1~7中,由于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不足,因而在导电性部件通过后的感光体表面上,残留有转印记忆,从而在其图像评价结果中出现了不良。
工业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利用对条件进行了最优化的预带电装置来消除所产生的转印记忆,在使用了带正电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场合下,也可以发挥良好的消电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可以有助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像质化、低功耗化及小型化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周围,依次配置有带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及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带电装置是使前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带正电的带电装置,在前述消电装置的上游侧,配置有具有导电性部件的预带电装置,前述导电性部件与前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相接触,并且使从前述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大于等于700μA/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前述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为Ib、从前述转印装置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为It的场合下,使以|Ib/It|表示的值大于等于2,其中,Ib、It的单位为μA/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从前述转印装置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t的绝对值大于等于316μA/m2的场合下,使转印记忆电位的绝对值小于等于8V。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施加于前述导电性部件的施加电压为大于等于1100V的直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部件是刷状导电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构成前述导电性部件的刷子的原料丝电阻小于等于1×1010Ω·cm。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前述带电装置为接触带电式带电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基于前述带电装置的前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初始带电电位大于等于400V。
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使用了在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周围依次配置了带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及消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前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由前述带电装置使之带正电,在前述消电装置的上游侧,配置具有导电性部件的预带电装置,使前述导电性部件与前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相接触,并且使从前述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b大于等于700μA/m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即使在作为感光体使用了带正电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场合下,通过利用对条件进行了最优化的预带电装置来消除转印记忆,也可以发挥良好的消电效果。该图像形成装置,在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周围,依次配置有带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及消电装置,带电装置是使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带正电的带电装置,在消电装置的上游侧,配置有具有导电性部件的预带电装置,导电性部件与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相接触,并且使从导电性部件注入的电流的电流密度(I
文档编号G03G15/00GK1940746SQ200610104260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0日
发明者宍户真, 大河志穗, 宫本荣一, 水田泰史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