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71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电视机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由于其自身不发光,所以另外需要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专利文献I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下述构成背光源包括收纳多个冷阴极管的底座和用于在底座上对光学构件进行定位的框架,该背光源和液晶面板由从液晶面板的表侧覆盖的外框保持成组装状态。并且,用表里两个机箱将该液晶显示装置夹住,构成电视接收装置。也就是说,如在专利文献I中也明示的,分别另行制造液晶面板和背光源,用外框等将其相互组装,从而制造液晶显示装置,进而通过用一对机箱夹住液晶显示装置,制造电视接收装置。现有技术文献_4]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特开2008-2937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_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是分开生产液晶面板和背光源,在另外的工序将它们组装起来,而且在另外的工序中将其收纳于机箱中,从而构成电视接收装置,但是,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增加工序数量,所以并非有效率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是将液晶面板相对于背光源通过外框进行组装,但是,例如,在将液晶面板直接放置于背光源上后,通过外框进行组装时,如果放置的部分所占宽度较大,液晶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就会减小,因此,需要缩小放置部分的宽度。但是,在小宽度部分放置液晶面板,与在大宽度部分放置时相比,存在作业性低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仅通过将显示面板(具备面板的部件)和背光源(具备光源的部件)进行组装即可作为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来提供,而且,既确保大的有效显示区域,在背光源上组装显示面板时又具有优异的作业性。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这种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显示面板,其利用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第I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显示面板;以及第2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光源,上述第I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相互卡合,该第I机箱以及第2机箱作为构成上述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外箱。根据上述构成,将显示面板装配在第I机箱中,将光源装配在第2机箱中,因此,通过将各机箱卡合,就能够实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另外,由于第I机箱以及第2机箱构成形成上述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外箱,所以仅通过将该第I机箱和第2机箱卡合,就能够将该显示装置作为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来提供。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显示面板(具备面板的部件)和背光源(具备光源的部件)之间废除了外框等装配构件,所以实现了材料成本的降低。另外,和以往那样在进行显示面板(具备面板的部件)和背光源(具备光源的部件)的组装后将其收纳于另外的机箱中而得到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的情况相比,减少了组装工序数量,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另外,以往所说的显示面板(具备面板的部件)和背光源(具备光源的部件)的对位是通过第I机箱和第2机箱的组装来实现的,因此,其作业性提高,不再需要在显示面板上确保用于对位的区域。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对位,不会出现该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减小的情况。在上述构成中,可设计成上述第I机箱构成为框状,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配置于其框内。在这种情况下,仅将第I机箱和第2机箱卡合即可构成显示面板的显示面,能够提供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另外,可设计成上述第I机箱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上述显示面板卡止于该爪部。在如此用可弹性变形的爪部将显示面板卡止时,能够利用其弹性变形进行显示面板的装卸。另外,通过使该爪部向卡止显示面板的力变强的方向弹性变形,能够使显示面板的卡止更加牢固。另外,可设计成上述第2机箱具备底面和从上述底面立设的壁部,上述光源装配于上述底面。通过如此将光源配置于底面,可确保显示面板和光源的大的距离,进而可消除从光源射出的光的不均。另外,可设计成在上述第2机箱的内侧配置有用于对上述光源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由于第I机箱和第2机箱构成形成该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外箱,所以,无论是外观设计上还是安全上,都不宜在其外侧配置用于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因此,设计成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配置在装配了光源的第2机箱的内侧,可消除外观设计上以及安全上的问题,而且也实现了电力提供所涉及的配线等的简化。另外,可设计成具备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的光学片,上述光学片由上述第I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夹持。如果如此通过上述第I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夹持光学片,则可消除从光源射出的光的不均,而且不需要有另外的用于装配光学片的构件,因此能够简化构成。另外,可设计成具备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的光学片,上述光学片由上述第I机箱夹持。如果如此通过第I机箱夹持光学片,则可消除从光源射出的光的不均,而且可确保光学片和光源的大的距离,进而可更好地消除从光源射出的光的不均。另外,可设计成在上述第2机箱中形成有向上述第I机箱侧突出的凸部,在上述第I机箱中形成有爪部和凸部收纳部,上述爪部将上述显示面板卡止,上述凸部收纳部配置在与上述爪部将上述显示面板卡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收纳上述凸部,上述凸部收纳部中收纳的上述凸部对上述爪部向上述显示面板侧赋能。如果如此设计成用第2机箱的凸部对爪部向显示面板侧赋能,则能够使显示面板的卡止更加牢固,可消除显示面板晃动进而错位的问题。另外,可设计成在上述第I机箱中,在同一平面内形成有多个用于夹持上述光学片的第I夹持用构件,并且在相邻的上述第I夹持用构件之间形成有上述爪部,在上述第2机箱中形成有第2夹持用构件,上述第2夹持用构件在与上述第I夹持用构件之间夹持上述光学片。根据这种构成,可同时实现显示面板的 卡止、光学片的夹持、基于凸部的显示面板的错位防止。也就是说,在第I机箱中,通过在相邻的第I夹持用构件之间形成对显示面板进行卡止的爪部,第I夹持用构件和爪部(以及凸部)不会重叠,因此,能够理想地实现基于爪部的显示面板的卡止、基于夹持用构件的光学片的夹持、以及基于凸部的显示面板的错位防止。另外,可设计成上述凸部限制上述光学片在面方向的移动。如果设计成用凸部防止显示面板错位,并限制光学片在面方向移动,则不需要另行设置光学片的限制构件,因此构成得以简化。可设计成上述第2机箱具备装配有上述光源的底面,上述光源偏在于上述底面的一部分区域,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机箱的内侧的和配置有上述光源的区域不同的区域,配置有用于对上述光源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如此通过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配置在没有配置光源的区域,可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适当地配置在第2机箱的内侧。此外,作为显示面板,可例示液晶面板。这种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可适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机、计算机的桌面画面等,特别适用于超薄型电视接收装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仅通过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进行组装,就能够作为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来提供,而且,既确保大的有效显示区域,在背光源上组装面板时又具有优异的作业性。另外,可提供包含这种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I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示出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和光学片的组装关系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I中在第I机箱上装配液晶面板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I中在第2机箱上放置光学片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I中组装第I机箱和第2机箱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示出图7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和光学片的组装关系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在第I机箱上装配液晶面板和光学片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组装第I机箱和第2机箱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进行说明。图I中示出的电视接收装置TV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用于放置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台座S、以及未图示的电源、调谐器等。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成横长的方形,以纵置状态支撑于台座S上。具体是通过横长方形的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构成其外观,将该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卡合,构成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箱。第I机箱Ca由框状树脂构件构成,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以被收纳的形式装配于其框内,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Ila配置于框内。此外,在第I机箱Ca的表面侧设有扬声器Ilb等。另一方面,第2机箱Cb由具有开口的箱状树脂构件构成,具备构成箱底的底面30和从底面30立设的壁部31,热阴极管50装配于底面30。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构成为相对于第I机箱Ca,第2机箱Cb装配在和液晶面板11的显不面Ila相反的一侧,从第2机箱Cb的热阴极管50对液晶面板11提供光。此夕卜,在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之间,详细地讲是在液晶面板11和热阴极管50之间,配置有扩散板等光学片20,光学片20使来自热阴极管50的光扩散成面状。在此,液晶面板11构成为一对玻璃基板以隔着规定间距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个玻璃基板之间封入了液晶。在一方玻璃基板上,设有与相互垂直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相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与该开关元件相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上,设有R (红色)、G (绿色)、B (蓝色)等各着色部以规定排列而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另外,在两个玻璃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光板。另外,如图2所不,光学片20构成为在第2机箱Cb侧包含厚度大的扩散板22,在第I机箱Ca侧包含厚度小的扩散透镜、反射型偏光片等片类21。接下来,对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的构成进行说明,并对该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的组装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第I机箱Ca具备用于卡止液晶面板11的爪部13。如图4所示,爪部13具备卡止面13b,在该卡止面13b和与该卡止面13b相对而配置的弹性构件(波龙等)12之间,夹持液晶面板11持。另外,爪部13自身能够弹性变形,并构成为如图4所示,在将液晶面板11装配于第I机箱Ca时,爪部13向扩开的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在液晶面板11装配完之后,向紧固液晶面板11的方向(内侧)弹性变形(详细内容后述)。另外,在第I机箱Ca的爪部13赋予了倾斜面13a,以便在将液晶面板11收纳于爪部13的卡止面13b内时,能够对该液晶面板11向按入方向(图4中的箭头方向)进行引导,并且使爪部13伴随按入而弹性变形。而且,在爪部13的里侧(即与对液晶面板11进行卡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收纳后述第2机箱Cb的凸部35的凸部收纳部18。在第I机箱Ca上,形成有用于夹持光学片20的夹持用片部(第I夹持用构件)14。如图3所示,夹持用片部14在同一平面内形成多个,各夹持用片部14、14和爪部13、13配置成在俯视时,爪部13位于相邻的夹持用片部14、14之间。也就是说,夹持用片部14和爪部13配置成在俯视时不会相互重叠。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第2机箱Cb具备构成底面30的底板Cbl和构成壁部31的壁板Cb2。此外,壁部31相对于底面30以规定角度倾斜地配置。在底板Cbl上,在其底面30上经由灯夹70而装配着2根热阴极管50,并铺设着用于反射从热阴极管50发射到该第2机箱Cb的内面的光的反射片60。热阴极管50是成细长管状的线光源,以使其长度方向(轴方向)与第2机箱Cb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而且是2根相互平行排列的状态,配置在底面30上。反射片60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其表面为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沿着第2机箱Cb的内面覆盖其几乎整个区域地进行铺设。具体为除了具备沿着底面30而铺设的底部,还
具备沿着壁部31而倾斜的倾斜部(角度和壁部31略有不同),可使经该倾斜部反射的光指向内侧(该显示装置的中心侧)。另外,在底板Cbl的底面30中的和配置有热阴极管50的区域30a不同的区域30b,配置有用于对热阴极管50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等电路基板80。灯夹70具备板部71,其置于底板Cbl的底面30 ;支撑销72,其从板部71向光学片20侧突出,对光学片20进行支撑;光源把持部74,其同样地从板部71向光学片20侧突出,对热阴极管50进行把持;以及卡止部73,其从板部71向底板Cbl侧突出,用于在底板Cbl上装配上述灯夹70。在壁板Cb2(壁部31)的内面也配置有电路基板80,并配置有用于对电视接收装置TV中的视频进行控制的视频控制基板等。另外,也可以配置和上述相同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在壁部31的顶部部分,形成有用于放置反射片60以及光学片20的片类夹持部(第2夹持用构件)33,在片类夹持部33的放置面上形成有向第I机箱Ca侧突出的凸部35。片类夹持部33是在与第I机箱Ca的夹持用片部14之间夹持光学片20的构件,凸部35以其内侧限制光学片20向面方向移动。另外,凸部35被收纳在如上所述配置于第I机箱Ca的爪部13的里侧(外侧)的凸部收纳部18中,从该里侧(外侧)对爪部13向液晶面板11侧(内侧)赋能(并参照图3)。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拼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液晶面板11装配在第I机箱Ca上。即,将另行制造的液晶面板11装配在第I机箱Ca的爪部13,在此,如图4所示,从第I机箱Ca的里侧相对于爪部13的倾斜面13a将液晶面板11进行按压(箭头方向),从而使爪部13向扩开的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将其收纳于卡止面13b和变形构件12之间。当液晶面板11被收纳于卡止面13b和变形构件12之间后,爪部13弹性复原,从而,防止或者抑制液晶面板11从卡止面13b和变形构件12之间脱落。另一方面,将光学片20放置在第2机箱Cb中。具体地阐述,如图5所示,将光学片20放置在被凸部35包围的区域内(即片类夹持部33上)。然后,如图6所示,将该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按以下方式进行组装使相互的装配面19、39相对,而且使凸部35收纳于第I机箱Ca的凸部收纳部18中。伴随该组装,光学片20被夹持在第I机箱Ca的夹持用片部14和第2机箱Cb的片类夹持部22之间。通过这种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的卡合,液晶显示装置10完成,通过用台座S(参照图I)对其进行支撑,即得到电视接收装置TV。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在其液晶显示装置10中,将液晶面板11装配在第I机箱Ca中,将热阴极管50装配在第2机箱Cb中,因此,通过将各机箱Ca、Cb卡合,能够实现利用来自热阴极管50的光的液晶面板11的显示功能。另外,因为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构成形成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的外箱,所以仅将该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卡合就 能够将该液晶显示装置10作为电视接收装置TV等最终产品来提供。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废除了外框等装配构件,所以实现了材料成本的降低。另外,与例如在进行液晶面板和背光源装置的组装之后将其收纳于另外的机箱中,从而提供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的情况相比,组装工序数量减少,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另外,液晶面板10相对于背光源装置(在此为第2机箱Cb)的对位通过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的卡合来实现,因此,其作业性提高,在液晶面板11上不再需要确保对位用的区域。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对位,而不会出现该液晶面板11的有效显示区域减小的情况。另外,第I机箱Ca构成为框状,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Ila配置于其框内。从而,仅通过将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卡合,就能够构成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能够提供电视接收装置TV等最终产品。另外,在第I机箱Ca中,因为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13将液晶面板11卡止,所以能够利用其弹性变形来进行液晶面板11的装卸。另外,通过第2机箱Cb的凸部35使该爪部13向卡止液晶面板11的力变强的方向弹性变形,因此使得液晶面板11的卡止更加牢固。另外,在第2机箱Cb中,因为热阴极管50装配于底面30,所以能够确保液晶面板11和热阴极管50的大的距离。因此,能够消除从热阴极管50射出的光的不均,涵盖液晶面板11的整个面而广泛地照射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构成形成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的外箱,所以无论是外观设计上还是安全上,都不宜在其外侧配置用于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因此,设计成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80配置于装配了热阴极管50的第2机箱Cb的内侧,消除外观设计上以及安全上的问题,而且实现了电力提供所涉及的配线等的简化。另外,用于使来自热阴极管50的光扩散的光学片20由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夹持,因此,不需要在机箱Ca、Cb中的任一方上另行设置用于装配光学片20的构件,其结果,构成得以简化。另外,因为第I机箱Ca的凸部收纳部18中收纳的第2机箱Cb的凸部35对爪部13向液晶面板11侧进行赋能,所以能够使液晶面板11的卡止更加牢固,可消除液晶面板11错位而使得显示面Ila在第I机箱Ca的框内错位的问题。另外,在第I机箱Ca中,在同一平面内形成有多个用于夹持光学片20的夹持用片部14,在相邻的夹持用片部14、14之间(俯视)形成有爪部13。并且,在第2机箱Cb中,形成有在与夹持用片部14之间夹持光学片20的片类夹持部33,而且形成有对爪部13进行赋能的凸部35。从而,能够一并实现液晶面板11的卡止、光学片20的夹持、基于凸部的显示面板的错位防止。也就是说,在第I机箱Ca中,通过在相邻的夹持用片部14、14之间形成卡止液晶面板11的爪部13,夹持用片部14和爪部13 (以及凸部35)不会重叠,因此,能够适当地实现基于爪部13的液晶面板11的卡止、基于夹持用片部14和片类夹持部33的光学片的夹持、以及基于凸部35的液晶面板11的错位防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2机箱Cb中设置的凸部35,不仅防止液晶面板11的错位,还限制光学片20在面方向的移动。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光学片20的限制构件,构成得以简化,并有助于降低成本。另外,第2机箱Cb具备装配了热阴极管50的底面30,使热阴极管50偏在于底面30的一部分区域30a,在第2机箱Cb的内侧中的与配置有热阴极管50的区域30a不同的
区域30b (包含壁部31),配置有用于对热阴极管50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80。如此通过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80配置在没有配置热阴极管50的区域,能够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80适当地配置在第2机箱Cb的内侧。<实施方式2>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和实施方式I不同的是夹持光学片20的构成。对于除此以外的构成,因为和实施方式I的电视接收装置TV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下述构成将图7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支撑于台座S(参照图I)上。和实施方式I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不同,该液晶显示装置100通过第I机箱Ca夹持光学片20。具体构成为如图7所示,在第I机箱Ca的夹持用片部140和爪部13之间夹持光学片20,如图8所示,光学片20由夹持用片部140和爪部13夹持在平面内互不相同的位置。也就是说,夹持用片部140和爪部13不是在俯视时重叠的状态(相对的状态)夹持光学片20,而是在俯视时错开的位置夹持光学片20。这种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组装方法如下所示。首先,如图9所示,和实施方式I同样地将液晶面板11卡止于爪部13,然后,将光学片20夹持在夹持用片部140和爪部13之间,完成第I机箱Ca的组装。另一方面,对于第2机箱Cb,在底板Cbl或者壁板Cb2上装配电路基板80、反射片60、和热阴极管50等。然后,如图10所示,以使各装配面19、39相对的状态将该第I机箱Ca和第2机箱Cb组装起来,完成液晶显示装置100。〈其他实施方式〉以上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述以及附图而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I)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是用热阴极管50作光源,但是,例如也可以用冷阴极
管作光源。(2)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是将2根热阴极管50偏在地配置于底板Cbl的中心区域30a,但是,例如也可以如图11、图12所示,在底板Cbl的整个面配置热阴极管50。特别是在用冷阴极管作光源时,优选涵盖底板Cbl的整个面并列配置。此外,图11是在实施方式I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在底板Cbl的大致整个区域并列配置热阴极管50的图,图12是在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在底板Cbl的大致整个区域并列配置热阴极管50的图。(3)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将热阴极管50并列配置于底板Cbl的大致整个区域时,也可以采用在第2机箱Cb的外侧配置电路基板80的方式。但是,此时优选在电路基板80的更外侧设置绝缘性的保护罩。附图标记说明10、100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Ila:显示面13 :爪部13a:倾斜面13b :卡止面14、140:夹持用片部(第I夹持用构件)18:凸部收纳部19 :装配面20 :光学片30 :底面31 :壁部33 :片类夹持部35:凸部39 :装配面50:热阴极管(光源)60:反射片70:灯夹71 :支撑销TV:电视接收装置Ca:第I机箱(表侧机箱)Cb:第2机箱(里侧机箱)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显示面板,其利用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 第I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显示面板;以及 第2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光源, 上述第I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相互卡合,该第I机箱和第2机箱作为构成上述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外箱。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机箱构成为框状,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配置于其框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机箱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上述显示面板卡止于该爪部。
4.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机箱具备底面和从上述底面立设的壁部, 上述光源装配于上述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机箱的内侧配置有用于对上述光源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光学片,上述光学片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 上述光学片由上述第I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机箱中形成有向上述第I机箱侧突出的凸部, 在上述第I机箱中形成有爪部和凸部收纳部,上述爪部将上述显示面板卡止,上述凸部收纳部配置在与上述爪部将上述显示面板卡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收纳上述凸部, 上述凸部收纳部中收纳的上述凸部对上述爪部向上述显示面板侧赋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光学片,上述光学片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 在上述第I机箱中,在同一平面内形成有多个用于夹持上述光学片的第I夹持用构件,并且在相邻的上述第I夹持用构件之间形成有上述爪部, 在上述第2机箱中形成有第2夹持用构件,上述第2夹持用构件在与上述第I夹持用构件之间夹持上述光学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限制上述光学片在面方向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光学片,上述光学片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 上述光学片由上述第I机箱夹持。
11.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机箱具备装配有上述光源的底面, 上述光源偏在于上述底面的一部分区域,另一方面,在上述底面的和配置有上述光源的区域不同的区域,配置有用于对上述光源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不面板是使用了液晶的液晶面板。
13.—种电视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仅通过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进行组装就能够作为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来提供,而且确保大的有效显示区域,并且将面板组装于背光源时的作业性优异。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50);显示面板(11),其利用上述光源(50)的光进行显示;第1机箱(Ca),其中装配有上述显示面板(11);以及第2机箱(Cb),其中装配有上述光源(50),上述第1机箱(Ca)和上述第2机箱(Cb)相互卡合,该第1机箱(Ca)以及第2机箱(Cb)作为构成上述显示装置(100)的外观的外箱。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2804038SQ20108002636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7日
发明者横田匡史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