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14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以L型灯 管为发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主要是包括一液晶显示单元及一背光模组,其中背 光模组大致又可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 )背光模组以及侧光式(side-edge type)背光模组两种类型。然而不管是何种型态的背光模组,均需要借由至少一驱动电路板来加 以驱动背光模组中的发光单元,目前最常作为发光单元的是为冷阴极荧光 灯管,而用以驱动发光单元的乃是经由驱动电路板所提供的一高压驱动信 号来加以驱动。近来,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逐渐加大,因此背光模组中的灯管尺 寸亦需随之加大,为了因应不同尺寸的背光模組,有业者即利用L型冷阴 极荧光灯管来作为发光单元使用。如图1所示,通常为使发光单元11、 12 (L型冷阴极荧光灯管)以及 驱动电路板14能顺利连接以及组装,业者会于发光单元ll、 12的电极端 111、 112、 121、 122电连接一耐高压且具有一连接端子131的连接线13,再 经由连接线13的连接端子131连结于驱动电路板14的一连接端子141。此 时,驱动电路板14由一驱动回路142所输出的高压驱动信号即可经由连接 端子141、连接端子131以及连接线13而分别传送至发光单元11、 12并加 以驱动发光单元11、 12。然而,由于驱动电路板14所提供的高压驱动信号通常是为仟伏特(KV) 等级以上的高压,因此连接线13以及连接端子131、 141均必须要是能耐 高压,又由于低压端连接至高压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连接于低 压端与高压端的连接线13所需长度通常均大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的对角 线的距离,因此必须花费较高的成本。另外,当驱动电路板14的连接端子 141与连接线13的连接端子131接触不良时,经常会引发跳火现象 (arcing)。此外,由于流经连接线13的讯号为仟伏特等级的高压高频讯号 (数十KHz),因此连接线13很容易因空间杂散电容产生电容耦合的漏电现 象,进而造成用以驱动发光单元的电流不易控制。再者,发光单元11、 12 的电极端112、 122要连接到驱动电路板14时,需要较长的连接线13,因 此其将占有可观的成本,而导致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成本相对的提高。承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能够减少高压连 接端子以及高压连接导线的使用,以降低漏电现f^J兆火现象的发生机率,同 时能够降低成本,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 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 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 模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使其更具有实用 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 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存在的缺 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所要解决 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节省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含 一第一 L型灯管,具有一第一 电极及一第二电极; 一第二 L型灯管,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该 第三电极是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以及一驱动电路板,是与该第一 L型 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 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 L型灯管及该第二 L型灯管。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 生回路,其是产生该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 L型灯管及该第二 L型灯管。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更包含 一背板,是具有一反射面及与该 反射面向对而设的一背面;以及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反射面之上,该第 一 L型灯管与该第二 L型灯管是环设于该导光板的周缘。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背板更具有一开孔,该第一 L型 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是穿过该开孔而与设置 于该背板的该背面的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 L型灯管的该第一电极与该 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三电极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接地端电性连接。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第一驱动信 号产生回路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分别产生该驱动信号并分别 输入该第一 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 L型灯管及该第二 L型灯管
是叠设。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更包含至少一绝缘保护元件,其 是套设于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该第三电极或该第四电极。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 L型灯管或该第二 L型灯管是为一冷阴极焚光灯管。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侧光式背光模组,其 是具有一第一L型灯管、 一第二L型灯管及一驱动电路板,该第一L型灯 管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 L型灯管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 电极,该第三电极是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驱动电路板是与该第二电 极与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 L型灯管 及该第二 L型灯管;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相对而 设。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产生该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 L型灯管及该第二 L型灯管。 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更包含 一背板,是具有一反射面及与该反射面向对而设的一背面;以及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反射面之上,该第一 L型灯管与该第二 L型灯管是环设于该导光板的周缘。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背板更具有一开孔,该第一L型灯 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是穿过该开孔而与设置于 该背板的该背面的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 L型灯管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 二 L型灯管的该第三电极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接地端电性连接。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第一驱动信号 产生回路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分别产生该驱动信号并分别输 入该第一 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 L型灯管及该第二 L型灯管是 叠设。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更包含至少一绝缘 保护元件,其是套设于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该第三电极或该第四电 极。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 L型灯管或该第二 L型灯管是 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
可知,本发明的主要4支术内容如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是包括一第 一L型灯管、 一第二L型灯管以及一驱动电路板。第一L型灯管是具有一 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 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其 中第三电极是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驱动电路板是与第一 L型灯管的第二 电极与第二 L型灯管的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 第一 L型灯管及第二 L型灯管。另夕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了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是包括 一侧光式背光模组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侧光式背光模组是包括一第一 L 型灯管、 一第二 L型灯管以及一驱动电路板。第一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一 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 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其中 第三电极是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驱动电路板是与第一 L型灯管的第二电 极与第二 L型灯管的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第 一 L型灯管及第二 L型灯管。液晶显示面板是与侧光式背光模组相对而设。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至少具 有下列优点承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是将 第一 L型灯管的第一电极与第二 L型灯管的第三电极相互电性连接,并由 驱动电路板直接驱动第一L型灯管及第二L型灯管。由于,直接相互电性 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不需要再借由高压连接端子及高压连接导线 将其电性连接至驱动电路板,因此可节省高压连接端子与高压连接导线的 成本。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 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 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 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显示现有习知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一示意图。 图2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示意图。 图3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側光式背光模组的又一示意图。
图5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以双高压驱动的侧光式背光模组 的一示意图。图6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第一L型 灯管与第二 L型灯管叠设,第三L型灯管与第四L型灯管叠设的一示意图。图6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第一L型 灯管与第三L型灯管叠设,第二 L型灯管与第四L型灯管叠设的一示意图。图7为显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示意图。11、13:14:142:21:212:215:21522161218:22:222:El:E3:E5、CP1:12:发光单元连接线驱动电路板驱动回3各 側光式背光模组第二L型灯管背板:背面 :出光面第三L型灯管 液晶显示面4反第二透明基板 第一电极 第三电极 E6:电极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01:开孔111、 112、 121、 122:电才及端131:连接端子141:连接端子2: 液晶显示装置211:第一L型灯管213:驱动电路板2151:反射面216:导光板217:绝缘保护元件219:第四L型灯管221:第一透明基板223:液晶层E2:第二电极E4:第四电招^CP:驱动信号产生回路CP2: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Gl:接地端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 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 光式背光模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请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21是包括 一第一L型灯管211、 一第二L型灯管212、 一驱动电路板213、 一背板215 以及一导光板216。于本实施例中,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 是分别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 )。第一L型灯管211是具有一第一电极E1及一第二电极E2,第二L型灯
管212是具有一第三电极E3及一第四电极E4。其中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 一电极E1是与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三电极E3电性连接。第一L型灯管 211的第二电极E2与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四电极E4是与驱动电路板213 电性连接,且驱动电路板213是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L型灯 管211及第二 L型灯管212并使其发光。于本实施例中,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一电极E1与第二L型灯管212 的第三电极E 3是可由延伸出灯管的电极直接相互电性连接,当然亦可借由 一连接元件例如连接导线或连接端子使得电极相互电性连接。另外,驱动 电路板213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CP,其是与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 二电极E2及第二 L型灯管212的第四电极E4电性连接,并产生驱动信号 以使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发光。背板215是具有一反射面2151及与反射面2151相对而设的一背面 2152,其中背板215的主要材质例如但不限于是为金属。导光板216是设 置于背板215的反射面2151之上,且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 是环设于导光板216的周缘,以使第一 L型灯管211与第二 L型灯管212 所产生的光线借由导光板216的作用,而使光线由导光板216的一出光面 2161射出。需注意的是,在此所述的第一 L型灯管211及第二 L型灯管212环设 于导光板216的周缘,其是指由两支L型灯管相互连接而环设于导光板216, 以使光线能够由导光板216的四周进入导光板216之中。另外,如图3所示,驱动电路板213是设置于背板215的背面2152, 而第一 L型灯管211的第二电极E2及第二 L型灯管212的第四电极E4则 是穿过形成于背板215的一开孔Ol而与驱动电路板213的驱动信号产生回 路CP电性连接。如图4所示,值得一提的是,侧光式背光模组21更可包括一绝缘保护 元件217,其是套设于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第 二 L型灯管的第三电极E3或第四电极E4上,以保护L型灯管的电极,避 免其与其他金属部件接触而导致短路,另外亦可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撑力,以支撑L型灯管。请再参照图5所示,依据实际产品的设计,若侧光式背光模组21的尺 寸逐渐加大,则第一 L型灯管211及第二 L型灯管212的尺寸势必需要随 之加大,如此一来将会增加驱动电路板213的驱动信号产生回路CP的负担。 于此,是可将第一L型灯管211的第一电极E1与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三 电极E3电性连接至側光式背光模组21的一接地端Gl (此时,使用的连接 线为一般连接线即可),而第一 L型灯管211的第二电极E2及第二 L型灯 管212的第四电极E4是分别与驱动电路板213的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 CP1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CP2电性连接。如此一来,即可使用所谓的 双高压驱动来分别驱动第一L型灯管211及第二L型灯管212。当然,于本 实施例中,第一 L型灯管211的第一电极E1与第二L型灯管212的第三电 极E3例如是可电性连接至背光模组21的驱动电路板213的接地端、背板 215或任何为接地的端点皆可,于此并不加以限制。再者,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式模组21的L型灯管除可环设 于导光板216的周缘之外,当然,亦可如图6A所示,依照实际产品的需要, 可将第一 L型灯管211及第二 L型灯管212叠设于导光板216的一側。更 甚者,可再将一第三L型灯管218及一第四L型灯管219叠设于导光板216 的另一侧,而第三L型灯管218的一电极E5是与第四L型灯管219的一电 极E6电性连接。当然,还可如图6B所示,将第一 L型灯管211及第三L 型灯管218叠设于导光板216的一侧,而将第二 L型灯管212与第四L型 灯管219叠设于于导光板216的另一侧。以上,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详细说明,以下请 参照图7所示,以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是包括上述实施例 的侧光式背光模组21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22,其中侧光式背光模组21是 与液晶显示面板22相对而设。液晶显示面板22主要是由一第一透明基板 221、 一第二透明基板222及一液晶层223所组成。其中液晶层223是设置 于第一透明基板221与第二透明基板22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 基板221与第二透明基板222是可分别为一电晶体基板或一彩色滤光片基 板。侧光式背光模组21的详细说明则如上述实施例所述,于此则不再予以赘述。综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是将 第一 L型灯管的第一电极与第二 L型灯管的第三电极相互电性连接,并由 驱动电路板直接驱动第一L型灯管及第二L型灯管。由于,直接相互电性 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不需要再借由高压连接端子及高压连接导线 将其电性连接至驱动电路板,因此可节省高压连接端子与高压连接导线的 成本,亦可减少与高压连接端子及高压连接导线相关的漏电现象与跳火现象的发生。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L型灯管,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一第二L型灯管,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是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以及一驱动电路板,是与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 动电路板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产生该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 L 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 一背板,是具有一反射面及与该反射面向对而设的一背面;以及 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反射面之上,该第一L型灯管与该第二L型灯管是环设于该导光板的周缘。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背 板更具有一开孔,该第一 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 四电极是穿过该开孔而与设置于该背板的该背面的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 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 一 L型灯管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三电极是与该侧光式背 光模组的 一接地端电性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 动电路板是包含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 是分别产生该驱动信号并分别输入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 L 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 一 L型灯管及该第二 L型灯管是叠设。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至少 一绝缘保护元件,其是套设于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该第三电极或该 第四电极。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側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 一 L型灯管或该第二 L型灯管是为一冷阴极爽光灯管。
1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侧光式背光模组,其是具有一第一L型灯管、 一第二L型灯管及一 驱动电路板,该第一 L型灯管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L型灯 管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是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该 驱动电路板是与该第二电极与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相对而设。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 动电路板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产生该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 L 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側光式背光模组更包含一背板,是具有一反射面及与该反射面向对而设的一背面;以及 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反射面之上,该第一 L型灯管与该第二L型灯管是环设于该导光板的周缘。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背 板更具有一开孔,该第一 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 四电极是穿过该开孔而与设置于该背板的该背面的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 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 一 L型灯管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 L型灯管的该第三电极是与该侧光式背 光模组的 一接地端电性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 动电路板是包含一第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及一第二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 是分别产生该驱动信号并分别输入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及该第二 L 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
16、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 一 L型灯管及该第二 L型灯管是叠设。
17、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更包含至少一绝缘保护元件,其是套设于该第一电极、该第 二电极、该第三电极或该第四电极。
18、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 一 L型灯管或该第二 L型灯管是为一冷阴极荧光灯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一第一L型灯管、一第二L型灯管以及一驱动电路板。第一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二L型灯管是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其中第三电极是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驱动电路板是与第一L型灯管的第二电极与第二L型灯管的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L型灯管及第二L型灯管。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153991SQ200610152420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林峰立 申请人: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