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以及光纤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274082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连接器以及光纤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光缆露出的光纤彼此对接而进行连接时使用的 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光纤连接器,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具备插 芯,其具有主体部(筒状体)及凸缘部(凸缘部件);止动环,其保持凸缘部的后端部;插头架,其保持凸缘部的前端部;以及罩体(插 头罩),其覆盖插头架。以往的光纤连接器通过利用止动环以及插头 架夹持凸缘部,从而将插芯定位在光纤连接器的内部。专利文献1:特开11-305075号公报 —发明内容然而,以往的光纤连接器在对插芯进行定位时,需要止动环以 及插头架这样的多个零件,因此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而且,这些零 件比较小,因此,安装时需要花费工时。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零件数量而且向光缆进行安 装的作业容易的光纤连接器。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其安装在由光缆外皮覆盖光纤而构成的 光缆上,其特征在于,该光纤连接器具备插芯,其保持从光缆外皮 露出的光纤的前端部;以及罩体,其在一端部设有用于收容插芯的插 芯用凹部,插芯具有主体部以及形成在该主体部的一端侧上的凸缘 部,同时该插芯是从凸缘部侧导入插芯用凹部中的,在罩体中,在于 插芯用凹部的开口和底面之间延伸的内壁面上,突出设置可以弹性变 形的插芯用爪部,在将插芯导入插芯用凹部中时,插芯用爪部弹性变 形而将凸缘部引导至插芯用凹部的底面侧,当凸缘部到达插芯用爪部和插芯用凹部的底面之间时,插芯用爪部弹性复位而将凸缘部卡止。 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在罩体上形成插芯用凹部,将插芯从凸 缘部侧嵌入该插芯用凹部中。在插芯用凹部内突出设置插芯用爪部, 嵌入插芯用凹部中的插芯的凸缘部由发生了弹性变形的插芯用爪部 引导,而向插芯用凹部的底面侧移动。如果凸缘部到达插芯用凹部的 底面和插芯用爪部之间,则插芯用爪部弹性复位。因此,即使凸缘部 向插芯用凹部的开口侧移动,也会由弹性复位后的插芯用爪部卡止, 使移动受到限制。其结果,将插芯的凸缘部定位在插芯用凹部的底面 和插芯用爪部之间。这样,根据本发明,仅通过使插芯嵌入罩体中并 移动,就可进行定位。因此,无需另外准备零件用于对插芯进行定位, 而且可以使向光缆安装的作业容易进行。
优选该光纤连接器还具有定位用引导销,其在一端部的外周面 形成有凹部,引导销插入插芯的主体部和凸缘部,该引导销的一端部 从凸缘部的端面突出,罩体还具有引导销用凹部,其在插芯用凹部的 底面开口,用于收容引导销的一端部,在引导销用凹部的开口部突出 设置引导销用爪部,在将引导销的一端部导入引导销用凹部的内侧 时,引导销用爪部弹性变形而将引导销的一端部引导至引导销用凹部 的内侧,当引导销的凹部到达与引导销用爪部对应的位置时,引导销 用爪部弹性复位而将引导销的凹部卡止。
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在罩体上形成引导销用凹部,在上述引 导销用凹部的开口部设置引导销用爪部。引导销用爪部将引导销的一 端部引导至引导销用凹部的内侧,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引导销的一端部 导入引导销用凹部中。如果引导销的凹部到达与引导销用爪部对应的 位置,则引导销用爪部将凹部卡止,所以能够保持引导销的一端部。 这样,根据本发明,仅通过插入引导销用凹部,就可以将引导销固定 到罩体上。
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准备插芯的工序,该插芯具有主体部和形成在该主体部的一端侧上的 凸缘部;准备罩体的工序,该罩体在一端侧具备用于收容插芯的插芯 用凹部,同时该罩体上设有用于卡止插芯的卡止单元;将光缆的一端部插入罩体的工序;将光纤插入并固定在插芯中的工序,光纤是通过 在光缆的一端部除去光缆外皮而露出的;以及将插芯从凸缘部侧导入 罩体的插芯用凹部中,并利用卡止单元将凸缘部卡止的工序。
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中,将保持有光纤端部的插芯 导入至罩体的插芯用凹部中,利用罩体的卡止单元将插芯的凸缘部卡
止,从而将插芯相对于罩体进行定位。因此,无需另外准备零件用于 对插芯进行定位,而且可以使向光缆进行安装的作业容易进行。
优选在罩体中,在插芯用凹部的底面和罩体的另一端之间贯通
形成光缆插入孔,其用于使光缆插入,光纤连接器还具有光缆固定部 件,其对插入光缆插入孔中的光纤从外侧铆接并进行位置固定。
此种情况下,由于对从插芯延伸出的光缆也进行了位置固定, 因此能够将插芯更加可靠地定位。
优选罩体由PBT树脂制成。另外,优选罩体由与PBT树脂具有 同等的耐热性、刚性、电气特性以及成型性的材料制成。此种情况下, 由于罩体在耐热性、刚性、电气特性以及成型性这些方面都很优秀, 因此适于长期使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并且向光缆进 行安装的作业容易的光纤连接器。因此,不仅能够抑制制造成本,还 能顺利地向光缆进行安装。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以及第二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怖插头型光纤连接器的水平方向剖 面图,是用于说明向光缆进行安装的工序的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的垂直方向剖 面图,是用于说明向光缆进行安装的工序的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的水平方向剖面图。
图5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以及第 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相连接的状态的水平方向剖 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说明中, 对于相同要素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 的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以及第二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的斜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的水平方向剖面图,是用于说明向光缆进 行安装的工序的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 的垂直方向剖面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 的水平方向剖面图。图5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 连接器和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相连接的状态的 水平方向剖面图。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 进行说明,然后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进行说 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是安 装在光缆2上的光纤连接器,光缆2通过由光缆外皮覆盖光纤2a而 构成。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如图2所示具备插芯3、压縮螺旋弹簧(弹 性部件)5以及插头罩(罩体)6。
插芯3是用于保持光纤2a的前端部的部件,更具体地讲是MT 连接器插芯。插芯3具有主体部8、以及一体形成在主体部8的一端 侧上的凸缘部IO。由于凸缘部10相对于主体部8突出,因此在凸缘 部IO和主体部8之间形成台阶。
在主体部8以及凸缘部10上贯通形成用于使光纤2a插入的光 纤插入孔(未图示)。光纤插入孔在主体部8的前端面8a和凸缘部 10的后端面10a上开口。此外,在主体部8上形成一对引导销插入孔14。引导销插入孔14位于光纤插入孔两侧,同时在主体部8的前 端面8a上开口。如图5所示,可以将对位用引导销54分别插入引导 销插入孔14中。
在主体部8的上壁部形成开口部12。开口部12位于光纤插入孔 的正上方,通过从该开口部12注入粘接剂,可以将插入光纤插入孔 中的光纤2a固定在插芯3上。
具有上述结构的插芯3如图2 (c)所示,收容在插头罩6中。 插头罩6在一端6a和另一端6b之间具备插芯用凹部18,其用于 收容插芯3;以及弹簧用凹部(弹性部件用凹部)20,其用于收容压 縮螺旋弹簧5。
插芯用凹部18形成在插头罩6的一端部。插芯用凹部18在插 头罩6的一端面开口,在于插芯用凹部18的开口 24和底面26之间 延伸的内壁面上,突出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为2个)插芯用爪部 28 (卡止单元)。
插芯用爪部28可以沿插头罩6的宽度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具^f: 引导面28a,其用于将插芯3引导至插芯用凹部18的底面26侧;以 及卡止面28b,其用于将插芯3卡止。引导面28a以如下方式倾斜, 即,随着靠近插芯用凹部18的底面26侧(图2的左侧),而逐渐远 离插芯用爪部28的根部。卡止面28b与插芯用凹部18的底面26相 对,并与插芯用爪部28的设置面大致正交。
弹簧用凹部20形成在插芯用凹部18和插头罩6的另一端6b之 间,在插芯用凹部18的底面26上开口 。从弹簧用凹部20的开口 30 至弹簧用凹部20的底面32的长度,比压缩螺旋弹簧5的自然长度短。 配置在弹簧用凹部20中的压縮螺旋弹簧5,其一端与插芯3的凸缘 部10的后端面10a抵接,另一端与弹簧用凹部20的底面32抵接。
在弹簧用凹部20和插头罩6的另一端6b之间贯通形成光缆插 入孔34。该光缆插入孔34用于使以直线状延伸的状态下的光缆2插 入,在弹簧用凹部20的底面32和插头罩6的另一端面上开口。
如图1所示,在插头罩6的上壁部形成开口部36。开口部36 位于光缆插入孔34的正上方,如图5所示,嵌入有光缆固定部件37。光缆固定部件37是用于固定光缆2的部件,具备设有刃部(未图示)
的一对脚部38。通过将这种光缆固定部件37从开口部36嵌入,并 使光缆固定部件37的脚部38的刃部咬入光缆2的光缆外皮,从而将 光缆2固定在插头罩6上。
如图1所示,在插头罩6的上壁部一体设置锁止部40,其保持 插头罩6和后述插口罩56间的嵌合状态。锁止部40包括从插头罩6 的一端6a向另一端6b延伸的锁止臂42。该锁止臂42的一端固定在 插头罩6的一端6a附近。此外,锁止臂42可以在与插头罩6相交的 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在锁止臂42的外侧面、也就是与插头罩6相 反侧的表面上,突出设置与插口罩56卡合的卡止爪44。另外,在锁 止臂42的另一端设置捏持部46,其用于解除卡止爪44与插口罩56 的卡合。
具有这种结构的插头罩6由PBT树脂制成。通过使用PBT树脂, 可以使插头罩6在耐热性、刚性、电气特性以及成型性这些方面都很 优秀,因此适于长期使用。另外,插头罩6的材料并不局限于PBT 树脂,只要是与PBT树脂具有同等的耐热性、刚性、电气特性以及 成型性的材料即可。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以举出聚醚酰亚胺或聚酰胺 酰亚胺等。
使用图2,说明将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安装到光缆2上的方法。 首先,准备光缆2、插芯3、压縮螺旋弹簧5以及插头罩6。将准备 的光缆2的一端部导入插头罩6的光缆插入孔34中,经由光缆插入 孔34、弹簧用凹部20以及插芯用凹部18,从形成于插头罩6的一端 6a上的开口24导出。然后,将压縮螺旋弹簧5安装到光缆2的从开 口 24导出的部分上。
接着,除去光缆2的一端部的光缆外皮,使光纤2a露出。随后, 将露出的光纤2a插入插芯3的光纤插入孔(未图示)中。在这里, 将光纤2a从凸缘部10的后端面10a导入。将光纤2a插入后,从插 芯3的开口部12注入粘接剂,将光纤2a固定到插芯3上。在此状态 下,插芯3尚未与插头罩6连结,插头罩6可以沿着光缆2移动。
然后,准备夹具48。夹具48用于将插芯3压入插头罩6,具有一对凸起部49。凸起部49用于嵌入形成在插芯3上的一对引导销插 入孔14中,具有能够嵌入引导销插入孔14中的直径和长度。在插芯 3上,在引导销插入孔14和引导销插入孔14之间设置光纤插入孔, 插入该光纤插入孔中的光纤2a的端面从主体部8的前端面8a露出。 夹具48的凸起部49和凸起部49之间是凹陷的,防止夹具与从前端 面8a露出的光纤2a的端面接触。
如图2 (a)所示,将准备的夹具48的凸起部49嵌入插芯3的 引导销插入孔14中。嵌入后,将插头罩6向箭头A方向,也就是接 近夹具48的方向移动。随着插头罩6的移动,将插芯3从凸缘部10 侧导入插头罩6的插芯用凹部18中。
导入至插芯用凹部18中的插芯3,通过插头罩6的移动,逐渐 向插芯用凹部18的底面26侧相对移动。这样,插芯3的凸缘部10 与两个插芯用爪部28的引导面28a抵接。抵接后,随着插头罩6的 进一步移动,倾斜的引导面28a受到凸缘部IO推压,插芯用爪部28 进行弹性变形。由此,使一侧的插芯用爪部28的引导面28a与另" 侧的插芯用爪部28的引导面28a之间,由凸缘部IO撑开。对应于插 头罩6的移动,凸缘部IO在将引导面28a和引导面28a之间撑开的 同时,逐渐向插芯用凹部18的底面26侧移动。此时,倾斜的引导面 28a起到将凸缘部10引导至底面26侧的作用。
随着插头罩6的进一步移动,如果凸缘部IO到达插芯用凹部18 的底面26和插芯用爪部28之间,则使引导面28a从推压状态下解放。 由此,插芯用爪部28弹性复位。如图2 (b)所示,插芯用爪部28 弹性复位后,使插头罩6的移动停止。此时,则使压缩螺旋弹簧5 收容到弹簧用凹部20中。
插头罩6的移动停止后,如图2 (c)所示,将夹具48向箭头B 的方向,也就是远离插头罩6的方向移动,将凸起部49从引导销插 入孔14中拔出。于是插芯3从夹具48侧承受的压力减少,其结果, 使插芯3由压縮螺旋弹簧5预紧。由此,将插芯3的凸缘部10向插 芯用爪部28侧推压,与插芯用爪部28的卡止面28b抵接。卡止面 28b将凸缘部10卡止,从而防止由压縮螺旋弹簧5预紧的插芯3从插芯用凹部18的开口 24弹出。
将夹具48从插芯3取下后,向插头罩6的开口部36中插入光 缆固定部件37,使光缆固定部件37的脚部38咬入光缆2的光缆外 皮中。这样,通过从外侧将光缆2铆接并进行位置固定,能够更加可 靠地将插芯3定位在插芯用凹部18内。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上,在插 头罩6中形成插芯用凹部18,将插芯3从凸缘部IO侧嵌入该插芯用 凹部18中。在插芯用凹部18的内部突出设置插芯用爪部28,嵌入 插芯用凹部18中的凸缘部10由发生了弹性变形的插芯用爪部28引 导,而向插芯用凹部18的底面26侧移动。如果凸缘部10到达插芯 用凹部18的底面26和插芯用爪部28之间,则插芯用爪部28弹性复 位。因此,即使插芯3的凸缘部10向插芯用凹部18的开口 24侧移 动,也会由弹性复位后的插芯用爪部28卡止,使移动受到限制。这 样,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仅通过使插芯3嵌入插头罩 6内的插芯用凹部18中,并向底面26侧移动,就能进行定位。因而, 无需为了将插芯3定位而另行准备零件,而且向光缆2的安装作业也 可以容易地进行。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中,收容于弹 簧用凹部20中的压縮螺旋弹簧5,将收容于插芯用凹部18的底面26 和插芯用爪部28之间的插芯3的凸缘部10,向插芯用爪部28侧预 紧。通过将凸缘部IO推压在插芯用爪部28上,将插芯3可靠地进行 位置固定。但是,与位置完全固定的情况不同,允许插芯3有一定程 度的移动。因此,将由插芯3保持的光纤2a与由其他插芯保持的光 纤连接时,可以降低施加在连接部上的应力。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
如图l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50是安装在光缆 52上的光纤连接器,光缆52通过由光缆外皮覆盖光纤52a而构成。 插口型光纤连接器50如图4所示,具备插芯53、引导销54、压縮螺 旋弹簧(弹性部件)55以及插口罩(罩体)56。
插芯53是用于保持光纤52a的前端部的部件,为一般常用的MT插芯。插芯53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中的 插芯3大致相同的结构,插芯53的主体部58与插芯3的主体部8 相当,插芯53的凸缘部60与插芯3的凸缘部IO相当。
在插芯53上形成一对引导销插入孔64。插芯53的引导销插入 孔64与插芯3的引导销插入孔14不同,是贯通主体部58以及凸缘 部60而形成的。
在引导销插入孔64中插入引导销54。引导销54的长度比引导 销插入孔64的长度长,因此引导销54的一端部从凸缘部60的后端 面(端面)60a突出。如图4 (b)所示,在引导销54—端部的外周 面形成凹部57。
插口罩56与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所具备的插头罩6由相同的材 料制成,构成为可以与该插头罩6嵌合。插口罩56在一端56a和另 一端56b之间具有插芯用凹部68,其用于收容插芯53;弹簧用凹 部(弹性部件用凹部)70,其用于收容压縮螺旋弹簧55;以及引导 销用凹部71,其用于收容引导销54的一端部。 —
插芯用凹部68形成在插口罩56的一端部,如图5所示,其大 小形成为可以使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具有的插头罩6的一端部嵌入。 插芯用凹部68在插口罩56的一端面开口,在于该开口 74和底面76 之间延伸的内壁面上,突出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为2个)插芯用爪 部78。
插芯用爪部78可以沿插口罩56的宽度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具 有引导面78a,其用于将插芯53引导至插芯用凹部68的底面76 侧;以及卡止面78b,其用于将插芯3卡止在插芯用凹部18中。引 导面78a以如下方式倾斜,艮卩,随着靠近插芯用凹部68的底面76 侧(图4的右侧),逐渐远离插芯用爪部78的根部。卡止面78b与 插芯用凹部68的底面76相对,并与插芯用爪部78的设置面大致正 交。
弹簧用凹部70形成在插芯用凹部68和插口罩56的另一端56b 之间,在插芯用凹部68的底面76上开口。从弹簧用凹部70的开口 至弹簧用凹部70的底面82的长度,比压縮螺旋弹簧55的自然长度短。配置在弹簧用凹部70中的压縮螺旋弹簧55,其一端与插芯53 的凸缘部60的后端面60a抵接,另一端与弹簧用凹部70的底面82 抵接。
在插口罩56中,在弹簧用凹部70和插口罩56的另一端56b之 间,贯通形成光缆插入孔84。该光缆插入孔84用于使以直线状延伸 的状态下的光缆52插入,在弹簧用凹部70的底面82和插口罩56 的另一端面上开口。
引导销用凹部71形成于插芯用凹部68和插口罩56的另一端 56b之间,在插芯用凹部68的底面76上开口。引导销用凹部71隔 着弹簧用凹部70形成两个。
如图4(b)所示,在引导销用凹部71的开口部突出设置多个(本 实施方式中为2个)引导销用爪部85。引导销用爪部85与引导销54 的凹部57卡合。引导销用爪部85中,位于引导销用凹部71外侧的 表面85a,形成为将引导销54的一端部引导至引导销用凹部71内侧 的倾斜面。另一方面,位于引导销用凹部71内侧的表面85b与插芯 用爪部78的设置面大致正交。
如图1所示,在插口罩56的上壁部形成开口部86。开口部86 是用于将光缆固定部件87嵌入的部分,位于光缆插入孔84的正上方。 光缆固定部件87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中的光 缆固定部件37相同的结构。另外,在插口罩56的上壁部还设置卡止 用窗部88,其用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具有的锁 止部40的卡止爪44卡合。
将插口型光纤连接器50向光缆52进行安装的方法,与第一实 施方式中将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向光缆2安装的方法相同。但是,在 使插芯53的凸缘部60由插芯用爪部78的卡止面78b卡止后,安装 引导销54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更具体地讲,使插芯53的凸缘部60由插芯用爪部78的卡止面 78b卡止后,将引导销54通过插芯53的主体部58的引导销插入孔 64,使一端部从凸缘部60的后端面60a突出,而导入引导销用凹部 71中。导入时,引导销用爪部85的倾斜面85a受到引导销54的一端部推压,引导销用爪部85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一侧的引导销 用爪部85的表面85a与另一侧的引导销用爪部85的表面85a之间, 由引导销54撑开。此时,倾斜面85a起到将引导销54的一端部引导 至引导销用凹部71的内侧的作用。
如果引导销54的凹部57到达与引导销用爪部85对应的位置, 则使引导销用爪部85的表面85a从被压下的状态解放出来。由此, 引导销用爪部85弹性复位。弹性复位后的引导销用爪部85与引导销 54的凹部57卡合。由于引导销用爪部85的表面85b与引导销54的 凹部57的周壁面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引导销54从引导销用凹部71 拔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50,在插口 罩56中形成插芯用凹部68,在该插芯用凹部68上设置插芯用爪部 78,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相同,无需另 外准备用于将插芯53定位的零件,而且还可以使向光缆52上进行安 装的作业容易地进行。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口型光纤连接器50,在插口罩56 中形成引导销用凹部71,在上述引导销用凹部71的开口部上设置引 导销用爪部85。由于引导销用爪部85将引导销54的一端部向引导 销用凹部71的内侧引导,所以可以容易地将引导销54的一端部导入 引导销用凹部71中。如果引导销54的凹部57到达与引导销用爪部 85对应的位置,则引导销用爪部85与凹部57卡止,所以可以将引 导销54固定在插口罩56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仅限 于这些实施方式。
比如,如图1、 2、 5所示,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的插芯3中, 引导销插入孔14形成为非贯通孔。也可以将其与插口型光纤连接器 50具备的插芯53的引导销插入孔64相同地,形成为贯通孔。此种 情况下,优选在插头罩6中也形成与插口罩56的引导销用凹部相同 的凹部,将从凸缘部10的后端面10a突出的引导销的另一端部保持 在该引导销用凹部中。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缆固定部件37、 87固定光缆2、 52,但也可以使用橡胶帽来固定光缆2、 52,该橡胶帽被插入至插头 罩6以及插口罩56的另一端部内,具有使光缆2、 52插入的插入孔。
权利要求
1. 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安装在由光缆外皮覆盖光纤而构成的光缆上,其特征在于,该光纤连接器具备插芯,其保持从前述光缆外皮露出的前述光纤的前端部;以及罩体,其在一端部设有用于收容前述插芯的插芯用凹部,前述插芯具有主体部以及形成在该主体部的一端侧上的凸缘部,同时该插芯是从前述凸缘部侧导入前述插芯用凹部中的,在前述罩体中,在于前述插芯用凹部的开口和底面之间延伸的内壁面上,突出设置可以弹性变形的插芯用爪部,在将前述插芯导入前述插芯用凹部中时,前述插芯用爪部弹性变形而将前述凸缘部引导至前述插芯用凹部的底面侧,当前述凸缘部到达前述插芯用爪部和前述插芯用凹部的底面之间时,前述插芯用爪部弹性复位而将前述凸缘部卡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定位用引导销,其在一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凹部,前述引导销插入前述插芯的前述主体部和前述凸缘部,该引导 销的前述一端部从前述凸缘部的端面突出,前述罩体还具有引导销用凹部,其在前述插芯用凹部的底面开 口,用于收容前述引导销的前述一端部,在前述引导销用凹部的开口部突出设置引导销用爪部,在将前 述引导销的前述一端部导入前述引导销用凹部的内侧时,前述引导销 用爪部弹性变形而将前述引导销的前述一端部引导至前述引导销用凹部的内侦u,当前述引导销的前述凹部到达与前述引导销用爪部对应的位置时,前述引导销用爪部弹性复位而将前述引导销的前述凹部卡 止。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罩体还具有弹性部件用凹部,其在前述插芯用凹部的底面开口,用于收容弹性部件,收容于前述弹性部件用凹部中的前述弹性部件,将收容于前述 插芯用爪部和前述插芯用凹部的底面之间的前述插芯的前述凸缘部 向前述插芯用爪部侧预紧。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罩体中,在前述插芯用凹部的底面和前述罩体的另一端 之间贯通形成光缆插入孔,其用于使前述光缆插入,前述光纤连接器还具有光缆固定部件,其对插入前述光缆插入 孔中的前述光纤从外侧铆接并进行位置固定。
5. —种光纤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准备插芯的工序,该插芯具有主体部和形成在该主体部的一端侧上的凸缘部;准备罩体的工序,该罩体在一端侧具备用于收容前述插芯的插 芯用凹部,同时该罩体上设有用于卡止前述插芯的卡止单元; 将光缆的一端部插入前述罩体的工序;将光纤插入并固定在前述插芯中的工序,前述光纤是通过在前 述光缆的一端部除去光缆外皮而露出的;以及将前述插芯从前述凸缘部侧导入前述罩体的前述插芯用凹部 中,并利用前述卡止单元将前述凸缘部卡止的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在插头罩(6)中形成插芯用凹部(18),将插芯(3)从凸缘部(10)侧嵌入插芯用凹部(18)中。在插头罩(6)的内部突出设置插芯用爪部(28),使凸缘部(10)由发生了弹性变形的插芯用爪部(28)引导,而向插芯用凹部(18)的底面(26)侧移动。如果凸缘部(10)到达底面(26)和插芯用爪部(28)之间,则插芯用爪部(28)弹性复位,因此即使将凸缘部(10)向插芯用凹部(18)的开口(24)侧移动,也可以由插芯用爪部(28)卡止,使移动受到限制。这样,在插头型光纤连接器(1)中,仅通过使插芯(3)嵌入插头罩(6)中并移动,就可进行定位。
文档编号G02B6/44GK101299086SQ20081009411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日
发明者樱井涉, 田村充章, 福井润治 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