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86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能够互相更换的两种类型的定影装置,该图像形成设备检测所更换的定影装置的类型并执行对应于该类型的控制(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6-33034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即使存在三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加热装置时,该图像形成设备也能够识别加热装置的类型。根据本发明第1方面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体,其周面旋转移动;第二旋转体,其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周面接触着旋转移动,所述第二旋转体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邻,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协同保持夹在所述第二旋转体和所述第一旋转体之间的物体,并且在根据所述周面的旋转移动使所述物体通过的同时加热所述物体;—对支撑板,其在与所述物体的通过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跨着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两侧,所述一对支撑板从所述两侧支撑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并且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每个支撑板的第一表面面对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和电阻元件,其对于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任意一个支撑板设置在该支撑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侧,所述电阻元件利用电阻表示加热装置的类型。根据本发明第2方面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还包括电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设置有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电连接器被设置为执行所述加热装置与外部连接装置的电连接;和一对导线,其从所述电连接器延伸到所述一对支撑板中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不同的第二支撑板之外的一侧,其中所述电阻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表面侧,并且所述电阻元件的两端连接到所述一对导线。根据本发明第3方面的加热装置还包括盖,所述盖具有通气孔,并且内包所述电阻元件而至少覆盖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根据本发明第4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旋转体,其周面旋转移动;第二旋转体,其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周面接触着旋转移动,所述第二旋转体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邻,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协同保持夹在所述第二
4旋转体和所述第一旋转体之间的物体,并且在根据所述周面的旋转移动使所述物体通过的同时加热所述物体;一对支撑板,其在与所述物体的通过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跨着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两侧,所述一对支撑板从所述两侧支撑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并且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每个支撑板的第一表面面对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和电阻元件,其对于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任意一个支撑板设置在该支撑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侧,所述电阻元件利用电阻表示加热装置的类型;和识别单元,其取得经过了所述电阻元件的电信号以识别所述加热装置的类型。利用本发明第1方面的加热装置,即使存在三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加热装置时,也能够识别加热装置的类型。利用本发明第2方面的加热装置,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相比,热量对于识别的影响得以降低。利用本发明第3方面的加热装置,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相比,热量对于识别的影响得以降低。利用本发明第4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即使存在三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加热装置时,也能够识别加热装置的类型。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1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定影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图3是图2中示出的定影装置的外观图;图4是在前侧从上面观察到的、图3中示出的定影装置去除了盖后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从上面观察到的、图3中示出的定影装置去除了盖后的内部结构图;图6是从后侧观察到的、图3中示出的定影装置去除了盖后的内部结构图;图7是从前侧观察到的、图3中示出的定影装置去除了盖后的内部结构图;图8是图3中示出的定影装置去除了盖后的前侧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从定影装置所去除的电阻元件的图;图10是从前侧观察到的、定影装置加上盖之后的图;和图11是图1中示出的复印机的插入有定影装置的部分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示意截面图。图1中示出的复印机1包括图像读取单元10,其从原稿文件读取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图像形成单元20,其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色粉图像;定影装置40,其对片材上的色粉进行定影;片材传送单元30,其传送片材;翘曲校正装置70,其校正片材的翘曲; 和控制单元1A,其控制复印机1的各个单元。图像形成单元20、翘曲校正装置70和控制单元IA被容纳在支撑整个复印机1的结构的壳体F中。壳体F包括支撑复印机1的结构的框(未示出)和用于复印机1的外壳的盖。图像读取单元10设置在壳体F的上部中。复印机1还包括存储片材的片材存储单元50A、50B和50C以及存储用于形成图像的颜色YMCK 的色粉的色粉存储装置60Y、60M、60C和60K。色粉图像形成单元20包括曝光装置20L和四个图像形成部20Y、20M、20C和20K, 曝光装置20L发出基于图像数据调制的曝光用光,在四个图像形成部20Y、20M、20C和20K 上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粉图像。由于四个图像形成部 20Y至20K具有相同的结构,将以对应于黄色的图像形成部20Y为代表进行描述。图像形成部20Y包括感光体21,对感光体21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22,利用色粉对感光体21的表面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24,以及将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沈上的一次转印装置25。 感光体21具有圆筒状的表面并绕着圆筒的轴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图像形成单元20还包括中间转印带沈,色粉图像从图像形成部20Y至20K的感光体2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沈上;和二次转印装置观,其将色粉图像从中间转印带沈转印到片材上。中间转印带26是由带支撑辊沈1、262和263支撑的环形带状体。中间转印带 26以经由图像形成部20Y至20K、以及二次转印装置观的顺序沿着箭头“b”的方向循环移动。片材传送单元30沿传送路径Rl以及正反面反转路径R2传送片材。片材传送单元 30包括抽取辊31A、31B和31C,其从片材存储单元50A、50B和50C抽取片材;传送辊32, 其传送分拣的每张片材;和配准辊35,其根据二次转印装置观转印色粉图像的定时将片材送入二次转印装置观。片材传送单元30还包括带传送装置36,其在吸附片材的同时将片材从二次转印装置观传送至定影装置40 ;输出辊37,其将片材输出到复印机1的外部;切换和传送辊38,其切换片材的传送方向并传送片材;和双面传送辊39,其沿正反面反转路径R2传送片材以进行双面打印。将描述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成单元20的基本操作。例如,将以对应于黄色⑴的图像形成部20Y为代表进行描述。感光体21被驱动为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并且由充电装置22向感光体21的表面提供电荷。曝光装置20L利用基于图像数据的曝光用光来照射感光体21,由此在感光体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M利用黄色色粉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粉图像。色粉从色粉存储装置60Y提供给图像形成部20Y的显影装置 M。响应于色粉图像的形成,感光体21保持色粉图像。在感光体21的表面上形成的色粉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装置25转印到中间转印带沈上。对应于黄色以外的颜色的三个图像形成部20M至20K也以与对应于黄色的图像形成部20Y相同的方式形成对应于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中间转印带沈沿着箭头“b”方向循环移动。图像形成部20Y至20K将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沈上,以使色粉图像叠加。由此,将对应于图像数据的色粉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6上。中间转印带沈携带色粉图像移动。在片材存储单元50A至50C中存储的片材由抽取辊31A至31C抽出。分选出的每张片材由传送辊32在传送路径Rl上沿着图中的箭头C方向进行传送。然后,通过配准辊 35将片材送入二次转印装置28,并且将色粉图像转印到片材上。通过带传送装置36将片材传送至定影装置40,并将色粉定影在片材上。然后,当片材通过翘曲校正装置70时,片材的翘曲被校正。片材接着由输出辊37输出并且放置在堆叠盘T上。当在复印机1中执行双面打印时,片材传送单元30沿着从传送路径Rl分支并返回到传送路径Rl的正反面反转路径R2传送片材,并在正反面反转路径R2的途中使片材的行进折返,由此使片材的正反面反转。更具体地说,已经通过翘曲校正装置70的片材通过由切换和传送辊38切换传送方向并同时由切换和传送辊38传送而折返。随后,片材由双面传送辊39沿正反面反转路径R2在图中箭头D的方向上进行传送。通过正反面反转路径 R2传送的片材返回到传送路径Rl并再次经过传送辊32和配准辊35。色粉图像由二次转印装置观转印到背面上,即转印到尚未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表面上。在此,图像形成单元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色粉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个示例。控制单元I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识别单元的一个示例。另外,定影装置40相当于加热装置的一个示例。图2是图1中示出的定影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定影装置40包括加热辊41和加压带42。加热辊41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包括三个加热灯411。加压带42是覆盖在两个传送辊4 和42b上的环形带。加热辊41压向加压带42。在加热辊41与加压带42之间形成有用于挤压片材的挤压区N。加热辊41的周面以与加压带42接触的方式旋转移动。在由加热辊41和加压带42挤压的片材上形成的色粉图像与加热辊41的表面接触,由来自加热灯411的热量进行加热,并被定影在片材上。定影装置加热作为载体的片材。在此,加热辊4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旋转体的一个示例。加压带4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旋转体的一个示例。将片材引导到挤压区N的引导体43a和4 设置在加热辊41和加压带42之间的挤压区N的、在传送片材的传送方向X上的上游。将由加热辊41和加压带42传送的片材引导到翘曲校正装置70 (见图1)的引导体4 和44b设置在挤压区N的、在传送方向X上的下游。引导体43a和43b以及引导体4 和44b设置在面对所传送的片材的正面和背面这两个面的位置。定影装置40设置为可拆卸地附接到复印机1。从包括图2中示出的定影装置40 的多种类型的定影装置中,选择一个定影装置并安装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 上。可以根据复印机1的使用条件用另一类型的定影装置更换该定影装置。多种类型的定影装置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形。但是,例如,加热辊和加压带的材料彼此不同,并且定影装置所支持的片材的类型和耐用性不同。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另外指出,将描述属于多种类型的定影装置之一的定影装置40。图3是图2中示出的定影装置的外观图。在图3中,示出了从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方向X的上游侧看到的定影装置的图。定影装置40沿着箭头E的方向从复印机1的前侧向后侧插入而在与片材传送方向X相交的宽度方向Y上被安装在复印机1上(见图1)。以下,定影装置40在宽度方向Y 上由箭头E指向的一侧,即复印机1的后侧,也将被称为后侧,并且定影装置40在复印机1
7的前侧的一侧将被称为前侧。沿片材传送方向X传送到定影装置40的片材在两个引导体 43a和4 之间通过,并被送入加热辊41和加压带42之间的挤压区N(见图幻。四个盖 451、452、453和妨4设置在定影装置40中。大致设置在图3所示的三个盖451、452和453 的中间并且覆盖定影装置40的上部的盖452将被称为上盖452。覆盖定影装置40的下部的盖妨4将被称为下盖454。设置在后侧上的盖451被称为后侧盖451。设置在前侧上的盖453被称为前侧盖453。定影装置40内部的机构由四个盖451、452、453和妨4保护,以防止被定影装置40外部的物体或操作者不小心碰触。此外,具体地说,由上盖452和下盖 454执行热隔离,以防止定影装置40内部的热量跑到外部。驱动加热辊41的旋转驱动机构471和472设置在定影装置40的后部中。旋转驱动机构471和472是齿轮。当定影装置40在箭头E的方向上插入并安装在复印机1上时, 在复印机1侧上设置的马达连接到旋转驱动机构472,并且经由旋转驱动机构472将驱动力传递给加热辊41。图4、5、6、7和8是图3中示出的定影装置40去除了前盖、后盖和上盖后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在前侧从上面观察到的定影装置40的立体图。图5是从上面观察到的定影装置40的图。图6是在宽度方向上从后侧观察到的定影装置40的图。图7是从与后侧相对的前侧观察到的定影装置40的图。在图5中,由虚线表示加热辊41的位置。图8是定影装置40的前侧的放大立体图。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定影装置40包括跨着加热辊41和加压带42而设置在前侧和后侧上的一对支撑部件461和462 (见图1)。在该对支撑部件461和462中,设置在后侧上的支撑体将被称为后侧支撑部件461,而设置在前侧上的支撑体将被称为前侧支撑部件 462。后侧支撑部件461和前侧支撑部件462分别具有平板部。更具体地说,后侧支撑部件 461和前侧支撑部件462是通过对金属板冲压并且部分地弯曲金属板而获得的部件。在前侧支撑部件462的平板部的前后表面中,面对加热辊41的表面将被称为内表面462a。与内表面46 相反的表面将被称为外表面462b。附接了图3中示出的四个盖451、452、453和 454的定影装置40的内部空间被分为以下几个空间在前侧支撑部件462和后侧支撑部件 461之间设置有加热辊41和加压带42的空间、在前侧支撑部件462前面的空间、以及在后侧支撑部件461后面的空间。后侧支撑部件46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支撑板的一个示例。前侧支撑部件462 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支撑板的一个示例。前侧盖45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盖的一个示例。在定影装置40中的后侧支撑部件461和前侧支撑部件462之间放置有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连接部件467。连接部件467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连接部件467在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连接到后侧支撑部件461和前侧支撑部件462。除了图中示出的连接部件 467,还有未示出的连接部件被放置在后侧支撑部件461和前侧支撑部件462之间。整个定影装置40的结构由利用连接部件467表示的多个连接部件467、后侧支撑部件461和前侧支撑部件462支撑。引导体4 被放置在后侧支撑部件461和前侧支撑部件462之间。此外,由树脂制成的板部件463被放置在加热辊41的上方、后侧支撑部件461和前侧支撑部件462之间。板部件463与引导体43a—体地形成。用于测量加热辊41温度的传感器465 和用于防止过热的恒温器466以各自的检测面面对加热辊41的方式附加在板部件463上。后侧支撑部件461和前侧支撑部件462从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可旋转地支撑加热辊41和加压带42 (见图2)。更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加热辊41的旋转轴41a由固定到前侧支撑部件462的轴承部件462c支撑。加热辊41的相反侧也由后侧支撑部件461支撑。 此外,如图6所示,将电力供应到三个加热灯411 (见图2)的三根导线481延伸到加热辊41 的内部。在加热辊41的前侧上,如图7所示,将电力供应到三个加热灯411的三根导线482 也延伸到加热辊41的内部。三根导线482通过中继连接器48 和封闭端连接器482b而结合为一根导线,并且连接到恒温器466。支撑包括导线482在内的导线的导线支撑部件468 附接到前侧支撑部件462的外表面462b。导线支撑体468由树脂制成并具有保护部468a, 保护部468a在加热辊41的旋转轴41a端部的上方以屋檐状扩展。在定影装置40中,用于连接到复印机1的电连接器464设置在设置有后侧支撑部件461的后侧上。将电力提供给加热灯411的导线481和用于传导来自传感器465和恒温器466的信号的导线连接到电连接器464。在后侧支撑部件461的后侧上,具体地如图6所示,除了电连接器464,还密集地设置有从电连接器464延伸的导线束以及驱动加热辊41的旋转驱动机构471和472。定影装置40包括用于识别定影装置的类型的电阻元件49。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电阻元件49设置在与前侧支撑部件462的内表面46 相反的外表面462b的一侧上。 更具体地说,电阻元件49设置在导线支撑体468的保护部468a上,导线支撑体468设置在前侧支撑部件462的外表面462b上。在保护部468a的边缘处,形成有从该边缘向上弯曲并到达上盖452(见图幻处的直立壁468b。电阻元件49沿直立壁468b设置。两根导线 491连接到电阻元件49的两端。电阻元件49经由导线491电连接到电连接器464。导线 491从设置在后侧支撑部件461侧上的电连接器464延伸到前侧支撑部件462的前侧。具体地说,连接到电连接器464的导线491在后侧支撑部件461上通过,沿着宽度方向Y在后侧支撑部件461与前侧支撑部件462之间延伸,更具体地说,在设置在加热辊41上方的板部件463的上方通过,通过前侧支撑部件462的上方并到达前侧支撑部件462的前侧,并且延伸至保护部468a的上方。在板部件463上,导线491与其他导线一起由沿宽度方向Y在板部件463的上部中的多个位置设置的钩463a保持。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在前侧支撑部件462的上部中设置有当上盖452 (见图幻放置在前侧支撑部件462上时形成孔的切口部462d。保护部468a和直立壁468b的部分穿过切口部462d的内侧并突出到前侧支撑部件462的后部。导线491设置在置于切口部462d中的保护部468a上。导线491穿过切口部462d,并延伸到前侧支撑部件462的前侧。图9是从定影装置去除的电阻元件的图。两根导线491连接到电阻元件49的两端。电阻元件49由树脂制成的用于热绝缘的管492覆盖。如已经描述的,在复印机1上安装有从多种定影装置类型中选出的类型的定影装置。电阻元件49的电阻表示定影装置的类型。连接到电阻元件49的导线491的颜色根据定影装置的类型而不同。以下示出的表表示了能被安装在复印机1上的定影装置的类型与电阻元件的电阻以及导线的颜色之间的关系。[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体,其周面旋转移动;第二旋转体,其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周面接触着旋转移动,所述第二旋转体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邻,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协同保持夹在所述第二旋转体和所述第一旋转体之间的物体,并且在根据所述周面的旋转移动使所述物体通过的同时加热所述物体;一对支撑板,其在与所述物体的通过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跨着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两侧,所述一对支撑板从所述两侧支撑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并且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每个支撑板的第一表面面对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和电阻元件,其对于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任意一个支撑板设置在该支撑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侧,所述电阻元件利用电阻表示加热装置的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还包括电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设置有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所述电连接器被设置为执行所述加热装置与外部连接装置的电连接;和一对导线,其从所述电连接器延伸到所述一对支撑板中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不同的第二支撑板之外的一侧,其中所述电阻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表面侧,并且所述电阻元件的两端连接到所述一对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还包括盖,所述盖具有通气孔,并且内包所述电阻元件而至少覆盖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二表面。
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旋转体,其周面旋转移动;第二旋转体,其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周面接触着旋转移动,所述第二旋转体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邻,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协同保持夹在所述第二旋转体和所述第一旋转体之间的物体,并且在根据所述周面的旋转移动使所述物体通过的同时加热所述物体;一对支撑板,其在与所述物体的通过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跨着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两侧,所述一对支撑板从所述两侧支撑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并且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每个支撑板的第一表面面对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和电阻元件,其对于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任意一个支撑板设置在该支撑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侧,所述电阻元件利用电阻表示加热装置的类型;和识别单元,其取得经过了所述电阻元件的电信号以识别所述加热装置的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电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定影装置的设置有所述一对支撑板中的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所述电连接器被设置为执行所述定影装置与外部连接装置的电连接;和一对导线,其从所述电连接器延伸到所述一对支撑板中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不同的第二支撑板之外的一侧,其中所述电阻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表面侧,并且所述电阻元件的两端连接到所述一对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盖,所述盖具有通气孔,并且内包所述电阻元件而至少覆盖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二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该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体和与第一旋转体相接触地旋转的第二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对具有色粉图像并且保持在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通过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定影色粉图像。该加热装置还包括一对支撑板,该对支撑板在与记录介质的通过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跨着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两侧上,而支撑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所述支撑板分别具有平板部,该平板部具有面对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第一表面。该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平板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侧的电阻元件,并且该电阻元件利用电阻表示定影装置的类型。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200712SQ20101057877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小川原则雄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