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58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附设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中 用于提高生产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在选择中能够连接对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 的用纸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的结构,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附设 后处理而构成图像形成系统。作为后处理具有将用纸装订起来,或将
用纸排出到多个排纸托盘中指定的排纸托盘上,或偏移(offset)排纸 托盘的排出位置等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即、在这样的图像形成系统 中,图像形成装置不等后处理装置的后处理的变更准备完成就开始第 二图像形成工作,后处理装置当后处理的变更准备完成则立即开始第 二图像形成工作的后处理。
艮P,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一图像形成工作(第二图像形成工作的前 一个的图像形成工作)完成同时停止用纸的搬送后,在后处理的变更 准备完成前的适当的时刻再次开始用纸的供纸和搬送,在与后处理的 变更准备完成几乎相同的时刻将用纸供给后处理装置。
如此一来,则从第一图像形成工作开始后到第二图像形成工作的 后处理完成之前所需要的时间比以往短。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5—321482号公报(平成17年11月17 日公开)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即使能够回避在后处理装 置进行后处理的变更准备所需要的期间中图像形成装置等待这样的不 良现象,在图像形成工作连续进行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够解决图像形 成装置为了确保前一个的图像形成工作的后处理时间而使下一个图像 形成工作的开始延迟、等待,从而导致的工作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实行连续的图像形成工作中,不用为 了确保前一图像形成工作的后处理时间而使下一图像形成工作的图像 形成延迟,或即使延迟是必要的,也能够尽量縮短该时间,不会使图
像形成装置的运转(performance)浪费,能够提高生产性的图像形成 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收纳用纸的供纸部; 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将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用纸向装 置外部排出的排出部;从供纸部经由图像形成部将用纸向排出部引导 的主搬送路;以及从主搬送路的排出部的上游侧向图像形成部的上游 侧引导在用纸的一个面上完成了图像形成的用纸的副搬送路,其中, 通过附设对从排出部排出的用纸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而构成图像 形成系统,其包括条件判断机构(条件判断部),其判断图像形成的 条件是否为在用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并且构成一份 的用纸数为奇数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是否需要为了进行在先排出 的前一份的后处理而将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和顺序控制机构(顺 序控制部),当上述条件判断部判断为双面图像形成并且一份的用纸数 为奇数张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需要使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时, 上述顺序控制部变更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的顺序,使得能够在进 行前一份的后处理期间也能进行下一份的图像形成。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对从排 出部排出的用纸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条件判断机构关于图像形成的条件判断是否为 在用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并且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 奇数、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是否需要为了进行在先排出的前一份的 后处理而将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
并且,顺序控制机构,当所述条件判断部判断为双面图像形成并 且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张、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需要使下一份的图 像形成延迟时,则变更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的顺序,以能够在进 行前一份的后处理期间也能进行下一份的图像形成。由此,由于不用为了确保前一份(图像形成工作)的后处理时间 而使下一份(图像形成工作)的图像形成延迟,或即使延迟是必要的, 也能够尽量缩短其时间,所以在通过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的图像 形成系统中,不会浪费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转,而能够提高生产性。
作为上述顺序控制机构例如具有(供纸搬送时间调整机构)供纸 搬送时间调整部,其控制主搬送路和副搬送路的用纸搬送机构,调整 用纸的搬送供纸时间;和(图像形成顺序调整机构)图像形成顺序调 整部,其控制图像形成部而调整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的形成顺序。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良方面在以下的记载中能够充分理 解。另外,本发明的优点在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的说明中明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 成的顺序变更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附图。 图3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系统所具有的后处理装置的结构的附图。 图4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用纸搬送部的搬
送路结构的附图。
图5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 图6 (a) 图6 (d)都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时间
表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在能够以100%的运转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单独双 面图像形成用纸而产生的损失时间的附图,其上段表示能够以纸间X 的100%的运转进行单面图像形成的周期,其下段表示以一张进行双面 图像形成的情况的周期。
图8是表示变更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的顺序的控制流程 的附图。
图9是表示变更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的顺序的其他控制 流程的附图。
图IO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的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 成的顺序变更的功能框图。图11是表示实施其他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用纸搬送部 的搬送路结构的附图。
图12 (a) 图12 (d)都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时 间表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变更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的顺序的控制流程 的附图。
图14是表示变更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的顺序的其他控制 流程的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方式l)
根据图1 图9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如下。首先,使用图2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一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结构。图2是表示图 像形成系统l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2上附设后处理装置3和两 个供纸装置4、 5而构成。另外,在此,例示与后处理装置3—起附设 两个供纸装置4、 5的结构,但是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只要是在 图像形成装置上至少附设后处理装置3的结构即可。
图像形成装置2根据经由网络等输入的图像信息选择性地进行电 子写真方式的多色和单色的图像形成,将形成的图像记录在用纸上。 图像形成装置2具有图像形成部6、用纸收容部7和用纸搬送部8。
图像形成部6具有曝光单元10、中间转印带ll、 二次转印辊14, 其中中间转印带11和曝光单元10之间以一列配置构成图像形成台 12A 12D。
各图像形成条件12A 12D分别根据色分解彩色图像而得的减法 混色的三原色即蓝、红、黄加黑共计4色的各色相的图像信息进行图 像形成。
黑色的图像形成台12A具有感光鼓101A、显影单元102A、带电 辊103、 一次转印辊104和清洁单元105等。
带电辊103是使感光鼓101A的表面均匀带规定电位的接触方式的 带电器。也能够代替带电辊103而采用使用带电刷的接触方式的带电器、或采用电晕管(corotron)或电晕环(scorotron)等的非接触方式 的带电器。曝光单元10具有半导体激光器等光源、多棱镜和反射镜等。 从曝光单元10向感光鼓101A照射基于黑色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光,形 成与黑色的色相的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
显影单元102A对形成了静电潜影的感光鼓101A的表面供给黑色 的调色剂,使静电潜影显影为调色剂像。清洁单元105回收残留在感 光鼓101A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11构成环状的移动路径。中间转印带11在下侧的移 动路径上通过感光鼓101A和一次转印辊104之间。
对一次转印辊104上通过定电压控制而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 相反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在感光鼓101A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在 中间转印带ll的外周面上。
蓝、红和黄各色相的图像形成台12B、 12C、 12D的各图像形成台 与图像形成台12A同样地构成。只不过,在图像形成台12B、 12C、 12D 的各图像形成台上从曝光单元IO照射根据蓝、红和黄各色相的图像信 息调制的图像光。另夕卜,显影单元102B、 102C、 102D的各单元将蓝、 红和黄各色相的调色剂供给感光鼓IOIB、 IOIC、 IOID。
由此,在感光鼓IOIB、 IOIC、 101D的各感光鼓上形成蓝、红、 黄以及黑各色相的调色剂像。
在输入黄、红、蓝和黑的色相的仅一份的图像信息的情况下,仅 在四个图像形成台12A、 12B、 12C、 12D中与被输入的图像信息的色 相对应的一份上进行静电潜影的形成和调色剂像的形成。例如在单色 图像形成时,仅在黑色的图像形成台12A中进行静电潜影的形成和调 色剂像的形成,在中间转印带ll的外周面上仅转印黑色的显影剂像。
在全色图像形成时,在全部四个图像形成台12A、 12B、 12C、 12D 上进行静电潜影的形成和调色剂像的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 上依次重合转印黄、红、蓝和黑的调色剂像。
对于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像的转印相当于本发明的图 像形成部6的图像的准备。
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11 的转动而被搬送到与二次转印辊14相对的位置上。二次转印辊14以规定的夹持压力压接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中间转印带11和 二次转印辊14的相对位置为相对于用纸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位置30。
用纸收容部7具有分别收纳单一种类的多张用纸的供纸盒16A、 16B和手动供纸托盘17。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2上作为外部的用纸 收容部选择设有供纸装置4、 5。
供纸装置4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下方,内部具有供纸盒16C、 16D。供纸装置5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侧面,大量收纳单一种类的 多张用纸。
在用纸搬送部8上形成有从供纸盒16A、 16B经由图像形成位置 30而到设置于图像形成位置2的上面的后处理装置3为止的第一用纸 搬送路31。在该第一用纸搬送路31上配置有搓纸辊21A、 21B、供纸 辊22A、 22B、定位辊32、定影单元33、第四搬送辊87、第一排纸辊 34等。
另外,在用纸搬送部8上形成有使手动供纸托盘17与第一用纸搬 送路31的用纸搬送方向的定位辊32的上游侧连接的第二用纸搬送路 35。
另外,在用纸搬送部8上形成有将第一用纸搬送路31的定影单元 33和第一排纸辊34之间与第一用纸搬送路31的用纸搬送方向的定位 辊32的上游侧连接的第三用纸搬送路36 (双面搬送路)。第三用纸搬 送路36当在用纸的双面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时搬送通过第一排纸 辊34的反转而被转向搬送的单面图像形成完毕的用纸。
另外,在用纸搬送部8上还形成有使供纸装置5与第一用纸搬送 路31连接的第五用纸搬送路37。处于供纸装置4上的供纸盒16C、 16D 经由设于供纸装置4内部的第六用纸搬送路38而与第一用纸搬送路31 连接。另外,关于用纸搬送路8的更详细的结构使用图4在后面论述。
从用纸收容部7和供纸装置4、 5供给的用纸在第一用纸搬送路31 中搬送,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接收来自中间转印带11的调色剂 像的转印。另外,双面图像形成时,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用纸通过第一 排纸辊34的反转而被转向搬送,经由第三用纸搬送路36再次搬送给 第一用纸搬送路31。并且,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在另一面上接收来自中间转印带1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
配置在第一用纸搬送路31上的定位辊32当从用纸收容部7(供纸 盒16A、 16B、手动供纸托盘17)、供纸装置4、供纸装置5或第三用 纸搬送路36搬送来的用纸的前端到达的时刻停止转动。
并且,定位辊32当通过定位辊32的用纸的前端到达图像形成位 置30时,在附着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到达图像形成 位置30的时刻开始转动。
由此,用纸被在第一用纸搬送路31内搬送而使得前端通过定位辊 32在图像形成位置30与调色剂像的前端相对。另外,定位辊32还具 有在停止转动的期间通过接触用纸的前端而校正用纸的倾斜搬送的功 能。
在图像形成位置30中转印调色剂像的用纸被定影单元33引导。 定影单元33具有被加温到调色剂熔融温度的加热辊33A以及以规定的 夹持压力压接在加热辊33A上的加热辊33B。用纸在通过定影单元33 时被加热和加压,在调色剂像定影在表面上的状态下向后处理装置3 排出。
在图像形成位置30上,需要将全部附着在中间转印带11的周面 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用纸上。但是,也有一份残留在中间转印带ll上 的情况。另外,也存在通过后述的处理,附着在中间转印带ll的周面 上的调色剂像不转印在用纸上而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情况。这样的 图像形成位置30残留在通过后的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被清洁单 元13回收。
另一方面,后处理装置3将从图像形成装置2的选择交接口 85排 出的用纸搬入到装置内,进行各个后处理而积载于排纸托盘上。作为 后处理具有将用纸装订起来,或将用纸排出到多个排纸托盘中指定的 排纸托盘上,或偏移排纸托盘的排出位置等。
图3是放大表示后处理装置3的附图。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后处 理能够对应将用纸装订起来的装订处理、在用纸上开设穿孔的穿孔处 理。
后处理装置3具有入口辊171、装订器172、穿孔销178、整合处 理部173、排纸辊174、用纸后端检测传感器176以及排纸托盘175等。
13由图像形成装置2的第一排纸辊34排出的用纸被入口辊171向整合处 理部173搬送,整合处理部173将用纸依次积载于处理台上进行整合。 在整合处理部173上设有整合板、桨片(paddle)、收集带(collecting belt)等。
在装订处理的情况下,装订器172对被整合的用纸捆装订在指定 的部位。被装订起来的用纸捆被排纸辊174排出到排纸托盘175上。
在穿孔处理的情况下,在用纸后端检测传感器176检测到用纸的 后端的时刻暂时停止用纸的搬送,穿孔销178在用纸的后端开设穿孔。 之后,被向整合处理部173搬送进行整合后,由排纸辊174向排纸托 盘175上排出。
图4是表示实施图像形成装置2的用纸搬送部8中第一用纸搬送 路31附近的要部结构的附图。
如上所述,第一用纸搬送路31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内部形成在从 用纸收容部7经由图像形成部6的图像形成位置30而至后处理装置3 之间。对第一用纸搬送部31内从用纸收容部7和供纸装置4、 5的各 供纸盒供给用纸。是否已经从供纸盒供给用纸,由与各供纸盒对应设 置的供纸传感器41检测。
另外,在配置在第一用纸搬送路31上的定位辊32的附近配置有 定位传感器44。定位传感器(registration sensor) 44检测用纸的前端是 否到达定位辊32的配置位置。
配置在第一用纸搬送路31上的第一排纸辊(第一排出部)34能够 正反驱动地构成。第一排纸辊34通过正转驱动而将用纸通过选择交接 口 85向后处理装置3搬送。另外,第一排纸辊34在检查用纸的后端 的状态下被反转驱动而将用纸转向搬送,向第三用纸搬送路36搬送。
在第一排纸辊34的附近配置有第一用纸后端检测传感器61。第一 用纸后端检测传感器61检测向后处理装置3搬送的后端是否到达第一 排纸辊34。另外,本说明书中,用纸的后端、始端是相对于用纸搬送 方向而言的。因此,转向搬送之前和之后始端和后端对调。
从上述第一用纸搬送路31分支的第三用纸搬送路36在配置于第 一用纸搬送路31的定影单元33和第一排纸辊34之间的第一搬送辊81 的定影单元33侧分支。第一搬送辊81也与第一排纸辊34同样地能够正反驱动地构成。第一搬送辊81通过正转驱动而将用纸向第一排纸辊
34搬送。另外,第一搬送辊84通过反转驱动而将被转向搬送来的用纸 向第三用纸搬送路36搬送。
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上还配置有第二、第三搬送辊82、 83。这些 第二、第三搬送辊82、 83仅在一个方向转动,将用纸再次向定位辊32 搬送。
接着,根据图5说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2的控制部50的结构。图 5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2的控制部50的结构的框图。图像形成装 置2的控制部50具有图像控制单元(以下称为ICU) 51、过程控制单 元(以下称为PCU) 52、和操作控制单元(以下称为OCU) 53。
OCU 53具有作业用存储器55,连接有操作面板57。 OCU 53将从 操作面板57输入的份数、变倍率、N合1信息、浓度信息、用纸尺寸、 双面复印信息、后处理信息等操作信息收纳在作业用存储器55中。另 外,OCU53将操作信息中与对图像信息进行的图像处理相关的内容供 给ICU51,将与图像形成相关的内容供给PCU52。
ICU 51具有图像存储器54,连接有数据输入部56。 ICU 51根据 从OCU 53输入的操作信息,对经由数据输入部56从外部输入的图像 信息,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而收纳在图像存储器54中。
在PCU 52上连接有图像形成部6和用纸搬送路8的各份上所设有 的电动机和离合器等负载设备58、 59和后处理装置3。 PCU52对后处 理装置3的控制部60输送对用纸进行后处理的信息。在向后处理的信 息中发送后处理的内容的同时、如果装订起来、则也发送装订的位置 和数量等信息。
后处理装置3的控制部60根据从PCU 52输送的后处理的信息将 实施后处理的情况所需要的后处理时间的信息送给PCU52。后处理时 间根据后处理的内容例如在装订处理中将该装订数量以及是否同时也 进行穿孔处理等预先决定。
后处理装置3的控制部60具有使后处理的内容和后处理时间对应 的表格,根据该表格将后处理时间送给PCU 52。另外,也能够形成PCU 52侧具有同样的表格的结构。
另外,对PCU 52中输入来自上述各供纸传感器41、定位传感器44、以及第一用纸后端检测传感器61等各种传感器类69的检测信号。 PCU 52根据各种传感器来自69的检测信号、以及从OCU 53输入
的操作信息、和从后处理装置3的控制部60输入的后处理时间的信息,
如后所述那样驱动负载设备58、 59。
接下来说明本图像形成系统1中需要关注的结构、即需要后处理
的双面图像形成时实施的图像形成的顺序变更。图像形成的顺序变更
以进行双面图像形成并且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份数为二份以上、
并且需要为了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而使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为条件。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图像形成的顺序变更的 控制部的功能框图。设置有顺序控制部(顺序控制机构)90、条件判 断部(条件判断机构)91、优点判断部(优点判断机构)92。这些各 部由上述的PCU 52和ICU51构成。
条件判断机构91根据图像形成条件的信息判断图像形成的条件是 否满足以下记载的4个条件。艮口,
条件l:进行在用纸的双面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
条件2: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张。 条件3:份数为二份以上。
条件4:需要为了进行在先排出的份的后处理而将下一份的图像形 成延迟。
顺序控制部90当条件判断部91判断条件1 4全部满足,则变更 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的顺序,使得在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的期间 也能够实行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如后所述变更用纸的供纸搬送时间和 图像的形成顺序。
关于详细的内容将在后面进行阐述,但是顺序控制部90将通常的 顺序变更为第一顺序,在通常的顺序中,针对不同的份,将用纸从供 纸部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 后,在该两张用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向后处理装置3连续排出 两张,将下两张用纸连续供纸。
在第一顺序中,到检测出份的最后的用纸为止,两张两张地连续 供给用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该两张用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向后处理装置3连续排出两张,连续供给 下两张用纸,关于一份的最后的用纸,从供纸部仅供纸一张,在供给 的一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后,接着在该用纸的第二面也形成图像, 仅排出一张。'
根据第一顺序,与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偶数的情况相同,能够在 下一份的第一张和第二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的情况进行前一份的 后处理。
另外,在第二顺序中,关于一份的最初的用纸,仅供纸一张,在 供给的一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后,接着在该用纸的第二面也形成 图像,然后仅排出一张,之后,到检测出下一份的最初的用纸为止, 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给用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 后,在该两张用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向后处理装置3连续排出 两张,将下两张用纸连续供纸。
根据第二顺序,由于份的第一张用纸必须单独供纸,在双面上形 成图像排出,所以能够于在第一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的期间和仅
供给一张用纸并搬送而在双面上形成图像所产生的后述的损失时间B
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
优点判断部(优点判断机构)92,其将在用纸的单面上形成图像 时、即单面图像形成时的每一张用纸的图像形成时间与仅供纸搬送一 张用纸、在双面上形成图像而单独排纸的图像形成时间之差即损失时 间B的两倍值2B、与一份的后处理所需要的后处理时间M进行比较 来判断优点的有无。
顺序控制部90仅在由优点判断部92判断为有优点的情况下,将 顺序从通常的顺序变更为第一或第二顺序。
在此,顺序控制部卯具有供纸搬送时间调整部(供纸搬送时间调 整机构)93、图像形成顺序调整部(图像形成顺序调整机构)94。
供纸搬送时间调整部93当判断有必要向第一或第二顺序变更时, 则调整用纸的供纸搬送的时刻,以根据第一或第二顺序供纸搬送用纸, 控制用纸搬送部负载设备59的动作。
图像形成顺序调整部94当判断有必要向第一或第二顺序的变更 时,调整图像的顺序以根据第一或第二顺序进行图像形成,控制图像
17形成部负载设备58。
接着,使用图6 (a) 图6 (d),说明通常的顺序的图像形成时 间表、以及顺序变更后的第一、第二顺序的图像形成时间表。
图6 (a) 图6 (d)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对二 份以上实施在A4尺寸的用纸5张的双面进行图像形成的工作(指定双 面原稿5张、或单面原稿10张的双面)的情况下的、4类型的图像形 成时间表。用纸在以其宽度方向为搬送方向的、横向搬送的方式被搬 送。
在图6.(a) 图6 (d)中,横向的长度表示时间经过。另外,上 段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2的用纸收容部7或供纸装置4、 5 (换言之, 第二用纸搬送路35、第四用纸搬送路37、第五用纸搬送路38)供给用 纸的通常供纸。另一方面,下段表示从设于图像形成装置2上的双面 图像形成时使用的第三用纸搬送路(副搬送路、双面路径)36进行的 用纸的供纸,用纸向后处理装置3的排出在下段的时间进行。
另外,口表示横向搬送的A4尺寸的用纸,口和口之间表示作为用 纸间的纸间。并且,口内的数字表示原稿的序号,口内的"表"和"背" 的文字表示用纸上形成双面原稿的表面还是背面的图像。
首先,说明图6 (a),这是通常的顺序的图像形成时间表。据此, 第一张用纸和第二张用纸形成基本循环的一对而被连续进行通常供 纸。在第一张用纸上,当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形成原稿第一 张的背面图像,在接下来的第二张用纸上,当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 置30时形成原稿第二张的背面图像。
在此,第二张用纸在第一张用纸之后隔开规定距离X被搬送(横 轴表示时间经过,所以准确的说表示相当于距离X的时间经过)。用纸 和用纸纸间的距离称为纸间,纸间根据定位辊32离开第一张用纸的后 端后,通过第二张用纸的前端(再次开始搬送)的时间决定。
本图像形成装置2具有例如以A4横向搬送方式以一分钟在110张 用纸的单面上形成图像并排出的能力,这种情况的纸间为X。图6(a) 图6 (d)全部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在双面图像形成时以A4横向搬送 方式在一分钟在110张用纸的单面上形成图像排出的、与单面图像形 成相同以100%的运转驱动的状态。另外,在纸间X的情况下,定位辊32停止用纸的搬送是瞬间的。
在图6 (a)的时间表中,第二张用纸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 的期间,第一张用纸被送到第三用纸搬送路36,从第三用纸搬送路36 供纸,通过定位辊32在第二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再次向图像形成位 置30搬送。并且,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形成原稿第一张 的表面图像后,向后处理装置3排纸。
第二张用纸也与第一张用纸同样地,通过第三用纸搬送路36再次 被供纸,隔开纸间X再次向图像形成位置30搬送,形成原稿第二张的 表面图像后,向后处理装置3排纸。再次,第一张用纸和第二张用纸 空开纸间X而被连续排出。另外,通过先形成背面图像,后形成表面 图像,从而即使是倒置排纸,用纸在表面图像朝下的状态下也能够被 依次层叠。
另一方面,第二张用纸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期间,构成 基本循环的下一对的第三张、第四张中第三张用纸被通常供纸,在第 二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被搬送。在第三张用纸上,当第一次通过图 像形成位置30时形成原稿第三张的背面图像。
并且,第三张用纸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期间也通常供纸第四张 用纸,在第三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被搬送,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 置30时形成原稿第四张的背面图像。
第四张用纸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期间,第三张用纸被第 三用纸搬送路36搬送,被再次供纸,在第四张用纸之后被搬送。并且 之后,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形成原稿第四张的表面图像之 后,向后处理装置3排纸。在此,该第三张用纸和第二张用纸的纸间, 为在用纸两张量的搬送方向尺寸Y上加上三个量的距离X而得的距离 Z。
另外,第三张和第四张用纸以后的动作与第一张和第二张用纸从 第三用纸搬送路36供纸的情况的动作相同。
并且,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张的情况下,第一份的最后的用 纸、在此为第五张用纸与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构成基本循环的组对。 即,通常供给第一份的第五张用纸后,隔开纸间X而使第二份的第一 张用纸连续被通常供纸(参照符号P1)。第一份的第五张用纸当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期间,形成原
稿第五张的背面图像,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在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 期间被送到第三用纸搬送路36,再次被供纸。并且,在通过图像形成 位置30的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再次向图像形成位置 30搬送,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形成原稿第五张的表面图像, 之后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
当作为第一份的最后的用纸即第五张用纸向后处理装置3排纸时, 后处理装置3对这五张用纸实行后处理(参照符号P2)。对第一份进行 后处理的期间,形成原稿第一张的背面图像的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被 送到第三用纸搬送路36,在第一份的后处理结束之前停止。
这样的用纸的停止通过定位辊32进行。定位辊32例如在第一份 的后处理结束,后处理装置3能够接收第二份的用纸的时刻,在第二 份的第一张用纸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的时刻,再次开始第二份的第一 张用纸的搬送。
在图6 (a)的时间表中,例示了后处理所需要的纸间H相当于用 纸两张量的图像形成时间的、与上述的纸间Z相同距离的情况。
在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上,通过再次开始搬送而在第二次通过图 像形成部30时形成原稿第一张的表面图像,之后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
另外,在第一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将组成基本循环的组对的 第二张、第三张用纸连续通常供纸。另外,成对的第二张、第三张、 以及第四张、第五张用纸的动作与组成第一份的组对的第一张、第二 张用纸的动作相同。
并且,即使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张,在第二份的情况下,作 为最后的用纸即第五张用纸与第四张用纸组成对,在第二张和第三张 纸之间确保与从首先排出前一对的第二张用纸到排出下一对的第一张 用纸之前的时间相当的上述的纸间Z (参照符号P3)。因此,第二份的 后处理能够利用该纸间Z进行,图像形成装置2连续开始第三份的图 像形成(参照符号P4)。
另外,在图6 (a)中想象不到,但是当后处理时间比相当于纸间 Z的用于排出两张用纸所花费的时间(用纸两张量的单面图像形成时 间)长的情况下,使对第三份的第一张用纸进行通常供纸的时刻以比用纸两张量的单面图像形成时间长的量延迟,需要进一步扩大纸间。
这样,在通常的顺序中,进行多份处理需要后处理的双面图像形 成工作中,当构成一份的用纸张数为奇数张的情况下,如第二份和第 三份那样,能够在两次中有一次,使在下一份的第一张、第二张用纸 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时间(实际上是在第一张、第二张的用纸的单面上 形成图像的时间)用在后处理上。但是,如第一份和第二份那样,能 够在两次中有一次,必须为了确保后处理的时间而停止用纸的搬送。 因此,在附设后处理装置3而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情况下,不能最 大限度地发挥图像形成装置2,生产性低。
另外,即使多份处理需要后处理的双面图像形成工作时,构成一 份的用纸张数为偶数张的情况下,能够在下一份的第一张、第二张用 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的时间一定进行后处理。因此,后处理时间只要 比用纸两张量的单面图像形成时间长,则图像形成系统1不会浪费图
像形成装置2的能力。
本申请发明人,为了在多份处理这样的需要后处理的双面图像形 成工作中,提高构成一份的用纸张数的情况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生产
性而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考虑出图6 (b) 图6 (d)所示的3种类型 的图像形成时间表。
图6 (b)是最初考虑出的时间表。其中,在第一份的第五张用纸 之后添入架空的用纸而形成偶数张。另外,添入架空的用纸是指、虽 然对架空的用纸不进行供纸和图像形成,而假设恰好存在用纸、其双 面上形成有图像,而控制用纸的供纸搬送时间和图像形成顺序。
由此,第五张用纸与架空的用纸组成对,在双面图像形成的路径 中搬送。即,形成构成一份的用纸张数与多份处理六张双面图像形成 工作的情况相同的时间表。
确实地,在此,通过如偶数原稿那样处理而能够使在下一份的第 一张、第二张用纸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时间必用在后处理上(参照符号 P5、 P6)。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将对第三份的第一张用纸进行通常供纸的 时刻与对图6 (a)的第三份的第一张用纸进行通常供纸的时刻比较可 知,第三份的图像形成的开始以对用纸两张的单面实施图像形成的时间量延迟。这是为了添入架空的用纸而增长每一份的图像形成时间。
图6 (c)是实现改良图6 (b)的时间表的、添入架空的用纸导致
处理时间增长的不良情况的时间表,其基于第一顺序。
在此,首先由于是架空的用纸,所以注意到对于搬送从第三用
纸搬送路36供纸的第五张用纸来说,在与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0 的第五张用纸之间不必考虑架空的用纸的搬送方向尺寸Y+纸间X。
因此,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第五张用纸尽可能通过第三用纸搬 送路36而返回,从第三用纸搬送路36尽可能快地供纸,再次向图像 形成位置30搬送(参照符号P7)。
在图6 (c)中,第五张用纸在双面图像形成的路径中被单独搬送 的时间,与图6 (b)的时间表相比,能够縮小与纸间X相当的时间量。 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第五张用纸的后端和第二次通过图像形 成位置30的第五张用纸的前端之间的差值为纸间J。
另外,由于是架空的用纸,所以注意到对于通常供纸第二份的 第一张来说,在与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0的第五张用纸之间不必 考虑架空的用纸的搬送方向尺寸Y+纸间X。
因此,在此进而被通常供纸的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在第五张用纸 之后隔开纸间X搬送(参照符号P8)。由此,第二份的第一张的供纸 时间与图6 (b)的时间表相比,能够以与距离L (架空的用纸的搬送 方向尺寸Y+两个量的纸间X)相当的时间量縮小。
艮P,在图6 (c)的时间表中,与图6 (b)的时间表相同地,能够 使在下一份的第一张、第二张用纸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时间必用在后处 理上,并且总量上相比于图6 (b)的时间表能够縮短与距离X+L的 时间、 一份的图像形成时间。
另一方面,图6 (d)与图6 (c)同样地也是改善图6 (b)的时间 表的、实现改良添入架空的用纸导致处理时间增长的不良情况的时间 表,其基于第二顺序。图6 (d)中,在第一张用纸后添入架空的用纸, 在此基础上与图6 (c)同样地,注意到其为架空的用纸,通过图像形 成位置30的第一张用纸尽可能地通过第三用纸搬送路36而返回,尽 可能快速供纸,再次搬送到图像形成位置30 (参照符号P9)。
图6 (d)的时间表与图6 (c)的时间表同样地,也能够使下一份的第一张、第二张用纸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时间必用在后处理上,同时 与架空的用纸插入第一张之后的时间表相比,总量上能够縮短与距离X 屮L相当的时间、 一份的图像形成时间。
但是,在图6 (d)的时间表的情况下,将第一张用纸单独供纸搬 送,在双面上形成图像并排出,所以将第一张、第二张用纸通常供纸, 后处理所利用的时间比在第一张、第二张用纸的单面上形成图像的时 间短。
然而,即使这样变更顺序,在后处理时间短的情况下,存在通过 变更顺序而相反生产性降低的情况。即,在变更后的顺序中,各份中 必单独将一张用纸供纸搬送,进行双面图像形成而排出。因此各份必 然产生作为单面图像形成时的每一张用纸的图像形成时间与将用纸单 独供纸搬送而进行双面图像形成而排出的图像形成时间之差的损失时间B。
图7表示关于这样的损失时间B。在图7中,上段表示以纸间X 的100%运转能够单面图像形成的周期。以与单面图像形成相同的纸间 X的100%运转能够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的周期也与此相同。下段表示 以一张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的周期。即使在能够以100%的运转进行双 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也一定产生损失时间B。在图7的例子中,产 生与用纸的搬送方向尺寸Y相当的损失时间B。
如上所述,即使构成双面图像形成工作的一份的用纸是奇数张, 也能够两次中有一次,与偶数张用纸同样地,在下一份的第一张、第 二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的时间必能够用在后处理上,所以为了确 保后处理时间而停止图像形成为两次中有一次。
因此,在后处理时间比各份发生的损失时间B的二倍值2B长的情 况下,具有单独供纸搬送一张用纸而进行双面图像形成并排出,使得 时间縮短的优点,相反后处理时间M比值2B短的情况下,每一份的 需要时间比不变更顺序的情况长,导致生产性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优点判断部92,将作为单面图像 形成时的每一张用纸的图像形成时间与仅供给搬送一张用纸、在双面 上形成图像并单独排纸的图像形成时间之差的损失时间B的二倍值 2B、和一份的后处理所需要的后处理时间M比较,在后处理时间M
23比值2B大的情况下,判断具有变更图像形成的顺序,顺序控制部90
进行顺序的变更。
图8、图9中表示变更顺序控制部90的顺序的控制流程。其中, 图8为能够判断原稿图像读入完成时是否从第一份进行用纸奇数张的 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
原稿图像的读入完成,从后处理装置3取得后处理时间M,或由 PCU 52管理后处理时间M的情况下,如果确定后处理时间M,则开 始该流程。该流程在进行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实施。
首先,判断构成一份的用纸的张数是否为奇数张(Sl),由于当为 偶数张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变更顺序,所以结束该流程。
另一方面,当在Sl判断为奇数张时,则进入S2,判断后处理时 间M是否比作为损失时间B的二倍值的阈值2B长,若判断比2B长, 则进入S3,以后如在图6 (c)中表示的时间表那样,在作为份的最后 的用纸的情况下,变更为单独供纸搬送,进行双面图像形成并单独排 出的第一顺序,结束该流程。
另外,在S3中,关于图6 (d)表示该时间表的、份的最初的用纸, 也可以变更为单独供纸搬送,进行双面图像形成并单独排出的第二顺 序。
另一方面,图9中一边读入原稿图像, 一边开始图像形成的机种 的情况下,在第一份的图像形成中,由于原稿张数的读取未完成,从 后处理装置3取得后处理时间M,所以无法判断顺序变更的必要性。
在第一份的图像形成中原稿图像的读取完成,从后处理装置3取 得后处理时间M,或通过PCU 52管理后处理时间M的情况下,当确 定后处理时间M,则开始该流程。
首先,在原稿图像的读取完成的状态下开始第一份的情况下,判 断是否为两份设定以下或单面图像形成(Sll)。在此判断是否为两份 设定以下,由于在为两份以下的情况下,确定用纸为奇数张后仅图像 形成一份,所以即使变更顺序,也没有效率改善的余地。在这种情况 下,不实施顺序变更。
如果在Sll中判断为比二份多,则判断构成一份的用纸的张数是 否为奇数张(S12),在为偶数张的情况下由于没必要变更顺序,所以结束该流程。
另一方面,在S12中判断为奇数张时,则进入S13,判断后处理 时间M是否比作为损失时间B的二倍值的阈值2B长,若判断比2B 长,则进入S14,以后在为图6 (c)表示时间表的、份的最后的阈值 的情况下,变更为单独供纸搬送,进行双面图像形成并单独排出的第 一顺序,结束该流程。
另外,与S3同样地,在S14中,关于图6 (d)表示其时间表的 份的最初的用纸,也可以变更为单独供纸搬送,进行双面图像形成而 单独排出的第二顺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在条件判断部91 中,判断图像形成的条件,是否为在用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图 像形成,并且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是否 需要为了进行在先排出的前一份的后处理而将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 迟,顺序控制部90,当条件判断部91判断为双面图像形成并且一份的 用纸数为奇数张、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需要使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 迟时,则变更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的顺序,以能够在进行前一份 的后处理期间也进行下一份的图像形成。
由此,由于不用为了确保前一份(图像形成工作)的后处理时间 而使下一份(图像形成工作)的图像形成延迟,或即使延迟是必要的, 也能够尽量縮短其时间,所以在通过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的图像 形成系统中,不会浪费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转,而能够提高生产性。 (实施方式2)
基于图10 图14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如下。另 外,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对与实施方式1使用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 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 统1不同之处在于附设后处理装置3的图像形成装置101。图像形成装 置101和图像形成装置2不同主要是第一用纸搬送路31'和第三用纸 搬送路36'的搬送路长度不同导致的双面图像形成时的顺序不同,其 他结构大致相同。
图11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1的用纸搬送路8的、第一用纸搬送路31'附近的要部结构的附图。图像形成装置101当比较上述的
图4和图11可知,第一用纸搬送路31'和第三用纸搬送路36'比图 像形成装置2的搬送路长,双面图像形成时能够同时对第一用纸搬送 路31'和第三用纸搬送路36'搬送合计三张用纸。另外,在图像形成 装置2中能够同时向第一用纸搬送路31和第三用纸搬送路36搬送的
用纸数合计为两张。
接着,说明太图像形成案统100中需耍关沐的结抝目卩需恶后々卜理
的双面图像形成时实施的图像形成的顺序变更。图像形成的顺序变更, 与图像形成系统1同样地,以进行双面图像形成并构成一份的用纸数 为奇数张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为了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而需要延 迟下一份的图像形成为条件,另外,在能够保持三张用纸的本系统中,
构成一份的用纸张数为5张以上的奇数也是条件。
图10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中实施图像形成的顺 序变更的控制部的功能框图。具有顺序控制部(顺序控制机构)98、 条件判断部(条件判断机构)97。这些各部通过实施方式1所示的图5 的PCU 52和ICU51构成。
条件判断机构97根据图像形成条件的信息判断图像形成的条件是 否全部满足以下记载的四个条件。艮P、
条件l:进行在用纸的双面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
条件2: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五张以上的奇数张。
条件3:份数为二份以上。
条件4:需要为了进行在先排出的份的后处理而将下一份的图像形
成延迟。
顺序控制部98当条件判断部97判断条件1 4全部满足时,则变 更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的顺序,变更用纸的供纸搬送时间和图像 的形成顺序,使得在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的期间也能够实行下一份的 图像形成。
关于详细的内容将在后面进行阐述,将通常的顺序变更为第三或 第四顺序,该通常的顺序中,仅在第一份的最初连续供纸三张用纸, 在供给的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第一张和第二张用纸 的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另一方面,第三张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针对不 同的份,两张两张地连续进行通常供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 依次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张用纸跟随在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三张用 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向后处理装置3排
出,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二张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将
下两张用纸连续供纸。
在第三顺序中,仅在第一份的最初连续供纸三张用纸;在供给的 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第一张和第二张用纸的第二面
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另一方面,第三张 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两张两张地连 续进行通常供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 一张用纸跟随在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三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 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 二张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将下两张用纸进行通常供纸, 将最后的用纸进行通常供纸,则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 图像,两张中的第一张用纸跟随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上经过等待状 态的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两张地连续排出,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张的最后的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接 着将用纸仅供纸一张,在供给的一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后在第三 用纸搬送路36'等待,仅单独搬送在先等待的份的最后的用纸,在第 二面形成图像,向后处理装置3仅排出一张,以后再次两张两张地连 续供纸。
根据这样的第三顺序,能够使在下一份的第二张和第三张用纸的 第一面形成图像的期间用在前一份的后处理上。
另外,在第四顺序中,仅在各份的最初将用纸三张连续进行通常 供纸,在供给的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在第一张和第二张 用纸的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另一 方面,第三张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 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两张中 的第一张用纸跟随在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三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 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二张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供给下两张用纸,从供纸 部供给份的最后的用纸,则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
作为第二张即最后的用纸不会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第一张和
第二张用纸跟随在副搬送路经过等待状态的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
也依次形成图像,三张连续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
根据第四顺序,下一份的第一张、第二张和第三张用纸的第一面 形成图像的期间能够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顺序控制部98也具有供纸搬送时间调整部(供 纸搬送时间调整机构)93、图像形成顺序调整部(图像形成顺序调整 机构)94。
供纸搬送时间调整部93当判断有必要向第三或第四顺序的变更 时,则调整用纸的供纸搬送的时刻,使得根据第三或第四顺序供纸搬 送用纸,控制用纸搬送部负载设备59的动作。
图像形成顺序调整部94当判断有必要向第三或第四顺序的变更 时,调整图像的顺序以根据第三或第四顺序进行图像形成,控制图像 形成部负载设备58。
接着,使用图12 (a) 图12 (d),说明通常的顺序的图像形成 时间表、以及第三和第四顺序的图像形成时间表。
图12 (a) 图12 (d)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中 对二份以上实施在A4尺寸的用纸5张的双面进行图像形成的工作(指 定双面原稿5张、或单面原稿10张的双面)的情况下的、4类型的图 像形成时间表。用纸以其宽度方向为搬送方向的、横向搬送的方式被 搬送。
在图12 (a) 图12 (d)中,横方向的长度表示时间经过,上段 表示通常供纸,下段表示来自第三用纸搬送路36'的用纸和对后处理 装置3的排纸。另夕卜,口表示横向搬送的A4尺寸的用纸,口内的数字 表示原稿的序号,口内的"表"和"背"的文字表示用纸上形成双面 原稿的表面还是背面的图像,这些方面与图6 (a) 图6 (d)相同。
首先,说明图12 (a),这是通常的顺序的图像形成时间表。据此, 关于第一份,第一张 第三张用纸被连续通常供纸。当第一次通过图 像形成位置30时在第一张用纸上形成原稿第一张的背面图像,在接下
28来的第二张用纸上,形成原稿第二张的背面图像,在第三张用纸上形 成原稿第三张的背面图像。
在此,各用纸间分别隔开规定的距离X被搬送。本图像形成装置
101也具有例如以A4横向搬送方式在一分钟在110张用纸的单面上形 成图像并排出的能力,这种情况的纸间为X。图12 (a) 图12 (d) 全部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1在双面图像形成时以A4横向搬送方式在一 分钟在110张用纸的单面上形成图像排出的、与单面图像形成相同以 100%的运转驱动的状态。另外,在纸间X的情况下,定位辊32停止 用纸的搬送是瞬间的。
另一方面,形成有背面图像的第一张、第二张用纸被依次送到第 三用纸搬送路36',从第三用纸搬送路36'供纸,隔开纸间X跟随在 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第三张用纸之后,再次向图像形成位置 30搬送。并且,在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在第一张用纸上形 成原稿第一张的表面图像,在第二张用纸上形成原稿第二张的表面图 像,向后处理装置3连续排纸。
另一方面,第三张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在第二次通 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第二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搬送被通常供纸的第 四张、第五张用纸。在第四张用纸上当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 形成原稿第四张的背面图像,在第五张用纸上形成原稿第五张的背面 图像。
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三张用纸在该第一次通 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第五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搬送,在第二次通过 图像形成位置30时形成原稿第三张表面图像,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 第三张用纸和在先排纸的第二张用纸的纸间为在用纸两张量的搬送方 向尺寸Y上加上三个量的距离X而得的距离Z。
另外,在第三张用纸之后,第四张用纸隔开纸间X被搬送。在第 四张用纸上当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形成原稿第四张的表面图 像,之后接着对第三张用纸连续排纸。另一方面,接着第四张连续被 通常供纸的第五张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在第四张用纸之 后将第二份的第一张、第二张用纸连续通常供纸。
在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第二张用纸上,当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形成原稿第一张、第二张的各背面图像,在第三用纸搬送 路36'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五张用纸在该第一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 的第二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搬送,在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 形成原稿第五张的表面图像,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
并且,作为第一份的最后的用纸即第五张用纸向后处理装置3排 纸时,后处理装置3对这五张用纸实行后处理(参照符号PIO)。在第 一份进行后处理的期间,形成原稿第一张、第二张的背面图像的第二 份的第一张、第二张的各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内等待,到第一 份的后处理结束为止,停止用纸的供纸、搬送。另外,这样的用纸的 停止,关于第一张用纸通过定位辊32进行,关于第二张用纸通过其他 搬送辊进行。
定位辊32例如在第一份的后处理,后处理装置3能够接收第二份 的用纸的时间,在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的时刻, 再次开始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的搬送。
在图12 (a)的时间表中,例示了后处理所需要的纸间H相当于 用纸两张量的图像形成时间的、与上述的纸间Z相同距离的情况。
在再次开始搬送的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上,在第二次通过图像形 成部30时形成原稿第一张的表面图像,之后向后处理装置3排出。与 第一张用纸连续供纸的第二张用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在第 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第一张用纸之后接着搬送被通常供纸的第 二份的第四张、第四张用纸。
并且,观察第二份和第三份的边界可知,即使构成一份的用纸数 为奇数张,在第二份的情况下,作为最后的用纸即第五张用纸与第三 份的第一张用纸连续供纸,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等待,与第二份的 第四张用纸一起连续排出,所以首先在其与第三份之间确保上述的纸 间Z(参照符号Pll)。因此,第二份的后处理能够利用该纸间Z进行, 图像形成装置101不会为了第二份的后处理而停止第三份的图像形成 (参照符号P12)。
另外,在图12 (a)中想象不到,但是当后处理时间比相当于纸间 Z的用于排出用纸两张所花的时间(用纸两张量的单面图像形成时间) 长的情况下,使对第三份的第一张用纸通常供纸的时刻以比用纸两张量的单面图像形成时间长的量延迟,需要进一步扩大纸间。
这样,在通常的顺序中,在进行多份处理需要后处理的双面图像 形成工作中,当构成一份的用纸张数为五张以上的奇数张的情况下, 如第二份和第三份那样,能够在两次中有一次,使下一份的第二张、 第三张用纸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时间用在后处理上。但是,如第一份和 第二份那样,能够在两次中有一次,必为了确保后处理的时间而停止
用纸的搬送。因此,在附设后处理装置3而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00的 情况下,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像形成装置101,生产性低。
另外,即使在多份处理需要后处理的双面图像形成工作时,构成 一份的用纸张数为偶数张的情况下,能够使在下一份的第二张、第三 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的时间必用在后处理上。因此,后处理时间 只要不比用纸两张量的单面图像形成时间长,则图像形成系统100不 会浪费图像形成装置101的能力。
本申请发明人,为了在多份处理这样的需要后处理的双面图像形 成工作中,提高构成一份的用纸张数为五张以上的奇数张的情况的图 像形成系统100的生产性而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考虑出图12 (b) 图 12 (d)所示的3类型的图像形成时间表。
图12 (b)是最初考虑出的时间表。其中,在第一份的第五张用纸 之后添入架空的用纸而形成偶数张。另外,添入架空的用纸是指,虽 然对架空的用纸不进行供纸和图像形成,而假设恰好存在用纸、其双 面上形成有图像,而控制用纸的供纸搬送时间和图像形成顺序。
由此,成为构成一份的用纸张数与多份处理六张双面图像形成工 作的情况相同的时间表。
确实地,在此,通过如偶数原稿那样处理构成一份的用纸张数而 能够使在第二份的第二张、第三张用纸的单面形成图像的时间必用在 后处理上(参照符号P13、 P14)。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将对第三份的第二张用纸通常供纸的时刻 与对图12 (a)的第三份的第二张用纸通常供纸的时刻比较可知,延迟 对用纸两张的单面实施图像形成的时间量。这是为了添入架空的用纸 而增长每一份的图像形成时间。
图12 (c)是实现改良图12 (b)的时间表的、添入架空的用纸导致处理时间增长的不良情况的时间表,其基于第三顺序。
在此,首先由于第六张用纸为架空的用纸,以所通常供纸第二份
的第一张用纸的时刻提前,以使从第三用纸搬送路36'供纸而第二次 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第四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搬送(参照符号 P15)。并且,之后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一份的第 五张用纸隔开纸间X搬送,在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时形成原稿 第五张的表面图像而排出。
另外,由于从第三用纸搬送路36'供纸的第六张用纸是架空的用 纸,所以接下来通常供纸第二份的第二张、第三张用纸的时刻提前, 以使从第三用纸搬送路36'供纸而第二次通过图像形成位置30的第 五张用纸之后隔开纸间X搬送(参照符号P16)。
由此,与构成一份的用纸张数为偶数张的情况相同,能够利用在 下一份的第二张、第三张的单面上形成图像的时间来实施前一份的后 处理。而且,比较图12 (a)和图12 (c)中第三份的第二张用纸被通 常供纸的时刻可知,能够使处理时间縮短对用纸两张的单面实施图像 形成的时间量。
图12 (d)与图12 (c)同样地也是改善图12 (b)的时间表的、 实现改良添入架空的用纸导致处理时间增长的不良情况的时间表,其 基于第四顺序。
在图12 (c)的时间表中,在连续排纸的第三张、第四张之后通常 供纸第二份的第一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经过等待 状态的第五张用纸,并排出,但是在图12 (d)中,在连续排纸的第三 张、第四张之后,搬送在第三用纸搬送路36'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五张 用纸(参照附图标记P17),三张连续排出。并且必在份的最初三张连 续供纸第一张 第三张用纸(参照符号P18、 P19)。
据此,能够利用在下一份的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的三张用纸 的单面上形成图像的时间实施前一份的后处理。而且,比较图12 (a) 和图12 (d)中第三份的第二张用纸被通常供纸的时刻可知,能够使处 理时间縮短对用纸两张的单面实施图像形成的时间量。另外,能够縮 短的时间与图12 (c)的第三时间表相同。
图13、图14中表示变更顺序控制部98的顺序的控制流程。其中,图13为能够判断原稿图像读入完成时是否从第一份进行用纸奇数张的 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
原稿图像的读入完成,从后处理装置3取得后处理时间M,或由 PCU 52管理后处理时间M的情况下,如果确定后处理时间M,则开 始该流程。该流程在进行双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实施。
首先,判断构成一份的用纸的张数是否为奇数张(S21),由于当 为偶数张的情况、以及为奇数张且未满五张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变更 顺序,所以结束该流程。
另一方面,在S21判断为五张以上的奇数张时,则进入S22,以 后变更为如在图12 (c)中表示该时间表的第三顺序,结束该流程。
另外,在S22中,也可以变更为在图12 (d)表示该时间表的第四 顺序。
另一方面,在图14中一边读入原稿图像, 一边开始图像形成的机 种的情况下,在第一份的图像形成中,由于原稿张数的读取未完成, 所以不能够判断顺序变更的必要性。
在第一份的图像形成中完成原稿图像的读取,从后处理装置3取 得后处理时间M,或由PCU 52管理后处理时间M的情况下,如果确 定后处理时间M,则开始该流程。
首先,在原稿图像的读取完成的状态下开始第一份的情况下,判 断是否为两份设定以下或单面图像形成(S31)。在此判断是否为两份 设定以下是由于,在为两份以下的情况下,确定用纸为奇数张后仅图 像形成一份,所以即使变更顺序,也没有效率改善的余地。在这种情 况下,不实施顺序变更。
当在S31中判断为比二份多,则判断构成一份的用纸的张数是否 为五以上的奇数张(S32),在为偶数张的情况下、以及为奇数张而不 满五张的情况下,由于没必要变更顺序所以结束该流程。
另一方面,在S32中判断为五张以上的奇数张时,则进入S33, 变更为在图12 (c)中表示该时间表的第三顺序,结束该流程。
另外,与S22同样地,在S33中,也可以变更为在图12 (d)中 表示该时间表的第四顺序。
最后,图像形成系统1、 100的各方块、特别是顺序控制部90、 98、优点判断部92、条件判断部91、 97可以通过硬件逻辑构成,也可以如 下面那样使用CPU通过软件实现。
艮P,图像形成系统l、 ioo具有执行用于实现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
命令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有上述程序的 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扩展上述程序的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存储上述程序和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的 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并且,通过将能够被计算机读取地记录有 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即图像形成系统1的控制程序的程序编码(执 行形式程序、中间编码程序、源程序)的记录介质供给到上述图像形 成系统1,该计算机(或CPU、 MPU)读取并执行存储于记录介质中 的程序编码,由此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作为上述记录介质,例如能够采用磁带、盒式带的带类、包括软 磁(注册商标)盘/硬盘等磁盘、CD-ROM/MO/MD/DVD/CD-R等光盘 的盘类、IC卡(包括存储卡)/光存储卡等卡类、或掩模 ROM/EPROM/EEPROM/闪存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类等。
另外,图像形成系统l、 100也可以能与通信网络连接地构成,经 由通信网络供给上述程序编码。作为该通信网络不作特别限定,例如 能够利用互联网、内部网、外加网络(extranet)、 LAN、 ISDN、 VAN、 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等。另外,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送介 质不作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在IEEE 1394、 USB、电力线搬送、电缆TV 回线、电话线、ADSL回线等有线中利用,也能够在IrDA、遥控器等 红外线、蓝牙(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移动电话网、卫星回 线、地上波数字网络等无线中利用。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在上述程序 编码被电子传送具体实现的、埋入到传送波中的计算机信号的方式实 现。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表示的范围内进 行各种变更。即,将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适当变更的技术手段组 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收纳用纸的供纸部; 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将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用纸向装置外部排出的排出部;从供纸部经由图像形成部将用纸向排出部引导
的主搬送路;以及从主搬送路的排出部的上游侧向图像形成部的上游 侧引导在用纸的一个面上完成了图像形成的用纸的副搬送路,其中, 通过附设对从排出部排出的用纸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而构成图像 形成系统,其包括条件判断部,其判断图像形成的条件是否为在用 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并且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 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是否需要为了进行在先排出的前一份的后处 理而将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和顺序控制部,其当上述条件判断部 判断为双面图像形成并且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张且份数为二份以上, 并且需要使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时,变更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 的顺序,使得能够在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期间也进行下一份的图像形 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条件判断机构关于图像形成的条件判断是否为 在用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并且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 奇数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是否需要为了进行在先排出的前一份的 后处理而将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
并且,顺序控制机构,当条件判断部判断为双面图像形成并且一 份的用纸数为奇数张、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需要使下一份的图像形 成延迟时,则变更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的顺序,以能够在进行前 一份的后处理期间也进行下一份的图像形成。
由此,由于不用为了确保前一份(图像形成工作)的后处理时间 而使下一份(图像形成工作)的图像形成延迟,或即使延迟是必要的, 也能够尽量縮短其时间,所以在通过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的图像 形成系统中,不会浪费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转,而能够提高生产性。
作为上述顺序控制机构,例如具有供纸搬送时间调整机构,其 控制主搬送路和副搬送路的用纸搬送机构,调整用纸的搬送供纸时间; 和图像形成顺序调整机构,其控制图像形成部而调整进行图像形成的 图像的形成顺序,从而能够容易实现顺序控制。
具体地,顺序控制部将通常的顺序变更为第一顺序或第二顺序, 该通常的顺序中,针对不同的份,将用纸从供纸部两张两张地连续供 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该两张用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将下两张用纸连续供纸。
在第一顺序中,到检测出份的最后的用纸为止,两张两张地连续 供给用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该两张用 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连续供给下两张用纸,关 于一份的最后的用纸,从供纸部仅供纸一张,在供给的一张用纸的第 一面形成图像后,接着在该用纸的第二面也形成图像,仅排出一张。
根据第一顺序,与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偶数的情况相同,能够在 下一份的第一张和第二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的期间进行前一份的 后处理。
另外,在第二顺序中,关于一份的最初的用纸,从供纸部仅供纸 一张,在供给的一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后,接着在该用纸的第二 面也形成图像,然后仅排出一张,之后,到检测出下一份的最初的用 纸为止,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给用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 形成图像后,在该两张用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 将下两张用纸连续供纸。
根据第二顺序,由于份的第一张用纸必须单独供纸,在双面上形 成图像后排出,所以在第一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的期间、能够使 单面图像形成时的每一张用纸的图像形成时间、和仅供给一张用纸并 搬送而在双面上形成图像并单独排纸的图像形成时间之差即损失时间 用在前一份的后处理上。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具有优点判断机构,其将在用纸 的单面上形成图像时、即单面图像形成时的每一张用纸的图像形成时 间和仅供纸搬送一张用纸、在双面上形成图像而单独排纸的图像形成 时间之差即损失时间的两倍值、与一份的后处理所需要的后处理时间 比较来判断优点的有无,上述顺序控制部当优点判断部判断为有优点 的情况下,进行顺序的变更。
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将通常的顺序变更为第一或第二顺序,未 必有时间上的优点,当后处理时间短的情况下,变更顺序相反会有使 生产性降低的情况。
艮口,在第一和第二顺序中,各份必单独供纸搬送一张用纸而进行 双面图像形成并排出。因此,各份上必然产生单面图像形成时的每一张用纸的图像形成时间和单独供纸搬送一张用纸而进行双面图像形成 并排出的图像形成时间之差即损失时间。
另一方面,即使构成双面图像形成的一份的用纸为奇数张,由于 两次中有一次,与偶数张同样地,也能够使在下一份的第一张、第二 张用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时间必用在后处理上,所以为了确保后处 理时间而停止图像形成是两次中有一次。
因此,当后处理时间比该每份产生的损失时间的二倍值长的情况 下,存在单独供纸搬送一张用纸而进行双面图像形成并排出的时间上 的优点。
在上述的结构中,优点判断机构将作为在单面图像形成时的每一 张用纸的图像形成时间和仅供纸搬送一张用纸、在双面上形成图像而 单独排纸的图像形成时间之差即损失时间的两倍值、与一份的后处理 所需要的后处理时间比较,判断优点的有无,顺序控制机构仅在优点 判断机构判断有优点的情况下,从通常顺序向第一顺序或第二顺序变 更,所以能够可靠地避免因顺序的变更导致生产性降低的事态的发生。
另外,作为其他例子,由条件判断机构进而判断构成一份的用纸 数是否为五以上的奇数,顺序控制机构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当判断 为五以上的奇数时,将通常的顺序变更为如下记载的第三或第四顺序, 该通常的顺序中,仅在第一份的最初从供纸部连续供给三张用纸,在 供给的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在第一张和第二张用纸的第 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第三张用纸在副搬 送路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针对不同的份,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 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张用纸跟随 在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三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 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二张用纸在副搬送路等待,将 下两张用纸连续供纸。
在第三顺序中,仅在第一份的最初从供纸部连续供给三张用纸, 在供给的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第一张和第二张用纸 的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第三张用纸在 副搬送路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在供给的 两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张用纸跟随在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三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 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二张用纸在副搬送路等待,供给下两张用纸, 从供纸部供给份的最后的用纸,则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 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张用纸跟随在副搬送路上经过等待状态的用纸 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最 后的用纸在副搬送路等待,接着从供纸部仅供纸一张用纸,在供给的 一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后在副搬送路等待,仅单独搬送在先等待 的份的最后的用纸,在第二面形成图像,然后仅排出一张,以后再次 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
根据第三顺序,能够在下一份的第二张和第三张用纸的第一面形 成图像的期间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
另外,第四顺序中,仅在各份的最初从供纸部连续供给三张用纸, 在供给的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在第一张和第二张用纸的 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第三张用纸在副 搬送路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在供给的两 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张用纸跟随在经过等待状态 的第三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 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二张用纸在副搬送路等待,供给下两张用纸, 从供纸部供给份的最后的用纸,则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 成图像,作为第二张即最后的用纸不会在副搬送路等待,第一张和第 二张用纸跟随在副搬送路上经过等待状态的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 也依次形成图像,三张连续排出。
根据第四顺序,能够在下一份的第一张、第二张和第三张用纸的 第一面形成图像的期间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包括图像形成 装置,收纳用纸的供纸部、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将 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用纸向装置外部排出的排出部、将用纸从供纸部经 由图像形成部引导向排出部的主搬送路、以及从主搬送路的排出部的 上游侧向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引导在用纸的一个面上完成了图像形成 的用纸的副搬送路;和后处理装置,其对从排出部排出的用纸实施后 处理,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条件判断部,其判断图像形成的条件是否为在用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并且 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是否需要为了进行
在先排出的前一份的后处理而将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和顺序控制
部,当上述条件判断部判断为双面图像形成并且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 张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需要使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时,上述顺 序控制部变更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的顺序,使得能够在进行前一 份的后处理期间也能进行下一份的图像形成。
如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所说明的那样,由此,不会浪费图像形成装 置的运转,而能够实现生产性高的图像形成系统。
另外,本发明中,上述的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各手段属于实现 计算机功能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范畴。
艮p,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各手段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由 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的程序是作为上述各部 使计算机动作的程序,在本发明涉及的记录介质中记录有该程序。
当这些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该计算机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 各手段进行动作。因此,起到与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各手段相同的效 果。
发明的详细说明的各项中进行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自然 是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更明确的手段,而不狭义地解释为限定在 这样的具体例子,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权利要 求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种种变更而实施。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收纳用纸的供纸部;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将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用纸向装置外部排出的排出部;从供纸部经由图像形成部将用纸向排出部引导的主搬送路;以及从主搬送路的排出部的上游侧向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引导在用纸的一个面上完成了图像形成的用纸的副搬送路,其中,通过附设对从排出部排出的用纸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而构成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条件判断部,其判断图像形成的条件是否为在用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并且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是否需要为了进行在先排出的前一份的后处理而将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和顺序控制部,当所述条件判断部判断为双面图像形成并且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张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需要使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迟时,所述顺序控制部变更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的顺序,使得能够在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期间也能进行下一份的图像形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序控制部包括供纸搬送时间调整部,其控制主搬送路和副搬送路中的用纸搬送 机构,调整用纸的搬送供纸时间;和图像形成顺序调整部,其控制图像形成部而调整进行图像形成的 图像的形成顺序。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顺序控制部将通常的顺序变更为第一顺序,其中, 所述通常的顺序中,针对不同的份,将用纸从供纸部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该两张用 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连续供给下两张用纸,在所述第一顺序中,到检测出份的最后的用纸为止,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给用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该两 张用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连续供给下两张用纸, 关于一份的最后的用纸,从供纸部仅供纸一张,在供给的一张用纸的 第一面形成图像后,接着在该用纸的第二面也形成图像,仅排出一张。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顺序控制部将通常的顺序变更为第二顺序,所述通常的顺序中,针对不同的份,将用纸从供纸部两张两张地 连续供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该两张用 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连续供给下两张用纸,在所述第二顺序中,关于一份的最初的用纸,从供纸部仅供纸一 张,在供给的一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后,接着在该用纸的第二面 也形成图像,然后仅排出一张,之后,到检测出下一份的最初的用纸 为止,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给用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 成图像后,在该两张用纸的第二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将 下两张用纸连续供纸。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优点判断部,其将在用纸的单面上形成图像时、即单面图像形成时的每一张用纸的图像形成时间和仅供纸搬送一张用纸、在双面 上形成图像而单独排纸的图像形成时间之差即损失时间的两倍值、与 一份的后处理所需要的后处理时间进行比较,判断优点的有无,在优点判断部判断为有优点时,所述顺序控制部进行顺序的变更。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优点判断部,其将在用纸的单面上形成图像时、即单面图像形成时的每一张用纸的图像形成时间和仅供纸搬送一张用纸、在双面 上形成图像而单独排纸的图像形成时间之差即损失时间的两倍值、与 一份的后处理所需要的后处理时间进行比较,判断优点的有无,在优点判断部判断为有优点时,所述顺序控制部进行顺序的变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件判断部判断构成一份的用纸数是否为五以上的奇数,当 所述条件判断部判断为五以上的奇数时,所述顺序控制部将通常的顺序变更为第三顺序,所述通常的顺序中,仅在第一份的最初从供纸部连续供给三张用 纸,在供给的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第一张和第二张 用纸的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第三张用 纸在副搬送路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针对不同的份,两张两张地 连续供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 张用纸跟随在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三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 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二张用纸在副搬送 路等待,连续供给下两张用纸,在所述第三顺序中,仅在第一份的最初从供纸部连续供给三张用 纸,在供给的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第一张和第二张 用纸的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第三张用 纸在副搬送路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在供 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张用纸跟随在经过等 待状态的第三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 排出,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二张用纸在副搬送路等待,供给下两张 用纸,从供纸部供给份的最后的用纸,则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 依次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张用纸跟随在副搬送路上经过等待状态 的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 面,最后的用纸在副搬送路等待,接着从供纸部仅供纸一张用纸,在 供给的一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后在副搬送路等待,仅单独搬送在 先等待的份的最后的用纸,在第二面形成图像,然后仅排出一张,以 后再次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件判断部判断构成一份的用纸数是否为五以上的奇数,当 所述条件判断部判断为五以上的奇数时,所述顺序控制部将通常的顺序变更为第四顺序,所述通常的顺序中,仅在第一份的最初从供纸部连续供给三张用 纸,在供给的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后,在第一张和第二张 用纸的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第三张用 纸在副搬送路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针对不同的份,两张两张地 连续供纸,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 张用纸跟随在经过等待状态的第三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 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二张用纸在副搬送 路等待,连续供给下两张用纸,在所述第四顺序中,仅在各份的最初从供纸部连续供给三张用纸, 在供给的三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成图像,在第一张和第二张用纸的 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另一方面,第三张用纸在副 搬送路等待,从第二次供纸开始,两张两张地连续供纸,在供给的两 张用纸的第一面形成图像,两张中的第一张用纸跟随在经过等待状态 的第三张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也依次形成图像,两张连续排出, 另一方面,两张中的第二张用纸在副搬送路等待,供给下两张用纸, 从供纸部供给份的最后的用纸,则在供给的两张用纸的第一面依次形 成图像,作为第二张即最后的用纸不会在副搬送路等待,第一张和第 二张用纸跟随在副搬送路上经过等待状态的用纸之后搬送,在第二面 也依次形成图像,三张连续排出。
9.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收纳用纸的供纸 部、在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将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用纸 向装置外部排出的排出部、将用纸从供纸部经由图像形成部引导向排 出部的主搬送路、以及从主搬送路的排出部的上游侧向图像形成部的 上游侧引导在用纸的一个面上完成了图像形成的用纸的副搬送路;和 后处理装置,其对从排出部排出的用纸实施后处理,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条件判断部,其判断图像形成的条件是否为在用纸的双面上形成 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并且构成一份的用纸数为奇数且份数为二份以 上,并且是否需要为了进行在先排出的前一份的后处理而将下一份的 图像形成延迟;和顺序控制部,当所述条件判断部判断为双面图像形成并且一份的 用纸数为奇数张且份数为二份以上,并且需要使下一份的图像形成延 迟时,所述顺序控制部变更连续双面图像形成多份时的顺序,使得能 够在进行前一份的后处理期间也能进行下一份的图像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在双面图像形成时对主搬送路和副搬送路搬送多张用纸。顺序控制部在多份实行双面图像形成工作的情况下,变更图像形成的顺序,使得在进行下一份的图像形成的期间能够实行前一工作的后处理。由此,在由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多份实行双面图像形成工作时,不用为了确保前一份的后处理时间而停止下一份的图像形成,能够连续形成图像,实现工作效率高的系统。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452234SQ200810178999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4日
发明者田中贤治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