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灯管罩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53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其灯管罩组的制作方法
背光模组及其灯管罩组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釆用灯管罩组的背光 模组。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内部均具有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在 该背光模组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采用一或两组灯管作为光源,同时使 用相应数量的灯管罩,分别罩住各组灯管。以下将两个灯管罩视为一组,称 之为"灯管罩组",而该灯管罩组中的两灯管罩可共同设置于一背光模组中, 也可分别设置于两背光模组中。请参照图l所示,现有的灯管罩组10包括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两灯管罩 11、 12。两灯管罩ll、 12均包括一侧边110、 120, 一宽边112、 122及一短边 114、 124。两宽边112、 122的宽度均为dl。宽边112、 122用以辅助支撑导光 板,因此其宽度应达到一定要求,若宽边112、 122的宽度不够则无法有效支 撑导光板,并会造成漏光的现象,而宽边112、 122的宽度太宽则又造成材料 浪费,不利于节约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在确保不漏光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材料的灯管 罩组。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管罩组,其结构排布可以有效节省 材料,从而节约成本。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可采用一灯管罩组或至少 该灯管罩组中的一灯管罩,而该灯管罩组的设计可以有效节省制作材料,从 而能够降低背光模组的成本。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 的了解。为实现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灯管罩组, 设置于至少一背光模组上,该灯管罩组包含有两灯管罩,每一灯管罩均具有一侧边及从该侧边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宽边及一短边,该两灯管罩的两宽 边的相对两边缘的形状互补。上述每一灯管罩的宽边边缘呈波浪型、三角锯齿型或梯形锯齿型。所谓 "形状互补",主要是指两灯管罩的两边缘形状不同,但刚好能够无缝对接, 一灯管罩的宽边的最宽处对应另一灯管罩的宽边的最窄处,反之亦然。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 含有 一背板、至少一设置于该背板一侧的灯管罩、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灯管 罩的两端的灯管插座,以及一两端插置于该两灯管插座内的灯管;其中该灯 管罩具有一侧边及从该侧边的两侧延伸出的一宽边及一短边,该灯管罩的宽 边具有一波浪型或锯齿型的边缘。上述背光模组的灯管罩具有一侧边及从侧边延伸出的一宽边及一短边, 该宽边具有一波浪型或锯齿型的边缘。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灯管罩组是采用互补型的结构排布,制造该灯 管罩组可节省约10%至15%的材料,且每一灯管罩的宽边的最窄处的宽度足以 满足防漏光的要求,而其最宽处的宽度足够支撑导光板。
图l为现有灯管罩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灯管罩组的制造中间状态图。 图2B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灯管罩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现有灯管罩组与本发明灯管罩组在材料利用方式上的比 对示意图。图4A及图4B为在采用本发明的一灯管罩的背光模组中,背板与灯管罩的 结构组装及分解示意图。图5为显示采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灯管罩与采用现有灯管罩的平 面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比对试验结果。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灯管罩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灯管罩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B所示,本发明的灯管罩组30包含有第一灯管罩31及第二灯管 罩32,该灯管罩组30可设置于至少一背光模组(见图4A及图4B)上,即第一 灯管罩31及第二灯管罩32可设置于同一背光模组上,或根据需要而分别设置于不同的背光模组上。另外参阅图2A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灯管罩组30的第一实施例,该灯管罩组30的制造方法如下首先,提供一金属板材(未标示),例如铝板材;然后,冲压该金属板材,即在该板材上连续冲压以一体形成若干组(图中仅显示一组)灯管罩基片组2。每一灯管罩基片组2通过冲压而形成至少两个灯管罩基 片21、 22,且使得该两灯管罩基片21、 22的相对边缘呈形状互补,即该两灯 管罩基片21、 22的相对两边缘3120与3220的宽度是呈宽窄交错式的变化,例 如图中所示的呈梯形锯齿型,而两灯管罩基片21、22的两相背边缘3140与3240 则呈直线型;最后,分别弯折每一灯管罩基片21或22的直线型相背边缘3140、 3240,以形成如图2B中所示的第一灯管罩31及第二灯管罩32。上述第一灯管罩31包含有第一侧边310,以及从该第一侧边310两侧垂直 同向延伸出的第一宽边312及第一短边314。上述第二灯管罩32包含有第二侧 边320,以及从该第二侧边320的两侧垂直同向延伸出的第二宽边322及第二短 边324。该第一宽边312具有呈梯形锯齿型的第一边缘3120,该第二宽边322 则具有呈梯形锯齿型的第二边缘3220,且该第一宽边312的第一边缘3120的形 状是与第二宽边322的第二边缘3220的形状互补,从而使得第一边缘3120与第 二边缘3220能够无缝对接。第一宽边312与第二宽边322的最宽处宽度相同(均 为dl),最窄处宽度也相同(均为d2),且第一宽边312的最宽处对应于第二宽 边322的最窄处,反之亦然。请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其显示出现有技术与本发明在板材的使用方式 上的区别。在图3A中所示的现有灯管罩组10,为满足支撑导光板(未图示) 且不漏光的要求,每一对灯管罩ll、 12的宽边112、 122的宽度均设计为dl, 因此在现有灯管罩组10中,两宽边112所使用的板材宽度为2dl。而由图3B所 示的本发明灯管罩组30,第一与第二宽边312、322所使用的板材宽度为dl+d2。 由于d2小于dl。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灯管罩组30可节省板材的宽 度为dl-d2。在本实施例中,制造一灯管罩组30比制造现有的灯管罩组10约可 节省10%-15%的板材。请参阅图4A及图4B所示,其显示将本发明灯管罩组的其中一灯管罩31安 装于一背光模组内的示意图。除所述灯管罩31之外,该背光模组还包括一背 板34、分别设置在灯管罩31的两端的两灯管座35 (图中仅显示出一个),以及 一灯管36,该灯管36的两电极端分别收容于该两灯管座35内。该背板34中部是从反面向内冲出一凹槽,即从正面看似一凸台341,灯管罩31的宽边312被 收容于临近凸台341的一凹陷部342内。该凸台341的边缘与灯管罩31的边缘 3120的形状相对应,且该凸台341的高度等于灯管罩31的宽边312的厚度,因 而灯管罩31的宽边312的内表面与凸台341的内表面相平齐,且两者无缝对接, 以稳固支撑导光板(未图示),如图4B所示。请参阅图5所示,其显示采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灯管罩31与采用现 有灯管罩11的平面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对比试验结果。图中附表是针对辉度 值、色度值及均匀度三个参数加以比较。在本发明的例示比较方法中,首先 需要在平面显示装置的面板上选取9个测试点,包括有面板的中心点,及位于 面板的四个边缘上的8个点,且8个点是以高宽各10%去定义,由一个光检测 器以垂直待测面板的方向进行量测。从图5中所测得的实验资料可以看出,本 实施例的灯管罩与现有灯管罩相比,采用本实施例的灯管罩的平面显示装置 的9个测试点的辉度值均大于4500cd/m2 (坎德拉/平方米),符合平面显示装 置对辉度的要求,采用本实施例灯管罩与采用现有灯管罩的平面显示装置的 每一对应测试点的辉度值均相差在土50cd/r^之内,尤其是第5点(通常是平 面显示装置的画面中心点)的辉度值仅相差-20cd/m2。通常认为,辉度值在 土50范围内均视为无变化。所谓的X、Y色度值,其变化会影响到人眼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如偏红等), 通常该值的公差允许范围为士0.015,在图5的实验数据所依据的一特定的平 面显示装置中,X色度的规格应在0.305土0.015, Y色度的规格应在0.315士 0.015,从图5中所示的各测试点的参数可知,采用本实施例灯管罩的平面显示装置的色度值均在此规格范围内。而从图中附表还可以看出,采用本实施 例灯管罩的平面显示装置在乂及丫方向上的平均色度值分别为0.3038及 0.3134,而采用现有灯管罩的平面显示装置在X及Y方向上的平均色度值分别 为0.3039及0.3128,将两者进行比对得知,采用本实施例灯管罩的平面显示装 置的色度值与采用现有灯管罩的平面显示装置的色度值的差异是在土O.OOl 范围内。众所周知,色度值在土0.001范围内对人眼的感觉是无变化的。此外,采用本实施例灯管罩的平面显示装置的均匀度(即9个测试点处的 所测辉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比值)为87%,该均匀度值大于80%,符合业界 标准。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灯管罩31的平面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与采用现有灯管罩ll的平面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相近似,本发明灯管罩组30的设计并不 会影响背光模组的光学效果。请参阅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灯管罩组40,其包含有第一灯 管罩41及第二灯管罩42。该第一灯管罩41及第二灯管罩42分别具有第一宽边 412及第二宽边422,且两宽边412、 422形状互补。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于该第一宽边412的第一边缘4120与该第二宽边422的第二边缘4220均为 互补结构的三角锯齿型。请参阅图7所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灯管罩组50,其包含有第一灯 管罩51及第二灯管罩52。该第一灯管罩51及该第二灯管罩52分别具有第一宽 边512及第二宽边522,且两宽边5i2、 522形状互补。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 处在于该第一宽边512的第一边缘5120与该第二宽边522的第二边缘5220均 呈波浪型或正弦波型式。除上述较佳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波浪型(或正弦波型式)及锯齿型外,业 界普通技术人员都可推知,本发明灯管罩组还可具有其它形状的互补结构。本发明背光模组至少具有下列一个优点本发明背光模组至少采用有一 灯管罩组中的其中一灯管罩,且因该灯管罩组的结构排布合理,每组中的两 灯管罩的形状互补,所以制造时可节省原材料,而且该灯管罩的光学特性和 对导光板的支撑结构均不受影响。
权利要求
1. 一种灯管罩组,设置于至少一背光模组上,该灯管罩组包含有两灯管罩,每一灯管罩均具有一侧边及从该侧边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宽边及一短边,其特征在于该两灯管罩的两宽边的相对两边缘的形状互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灯管罩组,其特征在于两灯管罩的两宽边的相 对的两边缘无缝对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罩组,其特征在于每一灯管罩的宽边在宽度 上均具有宽窄交错式的变化,从而使得每一灯管罩均具有交错设置的最宽处 及最窄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管罩组,其特征在于该两灯管罩中的其中一灯 管罩的宽边的最宽处对应另一灯管罩的宽边的最窄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罩组,其特征在于该两灯管罩的宽边的最宽 处的宽度相同,该两灯管罩的宽边的最窄处的宽度相同。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罩组,其特征在于该两灯管罩的短边形状相 同,且该两短边分别与其相应的宽边平行。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管罩组,其特征在于每一灯管罩的宽边具有一 波浪型的边缘。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管罩组,其特征在于每一灯管罩的宽边具有一 锯齿型的边缘。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管罩组,其特征在于该锯齿型为梯形锯齿型。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管罩组,其特征在于该锯齿型为三角形锯齿型。
11. 一种背光模组,包含有 一背板、至少一设置于该背板一侧的灯管罩、 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灯管罩的两端的灯管插座,以及一两端插置于该两灯管插 座内的灯管;其中该灯管罩具有一侧边及从该侧边的两侧延伸出的一宽边及 一短边,其特征在于该灯管罩的宽边具有一波浪型或锯齿型的边缘。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具有一凸台,该 凸台的至少一侧具有锯齿型或波浪型边缘,以无缝接合该灯管罩的锯齿型或 波浪型的边缘。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凸台的至少一侧具有一凹陷部,用以收容该灯管罩的宽边,该凸台的内表面与被收容的灯管罩的 宽边的内表面平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灯管罩为两个,且每 一灯管罩均具有一侧边及从侧边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宽边及一短边,该两 灯管罩的两宽边的相对两边缘的形状互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灯管罩组,可应用于背光模组内,该灯管罩组包含有两个灯管罩,每一灯管罩均具有一侧边及从该侧边的两侧延伸出的一宽边及一短边,该两灯管罩的两宽边的相对边缘具有形状互补的结构。该灯管罩组在制造时,首先冲压一板材而形成至少两个灯管罩基片,且使得灯管罩基片的相对边缘呈形状互补;再弯折该两灯管罩基片,形成该两灯管罩。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该灯管罩的背光模组。本发明制造一组灯管罩组可节省约10%至15%的材料,且每一灯管罩的宽边的最窄处的宽度足以满足防漏光的要求,宽边的最宽处的宽度足够支撑导光板。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261398SQ20071003793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8日
发明者朱德涛 申请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