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88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背光模组中用于装配发光灯 管的灯座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器件普遍被应用于笔
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摄录影机、PDA等携带式的电子产
品中。除此之外,随着大尺寸的液晶面板制造技术日渐成熟,其应用
范围也更为宽广,例如桌上型液晶显示器正逐渐取代传统的CRT屏
幕,液晶电视凭借其体积轻巧的优势,目前也正在市场上与传统电视
竞争。液晶面板(LCD Panel)即为该领域中最关健的显示元件,然
而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藉由一背光源的设置才得以进行显示。现今
己存在有许多种背光源技术,而在大尺寸(约20英寸以上)的液晶
显示器产品中,经常使用直下式背光模组(bottom lighting module)
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源。
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设计不使用导光板,而是直接在液晶屏
的背面设置多个光源。目前较为常用的光源是平行组合多个冷阴极管
(CCFL)的线性光源并配合光扩散板来实现高传输性、亮度均匀的背
光照明。这些冷阴极管是通过支撑夹定位并固定于背光模组的框架之
内的,而多个支撑夹则按照一定的阵列排布与支撑柱一体化构成。
如图1至图3所示,分别是现有常用的背光模组灯座装配结构内 灯座、中框及背板的立体外观示意图。由图可见,该背光模组灯座的 装配结构主要包括用于定位发光灯管的灯座1、用以保护内部器件、
提高外观视觉完整性的背板2以及用提供整体框架结构强度的中框 3。其中,
该灯座1为一长矩形立方体,其朝向背光模组内侧设有复数个对 应于发光灯管的座孔(未图示),而在灯座背离于座孔的另一侧则间 隔设有复数个凸钩lla (图1中所示为三个);
该背板2为一矩形盘体结构,其两长边之间的距离与灯座的长度 相一致,并且在该背板的一侧板21上除突设有复数个凸台211夕卜, 在与灯座凸钩lla相对应的位置还镂设有卡固孔212a;
该中框3为一矩形罩体结构,并且在中框的环边上对应于背板各 凸台211的位置形成有"回"型的卡扣31。
上述装配构件的组装过程是先将灯座1从侧面靠近背板2的前 端面21,通过背板2两条长边限制灯座1的偏移度,并使凸钩lla勾 入背板2的卡固孔212a形成初步定位,再将中框3自上而下罩覆于 背板之上,通过背板2前端面21上所设的复数个凸台211与中框3 所设的卡扣31 —一对应扣合,以完成对灯座的装配。然而,上述现 有常用的灯座装配结构仅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提供了确实的定 位,而对于前后方向上的紧固仅通过复数个凸钩lla配合卡固孔212a 相扣合来实现,常会发生凸钩脱离造成灯座偏移,严重情况下更易折 损所装灯管,引起进一步的不良状况。此外,这样的装配结构,在实际作业中,扣合凸钩lla的步骤增加了一道独立的工序,故而大大影 响了背光模组的整体装配效率。
因此,对于从事液晶显示器相关领域的研发人员而言,如何使直 下式背光模组中的灯座更易于装配,且结构稳定性更强的问题是为目 前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背 光模组中灯座的装配结构,解决灯座装配繁琐、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主要包括灯座、背板及中框,所述背 板具有底面和至少一个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的上表面设有至 少一个凹孔;所述背板的底面朝上设有限位部;所述中框的顶面朝下 设有对应于灯座凹孔的凸块,所述凸块、限位部和背板侧边将所述灯 座定位于所述背板及所述中框间。
进一步地,所述灯座上表面的凹孔为矩形、圆形或其他规则的几 何形状,其凹陷面积满足中框的凸块能够完全嵌入于所述凹孔内。
更进一歩地,所述灯座底面为光滑平面,所述背板的限位部为冲 压形成的桥突块或翻边,其设置于自所述背板侧边朝向内侧一个灯座 宽度的位置;或者所述灯座底面为栅网结构,而所述限位部设置于灯 座装配区域内的任意空间位置;又或者所述灯座底面具有凹槽,而所 述限位部对应所述凹槽设置。
再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的侧边外围设有复数个凸台;所述中框的
侧面设有对应于背板凸台的卡扣,所述凸台与所述卡扣相互卡合。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
以及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固定在灯座上。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以及组装在背
光模组上的显示基板。
应用本发明所设计的技术方案,使得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更为简 便,有效节省了工时及人耗,降低了成本。此外,由于灯座受到前 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锁固,因此装配后稳定性有了提升,良品率 也相应提高,其改善对于本行业的发展具有突出的进步意义。


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灯座装配结构中灯座的立体外观图2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灯座装配结构中中框的立体外观图3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灯座装配结构中背板的立体外观图4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6是本发明限位部为桥突块的完成装配剖视图7是图6限位部的放大侧视图8是本发明限位部为翻边的完成装配剖视图9是本发明灯座底面为栅网结构完成装配后的剖视图IO是本发明灯座底面为凹槽完成装配后的剖视图。
以上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灯座的装配结构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 通过下面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结合相应附图作更进一步地具体描述,以 加深对本发明实质的理解。
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中灯 座1、背板2及中框3的爆炸图。由图可见,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灯座 的装配结构主要涉及用于定位发光灯管的灯座1、用于提供整体框架 结构强度的背板2以及用以保护内部器件、提高外观视觉完整性的中 框3。其中,
该灯座1为一长矩形立方体,其朝向内侧设有复数个对应于发光 灯管的座孔(未图示)然而,本发明及其实施例中却非常简易地省却 了原先所设的复数个凸钩lla,取而代之以光滑的表面,并在灯座1 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的形状灵活的几何形状的凹孔,该凹孔llb可 以为如图4所示的矩形lib或如图5所示的圆形llc,也可以为其他 便于加工的几何形状,且其凹陷面积必须满足中框3上的凸块能够完 全嵌入其中的设计要求。
该背板2为一矩形盘体结构,其两长边的侧端面22之间的距离 与灯座1的长度相一致,在该背板2的侧边21上突设有复数个凸台 211,用来与中框实现装配;本实施例针对性地取消了设置在前端面 21上的卡固孔212a,进一步优化了工艺结构;此外,在背板2的底 端面上特定位置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是通过冲压工艺形成的桥突块 或者直立式的翻边或其他形式,其设置位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及装配
方式存在差异性。
该中框3为一矩形罩体结构,其常规结构特征为在中框3的环
边上对应于背板2各凸台211的位置形成有"回"型的卡扣31。而 本实施例中,中框的顶面32朝下设有对应于灯座凹孔lib的凸块 321b或321c,且该凸块的大小小于灯座凹孔lib的凹陷面积。
如图6至图10,分别以剖面图的形式展示了本发明在不同限位 部下多样化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说
图6所示的是限位部为桥突块的完成装配剖视图,而该桥突块 231a的结构特征如图7所示,为由背板底面23朝上冲压形成,而灯 座1的底面为光滑平面,该限位部设置在自背板2侧边21朝向内侧 一个灯座宽度a的位置。灯座1藉由两侧的背板侧边21与桥突块 231a定位。
图8所示的是限位部为翻边的完成装配剖视图,该翻边231b由 背板2底面23上自侧边21朝向内侧一个灯座宽度a的位置剪切并朝 上冲压形成,灯座1藉由两侧的背板侧边21与翻遍231b定位。
图9和图10分别所示了灯座底面为栅网结构与凹槽时灯座完成 装配后的剖视图。由图可见,藉由对应关系的栅网结构131与限位部 231c,或者凹槽132与限位部231d的相互作用,灯座1得以稳固地 定位在背板底面23贴紧侧边21的位置。
以下通过对灯座的装配过程的描述,来具体分析本发明的优异的 实施效果应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所形成的灯座装配结构具体装配 时,只需将灯座对位后自上而下的放置于背板中,使得灯座两侧的侧
端面12受到背板侧端面22的限制,并且同时受到背板侧板及限位部 的共同限制作用实现初步定位;再将中框3罩覆于背板2之上,通过 卡扣31与凸台211的扣合作用,完成背光模组的整体装配。这样, 灯座即在背板、中框及其各装配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前后、左 右、上下全方位的固定装配,结构强度得到了较大提高。通过上述的 装配过程描述也不难看出,其装配作业相对简便许多,可以节省大量 的工时及人耗,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除了上述灯座凹孔的形状及数量具有多种实施 方式外,针对灯座1底面为栅网结构的情况下,该限位部231c的设 置可以是灯座装配区域内的任意空间位置。
综上对于实施例特征的详细描述,旨在加深对本发明背光模组中 灯座的装配结构的理解,并非以此限制本专利应用实施的范围及多变 性。故凡是相对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等效或近似的结构变换,可以实 现本发明目的设计方案,均应该被视为属于本发明专利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主要包括灯座、背板及中框,所述背板具有底面和至少一个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凹孔;所述背板的底面朝上设有限位部;所述中框的顶面朝下设有对应于灯座凹孔的凸块,所述凸块、限位部和背板侧边将所述灯座定位于所述背板及所述中框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灯座上表面的凹孔为矩形、圆形或其他规则的几何形状,其 凹陷面积满足中框的凸块能够完全嵌入于所述凹孔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背板的限位部为冲压形成的桥突块或翻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灯座底面为光滑平面,而所述背板限位部设置于自所述背板 侧边朝向内侧一个灯座宽度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灯座底面为栅网结构,而所述限位部设置于灯座装配区域内 的任意空间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灯座底面具有凹槽,而所述限位部对应所述凹槽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灯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背板的侧边外围设有复数个凸台;所述中框的侧面设有对应 于背板凸台的卡扣,所述凸台与所述卡扣相互卡合。
8. —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项任意 一项所述的灯座装配结构,以及固定在所述灯座上的发光元件。
9.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 模组,以及组装在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基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灯座的装配结构,主要涉及灯座、背板及中框,其中所述灯座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凹孔;所述背板的底面在对应于灯座装配的位置设有朝上的限位部,其侧边还设有复数个凸台;所述中框的顶面朝下设有对应于灯座凹孔的凸块,其前端面另设有对应于背板凸台的卡扣,藉由这些凹孔、限位部、凸台等结构的定位、卡合,实现了对灯座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固定装配。其具有装配简便、稳定性强的特性,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良品率,降低了成本,其改善对于本行业的发展具有突出的进步意义。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359125SQ20081002250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4日
发明者吴佳音, 和雪芹, 杰 顾 申请人: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