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59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 输送机构的图像形成设备,该输送机构用于在转印单元和定影
单元之间形成弯曲部分(loop)的状态下输送转印有调色剂图 像的片材。
背景技术
传统地,在釆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转印 单元中将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随后在配备有定影辊对的定影单元中对片材进行加热,以在片 材上定影调色剂图像。此外,存在一种在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 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这种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第一面 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翻转,并且在片材的第二面上转印 和定影另一调色剂图像。从而,在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
在这种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片材的前端进入定影单 元中时,取决于片材的长度,片材的后端可能还没有通过转印 单元。通常,定影单元的片材输送速度和转印单元的片材输送 速度被设定成基本上相等。然而,由于设备各部件的热膨胀、 个体差异或者设置在定影单元中的定影辊的老化可能导致定影 单元的片材输送速度和转印单元的片材输送速度出现差异。
当定影单元的片材输送速度高于转印单元的片材输送速度
时,能产生以下现象在定影单元和转印单元之间朝向定影单 元侧拉承载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这种现象可能引起转 印不良和图像劣化。从而,为了防止片材受到拉伸应力的这种 现象,在定影单元和转印单元之间设置片材输送速度差,从而
5使将在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输送的片材巻曲(warp)而形 成弯曲部分。
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加热器被布置在构成定影辊对的加热 辊的内部,并且在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处理过程中进行加热器的 温度控制。由于该温度控制,加热辊的表面被保持在预定的定 影温度。已知片材上的图像品质取决于从定影辊对接收的热量 和压能(pressure energy )而变化。因此,与附着少量调色剂 的黑白图像相比,由于从定影辊对接收的热量和压能导致大量 调色剂附着到片材,因此,彩色图像的图像品质和光泽更容易 受到影响。
例如,当连续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可能在前一张片材的 定影处理的能量损失还没有充分恢复并且加热辊的温度仍然低 的状态下开始下一张片材的定影处理。这种热量的变化可能影 响片材上的图像品质。例如,在一张片材上的图像之中的图像 品质可能变化,或者即使当连续形成类似的图像时,每张片材 的图像品质可能彼此不同。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供给到加热器 的电力(electric power )增力口 (即,加热器容量增加),使得 当以较长的时间间隔观察时,供给能量和消耗能量变得平衡。 然而,如果在加热辊的表面上使用如耐热橡胶等具有低热响应 性的材料以提高图像品质,则加热辊的温度可能下降。
从而,当加热辊上的温度变化时,该温度变化引起加热辊 的外径变化,使得通过定影辊对的片材的输送速度也变化。另 外,片材的输送速度取决于片材的热容量的差异而改变,换句 话说,取决于片材是薄的、厚的还是高射投影仪(OHP)片材。 从而,如果定影辊对的片材输送速度改变,则特别是在用于在 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引导片材的片材输送路径的长度被设 定为短的设备中,难以在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形成和保持稳定的弯曲部分。
此外,如果定影单元(定影辊对)中的片材输送速度低于 转印单元中的片材输送速度,则将形成过大的弯曲部分。如果 形成这种过大的弯曲部分,则片材与构成片材输送路径的输送
引导部(guide )接触,从而引起图像不良和转印噪音(转印 时引起的图像不规则(irregularity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 本特开平07-234604号公报论述了用于检测形成在转印单元和 定影单元之间的片材的弯曲部分的尺寸,并且取决于该弯曲部 分的尺寸增大/减小定影辊对的片材输送速度的技术。
图8是示出了传统图像形成设备的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的 构造的图。该构造包括转印单元113和配备有定影辊对的定影 单元105,该定影辊对具有加热辊105a和加压辊105b。在转印 单元113和定影单元105之间的片材输送路径120中布置检测杆
(detecting lever) 150。该检测杆150#皮布置成当在片材P上 形成弯曲部分时,检测杆由于被片材P按压而绕转动轴151转 动,借助于检测杆150的转动而使传感器S接通/断开
(ON/OFF )。
从而,传感器S检测到检测杆150的转动并且判断片材P的 弯曲部分已经达到预定尺寸。根据该判断结果,控制由定影单 元105的定影辊对(105a和105b)实现的片材输送速度。例如, 当传感器S判断出弯曲部分已经达到预定尺寸时,通过增加定 影辊对(105a和105b )的片材输送速度来减小弯曲部分的尺寸。 相反地,如果传感器S不能检测到检测杆150的转动,则传感器 S判断出弯曲部分尺寸变得太小,然后,通过减小定影辊对 (105a和105b )的片材输送速度而增加弯曲部分的尺寸。从而, 可以将片材P的弯曲部分的尺寸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并且使该尺 寸稳定。
7在这种传统图像形成设备中,在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 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没有定影,并且必须在输送片材的同时在 正在被输送的片材中形成弯曲部分。因此,构成片材输送路径
120的图像面侧的引导部122和非图像面侧的引导部12 l之间的 间隔被设定得宽。然而,如果由此使引导部121和122之间的间 隔宽,则当在仅由定影单元105和转印单元113中的一方夹持输 送片材P的状态下片材P抵接检测杆150时,片材P的输送轨迹 将被扰乱。
例如,当在片材的前端还未到达定影单元105的状态下输 送片材P时,仅由转印单元113夹持输送片材P,这引起不稳定 的状态。如果检测杆150在该状态下抵接片材P,则片材P可能 被扭曲。特别地,如果片材P具有低刚性,则该现象显著发生。 然后,当在片材P被扭曲的状态下片材的前端进入定影辊对 105a和105b的辊隙部时,在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上,可能片材进入定影辊对105a和105b的辊隙部中的定时 (timing)被改变。如果进入定时由此被改变,则片材P歪斜, 这引起将在转印单元113中被转印的调色剂图像扭曲。
另一方面,在片材的后端从转印单元113出来之后,仅由 定影辊对105a和105b夹持输送片材P,这引起不稳定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果检测杆150在巻曲片材P的压力下位于从片材 输送路径120退避的退避位置,则片材的后端可能被检测杆150 的向回的反作用力压向图像面侧的引导部122并且抵接该引导 部122。如果片材的后端部以这种方式抵接图像面侧的引导部 122,则还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飞散,并且定影单元105处的片 材姿态变化,从而可能在该部分中产生不均匀的图像定影。结 果,图像品质劣化,并且不能形成稳定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 一种可以在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稳定地输 送片材并且可以防止图像品质的劣化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转印单元, 其被构造成将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 定影单元,其被构造成将已经由转印单元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 影到片材;片材输送路径,其设置在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 并且将已经由转印单元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引导到定影单 元;以及弯曲部分检测单元,其被构造成检测在片材输送路径 中的形成在片材上的弯曲部分。根据来自弯曲部分检测单元的 信号来调整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的片材输送速度差。弯曲 部分检测单元包括检测构件,其被设置成可突出到片材输送
送的片材接收的压力而移动;检测传感器,其被构造成检测检 测构件;移动机构,其被构造成将检测构件移动成可突出到片 材输送路径中以及可从片材输送路径退避;以及控制单元,其 被构造成控制移动机构的操作,从而使检测构件移动到从片材 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直到由转印单元输送的片材的前端 到达定影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转 印单元,其被构造成将已经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调色剂图像
转印到片材;定影单元,其被构造成将已经由转印单元转印的 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片材输送路径,其被设置在转印单元 和定影单元之间并且将已经由转印单元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 材引导到定影单元;以及弯曲部分检测单元,其被构造成检测 在片材输送路径中的形成在片材上的弯曲部分,其中,根据来 自弯曲部分检测单元的信号来调整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的
9片材输送速度差,弯曲部分检测单元包括检测构件,其被设
置成可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中以及可从片材输送路径退避并且
被构造成可借助于来自将被输送的片材的压力而移动;检测传 感器,其被构造成4全测检测构件;移动机构,其被构造成将检 测构件移动成可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中以及可从片材输送路径 退避;以及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控制移动机构的操作,其中, 该控制单元进行以下控制当仅由定影单元输送片材时,控制 移动机构以将检测构件移动到从片材库lr送J各径退避的退避位 置。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 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 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 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用于说明本发 明的原理。
图l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 造的图。
图2是说明图像形成设备的二次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附近 的构造的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弯曲部分检 测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输送装置中的片 材输送操作的流程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输送装 置中的片材输送操作的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输送装置中的片材输送操作的图。
图7是示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输送装置中的片 材输送操作的图。
图8是说明传统图像形成设备的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附近 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 和方面。
图l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oo
的构造的图。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下文 中被称为设备主体)101、用于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 单元102以及定影单元5。定影单元5包括具有加热辊5a和加压 辊5b的定影辊对。图像形成单元102包括感光鼓a d和曝光装 置6,该感光鼓a d用于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四 色调色剂图像,该曝光装置6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利用激光束照 射感光鼓以在感光鼓a d上形成静电潜像。由马达(未示出) 驱动感光鼓a d。在感光鼓a d的周围,分别布置一次充电器、 显影装置和转印充电器(未示出),并且这些部件被作为处理盒 la~ ld而使用。
沿箭头方向驱动转动中间转印带2 。通过由转印充电器 2a 2d向中间转印带2施加转印偏压而^f吏感光鼓a d上的各色 的调色剂图像被顺次地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从而,在 中间转印带2上形成全色图像。二次转印单元3将顺次形成在中 间转印带2上的全色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二次转印单元3包括 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带2的二次转印反向辊(secondary transfer counter roller) 3b以及隔着中间转印带2抵接二次转印反向辊3b的二次转印辊3a。
片材输送装置103被设置在定影单元5的下游,以输送已经 被定影单元5定影图像的片材P。片材输送装置103包括切换构 件26、片材排出输送辊对IO、可正反转动的排出辊对ll以及引 导部21。切换构件26被构造成将已经被定影单元5定影图像的 片材P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7上。引导部21将片材从定影单元5 引导至片材排出输送辊对IO。定位(registration)入口4企测 传感器80被设置在定位辊9和二次转印单元3的片材输送方向 的上游。
接着,将说明如此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图像形成操 作。当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首先,曝光装置6根据来自个人 计算机(未示出)的图像信息利用激光束进行照射,顺序曝光 感光鼓a ~ d的^皮以预定才及性/电位均匀充电的表面,以在感光鼓 a d上形成静电潜像。之后,利用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和 可视化。例如,首先,曝光装置6根据原稿的黄色成分颜色的 图像信号利用激光束经由多面镜照射感光鼓a,以在感光鼓a上 形成黄色静电潜像。然后,在显影装置中利用黄色调色剂使该 黄色静电潜像显影并且使该黄色静电潜像可视化为黄色调色剂 图像。
接着,当该调色剂图像到达一次转印单元时,借助于由转 印充电器2a施加的一次转印偏压使感光鼓a上的黄色调色剂图 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一次转印),在该一次转印单元中, 伴随着感光鼓a的转动,感光鼓a和中间转印带2彼此抵接。
接着,当使中间转印带2的承载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部分 移动时,至此已经形成在感光鼓b上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将以 与上述方法类似的方法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的黄色调色剂 图像上。类似地,随着中间转印带2移动,在一次转印单元中,
12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被转印和叠加在黄色调 色剂图像和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上形 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另外,与调色剂图像形成操作同时地,存
储在纸张供给盒4中的片材P被拾取辊8—张一张地供给并且经 由片材输送^各径45到达定位辊9。然后,在由定位辊94吏定时同 步之后,片材P被输送到二次转印单元3。然后,由向二次转印 单元3中的二次转印辊3a施加的二次转印偏压使中间转印带2 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被集体转印到片材P上。
接着,由设置在二次转印单元3和定影单元5之间的片材输 送路径20将已经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引导输送到定影单 元5。然后,通过接受来自设置在定影单元5中的定影辊对(5a 和5b)的热和压力使各色调色剂熔化混合,然后在片材P上被 定影为全色图像。之后,由设置在定影单元5的下游的片材排 出输送辊对10和排出辊对11将已经如此定影了图像的片材P排 出到片材排出托盘7上。
图像形成设备100能够形成两面图像,并且在两面图像形 成过程中,通过排出辊对11的反向转动以及切换构件26的切换 将片材P输送到两面输送路径47。随后,由设置在两面输送路 径47中的输送辊对12输送片材P,并且借助于合流部48将该片 材P再次进给到定位辊9。然后,由与第一面的图像形成类似的 图像形成操作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当从二次转印单元3朝向定影单元5输 送片材P时,在片材P上形成弯曲部分并且调整弯曲部分的尺寸 以防止转印不良和图像劣化。为了如此调整片材弯曲部分的尺 寸,如图2所示,在二次转印单元3和定影单元5之间设置弯曲 部分检测单元104。如图2所示,弯曲部分检测单元104包括位 于二次转印单元3和定影单元5之间的片材输送路径20中的检转动。弯曲部分检测单元104还包括由检测杆50的转动而接通/ 断开的弯曲部分检测传感器S1。片材输送路径20具有位于非图 像侧的引导部20a以及位于图像侧的引导部20b。
检测杆50被设置成可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20中以及从片 材输送路径退避。当片材P巻曲而形成弯曲部分时,检测杆50 被巻曲的片材P按压从而绕转动轴50c转动。弯曲部分4全测传感 器S1检测被巻曲片材P按压的检测杆50的转动。从而,输送控 制单元52检测到片材P的弯曲部分并且控制定影单元5的片材 输送速度。
图3A和图3B是示出包括检测杆50和能够检测检测杆50的 弯曲部分检测传感器S1的弯曲部分检测单元104的构造的图。 输送控制单元52根据来自弯曲部分检测单元104的检测信号来 确定片材P的弯曲部分的尺寸。如图3A和图3B所示,检测杆50 包括抵接部50a和遮光单元50b。抵接部50a被设置在转动轴50c 的一端并且抵接片材P的前端。遮光单元50b被设置在转动轴 50c上且相位相对于抵接部50a错开并且该错开为弯曲部分检 测传感器S1遮光(ON)。图3A示出了当4全观"杆50的4氐接部50a 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20时的状态(弯曲部分检测状态)。图3B 示出了当检测杆50的抵接部50a已从片材输送路径20退避时的 状态。由移动4几构来设定这两种状态。
将参照图3A和图3B说明移动机构。当接通螺线管90时, 螺线管90的摇摆板90a从如图3A所示的位置沿如图3B所示的 箭头方向移动。然后,当摇摆板90a沿箭头方向移动时,摇摆 板90a抵接设置在检测杆50的转动轴50c上的突起部50d,从而 使突起部50d移动。从而,转动轴50c沿如图3B所示的箭头方向 转动。伴随着该转动,检测杆50的抵接部50a向从片材输送路径20退避的退避位置移动。也就是说,在本典型实施例中,螺
线管9 0被设计成使检测杆5 0有选择地移动i )J抵接部5 0 a从片材 输送路径20退避的位置或者抵接部50a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20 中的位置。
安装在转动轴50c上的用作扭簧(twist spring)的复位弹 簧91通常沿抵接部50a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20中的方向对斗企测 杆50施力。当断开螺线管90并且摇摆板90a从如图3B所示的位 置沿如图3 A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时,复位弹簧91使转动轴5 0 c 沿如图3A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伴随着该移动,^r测杆50移动 到抵接部50a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20中的位置。
在图2中,定影马达M独立于其它输送辊对地驱动定影辊对 5a和5b。来自弯曲部分检测传感器S1的信号被输入到输送控制 单元52。输送控制单元52根据来自弯曲部分检测传感器S1的信 号控制定影马达M的转数。另外,输送控制单元52控制螺线管 90以将检测杆50有选择地移动到从片材输送路径20退避的位 置或者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20中的位置。输送控制单元52被连 接到定位入口 #r测传感器8 0,由定位入口检测传感器8 0检测到 的信号被输入到输送控制单元52。另外,输送控制单元52也被 连接到计时器14。
接着,将参照如图4所示的流程图以及如图5A至图7所示的 图说明具有该构造的二次转印单元3和定影单元5之间的片材 输送操作。如图5A所示,首先,由定位入口检测传感器80检测 从纸张供给盒4一张一张地进给的片材P。然后,当检测到片材 P的定位入口检测传感器80被接通时,在步骤S100中,输送控 制单元52根据来自定位入口检测传感器80的片材检测信号 (ON信号)致动(ON)螺线管(SL) 90。结果,螺线管90 的摇摆板90a沿如图3B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以利用检测杆50
15的突起部50d使转动轴50c转动。伴随着该转动,检测杆50沿如 图5A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从而,^氐接部50a从片材输送^各径 20退避(如图5B所示的状态)。
接着,输送控制单元52使片材P碰撞停止的定位辊9,使得 片材P暂时停止。之后,在步骤S101中,输送控制单元52与图 像形成单元10 2同步地开始驱动定位辊9并且朝向二次转印单 元3输送片材P。当片材P到达二次转印单元3时,利用施加到二 次转印辊3a的二次转印偏压,中间转印带2上的四色调色剂图 像将被集体转印到片材P上。当驱动定位辊9时,在步骤S102 中,输送控制单元52使如图2所示的计时器14开始计时。计时 器14已被设定成计时记录片材P从定位辊9开始至到达定影辊 对5a和5b的辊隙部所需的时间。为该计时时间增加 一 些余量。
接着,在二次转印单元3中将四色调色剂图像如此转印到 片材P上之后,输送控制单元52进行朝向定影单元5输送片材P 的控制。此时,如图5B所示,检测杆50的抵接部50a已从片材 输送路径20退避。因此,即使片材P处于片材P的前端还未到达 定影辊对5a和5b的不稳定输送状态,片材P也在不接触检测杆 50的情况下通过此处,使得片材P在宽度方向上没有扭曲地在 同 一 定时到达定影辊对5a和5b的辊隙部。
直到片材P的前端到达定影单元5,输送控制单元52预先减 小定影马达M的转动速度,并且将定影辊对5 a和5 b的片材输送 速度设定为小于二次转印辊3a的片材输送速度的片材输送速 度Vfl。另外,在片材P到达定影辊对5a和5b的辊隙部之前所经 过的时期中,由已经移动到退避位置的遮光部50b遮蔽弯曲部 分检测传感器S1。然而,输送控制单元52使得在螺线管90运转 时传感器检测信号无效。
接着,在片材P已经到达定影辊对5a和5b之后,在步骤
16S103中,计时器14的计时终止。然后,在步骤S104中,输送 控制单元52使螺线管(SL) 90断开。结果,如图6A所示,由 安装在转动轴上的复位弹簧91的反作用力使检测杆50沿箭头 方向转动而抵接片材P。换句话说,释放检测杆50的退避状态。 此时,片材P已经进入到定影辊对5a和5b的辊隙部中。另夕卜, 定影辊对5a和5b实现小于二次转印辊3a的片材输送速度的片 材输送速度Vfl,使得片材P的弯曲部分扩大。因此,检测杆50 的抵接部5 0 a由于微小的转动量与片材P接触。
从而,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在片材P已经到达定影辊对5a 和5b的辊隙部之后,检测杆50抵接片材P。因此,当片材P的前 端处于不稳定状态时,能够防止检测杆5 0使片材P的前端倾斜, 并且片材P能够,皮稳定地输送到定影辊对5a和5b。另 一方面, 在检测杆50已经如此抵接片材P之后,如果片材P的弯曲部分由 于定影辊对5a和5b与二次转印辊3a之间的片材输送速度之差 而增大,则检测杆50被片材P按压。因此,检测杆50如图6B所 示转动,由于该转动,弯曲部分^r测传感器S:U皮遮光部50b遮 蔽,并且检测信号Sh被从弯曲部分检测传感器S1发送到输送控 制单元52。
输送控制单元52根据来自弯曲部分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 信号Sh切换定影马达M的转动速度,从而获得比二次转印辊3a 的片材输送速度快的片材输送速度Vfh。从而,当切换定影马 达M的转动速度并且实现片材输送速度Vfh时,定影辊对5a和 5b与二次转印辊3a的片材输送速度之差变小,并且片材P的弯 曲部分逐渐变小。由于对检测杆50施力以使其接触片材P,因 此,随着弯曲部分变小,检测杆50越朝向片材输送路径20转动。 由于该转动,遮光部50b离开弯曲部分检测传感器S1,从而停 止遮蔽弯曲部分检测传感器S1 ( OFF),最后,检测信号Sh的输出消失。然后,当检测信号Sh被如此停止输出时,输送控制 单元52将定影辊对5a和5b的片材输送速度切换到比Vfh低的 Vfl。通过重复该操作,即使在长片材时,也能够在不会在二 次转印单元3和定影单元5之间产生拉应力的情况下,在将弯曲 部分的尺寸保持在给定范围内的同时稳定地输送片材P。
接着,如图6B至图7所示,片材P的后端从定位入口检测传 感器80出来,然后,在步骤S105中,断开定位入口^f全测传感器 80。然后,在步骤S106中,输送控制单元52使计时器14开始 计时。计时器14此时的计时时间被设定成稍短于在片材P的后 端从定位入口 ^r测传感器80出来直到后端从二次转印单元3的 辊隙部出来时的时间的值。
当在步骤S107中计时器14的计时终止时,于是在步骤 S108中输送控制单元52同时致动(ON)螺线管90。结果,如 图7所示,检测杆50沿箭头方向转动,由于该转动,检测杆50 的抵接部50a从片材输送路径20退避,从而离开片材P。在上述 处理之后,片材P立即从二次转印单元3出来,并且仅被定影辊 对5a和5b支撑,使得片材P的输送趋于不稳定。然而,在该情 况下,由于检测杆50已经退避,因此,检测杆50不能推开或拒 绝片材P,使得能够稳定地输送片材P。因此,能够防止不均匀 定影或未定影图像的不规则。
在上述处理之后,如果图像形成操作仍然继续,则在步骤 S109中,输送控制单元52判断定位入口 #r测传感器80是接通还 是断开。如果定位入口检测传感器80被接通(在步骤S109中为 "是"),则在步骤S111中,输送控制单元52使螺线管90接通, 如它本来那样,并且进行如上所述的步骤S101之后的步骤中的 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定位入口^r测传感器80^皮断开(在步骤 S109中为"否"),则在步骤S110中,输送控制单元52使螺线管90断开并且终止图像形成操作。
从而,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直到片材的前端到达定影辊对
(5a, 5b)为止,和当仅由定影辊对5a和5b输送片材P时,检 测杆5 0被移动到抵接部5 0 a从片材输送路径2 0退避的位置。换 句话说,当二次转印单元3和定影单元5中的任一方输送片材P 时,检测杆50被移动到从片材输送路径20退避的位置。因此, 能够减少与弯曲部分控制相关的片材的输送姿态的不规则,并 且能够形成稳定的图像。
注意,取决于图像形成设备的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的 引导部结构,在仅由二次转印单元3输送片材以及仅由定影单 元5输送片材的二种情况下,不总是必须使检测杆退避。在这 些情况下,仅当仅在必要侧(转印单元或定影单元)输送片材 P时,需要使检测杆50退避。
至此,在典型实施例的说明中,由输送控制单元52进行定 影辊对5a和5b的片材输送速度的控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 施例。例如,可以由用于控制设备主体101的整个图像形成操 作的控制单元(未示出)来进行定影辊对5a和5b的片材输送速 度的控制。
另外,在本典型实施例中,斗全测杆50的退避位置被设定在 检测杆50不突出到超过引导部20a的片材输送路径20侧的位 置。然而,只要对片材P的输送没有影响,;险测杆50也可以一皮 退避成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20中。
虽然已经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 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转印单元,其被构造成将已经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定影单元,其被构造成将已经由所述转印单元转印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片材;片材输送路径,其被设置在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并且将已经由所述转印单元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定影单元;以及弯曲部分检测单元,其被构造成检测在所述片材输送路径中的形成在所述片材上的弯曲部分,其中,根据来自所述弯曲部分检测单元的信号来调整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的片材输送速度差,所述弯曲部分检测单元包括检测构件,其被设置成可突出到所述片材输送路径中以及可从所述片材输送路径退避,并且被构造成可由从将被输送的所述片材接收的压力而移动;检测传感器,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检测构件;移动机构,其被构造成将所述检测构件移动成可突出到所述片材输送路径中以及可从所述片材输送路径退避;以及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移动机构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以下控制直到由所述转印单元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前端到达所述定影单元为止,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以将所述检测构件移动到从所述片材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单元进行以下控制当仅由所述定影单元输送片材时, 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以将所述检测构件移动到从所述片材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片材检测单元,所述片材检测单元被设材,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片材检测单元的信息控 制所述移动机构。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单元进行以下设定直到片材的前端到达所述定影单元 为止,将所述定影单元的片材输送速度设定成比所述转印单元 的片材输送速度慢的速度;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以下控制在片材的前端已经到达所迷 定影单元之后,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定影 单元的片材输送速度。
5. —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转印单元,其被构造成将已经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定影单元,其被构造成将已经由所述转印单元转印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片材;片材输送路径,其被设置在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 之间并且将已经由所述转印单元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定影单元;以及弯曲部分检测单元,其被构造成检测在所述片材输送路径 中的形成在所述片材上的弯曲部分,其中,根据来自所述弯曲部分检测单元的信号来调整所述 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的片材输送速度差,所述弯曲部 分检测单元包括检测构件,其被设置成可突出到所述片材输送路径中的所述片材接收的压力而移动;检测传感器,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检测构件;移动机构,其被构造成将所述测构件移动成可突出到所述片材输送路径中以及可从所述片材输送路径退避;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移动机构的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以下控制当仅由所述定影单元输送片材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以将所述枱r观'J构件移动J ij从所述片材输送^各径退避的退避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单元进行以下控制直到由所述转印单元输送的所述片 材的前端到达所述定影单元为止,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以将所述 检测构件移动到从所述片材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片材检测单元,所述片材检测单元被设材,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片材检测单元的信息控 制所述移动机构。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单元进行以下设定直到片材的前端到达所述定影单元 为止,将所述定影单元的片材输送速度设定成比所述转印单元 的片材输送速度慢的速度;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以下控制在片材的前端已经到达所述 定影单元之后,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定影 单元的片材输送速度。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根据来自弯曲部分检测单元的信号调整定影单元和转印单元之间的片材的弯曲部分的尺寸,该弯曲部分检测单元被设置在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的片材输送路径中并且被构造成检测片材的弯曲部分。弯曲部分检测单元包括检测杆,其被设置成可突出到片材输送路径中以及可从片材输送路径退避并且抵接片材;以及弯曲部分检测传感器,其被检测杆接通或断开。如果仅由转印单元输送片材,则检测杆移动到从片材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470369SQ20081017903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5日
发明者喜旦智则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