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光源结构及其使用光源结构的绝缘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91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光源结构及其使用光源结构的绝缘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源结构及其使用的光源结构绝缘件;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的光源结构及其使用光源结构的绝缘件。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厚度薄、质量轻且携带方便,相较CRT显示器具有低辐射的优点,使得近年来的需求更快速增加。特别是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性零组件之一。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升,背光模块更朝向轻量化、薄形化、低耗电、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方向发展。为保持液晶显示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开发与设计更优质的背光模块及更加创新的制造技术,是未来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早期液晶显示面板主要应用在监视器(LCD Monitor)、笔记本计算机(Note Book)及数码相机(DC)等尺寸较小的电子产品上。背光模块是以侧光式背光模块(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为技术主流,其特性为重量轻、体积小及厚度薄。相较于现今大型液晶显示面板的需求与日遽增,其产品要求则必须有足够的显像亮度、宽广的观看视角、鲜明的显像对比以及合乎标准的使用寿命等需求。直下式背光模块(Bottom Backlight Module)的技术,将逐渐成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技术主流。
如图1所示,即为现今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光源结构部分立体示意图。传统背光模块的光源结构10主要由灯管14及灯管套16结合而成,并依序摆设于背板12的内壁上。借由灯管14两侧的灯管导丝18与接地铜片20的接触形成低压焊接导通而发光。其中,由于灯管导丝18与金属制的背板12内壁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安全颜面距离,否则容易产生俗称「跳火」而造成损毁。因此,传统技术通常会在接地铜片20与背板12之间增设绝缘材料22,请同时参考图2所示。此外,为了制作工艺组装的便利性,模块厂在组装此绝缘材料22时,会在绝缘材料22的上下两表面,分别粘贴具粘性材质24(如双面胶等)。模块厂只要撕下胶带,即可与上下接触的接地铜片18及背板12的壁面粘贴。
传统技术为了增加此安全颜面距离,以绝缘材料22与两粘性材质24垫高及粘接灯管导丝18与背板12壁面,不仅使制作工艺时间无法缩短,更无法有效降低成本。基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除了达到所需产品的质量与功能外,有效地控制成本与制作工艺时间,亦是未来增加液晶显示面板发展性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结构,具有较少的组装零组件数。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结构,具有较高的组装速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结构,具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结构,具有较少的组装零组件数。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结构,具有较高的组装速率。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背光模块的背板保持安全颜面距离的绝缘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结构,具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
本发明的光源结构由发光光源及绝缘件组装而成,并与导体低压焊接而电性导通。其中发光光源的两端部各设有导丝,而绝缘件则具有本体、导丝孔及支撑面,导丝孔沿一延伸方向贯穿本体,支撑面设置在导丝孔的一端,且延续导丝孔的延伸方向分布。导体设置在支撑面上,其中导丝孔供导丝插接,并与导体形成电性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绝缘件优选设置一个导丝孔,并供一根发光光源插接。导丝孔连通本体的内侧及外侧,使发光光源的导丝插接其中。绝缘件的外侧优选更形成有一定高度的凸出部,而支撑面则设置在凸出部上。当此具凸出部的绝缘件设置在背板内壁时,分别与导体和背板内壁间的距离,形成安全颜面距离。
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绝缘件优选设置至少一组以上的导丝孔,供至少一组以上的发光光源组装。导丝孔除了连通绝缘件的内侧及外侧外,导丝孔更具有从本体上方连通至导丝孔的间隙。因此,当发光光源组装于导丝孔时,导丝可以直接由上方的方向组装于绝缘件,并从间隙进入导丝孔,以便利于模块厂的组装作业。


图1为先前技艺中的部分背光模块的光源结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灯管组装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图;图4为图3组装于背光模块的组装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绝缘件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图;图7为图6组装于背光模块的组装图;及图8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绝缘件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光源结构102背板103定位部104绝缘件106本体107间隙108导丝孔110支撑面112内侧114外侧116凸出部118挡片120发光光源122导丝130导体132弯折部140侧壁
142定位凸肋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可减少零组件及节省组装时间的光源结构及其使用光源结构的绝缘件。以优选实施例而言,此光源结构优选是应用作为背光模块的光源结构,且优选是应用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使用。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此光源结构亦可在广告牌、平板显示器及其它大型平面光源的装置使用。以下即配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各具体实施例及其步骤如图3或图4所示,光源结构100由发光光源120及绝缘件104组装而成,并与导体130低压焊接而电性导通。其中,发光光源120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导丝122,导丝122供与导体130接触。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件104优选是以背板102的左右两定位凸肋142所定位。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用如设置定位孔的方式定位绝缘件104。此外,在本发明的光源结构100是与背板侧壁140间隔适当距离设置。每一光源结构100根据背光模块的尺寸大小以一定数量且依序摆放在背板102的内壁上。
另外,例如图3或图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发光光源120优选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发光光源120亦可为加入如氦气(Xe)或水银的冷阴极荧光灯管或使用一般的日光灯等。此外,导体130优选为铜片、铜合金或其它具导电性的金属或其合金。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件104进一步具有本体106、导丝孔108及支撑面110。本体106具有内、外侧112、114。导丝孔108是沿一延伸方向贯穿本体106。在本实施例中,此延伸方向优选贯穿内、外侧112、114。支撑面110设置在导丝孔108的一端,且延续导丝孔108的延伸方向分布,供置放导体130用。在如图5的优选实施例中,本体106优选是在支撑面110向下形成凸出部116;意即,支撑面110形成在凸出部116的上表面。此外,支撑面110的上表面低于导丝孔108的下缘位置,或者是与导丝孔108的下缘齐平。其中,凸出部116优选具有一定高度,一般为3~4mm,即所谓的安全颜面间距。此高度可避免导丝122与金属制的背板内壁因距离太近而产生跳火,使相关零组件损毁。
由于支撑面110直接成形于本体106的外侧114上。换句话说,凸出部116优选与本体106一体射出成形。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凸出部116亦可用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本体106的外侧114上,且高度得视状况加以调整。另外,支撑面110的尺寸亦可视导体130的宽度而相对应设置。在优选组装流程中,当发光光源120的导丝122插接于绝缘件104后,导体130才置放至绝缘件104的支撑面110上,如图4所示。因此,当导体130置放于绝缘件104的支撑面110时,导体130优选与支撑面110及伸出的导丝122形成干涉而定位于其中。此外,导丝122与导体130低压焊接后,即产生稳定的电性导通。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图。光源结构100亦由发光光源120及绝缘件104组装而成,并与导体130焊接而电性导通。其中,发光光源120分别于发光光源120的两端部设有导丝122,导丝122供与导体130接触。在如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绝缘件104优选包括两个导丝孔108,并供两个发光光源120组装使用。显而易见地,发光光源120组装时,必须从绝缘件104的侧向插接于导丝孔108中。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例如图7所示,导丝孔108更具有从绝缘件104上方连通至导丝孔108的间隙107。因此,发光光源120的导丝122得以从上方组装于绝缘件104的导丝孔108中。此外,单一绝缘件104上不限于仅设有单一或两个导丝孔108;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更可包括设置多个以上的导丝孔108。
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绝缘件104材质优选为一符合UL安全规定的防火/耐热等级的塑料材料。此具有适当塑性或弹性的绝缘件104,不论在组装发光光源120的导丝122或是定位绝缘件104在背板102上,均十分容易。其中,关于定位绝缘件104的方式,在如图7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是以绝缘件104下方的定位部103(如虚线所示的形状)与相对应的背板孔洞(图未示)卡合以完成定位。
在如图6或7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光光源120优选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发光光源120亦可为加入如氦气(Xe)或水银的冷阴极荧光灯管或使用一般的日光灯等。导体130优选则为铜片或具有铜金属的合金。其中,为了增加模块厂组装的便利性,在如图7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于支撑面110一侧进一步设置挡片118,供定位导体130的相对位置。此外,导体130一端优选则具有弯折部132,供扣住绝缘件104的凸出部116。
请同时参考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绝缘件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此一优选实施例与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不同处在于绝缘件104包括至少一间隙107。其它结构则同如图5的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请同时参考如图6所示,间隙107成形在绝缘件104上方并连通至导丝孔108。间隙107的宽度小于导丝孔108直径,但与导丝122的直径相似,主要供导丝122由上组装之用。
因此,在组装流程中,发光光源120的导丝122优选可便利地由上而下的方向组装于导丝孔108中。也就是说,借由间隙107的设计,使组装人员组装发光光源120于绝缘件104上更为便利方便,且能有效节省工时。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括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结构,包括一发光光源,分别在该发光光源的两端部设有一导丝;一绝缘件,具有一本体、一导丝孔及一支撑面,该导丝孔沿一延伸方向贯穿该本体,该支撑面设置在该导丝孔的一端,且延续该导丝孔的该延伸方向分布;及一导体,设置在该支撑面上;其中,该导丝穿过该导丝孔,并与该导体形成电性连接。
2.一种光源装置绝缘件,供与一发光光源配合使用,该光源装置绝缘件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内侧及一外侧;一导丝孔,延一延伸方向贯穿该本体,并连通该内侧及该外侧;以及一支撑面,设置在该导丝孔下方,该支撑面延续该导丝孔的该延伸方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绝缘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该外侧还包括设置一凸出部,该支撑面设置在该凸出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绝缘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面包括自该本体的该外侧开始延续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绝缘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成对的二个该导丝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绝缘件,其特征在于,该导丝孔一侧还包括一间隙,该间隙自该本体上方连通至该导丝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绝缘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面底端还包括设置一挡片,该导体设置在该挡片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绝缘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底部还包括一定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面的高度低于该导丝孔的下缘。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面的高度与该导丝孔的下缘齐平。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的光源结构,由发光光源、绝缘件及导体所构成。发光光源分别于其两端部设有导丝。绝缘件具有本体、导丝孔及支撑面,导丝孔沿一延伸方向贯穿本体,支撑面设置在导丝孔的一端,且延续导丝孔的延伸方向分布。导体设置在支撑面上。其中导丝穿过导丝孔,并与导体形成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908771SQ200610126349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30日
发明者陈信利, 赖清坤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