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25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彩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 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作为上述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存在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 打印机、电子照相传真机、能够执行上述设备的两个或更多个功能的 多功能设备,等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可以利用清澈调色剂(clear toner)(即, 透明调色剂)连同普通调色剂(即,彩色调色剂) 一起使用的电子照 相设备。使得能够利用清澈调色剂连同彩色调色剂 一起使用图像形成 设备可以使得图像形成设备在其形成的图像的表象(表达)方面更加 多功能,从而使得图像形成设备能够产生品质更高的复印本(印制本)。使用清澈调色剂的 一 个原因是产生具有有光泽的图像的印制本 (复印本),在其图像形成区域上光泽度完全均匀的印制本(复印本)。 优选的是,印制本(复印本)在其记录介质的整个图像形成区域上光 泽度是均匀的。此外,在照相印制本(复印本)的情况下,似乎印制 本的光泽度越高,它被感觉起来就越好。然而,普通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很可能产生光泽度不均匀的印 制本。更具体来说,没有用调色剂覆盖印制本的白(背景)区域。由 此,印制本的白(背景)部分的光泽度等于记录介质(如纸张)的表 面光泽度,因此它们总是相同。另一方面,印制本的图像的所谓的高 亮部分是由记录介质上的细网(fine screen )模式的多个细点(由调色 剂形成)组成的,因此表面不光滑。因此,由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形成的印制本的图像的所谓高亮部分与同一图像的白(背景)部分并不是同样有光泽。此外,印制本的图像的纯色(或黑色)部分是记录 介质(记录纸)中的整个被调色剂覆盖的部分,因此其表面上是光滑 的。因此,印制本的图像的纯色(或黑色)部分更有光泽。这是电子 照相图像形成设备所形成的印制图像在整体上光泽度不均匀的原因, 因此在质量上不如期望的高。因此,为了产生其整个表面上均匀的印制本,即,其白(背景) 部分在光泽度方面与图像的纯色(或黑色)部分相同的印制本,已经 考虑在对图像进行定影之前覆盖印制本的图像形成部分的整个表面。 此外,如果希望产生高度有光泽的印制本,可以增加给予记录介质(如 纸张)的热的量以将调色剂完全熔融,或者可以使用在处于熔融状态 时粘度较低的清澈调色剂。至于使用清澈调色剂的另 一好处,可以利用清澈调色剂来形成不 易察觉的标记(图像),如水印、引人注意的事物、安全标记,等等。 清澈调色剂可以用于光泽度水平不同的不易察觉的标记(图像)。期望清澈调色剂形成图像所利用的不易察觉度的水平是可选的;可以由 用户控制该不易察觉度的水平。日本特开2002-318482公开了如下的连同普通调色剂一起使用清 澈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即,首先,使用颜色不同的四种彩色调色 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然后对其进行定影。然后,通 过将记录介质再次传送经过图像形成部,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清澈调 色剂图像。然后,对清澈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上述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图像形成方法的优点在于,尽管使用了颜 色不同的四种彩色调色剂以及一种清澈调色剂,但是无需提高定影装 置的性能就可以对调色剂合适地进行定影。然而,日本特开2002-318482中提出的图像形成方法的采用会导 致如下问题。即,在日本特开2002-318482中提出的图像形成方法的情况下, 即使淀积在记录介质上以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其将位于清澉调色剂 图像的下方)的调色剂的量相当小,也通过执行调色剂图像形成(转印)处理和调色剂图像定影处理的组合两次来生成每个印制本(复印 本)。换句话说,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的图像形成方法的情况下,无论 淀积在记录介质上以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即,将位于清澈调色剂图 像下方的图像)的彩色调色剂的量是多少,都执行调色剂图像形成(转 印)处理和调色剂图像定影处理的组合两次,来产生单个印制本。换句话说,即使当考虑定影设备的性能,可以一次将彩色调色剂 和清澈调色剂全部定影时,也执行调色剂图像转印处理和调色剂图像 定影处理的组合两次来产生单个印制本,不必要地增加了自图像形成 操作开始到从图像形成设备排出记录介质的时间长度。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不会遭受诸如上述问题的问题的图像 形成i殳备。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图像形成设备,其在利用彩色调色 剂和透明调色剂形成图像所需要的时间长度方面不必要很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调 色剂图像形成单元,用于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 剂图像,其中所述调色剂图像包括具有不同颜色的有色调色剂图像分量和叠置于所述有色调色剂图像分量上的透明调色剂图像分量;定影单元,用于执行定影操作以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加热并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切换单元,用于根据与存在透明调色剂图像分量的区域中的 每单位面积的最大调色剂量有关的信息,将操作切换到如下模式,在 所述模式中,通过多个所述图像形成操作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并且 通过多个所述定影操作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当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 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显见。


图l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示 出了该设备的一般结构。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图1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第 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面板-显示器组合的 平面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设备的放大截面图, 该定影设备使用了 一对热辊。图6是第 一 实施例中的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 操作序列的流程图。图7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 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l)图像形成部图l是本发明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记录设备)的示意性 截面图,并示出了该设备的总体结构。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 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是电子照相全色 图像形成设备。它是多功能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充当复印机、打印机 以及传真机。它使用级联布置的5个感光鼓。首先,将描述其图像形成部。由标号100表示的是图像形成设备 的主部件(以下将简称为设备主部件)。由标号200表示的是大容量 的馈纸单元,其与设备主部件100直接相连。该大容量馈紙单元200 -故构造成可与设备主部件100相结合地使用的可选外围设备。由参考字母K表示的是对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操作进行控制的 控制器(控制电路、控制装置)。由标号1000表示的是外部设备(外 部主机设备),如个人计算机或传真机,从该外部设备将与待形成的 图像有关的信息输入到设备主部件100中。外部设备1000经由接口与控制器K电连接。参照图l,设备主部件IOO具有第一到第五电子照相图像形成部, 分别为Pa、 Pb、 Pc、 Pd以及Pe,它们在设备主部件100的上侧沿水 平方向从左到右级联布置。由参考字母A和B表示的分别是原件读取 部(图像扫描仪)和控制面板-显示器部,它们构成设备主部件100 的上部。原件读取部A读取放置在玻璃台21 (原件保持玻璃板)上的 原件O。更具体来说,其对原件O进行光学扫描,然后将原件的光学 图像分离成多个原色的多幅单色图像, 一个原色一幅单色图像。控制 面板-显示器部B是这样的部分,其用以由操作员输入命令,或者用 于将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等通知给操作员。由参考字母C表示的是基于激光的扫描系统(激光扫描仪),其 具有多个光学扫描装置。激光扫描仪C位于上述第一到第五图像形成 部Pa、 Pb、 Pc、 Pd以及Pe的组的上侧。其充当图像形成装置。由参 考字母D表示的是转印带系统,其位于第一到第五图像形成部Pa、 Pb、 Pc、 Pd以及Pe的组的下侧。由参考字母数字标符E1和E2表示 的是第一和第二馈纸盒(使用馈纸盒的馈纸部, 一个馈纸盒用于一个 馈纸部),它们垂直地叠置在转印带系统D的下侧。由参考字母数字 标符E3表示的是手动馈纸盘(手动馈纸部),其在不使用时可以被 折叠到由实线描绘的位置,或者被打开到由虛线描绘的位置。由参考 字母F表示的是定影设备,其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位于转印带系统 D的下游侧。至于原件读取部A,由标号21表示的是原件放置玻璃台,由标 号22表示的是可以相对于原件放置玻璃台21打开或闭合的原件按压 板。当图像形成设备处于复印模式(原件复印模式)时,要将全色原 件O (也可以是单色或黑白原件),即待复印图像,按照预设的原件 放置要求以原件O的图像承载面朝下的方式放置在玻璃台21上。然 后,要以原件按压板22覆盖原件O。可以用自动原件馈送设备(ADF、 RDF)替换原件按压板22,使得可以将片形式的原件自动馈送到原件 读取部A的玻璃板21上。接着,要由用户(操作员)利用控制面板-显示器部B设定期望的复印条件。然后,要按压复印开始键400(图 4)。随着按压了键400,可移动光学系统23被激活并沿玻璃台21的 下表面移动,对玻璃台21上的原件O的面朝下的表面,即图像承栽 面,进行光学扫描。随着由原件读取部A投射的光束对原件O的图像 承载面进行扫描,光束的被图像承载面反射的部分聚焦在CCD 24上, 该CCD为光电转换器(摄像固态元件)。CCD24将所反射的光束分 离成颜色为R、 G、 B (红、绿以及蓝)的3个光束,并输出与红、绿 以及蓝的光束相对应的电信号。将这些电信号输入到设备主部件100 的图像处理部25中,图像处理部将这些电信号处理成与由图像形成设 备使用的彩色调色剂的颜色(C、 M、 Y以及K)相对应的电图像信 息。将该电图像信息输入控制器K中,控制器K对激光扫描系统C 进行控制,使得激光扫描系统C在使用电图像信号对激光束进行调制 的同时将激光束分别输出到第一到第五图像形成部Pa、 Pb、 Pc、 Pd 以及Pe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当图像形成设备处于打印机模式时,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主 机设备1000将电图像信息输入到设备主部件100的控制器K中,从 而使得图像形成设备充当打印机。当图像形成设备处于传真接收模式时,从传真发送端的传真设 备,即外部主机设备IOOO,将电图像信息输入到设备主部件100的控 制器K中,从而使得图像形成设备充当传真接收设备。当图像形成设备处于传真发送模式时,将由原件读取部A(其对 原件进行光电读取)获得的原件的电图像信息从图像处理部25输入到 控制器K中。然后,控制器K使得图像形成设备充当传真发送设备,该传真发送设备将电图像信号发送到接收侧的传真设备。图3是第一到第五图像形成部Pa、 Pb、 Pc、 Pd以及Pe的组与 转印带系统D的组合的放大示意截面图。笫一到第五图像形成部Pa、 Pb、 Pc、 Pd以及Pe是电子照相式的,并且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是相同 的。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部Pa、 Pb、 Pc和Pd分别使用彩色调色剂Y、 M、 C以及K。它们构成第一图像形成装置,第一图像形成 装置顺序地形成颜色不同的4幅彩色调色剂图像,并顺序地将彩色调 色剂图像置于记录介质上。图像形成部Pe构成第二图像形成装置,第 二图像形成装置形成透明调色剂的调色剂图像,并将透明调色剂图像 置于记录介质上的分层彩色调色剂图像上。更具体来说,每个图像形成部具有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 感光鼓1 (以下将简称为鼓)。它还具有对鼓1进行处理的多个处理 装置,即,全膝光灯2(电荷移除灯)、主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4、 转印充电装置5以及鼓清洁器6等。由调色剂供应设备向第一图像形 成部Pa的显影装置4供应黄色(Y)调色剂(显影剂)。由调色剂供 应设备向第二图像形成部Pb的显影装置4供应品红色(M)调色剂 (显影剂)。由调色剂供应设备向第三图像形成部Pc的显影装置4 供应青色(C)调色剂(显影剂)。由调色剂供应设备向第四图像形 成部Pd的显影装置4供应黑色(Bk)调色剂(显影剂)。由调色剂 供应设备向第五图像形成部Pe的显影装置4供应清澈调色剂T(显影 剂透明显影剂)。充当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转印带系统D具有环形转印带7、 驱动辊7a、转向辊7b以及转向辊7c。转印带7被辊7a、 7b以及7c 悬挂并拉紧。随着由电机M通过诸如同步带(timing belt)的驱动力 传送装置对驱动辊7a进行旋转驱动,转印带7按预设速度沿逆时针方 向循环移动。转印带7由介电树脂片形成,如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 树脂片(PET树脂片)、聚偏二氟乙烯(polyfluorovinylidene )树脂 片、聚氨脂树脂片等。转印带7是通过将上述树脂中的一个树脂的长 且窄的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按叠层形式接合而形成的,或者被形成为 无缝带。稍后将详细描述的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是用于使用彩色调色剂 和清澈调色剂输出有光泽的复印本(有光泽的全色复印本、有光泽的 单色复印本、有光泽的黑白复印本)的图像形成模式。稍后也将详细描述的无清澈调色剂模式是用于仅使用彩色调色剂,即不使用清澈调色剂,形成普通复印本(普通全色复印本、普通 单色复印本、普通黑白复印本)的图像形成模式。首先,将对无清澈调色剂模式下的全色图像形成操作,即,用于 在不使用清澈调色剂的情况下形成全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进行描述。稍后将在节(4 )中对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下的全色图像形成操作, 即,用于使用彩色调色剂和清澈调色剂来形成有光泽的全色图像的图 像形成操作,进行描述。在无清澈调色剂模式下,使用第一到第五图像形成部Pa、 Pb、 Pc、 Pd以及Pe中的第一到第四图像形成部Pa、 Pb、 Pc以及Pd来形 成图像。在第五图像形成部Pe中,旋转鼓l,但是不形成清澈调色剂 图像。更具体来说,按预设控制时序顺序地开始驱动第 一到第五图像形 成部Pa、 Pb、 Pc、 Pd以及Pe。随着它们开始被驱动,各图像形成部 中的鼓1沿由箭头标记表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转印带系统D 的转印带7开始被循环驱动。此外,开始驱动激光扫描系统C。与这 些组成部件的驱动同步地,第一到第四图4象形成部Pa、 Pb、 Pc以及 Pd中的每一个中的主充电装置3对相应的鼓1均匀地充电,以对极性 和电势级进行预设。激光扫描系统C使用其发射的激光束L对第一到 第四图像形成部Pa、 Pb、 Pc以及Pd中的每一个中的鼓1的外周表面 进行扫描(爆光),同时使用图像信号对激光束L进行调制,从而在 第一到第四图像形成部Pa、 Pb、 Pc以及Pd中的每一个中的鼓1的外 周表面上实现反映图像信号的静电图像。更具体来说,激光扫描系统 C从其光源发射激光束L。激光束L被正在旋转的多边形镜8反射。 所反射的激光束L由f-e透镜聚焦在鼓1的外周表面上,同时以对鼓 1的外周表面进行扫描的方式沿平行于鼓1的母线的方向移动。结果, 在鼓l的外周表面上实现反映图像信号的静电图像。由显影装置4将 该静电图像显影成可见图像,即,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以下将简称 为调色剂图像)。通过诸如上述处理的电子照相处理,在第一图像形成部Pa的鼓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与全色图像的黄色分量相对应的黄色(Y)调色剂 图像,并在第二图像形成部Pb的鼓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与全色图像 的品红色分量相对应的品红色(M)调色剂图像。此外,在第三图像 形成部Pc的鼓l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与全色图像的青色分量相对应的青 色(C)调色剂图像,并在第四图像形成部Pd的鼓l的外周表面上形 成与全色图像的黑色分量相对应的黑色(Bk)调色剂图像。但是,在 第五图像形成部Pe的鼓1的外周表面上未形成图像(清澈调色剂图 像),尽管第五图像形成部Pe的鼓l被旋转。同时,用户(操作员)选择4个馈纸部(即,大容量馈纸设备200、 第一馈纸盒E1、第二馈纸盒E2以及手动馈纸盘E3)中的一个,然后 对所选馈纸部的馈纸辊进行驱动。随着馈纸辊被驱动,在将已按叠层 贮存在所选馈纸部中的记录介质P逐张分离的同时将其馈送到设备主 部件100中。然后,由多个纸传送辊和一对对准辊9将各记录介质P 递送到转印带系统D的环形转印带7的外表面。随着记录介质P被递 送到转印带7,它被按所列出的顺序分别传送到第一到第五图像形成 部Pa、 Pb、 Pc、 Pd以及Pe的5个转印部。转印部是各图像形成部中 的鼓1与转印带7之间的接触区域。更具体来说,随着转印带7被循环驱动,检测转印带7的基准点 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在检测到转印带7的基准点位于预设位置的时刻, 由一对对准辊9释放已由该对准辊9保持于等待状态的记录介质P, 并将记录介质P传送到第一图像形成部Pa的转印部。与此同时,输 入图像写入开始信号,使得第一图像形成部Pa按照预设控制时序在 其鼓l上形成图像。然后,转印充电装置5在转印部(其为鼓l的外 周表面的朝下部分与转印带7之间的接触区域)中产生电场,或者对 转印带7赋予电荷。结果,将第一图像形成部Pa的鼓1上形成的图 像,即,黄色(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通 过产生电场或向转印带7赋予电荷,由静电力将记录介质P牢固地保 持在转印带7上,然后,将记录介质P按所列出的顺序顺序地传送经 过第二到第四图像形成部Pb、 Pc以及Pd的转印部。在将记录介质P传送经过第二到笫四图像形成部Pb、 Pc以及Pd的转印部的同时,将 分别在第二到第四图像形成部Pb、 Pc以及Pd中形成的品红色(M) 调色剂图像、青色(C)调色剂图像以及黑色(Bk)调色剂图像逐层 地顺序地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黄色(Y)调色剂图像上。结果,在 记录介质P上由4幅单色调色剂图像,即,黄色(Y)、品红色(M)、 青色(C)以及黑色(Bk)调色剂图像,合成地实现了未定影全色图 像。但是,在本模式下,第五图像形成部Pe不形成图像(清澈调色剂 图像),尽管其鼓l被旋转。因此,未将清澈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第五 图像形成部Pe的转印部中的记录介质P上。本实施例中的转印充电装置5是接触型充电装置。已经知道,当 由转印充电装置提供并对图像转印有贡献的电流以合适的水平保持稳 定时,图像形成设备在图像质量方面保持稳定。由此, 一般的惯例是 对转印充电装置进行控制,使得无论记录介质的体积电阻率如何,由 转印充电装置提供的电流都保持恒定,因为记录介质的体积电阻率受 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用于记录介质的材料的变化、记录介质的厚度的 变化、湿度的变化等等。在由颜色不同的4幅单色调色剂图像在记录介质P上合成地形成 全色调色剂图像之后,由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位于转印带7下游端 处的分离充电装置10将电荷从记录介质P移除。结果,减少了使记 录介质P保持附着于转印带7的静电力,从而使得可以在转印带7的 下游端处将记录介质P与转印带7分离。顺便指出,应当特别注意的 是在湿度低的环境中,记录介质P变千,因此电阻减小。结果,使 记录介质P保持附着于转印带7的静电力增大,因而使得分离充电装 置10的作用更重要。通常,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之前分离充电装置 IO对记录介质P进行充电。因此,采用非接触型充电装置作为分离充 电装置10。由标号11表示的是用于对转印带7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 洁设备。在从转印带7分离之后,记录介质P被传送带12引入定影设备 F中,定影设备F是用于将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定影装置。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的定影 设备F是釆用一对加热辊的定影设备。稍后将在节(3)中对釆用加 热辊的定影设备F进行详细描述。随着记录介质P被引入定影设备F, 其前进到定影辊隙(nip) N (即,压缩辊隙)中,该辊隙是定影设备 F的定影辊51与压力辊52之间的接触区域。然后,在由定影辊51和 压力辊52保持捏住记录介质P的同时将记录介质P传送经过定影辊 隙N。结果,记录介质P和记录介质上的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经受 热和压力,从而这些调色剂图像在被混合的同时被定影到记录介质P。 在移动经过定影辊隙N之后,进而由定影设备F的一组排出辊56传 送记录介质P,以将其从设备主部件IOO排出。更具体来说,记录介 质P被传送到选择器13 (其应当移动到由图5中的实线描绘的第 一位 置)的上侧,由设备主部件100的一对排出辊14中继,然后经由记录 介质出口 15的开口被排出到外部递送盘19中。当图像形成设备处于双面图像形成模式时,记录介质P的路径如 下在记录介质P的两面中的一面上形成了图像并且由定影设备F对 图像进行定影之后,由选择器13 (其已移动到由图5中的双点链线描 绘的第二位置)将记录介质P导向纸张传送系统G,纸张传送系统G 将记录介质P翻转,然后将记录介质P再馈送到设备主部件100中。 然后,在经过纸翻转和再馈送系统G传送记录介质P的同时,记录介 质P被系统G的纸翻转部(转向部)翻转,然后,被传送到记录介质 传送路径26以进行双面图像形成。然后,记录介质P被暂时贮存在 中间盘27中。然后,由按照预设控制时序驱动的馈纸辊将记录介质P 从中间盘27向一对对准辊9发出。然后,记录介质P被所述一对对 准辊9释放,然后在其第二面朝下的情况下被笫二次传送到转印带系 统D的转印带7上。然后,将记录介质P传送经过第一到第四图像形 成部Pa、 Pb、 Pc以及Pd,以合成地形成具有颜色不同的4幅单色调 色剂图像的全色图像,如在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上形成全色图像那样。 在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上合成形成了全色调色剂图像之后,将记录介 质P从转印带7分离,然后传送到定影设备F,在定影设备F中,组成全色调色剂图像的4幅单色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第二 面。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能够输出单色彩色调色剂图像,也能 够输出黑白图像。如果选择单色模式(包括黑白模式),则只有第一 到第五图像形成部Pa、 Pb、 Pc、 Pd以及Pe中的与所选颜色(包括黑 色)相对应的图像形成部被操作以进行图像形成。其余图像形成部不 被操作以进行图像形成,尽管旋转地驱动它们的鼓1。在该图像形成 部的转印部中,与所选颜色相对应的图像形成部中形成的图像被转印 到被转印带系统D传送的记录介质P上,在该转印部中执行用于将调 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序列。 (2)控制面板-显示器部B图4是控制面板-显示器部B的平面图。由标号400表示的是用 于启动复印操作的复印开始键。由标号401表示的是用于将图像形成 设备复位为普通模式(在本实施例中为单面、黑白且无清澈调色剂模 式)的复位键。由标号402表示的是帮助键,当需要使用帮助功能时 按压该帮助键。由标号403表示的是用以输入数值(如要得到的复印 本数量)的一组数字键。由标号404表示的是用于清除所输入的数值 的清除键。由标号405表示的是用于中断正在执行的复印操作的停止 键。由标号406表示的是液晶显示器,其显示各种操作模式、打印机 状态等,并且也充当用于选择(输入)各种设置的触摸板。由标号407 表示的是用于将正在进行的复印操作、传真操作或打印操作挂起以输 出急切需要的复印本等的中断键。由标号408表示的是用于针对各用 户、各部门等控制复印计数的密码键。由标号409表示的是用于接通 或切断设备主部件100的电源的软开关。由标号410表示的是用于切 换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能的功能选择鍵。由标号411表示的是用于将图 像形成设备置于用户模式以使得用户能够输入可选设置的用户模式 键,该可选设置如打开或关闭自动盒、改变功能、改变在图像形成设 备被置于节能模式之前允许经过的时间长度,等等。由标号451表示 的是双面图像形成模式选择键。由标号452表示的是全色图像形成模式选择键。由标号453表示的是黑白图像形成模式选择键。 (3 )定影设备F接下来,参照图5,将对釆用热辊的定影设备F进行更详细的描 述。由标号51和52表示的分别是定影辊(定影件)和压力辊(按压 件)。这两个辊51和52由轴承支撑,因此可以旋转。它们被以如下 方式布置它们的轴线是水平的并且相互平行。此外,它们保持彼此 靠压,从而形成定影辊隙N (这两个辊之间的接触区域)。定影辊51由同心的3个部分组成,即,核心部51a、弹性层51b 以及释放层51c。核心部51a是一根中空铝管,其直径为44 mm,厚 度为5 mm。弹性层51b由硅橡胶形成,其硬度(JIS-A硬度标度)为 50度,厚度为2.5 mm。释放层51c由PFA形成,厚度为50 nm。在 核心部51a的中空部分中存在卣素灯Hl,即,热源(辊加热器)。压力辊52也由同心的3个部分组成,即,核心部52a、弹性层 52b以及释放层52c,如上述定影辊51那样。然而,同样由硅橡胶形 成的弹性层52b的厚度为3 mm,以获得定影辊隙N的更大宽度。由 参考字母数字标符H2表示的是卤素灯,其被作为热源(辊加热器) 置于压力辊52的核心部52a的中空部分中。通过施加预设量的压力使定影辊51和压力辊52保持彼此靠压, 从而形成定影辊隙N,即,用于向记录介质及其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 热和压力的部分。定影辊隙N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具有预设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两个辊51和52保持彼此靠压而对压力辊52 施加的总压力量是294N (30kgf),并且定影辊隙N的上述宽度是7 mm。由电机(未示出)沿箭头标记(一个箭头标记对于一个辊)所表 示的方向旋转地驱动定影辊51和压力辊52,同时使它们保持彼此靠 压。加热器H1和H2分别由电源电路Q1和Q2(图2)供电,而产生 热。由加热器Hl和H2产生的热分别从定影辊51和压力辊52的内部 对它们进行加热。加热器H1和H2的额定功率分别是800 W和500 W。 由温度传感器TH1和TH2对定影辊51和压力辊52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温度传感器TH1和TH2是被放置成分别与加热器Hl和H2的 表面相接触的热敏电阻等。将所检测到的温度的电信息输入控制器K 的定影控制部Kl中。定影控制部Kl基于所输入的信息对从电源电路 Ql和Q2向加热器Hl和H2提供的电力量进行控制,从而将定影辊 51和压力辊52的表面温度(定影温度)保持在预设的控制温度水平 (目标温度水平)。即,在温度方面对定影辊51和压力辊52进行控 制,以控制定影辊隙N的温度。由标号53表示的是用于使用诸如二甲基硅酮油的脱离剂(release agent )对定影辊51的表面进行涂敷的脱离剂施加设备。由标号54表 示的是采用一片织物来擦净定影辊51的表面的清洁设备。由标号55 表示的是同样采用一片织物来擦净压力辊52的表面的清洁设备。该织 物是耐热织物。定影辊51和压力辊52被旋转驱动,并由加热器H1和H2从它 们的内部加热,使得它们的表面温度升高到预设控制温度水平并保持 在该预设控制温度水平。在将定影设备F控制成使得定影辊51和52 的表面温度保持预设水平的同时,由传送带12从转印带系统D的方 向将其上已形成有一幅或多幅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引入定 影设备F中。然后,在由定影辊51和压力辊52保持捏住记录介质P 的同时传送记录介质P经过定影辊隙N。在传送记录介质P经过定影 辊隙N的同时,由这两个辊51和52对记录介质P及其上的调色剂图 像进行加热和按压。结果,在将组成单幅全色图像的分层的黄、品红、 青以及黑的单色调色剂图像相混合的同时将它们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 表面。在记录介质P从定影辊隙N出来之后,它被未示出的分离爪从 定影辊51或压力辊52分离,被定影设备F的排出辊56中继,然后 从定影设备F被排出。脱离剂施加设备53将硅酮油施加到定影辊51的表面,以在记录 介质P经过定影辊隙N的同时防止调色剂附着到定影辊51的表面。 清洁设备54和55分别将玷污(offset)到定影辊51和压力辊52的表 面上的调色剂颗粒移除。现在,将对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调色剂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调色剂由聚酯树脂组成。可以通过粉碎(pulverization)来制造调 色剂。然而,悬浮聚合、界面聚合、分散聚合等,即,直接在介质中 产生调色剂的调色剂制造方法,是优选的。用于生产与本发明兼容的 调色剂的成分和方法并不一定限于本实施例中的那些。用于制造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清澈调色剂的方法类似于用于制造 本实施例中的彩色调色剂的方法。即,与彩色调色剂一样,本实施例 中的清澈调色剂也由聚酯树脂组成,尽管它不包含色素。清澈调色剂 的玻璃化转变点(Tg)并不一定限于以下给出的那些。清澈调色剂的 玻璃化转变点(Tg)受清澈调色剂的材料和清澈调色剂的材料分子量 的差异的影响。由此,即使定影条件保持相同,可实现的光泽度水平 也受清澈调色剂的材料和清澈调色剂的材料分子量的差异的影响;通 过改变清澈调色剂的材料和清澈调色剂的材料分子量可以实现各种光 泽度水平。因此,可以使用玻璃化转变点(Tg)比用作彩色调色剂的材料的 聚酯树脂更低(即,更容易熔融)的聚酯树脂作为清澈调色剂的材料,剂。取而代之,可以使用玻璃化转变点(Tg)比用作彩色调色剂的材 料的聚酯树脂更高(即,更难以熔融)的聚酯树脂作为清澈调色剂的 材料,使得可以将清澈调色剂用作在定影之后不如彩色调色剂有光泽 的调色剂。顺便指出,对于清澈调色剂的透明度,只需要清澈调色剂在定影 之后实质上透明,或者在定影之后足够透明以变得实质上透明。在定 影之前,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清澈调色剂出于以下原因而看起来是白的。 即,已对本实施例中的清澈调色剂进行粉碎,使得它的粒径为5 - 10 Hm。由此,本实施例中的清澈调色剂的体表面对光进行散射。换句话 说,本实施例中的清澈调色剂的光透射和光吸收量非常低,因此看起 来是白的。由此,如果在定影处理中赋予清澈调色剂的热能量小,清 澈调色剂有可能不会变得完全透明,因此,将看起来发白。即使清澈调色剂未变得完全透明,只要达到了目标光泽度水平,并且清澈调色 剂不会与记录介质P分离,就可以说所产生的复印本(有光泽的复印 本)的质量是令人满意的。接下来,将对图像数据量进行描述。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图像数据量"是指图像信息的每个像素在C、 M、 Y以及K调色 剂方面的数据量,该数据量是通过对从原件(预期图像)的光学图像 分离成的原色的光学单色图像进行处理而获得的。将每彩色调色剂的 最大图像数据量表达为100%。基于图像数据量(其在0%到100%的 范围内)来计算待淀积在(附着于)鼓l的外周表面(或记录介质) 上的各调色剂的量。术语"调色剂量"在此是指在记录介质上每像素淀积的调色剂的 量。如图像数据量那样,也将调色剂量表达为百分比(0%到100%)。 将在记录介质P上每1 cm2的记录介质P淀积的调色剂的重量称为调 色剂淀积量。当单色图像的调色剂量是100%时,单色图像的浓度最 大。基于该最大图像浓度,将诸如显影条件的处理条件设定成使得调 色剂量(0%到100%)与图像浓度(0%到100%)之间的关系变成线 性的。最大浓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调色剂属性,为定影设备(定影 装置)设定的定影条件,以及记录介质的类型。其还受图像设计的影 响,如为各单色彩色调色剂图像设定的最大浓度。在本实施例中,处理速度是100 mm/sec。定影辊51和压力辊52 的控制温度水平(目标温度水平)均为160 。C。当在上述条件下,使用纸重为80 g/m2的A2尺寸的光泽涂层 (gloss coat)纸,利用设定为0.5mg/cn^的调色剂淀积量,操作本实 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时,所有颜色的浓度水平是1.8。将该调色剂淀 积量,或0.5mg/cm2,用作各彩色调色剂的调色剂最大淀积量。基于上述数据,对每像素的调色剂量进行计算,并执行诸如所谓 的伽马校正的校正处理,以确保将要输出的各单色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色调将与该单色彩色调色剂图像的数据量相匹配。然后,不同颜色的 单色调色剂图像被顺序地形成,并被按叠层形式设置以显示各种颜色。因此,在理论上,对于全色图像的信息的图像数据的最大量是400%。 此外,向该图像数据量加入待由清澈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图像信息, 该图像的图像信息的最大数据量是100%。不是为了达到特定浓度水平,而是为了达到预设光泽度水平而设 定清澈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淀积量。当使用清澈调色剂以设定为0.5 mg/cm2的调色剂淀积量在一张纸重为150 g/m2的A2光泽涂层纸上形 成图像时,所得图像的光泽度水平是60% (60度光泽度测量)。使用 便携式光泽计(PG-1M)(日本Denshoku工业有限公司的产品)来 测量光泽度水平(基于JIS Z 8741 "mirror surface glossiness level measuring method")。清澈调色剂最大淀积量不必等于彩色调色剂最大淀积量。即,可 以将能提供预设水平的光泽度的清澈调色剂淀积量称为清澈调色剂最 大淀积量。如上所述,彩色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的理论最大量是400 %。然 而,实际上,不会出现以对应于400 %的量使用调色剂。即,使用接 下来将描述的诸如UCR、 GCR等的方法,使得针对彩色图像的图像 数据的最大量落在180%到240%的范围内。UCR代表"底色去除(Under Color Removal)"。为了描述得 更具体,当由4幅单色图像(即,青、品红、黄以及黑色单色图像) 合成地形成全色图像时,记录介质P中的按叠层方式淀积有青、品红 以及黄色调色剂中的所有调色剂的区域看起来是灰色的,除非进行了 校正。UCR是一种用于进行校正以使得本来看起来是灰色(产生了灰 色分量)的区域将看起来是黑色的(将被黑色分量替换)的方法。换 句话说,UCR的目的是通过用黑色分量替换浓度高于预设水平的上述 灰色分量来减少图像数据的总量。GCR代表"灰色分量替换(Grey Component Replacement)"。 如果通过颜色分离合成地形成的全色图像的给定点上淀积的C (青)、M (品红)以及Y (黄)调色剂的量的比例相同,则该点看起来是黑 色或灰色的。通过以K(黑)点替换该点,可以减小图像的点比率(dot ratio);可以减小图像中的被调色剂点覆盖的面积的总比率。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上述方法,使得调色剂的总量,即,彩色调 色剂的量与清澈调色剂的量之和,变成210% (1.05mg/cm2)。顺便指出,对于定影设备的性能,将本实施例中的定影设备F设 计成使得即使调色剂量是210% (1.05 mg/cm2),其也可以正确地 将调色剂图像定影。 (4)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是用于使用彩色调色剂和清澈(透明)调色 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在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下,不仅由第一到第四图像形成部Pa、 Pb、 Pc以及Pd逐个地形成4幅彩色调色剂图像,而且由第五图像形 成部Pe形成清澈调色剂图像。当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作为打印机时,与能够处理清 澈调色剂图像的成像软件相结合地使用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主机设 备IOOO,以形成期望的图像。然后,在RIP (光栅图像处理机)中将 所创建的图像数据转换成CMYK (青、品红、黄以及黑色单色图像) +清澈调色剂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图像信息。在将图像数据转换成针对 上述4幅单色彩色调色剂图像和清澈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信息之后,由 打印机驱动器将图像数据转换成与图像形成设备的输出装置相兼容的 图像信息,然后以电信号的形成将其发送给图像形成设备主部件。当图像形成设备处于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时,按两个阶段形成期 望的图像,即,第一和第二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由其自己的图像形 成处理和图像定影处理组成。即,首先,通过第一阶段,使用彩色调 色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并对其进行定影。然后,通过第二阶段, 使用彩色调色剂和清澈调色剂,按覆盖在记录介质上的已定影的彩色 调色剂图像上的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另一图像,并对其进行定影。即,将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构造成使得,当其用于使用彩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全色图像时,可以选择如下模式多次(在本实施例中是两次)执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 像的处理和对图像进行定影的处理的组合,以产生最终图像。此外,将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构造成使得,当对未定影清 澈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时,可以连同未定影清澈调色剂图像一起对未 定影彩色调色剂图像中的至少一幅进行定影。如上所述地构造图像形 成设备使得可以防止以下问题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中的定影 处理(最终定影处理)的过程中,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中的定 影处理过程中已定影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彩色调 色剂图像的尚未被清澈调色剂覆盖的区域)变得有缺陷(质量不令人 满意)。在此情况下,可以由控制器K根据彩色调色剂图像的数据量与 清澈调色剂图像的数据量之和,改变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由 图像形成和定影处理组成)期间待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彩色图像的图 像数据量。如稍后将描述的,如果图像数据量(调色剂淀积量)不超过预设 值,则由也充当模式切换装置的控制器K选择如下模式通过单个阶 段,即,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由图像形成和定影处理组成), 而不是多个阶段(本实施例中是两个阶段),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期望 的调色剂图4象。换句话说,如果每像素(其对应于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淀积量) 的图像数据量不少于预设值,由控制器K选择如下模式在多个阶段 中(其中每一个阶段都由图像形成和定影处理组成)(在本实施例中 是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期望的调色剂 图像。在此情况下,对每像素计算图像数据量。即,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控制器K根据关于调色剂最大淀积 量的信息来确定是否要在多个阶段中(本实施例中为两个阶段)(其 中每一个阶段都由图像形成和定影处理組成)形成期望的调色剂图像, 然后基于该确定选择合适的模式。更具体地说,如杲控制器K确定记录介质中的待由清澈调色剂 覆盖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最大淀积总量不超过预设 值,则控制器K选择在单个阶段(其由图像形成和定影处理组成)中 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期望的调色剂图像的模式。如果控制器K确定记录介质中的待由清澈调色剂覆盖的图像形 成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最大淀积总量不小于预设值,则控制器 K选择如下模式在多个阶段中(在本实施例中是两个阶段)(每一 个阶段都由图像形成和定影处理组成)形成期望图像中的将要在其上 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部分,而在单个阶段(即,最终阶段)中形成 期望图像中的将仅由彩色调色剂形成的部分。当记录介质的待由清澈调色剂覆盖的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 剂最大淀积总量不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器K按以下方式控制图像形成 设备。即,为了防止已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第二次变得与定影装置相接 触,在两个分开的阶段中执行用于使用彩色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的 操作,其中每个阶段都由图像形成和定影处理组成。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下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K基于通过接口部从外部主机设备接收 到的电图像信息,计算待淀积在记录介质P中的要形成清澈调色剂图 像的区域上的彩色调色剂的量与待淀积在同 一 区域上的清澈调色剂的 量之和。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K确定是否存在其调色剂 淀积量不少于210%的像素。即,控制器K确定期望图像是否具有待 形成清澈调色剂图像并且调色剂最大总淀积量不少于210%的区域。当不存在其调色剂淀积量大于210%的像素时,选择并执行"全 部一次定影模式"。当存在其调色剂淀积量不少于210%的像素时, 选择并执行"两次定影模式"。至于调色剂的划分比例,使用下式(等式(1))对所有像素计 算待淀积的调色剂的量。Dc = At - Bmax (1)Dc:在图像形成的第一阶段中每像素所要使用(淀积)的彩色调 色剂量(% ),At:每像素所使用(淀积)的调色剂总量(% ), Bmax:调色剂量(% )的阈值。在本实施例中,Bmax是210%, At的最大值是3100/0。由此, Dc的最大值是100%。在本实施例中,当形成清澈调色剂图像时,无论是要覆盖记录介 质的整个图像形成区域,还是清澈调色剂图像被形成为不易察觉的标 记,都确定是要选择"全部一次定影模式"还是"两次定影模式"。如果确定要选择"两次定影模式",则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 段期间按量D ( % )使用彩色调色剂来形成图像,而在第二阶段期间 使用其余调色剂。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基于记录介质中的要形成 清澈调色剂图像的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最大淀积量,来确定是 要选择"全部一次定影模式"还是"两次定影模式"。因此,使图像 形成所需的时间长度最短化。即,在避免不令人满意的定影的同时,最短化。在"全部一次定影模式"下,在使用中不预先对彩色调色剂的比 例进行划分。即,全部一次使用所有彩色调色剂和所有清澈调色剂来 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然后,全部一次对彩色调色剂图像和清澈调 色剂图像的组合进行定影,以产生有光泽的印制本(复印本)或具有 一个或多个不易察觉的标记的印制本。在"两次定影模式"下,在两个阶段中执行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 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所述两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都由其自己的图像 形成处理和图像定影处理组成。在此模式下,可以改变在图像形成操 作的第一阶段中在记录介质上淀积的彩色调色剂的量,以产生有光泽 的印制本(复印本)或具有一个或多个不易察觉的标记的印制本。更具体来说,在"两次定影模式"下,控制器K将基于彩色图 像数据计算出的彩色调色剂量按比例划分到两个数据,即,图像形成 操作的第一阶段的数据和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的数据。即,控制 器K基于所输入的电图像信息和调色剂总量,改变将要在图像形成操 作的第一阶段中按叠层方式淀积到记录介质上的彩色调色剂的量。由 于调色剂量的这一改变(对彩色调色剂的比例划分),当按两个阶段 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期望的图像时,除清澈调色剂图像以外,还可以包 括彩色调色剂图像作为将要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中的定影处理 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首先,基于与将要为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使用的调色剂量有 关的数据,使用彩色调色剂(第一彩色调色剂),在记录介质上执行 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用于形成第一彩色调色剂图像的第一处 理)。然后,执行用于对彩色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处理(第一处理)。然后,基于与用于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的调色剂量有关的数 据,使用清澈调色剂在已定影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上形成图像,或者分 别使用彩色调色剂(第二部分彩色调色剂)和清澈调色剂在已定影的 彩色调色剂图像上顺序地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和清澈调色剂图像。即, 在刚才第 一彩色调色剂图像已经定影到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执行第二 图像形成处理(其由用于使用第二彩色调色剂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的 处理和用于形成清澈调色剂图像的处理(第三图像形成处理)組成)。 然后,执行第二定影处理,即,用于对包括清澈调色剂图像的最终图 像进行定影的定影处理。顺便指出,取决于关于调色剂量的数据,可 以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中形成并定影Y、 M、 C以及K调色剂 图像,然后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中形成并定影清澈调色剂图像。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顺序的两个阶段(即,第一和 第二阶段,每个阶段都由其自己的图像形成处理和图像定影处理组成)中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来输出作为有光泽的印制本(复印本)的最终 印制本(复印本)或带有一个或多个不易察觉的标记的印制本。更具体地说,在"两次定影模式下",首先,在第一到第四图像形成部Pa、 Pb、 Pc以及Pd中使用彩色调色剂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 调色剂图像(第一图像形成处理)。然后,将记录介质P引入定影设 备F中,在定影设备F中对彩色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第一定影处理)。 在从定影设备F出来之后,由选择器13将刚刚经受了第一图像形成 处理和第一定影处理的记录介质P导向翻转和再馈送系统G,该选择 器13已经弹到由图5的双点链线描绘的其第二位置。然后,记录介质 P进入翻转和再馈送系统G,在不被翻转的情况下传送经过传送路径 26,然后到达一对对准辊9。然后,按照预设时序将记录介质P再次 传送到转印带7上。同时,在第五图像形成部Pe中形成清澈调色剂图 像,或者在第一到第四图像形成部Pa、 Pb、 Pc以及Pd中形成彩色调 色剂图像,并且在第五图像形成部Pe中形成清澈调色剂图像。结果, 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中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已定影彩色调色剂 图像上形成清澈调色剂图像,或彩色调色剂图像与清澈调色剂图像的 组合(第二图像形成处理)。然后,将记录介质P再次引入定影设备F中,在定影设备F中对笫二图像形成处理中形成的未定影调色剂图 像进行定影(第二定影处理)。在记录介质P第二次传送经过定影设 备F的定影辊隙N之后,记录介质P被定影排出辊56从定影设备F 排出,并且进一步地由定影排出辊56传送。然后,当图像形成设备处 于单面图像形成模式时,将记录介质P移动到选择器13 (其已切换到 适当位置,即,移回到由图5中的实线描绘的其第一位置)的上侧, 由设备主部件的排出辊14中继,然后经过记录介质出口 15的开口被 排出到外部递送盘19。对于通过经由翻转和再馈送系统G传送记录介质P而将记录介 质P翻转的控制,对挡板21的位置进行切换以允许将记录介质P直 接传送到传送路径26,或者使得借助记录介质翻转路径20将记录介 质P传送到传送路径26。在如上所述地利用清澈调色剂部分地覆盖(标记)图像的情况下, 定影后的彩色图像的未被清澈调色剂覆盖的部分的表象可能劣化。此 现象不会发生于被清澈调色剂覆盖的区域。在此情况下,不令人满意的表象是指光泽度的不均匀性,这使得定影后的图像看起来呈粒状,即,看起来定影后的图像的表面好像被0.1-3 mm尺寸的粒状物质覆 盖。已经发现,该现象的发生是因为进入定影辊隙N的少量空气被陷 在定影辊与调色剂图像之间,因而妨碍了调色剂图像表面中的在位置 上与被陷空气相对应的部分接触定影辊。更具体地说,当对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时,允许被陷空气 穿过未定影调色剂颗粒间的缝隙逃逸。然而,在"两次定影模式"下, 在第一定影处理期间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在其表面上是光滑的,因而妨 碍了被陷空气穿过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颗粒间的缝隙逃逸。这被认为 是在"两次定影模式"下出现上述图像劣化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如上所述地执行"两次定影模式",则在图像形 成操作的第二阶段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处理中,利用未定影调色剂覆盖 彩色调色剂图像中的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中被形成并定影的区 域。因此,允许被陷空气穿过由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的调色剂图 像形成处理形成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颗粒间的缝隙逃逸。因 此,不会出现上述图像劣化。在上述情况下,即,在"两次定影模式"下,针对各彩色调色剂 (Y, M, C以及K)执行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与第二阶段(其由图 像形成处理和定影处理组成)之间划分调色剂比例的处理。然而,在 本实施例中,出于以下原因,不采用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笫一阶段中使 用全部Y (黄)调色剂和一部分M (品红)调色剂并且在图像形成操 作的第二阶段中使用其余M (品红)调色剂和全部C (青)和K (黑) 调色剂的调色剂划分比例方法,而是采用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 中使用Y和M调色剂并且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中使用C和K 调色剂的方法。即,如果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 划分各彩色调色剂的比例,则按两个阶段形成各单色彩色调色剂图像 的半调区域,这会产生另一问题,即,图像形成设备在图像浓度和色 调方面变得不稳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描述,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中,通过面积覆盖调 制来改变图像浓度。因此,如果未能将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中形 成的图像置于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中形成的图像中的其上要层叠 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中形成的图像的特定区域上,则可能所得图 像中的要由调色剂覆盖的区域的大小将显著不同,因此在图像浓度和 色调方面与预期的图像显著不同。以上,针对黄色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对本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不必 说,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调色剂和本实施例中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和清澈调色剂图像的顺序不应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期望它们不会限制本发 明的范围。在上述实施例中,不仅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中形成其像素 满足不等式(Dc>0)的图像,而且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中形 成整个黄色单色调色剂图像。顺便指出,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 按所列出的顺序形成Y、 M、 C以及K调色剂图像。然而,本方法会遭受以下问题。即,如果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 阶段中,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中形成并定影的黄色调色剂图像 的预设区域上没有叠置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中使用的调色剂, 则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中的定影处理中,黄色调色剂图像的该 区域会经受热能,使得该区域可能劣化。因此,针对要生成的黄色单色图像的所有像素,计算对于图像形 成操作的第二阶段是否可用黄色调色剂。如果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 阶段中不必形成黄色单色调色剂图像的区域,则期望釆用上述的调色 剂比例划分方法,即,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中形成全部黄色单 色调色剂图像的方法。该方法的好处是黄色单色调色剂图像的区域不 会遭受调色剂偏离和/或浓度偏离。另一方面,如果对于图像形成操作的笫二阶段可用黄色调色剂, 即,如果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中存在要由黄色调色剂形成的图 像区域,优选的是使用以下将要描述的调色剂划分比例方法。即,如果由公式(1)计算出的Dc值等于或大于0 (Dc>0),并且因此确定有必要选择"两次定影模式",则期望按两个阶段(每 一个阶段都由其自己的图像形成处理和图像定影处理组成)执行图像 形成操作,以避免已定影调色剂图像第二次与定影装置的热辊相接触。顺便指出,即使Dc>0 (来自公式(1)),并且因此确定有必 要选择"两次定影模式",仅仅要由清澈调色剂覆盖的待形成图像的 区域也可以如上所述地按两个阶段来形成。即,出于避免已定影调色 剂图像与定影装置的热辊相接触的目的,优选的是,在第二定影处理 (最终定影处理)中对要形成的图像的区域(要只使用彩色调色剂形 成的区域)整个进行定影。采用上述调色剂划分比例方法使得可以防 止由黄色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经受过量的热的问题,此问题会导致黄色 调色剂图像劣化。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以确定是否要将各彩色调色剂分成两部 分(即, 一个部分用于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段,另一部分用于图像 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的阈值是210%。然而,该阈值不必一定是 210%。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使得可以提供如下图像形成设备, 该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使用彩色调色剂和清澈调色剂产生有光泽的图像 (其光泽度水平为期望的水平),而不会导致该有光泽图像中的已被 已定影彩色调色剂覆盖的区域劣化。即,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其自己的图像形 成处理和图像定影处理组成)中执行使用彩色调色剂和清澈调色剂在 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以避免由于在定影处理 期间记录介质及其上的调色剂图像接收不合适的热能量而产生不令人 满意的图像的问题。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各彩色调色剂确定是 在两个阶段中还是在单个阶段中执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 图像形成操作,从而避免形成浓度不令人满意并且/或者色调偏离的有 光泽全色图像。 [实施例21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是(a)使用清澈调色剂覆盖整个全色图像以产生整体上均勻地有光泽的图像,还是(b)使用清澈调色剂部分 地覆盖全色图像以提供带有不易察觉的标记等的图像,来改变图像定影的设置。即,在情况(a)中,记录介质的其上要形成图像的部分整 个被清澈调色剂覆盖。在情况(b)中,记录介质的其上要形成图像 的部分被清澈调色剂部分地覆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与 第 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相同,除了其控制以外。通常,在电子照相术中,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光泽度不会变化,而 记录介质的被调色剂覆盖的部分的光泽度会受调色剂浓度变化的影 响。由此,如果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某种类型的图像,所得印制本(复 印本)会变得光泽度不均匀,因此质量较低。此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清 澈调色剂覆盖记录介质的整个图像形成区域来解决;通过在定影之前使用清澈调色剂覆盖记录介质的整个图像形成区域,可以产生在其整 个图像形成区域上均匀地有光泽的印制本(复印本)。然而,整个覆盖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会增加与待定影的调色 剂图像有关的数据量。因此,如果彩色调色剂未被充分定影,不仅在 输出最终印制本(复印本)之后调色剂很可能从记录介质剥落,而且 很可能输出光泽度水平比期望的稍低的印制本(复印本)。使用清澈调色剂整个覆盖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可以避免如下问题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二阶段期间,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一阶 段(两次定影模式)期间已定影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劣化。由此,出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将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 设计成使得当按在图像形成操作的第 一阶段完成之后使用清澈调色 剂整个覆盖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模式,对该设备进行操作时, 其定影设备的性能提高;而当出于形成不易察觉的标记等的目的,按 使用清澈调色剂仅部分地覆盖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模式,对该 设备进行操作时,其定影设备保持普通性能。该配置解决了上述问题。更具体来说,"提高定影设备的性能"是指提高定影设备的定影 温度水平,降低其定影速度,并且/或者增大其定影辊隙压力,以增加 赋予记录介质及其上的调色剂的能量的量。通过使用诸如上述方法的方法提高定影设备的性能具有副作用, 如增加能耗,减少单位时间长度的输出(印制本数)等等。这是为什 么当图像形成设备处于清澈调色剂仅用于形成不易察觉的标记等的模 式时优选地将定影设备的设置改回普通设置的原因。在为了测试本实施例而执行的实验中,在记录介质的某些区域上 施加清澈调色剂以形成不易察觉的图像,如公司标志、公司名称以及 商标名称。然而,要使用清澈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并不一定限于上述那 些图像。例如,该图像可以是要在期望图像的一部分上形成的照相图 像。控制器K基于所输入的电图像(图片)信息,确定是要对记录 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仅仅一个或多个特定区域还是整个图像形成区 域施加清澈调色剂。更具体地说,确定各像素的数据是否既包括彩色 调色剂数据又包括清澈调色剂数据。如果存在只具有彩色调色剂数据 的像素,则控制器K确定将只在记录介质中的特定区域上淀积清澈调 色剂以形成不易察觉的标记等,从而对图像形成设备进行相应设置; 而如果不存在只具有彩色调色剂数据的像素,则控制器K确定要在记 录介质的整个图像形成区域上淀积清澈调色剂,从而对图像形成设备 进行相应设置。图7是本实施例中的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下的控制序列的流程 图。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控制器K基于从外部主机设备输入的图 像的电信息,计算要用于形成待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 色剂总量,即,彩色调色剂的量与清澈调色剂的量之和。然后,确定 是否存在其调色剂淀积总量超过210%的像素。如果确定不存在其调色剂淀积总量超过210%的像素,则执行"全部一次定影模式"。如 果确定存在其调色剂淀积总量超过210%的像素,则执行"两次定影 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在"全部一次定影模式"下定影设备F的设 置是"普通设置"。当控制器K将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模式切换成"两次定影模式" 时,其确定是否存在要仅由彩色调色剂形成的像素。如果存在,则要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是在记录介质的特定区域上淀积清澈调色剂以形 成不易察觉的标记等的图像形成操作。如果不存在要仅由彩色调色剂 形成的像素,要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是在记录介质的整个图像形成区 域上淀积清澈调色剂以产生整体上均匀地有光泽的复印本的图像形成 操作。在前一情况下,选择"普通模式"。在后一情况下,选择"定 影条件改变模式"。在记录介质的整个图像形成区域上要淀积清澈调色剂的图像形 成操作中,可以在记录介质的整个图像形成区域上均匀地淀积清澈调 色剂,或者可以对在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的给定区域上淀积的清 澈调色剂的量进行调节,使得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区域上淀积的总调 色剂量变得均匀。当图像形成设备处于"普通定影模式"时,在将定影设备F设定 为"普通设置"的情况下,执行"两次定影模式"。当图像形成设备处于"定影条件改变模式"时,对图像数据进行 比例划分。然后,改变定影设备F的定影条件,并在改变后的定影条 件下执行"两次定影模式"。改变定影设备F的定影条件是为了相对 于普通设置将为定影提供的能量增加预设量。更具体地说,降低定影 设备F的定影速度,升高定影温度,并且/或者增大定影辊压力。例如,定影速度的普通设置是100 mm/sec。然而,当图像形成设 备处于"两次定影模式",并且要使用清澈调色剂覆盖记录介质的整 个图像形成区域时,将定影速度改变成80 mm/sec。由于定影条件的上述变化,图像形成设备产生光泽度更均匀的图 像(有光泽的图像)。顺便指出,定影温度的"普通设置"是160°C。由此,当要在"两次定影模式"下在记录介质的整个图像形成区域上淀积清澈调色剂时, 可以将定影设备F的定影温度水平设定为180°C。清澈调色剂可以提供的光泽度水平受定影条件的影响。因此,如 果用户(操作员)想要调节图像形成设备(定影设备)以产生具有期 望的光泽度水平的图像(即,光泽度水平较高的图像或不太有光泽的图像),期望更精细地设定定影速度、定影温度水平以及定影辊压力。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本实施例还使得可以提供如下图像形成设备在不使得有光泽图像的已被已定影彩色调色剂覆盖的区域劣化的 情况下,其可以使用彩色调色剂和清澈调色剂产生具有期望水平的光 泽度水平的有光泽图像。使用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如第 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那些模式, 并不一定限于结合单面图像形成模式来使用。即,当在双面图像形成 模式下在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时,可以使用清澈调色剂使用 模式。此外,使用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并不一定限于结合全色图像形 成模式来使用。即,也可以结合有色图像形成模式以及黑白图像形成 模式一起使用清澈调色剂使用模式。尽管参照在此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阐迷的详情,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这些修改或变化,只要这些 修改或变化可以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改进目的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用于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调色剂图像包括具有不同颜色的有色调色剂图像分量和叠置于所述有色调色剂图像分量上的透明调色剂图像分量;定影单元,用于执行定影操作以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加热并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切换单元,用于根据与存在透明调色剂图像分量的区域中的每单位面积的最大调色剂量有关的信息,将操作切换到如下模式,在所述模式中,通过多个所述图像形成操作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并且通过多个所述定影操作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所述信息表示 调色剂量小于预定量时,所述切换单元切换到如下模式,在所述模式 中,通过一个所述图像形成操作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并通过一个 所述定影操作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所述信息表示 调色剂量不小于所述预定量时,对于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分量的区域,通过多个所述图像形成 操作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并通过多个所述定影操作执行调色剂图 像的定影;并且对于没有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分量的区域,只在所述多个图像形 成操作的最后一个中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并且只在所述多个定影 操作的最后一个中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 元能够形成包括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黑色调色 剂的调色剂图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用于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调色剂图像包括具有不同颜色的有色调色剂图像分量和叠置于所述有色调色剂图像分量上的透明调色剂图像分量;定影单元,用于执行定影操作以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加热并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切换单元,用于根据与存在透明调色剂分量的区域中的每单位面积的最大调色剂量有关的信息,将操作切换到如下模式,在所述模式中,通过多个所述图像形成操作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并且通过多个所述定影操作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1334603SQ200810110359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4日
发明者小俣晴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