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07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施定影处理,即通过加热使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定影装置例如有在特开2002-82571号公报中所公开的。该定影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紧邻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一侧,通过对纸进行加热,使在图像形成部中转印到该纸(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实施所谓的定影处理。这样的定影装置具有在内部装有热源的加热辊、与该加热辊相对配置的定影辊、以及张紧设置在这些定影辊和加热辊之间的定影带。此外,还设置有隔着该定影带按压所述定影辊而与之抵接的加压辊。
纸在经过转印处理后,被提供到在绕轴心转动的加压辊、与围着加热辊和定影辊周转的定影带之间形成的夹缝部。对通过夹缝部的纸,利用从定影带提供的热量,使调色剂熔融,由此通过熔融调色剂粘附在纸表面上,来实施定影处理。
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中,需要对定影带的温度进行适当的管理。因此,在与加热辊上没有卷挂定影带的圆周面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温度传感器,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定影带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
在对纸进行调色剂的定影处理中,调色剂直接抵接的定影带表面的温度影响到定影处理的好坏(也就是定影性能)。可是,在图像形成装置启动,刚预热终了之后,定影带的表面大多情况下没有达到规定的温度,如果纸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夹缝部,则定影带的表面温度降低到规定的温度以下,会产生定影性能恶化的不利情况。
此外,即使在预热后经过足够的时间,定影带被均匀加热到规定温度的状态时,也有定影性能恶化的情况。例如,通过连续供纸,在单位时间向夹缝部提供大量的纸的情况下,大量的热量从定影带的表面被夺走。由此造成定影带的表面温度降低,往往导致调色剂的定影性能恶化。
为了避免这样的不利情况,在所述公报的定影装置中,在与加热辊上没有卷挂定影带的圆周面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装置),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定影带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可是,在产生所述不利情况时,加热辊圆周面的温度未必与定影带表面的温度相对应。因此,不能适当控制定影带的表面温度,产生了有时会导致调色剂的定影性能恶化的问题。
此外,在所述公报的定影装置中,温度传感器因某种原因不能正确检测温度,或控制电路中产生故障的情况下,也可能有加热辊过加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适当检测定影带的表面温度,而且加热辊不会过加热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定影装置,通过加热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来实施定影处理,该定影装置包括热源,接受供电后产生热量;加热辊,内部装有所述热源;加压辊,与所述加热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对置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相对配置;环形的定影带,卷挂在所述对置构件和所述加热辊上,受到按压而抵接在所述加压辊上以形成夹缝部;温度检测构件,与所述定影带的表面相对配置,检测所述定影带的表面温度;以及防止过升温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的没有卷挂所述定影带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检测所述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当该表面温度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时,切断向所述热源的供电。
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进行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处理;以及定影部,通过加热所述转印材料,对所述调色剂像实施定影处理;其中,所述定影部具有所述定影装置。
按照所述构成,与以往的、以温度检测构件与加热辊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来间接检测定影带的温度的情况相比,可以直接、更准确地检测出定影带圆周面的温度。可以控制定影带的温度,可以确保调色剂对转印材料的稳定的定影性能。再有,与防止过升温构件设置在隔着定影带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通过防止过升温构件可以直接而且准确地检测加热辊的温度。其结果,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充分抑制产生图像的恶化。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正断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概况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定影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的组装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定影装置内的恒温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状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5(A)是从正面看的说明图,图5(B)是剖切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控制部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控制部的控制流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定影装置中,对定影带使用张力辊和清洁辊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定影装置中,用定影衬垫构件替代定影辊的情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根据图1对本发明的具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况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断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0作为彩色印刷用的复印机使用,包括装置主体11,呈箱形,并被称为体内排纸型;以及图像读取部16,设置在该装置主体11的上部,读取原稿图像。
在装置主体11的内部安装有图像形成部12,根据图像读取部16读取的原稿图像信息,形成图像;定影部13,对通过该图像形成部12形成的、转印到纸(转印材料)P上的图像,实施定影处理;以及纸储存部14,储存转印用的纸。
图像读取部16具有原稿压板161,可以打开和关闭地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上面;以及光学系统单元162,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框体内,配置成隔着接触玻璃163与原稿压板161相对。为了读取放置的原稿的原稿面,接触玻璃163的尺寸设定成比原稿压板161小一些的平面形状。原稿压板161通过绕设置在装有光学系统单元162的框体上面一个侧边上的规定的轴正向及反向转动,可以打开和关闭。
在图像读取部16的适当部位,设置有图中省略的操作面板,用于进行涉及原稿读取和复印处理等处理条件的输入操作。在该操作面板上设置有图中省略的显示面板和数码键、以及开始按钮、模式切换键等。
光学系统单元162具有光源、多个反射镜、透镜单元、以及CCD(电荷耦合器件)等。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在原稿面被反射,该反射光经过这些反射镜和透镜单元,作为原稿信息被输入到CCD中。将从CCD输出的模拟量的原稿信息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在规定的存储装置中。
图像形成部12在纸储存部14提供的纸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从上游一侧(图1纸面的右侧)向下游一侧顺序配置的品红色用单元12M、青色用单元12C、黄色用单元12Y、以及黑色用单元12K。
在各单元12M、12C、12Y、12K中,分别具有感光鼓121和显影装置122。各感光鼓121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接受从对应的显影装置122提供的调色剂。在各显影装置122中,从图中省略的调色剂盒补充调色剂,所述调色剂盒配置在装置主体11的前面一侧(图1纸面的正面一侧)。
在各感光鼓121的正下方位置,分别设置有带电器123。在带电器123的更下方位置设置有曝光装置124。各感光鼓121利用带电器123,使圆周面均匀带电。此外,根据图像读取部16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应于各种颜色的激光从各曝光装置124向带电后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照射。通过这些动作,在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通过从显影装置122向这样的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在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
在感光鼓121的上方位置,设置有转印带125,卷挂在驱动辊125a和从动辊125b之间,张紧设置,使转印带125与各个感光鼓121的圆周面抵接。该转印带125通过对应于各感光鼓121设置的转印辊126,以压靠在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的状态,与各感光鼓121同步,在驱动辊125a和从动辊125b之间周向转动。
通过转印带125的周向转动,由品红色用单元12M的感光鼓121对其表面进行品红色调色剂像的转印,随后在转印带125的同一位置,以重叠涂敷的状态,顺序进行由青色用单元12C的感光鼓121进行青色调色剂像的转印、由黄色用单元12Y的感光鼓121进行黄色调色剂像的转印、以及由黑色用单元12K的感光鼓121进行黑色调色剂像的转印。这样,在转印带125的表面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在该转印带125的表面上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从纸储存部14输送来的纸P上。
在图1中的各感光鼓121的左方位置上,设置有清洁装置127,去除在该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使其清洁。感光鼓121的圆周面通过清洁装置127进行清洁化处理后,为了进行新的带电处理,又朝向带电器123转动。
废调色剂用清洁装置127从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去除后,通过规定的路径,被回收而储存在图中省略的调色剂回收瓶中。
在图1中的图像形成部12的左方位置上,形成上下方向延伸的送纸通道111。在该送纸通道111的适当部位,设置有输送辊对112。纸从纸储存部14抽出,通过输送辊对112的驱动,向卷挂在驱动辊125a上的转印带125输送。在这样的送纸通道111上,在与驱动辊125a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转印带125表面抵接的第二转印辊113。纸P在送纸通道111中输送,并通过转印带125和第二转印辊113按压夹持,对转印带125上的调色剂像进行转印。
定影部13对在图像形成部12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实施定影处理,其具有定影装置20。定影装置20包括加热辊30,内部装有卤素灯33(热源)作为通电发热体即加热源;定影辊40(对置构件),与该加热辊30相对配置;定影带50,卷挂在该定影辊40和加热辊30之间,张紧设置;以及加压辊60,与加热辊30相隔规定的间隔配置,并隔着定影带50与定影辊40相对。关于定影装置20将在后面根据图2~图4进行详细叙述。
完成定影处理后的带有彩色图像的纸P,通过从定影部13的上部延伸设置的出纸通道114,向设置在装置主体11上的体内出纸盘115排出。
纸储存部14具有纸盘141,安装在装置主体11中的曝光装置124的下方位置,可以自由地插入和抽出。纸摞储存在纸盘141中。通过驱动搓纸辊142,从储存在纸盘141中的纸摞把纸P一张张抽出,并通过送纸通道111,送入图像形成部12的第二转印辊113和转印带125之间的夹缝部。
图2是表示定影装置20一个实施方式概况的从正面看的剖视图。此外,在图2中把Y-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把-Y方向称为前方,把+Y方向称为后方。定影装置20的构成如下在呈异形箱形的框体80内,安装加热辊30、与该加热辊30相对配置的定影辊40、在该定影辊40和加热辊30间张紧设置的定影带50、以及通过定影辊40与定影带50相对配置的加压辊60。
在框体80的底板上、位于定影辊40的下部附近的位置,设置有导入开口21,用于把通过送纸通道111送入的纸P导入定影装置20内。在框体80的顶板上、与导入开口2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导出开口211,用于把定影处理后的纸P导出。
加热辊30设置在图2中的框体80内的后方位置,它在与纸输送方向垂直的纸宽度方向上延伸。加热辊30具有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框体80上的、铝制或铁制的圆筒形的筒轴31。该筒轴31的圆周面通过涂布处理氟树脂层32而形成,所述氟树脂层32是通过对PTFE(聚四氟乙烯)、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等氟树脂实施加工而形成。此外,也可以在筒轴31上覆盖氟树脂管,来替代涂布处理。在筒轴31的内部,作为热源具有接受供电而产生热量的卤素灯33。定影带50卷挂在加热辊30的筒轴31上。
例如,氟树脂层32的厚向尺寸可以设定为30μm。当然,也可以使氟树脂层32的厚向尺寸为30μm以外的尺寸,只要根据情况适当设定就可以。
定影辊40的转动中心设置在框体80内比导入开口21稍靠后侧的位置上,在加热辊30的前方位置定影辊40与加热辊30圆周面相对。定影辊40具有定影辊心轴41,由铝合金或施镀的铁等金属材料构成;以及弹性筒体42,呈圆筒形,同心、一体地外嵌在该定影辊心轴41上,由发泡性硅橡胶等发泡性合成树脂构成。
定影带50以施加有规定张力的状态卷挂在加热辊30的筒轴31和定影辊40的弹性筒体4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面参照的图5(A)所示,定影带50具有镍制电铸带51,作为芯材;以及硅橡胶层52,层叠在该镍制电铸带51的表面一侧上。
例如,镍制电铸带51的厚向尺寸可以设定成30μm,硅橡胶层52的厚向尺寸可以设定成200~300μm。这些厚向尺寸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设定。
例如,也可以用聚酰亚胺等耐热性的强韧性合成树脂材料制的带来替代镍制的电铸带51。在采用聚酰亚胺制的带的情况下,其厚向尺寸设定为例如90μm。此外,作为电铸带51上层叠的材料,也可以采用PFA或PTFE等氟树脂层来替代硅橡胶层52。
加压辊60的转动中心配置在框体80内比导入开口21稍靠前一侧的位置,其圆周面隔着定影带50与定影辊40的圆周面抵接。加压辊60包括加压辊主体61,由铝合金制或施镀的铁制筒体构成;圆筒形的弹性筒体62,由硅橡胶制成,同心、一体地外嵌在该加压辊主体61上;以及氟树脂层63,覆盖在该弹性筒体62的圆周面上,由PFA等构成。加压辊主体61内部安装有作为热源的卤素灯66,也可利用来自该卤素灯66的热量,对纸P上的调色剂实施定影处理。
在弹性筒体62的圆周面通过氟树脂层63与弹性筒体42的圆周面通过定影带50相抵接的位置,也就是在定影带50和氟树脂层63抵接的位置,形成夹缝部N,夹持通过导入开口21送入框体80内的纸P。
加压辊主体61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而弹性筒体62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加压辊60通过在夹缝部N中隔着定影带50与定影辊40抵接,因弹性变形可以沿径向凹陷。
图中省略的驱动电动机设置在框体80的适当部位,其驱动力通过减速机构,传递到加压辊主体61。这样,加压辊60绕它的轴心驱动转动。加压辊60的驱动转动传递到受按压而抵接在该加压辊60上的定影带50。这样,定影带50在加热辊30和定影辊40之间周向转动。加热辊30通过来自卤素灯33的辐射热量而被加热,通过其筒轴31的热量传导,定影带50在周向转动的同时,整体被加热。
在夹缝部N的正上方位置的定影辊40一侧,设置有分离板54。设置成分离板54的下端边缘部分抵接在定影带50的表面上,或不抵接但下端边缘部分和定影带50表面之间的间隙尺寸非常小的状态。分离板54把通过夹缝部N、且处于附着在定影带50表面上状态的纸P,从定影带50分离。
纸P被实施了调色剂像的转印处理后,通过导入开口21,提供给在加压辊60和张紧设置在定影辊40上的定影带50之间的夹缝部N,利用加压辊60的转动和定影带50的周向转动,通过该夹缝部N。在纸P通过夹缝部N时,进行将定影带50的热量向纸P表面的调色剂像传热的加热处理,这样,对该纸P实施定影处理。
定影处理后的纸P对应于加压辊60绕其轴心的转动和从动的定影带50的周向转动,通过导出开口211导出框体80外,再通过出纸通道114向体内出纸盘115(图1)排出。
下面根据图3和图4,对安装有加热辊30、定影辊40、和加压辊60的框体80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框体8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它的组装立体图。此外,在图3和图4中,X-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Y-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特别把-X方向称为左方,把+X方向称为右方,把-Y方向称为前方,把+Y方向称为后方。为了容易理解,图3和图4对框体80进行了简化表示,因此,关于详细的设计事项省略了图示,或进行整理后表示。此外,在图3中,因纸面的关系仅表示框体80的右方一侧,省略了对称形成的左方一侧的图示。
如图3所示,框体80的基本构成包括定影带一侧框体81,安装有加热辊30、定影辊40、和定影带50;以及加压辊一侧框体87,在安装有加压辊60的状态下,与定影带一侧框体81相对配置。
定影带一侧框体81具有一对侧板82、一对可动板83、架设板84、盖体85、以及接线板构件86。一对侧板82与卷挂在加热辊30和定影辊40上的定影带50的各侧端部相对配置。一对可动板83被设置成在支承加热辊30的状态下,可以沿各侧板82水平移动。架设板84被设置成架在一对侧板82下端边缘部分之间。盖体85安装在对应于一对侧板82之间的加热辊30的上方、后方和下方的位置上,从侧面看呈コ字形。接线板构件86是向卤素灯33提供电力的转接构件。
在各侧板82的后方一侧一半的位置上,穿透设置与加热辊30的端部相对的方孔821,在各侧板82的前方一侧一半的位置上,穿透设置与定影辊40相对的轴承安装孔822。此外,在各侧板82上,分别设置从方孔821的后方位置向后方延伸的托架823,并且从其前方位置向上方分别设置突起板824。在这些突起板824的上方后边缘部,分别设置有朝向相对方向突出设置而形成的、用于插入后面叙述的连接杆801的第一支承片835。
一对可动板83支承外嵌在加热辊30各端部上的轴承B,中央部位分别穿透设置用于嵌入轴承B的轴承安装孔831。在一对侧板82的对面的方孔821上,上下相对地配置一对导轨821a,可动板83由一对导轨821a导向,沿前后方向可以移动。通过把轴承B分别嵌入到支承在导轨821a上的一对可动板83的各轴承安装孔831内,加热辊30可以绕其轴心转动,并且在前后方向移动可能地支承在侧板82上。
在可动板83的后方边缘部的中央位置,安装有第一螺旋弹簧832的前方端部。该第一螺旋弹簧832的后方端部,在可动板83支承在一对导轨821a上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被凹陷设置在托架823后方边缘部的卡止槽823a卡止。这样将可动板83向后方牵引。
架设板84的前方位置向后方切出切口。通过该切口,在定影带一侧框体81嵌入加压辊一侧框体87后结合的状态下,确保向夹缝部N引导纸P的导入开口21。
盖体85包括后板851,覆盖卷挂在加热辊30上的定影带50的后方;顶板852,从该后板851的上边缘部向前方延伸设置,覆盖定影带50的后方上面;以及底板853,从所述后板851下边缘部向前方延伸设置。该底板853在层叠于架设板84下面的状态下,通过用螺丝固定或其他方法,固定在该架设板84上,形成覆盖定影带50的定影带一侧框体81。
在这样的盖体85的底板853前边缘部适当部位上,穿透设置规定个数的贯通孔854(在图3中只表示一个)。通过小螺钉S贯穿这些贯通孔854,并拧在加压辊一侧框体87的后面叙述的底板89上,把加压辊一侧框体87连接在定影带一侧框体81上。
接线板构件86在支承卤素灯33的状态下,转接向该卤素灯33提供的电力。接线板构件86具有安装板861,在塞住定影带一侧框体81的侧板82的方孔821的状态下,用螺丝固定或其他方法安装在该侧板82上;以及接线板862,从该安装板861上下方向的大体中央位置向外突出设置,在前后方向延伸。
在安装板861上设置直径比可动板83的轴承安装孔831稍小的圆孔861a。卤素灯33的端面隔着该圆孔861a与接线板862相对。对应于卤素灯33的端子片862a用螺丝固定在接线板862上,通过该端子片862a向卤素灯33供电。
轴承B分别外嵌在加热辊30的两端部。通过把轴承B嵌入支承在上下一对导轨821a之间的可动板83的轴承安装孔831内,把加热辊30安装在定影带一侧框体81上。
定影辊40具有一对轴筒43,设置成与定影辊40同心,从其两端部向相互相反方向突出,轴承B安装在这些轴筒43上。通过把安装在轴筒43上的轴承B嵌入侧板82的轴承安装孔822内,把定影辊40安装在定影带一侧框体81上,可以绕其轴心自由转动。
加压辊一侧框体87包括左右方向一对侧板88;底板89,设置成架在这一对侧板88下边缘部之间;前板891,从所述底板89前边缘部直立设置,上下尺寸大体为侧板88的一半;以及倾斜顶板892,从该前板891的上边缘部向后方前端向上倾斜。
一对侧板88之间的内尺寸设定成比定影带一侧框体81的一对侧板82之间的外尺寸稍大,使加压辊一侧框体87可以外嵌在定影带一侧框体81上。在各侧板88上,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更靠前方的位置上,穿透设置轴承安装孔881。
加压辊60具有一对轴筒64,从两端部同心地向相互相反方向突出设置,轴承B安装在这些轴筒64上。通过把安装在轴筒64上的轴承B嵌入侧板88的轴承安装孔881内,加压辊60安装在加压辊一侧框体87上,可以绕其轴心自由转动。
在加压辊60通过轴承B安装在加压辊一侧框体87上的状态下,在从轴承安装孔881向外部突出的轴筒64上,安装有防脱构件,例如E环65。通过安装E环65,使加压辊60相对加压辊一侧框体87的安装状态稳定。
在底板89的前后方向的大体中央位置,设置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长矩形孔89a,并且在底板89的后边缘部设置有螺孔89b,与盖体85的贯通孔854相对。长矩形孔89a设置成对应于把纸P导入框体80内的导入开口21(图2)。
在加压辊一侧框体87外嵌在定影带一侧框体81上的状态下,底板89抵接在盖体85的底板853下面,通过贯通孔854把小螺钉S松弛地拧在螺孔89b上,加压辊一侧框体87连接在定影带一侧框体81上,可以绕小螺钉S摇动。在加压辊一侧框体87连接在定影带一侧框体81上的状态下,加压辊60设置在该加压辊60的圆周面隔着定影带50与定影辊40的圆周面相对的位置上。
倾斜顶板892具有切口部892a,通过把倾斜顶板892的前方部分切成俯视为コ字形而形成。此外,在倾斜顶板892的后边缘部,直立设置有第二支承片892b,位置设定在与定影带一侧框体81的第一支承片835相对。
为了使定影带一侧框体81的上部和加压辊一侧框体87相互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支承片835、892b在前后相对的状态下,连接杆801从后方一侧穿入在该第一和第二支承片835、892b上穿透设置的各贯通孔中。在连接杆801的后端部上设置有直径比连接杆801的直径尺寸大的头部802,并且在前端部设置有凹陷下去的环形槽803。
如图4所示,在连接杆801从后方穿入第一和第二支承片835、892b的状态下,第二螺旋弹簧804以压缩状态外嵌在其上,在该状态下C环805嵌入环形槽803中。因此,在定影带一侧框体81和加压辊一侧框体87相互连接的状态(图4)下,利用第二螺旋弹簧804的作用力,将定影带一侧框体81和加压辊一侧框体87绕小螺钉S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通过该推压,加压辊60隔着定影带50按压(推压)定影辊40而与之抵接。
此外,加热辊30利用第一螺旋弹簧832的牵引力,通过可动板83和轴承B,被向离开定影辊40的方向压靠。利用该压靠,确保定影带50的张紧状态。
在加热辊30的两端部,外嵌固定有一对防止向侧边偏行的套管301。定影带50通过被这些套管301夹持,来防止定影带50在左右方向上摆动。
除了以上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装置20上还设置有恒温器22(本发明要求保护的“防止过升温构件”的一个例子),在检测到加热辊30的表面温度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切断向卤素灯33的供电;以及温度传感器23(温度检测构件),检测定影带50的温度。
图5(A)、(B)是表示在定影装置20内安装有恒温器22和温度传感器23状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5(A)是从正面看的说明图,图5(B)是剖切立体图。此外,图5(A)、(B)中的X和Y表示的方向,与图3的情况相同(X表示左右方向(-X左方,+X右方),Y表示前后方向(-Y前方,+Y后方))。
恒温器22的感温面设置成,抵接在加热辊30上与卷挂定影带50的圆周面相反一侧的圆周面(也就是没有卷挂定影带50的圆周面)上的状态。在此表示了在加热辊3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位设置一个恒温器22的例子。恒温器22的设置个数是任意的,也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
例如,在有两个恒温器22的情况下,可以在加热辊30的两侧部各设置一个,在有三个恒温器22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个设置在加热辊30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位,剩余的两个设置在两侧部。恒温器22设置的个数多的话,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加热辊30的温度,并且也可以检测加热辊30长度方向各部分的温度,还可以应对加热辊30出现部分异常高温的情况。
恒温器22具有恒温器主体221,在内部安装有开关电路等;以及双金属材料222,设置在该恒温器主体221上与加热辊30的圆周面相对的面上。在双金属材料222与加热辊30相对的面上,层叠有光滑的、滑动性能良好的滑动接触覆膜223。由于形成有滑动接触覆膜223并且在加热辊30的圆周面上存在氟树脂层32,因此在双金属材料222和加热辊30的圆周面之间可以确保非常良好的滑动性能。故此,加热辊30的圆周面难以产生因双金属材料222的滑动接触造成损伤的不利情况。
作为滑动接触覆膜223,可以使用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除此之外,可以使用各种氟树脂(PCTFE、PVDF、PVF、PFEP、PFA、PETFE等),或除了氟树脂以外的硅橡胶等各种滑动性能良好的合成树脂。
温度传感器23检测定影带50的表面温度,并隔着该定影带50,与加热辊30的卷挂定影带50的圆周面相对配置。在图5(A)、(B)所示的例子中,表示隔着加热辊30,在与恒温器22准确相对的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23(热变阻器25)的例子。温度传感器23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只要是与定影带50相对的位置即可。特别是,如果设在加热辊30的卷挂定影带50的范围,则由于不受定影带50波动的影响,非常适合表面温度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温度传感器23,分别采用了接触式热变阻器24和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两种。
接触式热变阻器24在温度检测面与定影带50的圆周面滑动接触的状态下检测温度,如图5(A)所示,该接触式热变阻器24包括传感器主体241;以及接触感温元件242,与定影带50表面实际滑动接触,由规定的感温材料制成。在传感器主体241内部安装有温度检测电路。
在接触感温元件242相对定影带50的滑动接触面上,层叠有与前面的双金属材料222的滑动接触覆膜223相同的滑动接触覆膜243。滑动接触覆膜243可以抑制在定影带50周向转动时,因与接触式热变阻器24滑动接触而造成的定影带50表面的损伤。
另一方面,如图5(A)所示,在定影带50的镍制电铸带51的表面一侧,层叠有强韧性的光滑的硅橡胶层52,加工成使定影带50的表面本身难以损伤的状态。如上所述,接触式热变阻器24与定影带50相接触的滑动接触面由滑动接触覆膜243制成,基于该两种构成,可以有效地抑制定影带50表面的损伤。
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包括传感器主体251,在内部设置有各种温度检测用电路;以及离间式感温元件(separated heat-sensitiveelement)252,设置在该传感器主体251相对定影带50的面上。离间式感温元件252探测到从定影带50表面放射的热量,检测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设置成,在最小尺寸(例如,A6尺寸)的纸P以横向输送方式(输送方向与纸P的长度方向一致的输送方式)被运送的情况下,该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与定影带50的夹缝部N的纸通过区域(最小尺寸纸通过区域R1(图5(B));本发明要保护的“第一区域”的一个例子)相对。
另一方面,接触式热变阻器24设置成,在最大尺寸(例如,A3尺寸)的纸P以横向输送方式被运送的情况下,该接触式热变阻器24与定影带50的纸通过区域(最大尺寸纸通过区域R2)外侧的各区域(非纸通过区域R3;本发明要保护的“第2区域”的一个例子)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两个接触式热变阻器24,对应于左右两端的非纸通过区域R3。
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对应于最小尺寸纸通过区域R1进行设置的原因如下。也就是,如要检测定影带50表面上纸P抵接的部分的温度,则通过使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对应于最小尺寸纸通过区域R1,即使任何尺寸的纸P通过,都能检测出纸P通过部分的温度。可是,在定影带50表面上纸P通过的部分,如与温度传感器滑动接触,则即使在定影带50表面上形成具有良好滑动性能的硅橡胶层52,也有可能损伤。因此,采用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以非接触方式检测温度。
也就是,如果在定影带50上纸P有可能通过的区域(也就是最大尺寸纸通过区域R2)造成损伤,则在夹缝部N对纸P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处理时,有可能因损伤产生图像不良,通过采用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可以抑制产生这样的不利情况。
与此相对,由于纸P不抵接在定影带50的非纸通过区域R3上,即使在定影带50的非纸通过区域R3的部分造成损伤,当在夹缝部N对纸P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处理时,也不会因该损伤而产生图像不良。因此,在非纸通过区域R3采用接触式热变阻器24。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考虑了恒温器22和温度传感器23的配置关系。在恒温器22中通常接入100V左右的电压。与此相对,从温度传感器23导出检测信号的信号配线是5V左右的低压系统。如图5(A)所示,恒温器22和温度传感器23设置成位于加热辊30的两侧相互分开。因此,接通恒温器22的100V电力配线和从温度传感器23导出检测信号的例如5V的信号配线,不会相互靠近或接触。因此,即使万一有什么原因造成配线的绝缘层剥落,两配线也不会接触,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发生温度传感器23误动作或损坏的不利情况。
在装置主体11内的适当部位,设置有电源装置99(图5(A)),转接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提供给恒温器22和卤素灯33。对于卤素灯33,来自该电源装置99的电力通过恒温器22提供给卤素灯33。此外,在装置主体11的适当部位设置的图中省略的面板上,设置有作为显示装置的LCD(液晶显示器)98(图6)。恒温器22在断电时,该LCD98上显示表示该情况的文字。
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定影带50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适当部位,设置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90,通过该控制部90控制定影带50达到规定的温度。图6是控制部90和外围设备的框图。
控制部90具有作为运算处理装置的CPU91、附设在该CPU91中的读取专用的存储装置ROM92、以及可以自由读写的存储装置RAM93。ROM92用于存储使控制部90动作的程序和常数等。RAM93用于存储在控制中途临时生成的临时数据等。
CPU91具有温度判断部911,根据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判断定影带50的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标准温度的范围内;以及控制信号输出部912,根据该温度判断部911的判断结果,向电源装置99输出控制信号。
温度判断部911根据来自接触式热变阻器24和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的检测信号,计算出两者的平均检测温度Tave,并判断该平均检测温度是否落入预先设定的标准温度的温度范围。温度判断部911为了进行这样的判断,ROM92包括存储标准温度的温度范围“T1~T2”的标准温度存储部921。
温度判断部911判断每次输入来自接触式热变阻器24和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的检测信号并进行计算后得到的平均检测温度Tave,是否落入标准温度的温度范围“T1~T2”内(也就是,“T1<Tave<T2”是否成立。温度判断部911判定为是在标准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没有特别的动作,但在判定为在标准温度范围外的情况下,向控制信号输出部912输出表示该情况的指令信号。
一旦从温度判断部911输入表示定影带50的温度在标准温度外的指令信号,控制信号输出部912就向电源装置99输出控制信号,以调节向卤素灯33的供电量。具体地说,在平均检测温度Tave达到上限温度T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信号输出部912向电源装置99输出表示减少向卤素灯33供电量的控制信号。另一方面,在平均检测温度Tave在下限温度T1以下的情况下,控制信号输出部912向电源装置99输出表示增加向卤素灯33的供电量的控制信号。
在定影带50的温度发生异常时,从控制信号输出部912向电源装置99输出所述控制信号。因此,定影带50始终保持适当的温度。
与此相对,在加热辊30变得异常高温时,恒温器22的双金属材料222因热变形而动作,强制切断通向卤素灯33的电力配线。通过这样强制切断电力配线,使通向卤素灯33的供电停止,由此解除卤素灯33的异常高温状态。
在产生这样异常的情况时,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0不能继续运转,为了与其相对应,从恒温器22直接向控制信号输出部912输入表示切断该恒温器22的信号。基于此,控制信号输出部912向电源装置99输出控制信号,要切断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驱动系统97的供电。
此外,与此同时,为了通知产生了这样的异常情况,控制信号输出部912向LCD98输出控制信号,使其进行规定的文字输出(例如,输出“由于切断了恒温器,要断开电源。”等文字)。
图7是表示控制部90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一旦控制开始,则首先在温度判断部911中,判断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和接触式热变阻器24检测的定影带50的平均检测温度Tave,是否在下限温度T1以下(步骤S1)。在平均检测温度Tave超过下限温度T1的情况下(步骤S1中为否),在温度判断部911中,判断平均检测温度Tave是否在上限温度T2以上(步骤S2)。在平均检测温度Tave不是在上限温度T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中为“否”),继续通过控制信号输出部912判断恒温器22是否被切断(步骤S3)。在没有被切断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中判定平均检测温度Tave为下限温度T1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中为“是”),根据来自控制信号输出部912的控制信号,从电源装置99把只增加规定量的电力提供给卤素灯33(步骤S4)。此后,返回步骤S1。增加对卤素灯33的供电量,卤素灯33的发热量增加,这样,一旦平均检测温度Tave高于下限温度T1(步骤S1中为“否”),就不执行步骤S4,卤素灯33的升温停止。
然后,在步骤S2中,在判定平均检测温度Tave高于上限温度T2的情况下(步骤S2中为“是”),把向卤素灯33提供的电量仅减少规定量(步骤S5)。此后返回步骤S1。在步骤S2中,如平均检测温度Tave还低于上限温度T2,就执行步骤S3。
而且,在步骤S3中,通过控制信号输出部912判定切断了恒温器22的情况下(步骤S3中为“是”),通过恒温器22供电的卤素灯33当然就中止放热。随后,切断向驱动系统97的供电(步骤S6),然后,LCD98根据来自控制信号输出部912的控制信号,输出表示切断了供电的文字(步骤S7)。
如以上详细叙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20包括加热辊30,在内部安装有通过供电来放热的卤素灯33;加压辊60,与该加热辊30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定影辊40,作为对置构件,配置在该加压辊60的靠近相对加热辊30的面上;以及环形的定影带50,卷挂在该定影辊40和加热辊30上,而且,在定影辊40的位置上形成因受按压而抵接加压辊60的夹缝部N。通过定影带50周向转动,利用加热辊30和定影带50提供的来自卤素灯33的热量,对提供到夹缝部N的纸P上的调色剂像实施定影处理。
按照这样的构成,在利用卤素灯33放热对加热辊30进行加热的状态下,通过驱动加压辊60转动,由于定影带50在加热辊30和定影辊40之间周向转动,从加热辊30传递的热量使定影带50被均匀加热到规定的温度。然后,在定影带50被加热到规定温度的状态下,一旦向夹缝部N提供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P,调色剂得到来自定影带50的热量,被加热后熔融,实施定影处理。
在定影装置20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3,检测定影带50的表面温度。该温度传感器23隔着该定影带50,与加热辊30的卷挂定影带50的圆周面相对配置。因此,与现有的温度传感器23是与加热辊30的圆周面相对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更直接地适当检测出定影带50的圆周面的温度,并且根据该检测结果,可以适当地控制定影带50的表面温度。这样,可以始终保持调色剂对纸P的规定水平的定影性能。
此外,在定影装置20中设置有恒温器22,当检测到加热辊30的表面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时,切断向卤素灯33的供电。在因某种原因造成加热辊30变得异常高温时,通过恒温器22的动作切断向卤素灯33的供电,这样,可以预先避免因加热辊30温度过高造成的偶然事故。该恒温器22与加热辊30的没有卷挂定影带50的圆周面相对配置。因此,与设置在隔着定影带50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可以用恒温器22直接并准确地检测出加热辊30的温度。
此外,温度传感器23隔着该定影带50,与加热辊30卷挂定影带50的圆周面相对配置,另一方面,恒温器22与加热辊30的不卷挂定影带50的圆周面相对配置。通过这种配置,温度传感器23和恒温器22位于加热辊30的两侧,成为相互分开的位置关系。
通常,把低电压(例如5V)的仪表电力提供给温度传感器23,而由于恒温器22是像切断器那样强制切断电流,所以通常把例如100V的商用电力提供给该恒温器22。由于采用所述的位置关系,可以使这样电压水平不同的配线系统相互分开进行配线。因此,低电压的仪表电力不会被高电压的商用电力影响,可以确保用温度传感器23可靠地进行温度检测。
此外,作为温度传感器23,采用接触式热变阻器24和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其中,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设置成对应于定影带50上的最小尺寸纸P的纸通过区域亦即最小尺寸纸通过区域R1,所以任何尺寸的纸P通过夹缝部N,总是可以检测纸P的纸通过位置上的定影带50的温度。此外,由于用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进行在这样的纸通过区域上的温度检测,不会损伤定影带50表面,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产生因损伤造成的定影调色剂像的图像不良。
与此相对,接触式热变阻器24以滑动接触状态设置在定影带50上的最大尺寸的纸P的纸通过区域亦即最大尺寸纸通过区域R2外侧的非纸通过区域R3,是定影带50的不通过纸P的一侧,所以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定影带50的温度。此外,即使接触式热变阻器24与定影带50表面滑动接触,由于滑动接触位置是非纸通过区域R3,没有纸P通过,因此,定影带50的该部分即使有损伤,也不会引起定影图像的图像不良。
恒温器22抵接在加热辊30的圆周面上。因此,与恒温器22以非接触状态与加热辊30的圆周面相对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更高精度地检测出加热辊30圆周面的温度。
此外,在恒温器22对着加热辊30的滑动接触面上,层叠有光滑的低摩擦系数的滑动接触覆膜223,并且在加热辊30的圆周面上,也形成低摩擦系数的氟树脂层32。因此,通过把恒温器22抵接在转动的加热辊30的圆周面上,将滑动接触阻力抑制到非常低的程度,这样可以抑制因两者的磨损而造成产生粉屑的情况。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以下的内容(1)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在作为复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使用的例子。除此以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传真机或打印机等。
(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张紧设置定影带50的辊,表示了采用相对的一对辊(加热辊30和定影辊40)的例子。也可以代之以在三个以上的辊上张紧设置定影带50。
(3)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加热辊30进行加热的通电发热体,表示了采用卤素灯33的例子。也可以代之以使用镍铬耐热合金线等其他种类的通电发热体。
(4)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温度传感器23,表示了采用接触式热变阻器24和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两种温度传感器的例子。也可以代之以仅使用某一种。例如,在非纸通过区域R3也可以配置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此外,关于温度传感器23的设置个数,是根据情况适当设定的,并不是像所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必须接触式热变阻器24为2个,非接触式热变阻器25为1个。
(5)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23隔着加热辊30与恒温器22相对配置。不限于此,只要是可以检测出定影带50表面温度的位置,在任何位置配置都可以。
(6)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也可以设置张力辊53和清洁辊55。设置张力辊53用于在定影带50的上方位置使定影带50处于张紧状态。设置清洁辊55用于在张力辊53和把从夹缝部N抽出的纸P从定影带50分离的分离板54之间,清洁定影带50的表面。张力辊53通过螺旋弹簧531的作用力被按压在定影带50的表面上,并且清洁辊55也通过螺旋弹簧551的作用力被按压在定影带50的表面上。
此外,与张力辊53可以绕其轴心自由转动相对,清洁辊55通过图中省略的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来转动。这样,可以去除附着在定影带50表面上的调色剂等。
通过采用这样的张力辊53和清洁辊55,定影带50可以始终保持张紧状态,并且可以使定影带50表面保持干净的状态。
(7)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也可以采用定影衬垫构件44代替定影辊40。定影衬垫构件44由对应于所述定影辊心轴41的圆柱形芯材441、以及设置在图9中该芯材441的左方位置的定影衬垫442构成。定影衬垫442用发泡橡胶或发泡合成树脂等柔软的材料制成,对着该加压辊60的部分按压在加压辊60的圆周面上,向芯材441的中心产生压缩弹性变形。
定影带50以卷挂在定影衬垫442上的状态,利用驱动加压辊60转动,在该加热辊30和定影衬垫442之间周向转动。
这样,通过采用定影衬垫构件44替代定影辊40,不需要轴承构件等,减少了零件数量,能够有助于降低该部分的装置成本。
此外,在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主要包括具有以下构成的发明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定影装置是把热量赋予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而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装置,包括热源,接受供电后产生热量;加热辊,内部装有所述热源;加压辊,与所述加热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对置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相对配置;环形的定影带,卷挂在所述对置构件和所述加热辊上,受到按压而抵接在所述加压辊上以形成夹缝部;温度检测构件,与所述定影带的表面相对配置,检测所述定影带的表面温度;以及防止过升温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的没有卷挂所述定影带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检测所述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当该表面温度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时,切断通向所述热源的供电。
按照这样的构成,在利用热源放热来加热加热辊的状态下,使定影带在加热辊和对置构件之间周向转动,通过从加热辊传递过来的热量,定影辊被均匀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在定影带被加热到规定温度的状态下,通过向该定影带和加压辊之间的夹缝部提供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调色剂从定影带得到热量,被加热后熔融,实施定影处理。
在定影装置中,设置有检测定影带的表面温度的温度检测构件,该温度检测构件与定影带的圆周面相对配置。因此,与目前温度检测构件与加热辊的圆周面相对配置,间接检测定影带的温度的情况相比,可以直接、更准确地检测出定影带圆周面的温度。根据该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控制定影带的温度,这样始终可以确保调色剂对转印材料的稳定的定影性能。
此外,在定影装置中设置有防止过升温构件,在检测出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时,切断向热源的供电。因此,在因某种原因造成加热辊变得异常高温时,通过防止过升温构件的动作切断向热源的供电,这样可以预先避免因加热辊温度过高造成的偶然事故。由于该防止过升温构件与加热辊的不卷绕所述定影带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所以与设置在隔着定影带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通过防止过升温构件可以直接而且准确地检测加热辊的温度。
在所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温度检测构件和所述防止过升温构件配置在所述加热辊的相对两侧。
按照这样的构成,可以把通常为低电压的温度检测构件的配线系统和通常为高电压的防止过升温构件的配线系统分开配线。因此,低电压的仪表电力不会被高电压的商用电力影响,可以确保用温度检测构件可靠地进行温度检测。
在所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温度检测构件与第一区域相对配置,所述第一区域是在最小尺寸的转印材料通过所述夹缝部时,所述定影带与该转印材料接触的区域,并且所述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定影带不接触。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温度检测构件与第二区域相对配置,所述第二区域是在最大尺寸的转印材料通过所述夹缝部时,所述定影带与该转印材料不接触的区域,并且所述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定影带接触。
或者,优选的是,所述温度检测构件与第一区域相对配置且与第二区域相对配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在最小尺寸的转印材料通过所述夹缝部时,所述定影带与该转印材料接触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最大尺寸的转印材料通过所述夹缝部时,所述定影带与该转印材料不接触的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定影带不接触,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定影带接触。
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温度检测构件与所述第一区域以非接触状态相对配置,定影带的周向转动不会造成该定影带的表面损伤,也不会产生因损伤造成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像的图像不良。此外,通过相对配置这样的温度检测构件,可以检测出代表定影带温度的宽度方向的大体中央部位的温度。
与此相对,在所述第二区域,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面以与定影带接触的状态配置,由于转印材料不位于该区域,即使定影带上有损伤,也不会影响到转印材料,而且通过接触可以更高精度地检测温度。
如果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双方都相对配置温度检测构件,则根据这些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可以把定影带控制在更均匀的温度。
在所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温度检测构件,与所述定影带卷挂在所述加热辊上的部分相对配置。
按照这样的构成,不会因定影带波动这样的振动,产生温度检测构件与定影带碰撞的不利情况,可以通过温度检测构件在稳定的状态下检测出定影带的温度。此外,在温度检测构件与定影带之间配置成有规定的间隙的情况下(也就是,检测面与定影带以非接触方式配置的情况),保持间隙一定。
在所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止过升温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的圆周面接触。按照这样的构成,与防止过升温构件以非接触状态相对加热辊的圆周面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更高精度地检测加热辊圆周面的温度。
在所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止过升温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的接触面、以及所述加热辊的圆周面中的任何一方或双方,覆盖有滑动性能良好的覆膜。由此可以抑制两者之间的滑动接触阻力,使其减小,所以可以抑制因两者的磨损而产生的粉屑。
在所述构成中,所述对置构件可以做成卷挂所述定影带、并绕轴心可以转动的定影辊。按照这样的构成,定影带通过定影辊绕轴心转动,在加热辊和定影辊之间平稳地周向转动。
在所述构成中,所述对置构件也可以做成以滑动接触状态卷挂所述定影带的非转动的定影衬垫。按照这样的构成,定影带由于定影衬垫发生弹性变形,把纸柔软地夹持在定影带与加压辊之间,同时在加热辊和定影辊之间平稳地周向转动。
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进行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处理;以及定影部,通过加热所述转印材料,对所述调色剂像实施定影处理,所述定影部具有如上所述的任一定影装置。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所述定影装置可以确保调色剂对转印材料的稳定的定影性能,因此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充分抑制产生图像的恶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通过加热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来实施定影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接受供电后产生热量;加热辊,内部装有所述热源;加压辊,与所述加热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对置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相对配置;环形的定影带,卷挂在所述对置构件和所述加热辊上,受到按压而抵接在所述加压辊上以形成夹缝部;温度检测构件,与所述定影带的表面相对配置,检测所述定影带的表面温度;以及防止过升温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的没有卷挂所述定影带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检测所述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当该表面温度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时,切断向所述热源的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构件和所述防止过升温构件,配置在所述加热辊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构件与第一区域相对配置,所述第一区域是在最小尺寸的转印材料通过所述夹缝部时,所述定影带与该转印材料接触的区域,并且所述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定影带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构件与第二区域相对配置,所述第二区域是在最大尺寸的转印材料通过所述夹缝部时,所述定影带与该转印材料不接触的区域,并且所述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定影带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构件与第一区域相对配置且与第二区域相对配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在最小尺寸的转印材料通过所述夹缝部时,所述定影带与该转印材料接触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最大尺寸的转印材料通过所述夹缝部时,所述定影带与该转印材料不接触的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定影带不接触,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温度检测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定影带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构件,与所述定影带卷挂在所述加热辊上的部分相对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过升温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的圆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过升温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的接触面、以及所述加热辊的圆周面中的任何一方或双方,覆盖有滑动性能良好的覆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构件是卷挂所述定影带、并绕轴心可以转动的定影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构件是以滑动接触状态卷挂所述定影带的不转动的定影衬垫。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进行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处理;以及定影部,通过加热所述转印材料,对所述调色剂像实施定影处理;其中,所述定影部包括权利要求1-10所述的定影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通过加热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来实施定影处理,包括热源,接受供电后产生热量;加热辊,内部装有热源;加压辊,与加热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对置构件,与加热辊相对配置;环形的定影带,卷挂在对置构件和加热辊上,受到按压而抵接在加压辊上以形成夹缝部;温度检测构件,与定影带的表面相对配置,检测定影带的表面温度;以及防止过升温构件,与加热辊的没有卷挂定影带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检测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当该表面温度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时,切断向热源的供电。由此,可以正确地检测定影带的表面温度,可使加热辊不会过加热。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017357SQ20071000043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7日
发明者森口元树, 南条让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