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21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而言, 涉及到一种具有中间转印体和传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述中间转 印体传送从图像载体转印的色粉图像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述传送单 元支撑并传送记录材料。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将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 体、并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的图像形成装置(例
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2)。
在这种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产生 带电量不均时,存在无法适当进行从中间转印体向记录材料的转印的情况。
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减少 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的带电量的不均,具有使转印到记录材料前 的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带电的转印前带电单元。
并且,专利文献3中有如下记载设有用于将记录材料传送到中 间转印体和记录材料的接触部的二次转印轮带、及去除二次转印轮带 的剩余电荷的轮带放电充电器。并且,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图像 形成装置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时,为了防止 记录材料产生突起而造成打印偏差,具有传送记录材料的传送轮带、 以及使记录材料和传送轮带带电并静电吸附的带电辊。但是,上述专利文献3的技术需要具有使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 像带电的转印前带电单元、及去除二次转印轮带的剩余电荷的轮带放 电充电器,因此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的大型化。
并且,在将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并将 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更 适当地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可考虑组合上述专利文献3及上 述专利文献4的技术,但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具有二个带电装置,因此 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的大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92275号公报(2001 年4月16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8-15947号公报(1996 年1月19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274892号公报(1998 年10月13日公开)
专利文献4: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221798号公报(2000 年8月11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而产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用于传送 记录纸张的纸张传送轮带的图像形成装置,将感光鼓上形成的色粉图 像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并将中间转印轮带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 纸张,其不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将感光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适当地 转印到记录纸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承载色粉图像的 图像载体、从上述图像载体转印色粉图像的中间转印体、及支撑记录 材料并传送到上述中间转印体的相对部的记录材料传送单元,在上述 相对部中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其特 征在于,具有电荷施加装置,该电荷施加装置具有离子生成部,生 成离子;第1施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向转印到上 述记录材料前的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以及第2施 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向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 加电荷。
根据上述构造,具有电荷施加装置,该电荷施加装置具有离子 生成部,生成离子;第1施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 向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前的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 以及第2施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向上述记录材料 传送单元施加电荷。即,使用由共用的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对中 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及对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加电荷。 因此,和分别设置用于对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的电荷生 成装置、及对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加电荷的电荷生成装置的构造相比, 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节电。并且,通过使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 的带电量平均化,可使从中间转印体向记录材料的色粉图像转印特性 稳定。并且,向转印到记录材料前的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用 于提高对中间转印体的吸附力的电荷,从而可防止中间转印体上的色 粉图像下落、飞散。并且,通过向记录材料施加单元施加用于去除该 记录材料施加单元的电荷、或将记录材料静电吸附到该记录材料施加 单元的电荷,可稳定地进行记录材料的传送。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记载可得以明确。并且 本发明的益处可通过参照了附图的以下说明得以明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 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轮带单元、纸 张传送轮带单元、离子生成部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3 (a)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电荷施加装置中的纸
张传送轮带用喷嘴及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的平面图,图3 (b) 图3 (e)是上述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及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的变形例的平 面图。
图4是表示用于控制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有的电荷施加装置的动作的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 转印轮带上的色粉的电位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构造的截 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根据外部传送的图像数据、或由未图示的 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张(记录材料)上形成多色 或单色图像的彩色串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该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由以下构成曝光单元la ld、 显影器2a 2d、感光鼓3a 3d、清洁单元4a 4d、放电器5a 5d、带 电器6a 6d、中间转印轮带7、中间转印轮带单元8、纸张传送轮带9、 纸张传送轮带单元10、电荷施加装置11、定影单元12、纸张传送路径 S等。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的各部件的动作由未图示的CPU (控制部)控制。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于使用黑(K)、青(C)、 品红(M)、黄(Y)各色的彩色图像。因此,如图l所示,设置显影 器2a、 2b、 2c、 2d、感光鼓3a、 3b、 3c、 3d、清洁单元4a、 4b、 4c、 4d、放电器5a、 5b、 5c、 5d、带电器6a、 6b、 6c、 6d,以分别形成和 各色(K、 C、 M、 Y)对应的四种潜影。并且,通过这些部件构成和 各色(K、 C、 M、 Y)对应的四种图像站Sa、 Sb、 Sc、 Sd。各图像站Sa Sd实质具有同一构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中间转印轮带7 的旋转方向上游一侧开始依次配置K、 C、 M、 Y的图像站,但各图像 站的配置顺序不限于此,也可适当变更。
感光鼓3a 3d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部。并且,在感光鼓 3a 3d的周围,放电器5a 5d、带电器6a 6d、曝光单元la ld、显 影器2a 2d、清洁单元4a 4d沿感光鼓3a 3d的旋转方向(图中所 示的箭头方向)配置。
放电器5a 5d是用于使感光鼓3a 3d表面放电的放电单元。带 电器6a 6d的构造不限于此,可使用公知的各种放电器。
带电器6a 6d是用于使感光鼓3a 3d表面均匀带电到规定电位 的带电单元。带电器6a 6d的构造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电晕放电 方式等非接触型的带电器、辊带电或电刷带电等接触型的带电器。
曝光单元la ld具有以下功能将通过带电器6a 6d带电的感 光鼓3a 3d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曝光,从而在各感光鼓3a 3d的表面 形成和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曝光单元la ld的构造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使用具有激光照射部及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或 阵列状排列发光元件的如EL、 LED写入头等。
显影器2a 2d进行将各感光鼓3a 3d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各 色(K、 C、 M、 Y)色粉显影的显影处理。
清洁单元4a 4d用于去除、回收显影/图像转印后感光鼓3a 3d 表面上残留的色粉。
中间转印轮带单元8将感光鼓3a 3d上形成的各色色粉图像依次 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在该中间转印轮带7上形成彩色色粉
图像(多色色粉图像)。并且,将中间转印轮带7上形成的色粉图像 通过中间转印轮带7的旋转传送到记录纸张P和中间转印轮带7的接 触位置,并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
中间转印轮带单元8如图l所示,具有中间转印辊23a 23d、中 间转印轮带7、中间转印轮带驱动辊21、中间转印轮带从动辊22、 二 次转印辊24、及清洁单元25。该中间转印辊23a 23d、中间转印轮带 驱动辊21、中间转印轮带从动辊22等架起中间转印轮带7,驱动中间 转印轮带7向箭头B方向旋转。
中间转印轮带7依次重叠转印各感光鼓3a 3d上形成的各色色粉 图像,从而在该中间转印轮带7上形成彩色的色粉图像(多色色粉图 像)。中间转印轮带7使用厚100um 150y m左右的膜形成为环状。
从感光鼓3a 3d向中间转印轮带7转印色粉图像由与中间转印轮 带7的里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23a 23d进行。中间转印辊23a 23d 被可旋转地支撑,施加用于将感光鼓3a 3d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 转印轮带7上的高压转印偏压(和色粉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 ) 的高压)。
中间转印辊23a 23d以直径8mm 10mm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 制)的轴为基础,其表面覆盖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聚氨 酯泡沫等)。通过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可对中间转印轮带7均匀地 施加高压。此外,在该例中,作为转印电极使用中间转印辊23a 23d, 但除此也外也可使用电刷等。
这样一来,在各感光鼓3a 3d上,根据各色相显影的静电图像(色 粉图像)通过中间转印轮带7被转印(层积),成为和输入到装置中 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转印(层积)的图像通过中间转印轮带7的 旋转传送到记录纸张P和中间转印轮带7的接触位置,并通过配置在
该接触位置的二次转印辊24转印到记录纸张上。此外,在图像形成装 置100中,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7后、被传送到记录纸张P和中间转
印轮带7的接触位置前的色粉图像通过电荷施加装置11被施加电荷,
大致均匀地带电,对此稍后详述。
并且,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残留在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成 为导致后续工艺中产生色粉混色的原因,因此通过清洁单元25将其去 除、回收。清洁单元25具有清洁部件,通过使该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 轮带7抵接,去除、回收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剩余色粉。
在中间转印轮带单元8的下方设有纸张传送轮带单元10。纸张传 送轮带单元10具有驱动辊3K从动辊32、 二次转印辊33、从动辊34、 纸张传送轮带9。该各辊架起纸张传送轮带9,驱动纸张传送轮带9向 箭头C方向旋转。
二次转印辊33用于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转印 到从未图示的送纸机构提供到纸张传送轮带9、由纸张传送轮带9传送 的记录纸张P上。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上设有纸张传送路径S,使供纸盘(未 图示)的记录纸张P经由纸张传送轮带单元10、定影单元12传送到排 纸盘(未图示)。在供纸盘到排纸盘为止的纸张传送路径S附近配置 有拾取辊(未图示)、定位辊13、 二次转印辊24、 33、定影单元12、 以及用于传送记录纸张P的传送辊(未图示)。传送辊是为了促进及 辅助记录纸张P的传送的小型辊,沿纸张传送路径S设有多个。拾取 辊设置在供纸盘的纸张取出侧端部,是从供纸盘将记录纸张P逐页提 供到纸张传送路径S的呼入辊。定位辊13是暂时保持纸张传送路径S 中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辊。该定位辊13在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 像的前端和记录纸张的前端对齐的时刻,将记录纸张P提供到纸张传 送轮带9上。
中间转印轮带单元8具有的二次转印辊24和纸张传送轮带单元
10具有的二次转印辊33通过中间转印轮带7、记录纸张P、纸张传送 轮带9以规定的辊隙(规定的压接力及规定的辊隙宽)压接,并且向 二次转印辊33施加用于将色粉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电压(和色粉的带 电极性(-)相反极性的(+ )的高压)。此外,为了始终获得上述辊隙, 优选使二次转印辊24或33的任意一个由硬质材料(金属等)形成, 另一个由弹性辊等软质材料(例如弹性橡胶辊或泡沫树脂辊等)形成。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过电荷施加装置11对从未图示 的供纸机构提供记录纸张P前的纸张传送轮带9施加电荷,从而去除 纸张传送轮带9的剩余电位(初始化),对此稍后详述。
定影单元12设置在纸张传送轮带单元10的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 侧,用于将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P。
接着说明电荷施加装置11。如图1所示,电荷施加装置11具有 离子生成部40、共用管道41、纸张传送轮带用管道42、中间转印轮带 用管道43、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风量控 制板46、鼓风机47。
离子生成部40具有离子生成槽50、第1电极51、第2电极52、 以及电源53。第1电极51及第2电极52在离子生成槽50内彼此相对 配置。并且,当通过电源53在第1电极51及第2电极52之间施加电 压时,在这二个电极之间形成电场。通过该电场,电极附近的空气中 的分子(氧分子、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 并且,电离的电子与空气中的分子结合(电子附着)从而成为负离子 (带电离子)。此外,进行控制,使第1电极51和第2电极52之间 施加的电压大小通过下述控制部70生成规定量的离子(带电粒子)。
此外,第1电极51及第2电极52的材质、形状、配置等是可通 过在该两个电极间施加电压生成离子的构造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
如也可是针状、锯齿状、梳齿状等形状。并且,离子生成部40的构造 只要是可生成用于向中间转印轮带7及纸张传送轮带9提供规定电荷 的离子的构造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鼓风机47用于将在离子生成槽50内生成的离子流(含离子的空 气)传送到共用管道41。传送到共用管道41的离子流分流到纸张传送 轮带用管道42和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在纸张传送轮带用管道42 和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的分支点上,设有风量控制板46,用于变更共 用管道41和纸张传送轮带用管道42之间的开口部的面积、与共用管 道41和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之间的开口部的面积的比例。并且, 下述控制部70控制风量控制板46的动作,从而控制纸张传送轮带用 管道4 2及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 3中流动的离子流的比例。
图2是表示中间转印轮带单元8、纸张传送轮带单元10、离子生 成部40的配置的透视图。如该图所示,离子生成部40中的共用管道 41、纸张传送轮带用管道42、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配置在比纸张传 送路径S靠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纵深方向上,以避开纸张传送路径S。
图3 (a)是从中间转印轮带7 —侧观察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 的平面图。此外,在此对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的构造进行说明,但 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也基本相同。
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具有沿中间转印轮带7的宽度方向(和中 间转印轮带7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中空形状。并且,如图3 (a)所示,在中间转印轮带7—侧的面上具有开口部48。这样一来, 通过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提供到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的离子流 从开口部48排出,并提供到中间转印轮带7,向中间转印轮带7施加 电荷。
并且,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为了避开纸张传送路径S,配置在 比纸张传送路径靠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纵深方向上,与中间转印轮带
用喷嘴45的一端侧连接。并且,开口部48随着从中间转印轮带用喷 嘴45中的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的连接部一侧向着相反侧的端部方 向,开口面积变大。这样一来,从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提供到中间 转印轮带用喷嘴45的离子流沿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宽度方向大致均匀 地排出。因此,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不取决于中间转印轮带7的 宽度方向的位置而大致均匀地带电。
并且,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配置为从该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 45排出的离子在中间转印轮带7和中间转印轮带从动辊22接触的区 域、在中间转印轮带7中的转印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方向与水平方向 相比朝向垂直方向上方的范围内(具体而言,上述法线相对于水平方 向的角度为45度的位置),与中间转印轮带7接触。
图4是表示控制部70的构造的框图。如该图所示,控制部70具 有第1带电量计算部71、第2带电量计算部72、离子生成量控制部73、 送风控制部74、流量控制部75。
第1带电量计算部71计算出为了使二次转印辊24和33的相对部 中的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的电位为规定值,应当从中间转印 轮带用喷嘴45提供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的电荷量。
图5是表示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的位置和带电电 位的关系的图表。如该图所示,在中间转印轮带7和感光鼓3a的接触 部a、中间转印轮带7和感光鼓3b的接触部b、中间转印轮带7和感光 鼓3c的接触部c、中间转印轮带7,和感光鼓3d的接触部d中,电位为 VI的色粉分别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而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 的各色色粉到达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的相对部e时,分别变为不同
的电位。
第1带电量计算部71计算出为了使各色色粉的电位为V2而应当
从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 5提供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的电荷 量。其中,上述电位V2是为了使二次转印辊24和33的相对部f中的 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的电位为V3的电位。并且,上述电位V3设 定为相对部f中的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电位相对于施加到二次转 印辊33的转印偏压电位为相反极性,且通过相对部f到达中间转印轮 带7和感光鼓3a的接触部a时的中间转印轮带7的电位的绝对值小于 施加到中间转印辊23a的转印偏压电位。此外,上述电位V2、 V3优选 设定为以下电位在通过相对部e到达相对部f为止的期间,在中间转 印轮带7上的色粉和中间转印轮带7之间,即使在中间转印轮带7上 产生伴随着传送的振动等,色粉也不会下落、飞散的程度的吸附力的 电位。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用户可以通过未图示的操作面板 等选择进行单色图像形成的黑白模式以及进行多色图像形成的彩色模 式。并且,第1带电量计算部71计算出在黑白模式和彩色模式下,在 各接触部a d中施加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的电位、及考虑从各 接触部a d到相对部e为止的距离应从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提供到 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的电荷量。
第2带电量计算部72计算出为了去除纸张传送轮带9的剩余电位 (初始化)而应提供到纸张传送轮带9的电荷量。
离子生成量控制部73通过电源53控制施加到第1电极51和第2 电极之间的电压值,控制在离子生成部40中生成的离子量。具体而言, 离子生成量控制部73控制离子生成部40中的离子生成量,以产生和 由第1带电量计算部71及第2带电量计算部72计算出的电荷量相当 的离子。此外,在各管道中当产生离子损失时,可考虑该损失量控制
离子生成部40中的离子生成量。
送风控制部74控制鼓风机47的旋转速度,控制对离子生成部40 的传送量。
流量控制部75控制风量控制板46的角度,控制纸张传送轮带用 管道42中流动的离子流、及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中流动的离子流 的比例。具体而言,液晶控制部75控制风量控制板46的角度,使和 由第1带电量计算部71及第2带电量计算部72计算出的电荷量相当 的离子流分别引导到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及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 45。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电荷施加装 置ll,该电荷施加装置具有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向将色粉图像 从感光鼓3a 3d转印后、转印到记录纸张P前的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 色粉图像施加电荷;以及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向纸张传送轮带9 施加电荷。
因此,与分别设置对中间转印轮带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的装置、 及对纸张传送轮带施加电荷的装置的构造相比,可使图像形成装置100 小型化并节电。
并且,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以在中间转印轮带7和中间转印轮 带从动辊22接触的区域中,将离子流提供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 图像的方式配置。这样一来,在中间转印轮带7和中间转印轮带从动 辊22接触的区域、即抑制了轮带中产生的振动的区域中可施加电荷, 因此对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可不取决于轮带宽度方向的位置, 而大致均匀地施加电荷。同样,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在纸张传送轮 带9和从动辊32接触的区域中将离子流提供到纸张传送轮带9,因此 对纸张传送轮带9可不取决于宽度方向的位置而大致均匀地施加电荷。并且,中间转印轮带7配置为,在转印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与水 平方向相比朝向垂直方向上方一侧的位置,将色粉图像从感光鼓3a 3d转印,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以中间转印轮带7中的转印有色粉图 像的面的法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相比朝向垂直方向下方之前(还没有朝 向垂直方向下方)的范围内向中间转印轮带7提供离子流(电荷)的 方式配置。因此,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在与水平方向相比朝 向垂直方向下方一侧之前施加电荷,可提高中间转印轮带7和色粉的 吸附力。因此,可防止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落下、飞散。
此外,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越在中间转印轮带7的转印色粉图 像的面的法线方向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的位置(接近90 度的位置)上施加电荷,通过作用于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的 重力,中间转印轮带7和色粉图像之间产生的剪断力越小。因此,为 了防止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的落下、飞散,优选在中间转印轮带7 的转印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方向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大的 位置(接近90度的位置)上施加电荷。具体而言,优选在中间转印轮 带7的转印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方向的、相对于水平方向呈30度以上、 卯度以下的范围内施加电荷,进一步优选在45度以上、90度以下的 角度范围内施加电荷,再进一步优选在60度以上、90度以下的角度范 围内施加电荷。
并且,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在中间转印轮带7和中间转印轮带 从动辊22接触的区域内将离子流提供到中间转印轮带7上的色粉图像 时,在中间转印轮带7的转印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方向的、相对于水 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越小,则中间转印轮带从动辊22的上方的空间越大。 并且,通过在该空间上配置图像站等部件或其一部分,可使图像形成 装置100小型化。并且,通过在空间上配置图像站等部件或其一部分, 可縮短中间转印轮带7的长度。这样一来,可抑制中间转印轮带7上 的色粉图像的带电电位的下降,减少应从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施加
的电荷量,实现节电。因此,为防止色粉落下、飞散的同时实现图像 形成装置100的小型化、节电化,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优选中间转 印轮带7中的转印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
度为0度以上、9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O度以上、60度以下。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从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排出的 离子流向纸张传送轮带9施加电荷、并去除该纸张传送轮带9的剩余 电荷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通过从纸张传送轮带 用喷嘴44排出的离子流施加用于使记录纸张P静电吸附到纸张传送轮 带9的电位。这种情况下,第2带电量计算部72根据传送的记录纸张 P的材质、厚度等,计算出使记录纸张P静电吸附到纸张传送轮带9 的电位。这样一来,可使记录纸张P在静电吸附到纸张传送轮带9的 状态下传送到中间转印轮带7的相对部。因此,可防止记录材料P产 生突起而造成打印偏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中间转印轮带 用喷嘴45由在纸张传送轮带9、中间转印轮带7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 中空部件构成,在该中空部件中的纸张传送轮带9、中间转印轮带7 — 侧的面上具有开口部,其根据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中间转印轮带 用喷嘴45与纸张传送轮带用管道42、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的连接 部的距离,开口率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可不取决于纸张传送轮带9、 中间转印轮带7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而大致均匀地排出离子。
此外,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及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的构造 不限于上述图3 (a)所示的构造。优选以下构造沿中间转印轮带7 及纸张传送轮带9的宽度方向大致均匀地排出离子流,可不取决于宽 度方向的位置而大致均匀地向中间转印轮带7及纸张传送轮带9施加 电荷的构造。
例如如图3 (b)所示,也可设置多个梯形开口部48,其在从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 (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中的中间转印轮带用管 道43 (纸张传送轮带用管道42)的连接部一侧越靠近相反侧的端部方 向,开口面积越大。
并且,也可如图3(c)所示,设置多个大致圆形的开口部48,其 在从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 (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中的中间转印 轮带用管道43 (纸张传送轮带用管道42)的连接部一侧越靠近相反侧 的端部方向,开口面积越大。
并且,也可如图3 (d)所示,设置多个矩形的开口部48,其在从 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 (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中的中间转印轮带 用管道43 (纸张传送轮带用管道42)的连接部一侧越靠近相反侧的端 部方向,开口面积越大。
并且,也可如图3 (e)所示,使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 (纸张传 送轮带用喷嘴44)的形状为,从中间转印轮带用管道43 (纸张传送轮 带用管道42)的连接部一侧越靠近相反侧的端部方向截面积越大的形 状,开口部48的形状不取决于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 (纸张传送轮带 用喷嘴44)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而保持一定。这种情况下,对与中间 转印轮带用喷嘴45 (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 的截面积在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45 (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44)的长度 方向的变化率进行适当设定,使离子流沿中间转印轮带7 (纸张传送轮 带9)的宽度方向大致均匀地排出即可。并且,如图3 (e)的虚线所示, 也可是如下构造在喷嘴内设置使上述截面积可变的可动板49,由控 制部70控制该可动板的动作,从而控制上述变化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中间转印轮带7上重叠转印多色 色粉图像的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但不限于此,例如形成单色图像 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适用于本发明。 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的控制部70的各个模块可利用CPU 等处理器由软件实现。g卩,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执行实现各功能的
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 (中央处理单元)、存储上述程序的ROM (只 读存储器)、展开上述程序的RAM (随机存储器)、存储上述程序及 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并且,本发明的目的 通过将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程序的程 序编码(执行形式程序、中间编码程序、源程序)由计算机可读取地 记录的记录介质提供到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并由该计算机(或CPU、 MPU)读取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编码并执行来实现。
上述记录介质例如可使用磁带、盒式带等带类,含有7 口 '7 f 一 (注册商标)盘/硬盘等磁盘、CD-ROM/MO/MD/DVD/CD-R等光盘 的盘类,IC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 MASKROM/EPROM/EEPROM/FLASH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类。
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连接到通信网络,可通过通信网络提 供上述程序编码。该通信网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因特网、内 部网、外联网、LAN、 ISDN、 VAN、 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网、移动体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并且, 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送介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IEEE1394、 USB、电线传送、线缆TV线、电话线、ADSL线路等有线,或IrDA、 遥控器这样的红外线、Bluetooth (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 移动电话网、卫星线路、地上波数字网等无线。此外,本发明也可通 过上述程序编码以电子传送实现、或以嵌入到传送波的计算机数据信 号的形态实现。
并且,控制部70的各模块不限于利用软件实现,也可由硬件模块 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承载色粉图像的
图像载体、从上述图像载体转印色粉图像的中间转印体、及支撑记录 材料并将其传送到上述中间转印体的相对部的记录材料传送单元,在
上述相对部中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 其特征在于,具有电荷施加装置,该电荷施加装置具有离子生成部, 生成离子;第1施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向转印到 上述记录材料前的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以及第2 施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向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 施加电荷。
根据上述构造,具有电荷施加装置,该电荷施加装置具有离子 生成部,生成离子;第1施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 向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前的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 第2施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向上述记录材料传送 单元施加电荷。即,使用由共用的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对中间转 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及对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加电荷。因此, 和分别设置用于对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的电荷生成装 置、及对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加电荷的电荷生成装置的构造相比,可 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及节电。并且,通过使中间转印体上的色 粉图像的带电量均匀化,可使从中间转印体向记录材料转印色粉图像 的转印特性稳定。并且,向转印到记录材料前的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 图像施加用于提高对中间转印体的吸附力的电荷,从而可防止中间转 印体上的色粉图像下落、飞散。并且,通过向记录材料施加单元施加 用于去除该记录材料施加单元的电荷、或将记录材料静电吸附到该记 录材料施加单元的电荷,可稳定地传送记录材料。
并且,上述电荷施加装置具有第1管道,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 生成的离子提供到上述第1施加部;和第2管道,将由上述离子生成 部生成的离子提供到上述第2施加部,上述第1施加部将由上述离子 生成部提供的离子向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排出,上述第2施 加部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提供的离子向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排出。
根据上述构造,可使通过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从第1施加部及 第2施加部排出,将电荷施加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及记录材料 传送单元。因此,可使用共用的离子生成装置向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 图像及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加电荷,从而可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并 实现节电。
并且,上述中间转印体由被多个辊部件架起的轮带部件构成,上 述第1施加部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提供的离子大致均匀地排出到上述 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其中,大致均匀是指,未必严格地均匀但实质 上均匀即可。具体而言,宽度方向的各位置上的最大排出量和最小排 出量的差相对于最大排出量为5%以内即可。
根据上述构造,可不取决于该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而大致 均匀地将电荷施加到上述轮带部件上的色粉图像。
并且,上述中间转印体由被多个辊部件架起的轮带部件构成,上 述第1施加部具有中空部件,在上述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导 入部,将通过上述第1管道提供的离子导入到上述中空部件内;以及 开口部,设置在上述中空部件中的上述轮带部件一侧的面上。
根据上述构造,可从上述开口部排出离子,将电荷施加到上述轮 带部件上的色粉图像。
并且,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由被多个支撑辊架起的传送轮带构 成,上述第2施加部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提供的离子大致均匀地排出 到上述传送轮带的宽度方向。
根据上述构造,可不取决于该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而大致 均匀地将离子排出到上述传送轮带。并且,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由被多个支撑辊架起的传送轮带构 成,上述第2施加部具有中空部件,在上述传送轮带的宽度方向延 伸;导入部,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导入到上述中空部件内; 以及开口部,设置在上述中空部件中的上述传送轮带一侧的面上。
根据上述构造,可从上述开口部排出离子,将电荷施加到传送轮带。
并且,上述第1施加部及/或上述第2施加部的开口部是根据沿着 上述中空部件的延伸方向的距上述导入部的距离,与上述延伸方向垂 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形状。
根据上述构造,通过适当设定上述延伸方向的各位置的上述开口 部的宽度,可使从离子生成部提供到各排出部的离子沿上述延伸方向 大致均匀地排出。这样一来,可不取决于宽度方向的位置,大致均匀 地将电荷施加到上述轮带部件上的色粉图像、或上述传送轮带。
此外,也可是以下构造上述中间转印体由被多个辊部件架起的 轮带部件构成,上述第1施加部在上述轮带部件与上述辊部件抵接的 区域中向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
在轮带部件和辊部件抵接的区域中,抑制了轮带部件中产生的振 动。因此,根据上述构造,可防止因轮带部件中产生的振动使施加到 轮带部件上的色粉图像的电荷产生波动。
并且,上述中间转印体由被多个辊部件架起的轮带部件构成,色 粉图像在以下位置从上述图像载体转印上述轮带部件中转印色粉图 像的面的法线与水平方向相比朝向垂直方向上方一侧,
上述第1施加部在色粉图像从上述图像载体转印到上述轮带部件
后,在上述轮带部件中转印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与水平方向相比朝向 垂直方向下方一侧之前的位置上,向上述轮带部件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
根据上述构造,在轮带部件中的转印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与水平 方向相比朝向垂直方向上方一侧的位置,色粉图像从图像载体转印到 轮带部件,在该轮带部件中转印了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与水平方向相 比朝向垂直方向下方一侧之前的位置上,电荷施加到中间转印体上的 色粉图像。这样一来,向与水平方向相比朝向垂直方向下方一侧之前 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可提高色粉图像和中间转印体的吸附力,因此 可防止色粉在中间转印体上落下、飞散。因此,可将从图像载体转印 到中间转印体的色粉图像适当地转印以记录材料,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并且,可防止从中间转印体落下、飞散的色粉污染图像形成装置内的 部件或记录材料。
并且,上述第2施加部向支撑记录材料前的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 元施加电荷,去除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剩余电荷。
根据上述构造,可去除支撑记录材料前的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 的剩余电荷,适当地传送记录材料。
并且,上述第2施加部向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加用于静电吸 附上述记录材料的电荷。
根据上述构造,可使记录材料静电吸附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并传 送。因此,可防止记录材料突起等产生印刷偏差。
并且,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由被多个支撑辊架起的传送轮带构 成,上述第2施加部在上述传送轮带与上述支撑辊抵接的区域中向上 述传送轮带施加电荷。
在传送轮带和支撑辊抵接的区域,抑制了传送轮带产生的振动。 因此,根据上述构造,可防止因传送轮带产生的振动导致施加到传送 轮带的电荷产生波动。
并且,具有多个上述图像载体,通过该多个图像载体将多色色粉 图像重叠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体上。
根据上述构造,将多色色粉图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将该 重叠的多色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 像。并且,根据上述构造,即使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各色色粉图像 的带电电位彼此不同时,也可使各色粉图像的带电电位均匀,适当地 进行对记录材料的转印。并且,可防止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落下、 飞散。
并且,具有控制部,控制从上述第1施加部施加到上述中间转印 体上的色粉图像的电荷量、及从上述第2施加部施加到上述记录材料
传送单元的电荷量。
根据上述构造,控制部控制从第1施加部施加到中间转印体上的 色粉图像的电荷量、及从第2施加部施加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电荷 量。这样一来,可适当地控制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的电位及记录 材料传送单元的电位。
并且,上述电荷施加装置具有第1管道,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 生成的离子引导到上述第1施加部;和第2管道,将由上述离子生成 部生成的离子引导到上述第2施加部,上述控制部具有第1计算部, 计算出为使从上述图像载体转印了色粉图像后、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 前的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带电为规定电位而应施加到上述中
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的电荷量;第2计算部,计算出为了去除上述
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剩余电荷而应施加到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电 荷量;和离子生成量控制部,根据上述第1计算部及上述第2计算部 计算出的各电荷量的总值,控制上述离子生成部中的离子生成量。
根据上述构造,第1计算部计算出为使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 带电为规定电位而应施加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的电荷量,第2 计算部计算出为了去除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剩余电荷而应施加到记录 材料传送单元的电荷量。并且,离子生成量控制部根据第1计算部及
第2计算部计算出的电荷量的总值控制离子生成部中的离子生成量。
这样一来,可适当控制离子生成部中的离子生成量,防止离子生成量 不足引起的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的带电不足、及纸张传送单元的放电 不良。并且,防止离子生成量过量,减少耗电。
并且,具有开口切换部,切换连通上述离子生成部和上述第1管
道的第1开口部和连通上述离子生成部和上述第1管道的第2开口部
的开口面积的比例,上述控制部具有流量控制部,根据上述第1计算
部及上述第2计算部的计算结果控制上述开口切换部的动作,切换从 上述离子生成部提供到上述第1管道的离子量、及从上述离子生成部 提供到上述第2管道的离子量的比例。
根据上述构造,流量控制部根据第1计算部及第2计算部的计算 结果控制开口切换部的动作,切换从离子生成部提供到第1管道的离 子量、及从离子生成部提供到第2管道的离子量的比例。这样一来, 可适当控制施加到中间转印体的色粉图像、及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电何。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及实施例仅用于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得 限定于该具体示例作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思想和权利要求范围内, 可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承载色粉图像的图像载体、从上述图像载体转印色粉图像的中间转印体、及支撑记录材料并将其传送到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相对部的记录材料传送单元,在上述相对部中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电荷施加装置,该电荷施加装置具有离子生成部,生成离子;第1施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向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前的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以及第2施加部,通过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向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加电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荷施加装置具有第1管道,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提供到上述第1施加部;和第2管道,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 的离子提供到上述第2施加部,上述第1施加部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提供的离子向上述中间转印 体上的色粉图像排出,上述第2施加部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提供的离 子向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排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转印体由被多个辊部件架起的轮带部件构成,上述第1施加部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提供的离子大致均匀地排出 到上述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转印体由被多个辊部件架起的轮带部件构成,上述第1施加部具有中空部件,在上述轮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上 延伸;导入部,将通过上述第1管道提供的离子导入到上述中空部件 内;以及开口部,设置在上述中空部件中的上述轮带部件一侧的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由被多个支撑辊架起的传送轮带构成, 上述第2施加部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提供的离子大致均匀地排出到上述传送轮带的宽度方向。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由被多个支撑辊架起的传送轮带构成, 上述第2施加部具有中空部件,在上述传送轮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导入部,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导入到上述中空部件 内;以及开口部,设置在上述中空部件中的上述传送轮带一侧的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 部是根据沿着上述中空部件的延伸方向的距上述导入部的距离,与上 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 部是根据沿着上述中空部件的延伸方向的距上述导入部的距离,与上 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转印体由被多个辊部件架起的轮带部件构成,上述第1施加部在上述轮带部件与上述辊部件抵接的区域中向上 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施加电荷。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转印体由被多个辊部件架起的轮带部件构成,在上述轮带部件中转印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与水平方向相比朝向垂直方向上方 一侧的位置上,从上述图像载体转印色粉图像,上述第1施加部,在将色粉图像从上述图像载体转印到上述轮带部件后,在上述轮带部件中转印有色粉图像的面的法线与水平方向相 比朝向垂直方向下方一侧之前的位置上,向上述轮带部件上的色粉图 像施加电荷。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 施加部向支撑记录材料前的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加电荷,去除上 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剩余电荷。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 施加部向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施加用于静电吸附上述记录材料的电 荷。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由被多个支撑辊架起的传送轮带构成, 上述第2施加部在上述传送轮带与上述支撑辊抵接的区域中向上述传送轮带施加电荷。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 个上述图像载体,通过该多个图像载体将多色的色粉图像重叠转印到 上述中间转印体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 制部,控制从上述第1施加部施加到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的 电荷量、及从上述第2施加部施加到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电荷量。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荷施加装置具有第1管道,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引导到上述第1施加 部;和第2管道,将由上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引导到上述第2施加部,上述控制部具有-第1计算部,计算出为了使从上述图像载体转印了色粉图像后、 转印到上述记录材料前的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带电为规定电 位而应施加到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色粉图像的电荷量;第2计算部,计算出为了去除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剩余电荷 而应施加到上述记录材料传送单元的电荷量;和离子生成量控制部,根据上述第1计算部及上述第2计算部计算 出的各电荷量的总值,控制上述离子生成部中的离子生成量。
17.根据权利要求要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开口切换部,切换连通上述离子生成部和上述第1管道的第1开口部、及连通上述离子生成部和上述第1管道的第2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的比例,上述控制部具有流量控制部,该流量控制部根据上述第1计算部 及上述第2计算部的计算结果控制上述开口切换部的动作,切换从上 述离子生成部提供到上述第1管道的离子量、及从上述离子生成部提 供到上述第2管道的离子量的比例。
全文摘要
将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从纸张传送轮带用喷嘴及中间转印轮带用喷嘴排出,向从感光鼓转印了色粉图像后、转印到记录纸张前的中间转印轮带上的色粉图像、及纸张传送轮带施加电荷,这样一来,在具有用于传送记录纸张的纸张传送轮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感光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并将中间转印轮带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可以不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将感光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适当地转印到记录纸张。
文档编号G03G15/16GK101192033SQ20071019614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9日
发明者增田佳昭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