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203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光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种偏光转换装置及使用此偏光转
换装置的光源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种偏
光转换装置,供作为转换非极化光成为特定线性偏振
光之用
背景技术
光源提供装置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电视、投影
机、以及行动电话等各种电子产口 叩亮度是光源提供
装置性能的重要指针而亮度的大小则与光源的利用
效率息息相关。
液曰 曰曰显不益的结构主要包含光源、液曰 曰曰面板、以
及分别位于液晶面板、/ 目'J后两侧的偏光组件液曰 曰曰显
示器的显像方式,是由光源发出光线,发出的光线先
到达靠近光源这侧的偏光组件,其中约半的特定
线性偏振光可通过偏光组件,其余则被偏光组件吸收
或反射,通过的特定线性偏振光则进步通过液曰 曰曰面
板与另一侧的偏光组件而呈现影像。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 )由
于体积小、耗能少,因此成为液晶显示器使用的光源
之—然而^; 如前所述,包含发光二极管等光源所发
出的光线是为非极化光,其中仅有约 一 半的特定线性
偏振光可以供液晶显示器使用,造成光利用效率降低。以上所述光源的利用效率仍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转换装置及
使用此偏光转换装置的光源装置,供转换非极化光成
为特定线性偏振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转换装置及
使用此偏光转换装置的光源装置,供提高光源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转换装置及 使用此偏光转换装置的光源装置,供减小光源的光线 的出射角度。
本发明的一种偏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偏
光转换装置包含
一偏光件,包含
一透光本体,具有一入射面,其中该入射面 具有一第一部份及一第二部份,其中该第一部份及该
第二部份夹一夹角;以及
一偏光膜,设置于该入射面上;
一光源,设置于该夹角的等分线的一侧,并对应 该入射面;
一反射件,具有一反射面,该反射面与该入射面 对应,设置于该夹角的等分线的该光源另侧相对位置, 其中该反射面与该夹角的等分线垂直;以及
一相位转换件,设置于该偏光件与该反射件之间。
其中该光源是发出一非极化光。
其中该光源是包含一发光二极管。
其中该非极化光的一第二偏振光,是可经由通过 该相位转换件二次,使该第二偏振光的偏振态旋转九 十度而转换成一第一偏振光。
其中该夹角是为9 0 ° 。
其中该透光本体包含二透光平板,其中该二透光 平板是共同形成具有9 0°的该夹角的该入射面。
其中该透光本体包含顶角为9 0 °的一透光角锥 体,其中该夹角是为该透光角锥体的顶角。
其中该透光本体包含顶角为9 0 °的一透光圆锥 体,其中该夹角是为该透光圆锥体的顶角。 其中该反射面是可反射光线。
其中该偏光转换装置进一步包含一光折射装置, 设置于该光源与该偏光件之间,供折射使该光源发出 的该非极化光与该等分线平行。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 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 a为液晶显示器应用己知光源的结构示意图1 b为液晶显示器应用本发明的偏光转换装置 的结构示意图2 a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2 b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2c为本发明透光本体包含多数组相连结构的
较佳实施例示意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光线行进示意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包含光折射装置的示意
图5a为本发明透光本体包含二透光平板结构的 较佳实施例示意图5 b为本发明透光本
较佳实施例的体示意图5 c为本发明透光本
实施例的立体示思图; a
图5 d为本发明透光本
构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6 a为本发明透光本
例示意图6 b为本发明透光本
佳实施例示息图
图6 c为本发明透光本
例示意图6 d为'本发明透光本
佳实施例示思图
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
供转换非极化光成为特定线
液晶显示器的结构主要包含
0、以及分别位于液晶面板
件10 。液晶显示器的显像
体包含二透光平板结构的 体包含波浪板结构的较佳 体包含另一二透光平板结 体包含角锥体的较佳实施 体包含多数组角锥体的较 体包含圆锥体的较佳实施 体包含多数组圆锥体的较
提供 一 种偏光转换装置,
性偏振光。如图1 a所示, 光源3 0 0、液晶面板4 4 0前后两侧的二偏光组 方式,是由包含发光二极
管等光源3 0 0发出非极化光3 1 0 ,发出的非极化
光3 1 0先到达靠近光源3 0 0这 一 侧的偏光组件1
0,其中约一半的特定线性偏振光3 3 0可通过偏光 组件1 0 "其余则被偏光组件1 0吸收或反射,通过
的特定线性偏振光3 3 0则进一步通过液晶面板4 0
与另 一 侧的偏光组件而呈现影像。由于其中仅有约一 半的特定线性偏振光3 3 0可以供液晶显示器使用, 因此造成光利用效率降低。如图1 b所示,通过本发明 的偏光转换装置9 0 0 ,光源3 0 0所发出的非极化 光3 1 0可转换成为特定线性偏振光3 3 0,提升光 利用效率。
在如图2 a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偏光转 换装置9 0 0包含偏光件1 0 0、光源3 0 0、反射 件7 0 0及相位转换件5 0 0 。偏光件1 0 0包含透 光本体l l 0及偏光膜1 3 0。透光本体l 1 O具有 入射面l 5 0,偏光膜l 3 0设置于入射面1 5 0上。 入射面l 5 0具有第一部份1 5 l及第二部份l 5 3,且夹一夹角l 5 5。夹角1 5 5是为9 0° 。光源 3 0 0是设置于夹角1 5 5的等分线1 5 7的 一 侧, 并对应入射面l 5 0。本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2b 所示,透光本体l 1 O是为一三角柱,第一部份l 5 1及第二部份1 5 3分别为三角柱的两侧面。
透光本体110可依需要成为多数组结构如图
2c所;5的另--较佳实施例,透光本体1 10是为多数
组相连结构可提高光源30o的使用数■a 里,增加光
线出射面积在较佳实施例中,偏光膜130是以涂
布方式设置于透光本体1 00的入射面150上。当
需要提咼光源300的使用数量,以增加光线出射面
积时,可采用此多数组相连结构的透光本体110 ,
由此一次涂布较多数量的透光本体1 1 0,以减少制
造的成本。
反射件700具有反射面7 1 0 。反射面71 0
是可反射光线在较佳实施例中,反射件700是为
镀金属平板,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反射件70 0
可以为具反射光线平面的金属对象,或具有镀金属平
面的非金属对象反:射面710与入射面1 :5 0对应,设置于夹角155的等分线15 7的光源300另侧
相对位置。反射面71 o是与夹角1 5 5的等分线1
57垂直。相位转换件5 00设置于偏光件10o与
反射件7 00之间。以较佳实施例而言,透光本体1
10是为一透明压克力块材,偏光膜1 30是涂布于
透光本体10上,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透光本体
100可以为透光玻璃或其它具有透光性的咼分子材料。
如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偏光膜1 3 0 是可使光源3 0 0发出的 一 非极化光3 1 0的 一 特定 偏振光3 3 O通过,并反射非极化光3 1 O的另一特 定偏振光3 5 0 。相位转换件5 0 (U是包含 一 四分的 一波片,可使线性偏振光的偏振态在通过相位转换件
5 0 0两次后旋转九十度。例如,S偏振光通过相位转 换件5 0 O两次后会转换为P偏振光,P偏振光通过相 位转换件5 0 0两次后则会转换为S偏振光。
如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光源3 0 0发出的非 极化光3 1 0的特定偏振光3 3 0通过偏光膜1 3
0,而另一特定偏振光3 5 0经偏光膜1 3 0反射后, 朝相位转换件5 0 0前进。首先先通过相位转换件5
0 0 —次,由反射件7 0 0反射再通过相位转换件5
0 0 —次。如此共通过相位转换件5 0 0两次,另一 特定偏振光3 5 0因此转换为特定偏振光3 3 0,并 通过偏光膜l 3 0。由此,本发明的偏光转换装置9
0 0转换非极化光3 1 0成为特定线性偏振光3 3
0 c
如图4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偏光转换装置9 0 0
进一步包含光折射装置3 2 0,设置于光源3 0 0与 偏光件1 0 0之间,供折射使光源3 0 0发出的非极
化光3 1 0与等分线1 5 7平行。由此,可减小光源的光线的出射角度。在较佳实施例中,光折射装置3
3 0是为 一 透镜。
透光本体l 1 o可依需要而有不同的结构。如图 5a所示的另一较佳实施例,透光本体]10包含二透 光平板,二透光平板分别为第一部份l 5 l及第二部 份l 5 3,第一部份l 5 l及第二部份l 5 3是共同 形成具有9 0。的夹角l 5 5的入射面1 5 0。立体结 构如图5b。如前所述,透光本体l 1 O可依需要成为 多数组结构,如图5 c所示,多数组透光本体1 1 0是 共同构成 一 波浪板结构。
偏光膜l 3 0是设置于入射面1 5 0。在如图5a 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偏光膜l 3 O是设置于入射面 1 5 0相对于光源3 0 0及相位转换件5 0 0的另侧 位置,亦即偏光膜l 3 0是设置于入射面1 5 0,且 相对于透光本体l 1 0与光源3 0 0及相位转换件5
0 0位于相反侧。然而在如图5 d所示的不同实施例 中,偏光膜l 3 0是设置于入射面1 5 O相对于光源 3 0 0及相位转换件5 0 0的同侧位置,亦即偏光膜
1 3 0是设置于入射面1 5 0,且相对于透光本体与 光源3 0 0及相位转换件5 0 0位于相同侧。
如图6a所示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透光本体l1 0包含顶角为9 0°的透光四角锥体。如图6a的剖面
图AA所示,夹角l 5 5是为透光角锥体的顶角,透光
本体11 0是为顶角为9 0 °的透光角锥体。其中,光
源300的形状可依透光本体l i o的结构而有不同
设计,相藍转换件5 0 0及反射件7 0 0则对应光源
300的形状。透光角锥体的底边不限为四边,可为
超过的任意数。如前所述,透光本体l 1 o可依需
要成为多数组结构,如图6 b所示,多数组透光本体1
10是共同构成 一 角锥体数组结构。
如图6c所示的其它实施例,透光本体l10包含
顶角为9 0°的透光圆锥体。如前所述,透光本体11
0可依需要成为多数组结构,如图6 d所示,多数组透
光本体1 10是共同构成 一 圆锥体数组结构。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
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
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
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
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偏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偏光转换装置包含一偏光件,包含一透光本体,具有一入射面,其中该入射面具有一第一部份及一第二部份,其中该第一部份及该第二部份夹一夹角;以及一偏光膜,设置于该入射面上;一光源,设置于该夹角的等分线的一侧,并对应该入射面;一反射件,具有一反射面,该反射面与该入射面对应,设置于该夹角的等分线的该光源另侧相对位置,其中该反射面与该夹角的等分线垂直;以及一相位转换件,设置于该偏光件与该反射件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偏光转换装置,其特 征在于,其中该光源是发出一非极化光。
3 、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偏光转换装置,其特 征在于,其中该光源是包含一发光二极管。
4 、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偏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非极化光的一第二偏振光,是可经由通过该相位转换件二次,使该第二偏振光的偏振态旋转九十度而转换成一第一偏振光。5、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偏光转换装置,其特坦在于,其中该夹角是为9 0° 。6、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偏光转换装置,其特瞎在于,其中该透光本体包含二透光平板,苴 z 、中该二透光平板是共同形成具有9 0°的该夹角的该入射面。7、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偏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本体包含顶角为9 0 °的一透光角锥体,其中该夹角是为该透光角锥体的顶角-8、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偏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本体包含顶角为9 0 °的—透光圆锥体,其中该夹角是为该透光圆锥体的顶角(9、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偏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反射面是可反射光线。10 、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偏光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偏光转换装置进一步包含光折射装置,设置于该光源与该偏光件之间,供折射使该光源发出的该非极化光与该等分线平行。
全文摘要
一种偏光转换装置包含偏光件、光源、反射件及相位转换件。偏光件包含透光本体及偏光膜。透光本体具有入射面,入射面具有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夹一夹角。偏光膜设置于入射面上。光源设置于夹角的等分线的一侧,并对应入射面。反射件具有反射面。反射面与入射面对应,设置于夹角的等分线的光源另侧相对位置。反射面是与夹角的等分线垂直。相位转换件设置于偏光件与反射件之间。
文档编号G02B5/30GK101169494SQ200610150409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5日
发明者吴景淼 申请人: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