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19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以及利用这些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种形成为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中间转印带设置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K)的各色的图像形成部分的上部, 并且通过设置在各个图像形成部分下方的图像曝光装置将曝光图像形成在各个图像形成部分的感光鼓上。由于在用于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曝光装置中从感光鼓的下方将曝光图像形成在该感光鼓上,因此调色剂可能会从感光鼓和/或显影装置上掉落,这样使得诸如图像曝光装置的反射镜等光学部件可能会被污染。因此,图像曝光装置形成为这样在感光鼓通过其受到激光束扫描并曝光的开口部分处设置由诸如玻璃等透明部件构成的曝光窗口, 并且设置在预定定时用于清洁曝光窗口的清洁部件。此外,在感光鼓没有受到激光束扫描并曝光的非图像曝光时间,为了防止调色剂等掉落到曝光窗口并附着在该曝光窗口上,图像曝光装置设置有用于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曝光窗口的表面的闸板部件。作为涉及这种图像曝光装置的技术,例如,已提出在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1-343876、 No. 2004-85899、No. 2006-267137、No. 2006-27618 以及 No. 2007-86605 中披露的技术。作为涉及用于这种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的技术,例如,已提出在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9-160470、No. 11-295950、No. 2001-343876以及 No. 2002-267983中披露的技术。根据上述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1-343876的清洁机构包括可以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和外部并清洁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待清洁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该清洁机构形成为这样该清洁部件沿其插入图像形成装置的方向和清洁部件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拔出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与待清洁部件接触。根据上述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9-160470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学系统和图像形成处理单元,其中,该光学系统可以通过固定地设置在装置主体并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光发射面向外部发射光,该图像形成处理单元包括可以通过暴露于从该光学系统发射出的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材料,并且可以经由装置主体的插拔开口部分沿光学系统的主扫描方向移动该图像形成处理单元而将该图像形成处理单元置于装置主体内部的安装位置,或从该安装位置取出该图像形成处理单元,其中图像形成处理单元形成为设置有这样的清洁部件当图像处理单元位于装置主体内部的安装位置时,该清洁部件可以位于与光学系统间隔的位置处,并且当清洁部件经由装置主体的插拔开口部分沿光学系统的主扫描方向移动时,该清洁部件可以通过可滑动地与光学系统的光发射面接触来去除附着物。此外,根据上述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11-295950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对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曝光装置,其通过将图像载体的带电面曝光而在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以及用于将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该曝光装置具有光学系统、用于容纳光学系统的外壳以及覆盖形成在外壳中的开口的透明防尘部件,从外壳发射的光穿过该开口,其中,图像载体安装到单元保持体上以形成图像载体单元,该图像载体单元和显影装置保持在被支撑成可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拉出的拔出体处,并且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为设置有防尘部件清洁器,当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向前侧拔出该拔出体或将该拔出体推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并容纳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时,该防尘部件清洁器根据拔出体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对设置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曝光装置处的透明防尘部件进行清洁。此外,根据上述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2467983已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用于从下方执行将激光束偏转扫描到感光材料上的光学写入单元,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为在设置于光学写入单元的激光束发射口的防尘玻璃部分的外表面处设置有可拆卸的防尘盖。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这样的结构防尘盖设置有用于清洁防尘玻璃部分的外表面的清洁机构。此外,根据上述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4-85899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具有光源和从光源发射的光从其中穿过的透明防尘部件,该图像形成装置利用从光源发射出的光照射感光材料而形成图像,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为具有用于遮蔽透明防尘部件的可移动遮蔽装置;以及设置在该遮蔽装置中并用于清洁透明防尘部件的清洁装置。此外,根据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6467137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感光材料曝光于穿过安装在光学单元的曝光窗口的防尘玻璃的激光而形成潜像,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为具有用于遮蔽穿过防尘玻璃的激光的闸板部件;安装在该闸板部件上的清洁工具;以及用于使间板部件沿防尘玻璃的表面移动的驱动装置,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为这样即,在间板部件受到驱动时,清洁工具在与防尘玻璃的表面可滑动地接触的同时移动。此外,根据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6-27168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显影装置,其设置成与图像载体相对,用于对图像载体上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写入装置,其设置在图像载体下方,用于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潜像;以及曝光通过部分, 来自写入装置的曝光通过该曝光通过部分,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为具有可以以相对于曝光通过部分小于90度的打开角度而被打开/关闭的开/闭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开/闭装置以便打开/关闭该开/闭装置的驱动装置。此外,根据上述未经审查的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7-86605的闸板设置在具有光射出窗口的光扫描装置附近,并且该闸板沿与光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通过第一开口进行往复运动而打开/关闭,扫描光从第一开口中穿过,其中,该闸板形成为这样即, 第二开口设置在与用于清洁光射出窗口的清洁部件的插入操作相关联的位置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和使用该图像曝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与设置在曝光窗口处的透明部件被覆盖时间板部件不进入清洁部件所通过的通过区域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所述图像曝光装置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尺寸。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和使用该图像曝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可以防止出现下述情形所述清洁部件在其被引导部件引导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时,所述清洁部件在不与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移动而不对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进行清洁。可以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上述目的。(1) 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包括光学单元,其发射光以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曝光图像;外壳,其容纳所述光学单元并具有图像曝光窗口,其中,允许光穿过所述图像曝光窗口以形成所述曝光图像;透明防尘部件,其位于所述图像曝光窗口处;以及闸板部件,其在覆盖所述防尘部件的上方区域的遮蔽位置和允许光穿过所述防尘部件以在所述感光材料的表面上形成曝光图像的敞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防尘部件的上方区域用作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所述清洁部件用于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当所述闸板部件位于所述遮蔽位置时,所述间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2)根据上述第(1)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闸板部件根据可替换地固定所述感光材料的固定部件的移动而在所述遮蔽位置和所述敞开位置之间切换。(3)根据上述第( 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固定部件以可开闭的方式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并且用作固定所述感光材料的端部的内盖,所述内盖设置有与所述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连通的开口部分。(4)根据上述第(1)项到第( 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包括在所述清洁部件进行往复运动中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防尘部件间隔的区域;以及在所述清洁部件进行往复运动中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防尘部件接触的区域。(5)根据上述第( 项到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遮蔽位置为所述间板部件进入所述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的位置,并且所述敞开位置为所述闸板部件使所述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敞开的位置。(6)根据上述第( 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还包括开闭部件,其根据所述固定部件的移动而打开和关闭设置在所述内盖的开口部分。(7)根据上述第(1)项到第( 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还包括刮除部件,其刮除附着到所述清洁部件上的污物。(8)根据上述第(7)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刮除部件兼作打开和关闭设置在所述内盖的开口部分的开闭部件。(9)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感光材料,其可替换地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
图像曝光装置,其具有图像曝光窗口,用于在所述感光材料上形成曝光图像的光穿过所述图像曝光窗口;透明防尘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曝光窗口处;开闭部件,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并可替换地固定所述感光材料;闸板部件,其根据所述开闭部件的移动,在覆盖所述防尘部件的上方区域的遮蔽位置和允许光穿过所述防尘部件以在所述感光材料的表面形成曝光图像的敞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防尘部件的上方区域用作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所述清洁部件用于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当所述间板部件位于所述遮蔽位置时,所述间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10) —种图像曝光装置,包括光学单元,其发射光以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曝光图像;外壳,其容纳所述光学单元并具有图像曝光窗口,其中,允许光穿过所述图像曝光窗口以形成所述曝光图像;透明防尘部件,其位于所述图像曝光窗口处;以及闸板部件,其在覆盖所述防尘部件的上方区域的遮蔽位置和允许光穿过所述防尘部件以在所述感光材料的表面上形成曝光图像的敞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防尘部件的上方区域用作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所述清洁部件用于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当所述闸板部件位于所述遮蔽位置时,所述间板部件阻止所述清洁部件进入所述通过区域。(11) 一种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件,其用于清洁位于图像曝光装置的图像曝光窗口处的透明防尘部件的表面,其中,利用所述图像曝光窗口在感光材料上执行图像曝光;引导部件,其引导所述清洁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沿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移动, 所述引导部件包括向前通道和向后通道,其中,在所述清洁部件处于与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间隔的状态下,所述清洁部件穿过所述向前通道插入到所述防尘部件在其后侧的端部, 当拔出被插入到所述向前通道在其后侧的端部的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清洁部件穿过所述向后通道与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接触以进行清洁;以及移动方向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以及所述清洁部件上,用于限制所述清洁部件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仅仅可以沿一个方向移动。(12)根据上述第(11)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方向限制部件为具有楔形凸出部分的闩锁机构,所述楔形凸出部分具有位于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的滑动表面以及所述清洁部件的滑动表面上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当所述清洁部件沿可移动方向移动时,通过使所述清洁部件上的第一面以及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上的第一面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面退避,所述第一面允许所述清洁部件移动,并且当所述清洁部件沿其移动受到阻止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清洁部件上的第二面以及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上的第二面共同地阻止所述清洁部件移动。(13)根据第(11)项或第(1 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闩锁
7机构设置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两者中。(14)根据第(1 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其中,构成所述闩锁机构的所述楔形凸出部分的布置间距和所述楔形凸出部分的尺寸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之间不同,并且在插入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闩锁机构所产生的声音不同于在拔出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闩锁机构所产生的声音。(15)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感光材料,其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图像曝光装置,其具有图像曝光窗口,用于在所述感光材料上形成曝光图像的光穿过所述图像曝光窗口;透明防尘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曝光窗口处;清洁部件,其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引导部件,其引导所述清洁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沿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移动, 所述引导部件包括向前通道和向后通道,其中,在所述清洁部件处于与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间隔的状态下,所述清洁部件穿过所述向前通道插入到所述防尘部件在其后侧的端部, 当拔出被插入到所述向前通道在其后侧的端部的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清洁部件穿过所述向后通道与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接触以进行清洁;以及移动方向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以及所述清洁部件上,用于限制所述清洁部件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仅仅可以沿一个方向移动。在根据上述第(1)项的实施例中,与设置在曝光窗口处的透明部件被覆盖时闸板部件不进入清洁部件所通过的通过区域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所述图像曝光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尺寸,从而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此外,在根据上述第( 项的实施例中,在更换所述感光材料时,可以确实可靠地通过所述间板部件覆盖设置在所述曝光窗口处的所述透明部件,从而可以避免出现所述透明部件被污染的情形。而且,在根据上述第(3)项的实施例中,相似地,在更换所述感光材料时,可以确实可靠地通过所述间板部件覆盖设置在所述曝光窗口的所述透明部件,从而可以避免出现所述透明部件被污染的情形。此外,在根据上述第(4)项的实施例中,与所述清洁部件沿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进行往复运动的情况不同,可以避免污物残留在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上。此外,在根据上述第( 项的实施例中,与设置在曝光窗口处的透明部件被覆盖时闸板部件不进入清洁部件所通过的通过区域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所述图像曝光装置的高度尺寸。此外,在根据上述第(6)项的实施例中,可以避免在所述固定部件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所述清洁部件错误地被插入的情形。而且,在根据上述第(7)项的实施例中,即使多次使用所述清洁部件,也可以防止由附着到所述清洁部件的污物而引起所述防尘部件受到污染。此外,在根据上述第(8)项的实施例中,可以避免用户在内盖处于打开的状态下错误地插入所述清洁部件而损坏所述间板部件等。此外,在根据上述第(9)项的实施例中,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可以实现与通过根据上述第(1)项的实施例所实现的效果相似的效果。此外,在根据上述第(10)项的实施例中,与设置在曝光窗口处的透明部件被覆盖时闸板部件不位于与清洁部件所通过的通过区域相交叉的位置处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所述图像曝光装置的高度尺寸。在根据上述第(11)项的实施例中,可以使得用于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的所述清洁部件可靠地沿一个方向移动以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在根据上述第(12)项的实施例中,可以以简单的结构使得用于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的所述清洁部件可靠地沿一个方向移动以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此外,在根据上述第(1 项的实施例中,可以使得用于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的所述清洁部件更可靠地沿一个方向移动。此外,在根据上述第(14)项的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闩锁机构所产生的声音来确认可靠地执行了所述清洁部件的插入操作和拔出操作。此外,在根据上述第(1 项的实施例中,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可以实现与通过根据上述第(11)项的实施例所实现的效果相似的效果,并且可以防止由于调色剂等附着到所述图像曝光装置的防尘部件上而伴随发生的图像质量劣化。


基于下述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示意图;图3为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部分的示意图;图4为示出如何布置中间转印带的示意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曝光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示出闸板部件的透视示意图;图7为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外观透视图;图8为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前盖被打开的状态的外观透视图;图9为示出连杆机构的透视示意图;图10为示出闸板部件的透视示意图;图11为示出凸轮部件的侧视图;图12为示出凸轮部件的透视示意图;图13为示出闸板部件如何移动的透视示意图;图14为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15为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内盖被打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6为示出如何插入清洁棒的透视示意图;图17为示出清洁棒的透视示意图;图18为示出清洁棒的正视图;图19为示出如何通过清洁棒进行清洁的示意图;图20为示出用于防止清洁棒返回的机构的示意图;图21为示出刮除部件的透视示意图;图22为示出刮除部件的透视示意图;图23为示出刮除部件的透视示意图;图M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25为示出通道形成部件的透视示意图;图沈为示出用于防止清洁棒返回的机构的示意图;图2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2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以及图观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2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实施例1图2示出了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数字全色打印机,该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曝光装置以及清洁装置。在图2中,参考标号1代表串联式数字全色打印机的主体,并且该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图像处理装置(未示出),该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对从例如未示出的扫描仪、个人计算机和/或电话线路传送来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如图2中所示,在串联式数字全色打印机主体1内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⑷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部分)2Y、2M、2C以及I以固定的间隔平行布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以预定的角度(例如,10度)对角地倾斜,使得第一色的黄色(Y)的图像形成单元2Y位于相对高的位置而最终色的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I 位于相对低的位置。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⑷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布置成按此方式以预定的角度对角地倾斜,从而与水平地布置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 2M、2C以及I的情况相比,可以将宽度方向的距离设定为更短的距离,从而减小了打印机主体1的宽度,以便实现小型化。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基本上以相似的方式形成。大体上说,如图 2和图3所示,图像形成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感光鼓3(3Y、3M、3C、;3K),其用作由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以预定的速度可旋转地驱动的图像载体;一次充电用的充电辊M4Y、4M、4C、4K),
10其均勻地对感光鼓3的表面进行充电;显影装置6(6Y、6M、6C、6K),其利用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对通过后述的图像曝光装置5的图像曝光而在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用于清洁感光鼓3的表面的清洁装置7。作为感光鼓3,使用例如由形成为具有30mm的直径的鼓状并且在表面具有保护层的有机感光材料构成的部件,并且感光鼓3由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以预定的旋转速度可旋转地驱动。此外,作为充电辊4,使用例如在其芯棒表面涂覆有由合成树脂和/或橡胶制成且电阻受到调节的导电层的辊状充电装置,作为该充电辊4的芯棒,使用预定的充电偏压施加于其上的部件。此外,用于去除诸如附着到充电辊4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等异物的清洁辊 4a(4aY,4aM,4aC,4aK)布置成与该充电辊4的表面接触。如图2中所示,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所共用的图像曝光装置5设置在这些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的下部。如图3中所示,图像曝光装置5包括各自发射根据图像数据而受到调制的激光束的四个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因而,通过多角镜8执行从这些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四束激光束(LB-Y、LB-M、LB-C、LB-K)的偏转扫描,并且经由未示出的透镜和/或反射镜利用这些激光束对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 的感光鼓3进行扫描曝光。在该实施例中,图像曝光装置5设置成横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 的下部,并且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设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因此,图像曝光装置5设置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的下部形成的且从正面看呈大致三角形的空间中,以使得对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的感光鼓3进行扫描曝光的各个激光束的光路长度相等。从图像处理装置将各色的图像数据依次输出到图像曝光装置5,并且从该图像曝光装置5根据图像数据而发射出的激光束LB-Y、LB-M、LB-C以及LB-K对相应的感光鼓3 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其中,该图像曝光装置5设置为黄色(Y)、品红色 (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色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所共用的装置。通过显影装置6Y、6M、6C以及6K将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 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1(11Y、11M、11C、11K)将依次形成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 2C以及I的感光鼓3上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色调色剂图像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其中,该中间转印带10用作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 以及I上方以倾斜状态布置的带状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带10为由多个辊张紧的带状部件并且布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以便带状部件的下侧行进区域沿其行进方向的下游位于较低位置并且该带状部件的下侧行进区域沿其行进方向的上游位于较高位置。具体而言,如图2中所示,中间转印带10布置成以恒定的张力张紧在驱动辊13、支撑辊12、张紧辊14、第一惰辊15以及第二惰辊16上,并且经由未示出的具有优良恒定速度性能的驱动电动机可旋转地驱动的驱动辊13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以预定的速度受到循环驱动。作为中间转印带10,例如,使用这样的部件通过将诸如柔性的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薄膜形成为带状并利用焊接等将该带状的合成树脂薄膜的两端连接而形成为环带。中间转印带10布置成在其下侧行进区域与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的感光鼓3Y、3M、 3C以及I相接触。此外,如图4中所示,中间转印带10布置成其下侧行进区域IOa相对于水平方向 H以θ角度(例如10度)倾斜,并且布置成这样二次转印辊17抵靠驱动辊13所张紧的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该二次转印辊17用作将已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装置。如图2中所示,通过与驱动辊13压力接触的二次转印辊17利用挤压力和静电力将多重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⑷的各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在用作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18上,并且各色调色剂图像已经转印到其上的记录纸张18被传送到位于上方的定影器19。二次转印辊17形成为在横向上与驱动辊 13压力接触,并且将各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沿竖直方向从下方向上方传送的记录纸张 18上。此外,通过定影器19利用热及压力对各色调色剂图像已转印到其上的记录纸张 18进行定影处理,然后经由定影器19的送出辊20和纸张排出路径21通过排出辊22将该记录纸张18排出到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上部的排出托盘23上。如图2中所示,从布置在打印机主体1内部的送纸托盘对供给的各自具有预定尺寸且由预定材料制成的记录纸张18在通过送纸辊25和一对纸张分离传送辊沈、27被一张一张地分离的状态下暂时地传送到阻挡辊28处并停止。从送纸托盘M供给的记录纸张18 通过在预定定时(预定时间)可旋转地受到驱动的阻挡辊观而被传送到中间转印带10的
二次转印位置。在图2中,参考标号以及29Κ分别表示用于向黄色(Y)、品红色(M)、 蓝绿色(C)以及黑色⑷的各色显影装置6Y、6M、6C以及6K供给预定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并且由于黑色调色剂盒被频繁使用,因此与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盒相比,容纳黑色(K) 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形成为具有较大的尺寸。此外,在图2中,参考标号30表示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的侧面的手动托盘30,并且各自由所期望的材料制成并具有预定尺寸的记录纸张18从该手动托盘30经由送纸辊31 和纸张分离传送辊32传送到阻挡辊观。图3示出上述数字全色打印机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如图3中所示,上述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 以及I全都以相似的方式形成,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形成为这样S卩,如上所述在预定定时依次形成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如上所述,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包括感光鼓3,并且通过一次充电用的充电辊4均勻地对这些感光鼓3的表面进行充电。其后,根据图像数据从图像曝光装置5发射出的激光束 LB-Y、LB-M、LB-C以及LB-K对感光鼓3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形成与各色相对应的静电潜像。用以对感光鼓3进行扫描曝光的激光束LB-Y、LB-M、LB-C以及LB-K设定为这样 这些激光束LB-Y、LB-M、LB-C以及LB-K从感光鼓3的正下方略微向右的斜下方以预定的倾斜角对感光鼓3进行曝光。通过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的显影装置6的显影辊6a(6aY、6aM、6aC、6aK)利用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将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调色剂图像,并且通过一次转印辊11的带电而将这些可见调色剂图像依次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各个显影装置6Y、6M、6C以及6K采用双组分显影系统,其中,该双组分显影系统使用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6b,并且各个显影装置形成为在各个显影辊6a的表面上形成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6b的磁刷,从而将形成在对应颜色的感光鼓 3Y、3M、3C以及I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应当注意到,通过清洁装置7(7Y、7M、7C以及7K)从已经完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处理后的感光鼓3的表面去除残余调色剂、纸粉等,从而准备随后的图像形成处理。清洁装置7 各自都包括清洁刮板7a(7aY、7aM、7aC以及7aK),并且使用该清洁刮板7a去除感光鼓3上的废调色剂。而且,如图2中所示,在二次转印后通过清洁装置33从已经完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处理后的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去除残余调色剂、纸粉等,从而准备随后的图像形成处理。 如图2中所示,清洁装置33包括清洁刮板33a,并且使用该清洁刮板33a去除中间转印带 10上的废调色剂、纸粉等。此外,如图5中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曝光装置5包括基于与黄色、品红色、 蓝绿色以及黑色各色相对应的图像数据而发射激光束LB-Y、LB-M、LB-C以及LB-K的四个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和/或诸如多角镜8或未示出的透镜和/或未示出的反射镜等光学部件。如果诸如调色剂等异物附着在这些光学部件上,则激光束LB-Y、LB-M、LB-C以及 LB-K被遮挡和/或散射,从而会导致曝光在感光鼓3上的图像的质量劣化。因此,为了防止诸如调色剂等异物侵入图像曝光装置5内,在该图像曝光装置5的外周用箱形外壳35密封该图像曝光装置5。此外,外壳35在其上端面3 处设置有曝光窗口 36(例如,36Y、36M),其中,利用激光束LB-Y、LB-M、LB-C以及LB-K穿过这些曝光窗口 36 对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的感光鼓3进行扫描曝光,并且这些曝光窗口 36设置有用于防止诸如调色剂等异物侵入且各自都由透明玻璃板等构成的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这些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水平地布置,并且布置成这样各个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高度根据各个感光鼓3Y、3M、 3C以及I的倾斜度而逐渐不同。此外,如图5中所示,在图像曝光装置5的表面可滑动地设置有用于打开/关闭四个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闸板部件38。如图6中所示,该闸板部件38由诸如不锈钢和/或铝等金属制成的金属片材形成,并包括平行地布置在图像曝光装置5上表面的闸板部分39(39Y、39M、39C以及39K);与闸板部分39的两端连续地设置并向下弯曲的直立板部分40和41 ;以及设置在直立板部分40和41的下端并向外侧凸出的滑动部分42和 43。如图6中所示,在闸板部件38的闸板部分39之间,在与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曝光的切口部分44Y、44M、44C以及44K。如图5中所示, 图像曝光装置5形成为这样切口部分44Y、44M、44C以及44K移动到防尘部件37Y、37M、37C 以及37K的上部,从而执行图像曝光。此外,如图6中所示,闸板部件38形成为这样根据以可开闭的方式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内的正面(前表面)的内盖45的开/闭操作,闸板部件38移动到防尘部件37Y、 37M、37C以及37K受到遮蔽的遮蔽位置以及移动到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被敞开
13的敞开位置。更具体而言,如图7中所示,在打印机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进行维修时打开/关闭的前盖46,该前盖46可经由设置在前盖46下端的未示出的铰链部分朝向前侧打开或关闭。 如图8中所示,在前盖46内侧,用作固定部件的内盖45安装成可经由设置在内盖45下端的铰链部分47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朝向前侧(正面侧)打开或关闭,其中,该内盖45用于覆盖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的正面。该内盖45具有固定图像形成单元2Y、2M、2C 以及I的前侧位置的功能,并且例如在更换(替换)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时打开/关闭,并且在打印机主体1内构成框架48的前侧的第二框架。此外,为了防止发生卡纸等时用户错误地打开/关闭内盖45,在内盖45的左右上部设置有操作杆49和50,其中, 该操作杆49和50用于仅当其旋转到打开位置后才可打开内盖45。此外,如图6和图9所示,在内盖45的内表面的一端(在示出的实例中为左端) 设置有用于使闸板部件38移动的连杆机构51。该连杆机构51包括安装成固定到内盖45 的内表面的第一连杆52 ;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到打印机主体1的第三连杆M ;以及将第一连杆52和第三连杆M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杆53。第一连杆52固定地安装到内盖45的内表面以便向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凸出,并且第一连杆52设置有用于引导第二连杆53的前端 53b的弧形凹槽部分55。此外,第二连杆53的基部端53a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三连杆M的前端,并且第二连杆53的前端5 可滑动地配合入第一连杆52的凹槽部分55。此外,经由下述部件将第三连杆M安装成沿水平方向可滑动沿第三连杆M的纵向设置的滑动凹槽Ma;以及沿水平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并且凸出的两个滑动销56。 第三连杆M在其中间位置的下端安装有圆柱形凸轮随动部件57,并且凸轮随动部件57与安装到间板部件38的上端的平板状凸轮部件58相接合。设置在第三连杆M的凸轮随动部件57和安装到闸板部件38上的凸轮部件58用于将第三连杆M伴随着内盖45的开/闭操作而沿水平方向的滑动操作转换成闸板部件38 沿图像曝光装置5的上表面的滑动操作。在内盖45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旋转时,如图6和图10所示,安装到内盖45的第一连杆52沿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如图10所示,配合入第一连杆52的凹槽部分55中的第二连杆53在随着第一连杆52的旋转操作而旋转的同时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移动。此外,与第二连杆53的基部端53a连接的第三连杆M也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移动。然后,设置在第三连杆M的下端并向下凸出的凸轮随动部件57连同第三连杆M 一起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滑动。凸轮随动部件57配合入在凸轮部件58中形成为弧形的引导凹槽59中。此外,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引导凹槽59倾斜地设置成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而位于较高的位置。因此,凸轮随动部件57在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滑动时, 凸轮部件58在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侧面滑动的同时进行移动以便逐渐上升。类似地,如图13中所示,其一端安装到凸轮部件58上的间板部件38在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侧面滑动的同时进行移动以便逐渐上升。结果,如图1中所示,随着内盖45被打开,闸板部件38遮蔽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并且如图14中所示,随着内盖45被关闭,闸板部件38使图像曝光装置5的曝光窗口敞开。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用于在预定定时(例如更换图像形成单元2Y、2M、2C 以及I时)对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件。如图15中所示,在打印机主体1的框架48中与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Y、37M、 37C以及37K的上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引导用作清洁部件的清洁棒60的引导通道 61 (61Y、61M、61C以及61K)。引导通道61形成为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与防尘部件37Y、 37M、37C以及37K平行地延伸,并且形成为这样在沿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引导被插入打印机主体1中的清洁棒60的同时,通过清洁棒60对防尘部件37Y、37M、37C 以及37K的表面进行清洁。实际上,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闸板部件38的开/闭操作构成为与内盖45的开/闭操作联动,这可能会使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被调色剂等污染。然而,这主要是在内盖45处于打开状态下更换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时造成的。因此,该实施例构成为这样当打开内盖45以更换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 时,闸板部件38进入遮蔽状态,从而遮蔽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因此,为了在内盖45处于打开状态下可通过清洁棒60对防尘部件37Y、37M、37C 以及37K进行清洁,如图1中所示,在内盖45处于打开状态下,通过闸板部件38遮蔽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另一方面,为了在使清洁棒60不与闸板部件38干涉的情况下可对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进行清洁,在间板部件38和防尘部件37Y、 37M、37C以及37K之间需要清洁棒60插入其中并进行往复运动的大空间。结果,包括有闸板部件38的图像曝光装置5的高度增加,从而不可能实现配备有图像曝光装置5的整个全色打印机的小型化。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该实施例构成为包括防尘部件,其设置在图像曝光窗口,通过该图像曝光窗口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曝光图像;以及间板部件,其在覆盖防尘部件的表面的遮蔽位置和允许通过防尘部件以在感光材料的表面上形成曝光图像的敞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防尘部件的表面用作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该清洁部件用于对防尘部件的表面进行清洁,当闸板部件位于覆盖防尘部件的表面的遮蔽位置时,闸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在该实施例中,间板部件可以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即,在遮蔽位置处与清洁部件的通过区域相交的位置。换句话说,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引导通道61相邻地布置在防尘部件37Y、 37M、37C以及37K的附近,其中,作为用于清洁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的清洁部件的清洁棒60引导穿过该引导通道61,并且闸板部件38形成为这样即,在该闸板部件38位于用于覆盖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的遮蔽位置时,该闸板部件38 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清洁棒60的引导通道61。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当通过清洁棒60清洁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时,如图14中所示闸板部件38必须被打开。由于闸板部件38被打开且内盖45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在内盖45处于关闭状态下,清洁棒60插入引导通道61以清洁防尘部件37Y、 37M、37C以及37K的表面。因此,如图8和图16中所示,内盖45设置有用于插入清洁棒60 的开口部分70(70Y、70M、70C以及70K)。此外,该打开部分70设置有导入板71,其中,该导入板71以锥形的方式向上敞开,以便将清洁棒60引导入开口部分70中。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清洁棒60形成为细长的棒状,并在其前端的下端面设置有由非织造织物构成的清洁片62,该清洁片62缠绕由合成树脂等制成的保持部件63的底面和纵向的前端侧面和后端侧面。另外,容纳部件63与清洁棒60的前端60a接合以便经由搭扣配合件63a等可更换。此外,清洁棒60的前端60a在其上端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将被插入打印机主体1的引导通道61的引导部分64。应当注意到,清洁棒60在其基部端设置有用户用以抓握清洁棒60的把手部分65。此外,在图17中,参考标号66代表止动件。实际上,该实施例实施为包括清洁部件,其用于清洁设置在图像曝光窗口处的透明防尘部件的表面,其中,利用图像曝光窗口在感光材料上执行图像曝光;引导部件,其引导清洁部件以使清洁部件沿防尘部件的表面移动,该引导部件包括向前通道和向后通道,其中,在清洁部件处于与防尘部件的表面间隔的状态下,清洁部件穿过向前通道插入到防尘部件在其后侧的端部,当拔出被插入到向前通道在其后侧的端部的清洁部件时,清洁部件穿过向后通道与防尘部件的表面接触以进行清洁;以及移动方向限制部件,其设置在向前通道和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以及清洁部件上, 用于限制移动方向以使清洁部件仅仅可以沿一个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5中所示,打印机主体1中用作清洁部件的清洁棒 60所插入的引导通道61由沿感光鼓3的轴向形成为细长的矩形框架状的引导部件80构成。由该引导部件80构成的引导通道61包括上下两个通道,即位于上部的向前通道67 以及位于下部的向后通道68。仅当清洁棒60插入到打印机主体1在其后侧的端部时,该引导通道61的上部向前通道67用于使清洁棒60移动;这样,通过该上部向前通道67,清洁棒60沿位于与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间隔的位置移动,并且不清洁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另一方面,在引导通道61中,仅当清洁棒60被拔出到打印机主体1在其前端的端部时,下部向后通道68用于使清洁棒60移动;这样,通过下部向后通道68,利用设置在上部向前通道67位于其后侧的端部的下推部分69将清洁棒60下推到下部向后通道68。引导通道61以这种方式由上下两个通道形成,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如果引导通道61仅仅由一个通道形成,则用户可以使清洁棒60往复穿过该通道,这样便会由于用户使清洁棒60进行往复运动而使得污物残留在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因此,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引导通道61由上下两个通道形成。注意到,即使引导通道61由上下两个通道形成,在清洁棒60移动到下部通道时, 用户仍可以使清洁棒60往复运动。因此,为了可靠地避免用户使清洁棒60往复运动,如图 17中所示,清洁棒60的引导部分在其两个侧面设置有朝向一个方向且从平面图看各自形成为直角三角形的凸出部分72。此外,如图沈中所示,引导通道61的下部向后通道68在其两个侧面设置有与清洁棒60的突起朝向同一方向的凸出部分73。如图20和图沈中所示,凸出部分72各自形成为具有第一面7 和第二面72b的楔形,并且凸出部分73各自形成为具有第一面73a和第二面73b的楔形。通过使第一面 7 和73a中之一退避而使得第一面7 和73a允许清洁部件移动,并且当清洁部件沿移动受到阻止的方向移动时,第二面72b和7 共同地阻止清洁部件移动,从而构成用作移动方向限制装置的闩锁机构,该移动方向限制装置用于限制移动方向以使清洁棒60仅可以沿一个方向移动。
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向前通道67和向后通道68布置成在与清洁棒6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略微偏离,并且如图19所示,移动通过向后通道68的清洁棒60 位于与防尘部件37的表面相对应的位置。应当注意到,如图25中所示,清洁棒60从上部向前通道67向下部向后通道68移动时,在下部向后通道68位于其后侧的端部设置的倾斜表面81允许清洁棒60朝向布置成在与清洁棒6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略微偏离的向后通道68平稳地移动。此外,当用户试图使清洁棒60在下部向后通道68中向后侧移动,闩锁机构通过清洁棒60的凸出部分72与下部导向通道68凸出部分73的接合以阻止清洁棒60向后侧移动。在上述结构中,如下所述,应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全色打印机可以防止由于下述情形而引起的污物残留在防尘部件的表面和/或清洁部件的过度磨损清洁部件在被引导部件引导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时,该清洁部件在不与防尘部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移动而不对防尘部件的表面进行清洁,或者清洁部件不必要地进行
往复运动。此外,基本上,当更换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时,清洁棒60用于清洁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并且假定清洁棒60不是已经被使用仅仅一次后就被更换,而是已经使用多于一次后才更换。因此,如果在调色剂等附着到清洁棒60的清洁面62 上的状态下再次使用该清洁棒60时,则由于与上述往复运行的情况相同的原因而使得污物可能会残留在防尘部件37Y、37M、37C以及37K的表面上。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本实施例实施为这样当从打印机主体1中拔出清洁棒60时刮除附着到清洁棒60的清洁面上的污物。如图21中所示,打印机主体1的框架48在引导通道61的后侧设置有用于刮除附着到清洁棒60的清洁面上的污物的刮除部件80。如图 22中所示,该刮除部件80设置在引导通道61的出口部分的下端。如图23中所示,在与引导通道61的出口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竖直地设置有用于刮除附着到清洁棒60的清洁面62 上的污物的刮除片81,并且在各个刮除片81的后侧一体地设置有用于收集所刮除的污物的收集箱82。此外,如图21中所示,刮除部件80也兼作用于对引导通道61进行打开/关闭的开/闭部件。如图15中所示,在打印机主体1中,在内盖45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引导通道 61处于其朝向框架48敞开的状态。因此,在内盖45处于打开的状态下,用户可能会错误地从引导通道61插入清洁棒60,并且清洁棒60可能会与位于打印机主体1内的闸板部件38 等干涉并损坏该闸板部件38等。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如图21中所示,该实施例实施为这样当内盖45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刮除部件80关闭引导通道61的入口部分。如图21中所示,该刮除部件80保持为这样刮除部件80可以相对于位于打印机主体1的框架48处的部件83上下滑动,并且形成为使得设置在刮除部件80的下端的凸出部分84与设置在内盖45的下端的凸出部分 85接合。因此,当内盖45处于打开状态时,设置在内盖45的下端的凸出部分85与设置在刮除部件80的下端的凸出部分84接合以便上推刮除部件80,从而通过刮除部件80的刮除片81来关闭打印机主体1的引导通道61。在上述结构中,如下所述,当与设置在曝光窗口的透明部件被覆盖的状态下闸板
17部件不进入清洁部件所通过的通过区域的情况相比,应用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全色打印机可以减小图像曝光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尺寸。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全色打印机中,图像曝光装置5 根据各色的图像数据在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 2Y、2M、2C以及I的感光鼓3Y、3M、3C以及I上形成曝光图像。然后,根据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3Y、3M、3C以及I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通过显影装置6Y、6M、6C以及6K将在各个感光鼓3Y、3M、3C以及I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对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已被多重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之后,形成在感光鼓3Y、3M、3C以及I上的这些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在记录纸张18 上并通过定影器19定影,然后,将记录纸张18排出在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上部的排出托盘上。实际上,在全色打印机中,在长期连续进行打印操作期间,感光鼓3Y、3M、3C以及 3K的表面受到磨损而达到其寿命终点。因此,在感光鼓3Y、3M、3C以及I已经达到其寿命终点时,必须更换包括感光鼓3Y、3M、3C以及I的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在全色打印机中,如图8中所示,在打开打印机主体1的前盖46以更换图像形成单元2Y、2M、2C以及I的过程中,将内盖45的操作杠49和50旋转到打开位置,从而如图 10中所示,使内盖45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打开。然后,在打印机中,如图15中所示,在暴露于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的图像形成单元 2Y、2M、2C以及I中,其感光鼓3将被更换的图像形成单元2被拔出到前侧,并且用新的图像形成单元2更换该被拔出的图像形成单元。此时,由于图像形成单元2的感光鼓3与显影装置6相邻,在更换图像形成单元2时,如图14所示,附着到感光鼓3的调色剂和/或位于显影装置6的开口部分的调色剂可能会掉落在位于下方的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 上,这可能会污染防尘部件37的表面。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0中所示,根据内盖45的打开操作而关闭闸板部件38,并且如图1中所示,由闸板部件38的闸板部分39对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进行遮蔽。因此,在更换图像形成单元2时,即使附着到感光鼓3的调色剂和/或位于显影装置6的开口部分的调色剂已掉落,由闸板部件38的闸板部分39遮蔽防尘部件37,从而可以避免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被调色剂等污染的情形。此外,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实施为这样当遮蔽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 时,闸板部件38的闸板部分39进入清洁棒60的引导通道61。因此,在普通打印机的情况下,由于在间板部件38的间板部分39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清洁棒60对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进行清洁,因此,必须避免闸板部件38与清洁棒60的移动线路干涉,并且必须在闸板部件38和清洁棒60的移动线路之间设置大的空间,这样便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相反,如图14中所示,本实施例实施为这样在内盖45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即,根据内盖45的操作而操作的闸板部件38处于打开的状态下,通过清洁棒60对图像曝光装置 5的防尘部件37进行清洁。因此,本实施例可以构造为这样闸板部件38的闸板部分39在遮蔽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37时进入清洁棒60的引导通道61。结果,不必在闸板部件38和清洁棒60的移动线路之间设置大的空间,从而可以实现图像曝光装置5和打印机的小型化。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如图M中所示,设置有用于对图像曝光装置5的防尘部件 37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棒60。当清洁棒60移动通过引导通道61的下部向后通道68时, 由于由凸出部分72和73构成的闩锁机构而使得清洁棒60仅仅可以朝向打印机主体1的前侧移动。因此,可以防止诸如调色剂等污物残留在防尘部件37的表面上和防止由于清洁棒 60不必要的往复运动而引起的过度磨损,上述调色剂等污物的残留和清洁棒的过度磨损在用户错误地通过使清洁棒60往复运动以对防尘部件37的表面进行清洁时发生。实施例2图27和观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2,并且下面将用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对实施例2进行描述。实施例2实施为这样闩锁机构设置在引导部件的向前通道和向后通道两者上。具体而言,在实施例2中,如图27和图观中所示,闩锁机构8设置在引导部件61 的上部向前通道67和下部向后通道68两者上,并且形成这样上部向前通道67仅仅允许清洁棒60朝向插入方向移动,而下部向后通道68仅仅允许清洁棒60朝向拔出方向移动。更具体而言,如图27中所示,引导通道61的上部向前通道67仅仅在其一个侧面设置有由凸出部分91构成的闩锁机构,并且下部向后通道68仅仅在其另一个侧面设置有由凸出部分92构成的闩锁机构。此外,如图27中所示,清洁棒60在其一个侧面设置有与向前通道67的凸出部分91相对应取向的凸出部分93,并且清洁棒60在其另一个侧面设置有与向后通道68的凸出部分92相对应取向的凸出部分94。应当注意到,在图28中,参考标号95表示板簧,这些板簧用于以可以沿退避方向弹性变位的方式保持清洁棒60的凸出部分93和94。上部向前通道67的凸出部分91和下部向后通道68的凸出部分92可以设定成这样楔形凸出部分91的布置间距和该凸出部分91的尺寸与楔形凸出部分92的布置间距和该凸出部分92的尺寸相等。然而,上部向前通道67的凸出部分91和下部向后通道68的凸出部分92也可以设定成这样楔形凸出部分91的布置间距和该凸出部分91的尺寸与楔形凸出部分92的布置间距和该凸出部分92的尺寸不同。因此,清洁棒60与上部向前通道67的凸出部分91接合时所产生的声音可以不同于清洁棒60与下部向后通道68的凸出部分92接合时所产生的声音,从而用户可以根据闩锁机构所产生的声音来确认可靠地执行了清洁部件的插入操作和拔出操作。其他的结构和操作与上述实施例1相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19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件,其用于清洁位于图像曝光装置的图像曝光窗口处的透明防尘部件的表面, 其中,利用所述图像曝光窗口在感光材料上执行图像曝光;引导部件,其引导所述清洁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沿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移动,所述引导部件包括向前通道和向后通道,其中,在所述清洁部件处于与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间隔的状态下,所述清洁部件穿过所述向前通道插入到所述防尘部件在其后侧的端部,当拔出被插入到所述向前通道在其后侧的端部的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清洁部件穿过所述向后通道与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接触以进行清洁;以及移动方向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以及所述清洁部件上,用于限制所述清洁部件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仅仅可以沿一个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方向限制部件为具有楔形凸出部分的闩锁机构,所述楔形凸出部分具有位于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的滑动表面以及所述清洁部件的滑动表面上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当所述清洁部件沿可移动方向移动时,通过使所述清洁部件上的第一面以及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上的第一面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面退避,所述第一面允许所述清洁部件移动,并且当所述清洁部件沿其移动受到阻止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清洁部件上的第二面以及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上的第二面共同地阻止所述清洁部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其中, 所述闩锁机构设置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两者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闩锁机构的所述楔形凸出部分的布置间距和所述楔形凸出部分的尺寸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之间不同,并且在插入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闩锁机构所产生的声音不同于在拔出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闩锁机构所产生的声音。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感光材料,其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图像曝光装置,其具有图像曝光窗口,用于在所述感光材料上形成曝光图像的光穿过所述图像曝光窗口;透明防尘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曝光窗口处; 清洁部件,其清洁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引导部件,其引导所述清洁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沿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移动,所述引导部件包括向前通道和向后通道,其中,在所述清洁部件处于与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间隔的状态下,所述清洁部件穿过所述向前通道插入到所述防尘部件在其后侧的端部,当拔出被插入到所述向前通道在其后侧的端部的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清洁部件穿过所述向后通道与所述防尘部件的表面接触以进行清洁;以及移动方向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以及所述清洁部件上,用于限制所述清洁部件的移动方向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仅仅可以沿一个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方向限制部件为具有楔形凸出部分的闩锁机构,所述楔形凸出部分具有位于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的滑动表面以及所述清洁部件的滑动表面上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当所述清洁部件沿可移动方向移动时,通过使所述清洁部件上的第一面以及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上的第一面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面退避,所述第一面允许所述清洁部件移动,并且当所述清洁部件沿其移动受到阻止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清洁部件上的第二面以及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上的第二面共同地阻止所述清洁部件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闩锁机构设置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两者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构成所述闩锁机构的所述楔形凸出部分的布置间距和所述楔形凸出部分的尺寸在所述向前通道和所述向后通道之间不同,并且在插入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闩锁机构所产生的声音不同于在拔出所述清洁部件时所述闩锁机构所产生的声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件,其清洁位于图像曝光装置的图像曝光窗口处的透明防尘部件的表面,利用图像曝光窗口在感光材料上执行图像曝光;引导部件,其引导清洁部件以使清洁部件沿防尘部件的表面移动并且包括向前通道和向后通道,在清洁部件处于与防尘部件的表面间隔的状态下,清洁部件穿过向前通道插入到防尘部件在其后侧的端部,当拔出被插入到向前通道在其后侧的端部的清洁部件时,清洁部件穿过向后通道与防尘部件的表面接触以进行清洁;以及移动方向限制部件,其设置在向前通道和向后通道中至少之一以及清洁部件上,用于限制清洁部件的移动方向以使清洁部件仅仅可以沿一个方向移动。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2207707SQ20111018592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7日
发明者大场真一, 林谦二, 河合淳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