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结构以及设有导电结构的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23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电结构以及设有导电结构的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的导电结构,并涉及一种设有导电结构的电气 设备。
背景技术
在设在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的表面已被充电装置均匀充电之后,接 着用曝光装置的激光照射该表面,从而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接着还通过借助于显影装置使静电潜像显影而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调 色剂图像,并通过转印装置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最后去除留在 感光鼓上的残余电荷,于是感光鼓为下一次操作做好准备。
为了按这种方式稳定地进行一系列的充电、形成静电潜像、显影、 转印和移除电荷的重复循环,感光鼓需要一直接地到设备本体上。
因此,接地到设备本体上通常由一轴(杆件)即感光鼓的转动轴件 实施。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 No.H7-225532中描述了一种导电金属 板的导电结构,该导电金属板设有覆盖轴的端部的凹部,并通过沿该轴 的轴向外侧挤压该轴而导电(接地)。
然而,在这样的导电结构中,由于结合有用于通过导电金属板从轴 (杆件)的轴向外侧挤压轴(杆件)的端部的结构,因而其并不适于作 为在轴(杆件)的轴向外侧没有空间的情况下的导电结构。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结构,该 导电结构使得即使在杆件的轴向外侧没有空间的情况下,杆件与导电金 属板之间也能够进行电传导。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导电结构包括导电杆件;支撑所述杆件的 框架件;以及导电金属板,该导电金属板设有用于将其安装到所述框架
件上的基部,并且设有从该基部延伸出并弯曲以与所述杆件的侧面接触 的接触部。
根据上述构造,从已安装到所述框架件上的导电金属板的基部延伸 出的所述接触部弯曲并与所述杆件的侧面接触,从而所述导电金属板和 所述杆件进行电传导。
由于所述接触部借此与所述杆件的侧面接触并与其进行电传导,无 需将所述导电金属板布置在所述杆件的轴向外侧。从而即使在杆件的轴 向外侧没有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杆件与导电金属板之间的电传导。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导电结构中,所述杆件可以为圆棒状,并 且所述接触部可包括以悬臂形式从所述基部的两侧朝彼此延伸出的一对 接触片,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部可以沿所述杆件的径向弯曲并与该杆件 的外周面接触。
根据上述构造,以悬臂形式从所述基部的两侧朝彼此延伸出的所述 一对接触片的自由端部沿着所述杆件的径向弯曲并与该杆件的外周面接 触,从而所述导电金属板和所述杆件进行电传导。
由于致使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部沿所述杆件的径向弯曲,不用施加 很大的力就可使所述接触片弯曲,并且可确保两个接触点。
在根据上述构造的导电结构中,所述杆件可被所述框架件支撑从而 能沿轴向运动,并且可通过斜切所述杆件的前端的角部而形成斜切部, 并且在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部处,宽度可朝自由端逐渐变窄,在所述自 由端部处设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被所述斜切部挤压从而使所述接触片 弯曲。
根据上述构造,所述圆棒状杆件被所述框架件支撑从而能沿轴向运 动,并且通过斜切所述杆件的前端的角部而设有斜切部。
当所述杆件沿轴向运动并且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的倾斜部被设置在 所述杆件的前端的角部上的斜切部挤压时,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沿所述 杆件的径向弯曲并与该圆棒状杆件的外周面接触,从而所述导电金属板和所述杆件进行电传导。
因此,当所述杆件沿轴向运动并且使所述接触片弯曲时,由于所述 斜切部和所述倾斜部的协作,所述杆件不会卡在所述接触片上。
在以上的导电结构中,所述杆件还可被所述框架件支撑以能沿轴向 运动,并且通过对所述杆件的前端的角部进行倒圆而形成圆角面部,并 且所述自由端部可朝所述杆件的轴线变窄,并且所述自由端部可设有倾 斜部,所述倾斜部被所述圆角面部挤压从而使所述接触片弯曲。
根据上述构造,所述圆棒状杆件被所述框架件支撑以能沿轴向运动, 并且通过对角部进行倒圆而在所述杆件的前端的角部设置圆角面部。
当所述杆件沿轴向运动并且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的倾斜部被设置在 所述杆件的前端的角部上的圆角面部挤压时,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沿所 述杆件的径向弯曲并与该圆棒状杆件的外周面接触,从而所述导电金属 板和所述杆件进行电传导。
因此,当所述杆件沿轴向运动并且使所述接触片弯曲时,由于所述 圆角面部和所述倾斜部的协作,所述杆件不会卡在所述接触片上。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设置在电气设备中的根据上述第 一方面的导电结构。
根据该构造,由于在电气设备中设置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导电结 构,从而无需在杆件的轴向外侧提供空间,因此可使电气设备更紧凑。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使得即 使在杆件的轴向外侧没有空间的情况下,杆件和导电金属板之间也能够 进行电传导。


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A、 1B和1C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以立
体图示出了导电金属板的接触片与轴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以放大立体图示 出了导电金属板与侧板的固定状态;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其中以分解的放大立体图示出了导电金属板和侧板;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其中以侧视图示 出了接触片和轴侧板;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其中以放大立体 图示出了导电金属板和侧板;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其中以立体图示 出了侧板、导电金属板和轴;
图7是示出应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的成像设备 的感光体单元的立体图8是示出应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的成像设备 的感光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9是示出应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的成像设备 的感光体单元的立体图10是示出应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的成像设 备的感光鼓的剖视图11是表示应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的成像设备 的构造的轮廓图;以及
图12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其中以侧视图示 出了接触片和轴侧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A至图12对成像设备10进行说明,该成像设备10作 为应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结构的电气设备。
如图11所示,在成像设备10中具有壳体12,片材供给装置14布置 在壳体12的下部。在壳体12的上部还设有排纸托盘16,用于输出形成 有图像的片材。
此外,片材供给装置14设有供纸盒18,多张片材P叠置并容纳在 该供纸盒18中。供纸盒18还设有底板20,片材P叠置在该底板20上。当片材P被供应至支撑在稍后所述的感光体单元30中的多个感光鼓40 的相应的转印单元34时,底板20因升降机构(未示出)而向上运动。 构造成使在底板20上叠置在最上部的片材P与拾取辊22压接。此外, 底板20构造成使得在将供纸盒18从壳体12拉出时,底板20通过升降 机构向下运动,从而可将片材P容纳在供纸盒18内。
此外,在将片材P送出到转印单元34时,通过拾取辊22顺序送出 在底板20上叠置在最上部的片材P,并通过从动旋转的供纸辊24和分离 辊26 —次输送一张片材。
构造成使得从供纸盒18输送的片材P被配准辊28停止片刻,如稍 后所述以预定定时经过感光体单元30和转印单元32之间,接着还经过 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的定影装置36,然后通过排纸辊38 输出到排纸托盘16上。
感光体单元30、转印单元32、电源单元41和控制单元44布置在片 材供给装置14与排纸托盘16之间。感光体单元30设有感光体框架46, 四个感光鼓40可旋转地被感光体框架46支撑。
此外,在各感光鼓40的外周周围设有充电装置48,其设有用于 为感光鼓40均匀充电的充电辊;显影单元50,其用于利用显影剂(调色 剂)使已写到各个感光鼓40上的潜像显影;电荷去除装置52,其用于在 转印后从感光鼓40去除电荷;以及清洁装置54,其用于在已进行转印后 去除残留在感光鼓40上的显影剂。
感光体单元30还与保持在感光体框架46中的四个感光鼓40、四个 充电装置48、四个显影单元50、四个电荷去除装置52以及四个清洁装 置54成一体,并且感光体单元30能够装配到壳体12上并能从其移除。 稍后说明感光鼓40的有关细节。
与四个显影单元50相对应的四个调色剂盒56连接到感光体单元30 的后面侧。这些调色剂盒56用于品红、黄、青和黑,并且均构造成具有 调色剂供应部58和调色剂回收部60的单元。调色剂供应部58还与显影 单元50相连,从而向相应的显影单元50供应各颜色的调色剂。调色剂 回收部60还构造成与清洁装置54相连从而回收各颜色的调色剂。感光体单元30的后侧具有曝光装置62,用于利用激光将潜像写在 相应的各感光鼓40上,曝光装置62布置在与各个感光鼓40相对应的位 置,并将激光照射到均匀带电的感光鼓40上以便形成潜像。
转印单元32布置在感光体单元30的前侧,并沿垂直方向布置从而 面对感光体单元30。该转印单元32设有设置在顶部和底部的两个支撑 辊64;巻绕在两个辊64周围的输送带66;以及转印辊68,所述转印辊 设置在与各相应感光鼓40面对的位置处,从而将输送带66夹在它们之 间。
如上述构造的成像设备10按以下方式成像。
首先,各充电装置48使相应感光鼓40的表面具有计划充电单位电 势的均匀负电荷。接着,利用曝光装置62对带电的感光鼓40上的图像 部分进行曝光以给予计划曝光单位电势,从而形成潜像。
换言之,通过基于从控制单元44供应的图像数据调节半导体激光器 (图中略去)开/关,在各感光鼓40上形成与图像对应的潜像。
此外,当旋转的感光鼓40上的潜像经过显影单元50时,存储在显 影单元50中的显影剂G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粘附到静电潜像上,从而使潜 像显现为调色剂图像。
当进行到这里时,叠置在供纸盒18中的片材P被拾取辊22送出, 这些片材P通过被旋转驱动的供纸辊24和分离辊26而一次输送出一张。 从供纸盒18输送出的片材P在配准辊28处暂时停止,然后以预定定时 在感光体单元30与转印单元32之间输送出。片材P被输送带66保持并 朝各感光鼓40的转印单元34输送,并且在片材P经过转印单元34时, 感光鼓40上的调色剂图像顺序转印到片材P上。
已转印到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定影装置36中定影,并且片材P 通过排纸辊38输出到排纸托盘16中。 以下对感光鼓40的细节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感光鼓40中设有圆筒形的圆筒基件70,在该圆筒 基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该圆筒基件70通过将导电板件(例如铝板件) 加工成圆筒形而形成。在圆筒基件70的轴心处具有圆棒状的轴74,该轴74用作杆件,设置成轴向且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40。轴74由导电金属 不3丰斗形成,开且在Tffl /4 口、」鬥>向只节亦寸w即/分/\, 用ppi工w;xi:T汉/:Ff w°
在圆筒基件70的两端中的每一端处还设有一个圆盘状盖件72,以 便覆盖圆筒基件70的两端的开口 ,并且盖件72将圆筒基件70保持在轴 74上。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圆筒基件70内还设有导电圆板78,并且在 导电圆板78的开口 78B的中央部设有一对矩形凸缘78A,轴74被挤压 在该对矩形凸缘之间。在导电圆板78的外周边缘部具有一对凸缘78C, 它们均朝外侧延伸,弯曲并与圆筒基件70的内周面接触。
通过这样的构造,圆筒基件70和轴74通过导电圆板78进行电传导。 如图8中所示, 一对侧板82沿垂直方向设置在感光体框架46上, 侧板82支撑四个感光鼓40,每个侧板作为单元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保持感 光鼓40。在这些侧板82中设有圆孔92,所述圆孔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 40的轴74。
在侧板82外侧的一侧设有导电金属板84,用于将感光鼓40接地到 成像设备10的本体,导电金属板84固定在其中一个侧板82上。
导电金属板84由不锈钢薄板件形成,并设有四个基部86A,它们从 垂直延伸的板部86上的位置朝四个圆孔92横向伸出。
设有四对接触片88,它们从基部86A延伸出,弯曲并接触轴74。
如图3所示,在侧板82上在与孔92相同的高度处设有销94,并且 在板部86中形成有圆形定位孔90,其中一个销94插入该定位孔中。
各个基部86A设有一对爪部93,该对爪部93朝向彼此延伸并设置 在基部86A中的矩形开口 91的一组相对的边缘部处。应指出,如图6所 示,插入定位孔90中的销94之外的其他销94插入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 孔中,从而能够吸收销94沿上下方向的位置的任何变动。
在侧板82的销94和孔92之间设有销96,销96略大于销94,销 96在爪部93咬在其上的情况下侵入所述一对爪部93之间,从而将导电 金属板84固定在侧板82上。
如图2中所示,导电金属板84通过这样的构造由销94定位在预定位置,并固定到侧板82上使得爪部93咬在销96上。
此外,从各基部86A延伸出一对延伸基部86B,其在基部86A的两 个边缘部处均有一个,该对延伸基部86B彼此之间具有预定间距,并朝 侧板82侧弯转。接触片88在孔92上方以悬臂形式从这些延伸基部86B 朝彼此延伸出。此外,在接触片88上的自由端部88B的面对侧板82的 角部处形成有角部被斜切的倾斜部88A,使得接触片88朝其前端逐渐变 窄。
如图1A、 1B和图4所示,当轴74从感光体框架46的内侧插入孔 92中时,将定位设置成使得设在轴74的前端角部处的斜切部74A与接 触片88的倾斜部88A接触。
此外,如图1C所示,当轴74被从内侧进一步推进而从侧板82伸出 时,所述一对接触片88的自由端部88B沿轴74的径向(图1C中的箭头 A的方向)弹性弯曲,使得接触片88在两个位置与轴74的外周面接触。 即,设置在轴74的前端角部处的斜切部74A的表面是相对于轴74的运 动方向倾斜的表面。由于斜切部74A推动接触片88的倾斜部88A,轴 74不会被卡在接触片88上。相反,接触片88的自由端部88B沿斜切部 74A的倾斜面而行,从而沿轴74的径向弯曲。
这样,如图5和图7所示,四个感光鼓40的轴74与导电金属板84 的接触片88电传导,从而将感光鼓40接地至成像设备10的本体。
由于接触片88接触轴74的外周面,因而即使在轴74的轴向外侧没 有空间的情况下,也可在轴74和导电金属板84之间实现电连续。此外, 若轴74推进超过预定量,由于接触片88与轴74的外周面接触,因此不 存在超过预定量的弯曲,从而导电金属板84不会变形。
而且,由于使接触片88的自由端部88B沿轴74的径向弯曲,因而 不用施加很大的力就可使自由端部88B弯曲。
使接触片88的自由端部88B弯曲,并且由于接触片88在两个位置 与轴74的外周面接触,因此可以将轴74放置成在稳定的接触状态下与 接触片88接触。
应当指出,已通过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细节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因此受到限制,并且对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非常清楚的是在本发明范围内各种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也是可行
的。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轴74的端部设置斜切部74A, 接触片88的倾斜部88A被这些斜切部74A推动,然而,作为替代可将 圆角面部74B设置成轴74的前端角部的倒圆角部,如图12所示,并且 接触片88的倾斜部88A可被该圆角面部74B推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设备10作为电气设 备,但是可应用所有类型的电气设备,只要具有待接地的杆件和导电金 属板即可。
为了例示和说明之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 其不旨在详尽或不旨在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熟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多种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所述示例性实施方 式是为了最佳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而选出并描述的,从而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用于具体预期 应用的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理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包括导电杆件;支撑所述杆件的框架件;以及导电金属板,该导电金属板设有用于将其安装到所述框架件上的基部,并且设有从该基部延伸出并弯曲以与所述杆件的侧面接触的接触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结构,其中,所述杆件为大致圆棒状, 并且所述接触部包括以悬臂形式从所述基部的两侧朝彼此延伸出的一对 接触片,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部沿所述杆件的径向弯曲并与该杆件的外 周面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结构,其中 所述杆件被所述框架件支撑从而能够沿轴向运动; 通过斜切所述杆件的前端的角部而形成斜切部;并且 在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部处,宽度朝自由端逐渐变窄,并且在所述自由端部处设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被所述斜切部挤压从而使所述接触 片弯曲。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结构,其中 所述杆件被所述框架件支撑从而能够沿轴向运动; 通过对所述杆件的前端的角部进行倒圆而形成圆角面部;并且 在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部处,宽度朝自由端逐渐变窄,并且在所述自由端部处设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被所述圆角面部挤压从而使所述接 触片弯曲。
5、 一种设有导电结构的电气设备,该导电结构包括 导电杆件;支撑所述杆件的框架件;以及导电金属板,该导电金属板设有用于将其安装到所述框架件上的基 部,并且设有从该基部延伸出并弯曲以与所述杆件的侧面接触的接触部。
6、 一种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包括导电杆件;框架件,该框架件包括形成有通孔的安装面,并通过使所述杆件穿 过所述通孔而支撑该杆件;以及导电金属板,该导电金属板包括弹性弯曲并与从所述通孔伸出的杆 件的侧面接触的接触部,该导电金属板还包括大致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 基部,所述接触部从该基部延伸并弯转形成,该基部安装到所述框架件 的安装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结构,其中,所述导电金属板还包括 另一接触部,并且所述杆件与所述导电金属板接触从而被夹在这两个接 触部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结构,其中,所述导电金属板还包括 另一接触部,并且这两个接触部沿它们彼此面对的方向从所述基部延伸 出。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结构,其中,所述杆件包括已被斜切 的前端部,并且所述杆件从所述框架件的设置所述导电金属板的一侧伸 出。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结构,其中,所述杆件包括具有圆 角面的前端部,并且所述杆件从所述框架件的设置所述导电金属板的一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结构,其中,所述杆件为大致圆棒状。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结构,其中,所述接触部包括以悬 臂形式延伸出的接触片,并且在所述接触片的自由端部设有倾斜部,其 宽度朝自由端逐渐变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结构以及设有导电结构的电气设备。该导电结构包括导电杆件;支撑所述杆件的框架件;以及导电金属板,该导电金属板设有用于将其安装到所述框架件上的基部,并且设有从该基部延伸出并弯曲以与所述杆件的侧面接触的接触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299136SQ200810083638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日
发明者冈田幸宏, 斋木厚名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