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37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胶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简称TFT-LCD)的主要组成部分。图1为现有技术TFT-LCD用液晶显示面板的结 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液晶显示 面板主要包括上下对盒设置的CF(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基板11和阵列(Array) 基板12 ;二个基板的显示区域分别形成有液晶取向层13,在二个基板分别形成的二个液晶 取向层13之间形成有隔垫物(Spacer) 14并且填充有液晶(未图示);二个基板的除显示 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涂布有封框胶(Sealant) 15和导电胶(TR) 16,其中,封框胶15均匀涂 布在阵列基板12的整个周边区域,将二个基板贴合为一体,用于防止液晶泄漏并保持液晶 显示面板的均一盒厚;导电胶16以点(Dot)形状涂布在阵列基板12周边的某些位置,用于 电导通二个基板上形成的公共(Common)电极。 封框胶和导电胶的涂布工艺是影响液晶显示面板性能的关键工艺之一。现有技术 一提供的一种胶涂布工艺,是通过两套独立的设备分别进行封框胶和导电胶的涂布。图3 为现有技术胶涂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现有的胶涂布装置包括载台31、胶滴 注单元32、悬臂单元33和直线电机34。其中,载台31用于承载待涂胶的基板;胶滴注单元 32通过直线电机34与悬臂单元33连接;悬臂单元33用于支撑胶滴注单元32。现有胶涂 布装置工作时,载台31联动基板沿X方向移动,胶滴注单元32主体保持不动,待基板将待 涂布胶的位置移动到胶滴注单元32的滴注针管正下方时,通过滴注针管在基板的相应位 置涂布胶。为了保证胶涂布的精度和平整性,需要使载台在运动过程中震动较小,现有的胶 涂布装置中还特别设计有Q轴补正系统,以保证载台31在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小于lum。在 制备如图1和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过程中,需要使用两台独立的胶涂布装置分别进行 封框胶的涂布和导电胶的涂布,因此,胶涂布的工艺步骤较多,操作较为繁琐,所需的时间 (Tact Time)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为了在实现二个基板公共电极电导通基础上,縮短胶涂布所需的时间,现有技术 二提出了另一种胶涂布的工艺,即在封框胶中加入导电性的微球,例如镀金的高分子小球 (Au-Ball,简称金球),该方法采用一套胶涂布装置,即可完成在整个基板的整个周边涂布 混合有金球的封框胶,该封框胶既能够达到封闭二个基板边框的目的,也能达到电导通二 个基板公共电极的目的,因此简化了胶涂布的工艺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该方法导致 了新的问题 首先是造成金球的浪费,例如以18. 5寸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例,液晶显示面板的 有效显示面积是409. 8mmX230. 4mm,即围绕液晶显示面板周边涂布的封框胶的长度大约是 1280mm,宽度是lmm 1. 5mm。如果不采用混有金球的封框胶涂布基板的整个周边,而是在 基板需要的位置滴注点状混有金球的导电胶,通常滴注的混有金球的导电胶约为直径lmm
4的圆点,共需30-60滴的导电胶,即混有金球的导电胶的长度约为30mm 60mm。相比之下,
将混有金球的封框胶涂布基板整个周边的方法,造成金球材料的明显浪费; 此外,该方法适用的情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基于GOA(GateOn Array)
新技术制备而成的阵列基板,GOA技术节省了 Gate驱动IC,但是要在TFT上相成特殊的布
线电路,因此基于GOA新技术制备而成的阵列基板上方不允许涂布有带有金球的封框胶,
如果在这些区域涂布上带有金球的封框胶时,金球容易导致电路间短路或者电压信号受干
扰,甚至无法正常显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涂布装置,用以在一个涂布装置中实现第一胶的涂布和第 二胶的涂布,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涂布装置,包括 用于承载基板的载台; 位于所述载台上方,用于在所述基板上滴注第一胶的第一胶滴注部件; 位于所述载台上方,用于在所述基板上滴注第二胶的第二胶滴注部件; 所述第一胶滴注部件与所述第二胶滴注部件按照预设时序分别动作,在所述基板
上分别滴注第一胶和第二胶。 本实用新型胶涂布装置中,第一胶滴注部件和第二胶滴注部件以预设的时序分别 动作,在基板上分别滴注第一胶和第二胶,即通过一套涂布设备即可完成第一胶和第二胶 的分别涂布,简化了工艺步骤,縮短胶涂布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TFT-LCD用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胶涂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涂布装置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的胶涂布装置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框胶滴注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胶滴注单元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ll-CF基板;12-阵列基板;13-液晶取向层; 14-隔垫物;15-封框胶;16-导电胶; 31-载台;32-胶滴注单元;33-悬臂单元; 34-直线电机;41-封框胶滴注单元;412-封框胶滴注针管; 413-第三X轴驱动装置;414-第一 Z轴驱动装置;421-第一支撑件;[0028]
422-第一悬臂单元;423-第一 X轴驱动装置;431-第一丝杆单元; 432-第一丝杆保护单元;44-导电胶滴注单元;442-导电胶滴注针管 443-第四X轴驱动装置;444-第二 Z轴驱动装置;451-第二支撑件; 452-第二悬臂单元;453-第二 X轴驱动装置;461-第二丝杆单元; 462-第二丝杆保护单元;47-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胶"和"第二胶"可根据基板制备的实际需要选用,"第一 胶"和"第二胶"可为同种类型的胶,如"第一胶"和"第二胶"均为封框胶,或者,"第一胶" 和"第二胶"均为导电胶等。或者,"第一胶"和"第二胶"可为不同类型的胶,如"第一胶" 为封框胶,"第二胶"为导电胶;或者,"第一胶"为导电胶,"第二胶"为封框胶等。在下面各 详述实施例中,均是以"第一胶"为封框胶,"第二胶"为导电胶的应用情形,说明本实用新型 胶涂布装置的技术方案及其工作机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涂布装置,包括载台、封框胶滴注部件和导电胶滴注部 件,其中 载台用于承载待滴注封框胶和导电胶的基板,该基板可具体为预先制备好的阵列 基板或CF基板。 封框胶滴注部件位于载台的上方,用于在基板上形成的显示区域的整个周边,滴 注封框胶,即将封框胶均匀的涂布在显示区域的整个周边,以贴合并封闭该基板(如阵列 基板)与另一基板(如CF基板)对应的显示区域,贴合后的二个基板的显示区域之间,形 成填充液晶的封闭腔。封框胶的主要成分是环氧树脂,封框胶中通常加入少量的玻璃纤维 或硅球,以增强封框胶涂覆成型后的力学强度。 导电胶滴注部件位于载台的上方,用于在基板上形成的显示区域以外区域中的预 设位置,涂布导电胶,导电胶以点(Dot)状分布,以便电导通该基板(如阵列基板)与另一 基板(如CF基板)的公共电极。导电胶的主要成分是环氧树脂,通常加入少量的导电微 球,如金球,以使得导电胶本身具有导电性。 本实用新型胶涂布装置中,封框胶滴注部件和导电胶滴注部件以预设的时序分别 动作,在基板上分别滴注封框胶和导电胶,即通过一套涂布设备即可完成封框胶和导电胶 的分别涂布,相对于现有技术一提供的通过二套独立设备分别进行封框胶和导电胶的涂布 的工艺,简化了工艺步骤,縮短胶涂布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胶涂布装置可进行封框胶和导电胶的分别涂布,相对于现 有技术二提供的通过一套设备将金球加入封框胶中进行涂布的工艺,不需要在基板显示区 域的整个周边都涂布带有金球的封框胶,只在基板需要与另一基板建立电导通的预设位置 滴注导电胶,因此,节省了金球的用量;节省的金球用量可用于增加导电胶里的金球含量, 使得在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二使用相同金球用量的前提下,可提高每一点导电胶中的金球含量,从而有利于提高二个基板公共电极的电导通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涂布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4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涂布装置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的胶涂布装置的侧向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胶涂布装置的技术方案,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将载台沿左右伸展方向的轴方向(如沿图中所示的第一悬臂单元或第二悬臂单元的轴线方向)称为X轴,将载台沿前后伸展方向的轴方向(如沿图中所示的第一丝杆单元或第二丝杆单元的轴线方向)称为Y轴,将载台沿上下伸展方向的轴方向(如沿垂直于图中所示平面的方向)称为Z轴。 如图4a和图4b所示,本实施例胶涂布装置包括载台31 、封框胶滴注部件和导电胶滴注部件;封框胶滴注部件包括封框胶滴注单元41、第一悬臂部件和第一 Y轴驱动装置;导电胶滴注部件包括导电胶滴注单元44、第二悬臂部件和第二 Y轴驱动装置。[0043] 在封框胶滴注部件中,封框胶滴注单元41位于承载有基板47的载台31上方,用于在自身移动到基板47形成的显示区域的周边时,在基板47形成的显示区域的周边均匀涂布封框胶,图4a中通过基板47上的矩形进行表示已涂布的封框胶。第一悬臂部件与封框胶滴注单元41连接,用于为封框胶滴注单元41提供支撑,且可驱动封框胶滴注单元41沿载台31的X轴方向运动。第一Y轴驱动装置与第一悬臂部件连接,可通过驱动第一悬臂部件联动封框胶滴注单元41,沿载台31的Y轴方向运动。 在导电胶滴注部件中,导电胶滴注单元44位于承载有基板47的载台31上方,用于在自身移动到基板47形成的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预设位置,在基板47的相应区域滴注导电胶,图4a中通过基板47上的圆点进行表示已滴注的导电胶。第二悬臂部件与导电胶滴注单元44连接,用于为导电胶滴注单元44提供支撑,且可驱动导电胶滴注单元44沿载台31的X轴方向运动。第二Y轴驱动装置与第二悬臂部件连接,可通过驱动第二悬臂部件联动导电胶滴注单元44,沿载台31的Y轴方向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悬臂部件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件421、第一悬臂单元422和第一 X轴驱动装置423。第一 Y轴驱动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第一丝杆单元431和第一丝杆保护单元43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框胶滴注单元结构示意图。如图4a、图4b和图5所示,封框胶滴注单元41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封框胶滴注针管412、第三X轴驱动装置413和第一 Z轴驱动装置414。封框胶滴注针管412用于控制封框胶流量并滴注封框胶,第一 X轴驱动装置423和第三X轴驱动装置413相互配合驱动封框胶滴注针管412沿载台31的X轴方向运动。 第一悬臂单元422通过第一支撑件421与第一丝杆单元431连接,封框胶滴注单元41通过第一 X轴驱动装置423与第一悬臂单元422连接,且在第一 X轴驱动装置423驱动下,可沿载台31的X轴方向运动。第一丝杆单元431与第一支撑件421连接,可通过驱动与第一支撑件421连接第一悬臂单元422,使之联动封框胶滴注单元41沿载台31的Y轴方向运动。第一丝杆保护单元432设置在第一丝杆单元431上,用于为第一丝杆单元431提供保护层。 封框胶滴注针管412通过第一 X轴驱动装置423与第一悬臂单元422连接,在第一X轴驱动装置423和第三X轴驱动装置413相互配合驱动下,沿载台31的X轴方向运动。第一 Z轴驱动装置414与封框胶滴注针管412连接,用于驱动封框胶滴注针管412沿载台31的Z轴方向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导电胶滴注部件中,第二悬臂部件、第二Y轴驱动装置以及导电胶滴注单元44的具体结构,分别与上述第一悬臂部件、第一 Y轴驱动装置以及封框胶滴注单元41的具体结构相同或相似。具体的,第二悬臂部件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451、第二悬臂单元452和第二 X轴驱动装置453。第二 Y轴驱动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第二丝杆单元461和第二丝杆保护单元46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胶滴注单元结构示意图。如图4a、图4b和图6所示,导电胶滴注单元44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胶滴注针管442、第四X轴驱动装置443和第二 Z轴驱动装置444。导电胶滴注针管442用于控制导电胶的流量并滴注导电胶,第二 X轴驱动装置453和第四X轴驱动装置443相互配合以驱动导电胶滴注针管442沿载台31的X轴方向运动。 第二悬臂单元452通过第二支撑件451与第二丝杆单元461连接,导电胶滴注单元44通过第二 X轴驱动装置453与第二悬臂单元452连接,且在第二 X轴驱动装置453驱动下,可沿载台31的X轴方向运动。第二丝杆单元461与第二支撑件451连接,可通过驱动与第二支撑件451连接第二悬臂单元452,使之联动导电胶滴注单元44沿载台31的Y轴方向运动。第二丝杆保护单元462设置在第二丝杆单元461上、用于为第二丝杆单元461提供保护层。 导电胶滴注针管442通过第二 X轴驱动装置453与第二悬臂单元452连接,在第二 X轴驱动装置453和第四X轴驱动装置443相互配合驱动下,沿载台31的X轴方向运动。第二 Z轴驱动装置444与导电胶滴注针管442连接,用于驱动导电胶滴注针管442沿载台31的Z轴方向运动。 为了保证封框胶滴注部件和导电胶滴注部件彼此独立且互不干扰地、根据预设时序进行封框胶或导电胶滴注,在胶涂布装置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可将封框胶滴注部件和导电胶部件沿载台X轴方向的尺寸和Y轴方向的尺寸,进行错开设计。具体的,如图4a和图4b所示,导电胶滴注部件沿载台Y轴方向的第三长度,大于封框胶滴注部件沿载台Y轴方向的第一长度,导电胶滴注部件沿载台X轴方向的第四长度,大于封框胶滴注部件沿载台X轴方向的第二长度。例如导电胶滴注部件中第二丝杆单元461的长度Y2(即第三长度),大于封框胶滴注部件中第一丝杆单元431的长度Y1(即第一长度)。导电胶滴注部件中第二悬臂单元452的长度X2 (即第四长度),大于封框胶滴注部件中第一悬臂单元422的长度Xl(即第二长度)。 下面结合图4a和图4b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胶涂布装置的工作机理。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胶涂布装置工作时,执行以下工序 步骤1、封框胶滴注部件移动到基板上形成的第n行显示区域的上方,在第n行中各显示区域对应的周边,均匀的涂布封框胶。假设基板上共形成有N行显示区域,则n为满足以下关系的任一整数1《n《N。封框胶滴注部件从基板上形成的第1行显示区域开始,逐行涂布封框胶。 具体的,封框胶滴注部件中各元件的相互配合过程如下第一丝杆单元驱动第一悬臂单元沿载台的Y轴方向运动,在第一悬臂单元运动过程中,联动封框胶滴注单元一起沿载台的Y轴方向运动。当封框胶滴注单元运动到第n行显示区域上方时,通过第一 X轴驱动装置调节封框胶滴注单元,使得封框胶滴注单元中的各封框胶滴注针管,对准相应显示区域的周边位置。之后,由封框胶滴注单元中的第一 X轴驱动装置和第三X轴驱动装置
配合驱动各封框胶滴注针管沿X轴方向运动,由第一丝杆单元驱动封框胶滴注单元整体沿
Y轴方向,二者交替配合,即可在显示区域的整个周边均匀的涂布封框胶。 步骤2、封框胶滴注部件完成第n行封框胶的涂布之后,移动到基板上形成的第
n+l行显示区域的上方,在第n+l行中各显示区域对应的周边,均匀的涂布封框胶;同时,导
电胶滴注部件移动到基板上形成的第n行显示区域的上方,在第n行中各显示区域对应的
周边的预设位置,滴注导电胶。 封框胶滴注部件中各元件的相互配合过程参见步骤1的描述。在封框胶滴注部件完成第n行封框胶的涂布之后,第二丝杆单元驱动封框胶滴注部件整体移动到基板上形成的第n+l行显示区域的上方。此时,基板上形成的第n行显示区域的上方,导电胶滴注部件中各元件的相互配合过程如下 第二丝杆单元驱动第二悬臂单元沿载台的Y轴方向运动,在第二悬臂单元运动过程中,联动导电胶滴注单元一起沿载台的Y轴方向运动。当导电胶滴注单元运动到第n行显示区域上方时,通过第二X轴驱动装置调节导电胶滴注单元,使得导电胶滴注单元中的各导电胶滴注针管,对准相应显示区域的周边位置。之后,由导电胶滴注单元中的第二X轴驱动装置和第四X轴驱动装置配合驱动各导电胶滴注针管沿X轴方向运动,由第二丝杆单元驱动导电胶滴注单元整体沿Y轴方向,二者交替配合,即可在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部分预设位置的均匀滴注导电胶。 步骤3、封框胶滴注部件完成第n+l行封框胶的涂布之后,移动到基板上形成的第n+2行显示区域的上方,在第n+2行中各显示区域对应的周边,均匀的涂布封框胶;同时,导电胶滴注部件完成第n行导电胶的滴注之后,移动到基板上形成的第n+l行显示区域的上方,在第n+l行中各显示区域对应的周边的预设位置,滴注导电胶。 重复执行上述步骤1-步骤3,在基板上形成的各行显示区域,封框胶滴注部件和导电胶滴注部件互不干扰的,先后在基板上逐行涂布封框胶和导电胶,直至基板上形成的各行显示区域的周边,都涂布有封框胶和导电胶,结束上述流程。完成胶涂布工序的基板,可通过机器人(Robot)、传送装置(Transfer)等辅助设备,运送到下一工序的处理平台上,以进行下一工序的处理。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涂布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同一套胶涂布装置中可完成导电胶的滴注和封框胶的涂布,导电
胶滴注部件和封框胶滴注部件互不干扰地按照预设时序,在基板上分别涂布导电胶和封框
胶。相对于现有技术一提供的通过二套独立设备分别进行封框胶和导电胶的涂布的工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涂布装置,节约了胶涂布设置占用的生产空间,简化了胶涂布的工艺
步骤,縮短胶涂布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由于不需要在二套设备上传送基板
以分别涂布封框胶和滴注导电胶,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涂布装置,有利于减少在
二套胶涂布装置中运送基板的机器人、传送装置等辅助设备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
基于GOA(Gate On Array)新技术制备而成的基板的胶涂布工艺中,适用范围较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封框胶滴注部件和导电胶滴注部件在基板上,分别进行封框胶
和导电胶的滴注,因此,不需要将导电微球,如金球混入封框胶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二提供
的通过一套设备将金球混入封框胶中进行涂布的工艺,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在基板显示区域的整个周边都涂布带有金球的封框胶,只在基板需要与另一基板建立电导通的预设位置滴注导电胶,因此,节省了导电胶中实际需要消耗的导电微球的材料用量,如金球的材料用量,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节省的金球用量可用于增加导电胶里的金球含量,使得在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二使用相同金球用量的前提下,可提高每一点导电胶中的金球含量,从而有利于提高二个基板公共电极的电导通性能。 3、本实用新型导电胶滴注部件和封框胶滴注部件中,导电胶滴注单元和封框胶滴注单元沿Y轴方向的运动,都是在丝杆单元的驱动下完成的,载台自身不需要移动,避免了在胶涂布工艺过程中,由于载台移动造成基板的震动,因此,有利于提高胶涂布的精度,使得胶涂布的更为均匀,从而有利于提高液晶显示面板中二个基板之间的盒厚的均一性,以及二个基板公共电极的良好导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0
权利要求一种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基板的载台;位于所述载台上方,用于在所述基板上滴注第一胶的第一胶滴注部件;位于所述载台上方,用于在所述基板上滴注第二胶的第二胶滴注部件;所述第一胶滴注部件与所述第二胶滴注部件按照预设时序分别动作,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滴注第一胶和第二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滴注部件沿所述载台Y轴方向的第三长度和沿所述载台X轴方向的第四长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胶滴注部件沿所述载台Y轴方向的第一长度和沿所述载台X轴方向的第二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滴注部件包括位于所述载台上方,用于在所述基板上滴注第一胶的第一胶滴注单元;与所述第一胶滴注单元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胶滴注单元、且驱动所述第一胶滴注单元沿所述载台X轴方向运动的第一悬臂部件;与所述第一悬臂部件连接、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悬臂部件联动所述第一胶滴注单元,沿所述载台Y轴方向运动的第一 Y轴驱动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部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 Y轴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的第一悬臂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悬臂单元和所述第一胶滴注单元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胶滴注单元沿所述载台X轴方向运动的第一X轴驱动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滴注单元包括用于控制第一胶流量并滴注第一胶的第一胶滴注针管;至少一个分别与所述第一X轴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一胶滴注针管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一X轴驱动装置配合驱动所述第一胶滴注针管沿所述载台X轴方向运动的第三X轴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胶滴注针管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胶滴注针管沿所述载台Z轴方向运动的第一Z轴驱动装置。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Y轴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悬臂部件连接、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悬臂部件联动所述第一胶滴注单元,沿所述载台Y运动的第一丝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单元上、用于为所述第一丝杆单元提供保护层的第一丝杆保护单元。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滴注部件包括位于所述载台上方,用于在所述基板上滴注第二胶的第二胶滴注单元;与所述第二胶滴注单元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胶滴注单元、且驱动所述第二胶滴注单元沿所述载台X轴方向运动的第二悬臂部件;与所述第二悬臂部件连接、通过驱动所述第二悬臂部件联动所述第二胶滴注单元,沿所述载台Y轴方向运动的第二 Y轴驱动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臂部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 Y轴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支撑件; 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的第二悬臂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悬臂单元和所述第二胶滴注单元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胶滴注单元 沿所述载台X轴方向运动的第二X轴驱动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滴注单元包括 用于控制第二胶流量并滴注第二胶的第二胶滴注针管;至少一个分别与所述第二 X轴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胶滴注针管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二 X轴驱动装置配合驱动所述第二胶滴注针管沿所述载台X轴方向运动的第四X轴驱动装 置;与所述第二胶滴注针管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胶滴注针管沿所述载台Z轴方向运动 的第二Z轴驱动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Y轴驱动装置包括 与所述第二悬臂部件连接、通过驱动所述第二悬臂部件联动所述第二胶滴注单元,沿所述载台Y运动的第二丝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杆单元上、用于为所述第二丝杆单元提供保护层的第二丝杆保护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涂布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基板的载台;位于所述载台上方,用于在所述基板上滴注第一胶的第一胶滴注部件;位于所述载台上方,用于在所述基板上滴注第二胶的第二胶滴注部件;所述第一胶滴注部件与所述第二胶滴注部件按照预设时序分别动作,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滴注第一胶和第二胶。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套胶涂布设备即可完成第一胶和第二胶的分别涂布,简化了工艺步骤,缩短胶涂布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G02F1/1333GK201500625SQ20092022256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7日
发明者宋勇志, 王煦, 罗会月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