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0825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适合在带照相机手机或小型数码相机等中驱动 透镜等的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上述技术领域的驱动装置,己知的驱动装置具备向规定基
准线的延伸方向伸缩的机电转换元件;安装在规定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的 机电转换元件的一端的驱动轴;摩擦卡合在驱动轴上的被驱动体;支承机 电转换元件并具有驱动轴的轴承孔的支架(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2 —142470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7—74889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平 10 — 337055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6—311794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的驱动装置中,将具有锯齿状波形的驱动脉冲施加在机电 转换元件上,使机电转换元件以伸长速度和收縮速度不同的状态变形。并 且,若机电转换元件以慢速度变形,则被驱动体因摩擦相对于驱动轴静止, 相反,若机电转换元件以快速度变形,则被驱动体因惯性而相对于驱动轴 移动。从而,通过将具有锯齿状波形的驱动脉冲反复施加在机电转换元件 上,可使被驱动体以细微的间距间歇性地进行移动。
然而,在制造上述驱动装置时,由于在驱动轴的外表面和轴承孔的内 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存在在驱动轴相对规定基准线倾倒的状态下, 用于将机电转换元件支承在支架的粘结剂硬化的顾虑。尤其,在带照相机 手机或小型数码相机中驱动透镜等时,要求极高的光学性能,因此,驱动 轴相对于规定基准线的倾倒,即使是稍许的倾倒,也成为深刻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驱动轴相对于规定基准线的倾倒的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在规 定的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伸縮的机电转换元件;安装在延伸方向上的机电 转换元件的一端的驱动轴;摩擦卡合在驱动轴上的被驱动体;支承机电转 换元件并具有驱动轴的轴承部的支架;设于轴承部且调整驱动轴相对于基 准线的倾斜的倾斜调整机构。
在此驱动装置中,使用倾斜调整机构,可调整驱动轴相对于规定的基 准线的倾斜。为此,在制造驱动装置时,即使机电转换元件在驱动轴相对 于规定的基准线倾倒的状态下被支架支承,也可以修正驱动轴的倾倒。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驱动装置中,机电转换元件优选由支架弹性支 承。此时,驱动轴相对于规定基准线的倾倒容易调整,同时,调整后产生 在机电转换元件的应力被减轻。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驱动装置中,倾斜调整机构具有第一圆柱部, 其嵌合在具有以基准线为中心线形成在支架上的内表面的嵌合部;以及第 二圆柱部,其嵌合在形成于驱动轴的至少一端部的中空部,且第一圆柱部 的第一中心线和第二圆柱部的第二中心线偏心也可。或者,倾斜调整机构 具有圆柱部,其嵌合在具有以基准线为中心线而形成在支架的内表面上 的嵌合部;以及圆筒部,其嵌合驱动轴的一端部,且圆柱部的第一中心线 和圆筒部的第二中心线偏心也可。在上述情况下,通过使嵌合在具有以规 定基准线为中心线而形成在支架的内表面上的嵌合部的圆柱部旋转,可容 易且可靠地调整驱动轴相对于基准线的倾斜。
另外,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驱动 装置具备机电转换元件,其在规定的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伸縮;驱动轴, 其安装在延伸方向上的机电转换元件的一端;被驱动体,其摩擦卡合在驱 动轴上;支架,其支承机电转换元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在用于将机电转换元件支承在支架上的粘结剂硬化之前,调整驱动轴 相对于基准线的倾斜的工序。
在此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用于将机电转换元件支承在支架上的 粘结剂硬化之前,驱动轴相对于基准线的倾斜得到调整。为此,可在防止 了驱动轴相对于规定基准线的倾倒的状态下,将机电转换元件支承在支架上。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机电转换元件,其三规定的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伸縮;驱动轴,其安装在 延伸方向上的机电转换元件的一端;被驱动体,其摩擦卡合在驱动轴上; 支架,其支承机电转换元件,同时具有驱动轴的轴承部;支承部件,其设 于轴承部,同时具有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部以及嵌合在形成于驱动轴的至 少一端部的中空部的嵌合部。
在此驱动装置中,设在驱动轴的轴承部上的支承部件的固定部被固定 在支架上,该支承部件的嵌合部被嵌合在形成于驱动轴的至少一端部上的 中空部。由此,例如与只用轴承孔支承驱动轴的情况相比,可较长取得基 于嵌合部对驱动轴的支承范围。从而,可防止在驱动轴相对于规定的基准 线倾倒的状态下机电转换元件被支架支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驱动装置中,嵌合部的另一端优选与摩擦卡合 在驱动轴上的被驱动体的卡合部移动至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的另一端、以 及卡合部移动至另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的一端之中的任一方相比更位于 另一方侧。在驱动轴由于降落等而受到冲击时,存在着如下的顾虑在卡 合部移动至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的另一端、或是卡合部移动至另一侧尽头 时的卡合部的一端,应力集中在驱动轴上而使驱动轴断裂。因此,在嵌合 部的另一端,与卡合部移动至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的另一端、以及卡合部 移动至另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的一端之中的任一方相比更位于另一方侧 时,嵌合部成为中空部处的驱动轴的芯,在因降落等而受到冲击时,可防 止驱动轴断裂。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驱动装置中,在嵌合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在延伸 方向延伸的缺口部,使得驱动轴在至少3处被嵌合部支承。或者,也可在 驱动轴的中空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缺口部,使得驱动轴 在至少3处被嵌合部支承。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嵌合部的外表面和驱动轴 的中空部的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可使驱动轴相对于嵌合部圆滑 地往返移动。并且,通过驱动轴在至少3处被嵌合部支承,驱动轴相对嵌 合部而被定位,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驱动轴相对于规定基准线的倾倒。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
备机电转换元件,其在规定的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伸缩;驱动轴,其安 装在延伸方向上的机电转换元件的一端;被驱动体,其摩擦卡合在驱动轴 上;支架,其支承机电转换元件,同时具有驱动轴的轴承部;限制部件, 其设于轴承部且限制驱动轴相对于基准线的倾斜。
此驱动装置中,通过设在支架所具有的轴承部上的限制部件,限制驱 动轴相对于规定基准线的倾倒。因此,可防止在驱动轴相对于规定的基准 线倾倒了的状态下机电转换元件被支架支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驱动装置中,限制部件优选安装在作为沟而形 成在支架上的轴承部的开口侧。此时,可将驱动轴从其开口侧配置在作为 沟而形成在支架上的轴承部中,之后,将限制部件安装在轴承部的开口侧。 从而可提高驱动装置的组装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驱动装置中,限制部件优选具有固定在支架上 的固定部以及将驱动轴按压在轴承部内表面的按压部,驱动轴在轴承部中 在至少3处被轴承部的内表面以及按压部支承。如上所述,驱动轴在至少 3处被轴承部的内表面以及将驱动轴按压在其内面的按压部支承,由此, 驱动轴被定位。因此,可进一步可靠地防止驱动轴相对于规定基准线的倾
此时,按压部可为螺合在固定部上的螺钉,或者,也可为安装在固定 部上的弹簧。在按压部为螺钉时,可由其拧紧情况来调整驱动轴相对于轴 承部内表面的按压力。另外,在按压部为弹簧时,可通过改变其弹簧常数 来调整驱动轴相对于轴承部内表面的按压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防止驱动轴相对于规定基准线的倾倒。


图1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C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A是沿图1A所示的II一II线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2B是沿图lB所示的n—II线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2c是沿图ic所示的n—ii线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3是图1A所示的倾斜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使图1A、 1B及1C所示的压电元件运作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输入至图4所示的驱动电路的输入信号的波形图。
图6是从图4所示的驱动电路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
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倾斜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2B所示的透镜框架的卡合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
透镜框架的卡合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
透镜框架的卡合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
透镜框架的卡合部的纵向剖面图。
图13是图1C所示的轴承沟附近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
轴承沟附近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
轴承沟附近的主视图。
图1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
轴承沟附近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 各图中同一或相应部分附上同一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 2A是沿图1A所示的I1—II线的局部剖面图。图1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 的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B是沿图iB所示的n—n线的 局部剖面图。图1C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
体图,图2C是沿图1C所示的I1—II线的局部剖面图。如图1A、 2A、 1B、 2B、 1C、 2C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 置10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0,是用于沿光轴OA驱动透镜框架 (被驱动体)2保持的透镜的装置,例如适用于带照相机手机或小型数码 相机等。
驱动装置l、 10、 100具备收容透镜框架2的支架3。支架3支承着在 平行于光轴OA的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伸缩的压电元件(机电转换元 件)4。具体而言,压电元件4通过由硅酮粘结剂而粘结在支架3上的硅 酮帽套5被从相对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的侧方保持,由此,由支架3弹 性支承。需要说明的是,在压电元件4设有用于施加驱动脉冲的输入端子 4a、 4b。
在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的压电元件4的一端,以沿基准线FL延伸 的方式,由粘结剂固定有驱动轴6(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中空的驱动 轴6由粘结剂7固定)。驱动轴6例如由石墨碳等强固地复合黑铅结晶而 成的黑铅复合体,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三实施方 式中形成为圆柱状。另一方面,在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的压电元件4 的另一端,由粘结剂固定有锤部件8。锤部件8是用于通过赋予压电元件 4的另一端负荷,而防止在压电元件4中另一端比一端更大变位。作为锤 部件8,为了将压电元件4的伸缩有效地传达至驱动轴6,优选比驱动轴6 质量大。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驱动轴6的一端部间隙配合在形成于支架 3所具有的隔离部11上的轴承孔(轴承部)lla。另一方面,驱动轴6的 另一端部插通形成在支架3所具有的隔离部12上的贯通孔12a。由此,驱 动轴6可沿基准线FL往返移动。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驱动轴6的一端部配置在形成于支架3所具有的 隔离部211上的轴承沟(轴承部)211a内。另一方面,驱动轴6的另一端 部配置在形成于支架3所具有的隔离部212上的轴承沟(轴承部)212a内。 由此,驱动轴6可沿基准线FL往返移动。
在驱动轴6上摩擦卡合有由隔离部11 (211) 、 12 (212)限制其间的 移动区域的透镜框架2的卡合部2a。具体而言,固定于卡合部2a的剖面V字状的板部件13以及通过被卡合部2a卡合的板弹簧14被施力向板部 件13侧的剖面V字状的板部件15夹持驱动轴6,由此,卡合部2a以其 移动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的方式被安装在驱动轴6上。需要说明的是,在 支架3上沿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架设有配置在透镜框架2所具有的剖面 U字状的沟内的轴9。 gp,驱动轴6还作为透镜框架2的引导轴起作用, 轴9作为透镜框架2的止转轴起作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A及图2A所示,在隔离部11的轴承孔lla 设有调整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斜的倾斜调整机构20。倾斜调整 机构20具有圆柱部(第一圆柱部)21,其从一方侧过盈配合在具有以 基准线FL为中心线形成在隔离部11的内表面llc的嵌合部llb上;以及 圆柱部(第二圆柱部)22,其从一方侧间隙配合在驱动轴6的中空部6a上。 在圆柱部21的另一端面和驱动轴6的一端面之间设有间隙,使得它们在 压电元件4最大伸张时也不接触。倾斜调整机构20通过利用形成在圆柱 部21上的沟21a等,可以以基准线FL为中心线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如 图3所示,圆柱部21的中心线(第一中心线)CL1和圆柱部22的中心线 (第二中心线)CL2,只偏心例如1/100mm。
在如以上构成的驱动装置1中,在倾斜调整机构20中,圆柱部21的 中心线CL1和圆柱部22的中心线CL2偏心。为此,通过使在具有以基准 线FL为中心线而在隔离部11上形成的内表面Uc的嵌合部lib上嵌合的 圆柱部21旋转,可以容易且可靠地调整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斜。 从而,在制造驱动装置l时,既使在驱动轴6相对基准线FL倾倒的状态 下,压电元件4被支架3支承,也可补正驱动轴6的倾倒。由此,在例如 带照相机手机或小型数码相机等中驱动透镜等时,可获得极高的光学性 能。需要说明的是,若在修正了驱动轴6的倾倒后,将圆柱部21粘结固 定在支架3上,则可维持调整了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倒的状态。
更进一步,由于可使用倾斜调整机构20调整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 FL的倾倒,因此,仅设置轴9作为透镜框架2的止转轴,可将驱动轴6 作为透镜框架2的引导轴。由此,不用在驱动轴6之外另行设置透镜框架 2的引导轴,例如在带照相机手机或小型数码相机等中驱动透镜等时,还 可以防止光学性能的劣化。
另外,压电元件4通过硅酮帽套5由支架3弹性支承。因此,驱动轴 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斜容易调整,同时调整后产生在压电元件4上的 应力被减轻。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使压电元件4弹性支承在支架3时的硬 度(例如硅酮帽套5的硬度),优选肖氏硬度在A90以下,更优选肖氏硬 度为A20 60。
然而,在制造驱动装置l时,也可在用于使压电元件4支承在支架3 上的(即,用于将保持压电元件4的硅酮帽套5粘结在支架3上的)硅酮 粘结剂硬化之前,调整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斜。根据上述驱动 装置1的制造方法,可在防止了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倒的状态 下,使压电元件4支承在支架3上。并且,上述驱动装置1的制造方法, 即使不是如硅酮粘结剂那样的弹性粘结剂,而是使用硬化时成为高刚性的 粘结剂时也有效。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B及图2B所示,在隔离部11的轴承孔lla 上设有支承驱动轴6的支承部件120。支承部件120具有固定在支架3上 的矩形板状的固定部121以及从一方侧间隙配合在驱动轴6的中空部6a 上的嵌合部122。在固定部121的另一端面和驱动轴的一端面之间设有间 隙,使得它们在压电元件4最大伸张时也不接触。嵌合部122的另一端l"a 比摩擦卡合于驱动轴6的卡合部2a移动至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2a的另一 端2b、以及卡合部2a移动至另外的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2a的一端2c的 任何一个都更位于另一方侧。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在嵌合部122 的外面,由向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延伸的3个缺口面形成有缺口部12化, 使得驱动轴6在3处被嵌合部122支承。
在如以上构成的驱动装置10中,设在隔离部11的轴承孔lla中的支 承部件120的固定部121被固定在支架3上,支承部件120的嵌合部 被嵌合在驱动轴6的中空部6a中。由此,例如与只用轴承孔支承驱动轴6 的情况相比,可较长设置由嵌合部122对驱动轴6的支承范围。从而,可 防止在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倾倒的状态下,压电元件4被支架3支 承。由此,例如在带照相机手机或小型数码相机等中驱动透镜等时,可获 得极高的光学性能。
更进一步,由于由支承部件120防止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
倒,因此,作为透镜框架2的止转轴只设置轴9,即可将驱动轴6作为透 镜框架2的引导轴。由此,即使不在驱动轴6之外另行设置透镜框架2的 引导轴,例如在带照相机手机或小型数码相机等中驱动透镜等时,也可防 止光学性能的劣化。
另外,嵌合部122的另一端122a比摩擦卡合于驱动轴6的卡合部2a 移动至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2a的另一端2b、以及卡合部2a移动至另一侧 尽头时的卡合部2a的一端2c中的任何一个都更位于另一方侧。由此,嵌 合部122成为中空部中的驱动轴6的芯,可在由降落等而受到冲击时防止 驱动轴6断裂。其理由是因为,若驱动轴6由降落等而受到冲击,则存在 着在卡合部2a移动至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2a的另一端2b、或是卡合部 2a移动至另一侧尽头时的卡合部2a的一端2c,应力集中在驱动轴6而使 驱动轴6断裂的顾虑。
另外,在嵌合部122的外表面,由在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 3个缺口面形成有缺口部122b,使得驱动轴6在3处被嵌合部122支承。 此时,由于嵌合部122的外表面和驱动轴6的中空部6a的内表面的接触 面积变小,因此,可使驱动轴6相对于嵌合部122圆滑地往返移动。并且, 通过驱动轴6在3处被嵌合部122支承,驱动轴6相对嵌合部122而被定 位,因此,可可靠地防止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倒。
然而,在制造驱动装置10时,也可在用于使压电元件4支承在支架3 上的(即,用于将保持压电元件4的硅酮帽套5粘结在支架3上的)硅酮 粘结剂硬化之前,使支承部件120的固定部121相对于支架3的一端面的 固定位置变化,来调整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斜。根据上述驱动 装置10的制造方法,可在防止了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倒的状态 下,使压电元件4支承在支架3上。并且,上述驱动装置10的制造方法, 即使不是如硅酮粘结剂那样的弹性粘结剂,而是使用硬化时成为高刚性的 粘结剂时也有效。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C及图2C所示,在轴承沟211a、 212a的 开口侧设有限制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斜的限制部件220,且安 装在支架3上。限制部件220具有固定在支架3上的固定部221、以及将 驱动轴6按压在轴承沟211a、 212a的内表面上的按压部222。按压部222
对驱动轴6施力向轴承沟211a、 212a的内表面,以使力作用在与基准线 FL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如图13所示,驱动轴6在轴承沟211a中,被形 成为剖面V字状的2个内表面21 lb及按压部222的内表面222a在3处支 承。上述构成在轴承沟212a中也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轴承沟211a、 212a内表面的驱动轴6的按压力为不阻碍沿基准线FL的驱动轴6的往返 移动的程度的大小。
在如以上构成的驱动装置100中,通过设在支架3所具有的轴承沟 211a、 212a上的限制部件220,限制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斜。 更具体而言,驱动轴6在3处被各轴承沟211a、 212a的2个内表面以及 将驱动轴6按压在其内面的按压部222支承,由此,驱动轴6被定位。从 而,可可靠地防止在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倾倒的状态下压电元件4 被支架3支承。由此,例如在带照相机手机或小型数码相机等中驱动透镜 等时,可获得极高的光学性能。
更进一步,由于由限制部件220限制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 倒,因此,只设置轴9作为透镜框架2的止转轴,即可将驱动轴6设为透 镜框架2的引导轴。由此,即使不在驱动轴6之外另行设置透镜框架2的 引导轴,也可例如在带照相机手机或小型数码相机等中驱动透镜等时,防 止光学性能的劣化。
另外,限制部件220安装在轴承沟211a、 212a的开口侧。由此,将 驱动轴6从其开口侧配置在轴承沟211a、 212a之后,可将限制部件220 安装在轴承沟211a、 212a的开口侧。从而,可提高驱动装置100的组装 性。
在此,说明驱动装置l、 10、 IOO的动作。图4是使图1A、图1B及 图1C所示的压电元件运作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5是输入至图4所示 的驱动电路的输入信号的波形图,图6是从图4所示的驱动电路输出的输 出信号的波形图。
如图4所示,驱动电路31设在控制部30内。控制部30是进行驱动 装置l的整体控制的部件,例如具有CPU、 ROM、 RAM、输入信号电路 以及输出信号电路等。驱动电路31具有作为压电元件4的驱动电路的功 能,对于压电元件4输出驱动用电信号。驱动电路31从控制部30的控制
信号生成部输入控制信号,并将其控制信号进行电压放大或电流放大而输
出压电元件4的驱动用电信号。驱动电路31使用例如由逻辑电路U1 U3 构成输入段,且在输出段具备场效应型晶体管(FET) Ql、 Q2的电路。 晶体管Q1、 Q2,作为输出信号,可输出Hi输出(高电位输出)、Lo输 出(低电位输出)以及OFF输出(开放输出)。
图5 (a)是使透镜框架2移动时输入的输入信号,以使卡合部2a接 近于压电元件4,图5(b)是使透镜框架2移动时输入的输入信号,以使 卡合部2a从压电元件4离开。另外,图6 (a)是使透镜框架2移动时输 出的输出信号,以使卡合部2a接近于压电元件4,图6 (b)是使透镜框 架2移动时输出的输出信号,以使卡合部2a从压电元件4离开。
图6 (a)、图6 (b)的输出信号为在与图5 (a)、图5 (b)的输入 信号相同时间ON/OFF的脉冲信号。图6 (a)、图6 (b)的2个信号被 输入至压电元件4的输入端子4a、 4b。虽也可在此输入端子4a、 4b输入 具有锯齿状波形的脉冲信号,但如图6所示,即使输入具有矩形状波形的 脉冲信号,也可使压电元件4动作。此时,由于压电元件4的驱动信号也
可为具有矩形状波形的脉冲信号,因此,信号生成变得容易。
图6 (a)、图6 (b)的输出信号由为同一频率的2个脉冲信号构成。 此2个脉冲信号,通过使彼此的相位不同,成为彼此的信号的电位差阶段 性地变大而急剧变小的信号、或成为彼此的信号的电位差急剧变大而阶段 性地变小的信号。通过输入上述2个信号,可使压电元件4的伸长速度和 收缩速度不同,可使卡合部2a、进而使透镜框架2移动。
例如,在图6 (a)、图6 (b)中,被设定为一方的信号从Hi (高) 成为Lo (低)后,另一方的信号成为Hi。在该些信号中,被设定为当一
方的信号成为LO时,经过一定时滞toFF后,另一方的信号成为Hi。另外,
在2个信号双方皆为Lo时,作为输出设为关闭状态(开放状态)。
作为图6 (a)、图6 (b)的输出信号,即,使压电元件4动作的电 信号,使用超过声频的频率信号。在图6 (a)、图6 (b)中,2个信号的 频率被设为超过声频的频率信号,例如被设为30 80kHz、更优选40 60kHz的频率信号。通过使用上述频率信号,可降低压电元件4的可听领 域中的动作音。
根据以上,驱动装置1、 10、 100如下动作。即,电信号被输入至压 电元件4,通过该电信号的输入,压电元件4反复伸长及收缩。根据此伸 长及收縮,驱动轴6往返移动。此时,通过使压电元件4的伸长速度和收 缩速度不同,驱动轴6向一方向移动的速度和向另一方向移动的速度变得 不同。由此,可使卡合部2a、进而使透镜框架2向所期望的方向移动。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如 图7所示,在驱动装置l中,倾斜调整机构20具有圆柱部21,其从一 方侧过盈配合于具有以基准线FL为中心线形成在隔离部11上的内表面 llc的嵌合部lib;以及圆筒部23,其从一方侧间隙配合于隔离部11的轴 承孔lla,且从另一方侧间隙配合驱动轴6的一端部。圆柱部21的另一端 面和驱动轴6的一端面之间设有间隙,使得它们在压电元件4最大伸张时 也不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圆柱部21的中心线CL1和圆筒 部23的中心线CL2,只偏心例如1/100mm。
在如以上构成的驱动装置1中,在倾斜调整机构20中,圆柱部21的 中心线CL1和圆筒部23的中心线CL2偏心。因此,通过使在具有以基准 线FL为中心线形成在隔离部11上的内表面llc的嵌合部lib上嵌合的圆 柱部21旋转,可容易且可靠地调整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压电元件4从相对基准线FL的延伸方 向的侧方被支架3支承的情况下,也可在压电元件4的另一端没有固定锤 部件8。并且,由支架3支承压电元件4,并不限于从相对基准线FL的延 伸方向的侧方支承,也可在支架3上固定压电元件4的另一端,从相对基 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方侧进行支承。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驱动轴6为圆筒状,但并不限于此。作为一 例,在驱动轴6的一端部形成有中空部6a,作为剖面圆形的凹部,倾斜调 整机构20的圆柱部22也可与作为凹部形成的中空部6a间隙配合。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驱动轴6在至少3处被嵌合部122支承而 被定位,因此,在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缺口部122b也可以形成 在嵌合部122的外面,使得驱动轴6在4处被嵌合部122支承。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在驱动轴6的中空部6a的内表面形成在基
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缺口部6b,使得驱动轴6在至少3处(在此, 是6处)被嵌合部122支承。此时,由于嵌合部122的外表面和驱动轴6 的中空部6a的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可使驱动轴6相对于嵌合部 122圆滑地往返移动,同时,由于驱动轴6相对嵌合部122被定位,因此, 可以可靠地防止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倒。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在嵌合部122的外表面的缺口部122b或形成在 驱动轴6的中空部6a的内表面的缺口部6b,也可为沟状的部件等。如图 11所示,也可以在嵌合部122的外表面通过形成在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 上延伸的沟状缺口部122b,形成在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突条部 122c,使得驱动轴6至少在3处被嵌合部122支承。或者,如图12所示, 也可以在驱动轴6的中空部6a的内表面,通过形成在基准线FL的延伸方 向上延伸的沟状的缺口部6b,形成在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突条 部6c,使得驱动轴6至少在3处被嵌合部122支承。在这些情况下,通过 与驱动轴6的中空部6a的内表面接触的至少3根突条部122c。或与嵌合 部122的外表面接触的至少3根突条部6c,嵌合部122的外表面和驱动轴 6的中空部6a的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可使驱动轴6相对于嵌合 部122圆滑地往返移动,同时,驱动轴6相对于嵌合部122被定位,因此, 能够可靠地防止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倒。
另一方面,未必一定要在嵌合部122的外表面或驱动轴6的中空部6a 的内表面形成缺口部。此时,只要在嵌合部122的外表面或驱动轴6的中 空部6a的内表面,进行化学研磨、电解研磨、润滑镀等可降低摩擦系数 的表面处理,即可使驱动轴6相对于嵌合部122的往返移动变得顺畅。
另外,在压电元件4从相对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的侧方被支架3支 承时,也可以不在压电元件4的另一端固定锤部件8。而且,由支架3支 承压电元件4,并不限于从相对于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的侧方进行支承, 也可以在支架3等固定压电元件4的另一端,从相对基准线FL的延伸方 向上的另一方侧进行支承。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驱动轴6虽为圆筒状,但并不限于此。作 为一例,也可以在驱动轴6的一端部作为剖面圆形的凹部而形成有中空部 6a,支承部件120的嵌合部122与作为凹部形成的中空部6a间隙配合。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驱动轴6也可在3处被在 轴承沟21 la中形成为剖面U字状的内表面21 lb以及在按压部222中形成 为剖面V字状的2个内表面222a支承。上述构成在轴承沟212a中也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轴6只要至少在3处被支承即可定位,因此,在4处 以上被支承也可。
另外,按压部222,如图15所示,可以为螺合在固定部221上的螺钉, 或者,如图16所示,也可以为以被压縮的状态安装在固定部221上的弹 簧。按压部222为螺钉时,根据其拧紧情况,可调整驱动轴6相对于轴承 沟211a、 212a的内表面的按压力。另外,按压部222为弹簧时,通过改 变其弹簧常数,可调整驱动轴6相对于轴承沟211a、 212a的内表面的按 压力。
另外,按压部222并不限于将驱动轴6按压在轴承沟211a、 212a的 内表面,也可为使驱动轴6的外表面和轴承沟211a、 212a的内表面之间 的间隙变小的部件。此时,由限制部件220限制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 的倾斜,因此,可防止驱动轴6相对于基准线FL的倾倒。
另外,在压电元件4从相对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的侧方被支架3支 承时,也可以不在压电元件4的另一端固定锤部件8。而且,由支架3支 承压电元件4,并不限于从相对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的侧方支承,也可 在支架3上固定压电元件4的另一端,从基准线FL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 方侧进行支承。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机电转换元件,其在规定的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伸缩;驱动轴,其安装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上述机电转换元件的一端;被驱动体,其摩擦卡合在上述驱动轴上;支架,其支承上述机电转换元件,并且具有上述驱动轴的轴承部;倾斜调整机构,其设于上述轴承部且调整上述驱动轴相对于上述基准线的倾斜。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电转换元件由上述支架弹性支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调整机构具有第一圆柱部,其嵌合在具有以上述基准线为中心线形成在上述支架上的内表面的嵌合部;以及第二圆柱部,其嵌合在 形成于在上述驱动轴的至少一端部的中空部,上述第一圆柱部的第一中心线和上述第二圆柱部的第二中心线偏心。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调整机构具有圆柱部,其嵌合在具有以上述基准线为中心 线形成在上述支架上的内表面的嵌合部;以及圆筒部,其嵌合上述驱动轴 的一端部,上述圆柱部的第一中心线和上述圆筒部的第二中心线偏心。
5. —种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驱动装置具备机电转换元件,其在规定的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伸缩;驱动轴,其安装在上述延伸方向上 的上述机电转换元件的一端;被驱动体,其摩擦卡合在上述驱动轴上;支 架,其支承上述机电转换元件,所述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用于使上述机电转换元件支承在上述支架上的粘结剂硬化之 前,调整上述驱动轴相对于上述基准线的倾斜的工序。
6. —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机电转换元件,其在规定的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伸缩;驱动轴,其安装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上述机电转换元件的一端; 被驱动体,其摩擦卡合在上述驱动轴上;支架,其支承上述机电转换元件,并且具有上述驱动轴的轴承部; 支承部件,其设于上述轴承部,并且具有固定在上述支架上的固定部 以及嵌合在形成于上述驱动轴的至少一端部的中空部上的嵌合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的另一端,与摩擦卡合在上述驱动轴的上述被驱动体的卡 合部移动至一侧尽头时的上述卡合部的另一端、以及上述卡合部移动至另 一侧尽头时的上述卡合部的一端的任一方相比,更位于另一方侧。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嵌合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在上述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缺口部,使得上述驱动轴在至少3处被上述嵌合部支承。
9.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驱动轴的上述中空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在上述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缺口部,使得上述驱动轴在至少3处被上述嵌合部支承。
10. —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机电转换元件,其在规定的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伸缩; 驱动轴,其安装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上述机电转换元件的一端; 被驱动体,其摩擦卡合在上述驱动轴上;支架,其支承上述机电转换元件,并且具有上述驱动轴的轴承部; 限制部件,其设于上述轴承部且限制上述驱动轴相对于上述基准线的 倾斜。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部件安装在作为沟而形成在上述支架的上述轴承部的开口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具有固定在上述支架上的固定部以及将上述驱动轴按压在上述轴承部的内表面的按压部,上述驱动轴在上述轴承部中在至少3处被上述轴承部的内表面以及上述按压部支承。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是螺合在上述固定部的螺钉。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是安装在上述固定部的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具备在规定基准线的延伸方向上伸缩的机电转换元件;安装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上述机电转换元件的一端的驱动轴;摩擦卡合在上述驱动轴上的被驱动体;支承上述机电转换元件,同时具有上述驱动轴的轴承部的支架。本发明的第一驱动装置还具备调整机构,其设于上述轴承部且调整上述驱动轴相对于上述基准线的倾斜。本发明的第二驱动装置还具备支承部件,其设在上述轴承部,同时具有固定在上述支架上的固定部和嵌合在形成于上述驱动轴的至少一端部的中空部的嵌合部。本发明的第三驱动装置还具备限制部件,其设在上述轴承部且限制上述驱动轴相对于上述基准线的倾斜。
文档编号G02B7/04GK101350572SQ20081011028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7日
发明者佐佐木龙太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