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479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 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兼有这些装置的功能的多功能复合机等的图像 形成装置中,大多采用以加热及加压来对转印到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 的定影装置。在这种类型的定影装置中,记录介质通过定影转动体与加压转动体之间形成 的夹持部,该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受到加热而发生融熔,从而使图像得到定影。但是在上述热定影方式定影装置中,会发生以下问题,即记录介质上的融熔调色 剂附着到定影转动体上,致使记录介质卷贴在定影转动体上,或发生偏斜图像等的不良情 况。而且,当在记录介质的正反两面打印图像时,定影中的记录介质的图像表面不但接触 定影转动体还与加压转动体相接触,因此记录介质还会卷贴到加压转动体上。针对上述 记录介质的卷贴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解决方法,即设置与定影转动体或加压转动 体对向的爪状或板状的分离部件,用以从定影转动体等上分离记录介质(参见JP特开 2006-11193号公报或JP特开2007-233877号公报)。上述分离部件的前端通常被设置为与定影转动体或加压转动体的表面之间间隔 微小的间隙。该间隙对分离部件的分离性能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受到严格管理,使其保持一定。分离部件的分离性能随着分离部件前端与夹持部之间的间距而变化。具体来说, 分离部件前端越接近夹持部,其分离性能越高。尤其在使用容易卷贴到转动体上的薄纸等 时,优选将分离部件前端接近夹持部,以提高分离性能。另一方面,分离部件前端接近夹持 部存在以下不利之处,即分离部件前端容易擦到记录介质的图像表面上,引起出现条纹图 像,或者,从记录介质附着到分离部件上的调色剂重新附着到记录介质上,造成记录介质污 染等问题的发生。另外分离部件接近夹持部还会有影响作业性能的问题,不便于进行被卡 在夹持部中的记录介质的排除作业。因此,最好是能够根据需要来调整分离部件前端与夹持部之间的距离。然而在移 动分离部件时,如果分离部件与定影转动体等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发生变动,并引起上述 距离变动,则分离性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该定影装置可在保持分离部件与转动体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关系一定的同时,使分离部件 作周向移动。本发明具体如下。(1)本发明的第1个方面为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中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转动体, 使记录介质通过该一对转动体之间所形成的夹持部,以对该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转动体中的至少一方转动体的转动轴上可转动地设置分离部件,用于 从该一方转动体上分离通过该夹持部的记录介质,并具备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用以改 变该分离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由于分离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体的转动轴上,因此,即使改变分离部件的转 动角度,使分离部件沿周向移动,也能够保持分离部件与设有该分离部件的转动体之间的 径向相对位置关系一定。这样,便能够防止随着分离部件周向移动而发生的难以预测的分 离性能变动。(2)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为,在基于(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 变装置构成为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来改变所述分离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通过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来改变分离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调整分离部件前端 与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针对每一种记录介质的种类,发挥适当的分离性能。(3)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为,基于(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构成为,根据记录介质 的种类来使得所述一对转动体中的至少一方转动体相对于另一方转动体位移,以改变所述 夹持部的压力。通过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来改变夹持部的压力,从而能够针对每一种记录介质种 类,用适用于该记录介质的夹持部压力来定影。而且,由于分离部件被设置在该转动体的转 动轴上,因此,即便使设有分离部件的转动体位移,也能够保持转动体与分离部件之间的径 向相对距离一定,防止发生难以预测的分离性能变动。(4)本发明的第四个发明为,在基于(3)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 变装置中具备分离部件转动齿轮,在装设所述分离部件的同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一对 转动体中的至少一方转动体的转动轴上;以及,驱动传动齿轮,与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啮 合,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送给该分离部件转动齿轮,并构成为,当设有所述分离部件转动 齿轮的一方转动体相对于另一方转动体发生位移时,该位移的移动路径为以所述驱动传动 齿轮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由于转动体位移时的移动路径为以驱动传动齿轮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因 此,在使转动体发生位移时,分离部件转动齿轮沿着驱动传动齿轮的齿轮列进行移动。这 样,由于分离部件转动齿轮与驱动传动齿轮始终保持啮合状态,即使转动体发生位移,也能 够在转动体处于任意位置时,使驱动传动齿轮转动,改变分离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5)本发明第五个方面为,在基于(4)所述的定影装置中,一对所述分离部件分别 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一对转动体的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构成为可改变该 一对所述分离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该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包括一对所述分离部件转 动齿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一对转动体的转动轴上;以及,一对所述驱动传动齿轮, 在分别与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啮合的同时,其之间相互啮合,另外还具有驱动输入齿轮, 与该一对所述驱动传动齿轮中任意一方啮合,用于将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通过该一对所 述驱动传动齿轮传送给该一对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本发明可在一对转动体的双方设置分离部件,从双方的转动体上分离记录介质。 由于各个分离部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体的转动轴上,因此即使改变分离部件的转动 角度位置,使其沿轴向移动,也能够保持分离部件与设有该分离部件的转动体之间的径向 相对位置一定。
(6)本发明第六个方面为,基于(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构成为,可在接触状态和 非接触状态之间转换,该接触状态为所述一对转动体中的至少一方转动体相对于另一方转 动体位移并形成夹持部的状态,该非接触状态为该一对转动体相互分开的状态。当夹持部中记录介质卡纸时,分离转动体双方,使其成为非接触状态,方便排除被 卡住的记录介质。而且,由于分离部件被设置在该转动体的转动轴上,因此,即便使设有分 离部件的转动体位移,也能够保持转动体于分离部件之间的径向相对距离一定,防止发生 难以预测的分离性能变动。(7)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为,基于(6)所述的定影装置包括卡纸检测装置,用于检 测所述夹持部中的记录介质卡纸,并构成为,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根据该卡纸检测 装置的检测信号,改变转动角度位置,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所述一对转动体的夹持部。卡纸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记录介质卡纸,基于该卡纸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检测信 息,使分离部件离开一对转动体的夹持部,从而可使得分离部件退避,不会对记录介质排除 作业发生妨碍,提高记录介质排除作业的效率。(8)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为,基于(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设有所述分离部 件转动齿轮的一方转动体相对于另一方转动体发生位移而成为非接触状态时,所述分离部 件转动齿轮沿着静止的所述驱动传动齿轮转动且移动,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该一对转动 体的夹持部。由此,分离部件连动于转动体的离合动作,从一对转动体的夹持部退避,也就是 说,即使不驱动驱动装置,也能够使分离部件从上述夹持部退避,有利于节能。(9)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为,基于(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转动检测装置, 用于检测所述分离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并构成为可根据所述转动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 来控制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由此,能够正确掌握分离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提高转动角度位置改变动作的精度。(10)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为,根据(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构成为,在所述一对转 动体中至少一方转动体的转动轴上可转动地设置转动保持部件,用于支撑所述分离部件, 在所述转动保持部件上可摇动地设置所述分离部件,以使得该分离部件的前端接近或离开 转动体表面,同时,还在该分离部件上设置接触部,用于接触所述转动体表面,通过所述转 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改变该转动支持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通过将接触部件与转动体相接触来对分离部件定位,从而能够高精度地保持分离 部件与转动部件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关系,稳定发挥分离性能。而且,其构成为分离部件前 端接近或离开转动体表面,万一记录介质进入分离部件与转动体之间并发生卡纸,也可通 过将分离部件前端与转动体分开,方便被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排除处理。(11)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1)至(10)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可装载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本发明的效果在于,由于将分离部件设置为可围绕转动体的转动轴转动,因此能 够在保持分离部件与转动体之间径向相对位置关系一定的同时,使分离部件作周向移动。 为此,防止了分离部件的分离性能发生意外变化,使得分离部件能够稳定发挥其分离性能。


图1是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彩色复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简要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定影装置的侧面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定影辊表面发生弯折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夹持部压力变化动作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定影辊与加压辊离合动作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定影辊等的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定影辊等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动作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动作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分离板的转动角度位置的图,其中,图14A为基准位置,图14B为输送
普通纸时的转动角度位置,图14C为输送厚纸时的转动角度位置,图14D为进行卡纸处理时
的转动角度位置。
标记说明
19定影装置
20定影棍
30加热辊
43分离板
44转动保持部件
46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
47分离部件转动齿轮
48驱动传动齿轮
49接触部
200转动轴
300转动轴
J移动路径
N夹持部
P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参考图1说明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中,标记1表示用以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tandem)式彩色复印机的主 机;2表示写入部,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发射激光;4表示原稿读入部,用于读取原稿D的图像 信息;7表示供给部,用于容纳纸张等记录介质P ;11Y、11M、11C、11BK表示感光鼓,用于作为形成各色(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调色剂像的像载置体;12表示充电部,用于对各个感 光鼓11Y、11M、1 ICUlBK充电;13表示显影部,用于对各个感光鼓11Y、11M、11C、IlBK上形 成的静电潜像显影;15表示清洁部,用以回收各个感光鼓11Y、11M、11C、11BK上未被转印的 调色剂。另外,标记17表示中间转印带,用于重叠转印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16表示带清 洁部,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17 ;18表示二次转印辊,用于将中间转印带17上形成的彩色图 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19表示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定影装置,用于对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 剂像(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以下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彩色图像时通常进行的动作。首先,原稿读入部4光学读取被置于原稿玻璃台5上的原稿D的图像信息。具体 为,原稿读入部4用照明灯发射的光一边照射一边扫描置于原稿玻璃台5上的原稿D。而 后,从原稿D反射的光经由反射镜群以及透镜,在彩色传感器上成像。原稿D的彩色图像信 息由彩色传感器按照RGB(红、绿、兰)色分解光读取后,被转换为电图像信号。进而,在图 像处理部中根据RGB色分解图像信号进行色转换处理、色补偿处理、空间频率补偿处理等 处理,获得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的彩色图像信息。该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图 像信息被送往写入部2。而后,写入部2分别向相对应的感光鼓11Y、11M、11C、11BK发射基 于各色图像信息的激光(曝光光束)。另一方面,四个感光鼓11Y、11M、11C、11BK分别按图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首先, 感光鼓11Y、11M、11C、1IBK表面在面对充电部的对向部受到充电而均勻带电(充电工序)。 由此,感光鼓11Y、11M、11C、11BK上形成充电电位。而后,经过充电的感光鼓11Y、11M、11C、 IlBK表面分别到达激光照射位置。此时在写入部2中,四个光源对应各种颜色分别发射与 图像信号相应的激光。各束激光按照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的色成分分别通过不同的光 路(曝光工序)。对应于黄色成份的激光照射图1中位于最左侧的感光鼓IlY表面。此时,黄色成分 激光通过高速转动的多面反射镜沿感光鼓IlY的转动轴方向(主扫描方向)扫描。这样, 经充电部12充电后的感光鼓IlY上形成与黄色成分相对应的静电潜像。与上述相同,对应洋红色成分的激光照射图1中从左侧起第二个感光鼓IlM表面, 形成与洋红色成分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对应青色成分的激光照射图1中从左侧起第三个感 光鼓IlC表面,形成与青色成分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对应黑色成分的激光照射图1中从左 侧起第四个感光鼓IlBK表面,形成与黑色成分相对应的静电潜像。此后,形成了各色静电潜像的各个感光鼓11Y、11M、11C、11BK表面分别到达面对 显影部13的对向位置。而后,各个显影部13将各色调色剂提供到感光鼓11Y、11M、11C、1IBK 上,从而感光鼓11Y、11M、11C、11BK上的潜像受到显影(显影工序)。经过上述显影工序,感光鼓11Y、11M、11C、11BK表面分别到达面对中间转印带17 的对向部。在此,各个对向部中设有用于接触中间转印带17内周面的转印偏压辊(图示省 略)。在该转印偏压辊的位置,感光鼓11Y、11M、11C、11BK上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像被依次重 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上(一次转印工序)。经过一次转印工序后,感光鼓11Y、11M、1 ICUlBK表面分别到达面对清洁部15的 对向位置。在此,残留在感光鼓11Y、11M、11C、IlBK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被回收到清洁部15中(清洁工序)。而后,感光鼓11Y、11M、11C、11BK表面受到未图示消电部消电,从而结束感 光鼓11Y、11M、11C、1IBK上进行的一系列制像处理。中间转印带17被重叠转印了各色调色剂像后到达面对二次转印辊18的对向位 置,在该位置,二次转印支持辊与二次转印辊18夹着中间转印带17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 中间转印带17上形成的四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被送至该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位置的记录介 质P上(二次转印工序)。此时,中间转印带17上残留了未转印调色剂。而后,中间转印带17到达中间转印清洁部16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间转印带17上 的未转印调色剂被回收。由此结束了在中间转移带17上进行的一系列转印处理。上述记录介质P是从设置在装置主机1下方的供纸部7,并经由设置了供纸辊8或 定位辊等的输送路径R,而被送到上述二次转印夹持部位置的。详细为,供纸部7中收纳了多张成叠的记录介质P。当驱动供纸辊8按照图1的反 时针方向转动时,位于最上面的记录介质P被送往输送路径R。被送往输送路径R的记录介 质P在停止驱动转动的定位辊(省略图示)的辊夹持部位置一旦停止,而后,配合中间转印 带17上的彩色图像形成时机,定位辊受到驱动而转动,将记录介质P送往二次转印夹持部。 这样,所需图像便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在二次转印夹持位置受到彩色图像转印后,记录介质P被送往定影装置19的位 置。在该位置,被转印了的彩色图像受到定影辊和加压辊的加热以及加压,被定影到记录介 质P的表面(定影工序)。定影工序结束后,记录介质P作为输出图像,通过排纸辊9被排 出到装置主机1的外面,完成一系列图像形成处理。以下详述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机1中的定影装置19的结构以及动作。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9包括以下部件感应加热部25 (磁束发生装置);定影辊 20,作为定影转动体,与感应加热部25相对设置;加压辊30,作为加压转动体,以压力接触 定影辊20 ;入口导板41 ;直齿轮(spur)导板42 ;分离板43,作为分离部件;出口导板50 ; 以及热敏电阻61、62等。上述定影辊20形成为,在铁或不锈钢等形成的金属芯23上依次层积发泡有机硅 橡胶等绝热弹性层22以及套层21,其外径约为40mm。定影辊20的套层21为多层结构体,从其内周面依次层积基材层、第一防氧化层、 发热层、第二防氧化层、弹性层、脱模层。详细为,基材层以不锈钢形成,层厚大致为40μπι。 第一防氧化层以及第二防氧化层用镍进行闪镀(strike plating)处理形成,层厚为Iym 以下。发热层以铜形成,层厚大致为10 μ m。弹性层以有机硅橡胶形成,层厚大致为150 μ m。 脱模层以PFA(四氟乙烯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酯的共聚物)形成,层厚大致为30μπι。在上述结构的定影辊20中,套层21中的发热层受到感应加热部25产生的磁束的 电磁感应加热。此外,定影辊20的结构不受上述本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限制,例如,还可以 将套层21另外形成,使其不接触绝热弹性层22 (定影辅助辊)。但在另外形成套层21 (定 影套筒)的情况下,优选设置用于抑止运转中的套层21沿宽度方向(推力方向)移动的部 件。在夹持部N上游(输送方向上游)并且面对定影辊20的位置,设置沿宽度方向并 列排列多个直齿轮的直齿轮导板42。该直齿轮导板42被设在面对被送入夹持部N的记录 介质P的定影面(图像受到定影的表面)的位置,用于引导记录介质P进入夹持部N。直齿轮导板42的周面形成为锯齿状,这样,即使齿轮接触到记录介质P上的未定影图像也不会 在图像上形成擦伤痕迹。在面对定影辊20并且面对从夹持部N输出的记录介质P的定影面的位置(夹持 部N的输送方向下游),设置分离板43。该分离板43用于防止结束定影工序后从夹持部N 输出的记录介质P卷贴到定影辊20上。也就是说,定影工序结束后,如果记录介质P被吸 附到定影辊20上,则可使得记录介质P前端接触分离板43,强行从定影辊20上分离记录介 质P。在夹持部N上游(记录介质P输送方向上游)并且接近夹持部N的位置,设置与 定影辊20相接触的热敏电阻62,用以作为接触型温度检测传感器。热敏电阻62被设置在 驱动部一侧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用以检测定影辊20宽度方向端部的表面温度。另外虽然省 略了图示,但在面对定影辊20宽度方向中间部分的位置上,设置热电堆(非接触型温度检 测传感器)。用该热电堆或上述热敏电阻62检测定影辊20上的温度(定影温度),根据该 检测结果,调整感应加热部25的加热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感应加热部25的控制, 将定影工序中(输纸时)的温度控制在160°C 165°C之间。上述加压辊30构成为,在以钢铁、铝等形成的圆筒部件32上形成以有机硅等形成 的弹性层31、以及以PFA等形成的脱模层(省略图示)。加压辊30的弹性层31构成为厚 度1 5mm。加压辊30的脱模层构成为厚度20 200 μ m。加压辊30以压力接触定影辊。 从定影辊20与加压辊30之间形成的压接部(夹持部N)中输送记录介质P。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定影辊20的加热效率,在加压辊30内部设置卤素加热器 等加热器33。加热器33获得电能供给后加压辊30受到加热器33的辐射热加热,定影辊 20表面经由加压辊30受到加热。在夹持部N上游(记录介质P输送方向上游)并且接近夹持部N的位置,设置与 加压辊30相接触的热敏电阻61,用以作为接触型温度检测传感器。热敏电阻61被设置在 驱动部一侧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用以检测加压辊30宽度方向端部的表面温度。另外虽然省 略了图示,但在面对加压辊30宽度方向中间部分的位置上,设置热电堆(非接触型温度检 测传感器)。用该热电堆或上述热敏电阻61检测加压辊30上的温度,根据该检测结果,调 整加热器33的加热量。在面对加压辊30并且面对从夹持部N输出的记录介质P的非定影面的位置(夹 持部N的上游),设置入口导板41。该入口导板41用于引导送往夹持部N的记录介质P进 入夹持部N。另外,在面对加压辊30并且面对从夹持部N输出的记录介质P的非定影面的 位置(夹持部N的下游),设置出口导板50。该出口导板50用于引导结束定影工序后从夹 持部N输出的记录介质P送往定影工序之后的输送路径。如图3所示,出口导板50中设置把持部70。当定影装置19中发生记录介质P卡 纸(输送中的记录介质P被卡住的现象)时,用户或者维修人员等操作者从装置主机1中 取出定影装置19要部(图3所示部分),把持住该把持部70,并以转动轴部50a为中心(沿 图2所示箭头方向)转动出口导板50,露出夹持部N,以此状态从夹持部N拉扯并排除被卡 住的纸张。上述感应加热部25包括线圈部26 (励磁线圈)、芯部27 (励磁线圈芯)、线圈导件 28等部件。线圈导件28被设置为覆盖定影辊20的一部分外周面,线圈部26是用细线编制
10的绞合线(Lits wire)绕在线圈导件28上形成的沿宽度方向(垂直于图2的方向)延伸 的线圈。线圈导件28以包含玻璃材料45%左右的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高耐热性 树脂材料形成,面对定影辊20的外周表面,并用以保持线圈部26。本实施例中,面对定影辊 20的线圈导件28 (感应加热部25)的对向面与定影辊20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 2 + 0. Imm0芯部27用铁素体等强磁性材料形成(导磁率大约为2500),用于对定影辊20的发 热层形成高效率磁束,该芯部27构成为弧形芯(arch core)、中心芯(centre core)、以及 侧向芯(side core)等。上述定影装置19进行以下动作。定影辊20受未图示驱动马达驱动,按图2的反时针方向转动,伴随该转动,加压辊 30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后,定影辊20的套层21 (发热层)在面对感应加热部25的对向 位置受到感应加热部25所发生的磁束加热。详细为,振荡回路以IOkHz IMHz (优先20kHz 800kHz)的高频交流电流从频 率可变的电源部(省略图示)向线圈部26通电,从而在线圈部26和定影辊20的套层21 之间形成双向交替转换的磁力线。该交流磁场的形成使得套层21的发热层中产生涡电流, 发热层21经电阻产生焦耳热而受到感应加热。由此,套层21 (定影辊20)受到其自身的发 热层的感应加热。而后,受到感应加热部25加热的定影辊20表面到达与加压辊30之间形成的接触 部(夹持部N),对被送至的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像T (调色剂)进行加热并使其融熔。详细如下,即经过上述制像过程后载置了调色剂像T的记录介质P由入口导板 41 (或直齿轮导板42)引导,(按照箭头Yl的输送方向移动)被送入定影辊20与加压辊 30之间(的夹持部N)。而后,通过受到定影辊20加热和加压辊30加压,调色剂像T在记 录介质P上定影,记录介质P从定影辊20和加压辊30之间输出(按箭头Y2的输送方向移 动)。而通过夹持部N后的定影辊20表面此后再次到达感应加热部25的对向位置。反复 连续进行上述一系列动作,结束图像形成过程中的定影工序。在上述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19中,在定影辊20表层的套层21采用不锈钢、 镍、铝等部件构成的情况下,该套层21的耐久性以及强度并不高。为此,如图4所示,当记 录介质P通过定影辊20和加压辊30之间时,位于记录介质P宽度方向两端(图4中标记 E1、E2所示部位)的套层21容易发生弯折。尤其是输送厚纸等时上述弯折尤其显著,因而 套层21上会留下弯折痕迹。而如果套层21上留下弯曲痕迹,则之后有可能无法良好地实 行定影。对此,本实施例将夹持部压力形成为可跟随记录介质厚度变化,用以抑制该套层21 发生弯折。详细如图5所示,将加压辊30构成为可在接近或离开定影辊20的方向上位移,以 改变夹持部N的压力。图5中省略了使加压辊30产生位移的机构。当输送会引起上述套 层发生显著弯折的厚纸等时,以加压辊30与定影辊20保持接触的状态使加压辊30离开定 影辊20,以加大定影辊20的转动中心与加压辊3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使得该距离由 Dl变为D2,从而降低夹持部N的压力。另一方面,在输送不易使得套层发生弯折的薄纸或 普通纸张时,定影辊20的转动中心与加压辊3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由D2返回D1,用适当的压力对薄纸或普通纸张进行图像的定影处理。关于记录介质种类的识别,例如,可通过控制部根据设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记录 介质种类指定装置(操作面板、转换机、或菜单选择等)上用户所指定的记录介质信息的信 号来进行控制。然后,根据来自该控制部的指示进行控制,根据记录介质种类改变夹持部N 的压力。或者可以由主机方面的打印驱动器等提供使用记录介质种类的指定信息。关于适用于各种(各种厚度的)记录介质的夹持部压力或定影辊20转动中心与 加压辊30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可预先通过实验或模拟求得。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构成为 通过加压辊位移来改变夹持部的压力,除此之外,还可构成为使得定影辊位移或使得加压 辊和定影辊双方同时位移。另外,本发明的定影装置19可构成为如图6所示,通过定影辊20和加压辊30相 互接近或离开使得定影装置19可在接触状态与非接触状态之间转换。在此,接触状态是指 定影辊20与接压辊30互相接触形成夹持部N,而非接触状态是指定影辊20与接压辊30互 相不接触。除了上述构成为加压辊30相对于定影辊20位移以外,还可构成为定影辊20位 移或加压辊和定影辊双方同时位移。这样,即使定影辊20与加压辊30之间发生记录介质 的卡纸,也可通过将定影辊20和加压辊30分开,形成非接触状态,方便被卡住的记录介质 的排除作业。另外,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在夹持部N中设置检测装置(图2中的标记80),用于检 测记录介质的卡纸。根据该卡纸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部使得加压辊30离开定影辊20。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实施例1图7以及图8显示了上述定影装置19的特征部分即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图7 是定影装置19的侧视图,图8是从加压辊30 —侧观察定影辊20以及分离板43的正视图。如图7以及图8所示,分离板43由装设在定影辊20的转动轴200上的转动保持 部件44支撑。转动保持部件44包括用于支撑分离板43的保持部441以及设在保持部441 两端的一对臂部442。该一对臂部442分别经由轴承45可转动地装设在定影辊20的转动 轴200上。这样,分离板43便可以定影辊20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而且,分离板43 在受到转动保持部件44支撑的状态下,其前端430以预定间隙与定影辊20的表面保持非 接触。进而,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19包括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46,用于使分离板43沿 定影辊20的周向移动以改变转动角度位置。该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46包括分离部件转 动齿轮47、驱动传动齿轮48、以及未图示驱动装置等。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被装嵌在装设 于上述定影辊20转动轴200上的一对轴承45中的一方(位于图8左侧的轴承45)外侧。 而且,该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被固定在上述转动保持部件44上。因此,分离部件转动齿轮 47、转动保持部件44、分离板43以定影辊20的转动轴200为中心一体转动。驱动传动齿轮 48与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啮合,通过该驱动传动齿轮48,来自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被传送到 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实施例1中采用步进马达作为上述驱动装置。步进马达根据输入到该步进马达驱 动器中的驱动脉冲信号进行正反转动,转动角度取决于驱动脉冲信号的脉冲数。这样,通过 控制步进马达的驱动,可以良好的精度将分离板43配置到任意转动角度位置。
通过检测分离板43转动角度位置的转动检测装置、以及基于该转动检测装置的 检测信号对上述步进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来控制上述分离板43的转动角度位置。详细如图7所示,作为上述转动检测装置,设有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 第一传感器51用于检测分离板43的基准位置,第二传感器52用于检测基准位置以外的应 对各种目的的转动角度位置。此时,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由透射型光传感器构 成,其中发射光束的发光部和接受被发射光束的受光部相对设置。另外,图7中标记Kl和 K2所示部位为设置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发光部和受光部的检测部。在转动保持部件44的臂部442上设置突起状的遮光板(遮光部)53,作为受第一 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检测的被检测部。伴随上述转动保持部件44的转动,遮光板53 通过第一传感器51以及第二传感器52的发光部和受光部(检测部Kl和K2)之间。当遮 光板53不处在第一传感器51或第二传感器52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时,受光部受到光束 照射,而当遮光板53处在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时,发光部发射的光束被遮光板53遮挡。第 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利用受光部受光束照射时的输出以及受光部不受光束照射时 的输出的变化,来检测遮光板53位置,并以此检测转动保持部件44所支撑的分离板43的 转动角度位置。此外,虽然本实施例中采用透射型光传感器作为上述转动检测装置,但是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采用反射型光传感器作为转动检测装置。在此情况下,可以设置反 射板以取代上述遮光板53,并用反射型光传感器检测该反射板通过时的反射光,掌握反射 板的位置。除了光传感器以外还可以用磁传感器作为转动检测装置。此时,可在转动保持 部件44等上设置磁性体作为被检测部,通过检测该被检测部通过时的磁场变化来掌握被 检测部的位置。实施例2图9和图10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结构。图9和图10中与图7和 图8中的相同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或相同的部分。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19与上述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相比,分离板43以及用于支 撑该分离板43的转动保持部件44的结构不同。详细如图9和图10所示,转动保持部件44 上设置装设了分离板43的保持部441、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影辊20转动轴200上的一对 臂部442,而保持部441可转动地装设在该一对臂部442上的转动支点443上。通过保持 部441以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分离板43按图中的箭头方向摆动,从而使得分离板43前端 430接近或离开定影辊20表面。在分离板43两端设置与定影辊20表面相接触的一对接触部49。在接触部49与 定影辊20相接触的状态下,分离板43前端430以预定间隙与定影辊20表面保持非接触。 此时,分离板43因其自重受到向下(定影辊20—侧)的作用力,从而保持在以接触部49 与定影辊20表面相接触的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弹簧等作用力施加装置对分离板43 施加向着定影辊20的作用力,以保持接触部49与定影辊20之间的接触。一对接触部49被 设置在记录介质通过区域H(参见图10)的外侧,其理由在于,如果记录介质通过区域H内 的定影辊20表面受到接触部49的接触而引起磨损或发生损伤,则有可能无法发挥良好的 定影性能。对于可输送不同宽度的多种记录介质的结构,可将这些记录介质中的最大宽度
13作为记录介质通过区域(最大记录介质通过区域)来进行设定。除了上述说明的结构之外,实施例2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省略详细 说明。因此,在实施例2中分离板43也被构成为可围绕定影辊20的转动轴200转动,并且 可以改变该转动角度位置。实施例3图11至图1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的结构。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19中定影辊20和加压辊30双方分别设置分离板43A和43B。 在此情况下,可利用该两块分离板43A和43B从定影辊20和加压辊30双方来分离记录介 质。尤其在具备双面打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进行图像定影时,由于被转印到记录介 质正反两面的调色剂图像分别接触定影辊20和加压辊30,因此可利用该两块分离板43A和 43B来有效地防止记录介质卷贴到定影辊20以及加压辊30上。分离板43A和43B分别由转动保持部件44A和44B支撑。在此,与图7所示实施 例1相同,分离板43A和43B相对于转动保持部件44A和44B固定,但也可如图9所示的实 施例2,将分离板43A和43B构成为可相对于转动保持部件44A和44B摆动。转动保持部件 44A和44B分别经由轴承45A和45B可转动地装设在定影辊20和加压辊30各自的转动轴 200 和 300 上。在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19中,用于改变分离板43A和43B的转动角度位置的转 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46包括一对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A和47B、一对驱动传动齿轮48A和 48B、一个驱动输入齿轮54、以及未图示驱动装置等。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A和47B被分别 固定在转动保持部件44A和44B上,同时装嵌在轴承45A和45B的外侧。因此,当分离部件 转动齿轮47A和47B转动时,转动保持部件44A和分离板43A以定影辊20转动轴200、转动 保持部件44B和分离板43B以加压辊30转动轴300为中心,分别进行一体转动。一对驱动 传动齿轮48A和48B不仅分别与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A和47B啮合,同时其本身还互相啮 合。而且,一对驱动传动齿轮48A和48B中的一方(图11中位于右侧的驱动传动齿轮48B) 还与驱动输入齿轮54啮合。这样,从驱动装置传输到驱动输入齿轮54的驱动力经由驱动 传动齿轮48A和48B被分别传输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A和47B。例如如图12所示,当驱动输入齿轮54按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与驱动输入齿轮 54啮合的驱动传动齿轮48B按图示反时针方向转动,伴随该驱动传动齿轮48B的转动,另一 驱动传动齿轮48A按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该一对驱动传动齿轮48A和48B的转动, 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A和47B以及转动保持部件44A和44B分别沿图示箭头方向转动,并 且,一对分离板43A和43b分别向离开夹持部N的方向移动。相反,当驱动输入齿轮54按 照与上述相反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传动齿轮48A和48B以及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A 和47B也分别向与上述相反方向转动,由此,一对分离板43A和43B分别向接近夹持部N的 方向移动。这样,实施例3构成为,通过将来自驱动装置的驱动力经由各个齿轮传输到转动 保持部件44A和44B,从而带动一对分离板43A和43B接近或离开夹持部N。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19中,加压辊也可以位移,接近或离开定影 辊20,因而加压辊30和定影辊20也构成为可在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之间转换。但是, 此时加压辊30接近或离开时的移动路径J是以设置在加压辊30 —侧的驱动传动齿轮48B 的转动中心O48b为中心的圆弧状。而且,设于加压辊30转动轴上的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B
14与加压辊30 —体移动,因此,上述移动路径J同时还是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B的移动路径。 因此,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B构成为可以沿着与其啮合的驱动传动齿轮48B的齿轮列(齿 列)作圆弧状移动。图13所示的实施例构成为使加压辊30位移,以接近或离开定影辊20。此外,还可 构成为使得定影辊20接近或离开加压辊30,其移动路径为以定影辊20 —侧的驱动传动齿 轮48A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实施例3中除上述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在此省略说明。以下说明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图14说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图14A至图14D分别显示在不同情况下上述实施例1的分离板43的转动角度位 置。详细如图所示,其中图14A为基准位置,图14B为输送普通纸时的转动角度位置,图14C 为输送厚纸时的转动角度位置,图14D为进行卡纸处理时的转动角度位置。图像形成装置接通电源后,分离板43被置于图14A所示的基准位置。此时,遮光 板53被设置为与第一传感器51的检测部Kl重迭,因此第一传感器51的发光部所发射的 光被遮光板53遮挡。另一方面,第二传感器52处于光束被从发光部照射到受光部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将加压辊30转动中心与定影辊20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预定距离D1,夹持 部N中存在预定压力作用。当向定影装置输送普通纸时,使转动保持部件44按图示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并将 处于图14A所示基准位置状态的分离板43配置为图14B所示状态。详细为,控制部根据记 录介质类别指定装置(操作面板或转换机、或者菜单选择等)中用户等指定的记录介质信 息的信号来驱动步进马达,该步进马达的驱动力经由驱动传动齿轮48被传送到分离部件 转动齿轮47,使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以及转动保持部件44按图示反时针方向作一体转动。 随着该转动保持部件44的转动,遮光板53向第二传感器52 —方移动。当遮光板53到达第 二传感器52的检测部K2,并且第二传感器52检测到发光部发射的光被遮光板53遮挡时, 控制部停止驱动步进马达,使遮光部53静止。在此状态下,分离板43被配置到输送普通纸 时的转动角度位置。输送普通纸时,加压辊30的转动中心与定影辊2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 距离被设定为与图14A相同的预定距离D1。这样,将分离部件43设置在输送普通纸用的转 动角度位置,在此状态下使普通纸通过夹持部,进行定影处理,而后,用分离板从定影辊20 上分离该普通纸。当向定影装置输送厚纸时,如图14C所示,使加压辊30向离开定影辊20的方向位 移,并将加压辊30转动中心与定影辊20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D2。该距离D2大于输送 普通纸时的距离Dl。这样,输送厚纸时夹持部N的压力低于输送普通纸时的压力,从而抑制 了输送厚纸所引起的定影辊20表面(套层)发生弯折。输送厚纸时,使转动保持部件44进行图示反时针转动,将处于图14A所示基准位 置状态的分离板43配置为图14C所示状态。此时,与上述输送普通纸时相同,将遮光板53 向着第二传感器52移动,当第二传感器52检测到遮光板53到达第二传感器52的检测部 K2时,进一步向步进马达输入预定值的脉冲信号,使得转动保持部件44按图示反时针转动 预定角度,而后停止步进马达。其结果,遮光板53停留在从图14B所示输送普通纸时的位 置起、作若干反时针转动后、而未完全通过检测部K2的位置上。这样在输送厚纸时,使遮光板53从输送普通纸时的位置起向反时针方向作若干转动,基于该转动的量,分离板43的转 动角度位置发生位移,使该分离板43被设置到比输送普通纸时的位置更加远离夹持部。与输送普通纸相比,输送厚纸时将分离板43设置在离开夹持部N较远处,从而抑 制了分离板43前端划擦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表面所引起的条纹图像,或者抑制从记录介质 吸附到分离板43上的调色剂被重新吸附到记录介质上而发生记录介质污染等问题。此外, 相比于普通纸,厚纸通常刚性较大,其相对于定影辊20的分离性能良好。为此,输送厚纸时 分离板43即使离开夹持部N比较远(分离板43的分离性能较差),也能够从定影辊20上 分离厚纸。上述分离板43的转动角度位置改变动作、以及上述夹持部N的压力改变动作,既 可同时进行,也可在不同时间进行。在输送普通纸或厚纸的过程中,如果定影辊20和加压辊30之间发生卡纸,则如图 14D所示,使加压辊20离开定影辊20,处于非接触状态。此时的加压辊30分离动作是由控 制部根据检测到卡纸的未图示卡纸检测装置(图2的标记80)的检测信号进行的。这样, 通过分离加压辊30和定影辊20,使其处于非接触状态,方便排除被卡住的记录介质。进而在卡纸处理时,使转动保持部件44进行图示反时针转动,将分离板43从图 14B的普通纸输送时位置,或者图14C所示的厚纸输送时位置,配置为图14D所示状态。详 细为,控制部根据卡纸检测装置80的检测信号驱动步进马达,使转动保持部件44进行图示 反时针转动,当检测到遮光板53通过第二传感器52的检测部K2,且发光部发射的光照射到 受光部时,停止驱动步进马达,并使遮光板53停留。在此状态下,分离板43被配置到退避 位置(图14D所示的转动角度位置),相比于图14B所示的普通纸输送时位置或图14C所示 的厚纸输送时位置,该退避位置更加远离加压辊30和定影辊20之间的对向部。这样,在进 行卡纸处理时,使分离板43退避,以避免其妨碍记录介质排除作业,提高了记录介质排除 作业的效率。上述分离板43的转动角度位置改变动作、以及上述加压辊30的分离动作,既可同 时进行,也可在不同时间进行。卡纸处理结束后返回图14A所示状态。在进行普通纸输送和厚纸输送的转换时, 也是一旦返回图14A所示状态,而后转换到普通纸输送时状态或厚纸输送时状态。在从图 14B、14C、14D所示状态返回图14A所示状态时,驱动步进马达,使转动保持部件44作图示 顺时针转动。而后,当遮光板53到达第一传感器51的检测部K1,且第一传感器51检测到 遮光板53遮挡住发光部发射的光时,控制部停止步进马达的驱动,并使遮光板53停留。这 样,分离板43便被配置在图14A所示的基准位置。另外,当从图14C或图14D的状态返回 图14A状态时,使加压辊30接近定影辊20,并使加压辊30转动中心与定影辊20转动中心 之间的距离为预定距离D1。上述上述加压辊30的接近动作、以及分离板43返回基准位置动作,既可同时进 行,也可在不同时间进行。以上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在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中也 可实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控制方法。在实施例2中,分离板43前端构成为可接近或离开定 影辊20表面,万一记录介质进入分离板43与定影辊20之间并发生卡纸,只要摇动分离板 43,使其前端离开定影辊20,便可容易地进行被卡住记录介质的排除处理。
下面说明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当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中发生卡纸时,如图13所示,使加压辊30沿图中箭头方向 F移动,离开定影辊20。此时,驱动输入齿轮54中没有被输入驱动力,驱动传动齿轮48A和 48B处于停留状态。因此,设于加压辊30 —方的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B在沿着停留状态的 驱动传动齿轮48B的齿轮列(齿列)向图示箭头方向F移动的同时,按图示箭头G所示方 向转动。随着该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B的转动,转动保持部件44B进行与此相同方向的转 动,由此设于加压辊30 —方的分离板43B向离开加压辊30与定影辊20之间的对向部的方 向移动。这样,便可使得分离板4B退避,不会妨碍记录介质排除作业,提高了记录介质排除 作业的效率。记录介质排除作业结束后,加压辊30向接近定影辊20的方向移动。这样,分离部 件转动齿轮47B沿驱动传动齿轮48B朝着与上述相反方向转动移动,分离板43B接近对向 部或夹持部,并返回原来的位置。如上所述,在实施例3中,也可在不使用驱动步进马达的情况下进行分离板43B的 退避动作和接近动作。为此节约了驱动部金马大所需的电能消费,有利于节能。在实施例3中,加压辊30以及设于加压辊上的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B的移动路径 J是以驱动传动齿轮48B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为此,无论加压辊30接近或离开定影 辊20,分离部件转动齿轮47B与驱动传动齿轮48B始终保持啮合状态。这样,可以在加压辊 30处于任意位置时,使输入齿轮54转动,改变分离板43A和43B的转动角度位置。当分离 板43B伴随上述加压辊30离开动作的移动不足以使得分离板43B充分退避时,可以驱动步 进马达,使得分离板43B进一步向退避方向移动。驱动步进马达而发生的分离板43B移动、 以及随着上述加压辊30离开动作而发生的分离板43B移动,既可同时进行,也可在不同时 机进行。实施例3与上述各个实施例相同,可在输送普通纸和输送厚纸时,使加压辊30相 对于定影辊20位移,以改变夹持部N的压力。进而,可以改变一对分离板43A和43B的转 动角度位置,以调整分离板43A和43B的前端与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使得该距离分别成为适 于输送普通纸时的值和适于输送厚纸时的值。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改变分离板的转动角度位置,能够通过使分离板前端接近 或离开夹持部,来调整分离性能。例如,在输送刚性低且分离性能较差的记录介质,如薄纸 等时,可使得分离板前端接近夹持部以提高分离性能。相反,在输送刚性高且分离性能良好 的记录介质,如厚纸时,可使分离板前端离开夹持部,在确保必要的分离性能的同时,抑制 分离板前端划擦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表面而引起的条纹状图像,或者抑制从记录介质吸附到 分离板上的调色剂被重新吸附到记录介质上而造成的记录介质污染等问题。如此,本发明 可以根据记录介质种类,适当调整分离板与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当记录介质被卡在夹持部中时,可以通过改变分离板的转动角度位置,使分离板 退避,离开夹持部或辊的对向部,便于进行被卡住记录介质的排除处理。进而,在本发明中,分离板可转动地装设在定影辊或加压辊的转动轴上,因此即便 使分离板沿周向移动以改变其转动角度位置,也能够使得该分离板与设置了该分离板的定 影辊或加压辊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一定。这样,能够使得分离板前端与定影辊或 加压辊之间的间隙保持一定,防止分离性能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动,有利于分离性能的稳定
17发挥。尤其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2,通过设在分离板上的接触部49接触定影辊20来进行 定位的结构,能够高精度地保持上述间隙,从而分离性能可得到进一步稳定发挥。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显然,在不脱离 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更改。因此,涉及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所例举的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例如可以采用仅以卤素加热器作为热源的定影 装置。此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在定影辊和加热辊中的一方绕设环状带的定影装置。进而, 上述实施例以本发明的定影装置搭载于串列式彩色复印机中的情况为例,除此之外,还可 以将本发明的定影装置搭载到其他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同时兼有这些功能的多功能 复合机等中。
18
权利要求
一种定影装置,其中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转动体,使记录介质通过该一对转动体之间所形成的夹持部,以对该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转动体中的至少一方转动体的转动轴上可转动地设置分离部件,用于从该一方转动体上分离通过该夹持部的记录介质,并具备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用以改变该分离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构成为根据记 录介质的种类来改变所述分离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构成为,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来使得所述一对 转动体中的至少一方转动体相对于另一方转动体位移,以改变所述夹持部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中具备分离部件转动齿轮,其装设所述分离部件,并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一对转动体中的 至少一方转动体的转动轴上;以及,驱动传动齿轮,与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啮合,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送给该分离部 件转动齿轮,并构成为,当设有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的一方转动体相对于另一方转动体发生位移 时,该位移的移动路径为以所述驱动传动齿轮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一对所述分离部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 述一对转动体的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构成为可改变该一对所述分离部件 的转动角度位置,该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包括一对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一对转动体的转动轴上;以及,一对所述驱动传动齿轮,在分别与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啮合的同时,其之间相互啮1=1,另外还具有驱动输入齿轮,与该一对所述驱动传动齿轮中任意一方啮合,用于将所述 驱动装置的驱动力通过该一对所述驱动传动齿轮传送给该一对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构成为,可在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之间转换, 该接触状态为所述一对转动体中的至少一方转动体相对于另一方转动体位移并形成夹持 部的状态,该非接触状态为该一对转动体相互分开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包括卡纸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夹持部中 的记录介质卡纸,并构成为,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根据该卡纸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 改变转动角度位置,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所述一对转动体的夹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设有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的一方转动 体相对于另一方转动体发生位移而成为非接触状态时,所述分离部件转动齿轮沿着静止的 所述驱动传动齿轮转动且移动,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该一对转动体的夹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转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分离部件 的转动角度位置,并构成为可根据所述转动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转动角度位 置可变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构成为,在所述一对转动体中至少一方转动体 的转动轴上可转动地设置转动保持部件,用于支撑所述分离部件,在所述转动保持部件上 可摇动地设置所述分离部件,以使得该分离部件的前端接近或离开转动体表面,同时,还在该分离部件上设置接触部,用于接触所述转动体表面,通过所述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改 变该转动支持部件的转动角度位置。
1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保持分离部件与转动体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关系一定的同时使分离部件作周向移动的定影装置。本发明具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转动体(20)和(30),将记录介质通过该一对转动体(20)和(30)之间所形成的夹持部(N),以对该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其中,在转动体(20)的转动轴(200)上可转动地设置分离部件(43),用于从该转动体(20)上分离通过该夹持部(N)的记录介质,并具备转动角度位置可变装置(46),用于改变分离部件(43)的转动角度位置。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1900979SQ201010189500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上野智志, 小川祯史, 江原正尚, 瀬尾洋, 石井贤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