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92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12月18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06-340171及2007年1月2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07-015865的优先权。通过提及本要求,将其全部内容组合进本申请。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从感光体表面剥离记录纸张的剥离爪、和清洁感光体表面的清洁刮板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显影剂对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体表面形成显影剂图像(可视图像),并将该显影剂图像从感光体表面转印到记录纸张上。这种显影剂图像的转印是在转印电场中将记录纸张重叠在感光体表面的显影剂图像上而完成的。此时,因为记录纸张带电而被静电吸附在感光体表面上,所以在转印显影剂图像之后,需要将记录纸张从感光体表面剥离下来。虽然已提出有将记录纸张从感光体表面剥离的各种方法,但是作为可期待效果的方法,有如下方法等将感光体的直径减小,并利用该纸张的挺度,纸张前端部容易从感光体外周的曲面剥离下来的自然剥离法;以及设置与感光体表面抵接的剥离爪,利用该剥离爪将纸张前端部从感光体表面强行剥离下来的方法。由于较多情况是因纸张的种类(纸张厚度、材质等等)不同而导致纸张前端部的挺度不同,或者是根据装置的打印处理速度来决定感光体直径,另外感光体外周未必是适于剥离的曲率等原因,因此很少利用自然剥离方法。例如,对厚纸(纸张的克重为128g/ii^以上)来说剥离性能良好,但是,对薄纸(纸张的克重为80100g/mZ以下)来说剥离性就较差。其原因就在于纸张的挺度和感光体的曲率。另一方面,利用剥离爪的强行剥离的方法,就不受纸张的种类、装置的打印处理速度所限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剥离爪与感光体表面抵接或与纸张的前端发生碰撞,所以在重复剥离多张纸张的过程中,剥离爪的前端渐渐磨损,而在剥离爪的前端上产生很多的损伤。而且,由于该产生损伤的剥离爪接触于感光体表面,导致感光体表面上也附带损伤。在将该感光体表面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时,因为这种感光体表面的损伤,导致在记录纸张上产生黑条紋或白条紋等的打印不良。为了消除这种打印不良,已提出有关于剥离爪的材质、剥离爪和感光体的碰撞时的冲击力的緩和方法等各种方案。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05-249836号公才艮(以下称为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通过使剥离爪在相对感光体的转动方向正交、且沿着该感光体的圆周面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提高纸张的剥离性能和降低感光体的损伤的产生。然而,在专利文献l中,因为剥离爪始终与感光体表面接触,所以剥离爪的劣化速度快且劣化的范围大,因此还是不能降低或防止剥离爪前端的损伤。此外,即使使剥离爪进行往复移动,也不能认为是提高了纸张的剥离性能,有可能使纸张堵塞的发生率变高。另外,即使在剥离爪的材质的选择时,也根据适于打印处理速度的感光体表层的灵敏度来决定感光体的直径和表层的硬度,因此必须根据该感光体的直径和表层的硬度而多样性地选择剥离爪的材质,且剥离爪的材质的选择很困难的事实是不言自明的。
发明内容在此,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因剥离爪的接触而产生的感光体表面的损伤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且将该可视图像从感光体表面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利用剥离爪从感光体表面剥离该记录纸张,并利用清洁刮板来清洁该感光体表面,其中,上述清洁刮板与上述感光体表面滑接,以对因上述剥离爪的接触而形成在该感光体表面上的损伤进行平滑化。即,利用清洁刮板的滑接,对感光体表面的损伤进行平滑化而予以修复。由此,可以防止因感光体表面的损伤而导致记录纸张上的黑条紋或白条紋等的打印不良。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以往的清洁刮板是被施予了充分的弹性,并使其前端压接于感光体表面。在该状态下,若感光体表面旋转移动,则清洁刮板的前端重复着弹性变形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并进行振动,利用该振动着的清洁刮板的前端来弹飞感光体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和纸屑。将这种清洁刮板的前端的振动称为粘滑现象。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不是利用粘滑现象而仅使清洁刮板滑接于感光体表面,从而清除感光体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和纸屑,与此同时,对感光体表面的损伤进行平滑化而予以修复。此外,因为使清洁刮板滑接于感光体表面,所以有调色剂不会飞散、且不会因调色剂的飞散而产生污染的优点。另外,上述感光体表面的损伤,是形成于该感光体表面的凹凸,上述清洁刮板削去该感光体表面的凹凸的凸部。当感光体表面上形成凹凸时,凸部顶点处的电场集中比较显著,在该部位容易产生黑条紋和白条紋等。通过削去该凸部,可大幅度地降低黑条紋和白条紋等。此外,可以将削去感光体表面的光导电层的量抑制到最小程度,可以维持光导电层的性能。并且,上述清洁刮板由橡胶部件构成。可以利用这样的清洁刮板适当地削去感光体表面的光导电层。另外,上述清洁刮板相对于上述感光体表面的滑接,是不间断地持续的。由此,也可以适当地削去感光体表面的光导电层。而且,当设上述清洁刮板的反弹率为X时,将反弹率设定在25<X<35的范围内。此外,当设上述清洁刮板的杨氏模量为Y时,将杨氏模量Y设定在800gf/m2以上。进而,当设上述清洁刮板的硬度为Z时,将多更度Z设定在70。<Y<80。的范围内。通过这样的清洁刮板的反弹率X、杨氏模量Y、硬度Z的设定,可以利用清洁刮板适当地削去感光体表面的光导电层。另外,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速度为500mm/sec以上。此时,上述反弹率X、杨氏模量Y、硬度Z的设定有效。而且,上述感光体为有机感光体。有机感光体的表层由有机光导电体材料构成,容易受损伤。因此,本发明非常有效。另外,相对于上述感光体表面,使上述剥离爪在与该感光体表面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而可变更该剥离爪相对于该感光体表面的接触位置,根据利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处理后的记录纸张张数,而变更该剥离爪相对于该感光体表面的接触位置。利用这样的构成,可以预先防止在感光体表面的特定部位深深地形成损伤的情况,并将为使感光体表面平滑化而削去的光导电层的量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维持光导电层的性能。而且,上述剥离爪是以在相对于上述感光体表面的多个接触位置的任意一处进行接触的方式来依次移动的,且上述清洁刮板在该剥离爪至少循环该各接触位置一周的期间内,对因该剥离爪在该各接触位置给该感光体表面造成的损伤进行平滑化。利用这种构成,在其循环一周的期间内,只要在感光体表面的大范围内对所形成的浅的损伤进行平滑化即可,且能够将削去的光导电层的量抑制为最小限度,并维持光导电层的性能。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感光鼓的周围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剥离单元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利用以往的清洁刮板的粘滑现象的图。图5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清洁刮板的滑接状态的图。图6是例示清洁刮板的橡胶特性的测量方法的图。图7是进一步例示图6所示的清洁刮板的橡胶特性的测量方法的图。图8是测量以往的感光鼓表面的损伤的深度的示意图。图9是放大表示图8所示的损伤Xa的图。图IO是示意性地放大显示图8所示的损伤Xa的图。图ll是测量图l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感光鼓表面的损伤的深度的示意图。图12是放大显示图ll所示的损伤XA的图。图13是示意性地放大显示图ll所示的损伤XA的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剥离单元的平面图。图15是放大表示图14的剥离单元中的偏心凸轮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图14的剥离单元中的各剥离爪的接触位置的变更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取得从原稿纸张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或取得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并将由该图像数据表示的单色图像形成在记录纸张上的装置。若大致划分其构成,则其由原稿纸张输送部(ADF)101、图像读取部102、打印部103、记录纸张输送部104和供纸部105构成。在原稿纸张输送部101中,若将至少一张原稿纸张放置在原稿载置纸盘11上,则每次从原稿载置纸盘提出一张原稿纸张并进行输送,将该原稿纸张引导向图像读取部102的原稿读取窗102a并使之通过,将该原稿纸张排出到排纸盘12上。在原稿读取窗102a的上方,配置有CIS(ContactImageSensor)13。该CIS13在原稿通过原稿读取窗102a时,在主扫描方向上反复读取原稿纸张背面的图像,并输出表示原稿纸张背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此外,图像读取部102在原稿纸张通过原稿读取窗102a时,利用第一扫描单元15的灯对原稿纸张表面进行曝光,并利用第一及第二扫描单元15、16的反射镜将来自原稿纸张表面的反射光引导向成像透镜17,利用成像透镜17在CCD(ChargeCoupledDevice)18上进行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的成像。CCD18在主扫描方向上反复读取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并输出表示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而且,当在图像读取部102上面的压印平板玻璃上放置原稿纸张时,维持第一和第二扫描单元15、16相互之间规定的速度关系,并使之移动,且利用第一扫描单元15对压印平板玻璃上的原稿纸张表面进行曝光,利用第一和第二扫描单元15、16将来自原稿纸张表面的反射光引导向成像透镜17,利用成像透镜17在CCD18上进行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的成像。从CIS13或CCD18输出的图像数据,利用微机等的控制电路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后,输出到打印部103。打印部13是将由图像数据表示的原稿记录到纸张上的部件,且具有感光鼓21、带电器22、光写入单元23、显影器24、转印单元25、清洁刮板26、和定影装置27等。感光鼓21,表层是由有机光导电材料构成的有机感光体,且向一个方向旋转,并利用清洁刮板26清洁其表面之后,利用带电器22使其表面均匀地带电。带电器22既可以是充电型的,也可以是接触感光鼓21的辊型或电刷型的。光写入单元23是具有两个激光照射部28a、28b以及两个透镜组29a、29b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在该光写入单元23中,输入图像数据,并分别从各激光照射部28a、28b射出对应于该图像数据的激光,且通过各透镜组29a、29b将这些激光照射到感光鼓21上,并对均匀地带电的感光鼓21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该光写入单元23,为了对应高速打印处理,而采用具有两个激光照射部28a、28b的双射束方式,以减轻随着照射时间的高速化产生的负担。并且,作为光写入单元23,替换激光扫描单元,也可采用将发光元件排列成阵列状的EL写入磁头(head)或LED写入磁头。显影器24,向感光鼓21表面供给调色剂,而进行静电潜像的显影,并在感光鼓21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也称为可视图像)。转印单元25,在利用纸张输送部104输送来的记录纸张上转印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27,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而使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之后,记录纸张,利用纸张输送部104进一步输送并排出到排纸盘47上。而且,清洁单元26对显影、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21表面上的调色剂进行清除并回收。在这里,转印单元25具有转印传送带31、驱动辊32、从动辊33、及弹性导电辊34等,将转印传送带31张设在该各辊32~34和其它的辊上,并使之旋转。转印传送带31具有规定的阻力值(例如,lxl09~lxl013ft/cm),且输送承载在其表面上的记录纸张。弹性导电辊34经由转印传送带31被推压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并将转印传送带31上的记录纸张推压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在该弹性导电辊34上,施加与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的电荷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场,并利用该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场将感光鼓21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传送带31上的记录纸张上。例如,当调色剂图像具有(-)极性的电荷时,施加在弹性导电辊34上的转印电场的极性被设为(+)极性。清洁单元26,将清洁刮板26A压接在感光鼓21表面上,而清除感光鼓21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和纸屑。通常情况下,转印效率根据其转印机构的不同而相同,大概为85~95%,而不是将感光鼓21表面的图像调色剂全部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另一方面,若记录纸张受到转印电场,则记录纸张表面的漂浮物(短纤维的纤维素、增量剂、漂白剂等等)带电为与转印电场相反的极性,并且该带了电的漂浮物成为吸附在感光鼓21表面上的被称为纸屑的附着物。相反地,若不清除感光鼓21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和纸屑,则降低打印品质。因此,需要利用清洁单元26进行感光鼓21表面的清洁。定影装置27具有加热辊35和加压辊36。在加压辊36的两端配置有未图示的加压部件,以使加压辊36按照规定压相对于加热辊35压接。若记录纸张被输送到加热辊35和加压辊36之间的压接区域(被称为夹持区域),则一边利用各辊35、36输送记录纸张,一边加热融化记录纸张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并进行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纸张输送部104具有用于输送记录纸张的多对输送辊41、一对定位辊42、输送路径43、反向输送路径44a、44b、多个分支爪45,以及一对排纸辊46等。在输送路径43上,从供纸部105收到记录纸张,并输送该记录纸张直到记录纸张的前端到达定位辊42。因为此时使定位辊42暂时停止,所以记录纸张的前端到达定位辊42并与其抵接,而记录纸张弯曲。利用该弯曲的记录纸张的弹性力,使该记录纸张的前端和定位辊42平行。之后,开始定位辊42的旋转,并利用定位辊42将记录纸张向打印部103的转印单元25输送,进一步利用排纸辊46向排纸盘47输送记录纸张。通过将定位辊42和驱动轴之间的离合器切换成开或关,或者将作为定位辊42的驱动源的马达切换成开或关,来实现定位辊42的停止及旋转。此外,当在记录纸张的背面上也记录图像时,选择性地切换各分支爪45,并且将记录纸张从输送路径43引导向反向输送路径44b,并暂时停止记录纸张的输送,进而再次选择性地切换各分支爪45,并将记录纸张从反向输送路径44b引导向反向输送路径44a,在使记录纸张的表背面翻转之后,通过反向输送路径44a将记录纸张返回到输送路径43的定位辊42上。称这样的记录纸张的输送为Z字型线路输送,利用该Z字型线路输送,可以使记录纸张的表背面翻转,同时调换记录纸张的前端和后端。从而,若翻转并返回记录纸张,则记录纸张的后端抵接到定位辊42,使记录纸张的后端与定位辊42平行,并利用定位辊42从其后端向打印部103的转印单元25输送该记录纸张,而在记录纸张的背面上进行打印,并利用定影装置27的各辊35、36之间的夹持区域,来加热融化记录纸张背面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并对其加压,在记录纸张的背面定影调色剂图像,之后,利用排纸辊46向排纸盘47输送记录纸张。在输送路径43及反向输送路径44a、44b中,在各处配置检测记录纸张的位置等的传感器,基于利用各传感器检测出的各记录纸张的位置,来驱动控制输送辊和定位辊,从而进行记录纸张的输送及定位。供纸部105具有多个供纸盘51。各供纸盘51为用于蓄积记录纸张的盘,且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方。另外,各供纸盘51具有用于每次提出一张记录纸张的搓纸轮等,且将提出的记录纸张向纸张输送部104的输送路径43送出。图像形成装置IO,因为以高速打印处理为目的,所以在各供纸盘51中确保可收纳500~1500张规定尺寸的记录纸张的容积。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面,设置有可大量收纳多种记录纸张的大容量供纸盒(LCC)52、以及主要用于供给不确定尺寸的记录纸张的手动盘53。排纸盘47设置于与手动盘53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也可以构成为,替代该排纸盘47,作为任选部件配置排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装订、穿孔处理等等)或多层的排纸盘。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打印处理速度高速化,提高使用方便性。例如,当使用A4规格的记录纸张时,将记录纸张的输送速度设为120张/分(处理速度600mm/sec)。然而,如图2中放大表示,在感光鼓21的周围,沿该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依次排列配置有带电器22、显影器24、转印单元25、及清洁单元26,并且在转印单元25和清洁单元26之间配置有剥离爪61。转印单元25生成转印电场,而在该转印电场中将记录纸张重叠在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上,并将该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21表面转印到记录纸张上。此时,因为记录纸张带电而静电吸附在感光鼓21表面上,所以在转印后,需要从感光鼓21表面剥离记录纸张,因此设置有剥离爪61。图3是表示具有多个剥离爪61的剥离单元62的平面图。如图3所示,剥离单元62是如下部件,即可对与感光鼓21平行的支轴63进行旋转地支撑,将多个剥离爪61隔开间隔并固定支撑在该支轴63上,且在支轴63的一端固定摇动片64,将摇动片64连结到螺线管65的推杆上。各剥离爪61的前端朝向感光鼓21表面,且根据螺线管65的推杆的位置,接触于感光鼓21的表面或者稍微离开该表面。通常,各剥离爪61的前端离开感光鼓21的表面,且在记录纸张的前端部通过转印单元25的时刻,各剥离爪61的前端接触于感光鼓21的表面,并剥离记录纸张的前端部,在充分剥离了记录纸张的前端部的时刻,各剥离爪61的前端稍微离开感光鼓21表面。从而,记录纸张每次通过转印单元25时,各剥离爪61接触于感光鼓21表面而剥离记录纸张的前端部。各剥离爪61,由于与感光鼓21表面滑接而产生热量,所以最好是耐热性优良的材质,此外,为了释放记录纸张的带电电荷,最好是具有导电性的材质。例如,最好是POM(聚缩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夺钢(Duracon/注册商标)等。然而,在每次利用剥离爪61从感光鼓21表面剥离记录纸张时,由于剥离爪61与感光鼓21表面抵接或者与记录纸张的前端碰撞,所以在反复剥离多张记录纸张的过程中,剥离爪61的前端渐渐磨损,在剥离爪的前端产生多处损伤。而且,剥离爪61的前端的损伤与感光体21表面接触而使之也带上损伤,从而成为该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的原因,而在记录纸张上产生黑条紋或白条紋等的打印不良。当感光鼓21为有机感光鼓时,其表层上容易产生损伤,从而一定会产生以剥离爪61的前端的损伤为原因的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另外,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上升、和与显影器24、清洁刮板26A、带电器22等的配置在感光鼓21周围的各部件的摩擦,感光鼓21表面受到经历产生薄膜化现象,即附着在感光鼓21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发生软化而变成薄膜状,从而导致打印质量的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压接于感光鼓21表面上的清洁单元26的清洁刮板26A,利用该清洁刮板26A,来平滑化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并且消除调色剂薄膜。发明人发现若适当地设定清洁刮板26A的反弹率、橡胶硬度、以及杨氏模量,则可以在进行平滑化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的同时,利用清洁刮板26A来清除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薄膜。薄膜调色剂的清除,因为同时削去感光鼓21的表层,所以需要进行不产生感光鼓21的灵敏度降低及寿命缩短的程度的削去。感光鼓21的灵敏度降低,在相对于感光鼓21的表层的厚度(20~30nm)削去其大致20~30%时产生。因此,将感光鼓21的表层的最大削去量设为4~9jim左右,并且若设感光鼓21的寿命为1000000张打印(A4横向输送),则应该将每100000张的削去量设为0.4~0.9nm,并且需要选择符合该削去量的清洁刮板26A的材质、及设定相对于感光鼓21表面的清洁刮板26A的加压力。例如,若清洁刮板26A的硬度比以往的清洁刮板的硬度还高,则可以进行利用清洁刮板26A的感光鼓21的表层(包括薄膜调色剂)的适当的削去。以往的清洁刮板,被施予充分的弹性,并且将其前端抵接在感光鼓表面上。因此,如图4所示,随着感光鼓21的旋转移动,以往的清洁刮板201的前端重复着弹性变形或返回到原来形状,并发生振动,利用该振动着的清洁刮板201的前端来弹飞感光鼓21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及纸屑。将这种清洁刮板201的前端的振动称为粘滑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依赖于这种粘滑现象,而排除该现象。在通过清洁刮板26A的材质的选择而适当地设定清洁刮板26A的反弹率、橡胶硬度、以及杨氏模量的基础上,适当地设定相对于感光鼓21表面的清洁刮板26A的加压力,则不会产生粘滑现象,且如图5所示,清洁刮板26A大致常时与感光鼓21表面滑接,清洁刮板26适当地削去感光鼓21的表层(包括薄膜调色剂),并且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得以平滑化而修复。同时,可以利用清洁刮板26A清除感光鼓21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和纸屑。另外,因为仅使清洁刮板26A滑接于感光鼓21表面,所以不会使调色剂飞散,不会产生由调色剂飞散而引起的污染。然后,因为进行了关于清洁刮板的反弹率、橡胶硬度、及杨氏模量的实验,所以对其实验结果进行说明。在进行实验之前,预先测定并确认以剥离爪61的前端的损伤为原因的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的深度(形成为损伤的凹凸的高度)为l~3nm的情况。此外,利用规定压力将清洁刮板压接于感光鼓21表面,并适当地削去表层,利用清洁刮板对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进行平滑化。而且,感光鼓21为有机感光体。另外,使用以往的清洁刮板201、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26A的两种部件(一种用符号26A1表示,另一种用符号26A2表示)。该清洁刮板的反弹率、橡胶硬度、及杨氏模量,如下面的表l戶斤示。(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而且,用于测量清洁刮板的橡胶特性的测量仪,如以下所示。另夕卜,测量方法,如图6、图7所示,采用基于JIS标准的方法。反弹率上岛制作所制造Lupke反弹性试验机硬度Tecock制造A型测量器杨氏模量岛津制作所制造万能拉伸试验机在该实验中,设感光鼓21的直径为120mm,相对于感光鼓21表面的清洁刮板的压接压力为1.25N。而且,作为处理速度设定为350mm/sec(中速机),并且使用以往的清洁刮板201,在这种条件下,一边进行打印处理,一边每隔规定打印张数(10000张)进行如下判断,即打印不良的判断、感光鼓21表面的污染的判断、感光鼓21表层的削去情况的判断、以及综合性的判断。另外,在作为处理速度设定为600mm/sec(高速机),并且使用以往的清洁刮板201、以及本实施方式的两种清洁刮板26A1、26A2的三个条件下,分别进行同样的判断。打印不良的判断,为以剥离爪61的前端的损伤为原因的记录纸张上的黑条紋及白条紋等的视觉判断。感光鼓21表面的污染的判断,为污染程度的视觉判断。感光鼓21表层的削去情况的判断,为基于测量的削去量的判断,并且削去量越小判断为越良好。这样的判断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如上述表2明确地可知,在作为处理速度设定350mm/sec(中速机),并使用以往的清洁刮板201的条件下,由于处理速度低,所以即使是以往的清洁刮板201,打印不良也不明显,感光鼓21表面的污染程度也小,感光鼓21表层的削去情况也良好。然而,在作为处理速度设定为600mm/sec(高速机),并使用以往的清洁刮板201的条件下,打印不良现象立即明显,感光鼓21表面的污染程度变大。可认为这是由于处理速度高,所以以往的清洁刮板201的橡胶硬度不足,并且因刮板前端的翻转(扭转)或刮板前端与感光鼓21表面之间的摩擦热而产生刮板前端的磨损的原因。因此,与以往的清洁刮板201进行比较,使用了反弹率低、橡胶硬度高、杨氏模量高的两种清洁刮板26A1、26A2。对清洁刮板26A1来说,几乎没有打印不良,感光鼓21表面的污染程度也大体变小,感光鼓21表层的削去程度也良好。对清洁刮板26A2来说,没有打印不良,感光鼓21表面的污染程度也小,感光鼓21表层的削去程度也良好。关于以剥离爪61的前端的损伤为原因的记录纸张上的黑条紋或白条紋等的打印不良,最良好的是刮板26A2,其次是刮板26A1,不良的是以往的刮板201。另外,关于感光鼓21表面的污染,最良好的也是刮板26A2,其次是26A1,不良的是以往的刮板201。并且,关于感光鼓21表层的削去程度,最良好的(削去量最小)是以往的刮板201,其次是刮板26A2,再次是刮板26A1。更具体地说,对削去量最小的以往的刮板201来说,其削去量为0.4nm(每10000张),对削去量最大的刮板26A1来说,其削去量为0.8~1.0jim(每10000张)。其中,因为在先所述的每100000张的削去量必须为0.4~0.9jim,所以由以往的刮板201所引起的削去量是其下限值0.4nm。通过这样的削去程度的结果与上述表1的刮板特性之间的比较,判断出感光鼓21表层的削去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橡胶硬度。因此,若以高速机为前提,对打印不良(剥离爪61的前端的损伤)、感光鼓21表层的污染、以及感光鼓21表层的削去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价,则最良好的是刮板26A2,其次良好的是刮板26A1,不良的是以往的刮板201。另外,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评价与上述表1的刮板特性之间的比较,判断出要得到综合性良好的结果,最好是当设清洁刮板的反弹率为X时,将反弹率设定在25<X<35的范围内;当设清洁刮板的杨氏模量为Y时,将杨氏模量设定在800gf/mm2以上;当设清洁刮板的硬度为Z时,将硬度Z设定在70。<2<80°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图8是测量使用了以往的清洁刮板201时的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的深度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与各剥离爪61接触的感光鼓21表面的各个部位上损伤变深。图9放大表示与图8中的剥离爪61接触的感光鼓21表面的部位的损伤Xa,图10示意性地放大表示图9的损伤Xa。当使用了以往的清洁刮板201时,因为感光鼓21表层的削去量过小,所以如图IO所示,在感光鼓21表面产生成为凹凸状的损伤,且该损伤以此状态残留下来。在该凹凸状的凸部电场集中比较显著,凸部的表面电位异常地变高,并产生放电现象,导致在该部位的表面电位的降低,调色剂过剩地附着在该部位上,因此容易产生黑条紋或白条紋等。另外,图11是测量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26A2时的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的深度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与各剥离爪61接触的感光鼓21表面的各个部位上损伤稍稍变深。图12放大表示与图11中的剥离爪61接触的感光鼓21表面的部位的损伤XA,图13示意性地放大表示图12的损伤XA。如图13所示,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变成为对图10的凹凸状的凸部削去的形状。这是由于利用清洁刮板26A2削去了凹凸状的凸部的原因。因此,没有容易产生电场集中的凸部,因此不会产生黑条紋或白条紋等。如由该实验所明确的那样,若适当地设定清洁刮板的反弹率、杨氏模量以及硬度,则能够平滑化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并大体消除,能够确保高速机的清洁性能,并可以确保打印品质。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2中的剥离单元62A的平面图。并且,在图14中,对于发挥与图3相同的功能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大体相同的构成,而不同点在于在感光鼓21周围配置剥离单元62A来替代剥离单元62这一点。该剥离单元62A,与图3的剥离单元62同样,不仅具有多个剥离爪61、支轴63、摇动片64、及螺线管65,而且具有与支轴63的右端(图14上的右端)抵接的偏芯凸轮66;压接于支轴63的左端(图14上的左端),并将支轴63向右方向施加力的弹簧67;旋转驱动偏芯凸轮66的旋转驱动源68;驱动控制旋转驱动源68的控制部69。支轴63,不仅被可旋转地支撑,而且被可在该支轴63的长度方向(感光鼓21的轴向)上滑动地支撑。利用弹簧67,支轴63被向右方向施加力,支轴63的右端与偏心凸轮66的圆周面抵接。当偏芯凸轮66利用旋转驱动源68而旋转,并与支轴63的右端抵接的偏心凸轮66的圆周面位置发生变化时,支轴63在该支轴6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与此同时,固定在支轴63上的各剥离爪61的位置也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各剥离爪61相对于感光体21表面的接触位置发生变更。如图15所示,偏芯凸轮66在三个圆周面位置Pl、P2、P3中的任意一处与支轴63的右端抵接。圓周面位置Pl最靠近偏芯凸轮66的轴66a,圆周面位置P2稍稍远离偏芯凸轮66的轴66a,圆周面位置P3离偏芯凸轮66的轴66a最远。因此,在支轴63的右端抵接于偏芯凸轮66的圆周面位置P1的状态下,支轴63定位于最靠右的位置,另外,在支轴63的右端抵接于偏芯凸轮66的圓周面位置P2的状态下,支轴63定位于稍微偏向左侧移动的位置,并且,在支轴63的右端抵接于偏芯凸轮66的圆周面位置P3的状态下,支轴63定位于最靠左的位置。随着这种支轴63的移动,各剥离爪61也分别移动到图14所示的最靠右的位置Pll、稍微偏左的位置P12、以及最靠左的位置P13,从而各剥离爪61相对于感光鼓21表面的接触位置发生变更。由此,能够预先防止在感光鼓21表面的特定部位处形成深的损伤的情况,并将为进行感光鼓21表面的平滑化而削去的光导电层的量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维持光导电层的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控制部69来驱动控制旋转驱动源68,并利用旋转驱动源68来旋转驱动偏芯凸轮66,各剥离爪61相对于感光鼓21表面的接触位置发生变更。控制部69,根据利用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处理张数,来变更各剥离爪61相对于感光鼓21表面的接触位置。另外,控制部69不仅进行旋转驱动源68的控制,还起到一并控制整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100的作用。接下来,参考图16的流程图,来对根据打印处理张数的各剥离爪61的接触位置的变更处理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当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面板9(未图示)的操作请求打印时(步骤S101),将该打印请求通知到控制部69。控制部60,在收到该打印请求时,待机直到打印放大率、打印请求份数、以及打印浓度等全部的打印条件被输入为止(步骤S102中的"否,,),当全部的打印条件都被输入时(步骤S102中的"是"),对偏芯凸轮66的各圆周面位置Pl、P2、P3的哪一个抵接于支轴63的右端,即各剥离爪61相对于感光鼓21表面的接触位置进行确认,另外,从寄存器69a读出打印张数累计值A,并进行确认(步骤S103)。对于与支轴63的右端抵接的偏芯凸轮66的圆周面位置的确认,通过检测出偏芯凸轮66的旋转角度即可实现,且通过对旋转驱动源68的马达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或控制,可以检测出偏芯凸轮66的旋转角度。另外,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进行累计直到达到后述的规定张数B,当达到规定张数B时复位为0。接着,控制部69,将从寄存器69a读出的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与规定张数B进行比较(步骤S104),对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是否不足规定张数B、即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是否达到规定张数B进行判断(步骤S105)。例如,若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不足规定张数B(步骤S105中的"是"),即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未达到规定张数B,则控制部69执行与步骤S101、S102的打印请求及打印条件对应的打印处理(步骤S106),并至少在一张记录纸张上印刷形成图像。然后,控制部69,对全部被请求的打印处理是否已结束进行确认(步骤S107),若未结束(步骤S107中的"是"),则继续进行步骤S106的打印处理。另外,控制部69,当被请求的打印处理全部结束(步骤S107中的"否")时,求出在步骤S106中打印处理的打印处理张数,将该打印处理张数加到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上,并更新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也重新写入寄存器69a内的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并进行更新(步骤S108)。之后,控制部69,对更新后的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是否不足规定张数B,即更新后的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是否达到规定张数B进行判断(步骤S109)。然后,若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不足规定张数B(步骤S109中的"是"),即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未达到规定张数B,则控制部69将图像形成装置IOO设为待机状态,当有下一个新的打印请求时,重复由步骤S101开始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69,在执行步骤S106的打印处理之前,判断为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达到规定张数B(步骤S105中的"否,,)时,则视为到了变更各剥离爪61相对于感光鼓21表面的接触位置的时刻(步骤S110),驱动控制旋转驱动源68,而使偏芯凸轮66旋转,来变更各剥离爪61相对于感光鼓21表面的接触位置(步骤Slll)。此时,若各剥离爪61在最靠右的位置Pll处则移动到稍微偏左的位置P12,若各剥离爪61在稍微偏左的位置P12处则移动到最靠左的位置P13,而若各剥离爪61在最靠左的位置P13处则移动到最靠右的位置Pll。从而,各剥离爪61依次循环地在各位置P11、P12、P13处移动。控制部69,在各剥离爪61的接触位置发生变更时(步骤S112中的"是"),将寄存器69a内的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复位到0并进行初始化(步骤S113)。然后,过渡到步骤S106,执行打印处理。另外,在执行步骤S106的打印处理,并更新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之后,即使判断为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达到规定张数B(步骤S109中的"否"),也视为到了变更各剥离爪61的接触位置的时刻(步骤S114),驱动控制旋转驱动源68,使偏芯凸轮66旋转,来变更各剥离爪61的接触位置(步骤S115)。此时,各剥离爪61也是在位置P11—位置P12、位置P12—位置P13、位置P13—位置Pll的任意一处进行移动。然后,当各剥离爪61的接触位置发生变更时(步骤S116中的"是"),将寄存器69a内的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复位到0并进行初始化(步骤S117)。然后,进入待机状态。在这种打印处理的前后,对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是否达到规定张数B进行确认,若达到规定张数B,则立刻进行各剥离爪61的接触位置的变更,因此,不会出现从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达到规定张数B的时刻大幅度地偏离,从而能够实施各剥离爪61的接触位置的变更。在这里,当考虑由各剥离爪61的接触引起的感光鼓21表层的损伤的深度时,最好是每5000张~10000张,使各剥离爪61在各位置PU、P12、P13上循环一周。为此,可以将规定张数B设定为2000张~5000张,由此在每次打印处理张数累计值A达到2000张~5000张时,就依次变更各剥离爪61的接触位置,而在每次打印处理张数的总计约增加5000张~10000张时,各剥离爪61就循环各位置Pll、P12、P13—周。其结果,即使在感光鼓21的各位置Pll、P12、P13的任何一处,剥离爪61接触感光鼓21表面的期间都缩短,由剥离爪61的接触引起的感光鼓21表面的损伤的深度变浅,从而能够抑制为均匀地平滑化整个感光鼓21表面而由清洁刮板26A引起的感光鼓21的光导电层的削去量,能够预先防止光导电层的裂紋的产生等,并高质量地维持打印品质。在剥离爪持续地接触于感光鼓21的特定部位时,在感光鼓21的特定部位形成深的损伤。当急剧地削去该深的损伤时,在感光鼓21的光导电层上容易产生裂紋等,从而明显地损伤打印品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使各剥离爪61依次地在各位置Pll、P12、P13上循环移动,所以在该各位置上的损伤的深度变浅,在各剥离爪61循环各位置Pll、P12、P13—周的期间内,仅仅是利用清洁刮板26A稍微地削去感光鼓21的光导电层,能够均匀地平滑化整个感光鼓21表面。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可以进行多样的变形。例如,上述清洁刮板的反弹率X、杨氏模量Y、以及硬度Z的设定范围,是在规定了感光鼓21的直径、清洁刮板的压接压力、以及处理速度等的基础上求得的,所以当这些规定值发生变化时,也应该进行变更。总而言之,将清洁刮板的反弹率X设得比以往低,并提高杨氏模量Y,且提高硬度Z,而使清洁刮板的前端要常时滑接于感光鼓表面,从而可以平滑化因清洁刮板的前端而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的损伤。另外,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有机感光体,也可以适用于非晶形硅的感光体等。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基本宗旨或主要特征,则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只不过是在各个方面上的单纯的例示,而不能解释为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权利要求书表示的,而丝亳不受说明书正文的约束。并且,属于权利要求书的等效范围的变形和变更,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对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且将该可视图像从感光体表面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利用剥离爪从感光体表面剥离该记录纸张,并利用清洁刮板来清洁该感光体表面,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刮板与上述感光体表面滑接,以对因上述剥离爪的接触而形成在该感光体表面上的损伤进行平滑化。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刮板削去在上述感光体表面上形成的凹凸状损伤的凸部。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刮板由橡胶部件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刮板相对于上述感光体表面的滑接,是不间断地持续的。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设上述清洁刮板的反弹率为X时,将反弹率设定在25<X<35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设上述清洁刮板的杨氏模量为Y时,将杨氏模量Y设定在800gf/mm2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设上述清洁刮板的硬度为Z时,将硬度Z设定在70°<Z<80°的范围内。8.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速度在500mm/sec以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光体为有机感光体。10.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感光体表面,使上述剥离爪在与该感光体表面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而可变更该剥离爪相对于该感光体表面的接触根据利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处理后的记录纸张张数,来变更该剥离爪相对于该感光体表面的接触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剥离爪是以在相对于上述感光体表面的多个接触位置的任意一处进行接触的方式来依次移动的;上述清洁刮板在该剥离爪至少循环该各接触位置一周的期间内,对因该各剥离爪在该各接触位置给该感光体表面造成的损伤进行平滑化。全文摘要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并将该可视图像从感光体表面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利用剥离爪从感光体表面剥离该记录纸张,并利用清洁刮板来清洁该感光体表面。该清洁刮板构成为与上述感光体表面滑接,以对因剥离爪的接触而形成于该感光体表面上的损伤进行平滑化。文档编号G03G21/00GK101206451SQ20071030221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7日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8日发明者山内浩一,泷口俊树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