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58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抽屉,该抽屉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设备 主体移动;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由抽屉保持并且静电潜像形成在该图像载体上;和显影 单元,该显影单元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抽屉运动,并且将调色剂供应到图像载体上以使静 电潜像成为可视图像。此外,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接触和间隔机构,该接触和间隔机构被设置在设 备主体中,并且在抽屉被装载在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该接触和间隔机构在显影单元接触 图像载体的接触位置和显影单元与图像载体分开的间隔位置之间移动显影单元;驱动单 元,该驱动单元被设置在设备主体中,并且在驱动单元与接触和间隔机构处于联接状态的 情况下,该驱动单元驱动接触和间隔机构;和盖,该盖用来覆盖设备主体的前面,并且当抽 屉从设备主体抽出时打开该盖。设备主体包括在其前表面侧的上部分中的离合器开关杆(clutch switching lever),该离合器开关杆从初始位置向前运动以释放驱动单元和接触和间隔机构之间的联 接状态,和杆前后机构(lever forward-backward mechanism),该杆前后机构与设置在盖 上的把手件接合以当盖闭合时将离合器开关杆保持在起始位置,并且当盖打开时该杆前后 机构与把手件分开以移动离合器开关杆。另外,设备主体包括在其前表面侧的下部分中的盖联锁运动构件,该盖联锁运动 构件经由连结机构(link mechanism)(未显示)与盖联接,并且在与盖的打开操作相联动 的同时向前运动,和第二离合器机构,该第二离合器机构将作为驱动力的盖联锁运动构件 的运动操作传输到接触和间隔机构,以将显影单元运动到显影单元相对于图像载体的抽出 位置从而允许抽屉从设备主体移出(JP-A-2007-178656实例中的间隔位置)。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当用户打开盖以从设备主体移走抽屉时,操作杆前后机 构和离合器开关杆经由把手件运转,以释放驱动单元和接触和间隔机构之间的联接状态, 并且盖联锁运动构件和第二离合器机构经由连结机构运转以将显影单元运动到抽出位置 (间隔位置)。但是,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把手件、杆前后机构和离 合器开关杆”机构群和“连结机构、盖联锁运动构件和第二离合器机构”机构群分离地根据 盖的打开操作而运转,设备制造复杂并且组件数目庞大。另外,有必要保证一定的空间以将这些机构群设置在设备主体中,而这样会引起难以缩小装置尺寸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允许包括 图像载体和显影单元的抽屉从设备主体抽出。而且,从而能够实现装置尺寸的减小。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该设备主 体具有开口 ;抽屉,该抽屉被设置为能够通过开口装载到设备主体上并且从设备主体抽出; 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由抽屉保持并且静电潜像被形成在该图像载体上;显影单元,该显影 单元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抽屉运动,并且被构造成将调色剂供应给图像载体上以使静电潜 像成为可视图像;接触和间隔机构,该接触和间隔机构被设置到设备主体和抽屉的至少一 个上,并且被构造为在抽屉被装载在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该接触和间隔机构在显影单元 接触图像载体的接触位置和显影单元与图像载体分开的间隔位置之间移动显影单元;驱动 单元,该驱动单元被设置在设备主体中,并且构造成在驱动单元与接触和间隔机构处于联 接状态的情况下,该驱动单元驱动接触和间隔机构;盖,该盖被构造成覆盖开口,并且当从 设备主体抽出抽屉时打开该盖;和联锁机构,该联锁机构被构造成与盖的打开联动地改变 其的位置、姿势和形态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在使联锁机构与盖的打开联动地改变的同时, 联锁机构实施释放驱动单元和接触和间隔机构之间的联接的第一操作,以及与第一操作联 锁的将显影单元运动到抽出位置的第二操作,其中,抽出位置是显影单元相对于图像载体 的、允许抽屉被装载在设备主体并且被从设备主体抽出的位置,并且是接触位置和间隔位 置之一。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驱动单元和接触和间隔机构被构造成基于操作情况而适 当地运转以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运动显影单元。在抽屉从设备主体移出时,有必要 将显影单元运动到其的抽出位置。但是,例如,当在图像形成的操作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电 源被关闭时,可能发生显影单元不会运动到抽出位置的情况。当抽屉从设备主体移出时打开盖时,联锁机构在与盖的打开相联动的同时改变其 的位置、姿势和形态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在这种改变期间,联锁机构实施释放驱动单元和接 触和间隔机构之间的联接的第一操作,和将显影单元运动到抽出位置的第二操作,以彼此 联动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因此,用户没有必要执行释放驱动单元和接触和间隔机构之间 的联接的操作,或者在打开盖时将显影单元运动到其的抽出位置的操作。此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和第二操作彼此联动。因此,与具有“把手件、 杆前后机构和离合器开关杆”的机构群和“连结机构、盖联锁运动构件和第二离合器机构” 的机构群分离地运转的构造的相关技术相比,能够简化设备并且减少组件的数量,这样能 够减小设备主体中必须保证用于布置联锁机构的组件的空间。因而,上述图像形成设备允许包括图像载体和显影单元的抽屉可以容易地从设备 主体移出并且实现设备尺寸的减小。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联锁机构可能包括与盖相联接的臂。臂在盖闭合时处于 第一位置并且与盖的打开相联动而向上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臂具有第一作用部和第二 作用部。第一作用部被构造成在臂从第一位置向着第二位置移动的同时实施第一操作,并 且第二作用部被构造成在臂从第一位置向着第二位置移动的同时实施第二操作。
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作用部可以被构造成在与盖的闭合相联动的同时, 通过臂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而引起驱动单元和接触和间隔机构处于联接的状态。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二作用部可以被构造成在第一作用部已释放联接状态 之后,通过进一步向着第二位置移动臂而接触接触和间隔机构以将显影单元运动到抽出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接触和间隔机构可以包括平移凸轮机构,该平移凸轮机 构被构造成在直线方向上往复运动,以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运动显影单元。平移 凸轮机构包括齿条部,该齿条部在直线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接收来自驱动单元的驱动 力,和按压部,该按压部被构造成被第二作用部按压以在直线方向上移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摆动轴,该摆动轴被设置在臂的下端部,并且 根据平移凸轮机构的往复运动而被设备主体可摆动地支撑在按压部的位移轨迹的下方的 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驱动单元可以包括电动机;驱动传输单元,该驱动传输单 元被构造成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输到齿条部;和离合器机构,该离合器机构被构造成中断 通过驱动传输单元将驱动力传输到齿条部。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离合器机构可以包括差动齿轮,该差动齿轮被连续地设 置在用于在驱动传输单元中将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传输到齿条部的路径的中间;和位移构 件,该位移构件与第一作用部联接,并且根据第一作用部的位移而移动,从而与差动齿轮接 合或者分离。离合器机构可以被构造成通过允许差动齿轮的旋转而在位移机构与差动齿轮 分离的同时中断驱动力的传输,并且可以被构造成通过阻止差动齿轮旋转而在位移机构与 差动齿轮接合的同时允许驱动力的传输。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离合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 和第二齿轮被连续地设置在用于在驱动传输单元中将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传输到齿条部 的路径的中间,和齿轮距离改变机构,该齿轮距离改变机构被构造成根据第一作用部的位 移引起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彼此靠近和彼此分离。离合器机构可以被构造成在齿轮距离改 变机构引起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彼此分离的同时,通过不彼此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而中断驱动力的传输,并且可以被构造成在齿轮距离改变机构引起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彼 此靠近的同时,通过彼此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允许驱动力的传输。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齿轮距离改变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齿轮支撑部,该第一齿 轮支撑部被设置在设备主体中,并且在可旋转地支撑第一齿轮的同时允许第一齿轮与第二 齿轮靠近或者分开;第一引导表面,该第一引导表面被设置在第一作用部中,并且被构造成 滑动地接触第一齿轮以按压第一齿轮从而在臂从第一位置向着第二位置移动的同时第一 齿轮与第二齿轮分开;和第二引导部,第二引导部被设置在第一作用部中,并且被构造成滑 动地接触第一齿轮以按压第一齿轮从而在臂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移动的同时第一齿 轮靠近第二齿轮。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抽出位置可以就是接触位置,并且抽屉可以包括构成接 触和间隔机构的接触机构,且被构造成在抽屉被装载在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将显影单元运 动到接触位置,并且在将抽屉从设备主体抽出的过程中将显影单元保持在接触位置上。


图1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在显影单元被装载在抽屉内的状 态中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在显影单元被从抽屉移出的状态 中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在所有的显影单元均处于它们的 接触位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并且显示在显影 单元处于接触位置的状态下显影单元、图像载体以及接触和间隔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图6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并且显示间隔机构、驱 动单元、臂、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图7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并且显示在左侧上的平 移凸轮;图8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视图,并且显示平移凸轮、驱 动单元、臂、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其中,平移凸轮处于最前面的位置并且臂处于第一 位置;图9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视图,并且显示平移凸轮、驱 动单元、臂、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其中,平移凸轮处于最后面的位置并且臂处于第一 位置上;图10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并且 显示驱动传输单元和离合器机构;图11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并且显示 仅用于黑色的显影单元处于接触位置的状态;图12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并且显示在显 影单元处于间隔位置的状态下显影单元、图像载体和接触和间隔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3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并且显示 所有的显影单元均处于它们的间隔位置的状态;图14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视图,并且显示平移凸轮、驱 动单元、臂、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其中,平移凸轮处于最后面的位置,并且臂处于从第 一位置向着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图15是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视图,并且显示平移凸轮、驱 动单元、臂、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其中,臂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平移凸轮运动到最前 面的位置;图16是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视图,并且显示平移凸轮、驱 动单元、臂、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其中,平移凸轮处于最后的位置,并且臂处于第一位 置;图17是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并且显示被取出的平 移凸轮、驱动单元和第一作用部;
图18是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并且显示被取出的驱 动单元和第一作用部;图19是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并且显示被取出的第 一作用部、大直径齿轮(第一齿轮整体地形成在大直径齿轮的右侧上,在图18中被隐藏)、 第二齿轮和输入齿条。图20是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示意图,并且显示齿轮 距离改变机构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彼此靠近的状态,结果,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彼此 啮合以恢复驱动力的传输状态;图21是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视图,并且显示平移凸轮、驱 动单元、臂、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其中,平移凸轮处于最后面的位置,并且臂处于从第 一位置向着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图22是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示意图,并且显示齿轮 距离改变机构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彼此分离的状态,结果,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不彼此 啮合以中断驱动力的传输的状态;和图23是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视图,并且显示平移凸轮、驱 动单元、臂、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其中,臂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平移凸轮运动到最前 面的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将说明实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和第二 说明性实施例。(第一说明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打印机1是彩色激光打印机,该彩色激光打印机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在 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包括0HP纸张等)上形成彩色图像。在图1中,纸平面的右侧被定 义为设备的前侧,并且纸平面的左侧被定义为设备的后侧。另外,当从前侧(纸平面的前表 面侧)看设备时左手的一侧被定位为左侧,并且相反侧(纸平面的后表面侧)被定义为右 侧。基于上述定义,图1分别表示了前后、左右和竖直方向。然后,图2到23都表示了各个 方向,从而对应图1所示的各个方向。以下,基于图1说明包含在打印机1中的各个组件。1.示意性构造壳体2是大致盒形的本体,并且框架构件被设置在壳体2内。图4等显示了构造 框架构件的在右侧上的主体侧板81。馈送器单元220、图像形成单元10、传送单元11、定影 装置13等与框架构件一起被装配(参见图1)。排出盘14被设置在壳体2的顶表面侧。完成图像形成的纸张被排出到排出盘上。 在壳体2中,从下侧的馈送器单元220,经由图像形成单元10、传送单元11、定影装置13等, 向上到达上侧的排出盘14的大致“S”型的路径是纸张的传送通道P。前盖3被设置在壳体 2的前表面上,该前盖3能够利用下端部作为摆动中心轴而打开和闭合。2.馈送器单元馈送器单元220具有收容在其中且能够相对于壳体2的下部移动的馈纸盘221 ; 馈纸辊222,该馈纸辊222被设置在馈纸盘221的前端部的上方并且将放置在馈纸盘221的纸张馈送到传送通道P ;和分离垫223,该分离垫223将预定的传送阻力施加到纸张上,从而 通过馈纸辊222 —张一张地分离要被馈送的纸张。然后,朝着图像形成单元10传送纸张的传送辊224和225和接触纸张的前端以纠 正所经过的纸张的倾斜从而进一步朝着图像形成单元10传送纸张的套准辊226和227被 设置在传送通道P的下游上的大致U型的部分上。3.传送单元传送单元11被设置在馈纸盘221和图像形成单元10之间,并且具有传送带11C、 四个转印辊12等。传送带11C被缠绕在位于图像形成单元10的后端侧下方的驱动辊11A和位于图 像形成单元10的前端侧下方的从动辊11B之间。然后,驱动辊11A与馈送器单元220同步 旋转,从而引起传送带11C在驱动辊11A和从动辊11B之间循环。传送带11C的上侧表面 被设置在直接处于图像形成单元10下方的基本水平的位置上,并且用作与纸张的后表面 接触以沿着传送通道P传送纸张的纸张传送表面11D。各个转印辊12被设置在传送单元11中,从而从纸张传送表面11D的后表面侧接 触传送带lie。由导电橡胶制成的传送带lie通过作用到各个转印辊12的转印电压而带有 负电,并且传送带11C在利用纸张传送表面11D通过静电力吸引纸张的同时沿着传送通道 P传送纸张。4.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扫描单元9、作为图像载体的实例的四个感光鼓5,和作为显 影单元的实例的四个处理盒8等。扫描单元9位于壳体2中的最上侧,并且具有激光源、多角镜、f0透镜、反射镜等。 然后,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束被多角镜反射以经过f 9透镜,之后它的光路被反射镜反射, 并且进一步它的光路被反射镜向下反射,这会引起激光束照射各个感光鼓5的表面从而对 应黑色、黄色、洋红色和青色四种颜色而形成静电潜像。各个感光鼓5和各个处理盒8对应黑色、黄色、洋红色和青色四种颜色,并且从纸 张传送表面11D的上游侧朝着下游侧被依次安装在扫描单元9的下方且在纸张传送表面 11D的上方。各个感光鼓5和各个处理盒8以这种方式沿着纸张的传送通道P被依次安装 的这种构造被称为“串联型”。每个感光鼓5被构造使得正向充电的感光层形成在由树脂制成的圆柱体(图2等 显示的鼓主体47)的最上层上。充电器6被安装在每个感光鼓5的附近以面向感光鼓5的 感光层。每个处理盒8具有盒型显影框架51,其的后下端是打开的;调色剂容器7A,该调色 剂容器7A被设置在显影框架51的中上侧上并且容纳调色剂;供应辊7B,该供应辊7B被设 置在显影框架51的下部中;显影辊7C,该显影辊7C从显影框架51的开口露出以面向感光 鼓5,以及等等构件。然后,调色剂容器7A中的调色剂通过供应辊7B的旋转而被供应到显 影辊7C侧,以被承载在显影辊7C的表面上,并且层厚控制片7D调节其具有预定的厚度,之 后,调色剂被供应到感光鼓5的表面上。5.定影装置定影装置13位于纸张的传送通道P上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下游侧上,并且具有安装在纸张的图像形成表面侧上的加热辊13A,和安装在加热辊13A的相对侧以将纸张夹紧 在两者之间的压力辊13B。加热辊13A与传送带11C等同步旋转,并且在加热转印到纸张的 调色剂的同时将传送力施加到纸张。另一方面,压力辊13B在将纸张按压到加热辊13A侧 的同时被驱动旋转。从而,定影装置13加热熔化转印到纸张的调色剂,将调色剂定影到纸 张上,并且将纸张传送到传送通道P的下游侧。注意的是,传送通道P从定影设备13的下 游侧上向上弯曲成大致US。排出辊228和229和排出盘14位于传送通道P的最下游侧。6.图像形成操作的概述当打印机1中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馈送器单元220和传送单元11被启动以将纸 张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并且扫描单元9、各个感光鼓5和处理盒8等被启动。然后,旋 转的各个感光鼓5的表面被充电器6均勻地充正电,之后,被暴露到来自扫描单元9引起照 射的激光束,并且对应图像形成数据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各个感光鼓5的表面上。同时,由于显影辊7C在面向和接触各个感光鼓5的同时旋转,所以承载在显影辊 7C上并且被正向充电的调色剂被供应到形成在各个感光鼓5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从 而,各个感光鼓5上的静电潜像成为可视图像,并且由于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被承载在各 个感光鼓5的表面上。之后,各个感光鼓5的表面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到各个转印辊12的转印 电压而被转印到纸张。然后,当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的纸张被传送到定影设备13时,纸 张被加热辊13A和压力辊13B加热和加压,并且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纸张上。最后,形成的 图像的纸张被排到排出盘14上,并且完成图像形成操作。7.抽屉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1中,如以下具体所述,为了轻松地维护和替换耗材,各个感 光鼓5由抽屉4保持,并且各个处理盒8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抽屉4移动。在前盖3打开 的状态下,抽屉4被从壳体2的内侧向着前侧抽出或者被从前侧向着壳体2中的后侧插入, 从而能够被装载到打印机1的设备主体和从打印机1的设备主体抽出。具体地,装载位置 就是抽屉4能够打印的位置,并且抽屉4被构造成能够从那个位置抽到壳体2的外侧,并且 能够在装载位置和抽出位置之间运动。通过抽出抽屉,能够替换处理盒8。这里,设备主体 除了各个感光鼓5、各个处理盒8和抽屉4之外还包括打印机1的上述组件(壳体2、框架 构件、馈送器单元220、扫描单元9、传送单元11、定影装置13等)。另外,在抽屉4被抽出 到壳体2外侧的状态下,能够从设备主体移走抽屉4。在抽屉4被抽出到壳体2的外侧的状 态下,可能不能从设备主体移走抽屉4。如图2至3,作为单体的抽屉4被构造成在前侧上的前梁21、在后侧上的后梁22、 在前梁21和后梁22之间排列在前后方向上的四个中间梁2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 宽度方向上(与各个附图所示的左右方向相同的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第一侧板23(图4 所示),和在各个第一侧板23的宽度方向上沿着外侧而设置的一对第二侧板24被整体地装配。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前梁21由树脂制成,并且被设置为桥接在一对第一侧板23 的前端部之间。前梁21保持支撑轴25。支撑轴25被设置为沿着宽度方向经过前梁21, 以在宽度方向上从前梁21向外突出。支撑轴25进一步经过第一侧板23的支撑轴插入孔 30 (图4所示)和第二侧板24的支撑轴插入孔35,以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向上突出的前侧夹具26被设置在前梁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后梁22由树脂制成,并且被设置为桥接在一对第一侧板23 的后端部之间。从后侧斜向上突出的后侧夹具27被设置在后梁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 在装载和移走抽屉4时,用户抓握前侧夹具26和后侧夹具27。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四个中间梁20由树脂制成,并且被设置为桥接在一对第一 侧板23之间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每个中间梁20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延伸 的大致三角柱形状,其的前下侧被打开。充电器6(图1所示)和用于清理感光鼓5的表面 的清洁构件(未显示)被保持在每个中间梁20上。当图4显示右侧上的第一侧板23的左侧表面时,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左右第一 侧板23通过利用相同的按压模具对金属板进行按压而被制成相同的形状。第一侧板23被 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细长矩形板形状。虽然附图中未显示,但是各个第一侧板 23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彼此面对,从而在宽度方向上从外侧夹住前梁21和后梁22。向后上方延伸的倾斜部分和从倾斜部分的后端部大致向上延伸的直线部分被设 置到第一侧板23的后端部。另外,凹陷成大致V型形状的凹口部31被形成在倾斜部分和 直线部分的边缘中。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四个圆形鼓支撑孔32被形成在第一侧板23中。如图2至3,本说明性实施例中的第二侧板24由纤维增强树脂制成,并且被设置 到左右两侧以形成一对。第二侧板24在侧视图中形成大致细长的矩形板形状,与第一侧板 23相比,该第二侧板24竖向更宽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度。第二侧板24的 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彼此面向,从而经由第一侧板23在宽度方向上从外侧夹住前梁21和 后梁22。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的防护部33形成为跨越前后方向在第二侧板24的上端部 上。从底表面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34被形成在防护部33的前端部。防护部33下方的第二侧板24的后端部被形成为在宽度上竖直地窄于第二侧板24 的前部。具体地,第二侧板24的下端部向后上方倾斜。与凹口部31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 的凹口部36被形成为在第二侧板24的后端部上在宽度方向上面向第一侧板23 (参见图4) 的凹口部31的位置。图4显示从左侧看的在右侧上的第二侧板24。用于引导处理盒8以能够相对于左 右第二侧板24移出的四个盒引导部37被形成到第二侧板的表面上、在宽度上面朝内(参 见图2和3)。四个盒引导部37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具有相等的距离。盒引导部37由 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二侧板24的内表面向内突出并且形成为彼此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两个 突起形成。盒引导部37从第二侧板24的上端部向后下方倾斜固定角度,以与盒保持部38 相联接。盒保持部38被形成为与连接感光鼓5的中心和显影辊7C的中心的直线H(图1 所示)平行,并且它的下端部向着感光鼓5开放。如图3至4,能够可摆动地支撑稍后所述的按压凸轮76的四个第二支撑轴39被设 置为在第二侧板24的内表面的上端部突出。四个第二支撑轴39被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彼 此突出相等的距离。另外,如图3所示,四个接触槽50被形成为在第二侧板24的内表面的 上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具有相等的距离。图5显示在宽度方向上看装载在抽屉4内的处 理盒8的情况下,第二支撑轴39、接触槽50和盒保持部38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2至3,四个鼓联接插入孔40被形成在左侧的第二侧板24,各个感光鼓5的轴左端部通过该鼓联接插入孔被露出。四个鼓联接插入孔40形成为呈直线且在前后方向 上彼此间隔相等的距离。鼓联接插入孔40被形成为圆形孔,该圆形孔在宽度方向上面向各 个感光鼓5的轴左端部和设置在右侧的第一侧板23中的鼓支撑孔32的位置上、在厚度方 向上经过第二侧板24。盒引导部37同样被形成到左侧的第二侧板24,处于面向在右侧的 第二侧板24上形成的各个盒引导部37的位置。另外,显影联接插入孔41分别形成在左侧 的第二侧板24中的各个盒引导部37的竖直中间部分。如图2所示,在各个处理盒8被装 载在左右第二侧板24之间的状态下,设置在处理盒8的左侧表面上的显影联接器64面对 各个显影联接插入孔41。虽然图中未显示,多个电极被设置在右侧的第二侧板24上。在抽屉4被装载在设 备主体中的状态中,电极接触多个弹簧型电极,以电连接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的电源、处理盒 8、充电器6等中的电源,该弹簧型电极从右侧的主体侧板8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表面向着 面对主体侧板81的右侧的第二侧板24突出。如图2至3,感光鼓5具有分别地适配进圆柱形鼓主体47的两个端部的两个凸缘 构件48,从而使其不能够相对地旋转。利用轴承构件(未显示),左右凸缘构件48相对于 左右第一侧板23中的鼓支撑孔32(参考图4)分别被可旋转地支撑。另外,与设置在壳体2 中的驱动传输单元(未显示)联接以允许感光鼓5旋转的联接槽49 (参考图4)被设置在 左侧的凸缘构件48的左端表面。如图3至5,显影框架51具有一对左右侧壁55、前壁56、后壁57和联结一对侧壁 55的上壁58。显影辊7C的辊轴59的轴两端部经过侧壁55的下端部以在宽度方向上向外 突出。支撑轴60被设置在各个侧壁55中的前方上侧的位置上。支撑轴60被设置为在 宽度方向上从侧壁55向外突出。运动构件61被支撑轴60可摆动地支撑。柱状显影按压 凸起62被设置为在支撑轴60的前上方的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从侧壁55向外突出。而且,弹 簧(未显示)被设置为绕着支撑轴60,并且运动构件61由于弹簧的偏压力而在图5中的逆 时针方向偏置。如图3所示,用于调节运动构件61的摆动幅度的调节凸起63被设置为在支撑轴 60上在宽度方向上从侧壁55向外突出。显影联接器64被设置在左侧的侧壁55中的辊轴 59的前上方的位置。显影联接器64被连接到多个齿轮(未显示),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输 到显影辊7C和供应辊7B (参考图1)。如图3至5,运动构件61作为一对被设置在处理盒8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运 动构件61具有在与支撑轴60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70。主体部70的一端 部形成由支撑轴60可旋转地支撑的作用部71。主体部70的另一端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折 叠,以进一步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突出部分用作输入部72。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 的柱状凸起73被形成在主体部70的中间部分。8.接触机构如图3至5,接触机构75被设置在抽屉4的各个第二侧板24上,在处理盒8正在 被装载或者已被装载到抽屉4的状态下,接触机构75作用于各个显影按压凸起62。接触机 构75配备有四个按压凸轮76和抵靠各个显影按压凸起62而弹性地按压各个按压凸轮76 的四个按压弹簧77 (图5中所示)。
如图5所示,按压凸轮76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三角形板的形状。在第二侧板24的 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第二支撑轴39被插入穿过按压凸轮76的一个角部,并且按压凸轮 76被第二支撑轴39可摆动地支撑。按压凸轮76被设置在从由第二支撑轴39支撑的一个 角部向后且斜向上延伸的位置。按压弹簧77绕着第二支撑轴39,并且其的一端部被锁定在 第二侧板24的防护部33,并且其另一端部被锁定在按压凸轮76上。从而,按压凸轮76的 前端部向着后下方偏移,并且按压凸轮76从后上方接触显影按压凸起62,以在处理盒8装 载在抽屉4的状态下向下偏移显影按压凸起62。9.显影盒装载到抽屉内的操作如图3所示,各个颜色的处理盒8被从上方装载在左右第二侧板24之间。同时, 从处理盒8的显影框架51的两侧壁55突出的辊轴59的两端部被从上方导入到盒引导部 37内。然后,辊轴59的两端部被导入到盒引导部37,以向下运动处理盒8。然后,如图5所示,当处理盒8被导入到盒保持部38,并且显影辊7C接触感光鼓5 时,调节处理盒8的进一步按压,以实施显影辊7C相对于感光鼓5的定位。此时,当从宽度 方向(例如,从纸平面的前侧到纸平面的后侧的方向)看时,处理盒8的显影按压凸起62 经过按压凸轮76和运动构件61的作用部71之间以到达按压凸轮76的下方。从而,显影 按压凸起62通过按压弹簧77和按压凸轮76而被向下偏移,结果,处理盒8被向下按压,这 样会引起显影辊7C接触感光鼓5并且进一步按压感光鼓5。在这种状态下,运动构件61的 凸起73与第二侧板24的凹槽50接触(图2所示),以被设置在距离接触槽50的底表面具 有微小的距离的位置上。图5所示的处理盒8的位置,即,显影辊7C按压显影辊5的位置是“接触位置”。如 上所述,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显影辊7C被构造成在“接触位置”上按压显影鼓5。同时,显 影辊7C可以被构造成仅仅在“接触位置”上接触感光鼓5。另外,“接触位置”是显影辊7C 相对于感光鼓5的位置,以允许抽屉4从设备主体移出,即同样是“抽出位置”。同时,如稍 后所述,图12所示的处理盒8的位置,即,显影辊7C与感光鼓5分开的位置是“间隔位置”。如图2所示,当各个处理盒8被装载在抽屉4中时,各个显影联接器64面向各个 显影联接插入孔41。然后,当装载有处理盒的抽屉4被装载在壳体2内并且抽屉4到达装 载位置时,用于传输来自设置在壳体2(参考图1)中的电动机(未显示)的驱动力的驱动 传输单元(未显示)被插入穿过各个显影联接插入孔41。各个驱动传输单元被联接到各个 显影联接器64,以通过各个驱动传输单元和各个显影联接器64将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显影 辊7C和供应辊7B(参考图1)。10.在将抽屉装载在设备主体内时的定位结构和装载操作如图4所示,彼此面向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的一对主体侧板81 (只显示 右侧的主体侧板81)被设置在壳体2中。从下与各个第二侧板24的防护部33接触以沿着 壳体2的内侧可滑动地引导抽屉4的辊构件82被主体侧板81的前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另 外,一个主体参照轴83被设置为桥接在左右主体侧板81的后端部之间。在抽屉4装载在设备主体内时,首先,在前盖3 (参考图1)打开的状态下,第二侧 板24的防护部33的后端边缘从上方与辊构件82接触。之后,当抽屉4被朝着壳体2的后 侧插入时,防护部33在辊构件82上滑动,并且抽屉4被引导到壳体2中的后部。此时,各 个输入部72在稍后所述的各个平移凸轮92的凸轮部96上方运动。然后,当辊构件82与设置在防护部33的前侧的倾斜表面34(参考图2等)接触时,抽屉4完全地向下运动,之 后,第一侧板23的凹口部31从上方和从前侧与主体参照轴83接触。然后,支撑轴25的两 端部向后和向下推动设置在主体侧板81的前边缘中的凹槽部130,调节对抽屉4的进一步 按压。此时,各个输入部72向下运动进入稍后所述的各个凸轮部96之间。以这种方式,完 成将抽屉4装载在设备主体内的操作。从设备主体移出抽屉4的操作与上述的装载操作相反。这里,即使在从设备主体 移出抽屉4的过程中,接触机构75还可以通过按压弹簧77的偏压力而将处理盒8保持在抽 出位置(接触位置)。因此,能够减小壳体2中的抽屉4所经过的开口部分的竖直高度,这 样可以实现装置尺寸的减小。另外,即使在抽屉4通过从壳体2抽出抽屉4而被从设备主 体移出之后,接触机构75通过压力弹簧77的偏压力而将处理盒8保持在抽出位置上。因 此,在处理盒8中不会引起后退,并且即使用户翻转抽屉4,也可以防止意外地掉落处理盒 8。11.间隔机构如图4所示,间隔机构91被设置在壳体2中的主体侧板81的上侧。在抽屉被装 载在设备主体的状态下,间隔机构91与接触机构75协作运转,从而将各个处理盒8运动到 “接触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和“间隔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接触位置是各个处理 盒8接触各个感光鼓5的位置,间隔位置是各个处理盒8与各个感光鼓5分开的位置。间隔机构91具有一对轨道93,由一对轨道93保持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直线运动 的一对平移凸轮92,和用于同步地直线地运动各个平移凸轮92的同步运动机构94。各个轨道93 (只显示右侧轨道93)被固定到壳体2中的左右侧的主体侧板81,并 且轨道93具有在侧视图中是大致矩形形状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99,在宽度方向 上从主体部99的上端边缘向内延伸的第一防护部100,和在宽度方向上从主体部99的下端 边缘向内延伸的第二防护部101。在宽度方向上从内端边缘进一步向上延伸的止动部102 被形成在第二防护部101。呈从上端凹陷形状的四个凹部103被形成在止动部102的前后 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在侧视图中从顶表面凹陷成矩形形状的凹口部104被形成在主体部99的后端部 和第一防护部100。在凸轮部96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状态下平移凸轮92被设置在第 二防护部101上。平移凸轮92被可滑动地沿着轨道93设置,并且平移凸轮92的后端部总 是从凹口部104向上露出,而不论平移凸轮92的位置。如图6所示,左右平移凸轮92基本都有相同的形状,并且关于直线对称。但是,如 图7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入齿条92A整体地形成有在左侧的平移凸轮92的左侧表 面的大致中心。另外,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柱状按压部92D整体地形成有左侧的平移 凸轮92的左侧表面的前端部。如下所述,当臂500从图9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15所示的 位置时,按压部92D接触第二作用部520,从而被向前推。如图6和7,平移凸轮92整体地配备有在侧视图中是大致细长的矩形形状、在前 后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95,和在主体部95的内表面上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四个凸轮部96。 各个凸轮部96被设置为对应于各种颜色的处理盒8的上侧突出的各个输入部72。从上端 边缘向着前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表面97被形成在凸轮部96的后端部中。另外,水平向前 延伸的第二倾斜表面98从第一倾斜表面97连续地形成在凸轮部96的底表面侧。虽然附图中没有显示,第二倾斜表面98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并且从主体部95侧向上稍微倾斜。后侧上的三个凸轮部(除了最前面的凸轮部96之外的三个凸轮部96)被形成为 在相互邻近的凸轮部96之间具有相等的距离。另一方面。最前面的凸轮部96被形成为从 邻近的凸轮部96具有大于后侧上的三个凸轮部96之间的相等距离的距离。如图6所示,同步运动机构94配备有形成在左侧的平移凸轮92的后端部中的顶 表面上的左齿条部92B、与左齿条部92B啮合的左小齿轮110、形成在右侧的平移凸轮92的 后端部中的顶表面上的右齿条部92C、与右齿条部92C啮合的右小齿轮111,和联接左小齿 轮110和右小齿轮111以使得它们不能相对旋转的联接轴112。12.驱动单元如图6、8和9,用于驱动间隔机构91的驱动单元300被设置在壳体2的左外壁(未 显示)和左侧的主体侧板(未显示)之间。图8所示的状态显示了平移凸轮92被驱动单 元300驱动以运动到最前面的位置的状态。另一方面,图9所示的状态显示平移凸轮92被 驱动单元300驱动以运动到最后面的位置的状态。驱动单元300具有电动机301,将电动机301的驱动力传输到输入齿条部92A的驱 动传输单元310,和离合器机构400。电动机301、驱动传输单元310和离合器机构400由保 持器机构309保持。离合器机构400具有位移构件441和作为本发明的差动齿轮的实例的 行星差动离合器412。位移构件441是由树脂制成的板状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延伸的本体,并且它的上 中部被形成在保持器构件309中的支撑轴可摆动地支撑。朝着上行星差动离合器412突 出的锁定爪447被形成在位移构件441的后端部。锁定爪447通过安装在保持器构件309 和位移构件441之间的偏置弹簧而向下偏移。但是,在能够进行图像形成的操作的状态下, 即,在抽屉4被装载在设备主体内并且前盖3被关闭的状态下,稍后所述的第一作用部510 的后端部510C从下方与位移构件441的后端部接触,以调节锁定爪447的向下的位移,这 样会引起锁定爪447与稍后所述的固定齿轮436接合。行星差动离合器412被安装在驱动传输单元310中,在用于将电动机301的驱动 力传输到输入齿条部92A的路径的中间的位置上。行星差动离合器412构成驱动传输单元 310、大齿轮311和与大齿轮311整体地形成并且与输入齿条部92A相啮合的小齿轮312。 如图10 (纸平面的前侧是图10中设备的前表面侧)所示,行星差动离合器412具有在宽度 方向上从保持器构件309向外延伸的两级的圆柱形齿轮支撑轴421。驱动输入齿轮422、驱 动输出齿轮423和行星齿轮基构件424由齿轮支撑轴421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输入齿轮422由齿轮支撑轴421的左端部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输入齿轮422 整体地具有适配进齿轮支撑轴421的外侧的圆柱形齿轮凸起部425,和从齿轮凸起部425的 右端部周向伸出的凸缘型伸出部426。与稍后所述的各个行星齿轮435相啮合的太阳齿轮 部427被形成在齿轮凸起部425的右端部的外周表面上。伸出部426的外围部具有左右方 向上的厚度,并且与电动机301的小齿轮301A啮合的输入齿轮部428被形成在伸出部426 的外周表面上。驱动输出齿轮423由齿轮支撑轴421的右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被设置为在其 左右方向上与驱动输入齿轮422具有距离。驱动输出齿轮423整体地具有适配进齿轮支撑 轴421的外侧的圆柱形齿轮凸起部429,和从齿轮凸起部429的左端部周向伸出的凸缘型伸出部430。与大齿轮311相啮合的输出齿轮部431 (图8和9所示)被形成在齿轮凸起部 429的左端部的外周表面上。在径向方向上从中间部分朝着驱动输入齿轮422突出的圆筒 部432被形成在伸出部426的左侧表面上。圆筒部432被形成为围绕着齿轮支撑轴421的 中心外周的圆柱体形状,并且面向驱动输入齿轮422的太阳齿轮部427。与稍后所述的各个 行星齿轮435啮合的中间齿轮部433被形成在圆筒部432的内周表面(与太阳齿轮部427 相对的表面)上。行星齿轮基构件424被设置在驱动输入齿轮422和驱动输出齿轮423之间,并且 设置为可绕着齿轮支撑轴421旋转。行星齿轮基构件424被形成为在侧视图中是多孔的盘 形形状。突出到右侧(驱动输出齿轮423侧)的多个行星齿轮支撑部434被整体地形成在 行星齿轮基构件424中的齿轮支撑轴421上的圆周中心上。行星齿轮435由各个行星齿轮 支撑部434可旋转地支撑(能够自旋),并且各个行星齿轮435与驱动输入齿轮422的太阳 齿轮部427以及驱动输出齿轮的内齿轮部433相啮合。另外,在齿轮支撑轴421的中心的圆柱形齿轮形成部437被形成为突出到行星齿 轮基构件424的外围部的右侧。如稍后所述,能够与位移构件441的锁定爪447相啮合的 固定齿轮436被形成在齿轮形成部437的外周表面上。在能够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的状态下,即,在抽屉4被装载在设备主体内且前盖3被 闭合的状态下,位移机构441的锁定爪447与行星齿轮基构件424的固定齿轮436接合,从 而防止行星齿轮基构件424旋转。因此,当力矩被从中间齿轮409输入到驱动输入齿轮422 的输入部428,引起驱动输入齿轮422旋转时,各个行星齿轮435自旋,而不会改变它们在 齿轮支撑轴421的圆周中心的位置,并且由于各个行星齿轮435的自转,使中间齿轮部433 与行星齿轮435相啮合的驱动输出齿轮423绕着齿轮支撑轴421旋转。然后,驱动输出齿 轮423的力矩被传输到大齿轮311 (参考图8),并且小齿轮312 (参考图8)同样根据大齿轮 311而旋转。以这种方式,电动机301的驱动力被传输到输入齿条部92A,并且整体地形成 有输入齿条部92A的平移凸轮92直线地向前或者向后运动。另一发明,如稍后所述,当从设备主体移出抽屉4时,位移部441的锁定爪447在 与前盖3的打开相联动的同时,与行星齿轮基构件424的固定齿轮436分开,以允许行星齿 轮基构件424旋转。因此,尽管力矩被从中间齿轮409输入到驱动输入齿轮422的输入齿 轮部428,各个行星齿轮435在根据驱动输入齿轮422的旋转而绕着齿轮支撑轴421转动的 同时绕转(行星齿轮基构件424绕着齿轮支撑轴421旋转),从而驱动输出齿轮423不会旋 转。相反,尽管驱动输出齿轮423在驱动输入齿轮422停止的状态(由于电动机301的停 止,中断力被施加到驱动输入齿轮422的状态)下旋转,当位移构件441与行星齿轮基构件 424分开时,各个行星齿轮435在根据旋转而绕着齿轮支撑轴421转动的同时绕转(行星齿 轮基构件424绕着齿轮支撑轴421旋转)。以这种方式,在锁定爪447与固定齿轮436分开 的状态下,驱动输入齿轮422和驱动输出齿轮423没有关系,并且驱动力从电动机301向大 齿轮311的传输被阻断。结果,中断来自电动机301的驱动力被传输到输入齿条部92A。通过采用易于缩小尺寸的上述离合器机构400,能够可靠地实现装置的尺寸减小。13.在抽屉被装载在设备主体内的状态下的接触和间隔操作在抽屉4被装载在设备主体内的状态下,驱动单元300、接触机构75和间隔机构 91根据装置启动后的操作检查时间、图像形成操作(例如,切换彩色模式和单色模式)时间、停止时间和另外的操作情况而进行运转。如图4所示,在抽屉4被装载在壳体2,并且平移凸轮92运动到最前的位置的状 态下,分别设置在凸轮部96的后面的各个凸轮部96的第一倾斜表面97和运动构件61的 输入部72彼此面对,彼此不接触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最前面的凸轮部96的第 一倾斜表面97和设置在最前面的凸轮部96的后面的运动构件61的输入部72之间形成间 距,该间距大于后侧上的三个凸轮部96的第一倾斜表面97和分别地设置在三个凸轮部96 后面的运动构件61的输入部72之间的间距。此时,各个按压凸轮76从上方接触各个处理 盒8的显影按压凸起62,以向下按压各个显影按压凸起62。在这种状态下,各个处理盒8 处于接触位置,并且显影辊7C接触感光鼓5,并且进一步按压感光鼓5 (彩色模式)。如图11,当驱动单元300的驱动力被从这种状态输入到输入齿条齿轮部92A,并且 左右平移凸轮92开始向后运动时,左侧上的三个凸轮部96的第一倾斜表面97与分别地设 置在该三个凸轮部96的后下方的后侧上的三个运动构件61的输入部72接触,以向后下方 按压输入部72。如图12所示,随着这种按压,后侧上的三个运动构件61以支撑轴60作为支点向 后下方旋转。在运动构件61的旋转的过程中,各个运动构件61的凸起73从上方与第二侧 板24的接触槽50的底表面接触。此时,具有向后和向下的分力的力被施加到接触槽50。当平移凸轮92进一步向后运动,并且后侧上的三个运动构件61的输入部72相对 于凸轮部96的第一倾斜表面97相对向前运动时,输入部72进一步向后下方运动。随之, 作用部71以凸起73作为支点被向前上方提升。因此,向前上方的按压力经由可旋转地支 撑作用部71的支撑轴60被作用到后侧上的三个处理盒8,并且处理盒8克服从按压凸轮 76作用的按压力而被向上提升。然后,当平移凸轮92进一步向后运动,并且运动构件61的输入部72与后侧上的 三个凸轮部96的第二倾斜表面98接触时,后侧上的三个处理盒8运动到间隔位置,并且显 影辊7C与感光鼓5大大地分开。此时,对应于黑色的最前面的处理盒8的显影按压凸起62 被按压凸轮76按压。从而,只有用于黑色的处理盒8的显影辊7C与感光鼓接触,并且进一 步按压感光鼓5 (单色模式)。之后,如图13所示,当平移凸轮92进一步向后运动时,最前面的凸轮部96的第一 倾斜表面97与设置在最前面的凸轮部96之后的最前面的运动构件61的输入部72接触,以 向后下方按压最前面的运动构件61的一个端部。随着这种按压,运动构件61以支撑轴60 作为支点向后旋转。在运动构件61的旋转的过程中,运动构件61的凸起73从上方与第二 侧板24的接触槽50的底表面接触。然后,当输入部72相对于凸轮部96的第一倾斜表面 97相对地向前运动时,输入部72进一步向后下方运动。从而,作用部71以凸起73作为支 点被向前上方提升。因此,向前上方的按压力经由可旋转地支撑作用部71的支撑轴60被 作用到最前面的处理盒8,并且处理盒8克服从按压凸轮76作用的按压力而被向上提升。然后,当平移凸轮92运动到最后面的位置,并且最前面的运动构件61的输入部72 与最前面的凸轮部96的第二倾斜表面98接触时,用于黑色的处理盒8运动到间隔位置,并 且显影辊7C与感光鼓5分开。从而,所有的处理盒8的显影辊7C与感光鼓5分开。当输入部72与第二倾斜表面98接触并且进入轨道93的凹部103时,包括在宽度 方向上向内的方向上的分力的按压力被从第二倾斜表面98作用到输入部72。第二倾斜表面98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倾斜并且从主体部95侧向上倾斜。结果,能够实施处理盒8在宽 度方向上的定位。14.联锁机构的构造和操作(臂、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在打印机1中,在从设备主体移出抽屉4时,有必要将各个处理盒8运动到其的抽 出位置(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是接触位置),以防止各个处理盒8和设备主体之间的干扰。 但是,例如,当图像形成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电源被关闭时,为了移出抽屉4,可能会发生 各个处理盒8不会运动到它们的抽出位置的情况。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印机1中,各个 处理盒8通过以下具体说明的联锁机构等(臂500、第一作用部510和第二作用部520)被 运动到抽出位置。如图1所示,圆弧联接构件3A的下端部与面向前盖3的壳体2的内侧的表面的左 下侧联接。如图8和9所示,在前盖3被闭合的状态下,联接构件3A向上倾斜以在壳体2 中向后延伸。沿着联接构件3A的纵向方向的细长孔3B被形成在联接构件3A的上端部。如图6,8和9,联锁机构包括臂500。臂500是由树脂制成的细长板状本体,并且 被安装在保持器构件309的前侧。由设备主体可摆动地支撑的摆动轴501被设置在臂500 的下后侧。另一方面,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插入穿过联接构件3A的细长孔3B 的输入部502被设置在臂500的上端侧。如图8和9所示,当平移凸轮92运动到最前面的 位置和最后面的位置时,整体地形成有平移凸轮92的按压部92D沿着在前后方向上的水平 轨迹抽出。摆动轴501位于按压部92D的轨迹的下方,并且输入部502位于按压部92D的 轨道的上方。另外,如图9所示,当左侧的平移凸轮92运动到最后面的位置时,摆动轴501 位于按压部92D的位置的后面,并且稍后所述的第二作用部520向后与运动到最后位置的 按压部92D分离。图8和9中所示的臂50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在这种状态下,输入部502位于 摆动轴501的上方,以与细长孔3B的前端部接触。然后,如图14和15所示,当前盖3打开 时,输入部502与细长孔3B的后端部接触,并且前盖3的位移经由联接构件3A被传输到输 入部502。此外,当前盖3打开时,臂500经由联接构件3A绕着摆动轴501摆动,以逐渐地 向前移动。然后,臂500最终运动到图15所示的位置。图15所示的臂500的位置是“第二 位置”。包括如上所述运动的臂500的联锁机构是被构造成在与盖3的打开相联动的同时 至少改变其的位置、姿势和形态中的至少一个的“联锁机构”的实例。第一作用部510是配备有臂500的连结构件。第一作用部510具有与臂500的竖 直中间部相联接的前端部510A、从前端部510A大致水平向后延伸的中间部510B,和被向下 折叠以在位移构件441的后端部的下方从中间部510B延伸的后端部510C。后端部510C与 细长孔309A接合,以被允许在前后方向上运动和竖直地调节它的运动,该细长孔309A在前 后方向上伸长且被设置为在保持器构件309的下端中凹陷。第二作用部520是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圆弧形状的弯曲表面,并且被形成在臂 500前表面上。第二作用部520从摆动轴501侧朝向上输入部502延伸从而逐渐地向前扩 展,并且在输入部502的下面进一步直接地向后弯曲。如图8和9,在臂50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中,第一作用部510保持后端部510C 从下方与位移构件441的后端部接触的状态,以维持锁定爪447与固定齿轮436的接合。同 时,第二作用部520位于按压部92D的后面且具有一定距离,而不论平移凸轮是否位于最前面的位置上。然后,当前盖3开始被打开,并且臂500向上摆动到图14的位置时,臂500的位移 经由前端部510A被传输到第一作用部510,并且第一作用部510向前移动。随着这种移动, 由于右端部510C同样向前与位移构件441的后端部分离,所以位移构件441的后端部通过 偏置弹簧的偏压力而向下移动,并且锁定爪447与固定齿轮436分离。结果,可以通过上述 离合器机构400的作用而释放驱动单元300和间隔机构91之间的联接状态。之后,当臂500运动到图15所示的第二位置时,第一作用部510同样根据该运动 进一步向前移动。但是,第一作用部510保持与位移构件441的后部分开。这里,在所有的处理盒8不运动到它们的抽出位置(接触位置)的情况下,平移凸 轮92不会运动到图8所示的最前面的位置,并且处于图9所示的最后的位置或者处于图8 和9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因此,第二作用部520接触按压部92D,以根据被从图14所 示的位置移动到图15所示的第二位置的臂500而将按压部92D运动到最前的位置。通过利用作为实例的平移凸轮92位于图9所示的最后面的位置的情况,给出更具 体的说明。紧接着第一作用部510释放驱动单元300和间隔机构91之间的联接状态之后, 第二作用部520利用其的下端侧与按压部92D接触。然后,当臂500进一步向前移动时,第 二作用部520和按压部92D之间的接触位置关于摆动轴501向前移动,以向前推动平移凸 轮92。然后,当臂500被移动到图15所示的第二位置时,与摆动轴501距离最远的第二作 用部520的上端侧接触按压部92D,以将平移凸轮92运动到最前面的位置。结果,通过以上 所述的接触机构75和间隔机构91的联动操作(“第二操作”的实例),所有的处理盒8都 运动到它们的抽出位置(接触位置)。这里,第一作用部510释放驱动单元300和间隔机构91之间的联接状态之后,第 二作用部520接触按压部92D以将平移凸轮92运动到最前面的位置。因此,用户能够顺利 地打开前盖3,而没有来自电动机301的阻力。另外,此时,如果没有释放驱动单元300和间 隔机构91的联接状态,驱动力通过平移凸轮92的运动而在与电动机301的相反的方向上 被传输,这会引起电动机301或者驱动传输单元310受到破坏。但是,上述构造同样能防止 上述故障的发生。另外,因为输出点(第二作用部520)位于支点(摆动轴501)和输入点(输入部 502)之间,即使当前盖3的打开操作的输入很小时,第二作用部520也可以通过杠杆原理用 大的按压力按压按压部92D,这样能够可靠地运动平移凸轮92。同时,在抽屉4被装载在设备主体内之后闭合前盖3时,臂300、第一作用部510、 第二作用部520的操作与打开前盖3时的操作相反。此时,输入部502接触联接构件3A的 细长孔3B的前端部以被向后推,这会引起臂500被从图14所示的状态移动到图8或9所 示的第一位置。因此,臂500的位移经由前端部510A被传输到第一作用部510,并且第一 作用部510向后移动。随着位移,后端部510C进入位移构件441的后端部的下面,引起位 移构件441的后端部克服偏置弹簧的偏压力而向上移动,并且因此,锁定爪447与固定齿轮 436接合。结果,驱动单元300和间隔机构91通过上述的离合器机构400的作用而被引起 处于联接状态。采用这种构造,不需要用户实施用户恢复联接状态的特殊操作,并且能够容 易地将抽屉4装载在设备主体内。〈功能和效果〉
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当从设备主体抽出抽屉4时打开前盖3时,联 锁机构在与盖3联动的同时改变其的位置和姿势(绕着摆动轴501的臂500的摆动)。在 改变期间,联锁机构通过臂500、第一作用部510和第二作用部520实施第一操作(释放驱 动单元300和接触和间隔机构91之间的联接状态)和第二操作(将各个处理盒8运动到 抽出位置(接触位置)),同时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彼此联动。因此,用户没有必要执行释放 驱动单元300和接触和间隔机构91之间的联接的操作或者在打开前盖3时将各个处理盒 8运动到其的抽出位置的操作。特别地,在打印机1中,联锁机构配备有臂500,并且臂500具有第一和第二作用部 510和520。因此,与具有“把手件、杆前后机构和离合器开关杆”的机构群和“连结机构、盖 联锁运动构件和第二离合器机构”的机构群分别运转的构造的上述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设 备相比,能够实现设备的简化和组件数目的减少,这样能够减小用于设置臂500、第一和第 二作用部510和520等的设备主体中的空间。因而,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1允许包括感光鼓5和处理盒8的抽屉4容易 地从设备主体运动并且能够实现装置的尺寸减小。另外,在打印机1中,可以通过单纯的平移凸轮92实现处理盒8的接触和间隔操 作。此时,按压部92D移动的方向和输入齿条部92A移动的方向彼此匹配,这样能够容易地 实现设备的构造,该构造对应于平移凸轮92通过驱动力从驱动单元300的往复运动的情况 和平移凸轮92通过前盖3的打开操作而滑动的情况。(第二说明性实施例)如图16到19,在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中,采用驱动单元600代替第一说明 性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驱动单元300,采用离合器机构700代替离合器机构400,和采用第 一作用部810代替第一作用部510。其他的构造与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相同。因此,使用相 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相同的构造,省略或者简化对其的说明。如图17所示,在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中,保持器构件609被固定到面向壳 体2左侧的主体侧板81L的平移凸轮92的侧表面。如图17到19,相对于第一作用部810,其的后端部810C被收容在主体侧板81L和 保持器构件609分割的空间中,并且它的前端部810B突出为从该空间延长和变平。竖直细 长孔810A被设置为穿透前端部810B,并且如图16和19所示,从臂500突出的柱状轴509 被插入细长孔810A内,能够在细长孔810A内上下运动。如图19所示,第一作用部810的后端部810C是从前端部810B分两个叉的一对平 板的部分,以在向后延伸的同时彼此面向。因为后端部810C的右侧具有与后端部810C的 左侧相同的形状,即,对称的形状,所以图19中仅显示后端部810C的左侧,并且省略对其的 右侧的说明。在左右方向上突出的一对柱状凸部810D和在左右方向上突出的、向后远离各个 柱状凸部810D的一对柱状凸部810E被形成在向外面对各个后端部810C的左右侧的侧表 面上。如图17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609A被设置为穿透保持器构件609,并且 右侧的柱状凸部810D和810E被插入到细长孔609A内,能够在细长孔609A内前后运动。另 外,如图18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81A同样被设置为穿透主体侧板81L,并且左 侧的柱状凸部810D和810E被插入到细长孔81A内,能够在细长孔81A内前后运动。当臂500绕着摆动轴501摆动时,它的位移经由柱状轴509和细长孔810A被传输到第一作用部 810。此时,第一作用部810由各个柱状凸部810D和810E和细长孔609A和81A引导,以能 够向前后滑动,如图16 (最后面的位置)、图21和23 (最前面的位置)所示。如图19所示,在各个柱状凸部810D和810E的下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左 右引导孔810F被设置为穿透向外面对各个后端部810C的左右侧的侧表面。各个引导孔 810F在它们的前端侧上弯曲。更具体地,如图20所示,在各个引导孔810F中的每个的内壁 表面上,从前端侧稍微地水平向后延伸并且之后向上倾斜以进一步向后水平延伸的表面是 第一引导表面701。另外,在各个引导孔810F中每个的内壁表面上,从前端侧稍微地水平向 后延伸并且之后向上倾斜以进一步水平向后延伸的表面是第二引导表面702。第二引导表 面702位于第一引导表面701的下方,并且它们之间具有预定的距离。第一引导表面701 和第二引导表面702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稍微大于稍后所述的第一齿轮旋转轴611C的轴 直径。第一引导表面701和第二引导表面702构成稍后所述的离合器机构700。如图16和17所示,用于驱动间隔机构91的驱动单元600被收容在由主体侧板 81L和保持器构件609分隔的空间中。图16显示平移凸轮92被驱动单元600驱动从而运 动到最后面的位置的状态。驱动单元600具有电动机601 (参考图18),将电动机601的驱动力传输到输入齿 条部92A的驱动传输单元610 (参考图16),和离合器机构700 (参考图16)。如图18所示,电动机601被固定到与主体侧板81L上的保持器构件609相对的侧 表面,并且其的小齿轮601A(参考16和19)向外突出到保持器构件609侧。如图16和19所示,驱动传输单元610具有与小齿轮601A相啮合的驱动力输入齿 轮611A,轴向地形成为与驱动力输入齿轮611A结合、其直径小于驱动力输入齿轮611A的直 径的第一齿轮611B (参考图16,第一齿轮611B在图16中位于从驱动力输入齿轮611A的纸 平面的后侧上),和轴向地形成为与驱动力输入齿轮611A和第一齿轮611B相结合并且在左 右方向上突出的一对左右第一旋转轴611C。另外,驱动传输单元610具有位于第一齿轮611B的斜下方的第二齿轮612A,轴 向地形成为与第二齿轮612A结合、其直径小于第二齿轮612A的直径的驱动力输出齿轮 612B(参考图16,驱动力输出齿轮612B在图16中位于从第二齿轮612A的纸平面的后侧 上),和轴向地形成为与第二齿轮612A和驱动力输出齿轮612B相结合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突 出的一对左右第一旋转轴612C。驱动力输出齿轮612B与输入齿条部92A啮合。如图17所示,右侧的第二旋转轴612C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设置在保持器构件609 中的轴孔609B中。另外,如图18所示,左侧上的第二旋转轴612C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设置 在主体侧板81L中的轴孔81B中。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被插入各个引导孔810F内。各个第 一旋转轴611C被夹在上第一引导表面701和下第二引导表面702之间,以能够相对于各个 引导孔810F相对地运动。如图17和18所示,一对左右第一齿轮支撑部703被设置为穿透 保持器构件609的细长孔609A下方的部分和主体侧板81L的细长孔81A下方的部分。各 个第一齿轮支撑部703被形成为短细孔形状,并且向前倾斜从而它们的上端侧与第二齿轮 612A分开。然后,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的端部被插入各个第一齿轮支撑部703。具有上述 构造的各个第一齿轮支撑部703在旋转地支撑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的同时,允许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在各个第一齿轮支撑部703中的细长孔形状的纵向方向上运动,即,与各个第 一旋转轴611C —体的第一齿轮611B靠近第二齿轮612A或者与第二齿轮612A分开。在能够进行图像形成的操作的状态下,S卩,在抽屉被装载在设备主体中和前盖3 被闭合的状态下,如图16所示,臂500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一作用部810位于最后面的位 置。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0的放大视图所示,由于各个第一引导表面701的前侧上的水平 表面从上方向下推动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与各个第一齿轮支撑部 703中的细长孔形状的下端边缘接触以停止。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第一齿轮611B靠近第二 齿轮612A从而彼此啮合,可以连接将驱动力从电动机601传输到输入齿条部92A的路径。 因此,当电动机601旋转时,电动机601的驱动力被传输到输入齿条部92A,并且形成为与输 入齿条部92A —体的平移凸轮92直线地向前或者向后运动。这里,在平移凸轮92直线地向后运动的情况下,小齿轮601A、第二齿轮612A、和驱 动力输出齿轮612B向着图16的纸平面顺时针旋转。随着这些,由于啮合的向下作用力被 施加到第一齿轮611B,以向下按压第一齿轮611B。此时,由于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与各个 第一齿轮支撑部703中的细长孔形状的下端边缘接触以停止,所以第一齿轮611B和第二齿 轮612B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另外,在平移凸轮92直线地向前运动的情况下,小齿轮601A、第二齿轮612A、和驱 动力输出齿轮612B向着图16的纸平面逆时针旋转。随着这些,由于啮合的向上作用力被施 加到第一齿轮611B,以向上按压第一齿轮611B。此时,由于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与各个第 一齿轮支撑部701的前侧上的水平表面接触以停止,所以将第一齿轮611B和第二齿轮612A 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当抽屉4从设备主体抽出时,如图21所示,臂500在与前盖3的打开相 联动的同时绕着摆动轴501向前摆动,并且第一作用部810同样随着向前运动。随之,如图 22的放大视图所示,由于各个第二引导表面702的后侧的倾斜表面和水平表面从下方向上 推动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所以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与各个第一齿轮支撑部703中的细长 孔形状的上端边缘接触以停止。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第一齿轮611B与第二齿轮612A分开 并且它们彼此不啮合,所以可以阻断将驱动力从电动机601传输到输入齿条部92A的路径。 结果,中断驱动力从电动机601传输到输入齿条部92A( “第一操作”的实例)。此外,当前盖3被完全打开时,臂500运动到图23所示的第二位置。根据该运动, 第一作用部810同样被向前移动。在该时间中,第一引导表面701和第二引导表面702的后 侧上的水平表面在滑动地接触第一旋转轴611C的同时只是向前运动,并且第一齿轮611B 和第二齿轮612A被保持彼此分离。而且,根据从图21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23中所示的第二位置的臂500,第二作用 部520接触按压部92D以将按压部92D运动到最前面的位置。结果,如第一说明性实施例 所述,所有的处理盒8通过上述的接触机构75和间隔机构91的共同操作(“第二操作”的 实例)而被运动到抽出位置(“接触位置”)。另外,在闭合前盖3时,如图21和16所示,臂500绕着摆动轴501向后摆动,并且 第一作用部810同样随着向后运动。随之,如图20的放大视图所示,由于各个第一引导表 面701的前侧上的倾斜表面和水平表面从上向下推动各个第一旋转轴611C,第一齿轮611B 和第二齿轮612A彼此啮合,从而将驱动力从电动机601传输到输入齿条部92A。
本发明的“齿轮距离改变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支撑部703、第一引导表面701,和第 二引导表面702。另外,离合器机构700包括齿轮距离改变机构,第一齿轮611B和第二齿轮 612A。〈功能和效果〉在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当从设备主体抽出抽屉4的同时打开前盖3时, 联锁机构通过臂500、第一作用部810和第二作用部520实施第一操作(释放驱动单元600 和接触和间隔机构91之间的联接状态的操作)和第二操作(将各个处理盒8运动到抽出 位置(接触位置)的操作),同时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彼此联动。因此,用户没有必要执行 释放驱动单元600和接触和间隔机构91之间的联接的操作或者在打开前盖3时将各个处 理盒8运动到它们抽出位置的操作。特别地,在打印机中,联锁机构配备有臂500,并且臂500具有第一和第二作用部 810和520。因此,与上述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能够实现装置的简化和组件数目 的减少,从而能够减小用于设置臂500、第一和第二作用部810和520等的设备主体中的空 间。因而,同样采用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以与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打印机的 相同的方式,能够容易地从设置有感光鼓5和处理盒8的设备主体中抽出抽屉4,并且实现 装置尺寸的减小。另外,在该打印机中,由于第一齿轮611B和第二齿轮612A和齿轮距离改变机构 (第一支撑部703、第一引导表面701和第二引导表面702),能够减小离合器机构700的尺 寸,从而实现装置尺寸的减小。另外,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离合器机构700中,由于第一齿轮 611B和第二齿轮612A,所以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小组件的数目,并且能够简化构造,从而更 大程度地减小加工成本。另外,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离合器机构700中,由于第一齿轮611B 和第二齿轮612A是简单地双层结构,所以可以容易地缩小打印机的装置宽度。以上根据第一和第二说明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第 一和第二说明性实施例,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进行合适的修改。例如,联锁机构可能在与盖的打开相联动的同时,引起诸如放大、缩小或者弯曲的 形态的改变。另外,在第二说明性实施例中装置可以被构造为第二齿轮612A靠近第一齿轮 611B或者与第一齿轮611B分开。另外,装置可能被构造使得抽出位置是间隔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具有开口 ;抽屉,所述抽屉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装载到所述设备主体和从所述设备主体抽出;图像载体,所述图像载体由所述抽屉保持并且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抽屉运动,并且被构造成将调色剂 供应给所述图像载体以使静电潜像成为可视图像;接触和间隔机构,所述接触和间隔机构被设置到所述设备主体和所述抽屉中的至少一 个上,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抽屉被装载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所述接触和间隔机构 在所述显影单元接触所述图像载体的接触位置和所述显影单元与所述图像载体分开的间 隔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显影单元;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并且构造成在所述驱动单元与所 述接触和间隔机构处于联接状态的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接触和间隔机构;盖,所述盖被构造成覆盖所述开口,并且当从所述设备主体抽出所述抽屉时所述盖被 打开;和联锁机构,所述联锁机构被构造成与所述盖的打开联动地改变所述联锁机构的位置、 姿势和形态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在使所述联锁机构与所述盖的打开联动地改变的同时,所述联锁机构实施释放 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接触和间隔机构之间的联接的第一操作,以及与所述第一操作联动地 将所述显影单元运动到抽出位置的第二操作,其中,所述抽出位置是所述显影单元的相对于所述图像载体的、允许所述抽屉被装载 在所述设备主体和从所述设备主体抽出的位置,并且是所述接触位置和所述间隔位置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锁机构包括与所述盖相联接的臂,其中,所述臂在所述盖被闭合时处于第一位置,并且与所述盖的打开相联动地被向上 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臂具有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其中,所述第一作用部被构造成在所述臂从所述第一位置向着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同 时实施所述第一操作,和其中,所述第二作用部被构造成在所述臂从所述第一位置向着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同 时实施所述第二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作用部被构造成与所述盖的闭合相联动地通过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 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臂而使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接触和间隔机构处于联接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作用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作用部已经释放联接状态之后,通过进一 步向着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臂而接触所述接触和间隔机构以将所述显影单元运动到所 述抽出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触和间隔机构包括平移凸轮机构,所述平移凸轮机构被构造成在直线方 向上往复运动,以使所述显影单元在所述接触位置和所述间隔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所述平移凸轮机构包括齿条部,所述齿条部在所述直线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驱 动力;和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被构造成被所述第二作用部按压从而在所述直线方向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摆动轴,所述摆动轴被设置在所述臂的下端部上,并且根据所述平移凸轮机构的往复 运动而被所述设备主体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按压部的位移轨迹下方的位置上;输入部,所述输入部被设置在所述臂的上端部上,并且在所述按压部的位移轨迹上方 的位置上,所述盖的打开操作被输入到所述输入部,其中,所述第二作用部被设置在所述摆动轴和所述输入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动机;驱动传输单元,所述驱动传输单元被构造成将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齿条 部;和离合器机构,所述离合器机构被构造成中断通过所述驱动传输单元实现的到所述齿条 部的驱动力传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离合器机构包括差动齿轮,所述差动齿轮被连续地设置在所述驱动传输单元中,在用于将来自所述电 动机的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齿条部的路径的中间;和位移构件,所述位移构件与所述第一作用部联接,并且根据所述第一作用部的位移而 移动从而与所述差动齿轮接合或者分离,其中,所述离合器机构被构造成通过在所述位移机构与所述差动齿轮分离的同时允许 所述差动齿轮旋转而中断驱动力的传输,并且被构造成通过在所述位移机构与所述差动齿 轮接合的同时阻止所述差动齿轮旋转而允许驱动力的传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离合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被连续地设置在所述驱动传输单元 中,在用于将来自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齿条部的路径的中间;和齿轮距离改变机构,所述齿轮距离改变机构被构造成根据所述第一作用部的位移而使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彼此靠近和彼此分离,其中,所述离合器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齿轮距离改变机构使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 齿轮彼此分离的同时,通过彼此不啮合的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而取消驱动力的传 输,并且所述离合器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齿轮距离改变机构使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 轮彼此靠近的同时,通过彼此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而允许驱动力的传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齿轮距离改变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支撑部,所述第一齿轮支撑部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并且在可旋转地支 撑所述第一齿轮的同时允许所述第一齿轮靠近所述第二齿轮或者与所述第二齿轮分开;第一引导表面,所述第一引导表面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作用部中,并且被构造成滑动接 触所述第一齿轮部而按压所述第一齿轮,从而在所述臂从所述第一位置向着所述第二位置 移动的同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分开;和第二引导表面,所述第二引导表面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作用部中,并且被构造成滑动接 触所述第一齿轮部而按压所述第一齿轮,从而在所述臂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着所述第一位置 移动的同时所述第一齿轮靠近所述第二齿轮。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抽出位置是所述接触位置,所述抽屉包括构成所述接触和间隔机构的接触机构,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抽屉被装载 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将所述显影单元运动到所述接触位置,并且在将所述抽屉被从 所述设备主体抽出的过程中将所述显影单元保持在所述接触位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抽屉;图像载体;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抽屉运动;接触和间隔机构,该接触和间隔机构被设置到设备主体和抽屉的至少一个上,并且被构造成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运动显影单元;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被构造用于驱动接触和间隔机构;盖;联锁机构,该联锁机构被构造用于与盖的打开相联动,其中,当盖被打开时,联锁机构实施释放驱动单元和接触和间隔机构之间的联接状态的第一操作,和在与第一操作联动的同时将显影单元运动到抽出位置的第二操作。
文档编号G03G21/16GK102004430SQ2010102690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8日
发明者桥本洋平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