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7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光源装置发明领域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装置用的背光源装置,具体地 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会因显示器装置的画面尺寸变大而变大的显示 器装置的背光源装置。技术背景液晶显示器装置由于既薄且轻的优点而已成为目前市场主流。而 且,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画面尺寸越来越大的趋势发展。然而,随着画 面尺寸的变大,在液晶显示器装置中非常重要的背光源装置的尺寸亦 会跟着变大,如此,与液晶显示器装置的成为市场主流的原因相违背。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背光源装置,其能够使大画面尺寸液 晶显示器装置维持薄型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 包括 一个第一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 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 下表面、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的沿着该第一透明板的纵长方向延伸 的V形凹槽;数个灯管,这些灯管设置于对应的凹槽内;及一个第二 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该第二 透明板在其上表面面向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下连接到该第一透明 板。


图l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分解图; 图2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3是一个显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中所使用的荧光层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一个显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中所使用的灯管 的示意剖视图;图5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图6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 图;以及图7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后面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是由相同的标号标示的,而且它们的详细描述将会被省略。此外,为 了清楚揭示本发明的特征,图式中的元件并非按实际比例描绘。请参阅图1至4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包括一个 第一透明板l、数个灯管2、及一个第二透明板3。该第一透明板1具有一个上表面10、 一个与该上表面10相对的下 表面11、以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11上的长形凹槽12。应要注意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凹槽12是V形凹槽,然而,这些凹槽12不限定为 V形,其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 一个荧光层4形成于该第一透明板1的上表面10 上,从而使自该第一透明板1的上表面10离开的光线具有合意的颜色。 如在图3中所示,该荧光层4由一个Ti02层40、 一个Pbs层41、及一个 磷层42形成。应要注意的是,该荧光层4不被限定为由如上所述的材料层形成 且亦不被限定为由三个材料层形成。即,该荧光层4可以由一层或更 多层的任何适当的材料层形成。例如,该荧光层4亦可以是由一个红 色荧光材料层、 一个绿色荧光材料层、及一个蓝色荧光材料层形成。这些灯管2是能够发射波长200至390 nm的光线的紫外线(UV)灯 管而且是设置于对应的凹槽12内的。与现有的UV灯管不同,本实施例的灯管2的荧光层4是涂布于灯管2的外表面上的,因此,该灯管2 的直径可以更小而且寿命可以更长。另一方面,由于灯管2的直径可 以更小,当画面尺寸变大时,整体背光源装置的尺寸不会变大,进而 不会使显示器装置整体的尺寸变大。为了使涂布于灯管2的外表面上的荧光层得到较佳的保护,每个 灯管2可以被套设于一个玻璃管6内。当然,该玻璃管6不被限定为玻 璃材料,其可以由任何其他适当的透明材料制成。该第二透明板3具有一个上表面30和一个与该上表面30相对的下 表面31而且在该上表面30面向该第一透明板1下连接至该第一透明板 1。在本实施例中, 一个反射层5形成于该第二透明板3的下表面31 上以把从灯管2射向它的光线反射向该荧光层4 。应要注意的是,该反射层5与该荧光层4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如 在图5中所示。此外,要注意的是,该荧光层具有储存光能的能力,因此,当这 些灯管用于一般照明且遇上突然停电的情况时,该荧光层因释放被储 存的光能而发出光线,从而使使用者能够利用一段荧光层发光时间来 寻找蜡烛或手电筒之类的发光装置。图6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请参阅图6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灯管被省略了。在本实施 例中,该第一透明板1,的凹槽12'是半圆形凹槽而且于凹槽表面上形 成有一荧光层(图中未示)。每个凹槽12,成真空状态以及被灌注有适当 的气体,从而使其能够表现如一UV灯管。图7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灯管2,是真空碳管,而且在其内充填有适当 的气体及设置有电极20,从而使当这些碳管的电极20被供以电力时, 这些碳管表现如UV灯管发出波长200至390 nm的紫外线。综上所述,本发明之『背光源装置』,确能通过上述所揭露的构造、装置,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且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 用,符合发明专利的新颖、进步等要求。上述所披露的图式以及说明,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其所依本发明的特征范 畴所作的其他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上的长形凹槽;数个紫外线灯管,这些灯管设置于对应的凹槽内;以及一个第二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该第二透明板在其上表面面向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下连接到该第一透明板,其中,每个灯管具有一个形成于其外表面上的荧光层。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中,每个灯管是套设于一 个玻璃管内的。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形成 于该第一透明板的上表面与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中之一个上的荧 光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中,该荧光层由一个Ti02 层、 一个Pbs层、以及一个磷层形成。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中,该荧光层由一个红色 荧光材料层、 一个绿色荧光材料层、及一个蓝色荧光材料层形成。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形成 于该第一透明板的上表面与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中的另一个上的 反射层。
7、 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 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上的长形凹槽;以及一个第二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 表面,该第二透明板在其上表面面向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下连接到 该第一透明板,其中,于每个凹槽表面上形成有一个荧光层且每个凹槽是成真空 状态及被灌注有适当的气体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形成 于该第一透明板的上表面与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中之一个上的荧 光层。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中,该荧光层由一个Ti02 层、 一个Pbs层、及一个磷层形成。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中,该荧光层由一个红 色荧光材料层、 一个绿色荧光材料层、以及一个蓝色荧光材料层形成。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形 成于该第一透明板的上表面与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中的另一个上 的反射层。
12、 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 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上的长形凹槽;数个紫外线灯管,这些灯管设置于对应的凹槽内;以及 一个第二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该第二透明板在其上表面面向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下连接到该第一透明板,其中,每个灯管为真空碳管,而且在其内充填有适当的气体以及 设置有电极,从而当这些碳管的电极被供以电力时,使这些碳管表现如UV灯管发出紫外线。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形 成于该第一透明板的上表面与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中之一个上的 荧光层。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中,该荧光层由一个Ti02 层、 一个Pbs层、及一个磷层形成。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中,该荧光层由一个红 色荧光材料层、 一个绿色荧光材料层、以及一个蓝色荧光材料层形成。
16、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形 成于该第一透明板的上表面与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中的另一个上 的反射层。
17、 一种灯管,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形成于其外表面上的荧光层, 其中,该荧光层在灯管运作时能储存光能,从而使当灯管不运作时该 荧光层因释放被储存的光能而在一段预定的时间内发出光线。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源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的沿着该第一透明板的纵长方向延伸的V形凹槽;数个灯管,这些灯管设置于对应的凹槽内;以及一个第二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该第二透明板在其上表面面向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下连接到该第一透明板。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271219SQ20071008876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2日
发明者沈育浓 申请人:沈育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