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47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或照明广告牌等的面光源装置。技术背景以往,作为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或照明广告牌等的面光源装置,有使用具有立体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光反射板的面光源装置。作为此种光反射板,提出有一种例如在使光反射的泡沫塑料的薄膜或薄板上形成由线状孔眼、刻划线、半切割等构成的直线状的弯折线,并通过沿上述弯折线将该薄膜或薄板折弯而形成山形部的光反射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4-138715号公报)。但是,使用专利文献l的光反射板的面光源装置,在提高亮度及减低亮度不匀方面,仍有进一步加以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即使用具有立体形状的光反射板,且为平均亮度高、亮度不匀小的面光源装置。本发明人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经专心研讨的结果,发现在反射板与漫射板之间配置有线状光源,且在相邻的线状光源彼此之间设有反射性山形隔板的面光源装置中,在适宜地设定上述山形隔板的高度及坡度角的情况下,可获得平均亮度高且亮度不匀小的面光源装置。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识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该面光源装置在相互平行配设的反射板与漫射板之间并列配置有多个线状光源,且在相邻的线状光源彼此之间设有自上述反射板呈山形突出的反射性山形隔板,其特征为在将自上述反射板至上述山形隔板的顶部的垂直距离设为T,自上述反射板至上述线状光源的中心的垂直距离设为Q,自上述反射板至上述漫射板的垂直距离设为H,自上述线状光源的中心至上述山形隔板的山脚部的水平距离设为L,上述相邻的线状光源中心彼此的水平距离设为P,上述线状光源的直径设为D,上述山形隔板的坡度角设为e时,满足下述条件(l)、(2)及(3)。(1)TS(H+Q)/2-D/2(2)6<90。_arctan(Q/L)(3)0<{90。+arctan(T-Q)/(P/2)}/2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平均亮度高且亮度不匀小。图1为表示涉及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图2为表示所测定的实施例、比较例面光源装置的亮度的结果的曲线图。图3为表示所测定的实施例、比较例面光源装置的亮度的结果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例子。图1为表示涉及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在本例的面光源装置10中,在相互平行配设的反射板12与漫射板14之间,平行且等间隔地并列配置有多个线状光源(冷阴极线管)16,同时,在相邻的线状光源16彼此之间设有自反射板12呈山形突出的反射性山形隔板18。另外,上述山形隔板18可与反射板12—体成形,也可才几械地4妄合于反射板12,也可由粘才妄剂等来固定于反射板12。另夕卜,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在将自反射板12至山形隔板18的顶部20的垂直距离设为T,自反射板12至线状光源16的中心22的垂直距离设为Q,自反射板12至漫射板14的垂直距离设为H,自线状光源16的中心22至山形隔板18的山脚部24的水平距离设为L,相邻的线状光源16中心22彼此的水平距离设为P,线状光源16的直径设为D,山形隔板18的坡度角设为e时,满足下述条件(1)(3)。(1)T^(H+Q)/2陽D/2(2)0<90。-arctan(Q/L)(3)0<{卯0+arctan(T—Q)/(P/2》/2其中,条件(l)意味着在自连结线状光源16的中心22与漫射板14的相邻的线状光源16的正上部26的线28、与相邻的线状光源16间的中央线30的相交位置,仅低线状光源16的半径长的距离的位置32以上的位置,存在山形隔板18的顶部20。条件(2)意味着来自线状光源16的光线在山形隔板18的山脚部24的反射光(镜面反射成分)34,未被朝比线状光源16的中心22还靠外侧的方向反射投影。条件(3)意味着来自线状光源16的光线在山形隔板18的顶部20的反射光(镜面反射成分)36,被朝比山形隔板18的顶部20还靠外侧(相邻光源一侧)的方向反射投影。本例的面光源装置,其存在于光源间的反射性山形隔板的高度和倾斜满足条件(1)~(3),所以,自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光源正下方的反射板所反射及漫射,同时,由山形隔板有效进行反射及漫射,其结果可提高平均亮度,并可减低亮度不匀。在本发明中,作为形成反射板及反射性山形隔板的材料,并未有限定,但以使用漫反射率为95%以上的泡沫薄板为较佳。尤其以内部具有平均气泡直径为光的波长以上、50pm以下的微细气泡或气孔的热塑性树脂的薄膜或薄板为较佳。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薄膜或薄板的材料,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多氯Jf关苯、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聚乙烯醇等的通用树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曱酸丁二醇酯、聚萘二曱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缩醛、聚苯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液晶聚合物、氟树脂等的工程用塑料、或这些的共聚物或混合物等。在这些材料之中,从耐热性、耐冲击性等良好的观点考虑,以聚酯、聚苯硫醚、聚丙烯、环聚烯烃为较佳。此外,可在上述热塑性树脂中适宜地添加防氧化剂、防紫外线剂、润滑剂、颜料、强化剂等。另外,可涂敷形成含有这些添加剂的涂敷层。更为具体而言,作为上述泡沫薄板的一例,可使用在高压下使二氧化碳含浸于热塑性聚酯的挤压薄板上后,加热并使其起泡的薄板,且为内部的气泡直径为50pm以下的聚酯系泡沫薄板(例如,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制的MCPET(注册商标)。除此之外,同样可使用内部的气泡直径为50lim以下的环聚烯烃系泡沫薄板。另夕卜,作为形成反射板及反射性山形隔板的材料的其它较佳例,可举出一种含有填充物的热塑性树脂的薄膜或薄板,且以填充物为核形成有多个孔隙的薄膜或薄板。在该场合,在上述薄膜或薄板中,含有填充物的热塑性树脂的薄膜或薄板,以将含有填充物的未延伸薄膜或薄板加以成形,并将该未延伸薄膜或薄板加以拉伸,而形成有以填充物为核的多个孔隙的多孔性拉伸薄膜或薄板为较佳。在本发明中,以形成反射板及反射性山形隔板的泡沫薄板的厚度为200~2000(im为较佳。当上述泡沫薄板的厚度处于200200(Him的范围内时,具有刚性而较佳。另外,以上述泡沫薄板的比重为0.1~0.7为较佳。此外,本发明的反射板及反射性山形隔板,也可在金属板上适宜地贴合上述的薄膜或薄板而形成。在本发明中,漫反射率是指漫反射束对光的入射束的比,是指通过自记分光光度计而在400~1200nm的波长区域进行测定,并设已固结硫酸钡的微粉末的白板的漫反射率为100%,作为其相对值所求得的值。作为自记分光光度计可使用例如UV-31OOPC(岛津制作所制商品名)。在本发明中,作为线状光源可使用例如直管状的荧光灯或冷阴极管等。在本发明中可适宜选择使用漫射板。下面,虽示出涉及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例子。(实施例、比较例1~4)制作了具有图1所示构造且具有表1所示尺寸的面光源装置。其中,实施例1及实施例2完全满足条件(l)-(3)全部,但比较例1仅满足条件(l)、(3),而比较例2仅满足条件(1)、(2),比较例3仅满足条件(2)、(3)。另外,作为比较例4制作了除在相邻的荧光灯彼此之间未设置山形隔板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的面光源装置。<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在实施例、比较例中,作为反射板及反射性山形隔板,使用了平均气泡直径为lOiam的微细气泡的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系树脂泡沫体(古河电气工业公司制,商品名MCPET;厚度为lmm;比重为0.325;550nm的漫反射率为96.0%)。其次,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面光源装置设定于液晶电视上,使用数字亮度计(TOPCOM公司制BM-9)、及数字亮度计受光器(TOPCOM公司制:BM-910D),来测定亮度(cd/m2)。图2及图3表示其结果。参照图2及图3可知,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相较于比较例的面光源装置,其平均亮度高且亮度不匀小。权利要求1.一种面光源装置,在相互平行配设的反射板与漫射板之间并列配置有多个线状光源,且在相邻的线状光源彼此之间设有自上述反射板呈山形突出的反射性山形隔板,其特征在于在将自上述反射板至上述山形隔板的顶部的垂直距离设为T,自上述反射板至上述线状光源的中心的垂直距离设为Q,自上述反射板至上述漫射板的垂直距离设为H,自上述线状光源的中心至上述山形隔板的山脚部的水平距离设为L,上述相邻的线状光源中心彼此的水平距离设为P,上述线状光源的直径设为D,上述山形隔板的坡度角设为θ时,满足下述条件(1)、(2)及(3)(1)T≥(H+Q)/2-D/2;(2)θ<90°-arctan(Q/L);(3)θ<{90°+arctan(T-Q)/(P/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板及上述山形隔板,由漫反射率为95%以上的泡沫薄板所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泡沫薄板由内部具有平均气泡直径为光的波长以上、50(im以下的微细气泡或气孔的热塑性树脂所构成。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平均亮度高且亮度不匀小的面光源装置。该面光源装置在反射板与漫射板之间并列配置有多个线状光源,且在相邻的线状光源彼此之间设置有反射性山形隔板,做成在将自反射板至山形隔板的顶部的垂直距离设为T,自反射板至线状光源的中心的垂直距离设为Q,自反射板至漫射板的垂直距离设为H,自线状光源的中心至山形隔板的山脚部的水平距离设为L,相邻的线状光源中心彼此的水平距离设为P,线状光源的直径设为D,山形隔板的坡度角设为θ时,满足下述条件(1)T≥(H+Q)/2-D/2;(2)θ<90°-arctan(Q/L);(3)θ<{90°+arctan(T-Q)/(P/2)}/2。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278149SQ200680036878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日优先权日2005年10月4日发明者增田幸治,森田修幸,铃木修申请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