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和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272847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和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和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組装方 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可弹动的挠性结构及框架夹持电路板的背光模块和 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組装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展快速,各家厂商除了在液晶显示装置相关的材料 制程技术上不断改良,也必须同时在組装技术上寻求创新的方法,以符合 产业的潮流。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組装方法中,在印刷电路板及背光模块 结合之处,主要是以螺丝或扣件作固定,使印刷电路板固定于背光模块上。请同时参照图1A 图1B,图1A绘示的是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 分解图,图1B绘示的是图1A的液晶显示面板、印刷电路板及背光模块的 部分放大图。如图1A 图1B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主要结构包括前 框110、液晶显示面板120、印刷电路板140以及背光模块130。液晶显示 面板120通过软性电路板135与印刷电路板140耦接,且印刷电路板140 可以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20以x轴为转轴而上下翻转。在组装液晶显示 装置100时,首先,将液晶显示面板120及印刷电路板140置放于背光模 块130上。接着,将印刷电路板140向下翻转至背光模块130的侧面。然 后,通过螺丝210a及螺丝孔210b的搭配设计,将印刷电路板140固定在背 光模块130的側面上。接着,组装前框110及背光模块130,使液晶显示面 板120及印刷电路板140被前框110及背光模块130夹持在其中。然而,此 结合方式在组装过程中,必须执行人工锁附的步骤。且由于螺丝的需求量 较大,零件的成本也较高。请同时参照图2A 图2B,图2A绘示的是传统的另一液晶显示装置的 部分分解图,图2B绘示的为传统的另一背光模块、液晶显示面板及印刷电路板的部分放大图。如图2A 图2B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a与上述的液 晶显示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背光模块130a以扣勾220固定印刷电路板 140a。至于其余相同的构成要件继续沿用旧有标号,并不再赘述。背光模 块130a于其側面具有一扣勾220,用以固定印刷电路板140a。在組装印刷 电路板140a于背光模块130a上时,必须将印刷电路板140a朝z方向提高, 才可将印刷电路板140a垂直卡入扣勾220中。当印刷电路板140a被卡入扣 勾220后,仍必须辅以其他螺丝,才可将印刷电路板140a稳固地锁附于背 光模块130a的侧面上。然而,在印刷电路板140a的组装过程中,容易因为 要将印刷电路板140a垂直卡入扣勾220中,而挤压或拉扯到其他的零件, 如软性电路板135或液晶显示面板120。因此,进而导致软性电路板135或 液晶显示面板120受到挤压或拉扯而造成电性连接不良,进而影响影像品 质。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背光模块和应用该背光 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其利用可弹动的挠性结构及框架夹持电 路板的设计,除了减少螺丝的数量以节省零件成本外,也使组装的步骤简 化。此外,更可节省工时,且避免损害相关零件的功能。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框架以及一挠性结 构。挠性结构包括一夹持部及一接合部。其中,夹持部以可弹动的方式与 框架平行设置,接合部连接夹持部及框架。当夹持部于一自然状态下,可 与框架夹持一电路板;当夹持部被施以外力而位移时,电路板则与框架分 离。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模块、 一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电路板。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及一挠性结构。其中, 挠性结构包括一夹持部及一接合部。夹持部以可弹动的方式与框架平行设 置,接合部则连接夹持部及框架。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块上,电路 板则与液晶显示面板耦接。其中,夹持部于一自然状态下与框架夹持电路 板,当施力于夹持部,使夹持部位移时,则电路板与框架分离。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首先, 提供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及一挠性结构。框架具有一顶板及一侧板,挠性结构包括一夹持部及一^妄合部。夹持部以可弹动的方式与侧 板平行设置,接合部则连接夹持部及侧板。接着,置放相互耦接的一液晶 显示面板及一电路板于框架上,^吏液晶显示面板位于顶板上。然后,施一 外力于挠性结构的夹持部。接着,将电路板置放側板上。然后,移除外力, 使夹持部及侧板夹持电路板。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it明如下


图1A为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分解图;图1B为图1A的液晶显示面板、印刷电路板及背光模块的部分放大图;图2A为传统的另一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分解图;图2B为图2A的液晶显示面板、印刷电路板及背光模块的部分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图3的背光模块的部分放大图;图5A 图5C为液晶显示面板、电路板及背光模块的組装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100a、 300:液晶显示装置110、 310:前框120、 320:液晶显示面板130、 130a、 330、 600a、 700a、 800a:背光模块135:软性电路板140、 140a、 340:印刷电路板210a:螺丝210b:螺丝孔 220:扣勾 322:间隙325:库欠性电路氺反 331:框架 332:顶板 334:側板 336:推止件350、 600、 700、 800:挠性结构352、 710:夹持部354、 720:接合部356、 656、 756、 856:间距610a、810a:第-一夹持部610b、810b:第二夹持部620a、820a:第-一接合部620b 、820b:第二接合部630a、830a:第'一转折部630b、830b:第二转折部730:转折部d1:原始高度d2:余隙 F:外力 L,:第一距离 L2:第二距离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请参照图3,其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一 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 图。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前框310、液晶显示面板320、背 光模块330以及电路板340。背光模块330包括框架331及挠性结构350。 其中,框架331具有顶板332及侧板334。液晶显示面板320设置于顶板 332上,电路板340与液晶显示面板320相互耦接。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 340是以印刷电路板为例作说明。其中,电路板340通过软性电路板325与 液晶显示面板320耦接,使得印刷电路板340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320可以x轴为转轴而上下翻转。液晶显示面纟反320及背光一莫块330之间更可设 置一光学膜片及扩散板(未绘示)。至于挠性结构350的详细结构将

如下。请参照图4,其绘示的是图3的背光模块的部分放大图。如图4所示, 挠性结构350包括夹持部352及接合部354。夹持部352以可弹动的方式与 侧板334平行设置且相隔一间距356。夹持部352例如是一桥形构件,可以 沿着平行于侧板334的方向(即z方向)被按压而变形。接合部354则连接 夹持部352及侧板334。其中,夹持部352于一 自然状态下可与侧板334夹 持电路板340,以在士y方向上固定电路板340。此时,夹持部352的最高点 高于接合部354,且接近于顶板332。当夹持部352被按压而往-z方向位移 时,则变形后的夹持部352将不会与电路板340产生任何干涉作用,因此 电路板340可以与側板334分离。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30更包括至少一推止件336,设置于框架 331的侧板334上。推止件336用以在夹持部352与侧板334夹持电路板 340时,可抵住电路板340的上边缘。因此,透过接合部354及推止件336 上下夹持电路板340,以在士z方向上固定电路板340。此外,框架331、挠 性结构350及推止件336可以是一体成形的结构。框架331于挠性结构350 的旁侧形成一开口,其有助于框架331及挠性结构350同时注塑成型。请参照图5A 图5C,其绘示液晶显示面板、电路板及背光模块的组 装流程图。首先,如图5A所示,夹持部352于自然状态下,具有一原始高 度山。而电路板340与液晶显示面板320相互耦接,并具有 一 间隙322。接着,如图5B所示,使用者可于-z方向上以外力F按压于夹持部352 的最高点,使夹持部352往-z方向弹动而移动。此时,使用者即可将液晶 显示面板320设置于背光模块330的顶板332上,而将电路板340置放于 側板334上。电路板340与夹持部352之间具有一余隙d2,因此二者互不 干涉。同时,推止件336贯穿间隙322。然后,如图5C所示,当使用者解除外力F时,夹持部352将恢复原始 高度山,使电路板340被夹持于夹持部352及側板334之间。若要取出电路板340于背光模块330外,使用者可以再重复上述搡作流程,即可完成。实施例二9请参照图6,其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600a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块330不同之处在于挠 性结构600。至于其他相同的构成要件,继续沿用旧有标号,并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挠性结构600包括第一夹持部610a、第二夹持部610b、第一 接合部620a及第二接合部620b。第一夹持部610a、第二夹持部610b与侧 板334相隔一间距656。其中,第一夹持部610a连接第一接合部620a,再 由第一接合部620a连接側板334。第二夹持部610b连接第二接合部620b, 并由第二接合部620b连接側板334。第一夹持部610a与第二夹持部610b 相隔一第一距离L,。同时,第一夹持部610a的最高点与第二夹持部610b 的最高点分别高于第 一接合部620a及第二接合部620b ,且接近于顶板332 。实施例三请参照图7 ,其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示意 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700a与实施例 一的背光模块330不同之处在于挠 性结构700。至于其他相同的构成要件,继续沿用旧有标号,并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挠性结构700包括一夹持部710、 一接合部720及一转折部 730。其中,夹持部710以可弹动的方式通过接合部720与侧板334连接, 且与侧板334平行设置且相隔一间距756。转折部730连接夹持部710及接 合部720,转折部730用以强化夹持部710及接合部720的连接处,减緩挠 性结构700的应力集中现象,有助于提高挠性结构700的使用寿命。夹持 部710的最高点高于接合部720,且接近于顶板332。接合部720高于转折 部730的最低转折点。夹持部710、接合部720及转折部730可以是一体成 型的结构,有如一牛轭型结构。实施例四请参照图8 ,其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示意 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800a与实施例三的背光模块700a不同之处在于挠 性结构800。至于其他相同的构成要件,继续沿用旧有标号,并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挠性结构800包括第一夹持部810a、第二夹持部810b、第一 才妄合部820a、第二^娄合部820b、第一转折部830a及第二转折部830b。其 中,第一夹持部810a及第二夹持部810b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L2,并与侧板334相隔一间距856。第一转折部830a连接第一夹持部-810a及第一4矣合 部820a。第 一 夹持部810a的最高点高于第 一接合部820a且接近于顶板332 , 而第一接合部820a高于第一转折部830a的最低转折点,使三者构成一 S 形构件。第二转折部830b连接第二夹持部820a及第二接合部820b。第二 夹持部810b的最高点高于第二接合部820b且接近于顶板332,第二接合部 820b高于第二转折部830b的最低转折点,使三者构成另一S形构件。第一 转折部830a用以强化第一夹持部810a及第一接合部820a的连接介面,而 第二转折部830b用以强化第二夹持部810b及第二接合部820b的连接处, 以减緩挠性结构800的应力集中的现象,有助于提高挠性结构800的使用 寿命。实施例五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于此提出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 法说明。请参照图9,其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液晶显示装置的 組装方法的流程图。同时,本实施例五是以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装置做说 明,请参照图5A 图5C。首先,如步骤91所示,并参考图5A,提供一背光模块,例如是上述 实施例的背光模块330、 600a、 700a及800a其中之一。在此以实施例一的 背光模块330为例做说明。背光模块330具有一挠性结构350,设置于背光 模块330的框架331上。挠性结构350具有夹持部352及接合部354,夹持 部352以可弹动的方式与侧板334平行设置且相隔一间距,接合部354连 接夹持部352及側板334。框架331上设置至少一推止件336。在一自然状 态下,夹持部352具有一原始高度d,。接着,进入步骤92,置放相互耦接的液晶显示面板320及电路板340 于框架331上,使液晶显示面板320位于顶板332上。其中,液晶显示面 板320与电路板340之间存在一 间隙322。然后,如步骤93所示,并参考图5B,施以一外力F于挠性结构350 的夹持部352。接着,如步骤94所示,将电路板340置放于侧板334上。此时,夹持部352与电路板340具有一余隙为d2,因此于y方向上,夹持 部352与电路板340互不干涉。然后,进入步骤95,并参考图5C,移除外力F,使夹持部352及侧板334夹持电路板340。其中,当移除外力F之后,夹持部352恢复原始高度 d,,使夹持部352对电路板340产生干涉,即可夹持住电路板340。同时, 推止件336可贯穿间隙322,以抵住电路板340的边缘,防止电路板340朝 z:方向移动。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于框架331的侧板334上形成数个相互 隔开的挠性结构350、 600、 700及800的任意組合,以进一步地稳固电路 板340于框架331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是 利用挠性结构取代传统上以螺丝或扣勾做结合的方式,将液晶显示面板及 电路板组装到背光模块,具有下列特征及优点(一) 挠性结构可于制造背光模块的框架时, 一体成形产出,可减少零件 如螺丝的需求量,以降低零件的材料成本。(二) 利用挠性结构的性质,以简易的按压动作取代旋转螺丝以锁紧的 步骤,可简化组装的过程以节省工时。(三) 组装电路板于背光模块时,仅需作用于挠性结构的夹持部上,无 须再对电路板施力以嵌入原始设计的扣勾中。同时,组装时挠性结构与电 路板互不干涉,故电路板可以x轴为转轴,自然旋转至框架侧边进行固定, 可避免传统上以扣勾方式组装时,容易拉扯到其他零件如软性电路板的导 线的缺点。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一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 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 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 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框架;以及挠性结构,包括夹持部,以可弹动的方式与该框架平行设置;及接合部,连接该夹持部及该框架;其中,该夹持部于一自然状态下与该框架夹持电路板;其中,当该夹持部被施以外力而位移时,该电路板与该框架分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夹持部为桥形构件。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挠性结构更包括转折部,该 转折部连接该夹持部及该接合部,该夹持部的最高点高于该接合部,该接 合部高于该转折部的最低转折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夹持部具有第一夹持部及第 二夹持部,该接合部具有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该第一夹持部连接该 第一接合部,该第二夹持部连接该第二接合部,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 部相隔一距离。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挠性结构更包括第一转折部 及第二转折部,该第一转折部连接该第一夹持部及该第一接合部,该第二 转折部连接该第二夹持部及该第二接合部,该第 一 夹持部的最高点高于该 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高于该第一转折部的最低转折点,该第二夹持 部的最高点高于该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高于该第二转折部的最低转 折点。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框架及该挠性结构为一体成 型的结构。
7. —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及 挠性结构,包括夹持部,以可弹动的方式与该框架平行设置;及才娄合部,连4矣该夹持部及该框架;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块上;以及电路板,与该液晶显示面板耦4妻;其中,该夹持部于一自然状态下与该框架夹持该电路板;其中,当该夹持部受外力而位移时,该电路板与该框架分离。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夹持部为一桥形构件。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挠性结构更包括转折部, 该转折部连接该夹持部及该接合部,该夹持部的最高点高于该接合部,该 接合部高于该转折部的最低转折点。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夹持部具有第 一 夹持部 及第二夹持部,该接合部具有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该第一夹持部连 接部该第一接合部,该第二夹持部连接该第二接合部,第一夹持部与该第 二夹持部相隔一距离。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挠性结构更包括第一 转折部及第二转折部,该第 一转折部连接该第 一 夹持部及该第 一接合部, 该第二转折部连接该第二夹持部及该第二接合部,该第一夹持部的最高点高于该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高于该第一转折部的最低转折点,该第 二夹持部的最高点高于该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高于该第二转折部的 最低转折点。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框架及该挠性结构为一 体成型的结构。
13. —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提供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及挠性结构,该框架具有顶板及 側板,该挠性结构包括夹持部及接合部,该夹持部以可弹动的方式与该側 板平行设置,该接合部连接该夹持部及该侧板;置放相互耦^妄的液晶显示面板及电路板于该框架上,该液晶显示面板位于该顶板上;施以一外力于该夹持部;将该电路板置放该側板上;以及移除该外力,使该夹持部及该側板夹持该电路板。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組装方法,其中该以该外力按压该夹持部的步骤更包括以该外力沿着 一 平行于该側板的方向按压该夹持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及一挠性结构。挠性结构包括一夹持部及一接合部。夹持部以可弹动的方式与框架平行设置。接合部连接夹持部及框架。夹持部在一自然状态下与框架夹持一电路板。当夹持部被施以一外力而位移时,电路板与框架分离。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261387SQ20071008548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7日
发明者刘懿汉, 萧金首 申请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