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01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以及由该制造方法得到的调色剂、含有上述调色剂的显影剂、以及使用上述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提高调色剂粒子等粉体粒子的特性,进行了用包覆材料对粉体粒子的表面进行包覆的表面改性处理。作为调色剂粒子等粉体粒子的表面改性处理的方法,已知有如下方法通过利用螺杆、刮刀、辊等旋转搅拌部对粉体粒子施加机械搅拌力而使粉体粒子在粉体流路内流动,并由喷雾喷嘴向处于流动状态的粉体粒子喷雾包覆材料。就这种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来说,日本特公平5-10971号公报中公开了由喷雾喷嘴喷雾液体,使液体中含有的包覆材料包覆在粉体粒子表面上的方法。具体而言,使旋转搅拌部以5160m/秒的圆周速度旋转,从而使粉体粒子流动,并由喷雾喷嘴向该处于流动状态的粉体粒子喷雾液体。由此,能够在粉体粒子表面固着形成由液体中含有的微小固体粒子或液体构成的包覆材料的膜。根据日本特公平5-10971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可以提高包覆材料与粉体粒子的密合性,并且可以縮短表面改性处理所需的时间。另外,日本特开平4-21126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微囊的制造方法,即,使树脂粒子附着在内核粒子表面,用溶解该树脂粒子的溶剂进行处理,由此形成包覆层。该制造方法包括至少使树脂粒子附着到内核粒子表面的工序、利用溶解该树脂粒子的溶剂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将处理后的粒子进行干燥和回收的工序。但是,日本特公平5-10971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产生下述问题。通过用旋转搅拌部施加机械搅拌力而使粉体粒子流动,并由喷雾喷嘴向处于流动状态的粉体粒子喷雾含有包覆材料的液体时,为了得到包覆材料能够均匀地包覆粉体粒子的包覆粒子,必须使粉体粒子孤立流动。为了使粉体粒子孤立流动,必须某种程度的增大旋转搅拌部的圆周速度,但是当增大旋转搅拌部的圆周速度时,粉体粒子的流动速度增大,并且粉体粒子撞击装置内壁的频率增加。当粉体粒子撞击装置内壁的频率过度增加时,粉体粒子变得容易附着到装置的内壁,产生其他的粉体粒子及包覆材料以附着的粉体粒子为核聚集长大的问题。当粉体粒子及包覆材料在装置内壁上聚集长大时,产生用于粉体粒子流动的流路变窄从而妨碍孤立流动的问题以及收率降低的问题。另外,日本特开平4-211269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产生如下问题。由于使用溶解树脂粒子成分的溶剂进行处理,因此即使使内核粒子及树脂粒子高速流动,所述溶剂也难以气化,产生大量的聚集体。而且,往往会产生向机器内壁面的附着,难以以一次粒子的状态进行回收,因而不是生产率良好的方法。而且,还会使内核粒子溶解,并且石蜡类也会在表面以粒子的形式固着、露出,不是能够同时解决调色剂的保存性和定影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保持使粉体粒子流动的状态下,将树脂层包覆到调色剂母粒表面,抑制在装置内部的聚集附着的、收率高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得到的调色剂、含有上述调色剂的显影剂、以及使用上述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使内核粒子及树脂粒子附着到装置内部、不产生聚集体地提高树脂粒子对内核粒子表面的覆膜均匀性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得到的调色剂、含有上述调色剂的显影剂、以及使用上述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是一种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是使树脂微粒附着到含有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调色剂母粒表面而形成覆膜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合工序,使用旋转搅拌装置对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进行混合及搅拌,使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破碎,并将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从而得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所述旋转搅拌装置设有:旋转搅拌部,含有周边设有旋转叶片的旋转盘和旋转轴;温度调节部,设置于包含旋转搅拌室和循环管的粉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将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预定温度;循环部,利用旋转搅拌部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在粉体流路内反复循环;和喷雾部,喷雾具有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增塑的效果的液体,以及覆膜形成工序,使用所述旋转搅拌装置,利用喷雾部向处于流动状态的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从而使树脂微粒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延展,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并且,在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预混合稳定温度在覆膜形成稳定温度以下,所述预混合稳定温度是预混合工序中从所述预混合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所述覆膜形成稳定温度是覆膜形成工序中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树脂微粒附着到含有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调色剂母粒表面而形成覆膜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包括预混合工序和覆膜形成工序。在预混合工序中,使用旋转搅拌装置对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进行混合及搅拌,使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破碎,并将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从而得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所述旋转搅拌装置设有旋转搅拌部,含有周边设有旋转叶片的旋转盘和旋转轴;温度调节部,设置于包含旋转搅拌室和循环管的粉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将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预定温度;循环部,利用旋转搅拌部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在粉体流路内反复循环;和喷雾部,喷雾具有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增塑的效果的液体。在覆膜形成工序中,使用所述旋转搅拌装置,利用喷雾部向处于流动状态的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从而使树脂微粒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延展,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在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树脂微粒在与调色剂母粒混合前处于聚集状态,在不破碎树脂微粒的聚集体而直接向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喷雾具有增塑效果的液体来谋求树脂微粒成膜时,由于聚集的树脂微粒附着于调色剂母粒表面并固定,因此形成膜厚等不均匀的覆膜。通过进行预混合6工序、即在液体未喷雾状态下进行树脂微粒的破碎处理作为利用液体喷雾成膜的前工序,能够在聚集体破碎后的状态下将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在该状态下进行利用液体喷雾的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因此能够形成膜厚均匀、调色剂母粒不露出的均匀性高的覆膜。通过各自进行预混合工序和覆膜形成工序的温度控制,能够在各工序中调节至最佳温度,因此能够形成均匀性更高的树脂覆膜。具体而言,通过在预混合工序中进行温度调节,能够抑制引起妨碍破碎的树脂微粒的软化的急剧的温度上升。而且,能够防止处于流动状态的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因与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壁的撞击而蓄热软化、从而固着到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壁的问题,因此,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收率提高。通过在覆膜形成工序中进行温度调节,能够防止处于流动状态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因与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壁的撞击而蓄热软化、从而固着到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壁的问题。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其他的调色剂粒子和树脂微粒以固着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为核聚集长大,并且能够防止由聚集引起的用于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的流路变窄,因此能够提高调色剂的收率。而且,预混合稳定温度在覆膜形成稳定温度以下,所述预混合稳定温度是预混合工序中从所述预混合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所述覆膜形成稳定温度是覆膜形成工序中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由此,在预混合工序中,树脂微粒以在调色剂母粒表面露出少的状态被固定。另外,在覆膜形成工序中,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稳定地进行,能够形成表面凸凹少且膜厚均匀的覆膜。而且,作为进行预混合工序和覆膜形成工序的处理装置,使用同一装置,因此设备投资便宜,并且能够实现配置场地的节省空间化。而且,本发明是一种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是使树脂微粒附着到含有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调色剂母粒表面而形成覆膜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合工序,使用第一旋转搅拌装置对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进行混合及搅拌,使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破碎,并将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从而得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所述第一旋转搅拌装置设有第一旋转搅拌部,含有周边设有旋转叶片的旋转盘和旋转轴;和第一温度调节部,设置于含有第一旋转搅拌室和第一循环管的第一粉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将第一粉体流路内和第一旋转搅拌部的温度调节至预定温度,以及覆膜形成工序,使用第二旋转搅拌装置,利用喷雾部向处于流动状态的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从而使树脂微粒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延展,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所述第二旋转搅拌装置设有第二旋转搅拌部,含有周边设有旋转叶片的旋转盘和旋转轴;第二温度调节部,设置于含有第二旋转搅拌室和第二循环管的第二粉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将第二旋转搅拌部和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预定温度;循环部,利用第二旋转搅拌部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在粉体流路内反复循环;和喷雾部,喷雾具有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增塑的效果的液体,并且,在预混合工序中,利用第一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第二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预混合稳定温度在覆膜形成稳定温度以下,所述预混合稳定温度是预混合工序中从所述预混合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所述覆膜形成稳定温度是覆膜形成工序中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树脂微粒附着到含有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调色剂母粒表面而形成覆膜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包括预混合工序和覆膜形成工序。在预混合工序中,使用第一旋转搅拌装置对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进行混合及搅拌,使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破碎,并将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从而得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所述第一旋转搅拌装置设有第一旋转搅拌部,含有周边设有旋转叶片的旋转盘和旋转轴;和第一温度调节部,设置于含有第一旋转搅拌室和第一循环管的第一粉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将第一粉体流路内和第一旋转搅拌部的温度调节至预定温度。在覆膜形成工序中,使用第二旋转搅拌装置,利用喷雾部向处于流动状态的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从而使树脂微粒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延展,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所述第二旋转搅拌装置设有第二旋转搅拌部,含有周边设有旋转叶片的旋转盘和旋转轴;第二温度调节部,设置于含有第二旋转搅拌室和第二循环管的第二粉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将第二旋转搅拌部和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预定温度;循环部,利用第二旋转搅拌部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在粉体流路内反复循环;和喷雾部,喷雾具有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增塑的效果的液体。在预混合工序中,利用第一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第二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树脂微粒在与调色剂母粒混合前处于聚集状态,在不破碎树脂微粒的聚集体而直接向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喷雾具有增塑效果的液体来谋求树脂微粒成膜时,由于聚集的树脂微粒附着于调色剂母粒表面并固定,因此形成膜厚等不均匀的覆膜。通过进行预混合工序、即在液体未喷雾状态下进行树脂微粒的破碎处理作为利用液体喷雾成膜的前工序,能够在聚集体破碎后的状态下将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在该状态下进行利用液体喷雾的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因此能够形成膜厚均匀、调色剂母粒不露出的均匀性高的覆膜。通过各自进行预混合工序和覆膜形成工序的温度控制,能够在各工序中调节至最佳温度,因此能够形成均匀性更高的树脂覆膜。具体而言,通过在预混合工序中进行温度调节,能够抑制引起妨碍破碎的树脂微粒的软化的急剧的温度上升。而且,能够防止处于流动状态的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因与第一旋转搅拌部和第一粉体流路内壁的撞击而蓄热软化、从而固着到第一旋转搅拌部和第一粉体流路内壁的问题,因此,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收率提高。通过在覆膜形成工序中进行温度调节,能够防止处于流动状态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因与第二旋转搅拌部和第二粉体流路内壁的撞击而蓄热软化、从而固着到第二旋转搅拌部和第二粉体流路内壁的问题。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其他的调色剂粒子和树脂微粒以固着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为核聚集长大,并且能够防止由聚集引起的用于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的流路变窄,因此能够提高调色剂的收率。而且,预混合稳定温度在覆膜形成稳定温度以下,所述预混合稳定温度是预混合工序中从所述预混合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所述覆膜形成稳定温度是覆膜形成工序中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第二粉体流路8内的温度。由此,在预混合工序中,树脂微粒以在调色剂母粒表面露出少的状态被固定。另外,在覆膜形成工序中,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稳定地进行,能够形成表面凸凹少且膜厚均匀的覆膜。而且,在本发明中,制造多种调色剂时,优选进行如下连续并行处理利用第二旋转搅拌装置进行用于制造调色剂的覆膜形成工序,并且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同时地、利用第一旋转搅拌装置进行用于制造与正在进行所述覆膜形成工序的调色剂不同的调色剂的预混合工序。根据本发明,制造多种调色剂时,由于进行如下连续并行处理利用第二旋转搅拌装置进行用于制造调色剂的覆膜形成工序,并且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同时地、利用第一旋转搅拌装置进行用于制造与正在进行所述覆膜形成工序的调色剂不同的调色剂的预混合工序,因此制造多种调色剂时的处理能力提高,与未进行连续并行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生产率。而且,在本发明中,在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中,优选在从各工序开始的相同的经过时间内,预混合工序中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经常在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以下。根据本发明,在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中,在从各工序开始的相同的经过时间内,预混合工序中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经常在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以下。由此,在预混合工序中,能够抑制树脂微粒软化,并且能够充分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因此能够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均匀地附着于调色剂母粒表面。然后,在覆膜形成工序中,能够稳定地进行均匀地附着在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因此,能够得到覆膜均匀性良好的调色剂。而且,在本发明中,在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中,优选在从各工序开始的相同的经过时间内,预混合工序中的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经常在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以下。根据本发明,在从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各工序开始的相同的经过时间内,预混合工序中的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经常在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以下。由此,在预混合工序中,能够抑制树脂微粒软化,并且能够充分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因此能够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均匀地附着于调色剂母粒表面。然后,在覆膜形成工序中,能够稳定地进行均匀地附着在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因此,能够得到覆膜均匀性良好的调色剂。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预混合工序包括第一温度调节工序,利用温度调节部将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5"C以下;破碎工序,将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投入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旋转搅拌室中,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禾口固定工序,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根据本发明,预混合工序包括第一温度调节工序,利用温度调节部将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5t:以下;破碎工序,将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投入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旋转搅拌室中,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和固定工序,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通过在第一温度调节工序中将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5t:以下,能够充分破碎树脂微粒,破碎后能够利用由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的搅拌引起的温度上升,使树脂微粒附着并固定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覆膜的均匀化。而且,能够防止向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固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收率。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预混合工序包括第一温度调节工序,利用第一温度调节部将第一旋转搅拌部和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5t:以下;破碎工序,将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投入第一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第一旋转搅拌室中,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禾口固定工序,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根据本发明,预混合工序包括第一温度调节工序,利用第一温度调节部将第一旋转搅拌部和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5t:以下;破碎工序,将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投入第一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第一旋转搅拌室中,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和固定工序,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通过在第一温度调节工序中将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5°C以下,能够充分破碎树脂微粒,破碎后能够利用由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的搅拌引起的温度上升,使树脂微粒附着并固定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覆膜的均匀化。而且,能够防止向第一旋转搅拌部和第一粉体流路内的固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收率。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覆膜形成工序包括第二温度调节工序,利用温度调节部将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TC以上、55t:以下;喷雾工序,将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投入到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粉体流路内,由喷雾部利用载气向处于流动状态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和成膜工序,通过使旋转搅拌部持续旋转而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直至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树脂微粒软化并成膜,从而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根据本发明,覆膜形成工序包括第二温度调节工序,利用温度调节部将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TC以上、55t:以下;喷雾工序,将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投入到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粉体流路内,由喷雾部利用载气向处于流动状态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和成膜工序,通过使旋转搅拌部持续旋转而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直至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树脂微粒软化并成膜,从而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通过在第二温度调节工序中将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0°C以上、55t:以下,能够充分进行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覆膜的均匀性。而且,能够防止在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聚集,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调色剂的收率。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覆膜形成工序包括第二温度调节工序,利用第二温度调节部将第二旋转搅拌部和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0°C以上、55"以下;喷雾工序,将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投入到第二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第二粉体流路内,由喷雾部利用载气向处于流动状态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禾口成膜工序,通过使第二旋转搅拌部持续旋转而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直至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树脂微粒软化并成膜,从而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根据本发明,覆膜形成工序包括第二温度调节工序,利用第二温度调节部将第二旋转搅拌部和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TC以上、55t:以下;喷雾工序,将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投入到第二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第二粉体流路内,由喷雾部利用载气向处于流动状态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和成膜工序,通过使第二旋转搅拌部持续旋转而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直至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树脂微粒软化并成膜,从而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通过在第二温度调节工序中将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0°C以上、55t:以下,能够充分进行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覆膜的均匀性。而且,能够防止在第二旋转搅拌部和第二粉体流路内的聚集,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调色剂的收率。而且,在本发明中,在覆膜形成工序中,优选利用温度调节部将粉体流路整体和旋转搅拌部调节至预定的温度。根据本发明,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温度调节部将粉体流路整体和旋转搅拌部调节至预定的温度。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调色剂母粒、树脂微粒及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固着及聚集长大,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及调色剂的收率。而且,在本发明中,在覆膜形成工序中,优选利用第二温度调节部将第二粉体流路整体和第二旋转搅拌部调节至预定的温度。根据本发明,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第二温度调节部将第二粉体流路整体和第二旋转搅拌部调节至预定的温度。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调色剂母粒、树脂微粒及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固着及聚集长大,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及调色剂的收率。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将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粉体流路内部的峰值温度设为T2、将调色剂母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l)时,T2<Tg(l)。根据本发明,在将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粉体流路内部的峰值温度设为T2、将调色剂母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l)时,T2〈Tg(1)。通过T2〈Tg(l),能够防止调色剂母粒的软化,并且能够防止粉体向粉体流路内壁的固着,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收率降低。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将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第二粉体流路内部的峰值温度设为T2、将调色剂母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l)时,T2<Tg(l)。根据本发明,在将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第二粉体流路内部的峰值温度设为T2、将调色剂母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l)时,T2〈Tg(1)。通过T2〈Tg(l),能够防止调色剂母粒的软化,并且能够防止粉体向粉体流路内壁的固着,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收率降低。而且,本发明是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制造。根据本发明,调色剂是通过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由此,包覆调色剂母粒的包覆材料的包覆量均匀,且各个调色剂粒子间的带电特性等调色剂特性均匀。而且,能发挥由调色剂母粒表面的覆膜带来的内包成分保护效果,因此能够得到耐久性强的调色剂。使用这种调色剂形成图像时,能够得到高精细且没有浓度不均的良好画质的图像。而且,本发明是一种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调色剂。根据本发明,显影剂含有本发明的调色剂。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特性均匀,因此能够得到高精细且没有浓度不均的良好画质的图像。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显影剂还含有载体,构成双组分显影剂。根据本发明,显影剂是含有本发明的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特性均匀,而且由于调色剂母粒表面的覆膜能抑制调色剂的载体附着因而具有稳定的带电性,因此能够得到高精细且没有浓度不均的良好画质的图像。而且,本发明是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显影剂进行显影。根据本发明,显影装置使用本发明的显影剂进行显影,因此能够在像承载体表面形成高精细且没有浓度不均的良好的调色剂像。而且,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形成潜像的像承载体;在像承载体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部;以及上述显影装置。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使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进行图像的形成,因此能够得到高精细且没有浓度不均的良好画质的图像。由下述详细的说明和附图,更加明确了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的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旋转搅拌装置的构成的主视图。图3是从剖切线A200-A200来观察图2所示的旋转搅拌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4是表示粉体投入部和粉体回收部周围的构成的主视图。图5是模式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图6是模式地表示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的显影装置的概略图。图7是表示从实施例1的预混合工序S3及覆膜形成工序S4中各工序开始时刻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1、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的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包括调色剂母粒制作工序S1、树脂微粒制备工序S2、预混合工序S3以及覆膜形成工序S4。在调色剂母粒制作工序S1中,制作调色剂母粒。在树脂微粒制备工序中,制备树脂微粒。在预混合工序中,利用后述装置使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破碎,并将该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向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具有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增塑的效果的液体,使树脂微粒成膜。以下,对本发明的各工序进行说明。(1)调色剂母粒制作工序Sl在调色剂母粒制作工序S1中,制作要由树脂微粒包覆的调色剂母粒。调色剂母粒是含有粘合树脂和着色剂的粒子,对其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获得。可列举例如粉碎法等干式法、以及悬浮聚合法、乳液凝聚法、分散聚合法、溶解悬浮法及熔融乳化法等湿式法。以下,记述利用粉碎法的调色剂母粒的制作方法。〈调色剂母粒的制作方法〉在利用粉碎法的调色剂母粒的制作中,将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其他添加剂的调色剂组合物用混合机干式混合后,利用混炼机熔融混炼。将经熔融混炼而得到的混炼物冷却固化,将固化物利用粉碎机粉碎。之后根据需要,进行分级等粒度调节,得到调色剂母粒。作为混合机,可以使用公知的混合机,可列举例如亨舍尔混合机(商品名,三井矿山株式会社制)、高速混合机(SuperMixer,商品名,株式会社川田制)、乂力7SA(商品名,冈田精工株式会社制)等亨舍尔型的混合装置;才>夕"$&(商品名,*Y力7S夕口^株式会社制)、混合系统(hybridizationsystem)(商品名,株式会社奈良机械制作所制)、-壬-〉于A(商品名,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制)等。作为混炼机,也可以使用公知的混炼机,可以使用例如双螺杆挤出机、三辊研磨机、,求7°,^卜SA(LaboPlastMill)等普通的混炼机。进而,具体可列举例如TEM-100B(商品名,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PCM-65/87、PCM-30(以上均为商品名,株式会社池贝制)等单螺杆或双螺杆的挤出机、二一7,々》(商品名,三井矿山株式会社制)等开炼辊式的混炼机。这些混炼机中,优选开炼辊式的混炼机。作为粉碎机,可列举例如利用超音速喷射气流进行粉碎的喷射式粉碎机、以及将固化物导入高速旋转的旋转器(转子)和定子(衬垫)之间形成的空间中而进行粉碎的冲击式粉碎机。分级时可以使用能够去除由利用离心力的分级和利用风力的分级而过度粉碎的调色剂母粒的公知分级机,例如可以使用回旋式风力分级机(旋转式风力分级机)等。〈调色剂母粒原料>如上所述,调色剂母粒含有粘合树脂和着色剂。作为粘合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黑色调色剂或彩色调色剂用的公知的粘合树脂。可列举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等苯乙烯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此外,还可以使用在原料单体混合物中混合脱模剂、进行聚合反应而得到的树脂。粘合树脂可以单独使用l种,或者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聚酯由于透明性优良、且能赋予聚集粒子良好的粉体流动性、低温定影性和二次色彩再现性等,因此是优选用于彩色调色剂的粘合树脂。作为聚酯,可以使用公知的聚酯,可以列举多元酸与多元醇的縮聚物等。作为多元酸,可以使用作为聚酯用单体已知的多元酸,可列举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苯均四酸、萘二羧酸等芳香族羧酸类;马来酸酐、富马酸、琥珀酸、链烯基琥珀酸酐、己二酸等脂肪族羧酸类;这些多元酸的甲酯化物等。多元酸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可以并用2种以上。作为多元醇,也可以使用作为聚酯用单体已知的多元醇,可列举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丙三醇等脂肪族多元醇类;环己二醇、环己二甲醇、氢化双酚A等脂环式多元醇类;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等芳香族类二醇类等。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可以并用2种以上。多元酸与多元醇的縮聚反应可以依照常法实施,例如在存在或不存在有机溶剂以及存在縮聚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使多元酸与多元醇接触而进行,生成的聚酯的酸值、软化温度等达到预定值时结束反应。由此,可获得聚酯。多元酸的一部分使用多元酸的甲酯化物时,进行脱甲醇縮聚反应。在该縮聚反应中,通过适当地变更多元酸和多元醇的配合比、反应率等,例如可以调节聚酯末端的羧基含量,进而可以改变所得到的聚酯的特性。此外,多元酸使用偏苯三酸酐时,通过在聚酯的主链中容易地导入羧基,也得到改性聚酯。也可以使用使羧基、磺酸基等亲水性基团与聚酯的主链和/或侧链结合的、在水中的自分散性聚酯。此外,还可以将聚酯和丙烯酸树脂接枝后使用。粘合树脂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C以上、8(TC以下。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3(TC时,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容易产生调色剂发生热聚集的结块(blocking),保存稳定性可能会降低。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8(TC时,调色剂向记录介质的定影性降低,可能会发生定影不良。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在电子照相领域中常用的有机类染料、有机类颜料、无机类染料、无机类颜料等。作为黑色着色剂,可列举例如炭黑、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活性炭、非磁性铁氧体、磁性铁氧体和磁铁矿等。作为黄色着色剂,可列举例如铬黄、锌铬、镉黄、黄色氧化铁、矿物坚牢黄(mineralfastyellow)、镍钛黄、脐黄、萘酚黄S、汉撒黄(HanzaYellow)G、汉撒黄10G、联苯胺黄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固黄NCG、柠檬黄色淀、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3、C.I.颜料黄14、C.I.颜料黄15、C.I.颜料黄17、C.I.颜料黄74、C.I.颜料黄93、C.I.颜料黄94、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185等。作为橙色着色剂,可列举例如红色铬黄、钼橙、永固橙GTR、吡唑啉酮橙(pyrazoloneorange)、耐硫化澄(VulcanOrange)、阴丹士林亮澄(indanthrenebrilliantorange)RK、联苯胺橙G、阴丹士林亮橙GK、C.I.颜料橙31、C.I.颜料橙43等。作为红色着色剂,可列举例如铁红、镉红、铅红、硫化荥、镉、永固红4R、立索尔红、吡唑啉酮红(pyrazolonered)、华琼红(watchingred)、f丐盐、色淀红C、色淀红D、亮胭脂红(BrilliantCarmine)6B、曙红色淀、罗丹明色淀B、茜素色淀、亮胭脂红3B、C.I.颜料红2、C.I.颜料红3、C.I.颜料红5、C.I.颜料红6、C.I.颜料红7、C.I.颜料红15、C.I.颜料红16、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53:1、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123、C.I.颜料红139、C.I.颜料红144、C.I.颜料红149、C.I.颜料红166、C.I.颜料红177、C.I.颜料红178、C.I.颜料红222等。作为紫色着色剂,可列举例如锰紫、坚牢紫(fastviolet)B、甲紫色淀等。作为青色着色剂,可列举例如普蓝、钴蓝、碱性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部分氯化物、耐晒天蓝、阴丹士林蓝BC、C.I.颜料蓝15、C.I.颜料蓝15:2、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6、C.I.颜料蓝60等。作为绿色着色剂,可列举例如铬绿、氧化铬、颜料绿B、孔雀石绿色淀、终极黄绿(finalyellowgreen)G、C.1.颜料绿7等。14作为白色着色剂,可列举例如氧化锌、氧化钛、锑白、硫化锌等化合物。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l种,或者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不同颜色的着色剂。此外,即使是同色,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着色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相对于粘合树脂100重量份为5重量份20重量份,更优选为5重量份10重量份。为了使合成树脂用添加剂在混炼物中均匀地分散,可以将着色剂制成母料后使用。另外,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合成树脂用添加剂进行复合粒子化后使用。复合粒子可以通过例如在两种以上的合成树脂用添加剂中添加适量的水、低级醇等,用高速研磨机等普通的造粒机进行造粒,使其干燥来制造。母料和复合粒子在干式混合时混入到调色剂组合物中。调色剂母粒中,除了粘合树脂和着色剂以外还可以含有电荷控制剂。作为电荷控制剂,可以使用在该领域中常用的正电荷控制用和负电荷控制用的电荷控制剂。作为正电荷控制用的电荷控制剂,可列举例如碱性染料、季铵盐、季辚盐、氨基比林、嘧啶化合物、多核聚氨基化合物、氨基硅烷、苯胺黑染料及其衍生物、三苯基甲烷衍生物、胍盐、脒盐等。作为负电荷控制用的电荷控制剂,可列举例如石油炭黑、》匕。口7夕(SpironBlack)等油溶性染料、含金属偶氮化合物、偶氮络合物染料、环烷酸金属盐、水杨酸及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及金属盐(金属为铬、锌、锆等)、硼化合物、脂肪酸皂、长链烷基羧酸盐、树脂酸皂等。电荷控制剂可以单独使用l种或根据需要并用2种以上。电荷控制剂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但优选相对于粘合树脂100重量份为0.5重量份3重量份。在调色剂母粒中,还可以含有脱模剂。作为脱模剂,可以使用该领域中常用的脱模剂,可列举例如石蜡及其衍生物、微晶蜡及其衍生物等石油类蜡;费托合成蜡及其衍生物、聚烯烃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等)及其衍生物、低分子量聚丙烯蜡及其衍生物、聚烯烃类聚合物蜡(低分子量聚乙烯蜡等)及其衍生物等烃类合成蜡;巴西棕榈蜡及其衍生物、米蜡及其衍生物、小烛树蜡及其衍生物、木蜡等植物类蜡;蜂蜡、鲸蜡等动物类蜡;脂肪酸酰胺、苯酚脂肪酸酯等油脂类合成蜡;长链羧酸及其衍生物、长链醇及其衍生物、有机硅类聚合物、高级脂肪酸等。衍生物中包含氧化物、乙烯类单体与蜡的嵌段共聚物、乙烯类单体与蜡的接枝改性物等。蜡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但优选相对于粘合树脂100重量份为0.22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1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08.0重量份。〈调色剂母粒〉得到的调色剂母粒优选体积平均粒径为4iim以上、8iim以下。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4ym以上、8ym以下时,可以长期稳定地形成高精细的图像。此外,通过小粒径化到该范围,即使用较少的附着量也能得到高图像浓度,产生能够减小调色剂消耗量的效果。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小于4ym时,调色剂母粒的粒径过小,可能会引起高带电化和低流动化。若发生该高带电化和低流动化,则无法稳定地向感光体供给调色剂,可能会发生本底灰雾和图像浓度降低等情况。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超过8iim时,调色剂母粒的粒径大,形成图像的层厚增高,成为感到明显的粒状性的图像,无法获得高精细的图像,因此不优选。此外,由于调色剂母粒的粒径增大,导致比表面积减小,调色剂的带电量减少。调色剂的带电量减少时,调色剂无法被稳定地供给到感光体上,可能会发生因调色剂的飞散而导致的机器内污染。(2)树脂微粒制备工序S2在树脂微粒制备工序S2中,制备干燥后的树脂微粒。通过将树脂微粒作为在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成膜材料使用,例如可以防止在保存中由于调色剂母粒中所含的脱模剂等低熔点成分的熔融所导致的调色剂聚集的发生。〈树脂微粒的制备方法>树脂微粒例如可以通过将作为树脂微粒原料的树脂用均质机等乳化分散而进行细粒化来获得。另外,也可以通过树脂的单体成分的聚合来获得。树脂微粒的干燥方法可以使用任意方法,例如可以使用热风受热式干燥、传导导热式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等方法获得干燥树脂微粒。〈树脂微粒原料〉作为树脂微粒原料,例如可以使用在调色剂材料中使用的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聚酯、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作为树脂微粒,在上述例示的树脂中,优选含有丙烯酸树脂、苯乙烯_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树脂、苯乙烯_丙烯酸共聚物具有如下许多优点质量轻且具有较高强度,而且透明性也高,廉价,容易获得粒径一致的材料等。作为树脂微粒使用的树脂,可以是与调色剂母粒的粘合树脂相同种类的树脂,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树脂,从进行调色剂的表面改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不同种类的树脂。作为树脂微粒使用的树脂,在使用不同种类的树脂时,作为树脂微粒使用的树脂的软化温度,优选比调色剂母粒的粘合树脂的软化温度高。由此,能够防止在保存中调色剂彼此熔融粘合,并且能使保存稳定性提高。此外,作为树脂微粒使用的树脂的软化温度,根据使用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而不同,但是优选8(TC以上、14(rC以下。通过使用该温度范围的树脂,能够得到兼具保存稳定性和定影性的调色剂。通过使用树脂微粒作为包覆材料,例如利用使树脂微粒分散的液体,向调色剂母粒喷雾液体而进行包覆时,树脂微粒的形状残留在调色剂母粒表面,与具有平滑表面的调色剂相比,能够得到清洁性优良的调色剂。这种树脂微粒例如能够通过使用均质机等使树脂微粒原料乳化分散并细粒化而得到。另外,也能够通过单体的聚合得到。〈树脂微粒〉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必须足够地小于调色剂母粒的平均粒径,进而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05iim以上、1iim以下。而且,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进一步优选为0.1iim以上、0.5iim以下。通过使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05ym以上、1ym以下,能够在包覆层表面形成优选大小的突起部。由此,清洁时调色剂容易挂在清洁刮刀上,清洁性提高。(3)预混合工序S3在预混合工序S3中,例如使用图2所示的装置,利用由装置的循环和搅拌产生的冲击力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附着并固定在调色剂母粒表面,从而得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16〈旋转搅拌装置〉图2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旋转搅拌装置201的构成的主视图。图3是从剖切线A200-A200来观察图2所示的调色剂的旋转搅拌装置201的概略截面图。旋转搅拌装置201包含粉体流路202、喷雾部203、旋转搅拌部204、温度调节用套224、粉体投入部206以及粉体回收部207。粉体流路202由旋转搅拌室208和循环管209构成。旋转搅拌室208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容器状构件。在旋转搅拌室208上,形成有开口部210、211。开口部210在旋转搅拌室208的轴线方向一侧的面208a的大致中央部,以在厚度方向贯穿含旋转搅拌室208的面208a的侧壁的方式形成。另外,开口部211在与旋转搅拌室208的上述轴线方向一侧的面208a垂直的侧面208b上,以在厚度方向贯穿含旋转搅拌室208的侧面208b的侧壁的方式形成。循环管209的一端与开口部210连接,另一端与开口部211连接。由此,旋转搅拌室208的内部空间与循环管209的内部空间连通,形成粉体流路202。在预混合工序中,调色剂母粒、树脂微粒以及气体流过该粉体流路202。粉体流路202的循环管209上连接有粉体投入部206和粉体回收部207。图4是表示粉体投入部206和粉体回收部207周围的构成的主视图。粉体投入部206设有供给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的未图示的送料斗、连通送料斗和粉体流路202的供给管212以及设置在供给管212上的电磁阀213。从送料斗供给的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或者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在利用电磁阀213使供给管212内的流路处于开放状态时,通过供给管212被供给到粉体流路202中。向粉体流路202供给的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或者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经过旋转搅拌部204的搅拌,沿一定的粉体流动方向流过。而且,利用电磁阀213使供给管212内的流路处于关闭状态时,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不会被供给到粉体流路202中。粉体回收部207设有回收罐215、连通回收罐215和粉体流路202的回收管216、以及设置在回收管216上的电磁阀217。利用电磁阀217使回收管216内的流路处于开放状态时,流过粉体流路202的调色剂粒子通过回收管216被回收到回收罐215中。而且,利用电磁阀217使回收管216内的流路处于关闭状态时,流过粉体流路202的调色剂粒子不被回收。旋转搅拌部204包含旋转轴218、圆盘状的旋转盘219和多个搅拌叶片220。旋转轴218是在作为驱动旋转轴218的部分的未图示的旋转轴驱动部中,利用未图示的电动机绕轴线旋转的圆柱棒状构件。旋转轴218具有与旋转搅拌室208的轴线一致的轴线,且以插通贯通孔221的方式设置,是利用未图示的发动机围绕轴线进行旋转的圆柱棒状构件,上述贯通孔221在搅拌部208轴线方向另一侧的面208c上以在厚度方向贯穿含有面208c的侧壁的方式形成。旋转盘219是以其轴线与旋转轴218的轴线一致的方式被旋转轴218支撑、并伴随着旋转轴218的旋转而旋转的圆盘状构件。多个搅拌叶片220由旋转盘219支撑,随着旋转盘219的旋转而旋转。旋转搅拌部204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最外周的圆周速度为50m/秒以上。所谓旋转搅拌部204的最外周,是指在与旋转搅拌部204的旋转轴218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旋转轴218的轴线的距离最远的旋转搅拌部204的部分。当最外周的圆周速度为50m/秒以上时,能够同时实现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孤立流动、以及降低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对流路内壁的撞击频率。当最外周的圆周速度小于50m/秒时,由于不能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孤立流动,因此不能在调色剂母粒上形成覆膜。在预混合工序中,为了稳定地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必须抑制由调色剂母粒及树脂微粒的循环和搅拌引起的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上升所导致的树脂微粒的软化。因此,优选将树脂微粒的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设定为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而且,优选将树脂微粒的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设定为调色剂母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由此,能够抑制调色剂母粒之间的聚集,从而实现树脂微粒的均匀包覆和防止向粉体流路内壁的附着。为此,必须将粉体流路202和旋转搅拌部204的温度维持在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必须设置在粉体流路管和旋转搅拌部外侧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内径比粉体流路管和旋转搅拌部的外径大的温度调节用套224、从而具有在其空间内通过冷却介质或加热介质进行温度调节的功能的装置。作为温度调节部的温度调节用套224,设置在粉体流路202内壁的至少一部分上。温度调节用套224通过使水等介质在其内部形成的流路225中流动,将粉体流路202内壁温度调节至恒定,防止调色剂母粒的附着。温度调节用套224优选设置在调色剂母粒容易附着的粉体流路202的部分的外侧。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度调节用套224至少设置在粉体流路202中的循环管209整体、旋转搅拌室208及旋转搅拌室壁面内部。对于喷雾部203,在后述覆膜形成工序中进行说明。〈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制作>回到图l,使用上述旋转搅拌装置的预混合工序S3包括第一温度调节工序S3a、第一粉体投入工序S3b、树脂微粒破碎工序S3c、树脂微粒固定化工序S3d和第一粉体回收工序S3e。首先,作为第一温度调节工序S3a,通过温度调节用套224将粉体流路202内壁的温度调节至恒定。然后,作为第一粉体投入工序S3b,在旋转搅拌部204的旋转轴218旋转的状态下,将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从粉体投入部206供给至粉体流路202中。在本工序中,旋转搅拌部204的最外周的圆周速度设定为50m/秒以上。供给至粉体流路202中的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被旋转搅拌部204搅拌,并沿箭头214方向流过粉体流路202的循环管209。作为树脂微粒破碎工序S3c和树脂微粒固定化工序S3d,在粉体流路202的旋转搅拌室208中,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被破碎成一次粒径的约1倍约10倍的粒径。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在粉体流路202中不会再次聚集,而附着并固定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在树脂微粒被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且粉体的流过速度稳定时,作为第一粉体回收工序S3e,使旋转搅拌部204的旋转停止,从粉体回收部207回收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树脂微粒在与调色剂母粒混合前处于聚集状态,在不破碎树脂微粒的聚集体而直接向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喷雾具有增塑效果的液体来谋求树脂微粒的成膜时,聚集的树脂微粒附着并固定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因此形成膜厚等不均匀的覆膜。通过进行预混合工序,即在液体未喷雾状态下进行树脂微粒的破碎处理作为利用液体喷雾成膜的前工序,能够在聚集体破碎后的状态下将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在该状态下进行利用液体喷雾的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因此能够形成膜厚均匀、调色剂母粒不露出的均匀性高的覆膜。通过进行第一温度调节工序S3a,能够抑制引起妨碍破碎的树脂微粒的软化的急剧的温度上升。而且,能够防止处于流动状态的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因与旋转搅拌部204和粉体流路内壁的撞击而蓄热软化、从而固着到旋转搅拌部204和粉体流路内壁的问题,18因此,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收率提高。在第一温度调节工序中,优选将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5t:以下。由此,能够充分破碎树脂微粒,破碎后能够利用由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的搅拌引起的温度上升,使树脂微粒附着并固定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覆膜的均匀化。而且,能够防止向旋转搅拌部204和粉体流路内的固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收率。(4)覆膜形成工序S4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例如使用上述旋转搅拌装置201,利用喷雾部203向处于流动状态的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具有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增塑的效果的液体,从而使树脂微粒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延展,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如图3所示,喷雾部203设置在粉体流路202的循环管209中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流动方向上离开口部211最近侧的粉体流过部上。喷雾部203具备贮藏液体的液体贮藏部、供给载气的载气供给部、和将混合液体和载气而得到的混合物向粉体流路202内存在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从而将液体的液滴喷雾在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上的二流体喷嘴。作为载气,可以使用压縮空气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喷雾部203的二流体喷嘴插通在形成于粉体流路202的外壁的开口上,相对于粉体流路202中作为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方向的粉体流动方向,向着粉体流路202内侧平行地设置。由此,来自喷雾部203的液体的喷雾方向与粉体流动方向为相同方向。液体的喷雾方向是指二流体喷嘴的轴线方向。来自喷雾部203的液体的喷雾方向与粉体流动方向所成角度9优选为0°以上、45°以下。角度e在该范围内时,可以防止液体的液滴在粉体流路202内壁上反弹,能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覆膜的调色剂母粒的收率。来自喷雾部203的液体的喷雾方向与粉体流动方向所成的角度e大于45°时,液体的液滴容易在粉体流路202内壁上反弹,液体容易滞留,发生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聚集,从而使收率变差。另外,由二流体喷嘴喷雾的展开角度(K优选为20。以上、90°以下。展开角度小在该范围以外时,可能难以对调色剂母粒进行液体的均匀喷雾。作为具有不溶解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而使其软化的液体,没有特殊限制,但是由于液体在喷雾后必须除去,因此优选容易蒸发的液体。作为这种液体,优选含有低级醇。作为低级醇,可以列举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等。当液体含有这种低级醇时,能够提高作为包覆材料的树脂微粒对调色剂母粒的润湿性,使树脂微粒附着在调色剂母粒的整个或大部分表面上,进行变形、成膜变得容易。另外,能够进一步縮短除去液体时的干燥时间,从而能够抑制调色剂母粒之间的聚集。用喷雾部203喷雾的液体的浓度,优选在向机器外排出的排出部中以浓度传感器测定为约3%以下。当来自喷雾部203的液体的喷雾速度在该范围内时,能够充分增大液体的干燥速度,因此能够防止残留有未干燥的液体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附着到其他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上,从而能够防止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聚集。来自喷雾部203的液体的喷雾速度更优选以浓度传感器测定为O.1%以上、3.0%以下。当喷雾速度在该范围内时,能够不使生产率降低地防止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聚集。另外,优选喷雾的液体从气体排出部222排出到系统外。通过将在机器内喷雾的液体排出到系统外,能够增加液体的干燥速度,防止残留有未干燥的液体的调色剂粒子附着到其他调色剂粒子上,从而能够防止调色剂粒子的聚集。利用喷雾部203喷雾的液体的粘度优选为5cP以下。液体的粘度在25t:下进行测定。液体的粘度能够通过例如锥板型旋转式粘度计进行测定。作为优选的粘度5cP以下的液体,可列举醇(甲醇、乙醇等)。这些醇的粘度小,且容易蒸发,因此来自喷雾部203的喷雾液滴直径不会粗大化,可以实现微细的喷雾。由此,均匀液滴直径的液体的喷雾成为可能。另外,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与液滴碰撞时,能进一步促进液滴的微细化。由此,将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表面均匀地润湿,并使其融合,利用与碰撞能量的协同效果使树脂微粒软化,能得到均匀性优良的包覆调色剂。在喷雾部203下游的循环管209内部,被喷雾的液体处于未干燥而残留的状态,温度不适当时干燥速度变慢,液体变得容易滞留,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与其接触时,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变得容易附着到粉体流路202内壁上。其可能成为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聚集发生源。在开口部210附近的内壁,流过循环管209并从开口部210流入旋转搅拌室208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容易与由于利用旋转搅拌部204的搅拌而在旋转搅拌室208内流动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相碰撞。由此,相碰撞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容易附着到开口部210附近。因此,通过在这样的部分上设置温度调节用套224,能够进一步确实地防止调色剂母粒对粉体流路202内壁的附着。在本工序中,旋转搅拌部204的最外周204a的圆周速度为50m/秒以上,粉体流路202内壁及旋转搅拌室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防止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对粉体流路202内壁的附着的温度调节用套224。〈覆膜的形成〉回到图l,覆膜形成工序S4包括第二温度调节工序S4a、第二粉体投入工序S4b、喷雾工序S4c、成膜工序S4d、干燥工序S4e和第二粉体回收工序S4f。首先,作为第二温度调节工序S4a,通过温度调节用套224将粉体流路202内壁的温度调节至恒定。然后,作为第二粉体投入工序S4b,在旋转搅拌部204的旋转轴218旋转的状态下,将调色剂母粒表面固定了树脂微粒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从粉体投入部206供给至粉体流路202中。粉体流路202中粉体的流过速度稳定时,作为喷雾工序S4c,开始从喷雾部203喷雾液体。在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过粉体流路202的循环管209的状态下,由喷雾部203向其喷雾上述液体,喷雾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表面上的液体延展。由此,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增塑,进而通过施加搅拌带来的热能,作为成膜工序S4d,树脂微粒软化而形成连续的膜。结束成膜中必需的液体喷雾后,终止来自喷雾部的液体的喷雾,作为干燥工序S4e,使粉体表面残留的液体蒸发,通过贯通孔221排出到系统外。经过一定时间的干燥工序,作为第二粉体回收工序S4f,停止旋转搅拌部204的旋转,从粉体回收部207回收调色剂。如上所述,旋转搅拌部204的最外周204a的圆周速度为50m/秒以上。由于旋转时旋转搅拌部204的最外周的圆周速度为50m/秒以上,因而能够同时实现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孤立流动,以及能使机器内的液体浓度保持恒定从而降低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聚集。通过在覆膜形成工序中进行温度调节,能够防止处于流动状态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因与旋转搅拌部204和粉体流路202内壁的撞击而蓄热软化、从而固着到旋转搅拌20部204和粉体流路202内壁上的问题。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其他的调色剂粒子和树脂微粒以固着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为核聚集长大,并且能够防止由聚集引起的用于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的流路变窄,因此能够提高调色剂的收率。由于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流过,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在粉体流路202内的任何部分都大致均匀。在第二温度调节工序中,优选将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0°C以上、55t:以下。由此,由于充分进行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因而能够进一步实现覆膜的均匀化。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向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聚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调色剂的收率。当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超过55t:时,粉体流路202内调色剂粒子过度软化,可能发生调色剂之间的聚集。另外,当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小于5(TC时,分散液的干燥速度变慢,生产率可能降低。因此,为了防止调色剂之间的聚集,必须将粉体流路202和旋转搅拌部的温度维持在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必须设置在粉体流路管外侧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内径比粉体流路管的外径大的温度调节用套224、从而具有在其空间内通过冷却介质或加热介质进行温度调节的功能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预混合稳定温度在覆膜形成稳定温度以下,所述预混合稳定温度是预混合工序S3中从所述预混合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所述覆膜形成稳定温度是覆膜形成工序S4中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由此,在预混合工序S3中,树脂微粒以在调色剂母粒表面露出少的状态被固定。另外,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稳定地进行,能够形成表面凸凹少且膜厚均匀的覆膜。另外,在预混合工序S3及覆膜形成工序S4中,优选在从各工序开始的相同的经过时间内,预混合工序中的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经常在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粉体流路202内的温度以下。由此,在预混合工序S3中,能够抑制树脂微粒软化,并且能够充分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因此能够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均匀地附着于调色剂母粒表面。然后,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能够稳定地进行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均匀地附着的树脂微粒的延展处理。因此,能够得到覆膜均匀性良好的调色剂。这样,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其他的调色剂粒子和树脂微粒以固着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为核聚集长大,并且能够防止由聚集引起的用于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的流路变窄,因此能够提高调色剂的收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进行预混合工序S3和覆膜形成工序S4的处理装置,使用同一装置。由此,设备投资便宜,并且能够实现配置场地的节省空间化。作为旋转搅拌装置201,不限于上述构成,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调节用套224可以设置在粉体流路202和旋转搅拌部204壁面的整个面上,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粉体流路202或旋转搅拌部204壁面的一部分上。在粉体流路202和旋转搅拌部204壁面的整个面上设置温度调节用套224时,能进一步切实地防止调色剂母粒向粉体流路202内壁的附着。另外,这种旋转搅拌装置201还可以组合市售的搅拌装置和喷雾部得到。作为具备粉体流路202和旋转搅拌部204的市售的搅拌装置,可列举例如混合系统(商品名,株式会社奈良机械制作所制)等。通过在这种搅拌装置内安装液体喷雾单元,可以将该搅拌装置作为本发明的调色剂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调色剂的制造装置使用。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第一旋转搅拌装置和第二旋转搅拌装置2台旋转搅拌装置来制造调色剂。例如,使用第一旋转搅拌装置作为进行预混合工序S3的装置,使用第二旋转搅拌装置作为进行覆膜形成工序S4的装置。此时,第一旋转搅拌装置和第二旋转搅拌装置可以是构造相同的装置,也可以是构造不同的装置。优选第一旋转搅拌装置和第二旋转搅拌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图2图4所示构造的旋转搅拌装置201。由此,制造多种调色剂时,可以进行如下连续并行处理利用第二旋转搅拌装置进行用于制造调色剂的覆膜形成工序,并且与该覆膜形成工序同时地、利用第一旋转搅拌装置进行用于制造与正在进行该覆膜形成工序的调色剂不同的调色剂的预混合工序。进行连续并行处理时,与制造多种调色剂时不进行连续并行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生产率。具体而言,在后述以本实施例的构成制造调色剂时,进行连续并行处理的情况与未进行连续并行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调色剂的生产率提高约20%。进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进行第一粉体回收工序S3e和第二粉体回收工序S4b。即,树脂微粒固定化工序S3d后,停止旋转搅拌部204,在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残留在粉体回路内的状态下直接进行第二温度调节工序S4a,在粉体流路202内达到预定温度的时刻使旋转搅拌部204旋转,进行喷雾工序S4c以后的工序。通过在停止旋转搅拌部204的状态下进行第二温度调节工序S4a,能够防止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表面的树脂微粒在温度调节中成膜,与进行第一粉体回收工序S3e和第二粉体投入工序S4b的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形成良好的覆膜。2、调色剂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可以使用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由此,包覆调色剂母粒的包覆材料的包覆量均匀,形成各调色剂粒子间的带电特性等调色剂特性均匀的调色剂。而且,发挥出了由调色剂表面的覆膜带来的内包成分保护效果,能够得到耐久性强的调色剂。使用这种调色剂形成图像时,能够得到高精细且没有浓度不均的画质良好的图像。本发明的调色剂中还可以添加外添加剂。作为外添加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外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钛等。另外,这些物质优选利用有机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等进行表面处理。外添加剂的使用量优选相对于调色剂100重量份为110重量份。3、显影剂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可以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作为单组分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来实施。作为单组分显影剂使用时,不使用载体,而使用调色剂单体。如前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特性均匀,因此能够得到高精细且没有浓度不均的良好画质的图像。此外,作为单组分显影剂使用时,使用刮刀和毛刷,在显影套筒上使调色剂摩擦带电,并使调色剂附着到套筒上来输送调色剂,进行图像形成。作为双组分显影剂使用时,将本发明的调色剂与载体一起使用。如前所述,本发明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特性均匀,而且由于调色剂母粒表面的覆膜能够抑制调色剂对载体的附着因而具有稳定的带电性,因此能够得到高精细且没有浓度不均的良好画质的图像。作为载体,可以使用公知的载体,可以列举例如用包覆物质对由铁、铜、锌、镍、钴、锰、铬等构成的单独或复合铁氧体以及载体芯粒子进行表面包覆而成的树脂包覆载体、或者使具有磁性的粒子分散到树脂中的树脂分散型载体等。作为包覆物质,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可以列举例如聚四氟乙烯、三氟氯乙烯聚合物、聚偏氟乙烯、有机硅树脂、聚酯树脂、二叔丁基水杨酸的金属化合物、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聚乙烯醇縮丁醛、苯胺黑、氨基丙烯酸酯树脂、碱性染料、碱性染料的色淀物、二氧化硅微粉、氧化铝微粉等。另外,作为用于树脂分散型载体的树脂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氟类树脂及酚树脂等。均优选根据调色剂成分进行选择,可以单独使用l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载体的形状优选球形或扁平形。此外,载体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但考虑到高画质化,优选为10iim100iim,进一步优选为20iim50iim。另外,载体的电阻率优选为108Q'c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12Q,cm以上。载体的电阻率是通过如下操作而得到的值将载体放入具有O.50cm2的截面积的容器中并轻敲后,在充满容器内的粒子上施加lkg/cm2的载荷,读取在载荷和底面电极之间施加产生1000V/cm电场的电压时的电流值。当电阻率低时,在显影套筒上施加了偏压的情况下,电荷被注入载体,载体粒子容易附着于感光体上。另外,容易引起偏压的击穿。载体的磁化强度(最大磁化)优选为10emu/g60emu/g,进一步优选为15emu/g40emu/g。磁化强度依赖于显影辊的磁通密度,但是,在显影辊的一般的磁通密度的条件下,当其低于10emu/g时,磁性的束缚力不起作用,有可能成为载体飞散的原因。另外,当磁化强度超过60emu/g时,由于载体的立起过高,因而在非接触显影中难以保持与像承载体的非接触状态。另外,在接触显影中,在调色剂像中有可能容易出现扫痕。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和载体的使用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调色剂及载体的种类适当选择,但是,如果以树脂包覆载体(密度58g/cm2)为例,则可以以在显影剂中含有调色剂为显影剂总量的230重量%、优选220重量%的方式使用调色剂。另外,在双组分显影剂中,调色剂对载体的覆盖率优选为4080%。4、图像形成装置图5是模式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构成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同时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及传真功能的复合机,根据被传递的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全彩色或单色图像。即,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具有复印模式、打印模式及FAX模式三种印刷模式,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操作部的操作输入、来自使用个人计算机、便携式终端装置、信息记录存储介质或存储装置的外部设备的印刷作业的信号等,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选择印刷模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1、图像形成部2、转印部3、定影部4、记录介质供给部5和排出部6。为了与彩色图像信息中所含的黑(b)、青(c)、品红(m)及黄(y)各颜色的图像信息相对应,构成图像形成部2的各构件及转印部3中所含的一部分构件分别设置4个。在此,根据各颜色分别设置4个的各构件,将表示各颜色的字母附加在参照标号的末尾来进行区别,总称的情况仅用参照标号表示。图像形成部2包括带电部12、曝光单元13、显影装置14和清洁单元15。带电部12及曝光单元13作为潜像形成部起作用。带电部12、显影装置14及清洁单元15在感光鼓11周围以上述顺序配置。带电部12配置在显影装置14及清洁单元15的垂直方向下方。感光鼓11是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驱动部绕轴线可旋转驱动地设置、并在其表面部形成静电潜像的滚筒状构件。感光鼓ll的旋转驱动部由通过中央处理装置(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实现的控制单元控制。感光鼓11包含未图示的导电性基体和在导电性基体的表面形成的未图示的感光层而构成。导电性基体可以采用各种形状,可以列举例如圆筒状、圆柱状、薄膜片状等。其中,优选圆筒状。导电性基体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作为导电性材料,可以使用该领域中常用的导电性材料,可以列举例如铝、铜、黄铜、锌、镍、不锈钢、铬、钼、钒、铟、钛、金、钼等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2种以上的合金;在合成树脂薄膜、金属薄膜或纸等薄膜状基体上形成由铝、铝合金、氧化锡、金、氧化铟等1种或2种以上构成的导电性层的导电性薄膜;以及含有导电性粒子和/或导电性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等。作为导电性薄膜中所使用的薄膜状基体,优选合成树脂薄膜,特别优选聚酯薄膜。另外,作为导电性薄膜中的导电性层的形成方法,优选蒸镀、涂敷等。感光层通过例如层压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来形成。此时,优选在导电性基体与电荷产生层或电荷输送层之间设置底涂层(undercoatlayer)。通过设置底涂层,得到如下优点覆盖存在于导电性基体表面的伤痕及凹凸,使感光层表面平滑化,另外,防止反复使用时感光层的带电性变差,提高在低温和/或低湿环境下感光层的带电特性。另外,也可以是在最上层设置了感光体表面保护层的、耐久性好的三层结构的层压感光体。电荷产生层以通过光照射产生电荷的电荷产生物质为主要成分,根据需要含有公知的粘合树脂、增塑剂、增敏剂等。作为电荷产生物质,可以使用该领域中常用的电荷产生物质,可以列举例如茈酰亚胺、茈酸酐等茈类颜料;喹吖啶酮、蒽醌等多环醌类颜料;金属及无金属酞菁、卤化无金属酞菁等酞菁类颜料;方酸菁色素(squaliumdyes);奧鎗色素(azuleniumdyes);噻喃鎗色素;具有咔唑骨架、苯乙烯基二苯乙烯骨架、三苯基胺骨架、二苯并噻吩骨架、噁二唑骨架、芴酮骨架、二芪骨架、二苯乙烯基噁二唑骨架或二苯乙烯基咔唑骨架的偶氮颜料等。其中,无金属酞菁颜料、氧钛酞菁颜料、含有芴环和/或芴酮环的双偶氮颜料、由芳香族胺构成的双偶氮颜料、三偶氮颜料等具有高电荷产生能力,适合用于得到高感光度的感光层。电荷产生物质可以单独使用l种或者并用2种以上。电荷产生物质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相对于电荷产生层中的粘合树脂100重量份为5重量份以上、50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200重量份以下。作为电荷产生层用的粘合树脂,也可以使用该领域中常用的粘合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氯乙烯_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聚碳酸酯、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縮丁醛、聚芳酯、聚酰胺以及聚酯等。粘合树脂可以单独使用l种或者根据需要并用2种以上。电荷产生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将各自适量的电荷产生物质和粘合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增塑剂、增敏剂等溶解或分散在可以溶解或分散这些成分的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制备电荷产生层涂液,将该电荷产生层涂液涂敷在导电性基体表面上,并使导电性基体表面干燥。这样得到的电荷产生层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05ym以上、5y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iim以上、2.5iim以下。层压在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以具有接受由电荷产生物质产生的电荷并进行输送的能力的电荷输送物质和电荷输送层用的粘合树脂为必需成分,根据需要含有公知的抗氧化剂、增塑剂、增敏剂、润滑剂等。作为电荷输送物质,可以使用该领域中常用的电荷输送物质,可以列举例如聚-N-乙烯基咔唑及其衍生物、聚_Y-咔唑基乙基谷氨酸酯及24其衍生物、芘_甲醛縮合物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基芘、聚乙烯基菲、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9-(对二乙氨基苯乙烯基)蒽、l,l-二(4-二节氨基苯基)丙烷、苯乙烯基蒽、苯乙烯基吡唑啉、吡唑啉衍生物、苯基腙类、腙衍生物、三苯基胺类化合物、四苯基二胺类化合物、三苯基甲烷类化合物、芪类化合物、具有3-甲基-2-苯并噻唑啉环的吖嗪化合物等供电子性物质;芴酮衍生物、二苯并噻吩衍生物、茚并噻吩衍生物、菲醌衍生物、茚并吡啶衍生物、噻吨酮衍生物、苯并[c]噌啉衍生物、叶枯净衍生物、四氰基乙烯、四氰基对醌二甲烷、四溴代对苯醌、四氯代对苯醌、苯醌等电子接受性物质等。电荷输送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并用2种以上。电荷输送物质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的粘合树脂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以上、30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上、150重量份以下。作为电荷输送层用的粘合树脂,可以使用该领域中常用且能够使电荷输送物质分散均匀的粘合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碳酸酯、聚芳酯、聚乙烯醇縮丁醛、聚酰胺、聚酯、聚酮、环氧树脂、聚氨酯、聚乙烯酮、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酚树脂、苯氧基树脂、聚砜树脂、以及它们的共聚树脂等。其中,若考虑成膜性、所得到的电荷输送层的耐磨损性、电特性等,则优选含有双酚Z作为单体成分的聚碳酸酯(以后,称为"双酚Z型聚碳酸酯")、双酚Z型聚碳酸酯与其他聚碳酸酯的混合物。粘合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并用2种以上。在电荷输送层中,优选含有电荷输送物质及电荷输送层用的粘合树脂的同时还含有抗氧化剂。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使用该领域中常用的抗氧化剂,可以列举例如维生素E、对苯二酚、受阻胺、受阻酚、对苯二胺、芳基链烷及其衍生物、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等。抗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l种或者并用2种以上。抗氧化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为构成电荷输送层的成分总量的0.01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优选为0.05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电荷输送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将各自适量的电荷输送物质、粘合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抗氧化剂、增塑剂、增敏剂等溶解或分散在能够溶解或分散这些成分的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液,将该电荷输送层用涂液涂敷在电荷产生层表面,并使电荷产生层表面干燥。这样得到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lOym以上、50ii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iim以上、40iim以下。也可以在一个层中形成存在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层。此时,电荷产生物质及电荷输送物质的种类、含量、粘合树脂的种类、其他添加剂等,可以与分别形成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的情况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使用如上所述的电荷产生物质及电荷输送物质形成有机感光层而得到的感光鼓,但是,可以采用使用硅等形成无机感光层而得到的感光鼓替代上述感光鼓。带电部12以面向感光鼓11、沿感光鼓11的长度方向、与感光鼓11表面具有间隙而隔离的方式配置,使感光鼓11表面以预定的极性及电位带电。在带电部12中,可以使用带电刷型带电器、充电器型带电器、锯齿型带电器或离子产生装置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电部12以与感光鼓11表面隔离的方式设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带电部12,可以使用带电辊,并以带电辊与感光鼓压接的方式配置带电辊,也可以使用带电刷、磁刷等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器。曝光单元13以如下方式配置与从曝光单元13射出的各色信息相对应的光,通过带电部12和显影装置14之间,照射到感光鼓11的表面。曝光单元13在该单元内将图像信息转变为与黑、青、品红、黄各色信息相对应的光,对通过带电部12以同样的电位带电的感光鼓11表面,用与各色信息相对应的光进行曝光,在该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曝光单元13中,可以使用例如设有激光照射部及多个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此外,也可以使用适当组合有LED阵列、或者液晶快门和光源的单元。将通过显影装置14在感光鼓11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后,清洁单元15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1表面上的调色剂,使感光鼓11表面清洁化。在清洁单元15中,使用例如清洁刮板等板状构件。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感光鼓ll,使用有机感光鼓,有机感光鼓的表面是以树脂成分为主体,因此,由于因带电装置的电晕放电产生的臭氧的化学作用,有机感光鼓的表面容易变差。然而,变差的表面部分受到清洁单元15产生的摩擦作用而磨损,虽然缓慢但变差的表面部分确实被除去。因此,由臭氧等引起的表面变差的问题实际上被消除,可以长时间稳定地维持由带电操作产生的带电电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清洁单元15,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清洁单元15。利用图像形成部2,对通过带电部12而处于均匀的带电状态的感光鼓11的表面,由曝光单元13照射对应于图像信息的信号光,形成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14向其供给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上,然后,用清洁单元15除去残留于感光鼓11表面上的调色剂。为了形成图像而反复进行该一系列的调色剂像形成操作。转印部3配置在感光鼓11的上方,包括中间转印带25、驱动辊26、从动辊27、分别与黑色、青色、品红及黄色各色图像信息对应的4个中间转印辊28、转印带清洁单元29和转印辊30。中间转印带25是通过驱动辊26和从动辊27涨紧而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的环带状构件,沿箭头B的方向旋转驱动。驱动辊26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绕其轴线可旋转驱动地设置,通过该旋转驱动,使中间转印带25向箭头B方向旋转驱动。从动辊27设置为可随着驱动辊26的旋转驱动而从动旋转,赋予中间转印带25—定的张力,以使中间转印带25不松弛。中间转印辊28隔着中间转印带25压接在感光鼓11上,并且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绕其轴线可旋转驱动地设置。中间转印辊28与如上所述施加转印偏压的未图示的电源连接,具有将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上的功能。中间转印带25在与感光鼓11接触并且通过感光鼓11时,从隔着中间转印带25与感光鼓11相对配置的中间转印辊28,施加与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在感光鼓11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上。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由各感光鼓11所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并重叠在中间转印带25上,由此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带清洁单元29以隔着中间转印带25与从动辊27相对、并与中间转印带25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设置。通过与感光鼓ll的接触而附着在中间转印带25上的调色剂成为污染记录介质的原因,因此,转印带清洁单元29除去并回收中间转印带25表面的调色剂。转印辊30隔着中间转印带25压接在驱动辊26上,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绕其轴线可旋转驱动地设置。在转印辊30和驱动辊26的压接部、即转印夹持部,由中间转印带25承载并输送过来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由后述的记录介质供给部5送来的记录介质上。承载介质被送至定影部4。利用转印部3,在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辊28的压接部,由感光鼓1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5向箭头B方向的旋转驱动而被输送到转印夹持部,从而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部4设置在比转印部3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包括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定影辊3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可旋转驱动地设置,将构成承载在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加热熔融。在定影辊31的内部设有未图示的加热部。加热部对定影辊31进行加热,以使定影辊31表面达到预定的温度(以后也称为"加热温度")。加热部可以使用例如加热器、卤灯等。加热部由定影条件控制部来控制。在定影辊31表面附近设有未图示的温度检测传感器,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定影辊31的表面温度。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被输入到后述的控制单元的存储部。加压辊32以与定影辊31压接的方式进行设置,且可随着定影辊31的旋转驱动而从动旋转地被支撑。加压辊32与定影辊31协作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此时,加压辊32通过将利用来自定影辊31的热而处于熔融状态的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挤压,辅助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的定影。定影辊31与加压辊32的压接部为定影夹持部。利用定影部4,在转印部3中,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被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夹持,在通过定影夹持部时,调色剂像在加热下被压紧在记录介质上,由此,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记录介质供给部5包括自动送纸盒35、拾取辊36、输送辊37、定位辊38和手动送纸盒39。自动送纸盒35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垂直方向下部,是贮存记录介质的容器状构件。记录介质例如有普通纸、彩色复印用纸、高射投影机用片材、明信片等。拾取辊36每次取出1张自动送纸盒35中所贮存的记录介质,送至用纸输送路径P1。输送辊37是以相互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构件,用于向定位辊38输送记录介质。定位辊38是以相互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构件,与中间转印带25承载的调色剂像被输送到转印夹持部同步地将由输送辊37送来的记录介质送至转印夹持部。手动送纸盒39是为了将记录介质取入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装置,手动送纸盒39中贮存的记录介质是与自动送纸盒35中所贮存的记录介质不同的记录介质,具有任意的尺寸。由手动送纸盒39取入的记录介质利用输送辊37而在用纸输送路径P2内通过,被送至定位辊38。利用记录介质供给部5,与中间转印带25承载的调色剂像被输送到转印夹持部同步地将由自动送纸盒35或手动送纸盒39供给的每次1张的记录介质送至转印夹持部。排出部6包括输送辊37、排出辊40和排出盒41。输送辊37设置在用纸输送方向上与定影夹持部相比更下游侧,向排出辊40输送由定影部4定影图像后的记录介质。排出辊40将图像被定影后的记录介质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垂直方向上面的排出盒41中。排出盒41贮存图像被定影后的记录介质。图像形成装置IOO包括没有图示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例如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OO内部空间的上部,包括存储部、运算部和控制部。向控制单元的存储部输入通过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面的没有图示的操作面板的各种设定值、来自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各处的没有图示的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以及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信息等。并且写入执行各种功能要素的程序。各种功能要素是指例如记录介质判定部、附着量控制27部、定影条件控制部等。存储部可以使用该领域中常用的存储装置,可以列举例如只读存储器(R0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硬盘驱动器(HDD)等。外部设备可以使用能够形成或取得图像信息、并且能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电连接的电动、电子设备,可以列举例如计算机、数码照相机、电视接收机、录像机、DVD录像机、HDDVD、蓝光光盘录像机、传真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等。运算部取出被写入存储部的各种数据(图像形成命令、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等)及各种功能要素的程序,进行各种判定。控制部根据运算部的判定结果向相应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进行动作控制。控制部及运算部包括通过具备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的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等而实现的处理电路。控制单元包括上述处理电路和主电源,电源不仅对控制单元、而且也对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的各装置供电。5、显影装置图6是模式地表示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所具备的显影装置14的概略图。显影装置14包括显影槽20和调色剂送料斗21。显影槽20是如下容器状构件该容器状构件以面向感光鼓11表面的方式配置,将调色剂供给到形成于感光鼓11表面的静电潜像上而进行显影,形成作为可见像的调色剂像。显影槽20在其内部空间收容调色剂,且收容并旋转自由地支撑显影辊50、供给辊51、搅拌辊52等辊状构件。此外,也可以代替辊状构件收容螺旋构件。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4,将作为调色剂的所述实施方式的调色剂收容于显影槽20中。在显影槽20的面向感光鼓11的侧面形成开口部53,在隔着该开口部53与感光鼓11相对的位置上可旋转驱动地设置显影辊50。显影辊50是在其与感光鼓11的压接部或最接近部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11表面的静电潜像上的辊状构件。在供给调色剂时,在显影辊50表面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电位相反极性的电位作为显影偏压。由此,显影辊50表面的调色剂顺利地供给至静电潜像。另外,通过改变显影偏压值,能控制供给至静电潜像的调色剂量、即静电潜像的调色剂附着量。供给辊51是面向显影辊50并可旋转驱动地设置的辊状构件,其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50周围。搅拌辊52是面向供给辊51并可旋转驱动地设置的辊状构件,其将由调色剂送料斗21新供给到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送到供给辊51周围。调色剂送料斗21以连通设置在其垂直方向下部的调色剂补充口54和设置在显影槽20的垂直方向上部的调色剂接收口55的方式设置,根据显影槽20的调色剂消耗状况补充调色剂。另外,也可以不使用调色剂送料斗21,以由各色调色剂盒直接补充调色剂的方式构成。如上所述,显影装置14使用本发明的显影剂将潜像进行显影,因此可以在感光鼓11上稳定地形成高精细的调色剂像。因此,能够稳定地形成高画质的图像。此外,根据本发明,实现了具备形成潜像的感光鼓11、在感光鼓11上形成潜像的带电部12和曝光单元13、以及如上所述可以在感光鼓11上形成高精细的调色剂像的本发明的显影装置1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图像,能稳定地形成高精细且没有浓度不均的良好画质的图像。实施例以下,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以下,"份"和"%"只要不特别说明,则分别表示"重量份"和"重量%"。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液体的粘度、粘合树脂及调色剂母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粘合树脂的软化温度、脱模剂的熔点、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如下操作进行测定。[粘合树脂以及调色剂母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差示扫描热量计(商品名DSC220、精工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K7121-1987,以每分钟1(TC的升温速度对试样(粘合树脂或调色剂母粒)lg进行加热,测定DSC曲线。将所得DSC曲线的相当于玻璃转化的吸热峰的高温侧的基线向低温侧延伸的直线、与在相对于从峰的立起部分到顶点的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处引出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求得。[粘合树脂的软化温度]流动特性评价装置(商品名流动试验仪CFT-100C、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中,设定施加20kgf/cm2(19.6X105Pa)的载荷,以使试样(粘合树脂)lg从模具(喷嘴口径lmm、长lmm)中挤出,并以每分钟6t:的升温速度进行加热,求得一半量的试样从模具中流出时的温度,作为软化温度(Tm)。[脱模剂的熔点]使用差示扫描热量计(商品名DSC220、精工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重复进行2次使试样(脱模剂)lg以每分钟l(TC的升温速度从温度2(TC升温至20(TC、然后使其从20(TC骤冷至2(TC的操作,测定DSC曲线。求得相当于第二次操作中测定的DSC曲线的熔化的吸热峰的顶点的温度,将其作为脱模剂的熔点。[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在50ml电解液(商品名IS0T0N-11,《,夕7>2—A夕一社制)中加入试样(调色剂母粒)20mg及烷基醚硫酸酯钠lml,利用超声波分散器(商品名台式双频率超声波清洗器VS-DIOO,^株式会社制),以超声波频率20kHz进行3分钟分散处理,制备测定用试样。对于该测定用试样,使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商品名Multisizer3、《'7夕■7>-—A夕一社制),在孔径100iim、测定粒子数为50000计数的条件下进行测定,由试样粒子的体积粒度分布求出体积平均粒径。[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使用激光衍射/散射法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商品名7<夕口卜,'7夕MT3000,日机装株式会社制)进行测定。为了防止测定试样(树脂微粒)的聚集,在77S'j—7^'7)-(花王株式会社制)的水溶液中投入分散有测定试样的分散液并进行搅拌,然后注入装置中,进行2次测定并求出其平均值。将测定条件设为测定时间30秒、粒子折射率1.4、粒子形状非球形、溶剂水、溶剂折射率1.33。对测定试样的体积粒度分布进行测定,由测定结果计算在累积体积分布中自小粒径侧开始的累积体积为50%的粒径作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ym)。(实施例1)[调色剂母粒制作工序S1]聚酯树脂(商品名夕'M^夕口>,三菱X3>株式会社制,玻璃化转变温度55。C,软化温度130°C)87.5%(100份)C.I.颜料蓝15:35.0%(5.7份)脱模剂(巴西棕榈蜡,熔点82°C)6.0%(6.9份)29[O235]电荷控制剂(求'>卜口>E84、才'J工>卜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5%(1.7份)将以上各构成成分用亨舍尔混合机(商品名FM20C,三井矿山株式会社制)进行预混合后,用双螺杆挤出混炼机(商品名PCM65,株式会社池贝制)进行熔融混炼。将该熔融混炼物用切割研磨机(商品名VM-16,才'j工>卜株式会社制)进行粗粉碎后,用气流粉碎机(*乂力7S夕口>株式会社制)进行微粉碎,再用风力分级机(*乂力7S夕口>株式会社制)进行分级,制成体积平均粒径为6.5ii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6°C的调色剂母粒。[树脂微粒制备工序S2]作为树脂微粒,准备体积平均粒径为0.1iim的苯乙烯_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微粒A(玻璃化转变温度72t:、软化温度126°C)。将聚合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而得到的聚合物冻干,得到树脂微粒。另外,作为喷雾的液体,准备乙醇。[预混合工序S3]使用根据图2所示的装置混合系统(hybridizationsystem)(商品名NHS-1型,株式会社奈良机械制作所制),搅拌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而使其流动。温度调节用套与图3所示装置同样地设置在粉体流路和旋转搅拌部壁面的整个面上。作为温度调节用套的温度调节用控制装置,使用冷却器,在第一温度调节工序S3a中,将粉体(调色剂母粒及树脂微粒)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5t:,在树脂微粒固定工序S3d中,以使安装在粉体流路中的温度传感器显示的粉体流过部的温度为5(TC的方式进行调节。在该装置中,在树脂微粒破碎工序S3c和向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树脂微粒固定工序S3d中,将混合系统的旋转搅拌部的最外周的圆周速度设为80m/秒。将由调色剂母粒制作工序Sl和树脂微粒制备工序S2中制作的调色剂母粒100重量份、树脂微粒10重量份搅拌混合10分钟后,从粉体回收部取出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固定了树脂微粒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回收至聚乙烯制保管袋中。另外,通过将从旋转轴流入装置内的空气流量调节至每分钟5L,来使向装置外排出的空气流量与从二流体喷嘴排出的空气流量总计以每分钟10L排出。通过使空气从旋转轴流入装置内,能够防止粉体流入到旋转轴的滑动部。另外,通过排出空气,能够调节粉体流路内的压力。从回收到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投入为止的期间,没有发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出现例如发生聚集等状态变差的情况。[覆膜形成工序S4]在本工序中,使用在上述混合系统(商品名NHS-1型,株式会社奈良机械制作所制)上安装了二流体喷嘴的装置。作为液体喷雾单元,是在搅拌由预混合工序S3得到的、调色剂母粒表面上固定了树脂微粒的调色剂并使其流动的状态下喷雾作为液体的乙醇的装置,可以使用市售品,可以使用例如连接了送液泵的装置,通过该送液泵(商品名SP11-12,株式会社7口A制),将液体定量送至二流体喷嘴(商品名HM-6型,扶桑精机株式会社制)。液体的喷雾速度和液体气体排出速度可以使用市售的气体检测器(商品名XP-3110,新^》壬》電機株式会社制)进行观察。温度调节用套与预混合工序S3同样地设置在粉体流路和旋转搅拌部壁面的整个面上。第二温度调节工序S4a中,使用冷却器作为温度调节用套的温度调节用控制装置,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25°C,在喷雾工序S4c和成膜工序S4d中,以使安装于粉体流路中的温度传感器显示的液体流过部温度为55t:的方式进行调节。在上述装置中,在向调色剂喷雾液体的喷雾工序S4c和成膜工序S4d中,将混合系统的旋转搅拌部的最外周的圆周速度设为100m/秒,在干燥工序S4e中,将圆周速度也设为100m/秒。另外,以使液体喷雾方向与粉体流动方向所成角度(以下称为"喷雾角度")平行(0°)的方式,设定二流体喷嘴的安装角度。利用这种装置将由预混合工序S3制得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搅拌5分钟后,以每分钟0.5g的喷雾速度、每分钟5L的空气流量,喷雾作为液体的乙醇30分钟,使树脂微粒在调色剂母粒表面成膜。然后,停止喷雾乙醇,搅拌10分钟并使其干燥,由此得到实施例1的调色剂。此时,通过贯通孔和液体气体排出部排出的液体的排出浓度稳定在约1.4体积^。另外,通过将从旋转轴流入装置内的空气流量调节至每分钟5L,以使向装置外排出的空气流量与从二流体喷嘴排出的空气流量总计以每分钟10L排出。图7是表示从实施例1的预混合工序S3及覆膜形成工序S4中各工序开始时刻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预混合工序S3的温度变化由曲线300示出。覆膜形成工序S4的温度变化由曲线400示出。可知预混合工序S3中的期间A之间,粉体流路内的温度为预混合稳定温度,覆膜形成工序S4中的期间B之间,粉体流路内的温度为覆膜形成稳定温度。如图7的曲线图所示,在本发明中,优选以使预混合稳定温度在覆膜形成稳定温度以下的方式进行温度调节,更加优选在从各工序开始的相同的经过时间内,以使预混合工序S3中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经常在覆膜形成工序S4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以下的方式进行温度调节。在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工序开始时刻的温度、预混合稳定温度及覆膜形成稳定温度各不相同,但是与实施例1中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变化大致相同。(实施例2)除了在预混合工序S3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l(TC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2的调色剂。(实施例3)除了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15t: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3的调色剂。(实施例4)除了在预混合工序S3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12t:,并且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3(TC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4的调色剂。(实施例5)除了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3(TC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5的调色剂。(实施例6)除了在预混合工序S3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l(TC,并且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3(TC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6的调色剂。(实施例7)使用2台上述混合系统,使用第一混合系统进行预混合工序S3,使用第二混合系统进行覆膜形成工序S4,将预混合工序S3中的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l(TC,并且将覆膜形成工序S4中的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3(T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7的调色剂。(实施例8)除了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2(TC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8的调色剂。(比较例1)除了在第一温度调节工序S3a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25°C,并且在预混合工序S3中不进行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回收而继续进行覆膜形成工序S4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1的调色剂。(比较例2)除了在第一温度调节工序S3a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15t:,并且在预混合工序S3中不进行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回收而继续进行覆膜形成工序S4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2的调色剂。(比较例3)除了在第一温度调节工序S3a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5t:,并且在预混合工序S3中不进行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回收而继续进行覆膜形成工序S4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3的调色剂。(比较例4)除了在预混合工序S3和覆膜形成工序S4中不进行粉体流路的温度调节,并且在预混合工序S3中不进行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的回收而继续进行覆膜形成工序S4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4的调色剂。(比较例5)除了在预混合工序S3和覆膜形成工序S4中不进行粉体流路的温度调节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5的调色剂。(比较例6)除了在预混合工序S3中不进行粉体流路的温度调节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6的调色剂。(比较例7)除了在覆膜形成工序S4中不进行粉体流路的温度调节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7的调色剂。(比较例8)除了在预混合工序S3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15t:以夕卜,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8的调色剂。(比较例9)除了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l(TC以夕卜,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9的调色剂。(比较例10)除了在预混合工序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l(TC,并且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将粉体投入前无负荷时的冷却器的循环水的温度设定为15°C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10的调色剂。对于如上所得的实施例13和比较例110的调色剂,如下进行包覆均匀性、收率和生产率的评价。〈包覆均匀性>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调色剂,根据有无高温保存后的调色剂聚集体来评价覆膜均匀性。将调色剂20g密闭在聚乙烯容器中,在5(TC下放置48小时后,取出调色剂,首先目测观察调色剂的聚集状态。然后,用230目的筛子过筛。测定筛子上残留的调色剂的重量,求出作为该重量相对于调色剂总重量的比例的残留量,用下述标准进行评价。残留量的值越低,则表示调色剂越不发生结块,保存性越良好,即包覆均匀性越优良。包覆均匀性的评价标准如下。(D:非常好。目测未确认聚集。残留量为1%以下。〇良好。目测未确认聚集。残留量大于1%且小于3%。A:实用上没有问题。目测确认少量聚集。残留量为3%以上且小于20%。X:不良。确认大量聚集。残留量为20%以上。〈收率>根据下述式(1)计算调色剂的收率。调色剂的收率={回收的调色剂的重量/(调色剂母粒投入量+树脂微粒投入量))XIOO...(1)收率的评价标准如下。◎:非常好。算出的调色剂的收率为95%以上。O:良好。算出的调色剂的收率为90%以上且小于95%。△:实用上没有问题。算出的调色剂的收率为80%以上且小于90%。X:不良。算出的调色剂的收率小于80%。[综合评价]基于上述评价结果,求出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的评价标准如下。◎:非常好。包覆均匀性和收率的评价结果中没有X和A,并且至少有1个。〇良好。包覆均匀性和收率的评价结果为O。X:不良。非常好和良好的综合评价结果以外的结果。评价结果示于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4</column></row><table>的延展不能充分进行,可见成为凹凸显著且不连续的覆膜状态的倾向。(3)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粉体流过部峰值温度过高(上升至6(TC左右)时,树脂微粒覆膜的延展不能充分进行,可见成为凹凸显著且不连续的覆膜状态的倾向。而且,可见向粉体流过部的附着多,从而收率变差。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不过是示例,本发明的范围为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并不受说明书全文的任何限定。而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或变更也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是使树脂微粒附着到含有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调色剂母粒表面而形成覆膜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合工序,使用旋转搅拌装置对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进行混合及搅拌,使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破碎,并将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从而得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所述旋转搅拌装置设有旋转搅拌部,含有周边设有旋转叶片的旋转盘和旋转轴;温度调节部,设置于包含旋转搅拌室和循环管的粉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将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预定温度;循环部,利用旋转搅拌部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在粉体流路内反复循环;和喷雾部,喷雾具有使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增塑的效果的液体,以及覆膜形成工序,使用所述旋转搅拌装置,利用喷雾部向处于流动状态的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从而使树脂微粒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延展,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并且,在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预混合稳定温度在覆膜形成稳定温度以下,所述预混合稳定温度是预混合工序中从所述预混合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所述覆膜形成稳定温度是覆膜形成工序中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中,在从各工序开始的相同的经过时间内,预混合工序中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经常在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粉体流路内的温度以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混合工序包括第一温度调节工序,利用温度调节部将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5t:以下;破碎工序,将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投入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旋转搅拌室中,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禾口固定工序,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覆膜形成工序包括第二温度调节工序,利用温度调节部将旋转搅拌部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0°C以上、55t:以下;喷雾工序,将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投入到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粉体流路内,由喷雾部利用载气向处于流动状态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和成膜工序,通过使旋转搅拌部持续旋转而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直至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树脂微粒软化并成膜,从而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温度调节部将粉体流路整体和旋转搅拌部调节至预定的温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粉体流路内部的峰值温度设为T2、将调色剂母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l)时,T2<Tg(l)。7.—种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是使树脂微粒附着到含有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调色剂母粒表面而形成覆膜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合工序,使用第一旋转搅拌装置对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进行混合及搅拌,使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破碎,并将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从而得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所述第一旋转搅拌装置设有第一旋转搅拌部,含有周边设有旋转叶片的旋转盘和旋转轴;和第一温度调节部,设置于含有第一旋转搅拌室和第一循环管的第一粉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将第一粉体流路内和第一旋转搅拌部的温度调节至预定温度,以及覆膜形成工序,使用第二旋转搅拌装置,利用喷雾部向处于流动状态的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从而使树脂微粒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延展,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所述第二旋转搅拌装置设有第二旋转搅拌部,含有周边设有旋转叶片的旋转盘和旋转轴;第二温度调节部,设置于含有第二旋转搅拌室和第二循环管的第二粉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将第二旋转搅拌部和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预定温度;循环部,利用第二旋转搅拌部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在粉体流路内反复循环;和喷雾部,喷雾具有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增塑的效果的液体,并且,在预混合工序中,利用第一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第二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预混合稳定温度在覆膜形成稳定温度以下,所述预混合稳定温度是预混合工序中从所述预混合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所述覆膜形成稳定温度是覆膜形成工序中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开始时刻上升并稳定后的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多种调色剂时,进行如下连续并行处理利用第二旋转搅拌装置进行用于制造调色剂的覆膜形成工序,并且与所述覆膜形成工序同时地、利用第一旋转搅拌装置进行用于制造与正在进行所述覆膜形成工序的调色剂不同的调色剂的预混合工序。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中,在从各工序开始的相同的经过时间内,预混合工序中的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经常在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以下。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混合工序包括第一温度调节工序,利用第一温度调节部将第一旋转搅拌部和第一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5t:以下;破碎工序,将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投入第一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第一旋转搅拌室中,破碎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禾口固定工序,使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覆膜形成工序包括第二温度调节工序,利用第二温度调节部将第二旋转搅拌部和第二粉体流路内的温度调节至5(TC以上、55t:以下;喷雾工序,将预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投入到第二旋转搅拌部旋转着的第二粉体流路内,由喷雾部利用载气向处于流动状态的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所述液体;和成膜工序,通过使第二旋转搅拌部持续旋转而使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流动,直至调色剂母粒表面的树脂微粒软化并成膜,从而在调色剂母粒表面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第二温度调节部将第二粉体流路整体和第二旋转搅拌部调节至预定的温度。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覆膜形成工序中的第二粉体流路内部的峰值温度设为T2、将调色剂母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1)时,T2<Tg(l)。14.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制造。15.—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制造。16.—种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色剂。17.—种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色剂。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剂,其特征在于,还含有载体,构成双组分显影剂。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剂,其特征在于,还含有载体,构成双组分显影剂。20.—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剂进行显影。21.—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剂进行显影。22.—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影剂进行显影。23.—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剂进行显影。24.—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形成潜像的像承载体;在像承载体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部;以及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影装置。25.—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形成潜像的像承载体;在像承载体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部;以及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影装置。26.—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形成潜像的像承载体;在像承载体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部;以及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影装置。27.—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形成潜像的像承载体;在像承载体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部;以及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影装置。全文摘要提供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包括预混合工序和覆膜形成工序。在预混合工序中,使用设有旋转搅拌部、温度调节部、循环部以及喷雾部的旋转搅拌装置,对调色剂母粒和树脂微粒进行混合及搅拌,使树脂微粒的二次聚集体破碎,并将破碎后的树脂微粒固定到调色剂母粒表面,从而得到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在覆膜形成工序中,使用所述旋转搅拌装置,利用喷雾部向树脂微粒固定化调色剂喷雾液体,从而形成树脂微粒的覆膜。在预混合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中,利用温度调节部进行温度调节。文档编号G03G9/08GK101750918SQ200910254090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8日发明者原高志,川濑德隆,椿赖尚,武藤吉纪,纪川敬一,赤泽良彰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