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04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 式进行加热的定影辊,来将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印刷机等中,利用定影 装置加热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来制作复印件或打印件。
该加热定影通过由定影辊或定影带等定影部件、以及以压力接触该定影部件的 加压辊构成的定影夹持部,对载置未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同时夹持输送该记 录介质,使形成未定影图像的显影剂如调色剂熔融软化,并渗透到记录介质中,从而将 该未定影图像作为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在此,在定影部件未达到图像定影所需温度、如在启动时等情况下,图像形成 装置实行预热工序,将定影部件加热到需要达到的预定温度。进而,近年来,如专利文 献1 (JP特开2004-109931号公报)提出了一种不用预热工序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加热定影 部件的技术方案。
专利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包括厚度薄的辊、以及用树脂或 橡胶形成的带,该结构实现了定影部件的低热容量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加热。该专利文 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定影部件附近设置磁束发生装置,通过磁束发生装置产生的 磁束对定影部件进行感应加热,从而定影部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加热。
具有上述低热容量性定影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提高通过定影夹持部时 记录介质与定影部件之间的分离性能,将定影夹持部的曲率设定为较大的值。但此引 起了通过定影夹持部的记录介质在排纸时呈弯曲状态的问题(参见专利文献2,JP特开 2006-23427 号公报)。
对此,例如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 成装置具有与定影夹持部相反曲率的一对矫正(decal)辊构成的矫正夹持部。
该专利文献2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矫正(decal)机构,其中包括定影夹持 部,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对未定影图像进行加热定影;矫正夹持部,用于矫正记录介质通 过定影夹持部时形成的弯曲;以及,导向部件,设置于矫正夹持部的输送下游,用于调 整记录介质通过矫正夹持部的输送方向。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记录介质的性质或称 量,用该导向部件来改变记录介质通过矫正夹持部时的输送方向,调节矫正夹持部中的 弯曲矫正量。针对记录介质通过定影夹持部时的弯曲量随记录介质的性质或称量而变化 的情况,该结构也能够调节弯曲矫正量。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专利文献1还是专利文献2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 矫正辊虽然都受到被在定影夹持部中加热的记录介质的影响而发生温度变化,但是却都 未考虑该矫正辊的热膨胀。而矫正辊的热膨胀变化可能引起矫正夹持部中的线速度发生 变化。其结果,无法保证定影夹持部和矫正夹持部之间的线速度差保持一定,从而可能发生卡纸。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确 保防止发生卡纸,同时,着实矫正记录介质的弯曲。(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中包括定影部,用于对载 置在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加热,并将该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该记录介质上;以 及,弯曲矫正装置,用于矫正通过该定影部的该记录介质发生的弯曲,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磁束发生装置,其设置于该定影部以及该弯曲矫正装置的附近,用于发生磁束,该 定影部包括定影辊,其能够受到该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磁束引起的电磁感应的加热; 以及,加压辊,其以压力接触该定影辊,该弯曲矫正装置包括加热辊部,其能够受到 该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磁束引起的电磁感应的加热;以及,弹性辊,其以压力接触该加 热辊部。上述结构能够同时加热定影部和弯曲矫正装置,有效提高弯曲矫正作用力。而 且,在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等,即使图像形成装置处于冷却状态,因能够立刻加热弯曲 矫正装置,因而可使得定影部和弯曲矫正装置之间线速度差保持一定。其结果,可在不 致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矫正。(2)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辊 部包括加热辊,可以受到磁束作用而被加热;硬质辊,被设置为与该加热辊相隔预定 距离;以及,环状带,其架绕在该加热辊以及该硬质辊上,所述弹性辊隔着该环状带, 以压力接触该硬质辊。上述结构能够用电磁感应来使得加热辊发热,该发生的热量通过环状带传送, 来加热弹性辊,因此,能够将弹性辊保持为一定状态。其结果,使得弯曲矫正装置的线 速度以及推压量保持一定,其结果,可在不致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 矫正。(3)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辊 部由可受到磁束作用而被加热的加热辊构成,所述弹性辊以压力接触该加压辊。上述结构能够用电磁感应来使得加热辊发热,该发生的热量通过 环状带传送, 来加热弹性辊,因此,能够将弹性辊保持为一定状态。其结果,使得弯曲矫正装置的线 速度以及推压量保持一定,其结果,可在不致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 矫正。(4)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2)或(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 加热辊包括第一辊,受到所述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磁束的影响,磁束遮挡板,被形成 为与该第一辊同轴的圆弧形,并被设置在该第一辊外侧,用以遮挡该磁束发生装置发生 的、到达该第一辊的磁束;第二辊,与该第一辊同轴地设置在该磁束遮挡板外侧,受到 该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到达该第一辊的磁束的作用而生成的涡电流的加热,进而具有 控制装置,用于调节该磁束遮挡板的转动位置,使作用于第二辊的磁束的量发生变化, 以控制该第二辊的发热量。上述结构通过调节加热辊的发热量,能够来控制弯曲矫正装置的线速度以及推压量。因此,在用一个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磁束同时加热定影辊和加热辊的情况下,能 够分别控制定影辊和加热辊中的发热量。其结果,可在不致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 介质进行弯曲矫正。(5)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辊 由铁氧体芯构成。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加热加热辊并向弹性辊传送热量。因此,即使是在定影装置 启动后,也能够在不致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立刻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矫正。(6)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4)或(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进一 步包括弹性辊温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弹性辊的温度,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弹性辊 温度测定装置检测到的该弹性辊的温度,调节所述磁束遮挡板的位置。上述结构可根据弹性辊的温度来调节弯曲矫正装置的发热量,控制线速度以及 推压量,提高弯曲矫正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精度和弯曲矫正精度。其结果,可在不致发 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矫正。(7)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 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记录介质的称量来调节所述磁束遮挡板的位置。上述结构可根据记录介质的称量来调节弯曲矫正装置的发热量,控制线速度以 及推压量,提高弯曲矫正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精度和弯曲矫正精度。其结果,可在不致 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矫正。(8)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 置,其中,进一步包括定影辊温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定影辊的温度;以及,弹 性辊温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弹性辊温度,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定影辊温度测定装 置测定的该定应辊的温度、和该弹性辊温度测定装置测定的该弹性辊的温度之间的温度 差,来调节所述磁束遮挡板的位置。上述结构根据定影辊与弹性辊之间的温度差来调节弯曲矫正装置的发热量,因 此能够使得定影部与弯曲矫正装置之间的线速度差保持一定。其结果,可在不致发生卡 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矫正。(9)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 置,其中,进一步包括湿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记录介质周围的湿度,所述控制装 置根据该湿度测定装置测定的湿度,来调节所述磁束遮挡板的位置。上述结构可根据对弯曲量发生影响的湿度来调节弯曲矫正装置的发热量,控制 线速度以及推压量,提高弯曲矫正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精度和弯曲矫正精度。其结果, 可在不致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矫正。(10)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 置,其中,进一步包括速度设定装置,用于设定通过所述定影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 速度,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速度设定装置设定的该记录介质的输送速度,来调节所述磁 束遮挡板的位置。上述结构即使是在定影部中的定影辊与加压辊之间的温度差随着记录介质的输 送速度发生变化、且通过定影部的记录介质的弯曲量发生变化时,也能够调节弯曲矫正 装置的发热量,控制弯曲矫正装置的线速度以及推压量,提高弯曲矫正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精度和弯曲矫正精度。其结果,可在不致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 矫正。(11)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 置,其中,进一步包括含水量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记录介质的含水量,所述控制装 置根据该含水量测定装置测定的该记录介质的含水量,来调节所述磁束遮挡板的位置。上述结构可根据对弯曲量发生影响的记录介质的含水量来调节弯曲矫正装置的 发热量,控制线速度以及推压量,提高弯曲矫正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精度和弯曲矫正精 度。其结果,可在不致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矫正。(12)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 置,其中,形成了多条不同的输送路,用于在所述弯曲矫正装置的下游输送侧输送所述 记录介质,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不同的输送该记录介质的输送路,来调节所述磁束遮挡 板的位置。上述结构可根据输送通过弯曲矫正装置的记 录介质的不同的输送路,调节弯曲 矫正装置的发热量,控制线速度以及推压量,进而在输送路上设置用于矫正的装置时, 还能够防止对弯曲矫正装置的过渡加热。其结果,可在不致发生卡纸的的情况下对记录 介质进行弯曲矫正。(13)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磁束 发生装置包括线圈导件,其被形成为覆盖所述定影辊的部分外周部和所述加热辊的部 分外周部;励磁线圈,其受到该线圈导件的保持,并接受高频交流电流的供给;以及, 芯部,用强磁性体沿着该励磁线圈形成。上述结构可通过线圈导件来提高磁束对定影辊和加热辊同时加热的效率。(14)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根据(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芯部 包括突出部件,其向所述线圈导件一方突出,用以将所述励磁线圈中位于所述定影辊附 近的部分、和位于所述加热辊附近的部分分开。上述结构可在磁束遮挡板遮挡作用与加热辊上的磁束的状态下,提高定影辊附 近的磁束密度,提高定影辊的加热效率。(15)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根据(1)所述的定
影装置。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在确保防止发生卡纸的同时,着实矫正记录介质的弯曲。


图1是大致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大致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部分定影套筒在半径方向上的截面图。图4是大致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辊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机控制部的模式框图。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称量关系表。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温度差和目标温度之间关系的图。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湿度和目标温度之间关系的图。
图9A和图9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片材含水量和目标温度之间 关系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受被排出的片材的盘与目标温度之间关 系的表格。
图11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矫正机构实行加热处理的流 程图。
图12是大致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大致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标记说明图像形成装置
2原稿读取部
3图像形成部
6a 片材
10定影装置
11下游矫正辊对
12排纸盘
20定影部
21定影辊
22定影套筒
23加压辊
23a (加压辊)金属芯
23b (加压辊)弹性层
27定影夹持部
30感应加热部(磁束发生装置)
31励磁线圈
32 芯部
32a、32b 侧芯
32c、32d 拱形芯
32e中心芯
32f分离芯
33线圈导件
34定影热电堆(定影辊温度测定装置)
35加压热敏电阻
40矫正机构(弯曲矫正装置)
41加热辊
42矫正用芯(第一辊)
4 轴部
43磁束遮挡板
44支承辊部(第二辊)
45硬质辊
46弹性辊47矫正带48、49加热辊部50遮挡板用电机52矫正夹持部53光传感器56湿度传感器(湿度测定装置、含水量测定装置)57矫正热敏电阻(弹性辊温度测定装置)61排纸辊对100主机控制部(控制装置、速度设定装置)101操作输入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首先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象形成装置1包括原稿读取部2,用于读取原稿上的图像;供 纸部4,提供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6a,该片材6a为位于被堆积的多张片材6中的最上面 的片材;图象形成部3,用于在供纸部4的片材6a上,形成原稿读取部2读取的图像; 定影装置10,对该图象形成部3形成的未定影图像定影。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 可将图像形成部3和供纸部4分开。图像形成部3包括4个制像部14 (14Y (黄色)、14C (青色)、14M(洋红色)、 14Bk(黑色))、转印带即中间转印带15、以及曝光装置16。制像部14Y、14C、14M、14Bk各自包括感光体17 (17Y (黄色)、17C (青 色)、17M(洋红色)、17Bk(黑色)),受到驱动而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起到像载置体的 功能;充电部18,被设于该感光体17的周围;显影部19;以及,清洁部28等,制像部 14Y、14C、14M、14Bk分别以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形成图像即调色剂像T (参见图2)。感光体17呈圆筒形,受到未图示驱动源驱动而转动。感光体17的外周表面上 设有感光层,当感光体17的外周表面受到曝光装置16发射的以虚线表示的光束的点照射 时,感光体17的外周表面上被写入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充电部18采用接触式装置,其通过接触来对感光体17充电,使感光体17外周 表面均勻带电。显影部19采用不接触感光体17来附着调色剂的非接触式装置,其向感 光体17提供调色剂,该调色剂被吸附在感光体17外周表面上被写入的静电潜像上,从而 使感光体17上的静电潜像显像,成为调色剂像。清洁部28采用,刷接触式装置,用刷接触感光体17外周表面,清除感光体17 外周表面上附着的残留调色剂。中间转印带15是以树脂膜或橡胶为基体形成的环状带,用于转印感光体17上形 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15上的调色剂像作为为定影图像,由转印辊9转印 到片材6a上。
曝光装置16将表示图像的数据转换成光源驱动用的信号,根据该转换信号来驱动各个激光光源单元内部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激光光束。该图像经由网络连接的个人计 算机、文字处理机等终端或经由电话线连接的传真机输入,或者由原稿读取部2读取。供纸部4包括作为片材分离输送装置的供纸装置5,该供纸装置5包括分离部 7,该分离部7吸引堆积在供纸盒中的多张片材6中位于最上面的片材6a,并沿输送方向 向下游供纸。用供纸装置5分开的片材6a在输送路13内受到输送,该在输送路13内输送的 片材6a进一步受到输送辊对8的输送。进而,通过转印辊9转印由输送辊对8输送的片 材6a上的在图像形成部3中形成的调色剂像T。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定影装置10,该定影装置10对用转印辊9转印到片材6a 上的调色剂像T进行热转印。详细将在以下叙述。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排纸盘12以及传真盘62。通过定影装置,对原稿读取部 2读取的原稿图像、或经由网络从终端收到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定影后,片材6a由 下游矫正辊对11或未图示辊对输送,被排送到排纸盘12中。而经由电话线或转真机收 到的图像在定影装置定影后,片材6a由排纸辊对61输送,并被排送到传真盘62中。在 此,用下游矫正辊对11将片材6a排送到排纸盘12中的排送路、以及用排纸辊对61排送 到传真盘62中的输送路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多条输送路。图像形成装置诸如有复印机、传真机、印刷机,或者复合机。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0包括定影部20,用于将调色剂像T定影到片材6a 上;感应加热部30,用于发生磁束,感应加热定影部20;矫正机构40,用于矫正通过定 影部20后的片材6a的弯曲。在此的定影部20由本发明的定影装置构成。定影部20包括定影辊21 ;定影套筒22,形成在定影辊21的外周受到感应加 热部30的加热;以及,加压辊2上3,以压力接触定影辊21。如图3所示,定影套筒22被形成为在金属基材22a依次层积弹性层22b以及脱 模层22c,其外径为40mm。本发明中的定影辊意味着本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辊21以及定 影套筒22。基材22a利用铁、钴、镍或者写金属的合金等磁性材料形成,其厚度为30 50 μ m。弹性层22b利用厚度为150μιη的弹性材料形成,该弹性材料使用有机硅橡胶或 氟系硅橡胶等,依照耐热性或硬度观点来看,有机硅橡胶比较适合。该弹性层22b被层 设在基材22a上,防止定影套筒22的热容量增大,消除定影不均,将图像良好地定影到 片材6a上。脱模层22c用氟化合物形成为管状,其厚度为50μιη。氟化合物使用诸如 PTFE(四氟乙烯树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FEP(四氟乙 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氟化合物、或者这些氟化合物的混合物,按照强度或平滑性观 点,PFA较为合适。定影辊21形成为在圆筒形的金属芯21上层设具有耐热性的弹性层21b,其接触 定影套筒22的内周表面,将厚度较薄的定影套筒22保持为辊形。金属芯21a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弹性层21b形成为层厚为9mm,其半径方向即轴上的ASKER-C硬度为30 50°。
返回图2,加压辊23包括金属芯23a和依次层设在该金属芯23a上的弹性层23b 以及脱型层23c,其外径为40mm。金属芯23a用铝或铜等高导热性金属形成。弹性层 23b用有机硅等耐热性弹性材料形成。脱型层2 用PFA等氟化合物形成为管状,其厚 度为50 μ m。
加压辊23受到未图示加压弹簧的作用,经由定影套筒22以压力接触定影辊21。 换言之,定影辊21与加压辊23之间以压力接触的部分,构成定影夹持部27。
构成本发明的磁束发生装置的感应加热部30被设置为面对定影辊21的外周表 面,其中包括励磁线圈31、磁芯部32、以及线圈导件33。
励磁线圈31被形成为在线圈导件33上用以细线形成的多股绞线(Litzwire)卷 绕,沿宽度方向(垂直于图2纸面的方向)延伸。该线圈导件33覆盖定影辊21的一部 分外周以及下述的加热辊41的一部分外周。
线圈导件33用高耐热性树脂等形成,用以保持励磁线圈。磁芯部32用铁氧体或 透磁合金等具有高电阻率的强磁性体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的磁芯部32用导磁率约为2500 的铁氧体形成。
磁芯部32中形成测芯32a、32b、拱形芯32c、32d、以及中心芯32e,用以使磁 束效率良好地到达定影套筒22,并以良好的效率发热。中心芯23e位于定影套筒22的外 周附近,而且在包含定影辊21的中心轴和加压辊23的中心轴的水平面的附近。测芯32b 位于定影套筒2外周附近,而且在于上述水平面且包含定影辊21的中心轴的垂直面的附 近。拱形芯32d连接侧芯32b和中心芯32e。
另一方面,侧芯3 位于支承辊部44的外周附近,该支承辊部44构成加热辊41 中的一部分。受到拱形芯3 保持的励磁线圈31被设置为沿着定影套筒22的一部分外 周以及加热辊41的一部分外周。
上述结构可使得感应加热部30发生的磁束同时对定影套筒22以及加热辊41发 生作用,从而同时感应加热定影套筒22以及加热辊41。
励磁线圈31连接逆变电源58 (参见图幻,该逆变电源58提供高频交流电流,其 频率为 IOkHz 1MHz,优选 20kHz 800kHz。
定影装置10还包括入口导板M和分离板25,该入口导板M用于将片材虹引导 至定影夹持部27,该分离板25用于将片材虹可靠地从定影套筒22上分离。
定影装置10还包括定影热电堆34,用于测定定影套筒22的温度即定影温度。 定影热电堆34经由线圈导件33上形成的穿孔,被非接触地设置在定影套筒22表面的对 面,不受感应加热的影响。本实施方式的定影热电堆34构成本发明的定影辊温度测定装 置。
通过上述定影热电堆34的设置,定影装置可将定影热电堆34与主机控制部100 之间的配线置于线圈导件33外侧。此外,定影热电堆34还可将其一部分或全部嵌入到 线圈33上的穿孔中。
表示定影热电堆34测定的定影温度的信号被送往下述主机控制部100(参见图5) 中。而后,该主机控制部100根据定影热电堆34测定的结果以及从下述各种传感器输入 的信号,来调整感应加热部30发生的磁束,控制定影辊21的温度。
定影装置10还具有矫正机构40,其用于矫正片材虹在通过定影夹持部27时形 成的弯曲。
矫正机构40包括加热辊41、硬质辊45、加热辊41、以及硬质辊45拉架的矫正 带47、以及以压力接触硬质辊45的弹性辊46。在此,本发明涉及的加热辊41、硬质辊 45、加热辊41以及矫正带47构成加热辊部48。因此、加热辊部48能够受到磁束发生装 置发生的磁束所引起的电磁感应的加热。
硬质辊45和弹性辊46构成矫正夹持部52。矫正夹持部52被形成为,相对于片 材虹表面,矫正夹持部52的曲率与定影夹持部27的曲率方向相反。
加压辊23以及弹性辊46受辊用电机71驱动。具体为,当通过主机控制部100, 辊用电机71受到驱动后,辊用电机71的输出轴上固定的齿轮72以及与该齿轮72啮合的 齿轮73开始转动。随着该齿轮73的转动,与齿轮73啮合并固定在加压辊23的转动轴 上的齿轮74驱动加压辊23转动。而定影套筒22以压力接触加压辊23,因此其通过与加 压辊23之间的摩擦力而转动。
弹性辊46具有固定在转动轴上的齿轮76,该齿轮76与齿轮74通过齿轮列75连 接。因此,辊用电机71受到驱动后,弹性辊46与加压辊23—起转动。硬质辊46以及 矫正辊47从动于弹性辊46。
加热辊41包括用SUS304等非磁性材料形成的支承辊部44、矫正用芯42、以及 磁束遮挡板43。矫正用芯42经由支承辊部44以及矫正带47,面对发生磁束的励磁线圈 31,接受磁束。
矫正带47为厚度薄的环状带,该环状带用聚酰亚胺或PFA等薄层形成,其将加 热辊41发生的热量传送到弹性辊46。
图4是显示加热辊41结构的示意图,加热辊41的宽度方向与图的左右方向一致。
加热辊41的支承辊部44为圆筒形,受到电磁感应加热。
支承辊部44的两端部被压入用树脂形成的法兰69,该法兰69中插入轴承。支 承辊部44通过法兰69的轴承,受到矫正用芯42的轴部4 对其进行可转动支承。而 且,轴部4 经由滚动轴承66,受到定影装置10的侧板67对其进行可转动支承。
支承辊部44通过受到架绕的矫正带47和支承辊部44的外周表面之间的摩擦阻 抗,从动于矫正带47的行进,向预定方向转动。而且,在支承辊部44两端端面的轴部 42a上设有止动轮68,用于限制支承辊部44推力方向的移动。
在矫正用芯42的轴部4 上,被检测板M通过滚珠55被固定设置。被检测板 54形成为半圆板形,被检测板M和磁束遮挡板43相对于矫正用芯42的中心轴的转动角范围相互重叠。
另一方面,在圆筒形支承辊部44内部,矫正用芯42以及磁束遮挡板43被设置 为同轴状,可转动自如。矫正用芯42以及磁束遮挡板43独立于支承辊部44的转动,并 受到遮挡板用电机50的驱动力的驱动,在预定时刻转动。
遮挡板用电机50例如可采用直流电机构成,固定在定影装置10中。遮挡板用 电机50经由未图示加热齿轮、驱动齿轮列51、以及齿轮65与轴部4 相连接,矫正用芯 42受该遮挡板用电机50的驱动力作用而转动。
磁束遮挡板43用铜等反磁性体形成,与矫正用芯42—体设置,该磁束遮挡板43 形成为圆弧形,覆盖矫正用芯42外周表面的一半。因此,该磁束遮挡板43与矫正用芯 42同轴设置。当励磁线圈31 (参见图2)中接通高频交流电路后,在芯部32 (参见图2)与矫正用芯42之间,磁力线被形成为向双向交替切换。此时,支承辊部44表面产生涡电流, 其通过支承辊部44的电阻阻抗发生焦耳热。这样,支承辊部44发生的焦耳热经由矫正 带47 (参见图2)传送到弹性辊46。如图5所示,图象形成装置1包括主机控制部100和操作输入部101。主机控 制部100有包括CPU、ROM、RAM、I/O接口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CPU实行预存在 ROM中的程序。主机控制部100连接遮挡板用电机50、辊用电机71、逆变电源58、湿度传感器 56、加压热敏传感器57、定影热点堆34、操作输入部101、以及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 各种未图示传感器类或电机等。而且,主机控制部100根据从各种传感器输入的检查信 号,控制辊用电机71、逆变电源58、以及其他电机类,同时还控制遮挡板用电机50,以 对矫正机构40实行下述加热处理。操作输入部101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机上,具有数字键、打印开始键等各种 键、以及各种显示器,将经由各种键输入的输入信号输出到主机控制部100中。主机控制部100输出用于控制感应加热部30 (参见图2)输出的磁束的PWM信 号、以及逆变电源58的接通或断开控制信号。光传感器53作为基地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磁束遮挡板43的基地位置,具 有发光元件的激光二极管和受光元件的光二极管。光传感器53在检测被固定在矫正芯部 42的轴部42Aa上被检测板54的期间,发送ON信号,而不检测被检测板54的期间发送 OFF信号。光传感器53以开始检测被检测板54的位置,即光传感器53开始发送ON信号 的位置为基地位置,在该基地位置上,磁束遮挡板43遮挡磁束,以将励磁线圈31发生的 磁束定在矫正用芯42的不能到达的半圆周一方。因此,主机控制部100能够准确控制磁 束遮挡板43的位置。主机控制部100可以将该基地位置设定在磁束遮挡板43的转动角度θ =0°。 因此,当转动角度θ =180°时,磁束遮挡板位于完全不遮挡励磁线圈31和矫正用芯42 之间的磁束的位置。这样,当转动角度θ =0°时,加热辊41不进行感应加热,而相 反,当转动角度θ =180°时,加热辊41的加热为最大,其结果,弹性辊46的加热也成 为最大。矫正热敏电阻57被设置为与弹性辊46表面相接触,用以测定弹性辊46的温 度。主机控制部100从矫正热敏电阻57取得表示弹性辊46表面温度的信号,根据该信 号驱动遮挡板用电机50,并移动磁束遮挡板43的位置,以调节加热辊41的发热量,控制 弹性辊46的温度。在此,本实施方式的矫正热敏电阻57构成本发明的弹性辊温度测定
直ο加压热敏电阻35被设置为与加压辊23表面相接触,用以测定加压辊23的表面 温度。主机控制部100从加压热敏电阻35取得表示加压辊23表面温度的信号,根据该信号驱动遮挡板用电机50,并移动磁束遮挡板43的位置,控制加压辊23的温度。用实验预测弹性辊46的热膨胀特性,基于该测定结果,决定弹性辊46表面温度 和矫正夹持部52中的线速度以及推压力之间的关系。因此,主机控制部100使弹性辊46 热膨胀,以使得弹性辊46的直径达到一定值,该值能够获得矫正夹持部中的所需线速度 和所需推压力。湿度传感器56测定图像形成装置1筐体周围的湿度。主机控制部100从湿度 传感器56取得表示现有筐体周围的湿度的信号,同时如下述,根据该信号计算片材6a的 吸水量。在此,本发明的湿度传感器56构成本发明的湿度测定装置、以及含水量测定装置。下面,参考图2以及图5说明加热控制。主机控制部100判断检测到电源ON信号后,将磁束遮挡板43移动到基地位置。具体为,主机控制部100驱动遮挡板用电机50,转动遮挡板43,使其移动到从 光传感器53输入的信号由OFF信号转换为ON信号的位置,即转动角度θ =0°的基地 位置。当主机控制部100检测到电源ON信号,从OFF状态转移到ON状态后,接通逆 变电源58,向感应加热部30的励磁线圈31提供高频交流电源。主机控制部100可以判断通过定影装置10的片材6Aa的输送目的地。具体为, 在从原稿读取部2或经由网络从终端输入定影到片材6a上的图像的情况下,主机控制部 100将通过定影装置10定影了图像后的片材6a,经由下游矫正辊对11,送往排纸盘12。另一方面,在经由电话线收到用传真信号表示图像的数据的情况下,主机控制 部100将通过定影装置10定影了的图像后片材6a,经由排纸辊对61送往传真盘62。为了防止在矫正夹持部发生卡纸,而且根据片材6a在定影夹持部27中形成的弯 曲大小来矫正弯曲,主机控制部100设定弹性辊46的目标温度Tref,根据该目标温度Tref 与弹性辊46的实际温度Treal之间的差值,用以下式(1)计算磁束遮挡板43的转动角度 θ ,并转动磁束遮挡板43。θ = kX (Tref-Treal)式(1)在此,0°。k表示弹性辊46的温度与热膨胀之间的关系,可根据硬 质辊45以及矫正带47的热容量等各个值来求取,通过实验性预测来决定。当式(1)计 算的值大于180°时,设θ =180°,而当计算的值小于0°时,设θ = 0°。此外, 如上所述,设定转动角度θ为基地位置所对应的角度,即感应加热部30发生的磁束不影 响加热辊41的角度为0°,而设定磁束遮挡板43不对感应加热部30和加热辊41之间的 磁束发生影响、且加热辊41中被施加了最大的加热式的角度为180°。因此,主机控制部100控制按照上述式(1)计算的转动角度来转动磁束遮挡板 43,并使得弹性辊46的实际温度Treal接近目标温度Tref。换而言之,主机控制部100 为控制装置,其改变作用于第二辊的磁束的量,以控制第二辊中的发热量。目标温度Tref取决于片材6a的称量和输送速度,同时,根据从上述各种传感器 取得的信号,来补偿目标温度Tref。具体为,主机控制部100参考图6所示称量关系表,根据片材6a的称量,来设 定弹性辊46的目标温度Tref。片材6a的称量,例如可由操作人员在操作输入部101或终端进行设定。关于该称量的设定,操作人员例如可从普通纸、中厚纸、厚纸等预定的 纸张分类中选择。关于纸张分类和称量称之间的关系,例如将其定为普通纸为60 80g/ m2,中厚纸为80 100g/m2,厚纸为100 160g/m2,进而,对于厚纸,还可进一步细分,从称量小的纸张起分为厚纸1、厚纸2、厚纸3等等。在输送作为片材6a的普通纸的情况下,可将定影夹持部27的线速度设为小于矫 正夹持部52的线速度,用以防止片材6a发生皱褶。另一方面,在输送作为片材6a的厚 纸的情况下,如果不将定影夹持部27的线速度设为与矫正夹持部52的线速度基本相同, 则矫正夹持部52中可能发生卡纸。因而,将弹性辊46的目标温度Tref设得高,这样, 称量表中片材6a的称量越大,矫正夹持部52的线速度变得越大。操作人员设定了片材6a的称量后,主机控制部100参考称量表,根据称量设定 目标温度Tref。主机控制部100从定影热电堆43以及矫正热敏电阻57分别取得表示定影套筒22 以及弹性辊46的温度的信号后,计算定影套筒22和弹性辊46的温度差,并根据该计算 得到的温度差设定目标温度Tref。根据图7所示的温度差图建立的定影套筒22与弹性辊 46间的温度差和目标温度Tref之间的相应关系被预存在ROM中。本实施方式中,设定 定影套筒22与弹性辊46间的温度差越大,主机控制部100将目标温度Tref设定得越高。主机控制部100在预定时间,从湿度传感器56取得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筐体 外部湿度的信号后,根据取得的信号设定目标温度Tref。根据图8所示的湿度图建立的 湿度和目标温度Tref之间的相应关系被预存在ROM中。本实施方式中,筐体外部的湿 度越高,主机控制部100将目标温度Tref设定得越高。主机控制部100在预定时间,从湿度传感器56取得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 湿度的信号,并计算片材6a的含水量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含水量,设定目标温度Tref。 具体为,当供纸装置5中放置了片材6a后,主机控制部100开始用定时器计时。而后, 在计算目标温度Tref时,参考从湿度传感器56输入的信号以及计时器,根据图9A所示 的放置时间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片材6a的含水量。而后,主机控制部100在算出 了片材6a的含水量后,根据图9B所示的含水量和目标温度Tref的关系,设定目标温度 Tref0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6a含水量越多,主机控制部100将目标温度Tref设定得越 尚ο主机控制部100还可以在每当到达计时器计测的预定时间后,从湿度传感器56 取得信号后,根据图9A所示的图,计算含水量,并将计算的得到的值作加法计算。主机控制部100根据通过矫正机构40的片材6a的输送路13来设定目标温度 Tref0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读取部2读取的原稿图像,或者经由网络从终端收到的图像 数据所表示的图像被定影到片材6a上,该片材6a由下游矫正辊对11输送,并被排出到 排纸盘12中。此时,片材6a因受到下游矫正辊对11的弯曲矫正,因此,与通过排纸辊 对61输送并被排出到传真盘62中的片材6a相比,前者的片材6a不一定要完全结束在矫 正机构40中的弯曲矫正,主机控制部100可将目标温度Tref设定得较低,并降低弹性辊 46的推压力。因此,如图10所示,主机控制部100根据片材6a的排出目的地来设定目标温 度Tref,具体为,当片材6a排出到排纸盘12中时,主机控制部100设定目标温度Tref为80 V,而排出到传真盘62中时,设定目标温度Tref为100°C。
主机控制部100可根据片材虹的输送速度来设定目标温度Tref。根据片材虹的 材料或打印模式来预定片材虹的输送速度。因此,当操作人员在操作输入部10上,或 者从经由网络连接的终端,设定片材虹的材料或打印方式后,主机控制部100根据对应 于该设定的输送速度来输送片材虹,同时,设定对应于该输送速度的目标温度Tref。通 常,输送速度越快,主机控制部100将目标温度Tref设定的越高。在此,本实施方式的 主机控制部100构成了本发明的速度设定装置。
根据从各个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或根据操作人员的设定,用上述多个关系图表分 别计算目标温度Tref时,主机控制部100还可以对这些计算得到的值赋予加权后合计,来 设定最终的目标温度Tref。
或者,主机控制部100首先将作为基准的目标温度Tref预存在ROM中,而后, 分别对利用上述多个关系图表算出的各个目标温度Tref乘以预定系数进行计算,将该计 算得到的值与作为基准的目标温度Tref作加法运算或减法运算,由此来设定最终目标温 度 Tref0
其次,参见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控制动作。图11所示的流程图表示通 过主机控制部100实行以RAM为操作区域进行的矫正机构40加热控制的工序的实行内 容。在主机控制部100取得启动信号后开始实行该矫正机构40的加热控制工序。
首先,主机控制部100在停机状态下检测到电源ON信号(步骤Si)。具体为, 在停止状态下,在按动操作输入部101的打印开始键、或者经由网络从外部终端输入打 印指示的情况下,或者经由电话线从外部传真机收到传真信号的送信要求后,主机控制 部100判断检测到电源ON信号,进入电源接通状态。
接着,主机控制部100将磁束遮挡板43移动到基地位置(步骤S》。具体为, 主机控制部100驱动遮挡板用电机50,使矫正用芯42的轴部4 转动,从而使磁束遮挡 板43的位置移动。而后,当磁束遮挡板43到达从光传感器53输入的信号由OFF信号 切换到ON信号的位置,即到达基地位置时,停止遮挡板用电机50。
接着,主机控制部100接通逆变电源58,向励磁线圈31提供高频交流电流(步 骤S)。这样,定影套筒22以及加热辊41受到励磁线圈31生成的磁束的作用被加热。
接着,主机控制部100取得表示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号或从操作输入部101输入 的打印方式设定的参数(步骤S4)。具体为,主机控制部100从定影热电堆34、加压热 敏电阻35、矫正热敏电阻57、以及湿度传感器56取得表示定影套筒22温度、加压辊23 温度、弹性辊46温度、以及筐体外湿度的信号。并取得表示操作输入部101中设定的片 材虹的称量以及打印方式的信号。
取得这些信号后,主机控制部100参考ROM中保存的各种关系图表,用上述方 法计算对于弹性辊46的目标温度Tref (步骤S5)。
接着,主机控制部100控制磁束遮挡板43的位置(步骤S6)。具体为,主机控制 部100驱动遮挡板用电机50,使矫正用芯42的轴部4 转动,从而移动磁束遮挡板43。 而后,当从光传感器53输入的信号由OFF信号便为ON信号时,判断磁束遮挡板43位于 基地位置,并停止遮挡板用电机50的驱动。而后,取得当前的弹性辊46的温度Treal, 进而用步骤阳中求出的Tref以及上述式(1),来计算磁束遮挡板43的转动角度θ。而后,主机控制部100驱动遮挡板用电机50,使轴部42a转动该转动角度Θ,从而移动磁 束遮挡板43。接着,主机控制部100实行图像形成处理(步骤S7),将原稿读取部2或从连接 网络的终端输入的图像定影到片材6a上。接着,主机控制部100判断是否检测到电源OFF信号(步骤S8)。具体为,当 操作人员在操作输入部101上选择了电源OFF时,或者经过预定时间没有图像从原稿读 取部2或连接网络的终端输入的情况下,主机控制部100判断检测到电源OFF信号。当主机控制部100判断检测到电源OFF信号时(步骤S8中的是),切断逆变电 源(步骤S9),进入停机状态。另一方面,当主机控制部100判断未检测到电源OFF信 号时(步骤S8中的否),回到到步骤S4,根据取得的参数的变化来补偿磁束遮挡板43的 位置。主机控制部100在上述步骤S4中不必从所有传感器取得数据,可根据从部分传 感器取得的信号来计算目标温度Tref。在上述说明中,对矫正机构40的弹性辊46经由矫正带47受到加热的情况进行 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说明。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如下所述,即用弹性辊46 直接受到加热辊41加热。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结构上大致相 同。对于各项构件,用与图1至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来说明,并仅对不 同之处进行详细说明。矫正机构40包括加热辊41以及以压力接触该加热辊41的弹性辊46。可在加热 辊41表面形成PFA层。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辊41构成加热辊部49。以此,加热 辊部49可利用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磁束的电磁感应来进行加热。感应加热部3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被设置在定影辊21以及加热辊41附 近,对弹性辊46实行上述相同的加热控制。如上所述,在弹性辊46以压力接触加热辊46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 能够以感应加热部30同时加热定影套筒22和弹性辊46,因此,可将定影夹持部27和矫 正夹持部52之间的线速度差设定为预定值,不但保证防止卡纸的发生,而且确实矫正记 录介质的弯曲。以上说明了芯部32包括侧芯32a、32b、拱形芯32c、32d、以及中心芯32e的情 况,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构成为如下所示的结构,即在芯 部32不对加热辊41进行加热时可提高对定影套筒22的加热效率的结构。第三实施方式以下参见图13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结构上大致相 同,对于各项构件,用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来说明,并仅对不同之处 进行详细说明。感应加热部30的芯部32除了具有侧芯32a、32b、中心芯32e、拱形芯32c、32d以外,还进一步具有分离芯32f。分离芯32f被设置在定影套筒22与加热辊41之间的中 间面的附近。分离芯32f向线圈导件33—方突出,以将励磁线圈31中位于定影套筒22 附近的部分和位于加热辊41附近的部分分开。本实施方式的分离芯32f构成本发明的突 出部件。与没有分离芯32f的情况相比,芯部32中具有分离芯32f,可在磁束遮挡板43 完全遮挡磁束,使矫正用芯42完全不受磁束影响的情况下,提高定影辊21—方的磁束密 度。因此,在不对加热辊41进行加热,而仅加热定影套筒22的情况下,可使得感应加 热部30发生的磁束有效地作用于定影套筒22。另一方面,在磁束遮挡板43没有遮挡矫 正用芯42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大致 相同的效果。本实施方式说明了,具有分离芯32f的感应加热部3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 成装置1的感应加热部30相同,对于构成为加热辊41和弹性辊46以压力接触的矫正机 构40进行加热的情况。除此之外,具有分离芯32f的感应加热部30也可与第一实施方 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感应加热部30相同,对构成为矫正带47架绕在加热辊41和硬质 辊45上,且该硬质辊45与弹性辊46之间隔着矫正带47以压力接触的矫正机构40进行 加热。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同时对定影辊21和弹性辊46进行加 热,因此,有效提高了弯曲矫正作用力。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启动后等情况下,即 使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处于冷却状态之下,也能够立刻加热弹性辊46,因此,可使得定 影辊21与弹性辊46之间的线速度差保持一定,其结果,可在没有卡纸发生的情况下矫正 片材6a的弯曲。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调节加热辊41的发热量,来控制矫正夹持部52的 线速度以及推压量。因此,即使是用一个感应加热部30发生的磁束,对定影辊21和加 热辊41同时加热的情况下,也能够分别对定影辊21和加热辊41的发热量进行控制。其 结果,可在没有卡纸发生的情况下矫正片材6a的弯曲。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可根据片材6a的输送速度,使定影辊21和加压辊23 之间的温度差发生变化,这样,即使是在片材6a通过定影夹持部27所发生的弯曲量产生 变化时,也能够调节加热辊41的发热量,控制矫正夹持部 52的线速度以及推压量,提高 矫正机构40的片材6a的输送以及弯曲矫正的精度。其结果,可在没有卡纸发生的情况 下矫正片材6a的弯曲。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可根据片材6a的称量、含水量、以及筐体外部湿度, 来调节加热辊41的发热量,控制矫正夹持部52的线速度以及推压量,由此提高矫正机构 40的片材6a的输送以及弯曲矫正的精度。其结果,可在没有卡纸发生的情况下矫正片材 6a的弯曲。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中,通常为了使定影夹持部的线速度保持一定,而用辊用 电机驱动硬度较大的加压辊。此时,在矫正机构中,对于片材的输送路,用辊用电机驱 动与加压辊相同一方的辊即弹性辊。弹性辊在热膨胀发生前后,可能产生3 5%的外径 差,因此,当弹性辊一方与驱动源相连接时,矫正夹持部中的线速度随着弹性辊的温度 变化而变化,该变化成为发生卡纸的原因。尤其在定影装置启动时,因弹性辊处于冷却状态,矫正夹持部中的线速度较慢,发生卡纸的可能性较高。对此,本发明的定影装置 10能够同时对弹性辊46和定影套筒22进行有效加热,因此有望将矫正夹持部52中的线 速度调整到所需的值,即便是在定影装置10启动时等,也能够避免卡纸的发生。进而, 能够在不发生卡纸的范围内调节弹性辊46的温度,从而调节弯曲矫正作用力。在上述说明了根据目标温度Tref和弹性辊46的实际温度Treal之间的温度差, 来连续改变磁束遮挡板43的转动角度θ的情况。除此之外,磁束遮挡板43的转动角度 θ还可以根据目标温度Tref和弹性辊46的实际温度Treal之间的温度差,不连续地改变 磁束遮挡板43的转动角度Θ,其包括转动角度θ为0°C和180°C两个值,或再包括90°C 三个值。以上对以感应加热部30发生的磁束不影响加热辊41的磁束遮挡板43的位置为 基地位置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还可以将磁束遮挡板43位 于不对感应加热部30与加热辊41之间的磁束发生影响,且加热辊41实行最大加热的位 置作为基地位置。以上,对于将式(1)计算的转动角度θ作为相对于基地位置的绝对值的情况进 行了说明,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式(1)计算的转动角度作为相对于当前的转动角度θ的 补偿值。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但具有确保防止卡纸发生的效果,而且能 够发挥确保记录介质的弯曲得到矫正得效果,可有效力用于对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 进行加热定影的图像形成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其中包括定影部,用于对载置在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加热,并将该未定影图像定影 到该记录介质上;以及,弯曲矫正装置,用于矫正通过该定影部的该记录介质发生的弯曲,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磁束发生装置,其设置于该定影部以及该弯曲矫正装置的附近,用于发生磁束,该定影部包括定影辊,其能够受到该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磁束引起的电磁感应的加热;以及, 加压辊,其以压力接触该定影辊, 该弯曲矫正装置包括加热辊部,其能够受到该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磁束引起的电磁感应的加热;以及, 弹性辊,其以压力接触该加热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辊部包括 加热辊,可以受到磁束作用而被加热;硬质辊,被设置为与该加热辊相隔预定距离;以及,环状带,其架绕在该加热辊以及该硬质辊上,所述弹性辊隔着该环状带,以压力接 触该硬质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辊部由可受到磁束作用而被加热 的加热辊构成,所述弹性辊以压力接触该加压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辊包括第一辊,受到所述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磁束的影响;磁束遮挡板,被形成为与该第一辊同轴的圆弧形,并被设置在该第一辊外侧,用以 遮挡该磁束发生装置发生的、到达该第一辊的磁束;第二辊,与该第一辊同轴地设置在该磁束遮挡板外侧,受到该磁束发生装置发生 的、到达该第一辊的磁束的作用而生成的涡电流的加热,进而具有控制装置,用于调节该磁束遮挡板的转动位置,使作用于第二辊的磁束的 量发生变化,以控制该第二辊的发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辊由铁氧体芯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弹性辊温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弹性辊的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弹性辊温度测定装置检测到的该弹性辊的温度,调节所述磁束 遮挡板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 记录介质的称量来调节所述磁束遮挡板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进一步包括定影辊温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定影辊的温度;以及, 弹性辊温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弹性辊温度,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定影辊温度测定装置测定的该定应辊的温度、和该弹性辊温度 测定装置测定的该弹性辊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来调节所述磁束遮挡板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湿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记录介质周围的湿度,所述控制装置根据 该湿度测定装置测定的湿度,来调节所述磁束遮挡板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速度设定装置,用于设定通过所述定影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速度,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速度设定装置设定的该记录介质的输送速度,来调节所述磁束 遮挡板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进一步包括含水量测定装置,用于测定所述记录介质的含水量,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含水量测定装置测定的该记录介质的含水量,来调节所述磁束 遮挡板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形成多条不同的输送 路,用于向所述弯曲矫正装置的下游输送方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不同的输送该记录介质的输送路,来调节所述磁束遮挡板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磁束发生装置包括线圈导件,其被形成为覆盖所述定影辊的部分外周部和所述加热辊的部分外周部; 励磁线圈,其受到该线圈导件的保持,并接受高频交流电流的供给;以及, 芯部,用强磁性体沿着该励磁线圈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芯部包括突出部件,其向所述线圈 导件一方突出,用以将所述励磁线圈中位于所述定影辊附近的部分、和位于所述加热辊 附近的部分分开。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卡纸发生并对记录介质进行弯曲矫正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10)包括定影部(20),加热载置于片材(6a)上的调色剂图像,将其定影到片材(6a)上;矫正机构(40),矫正通过定影部(20)的片材(6a)的弯曲,还包括设置在定影部(20)和矫正机构(40)附近、用于发生磁束的感应加热部(30),定影部(20)包括定影辊(21),其受感应加热部(30)发生的磁束引起的电磁感应的加热;加压辊(23),其以压力接触定影辊(21),矫正机构包括加热辊部(48),其受到感应加热部(30)发生的磁束引起的电磁感应的加热;弹性辊(46),其以压力接触该加热辊部(48)。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023545SQ201010284420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5日
发明者上野智志, 今田高广, 小川祯史, 江原正尚, 瀬尾洋, 石井贤治, 长谷岳诚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