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19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2010-2773、No. 2008-76912、No. 2006-195324、No. 2008-40401各自描述了使用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对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已经转印到诸如纸张等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2010-2773 (段

,图4至图6)描述了包括具有基体(I)的加热辊(Fh)的定影装置。所述基体(I)为包含加热器(hl,h2)的薄壁型金属圆筒。加热辊(Fh)的与加压辊(Fp)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弾性变形以使接触面积増加,并且在加热辊(Fh)的表面通过接触部分之后,该表面弾性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2008-76912(段

,图2和图3)描述了ー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28);诸如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35),其检测定影辊(28)的表面的温度;诸如热保护器等温度限制器(36);以及温度传感器(37),其检测温度限制器(36)的环境温度。基于温度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来使温度限制器
(36)移动而更加靠近定影辊(28)及远离定影辊(28)。在定影装置中,温度传感器(37)设置在与连接定影区域(N)和定影辊(28)的中心的直线基本垂直的直线上。通过这种技木,当由温度传感器(37)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低时,使得温度限制器(36)移动而更加靠近定影辊(28),由此即使在电源已经接通之后的瞬间定影辊(28)尚未被充分加热的状态下发生不良定影装置也能够以高的响应率运行。当定影辊(28)已经被充分加热并且环境温度高时,使得温度限制器(36)移动而远离定影辊(28),由此为温度限制器(36)起作用的温度提供足够的裕度。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2006-195324 (段

,图7)描述了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恒温器(24),该恒温器(24)设置在恒温器(24)面向定影辊(16)的外周表面的位置处并且与定影辊(16)接触加压辊(17)的定影区域相对,定影辊(16)的中心位于恒温器(24)和定影区域之间。当定影辊(16)过热时,恒温器(24)停止向设置在定影辊(16)中的加热器(14,15)供电。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2008-40401(图2)描述了ー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设置为面向定影辊(91)的表面的热敏电阻(9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测量定影部件的温度的精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对已转印到介质的表面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定影部件,其被支撑为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与所述介质的表面接触,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由加热器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具有沿与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延伸的圆筒形形状,当所述基体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基体接触所述介质的定影区域时,所述基体通过弹性变形来对所述介质施加压カ并且增大所述基体与所述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无需使用设置为在所述定影区域中接触所述圆筒形形状的内表面的部件并且所述基体对所述介质施加热量,当所述基体在旋转之后已经通过所述定影区域时,所述基体弾性恢复到所述圆筒形形状;加压定影部件,其设置为面向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并且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对夹持在所述加压定影部件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之间的所述介质施加压カ;接触移动部件,其使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定影部件中的至少之ー在加压位置与减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加压位置是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在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接触的所述定影区域中以预定接触压カ彼此接触的位置,所述减压位置是与所述加压位置相比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分离并且所述定影区域中的压カ从所述预定接触压カ减小的位置;温度检测器,其检测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为面向沿着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周向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是第一假想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外表面的相交处,所述第一假想线是连接所述定影区域的中心和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直线,所述定影区域是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所述第二位置是第二假想线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所述外表面的相交处,所述第二假想线是穿过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并且与所述第一假想线垂直的直线;以及温度控制器, 其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器获得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加热器的操作,由此控制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其中,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收容器,其为圆筒形,设置在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中,并且沿着与所述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延伸;加热器主体,其收容在所述加热器收容器中并且当通电时产生热量;以及突出部分,其形成为允许气体从中通过以利用所述气体填充所述加热器收容器并且随后进行密封,所述突出部分从所述加热器收容器的外表面向外突出并且设置为与多个所述中间位置相对应,多个所述中间位置彼此相邻并且所述第二假想线位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对已转印到介质的表面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定影部件,其被支撑为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与所述介质的表面接触,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由加热器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具有沿与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延伸的圆筒形形状,当所述基体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基体接触所述介质的定影区域时,所述基体通过弹性变形来对所述介质施加压カ并且增大所述基体与所述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无需使用设置为在所述定影区域中接触所述圆筒形形状的内表面的部件并且所述基体对所述介质施加热量,当所述基体在旋转之后已经通过所述定影区域时,所述基体弾性恢复到所述圆筒形形状;加压定影部件,其设置为面向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并且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对夹持在所述加压定影部件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之间的所述介质施加压カ;接触移动部件,其使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定影部件中的至少之ー在加压位置与减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加压位置是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在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接触的所述定影区域中以预定接触压カ彼此接触的位置,所述减压位置是与所述加压位置相比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分离并且所述定影区域中的压カ从所述预定接触压カ减小的位置;温度检测器,其检测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在与下述相交处相对应的位置处即,当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处于所述减压位置时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外表面和当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处于所述加压位置并且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处于所述减压位置的状态相比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弹性变形时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外表面的相交处;以及温度控制器,其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器获得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加热器的操作,由此控制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收容器,其为圆筒形,设置在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中,并且沿着与所述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延伸;加热器主体,其以密封状态收容在所述加热器收容器中并且当通电时产生热量;以及突出部分,其形成为允许气体从中通过以利用所述气体填充所述加热器收容器并且随后进行密封,所述突出部分从所述加热器收容器的外表面向外突出,所述突出部分设置为与处于所述加压位置并且弹性变形的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长轴方向相对应。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运动控制器,所述运动控制器控制所述接触移动部件,当在定影操作开始 之前将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定影温度时,所述运动控制器将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定影部件移动到所述减压位置,并且当所述定影操作开始吋,所述运动控制器将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定影部件移动到所述加压位置。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承载体,其能够旋转;显影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转印装置,其将所述可视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转印到介质上;以及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将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到所述介质上。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六方面,与未使用本发明的这些方面的情况相比,提高了测量定影装置的温度的精度。通过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与未使用本发明的这些方面的情况相比,降低了突出部分和加热定影部件之间接触的可能性。通过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在定影操作开始之前加热定影部件和加压定影部件未移动到减压位置的情况相比,减小了加热定影部件和加压定影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由此提高了加热效率。


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视图;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定影装置的截面图;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图5A示出了加压带和加热辊处于进行定影的加压位置的状态,并且图5B示出了加压带和加热辊处于加压带与加热辊分离的减压位置的状态;
图6A和6B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接触移动部件,图6A示出了接触移动部件的透视图,并且图6B示出了沿着图6A的线VIB-VIB截取的接触移动部件的截面图;图7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辊的局部截面图;图8A和8B示出了已知结构,图8A示出了使用作为薄壁圆筒的加热辊并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辊的与定影区域相対的侧上的情況,并且图8B示出了使用作为厚壁圆筒的加热辊的情况;图9示出了当沿着短轴布置尖端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以及图10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局部放大视图,其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7。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參照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将图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分别定义为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由箭头X、-X、Y、-Y、Z和-Z表示的方向分别被称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和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側。在甸个图中,内有点的小圆圈表不从图面的背面指向正面的箭头,并且内有叉的小圆圈表示从图面的正面指向背面的箭头。为了易于理解,在图中未示出对于以下描述所不必要的部件。第一实施例图I为打印机U的透视图,该打印机U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图2为打印机U的总体视图。參照图I和图2,供纸托盘TRl设置在打印机U的下部,并且作为用于在其上记录图像的介质实例的纸张S收容在供纸托盘TRl中。纸张输出托盘TRh设置在打印机U的上表面上。具有输入按钮等的操作面板UI设置在打印机U的上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U包括装置主体U1、作为可打开/可关闭部件实例的前盖U2和作为可打开/可关闭部件实例的侧盖U3。前盖U2设置在装置主体Ul的前表面上。侧盖U3设置在装置主体Ul的侧表面上。用户打开前盖U2并且触及装置主体Ul的内部,以便更换图像承载体盒、显影装置或有故障组件;清洁装置主体Ul的内部;或移除卡住的纸张S。用户打开侧盖U3以更换作为显影剂收容器实例的色调剂盒。參考图2,打印机U包括控制器C,其控制打印机U的操作;图像处理器IPS,其由控制器C控制;写入控制电路DL ;以及电源E。电源E对下述部件施加电压下面将说明并且作为充电器实例的充电辊CRy至CRk ;作为显影剂载体实例的显影辊;以及作为转印装置实例的转印辊Tly至Tlk。图像处理器IPS接收来自作为外部图像数据发送器实例的个人计算机等的打印数据,将打印数据转换成分别用于形成黒色(K)、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潜像的各颜色图像数据,并且在预定定时(时刻)将各颜色图像数据输出到写入控制电路DL0写入控制电路DL依据各颜色图像数据将驱动信号输出到潜像形成装置ROS。潜像形成装置ROS依据驱动信号输出作为各颜色的写入光束实例的激光束Ly、Lm、Lc和Lk。參照图2,可视图像形成单元UY、UM、UC和UK设置在潜像形成装置ROS的前方。可视图像形成单元UY、UM、UC和UK分别形成作为黄色⑴、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黒色(K)可视图像实例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黒色(K)可视图像的可视图像形成単元UK包括作为可旋转图像承载体实例的感光体Pk。充电辊CRk、显影装置Gk、感光体清洁器CLk等布置在感光体Pk的周围。充电辊CRk为充电器的实例。显影装置Gk将感光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作为图像承载体清洁器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k去除残留在感光体Pk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充电辊CRk在充电辊CRk面向感光体Pk的充电区域中对感光体Pk的表面进行充电。然后,在潜像形成区域中激光束Lk在感光体Pk上写入静电潜像。在显影装置Gk面向感光体Pk的显影区域中,显影装置Gk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黒色可视图像形成単元UK包括图像承载体盒和显影剂盒。图像承载体盒是可更换的并且包括彼此一体化的感光体Pk、充电器CRk和感光体清洁器CLk。显影剂盒是可更换的并且包括显影装置Gk。如同黒色可视图像形成単元UK—祥,可视图像形成単元UY、UM和UC分别包括可从装置主体Ul上移除的图像承载体盒和显影剂盒。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四个可视图像形成単元UY至UK由可移除(可更换)框架Ut支撑。因此,四个可视图像形成単元UY至UK可从装置主体Ul上一体地移除并更换。參照图2,带组件BM设置在感光体Py至Pk的前方。作为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实例的带组件BM由前盖U2支撑。带组件BM包括作为记录介质传送部件实例的转印/传送带B。转印/传送带B由作为驱动部件实例的带驱动辊Rd和作为从动部件实例的从动辊Rj可转动地支撑。带驱动辊Rd和从动辊Rj构成作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持/传送部件支撑系统实例的带支撑辊(Rd+Rj)。作为转印部件实例的转印辊Tly、Tim、Tlc和Tlk设置在转印/传送带B的内侧以便分别面向感光体Py至Pk。带清洁器CLb设置在转印/传送带B的上部附近。作为传送部件清洁器实例的带清洁器CLb清洁转印/传送带B。吸引辊Rk设置在转印/传送带B的下部附近。作为介质吸引部件实例的吸引辊Rk设置为面向从动辊Rj并且将纸张S吸引到转印/传送带B上。可省去吸引辊Rk。供纸托盘TRl设置在转印/传送带B的下方。作为记录介质收容器实例的供纸托盘TRl收容作为记录介质实例的纸张S。作为拾取部件实例的拾取辊Rp从供纸托盘TRl拾取纸张S。作为分离部件实例的分离辊Rs将纸张S —张ー张地分离。通过作为介质传送部件的实例并且设置在介质传送路径SH上的介质传送辊Ra将已由分离辊Rs分离的纸张S传送到作为供纸时间调节部件实例的配准辊Rr。配准辊Rr将纸张S传送到从动辊Rj和介质吸引辊Rk面向彼此的记录介质吸引位置Q6。已经传送到记录介质吸引位置Q6的纸张S被静电吸引在转印/传送带B上。已经被吸引到转印/传送带B上的纸张S通过转印/传送带B分别面向并且接触感光体Py至Pk的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转印辊Tly、Tim、Tlc和Tlk在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处设置在转印/传送带B的内側。由控制器C控制的电源电路E在预定定时将极性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施加到转印辊Tly、Tim、Tlc和Tlk。当形成多色图像时,转印棍Tly、Tlm、Tlc和Tlk分别将色调剂图像从感光体Py至Pk转印到被保持在转印/传送带B上的纸张S。当形成単色(黒白)图像时,仅在感光体Pk上形成黒色(K)色调剂图像,并且转印辊Tlk将黑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S上。感光体清洁器CLy至CLk通过在色调剂图像已经转印之后去除残留在感光体Py至Pk上的色调剂来清洁感光体Py至Pk,并且充电辊CRy至CRk再次对感光体Py至Pk进行充电。色调剂图像已经转印到其上的纸张S在定影区域Q5中经过定影操作。作为定影位置实例的定影区域Q5是作为加热定影部件和圆筒形可旋转部件实例的定影装置F的加热辊Fh接触作为加压定影部件实例的加压带Fp的区域。经由作为输出部件实例的输出辊Rh将色调剂图像已经被定影到其上的纸张S输出到作为输出单元实例的纸张输出托盘TRh 上。带清洁器CLb清洁已从其上移除纸张S的转印/传送带B。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包括介质传送路径SH ;介质传送辊Ra ;配准棍Rr ;转印/传送带B ;作为定影装置F的介质传送部件实例的加热棍Fh和加压带Fp ;以及输出辊Rh。定影单元图3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的放大截面图。图4为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定影装置F的截面图。加热辊參照图3和图4,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中,加热辊Fh包括作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薄壁金属圆筒的基体I。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体I是由镍钢制成并且具有25mm外径和O. Imm厚度的圆筒。基体I可弹性变形并且由于其刚性能够保持圆筒形形状。因此,当基体I接触加压带Fp时,基体I弹性变形,从而增大作为沿介质传送方向延伸的接触部分实例的接触区域(所谓的“咬合区域”)的面积。而且,基体I将由于其弹性力所引起的压カ施加到介质处于咬合区域中的部分上。当基体I不与加压带Fp相接触时,基体I由于其刚性而恢复到其原始圆筒形形状。也就是说,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辊Fh的基体I不同于不能够由于其刚性而维持圆筒形形状的诸如带等的环状部件。而且,基体I不包括在定影区域Q5中使基体I变形为诸如平面状等预定形状或者对基体I施加预定接触压カ的按压部件(所谓的“支撑部件”)。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体I可构造为使得4X 10_3彡t/D < 8X 10_3,其中,t为基体I的厚度,D为当基体I不弹性变形时基体的直径;基体I具有等于或高于IOOGPa且低于250GPa的杨氏模量;并且接触压カ等于或高于O. IMPa且低于O. 8MPa。只要如上所述那样构造基体1,例如基体I的厚度不限于O. Imm并且可在上述范围内变化。例如,厚度可以等于或小于O. 15_。该厚度小于作为通用的加热棍的最小厚度的O. 16mm。厚度可以在O. 07mm至O. 12mm的范围内。可使用诸如电铸或深拉等适当的方法来制成具有O. Imm厚度的镍钢板。
基体I的材料不限于镍钢。材料例如可以为不锈钢(所谓的“SUS”)、镍钴合金、铜、金或镍铁合金。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体I没有涂层。然而,为了提高防粘性,可在基体I上形成具有小于ΙΟΟμπι厚度的涂层。涂层可以由具有高防粘性的氟碳树脂制成。具有在几十ym至几百ym范围内的厚度的弾性层可设置在基体与涂层之间。弹性层可由硅橡胶等制成。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接触区域为加热辊Fh接触介质的区域。接触区域为图3中的定影区域Q5和图4中的区域R2。參照图4,各自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ー对保持器2和3设置在基体I的端部处。保持器2具有一体形成的基体插入部分2a以及轴承接触部分2b,并且保持器3具有一体形成的基体插入部分3a以及轴承接触部分3b。基体插入部分2a和3a为圆筒形并且分别位于保持器2和3的内侧,并且被插入到基体I中。轴承接触部分2b和3b为圆筒形并且从基体插入部分2a和3a向外延伸。轴承接触部分2b和3b具有大于基体插入部分2a和3a的厚度的厚度和大于基体I的直径的直径。

加热器穿过孔2c和3c沿轴向延伸通过保持器2和3。保持器2和3的外周表面由轴承Fha可旋转地支撑。驱动カ从驱动源(未示出)传递到从动齿轮4,从动齿轮4作为从动齿轮的实例支撑在左侧保持器3的外端处。加压带參照图3,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压带Fp包括带主体11,带主体11为沿左右方向(纸张S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环形带状部件的实例。作为保持器实例的支架12设置在带主体11中以便沿左右方向延伸。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架12具有空心形状以实现重量减轻。作为加压部件保持部分实例的加压垫收容部分12a形成为支架12的定影区域Q5侧的凹部。作为涂布/保持部分实例的润滑垫保持部分12b形成为支架12的与定影区域Q5侧相对的一侧的凹部。作为加压部件实例的加压垫13支撑在加压垫收容部分12a中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压垫13包括预咬合部件13a和剥离咬合部件13b。作为上游加压部件实例的预咬合部件13a设置在定影区域Q5的沿纸张S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作为下游加压部件实例的剥离咬合部件13b设置在定影区域Q5的沿纸张S的传送方向的下游。预咬合部件13a例如由弹性材料(诸如硅橡胶或氟碳橡胶)制成。然而,该材料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材料。预咬合部件13a位于定影区域Q5侧的表面具有与加热棍Fh的外周表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入形状,从而当加热棍Fh接触加压带Fp时增大定影区域Q5沿纸张传送方向的宽度。剥离咬合部件13b由具有比预咬合部件13a的刚性高的刚性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的实例包括耐热树脂,诸如为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树脂、聚酯和聚酰胺;以及金属材料,诸如为鉄、铝和不锈钢。因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咬合部件13b使加热辊Fh在定影区域Q5的沿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位置处变形,从而当纸张S退出定影区域Q5时将纸张S从加热辊Fh自然地剥离。作为低摩擦部件实例的低摩擦片材14设置在预咬合部件13a与带主体11的内周表面之间。低摩擦片材14可减小带主体11与预咬合部件13a之间的摩擦。低摩擦片材14的位于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端处的端部14a固定到支架12上并且由支架12支撑。
作为涂布部件实例的润滑垫16支撑在润滑垫保持部分12b中。润滑垫16浸有待涂布到带主体11的内周表面上的润滑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润滑垫16例如由耐热毡制品制成。然而,润滑垫16的材料不限于此,可以为能够浸有润滑剂并且能够将润滑剂涂布到带主体11的内周表面的任何材料。可将诸如具有300cSt粘度的氨基改性硅油等的公知润滑剂用作该润滑剤。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图5A示出了加压带Fp和加热辊Fh处于进行定影的加压位置的状态,图5B示出了加压带Fp和加热辊Fh处于加压带Fp与加热辊Fh分离的减压位置的状态。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的接触移动部件,图6A示出了接触移动部件的透视图,图6B示出了沿着图6A的线VIB-VIB截取的接触移动部件的截面图。參照图5A至图6B,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中,作为第一框架实例的固定框架21设置在加热辊Fh的沿轴向的两端处。固定框架21支撑轴承Fha。除了定影 装置F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水平对称之外,定影装置F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将详细描述图5A至图6B中的右侧部分,而省略左侧部分的详细描述。具有朝向定影区域Q5敞开的U字形的轴承槽21a形成在每个固定框架21中。轴承槽21a支撑加热棍Fh的轴承Fha。作为关联驱动部分实例的固定板21b形成在固定框架21的上后端部从而沿左右方向向内延伸。參照图6A,作为移动接触部分实例的凸轮接触表面21c设置在固定板21b沿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前表面上。參照图6B,螺丝孔21d形成在固定板21b沿左右方向的内侧中。參照图5A和图5B,作为第二框架实例的具有板状形状的可移动框架23设置在固定框架21的上前部。可移动框架23被支撑为能够绕着位于固定框架21的左前部的旋转轴22旋转。朝向定影区域Q5敞开的轴承槽23a形成在可移动框架23中。接收部分24固定于轴承槽23a并且支撑在轴承槽23a中,并且接收部分24支撑加压带Fp的支架12沿左右方向的两端。參照图6A,作为关联从动部分实例的从动部分26形成在可移动框架23的上后部。从动部分26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从动部分26包括作为被推压部分实例的具有板状形状的弹簧接收部分26a。弹簧接收部分26a设置在与螺丝孔21d相对应的位置处从而面向固定板21b。參照图6B,螺丝贯通孔26b形成在弹簧接收部分26a中与螺丝孔21d相对应的位置处。參照图6A,连接部分26c形成在弹簧接收部分26a的沿左右方向的外端处从而向前延伸。在连接部分26c的前端处,作为被接触部件实例的凸轮接触板26d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在凸轮接触板26d的后表面上,作为可移动被接触部分实例的凸轮被接触表面26e形成为面向凸轮接触表面21c。參照图5A至图6B,螺丝27由固定框架21支撑。螺丝27延伸通过螺丝贯通孔26b并且被旋入螺丝孔21d中。作为推压部件实例的加压弹簧28设置在螺丝27的螺丝头27a与可移动框架23的弹簧接收部分26a之间。加压弹簧28通过可移动框架23产生用于使加压带Fp挤压加热辊Fh的预定接触压力。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压弹簧28构造为使得加压带Fp以约100N至300N的范围内的力来挤压加热辊Fh,所述カ对应于每单位面积内O. 45MPa的压力。可以通过改变加压垫13的形状或材料而将压力设定在O. IMPa至O. 8MPa的范围内。作为接触移动部件实例的具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偏心凸轮29设置在凸轮接触表面21c与凸轮被接触表面26e之间。偏心凸轮29被支撑为能够绕着旋转轴29a旋转。当将驱动カ从作为驱动源实例的电动机(未显示)传递到旋转轴29a时,偏心凸轮29旋转。图7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辊Fh的局部截面图。当将驱动力从电动机传递到偏心凸轮29吋,偏心凸轮29在作为第一位置实例的正常位置与作为第二位置实例的加热位置之间移动。參照图5A,正常位置是偏心凸轮29的短轴垂直于凸轮接触表面21c和凸轮被接触表面26e延伸的位置。參照图5B,加热位置是偏心凸轮29的长轴垂直于凸轮接触表面21c和凸轮被接触表面26e延伸的位置。因此,当偏心凸轮29移动到图5A中所示的正常位置时,加压带Fp移动到由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加压位置,在所述加压位置处加压带Fp通过加压弹簧28挤压加热辊Fh。当偏心凸轮29移动到图5B中所示的加热位置时,加压带Fp移动到由图7中的点划线所示的减压位置,在所述减压位置处,加压弹簧28被压缩,并且与加压位置相比,加压带Fp与加热辊Fh分离,并且 接触压カ减小。參照图3和图7,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包括作为温度检测器实例的温度传感器31,该温度传感器31设置为面向加热辊Fh。温度传感器31检测加热辊Fh的温度。參照图7,第一假想线33是将加热辊Fh和加压带Fp彼此接触的定影区域Q5的中心与加热辊Fh的圆筒形基体I的旋转中心32连接的假想线。第二假想线34是垂直于第一假想线33延伸并且穿过旋转中心32的假想线。位置Pl是第一假想线33的延长线和加热辊Fh的外表面的相交处。位置P2是第二假想线和加热辊Fh的外表面的相交处。然后,温度传感器31设置为面向处于位置Pl和位置P2之间的位置P3。也就是说,温度传感器31设置为面向位置P3,该位置P3是当加热辊Fh处于由图7中的点划线所示的减压位置时加热辊Fh的外表面与当加热辊Fh处于由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加压位置时加热辊Fh的外表面的相交处。当加热辊Fh处于加压位置时,与当加热辊Fh处于减压位置时相比,外表面弹性变形的程度较大。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31设置在位置P3处。然而,这不限于此,温度传感器31可设置在满足与位置P3相同条件的位置P4、P5和P6中的任一位置处。当温度传感器31设置在位置P3或P4处时,大的空间可用于设置温度传感器31,以使温度传感器31不会阻碍纸张S通过定影区域Q5。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安全装置实例的温度熔断器(未显示)设置在相对于加热辊Fh的周向而言与温度传感器31相同并且在加热辊Fh的轴向上从温度传感器31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处。当加热辊Fh过热时,温度熔断器中断电流向定影装置F的流动。加热器參照图3、图4和图7,作为加热器实例的加热器41设置在加热辊Fh中。加热器41沿轴向延伸通过基体I和加热穿过孔2c和3c。參照图4,根据第一不例性实施例的加热器41包括作为加热器收容器实例的ー对玻璃管42和43。玻璃管42和43沿加热辊Fh的轴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玻璃管42和43分别收容当通电时产生热量的作为加热器主体实例的加热器主体42a和43a。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当加热与作为小宽度介质实例的具有比预定长度小的宽度的小尺寸纸张的宽度相对应的区域吋,对加热器主体42a通电。当加热与作为大宽度介质实例的具有比预定长度大的宽度的大尺寸纸张的宽度对应的区域时,对加热器主体43a通电。例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假设小尺寸纸张S具有比A4短边供给(A4SEF)小的宽度并且大尺寸纸张S具有比A4SEF大的宽度。作为保持器实例的具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基座44支撑在玻璃管42和43各自的两端处。基座44保持玻璃管42和43的端部。作为连接电缆实例的导线46延伸通过基座44并且由基座44支撑。导线46与加热器主体42a和43a电连接。导线46与装置主体Ul的电源E连接,并且通过导线46将电カ供给到加热器主体42a和43a。參照图4和图7,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玻璃管42和43的沿轴向的中部形成有作为突出部分实例的尖端42b和43b。尖端42b和43b从玻璃管42和43的外表面向外突出。參照图7,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器41的尖端42b和43b沿着具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基座44的长轴沿相反方向突出。尖端42b和43b为玻璃管42和43通过其填充作为气体实例的诸如氮气或氩气等 惰性气体的路径的轨迹。在玻璃管42和43已经充满气体之后,该路径被密封,并且尖端42b和43b形成为突出部分。參照图7,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尖端42b和43b分别设置在位置P4与P6之间以及位置P3与P5之间,位置P4与P6以及位置P3与P5彼此相对地定位且使得第二假想线34介于这些位置之间。也就是说,尖端42b和43b分别设置在范围A2和Al内,范围A2和Al分别为围绕加热辊Fh的旋转中心沿加热辊Fh的周向处于位置P4与P6之间的范围以及处于位置P3与P5之间的范围。特别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加热辊Fh在如图7所示的弹性变形状态下位于加压位置吋,尖端42b和43b沿着加热辊Fh的长轴方向布置。当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进行定影操作以对通过定影区域Q5的纸张S上的图像进行定影时,控制器C的运动控制器Cl通过控制电动机将偏心凸轮29移动到正常位置并且将加压带Fp保持在加压位置。基于由温度传感器31检测到的温度,温度控制器C2控制加热器并且将定影区域Q5的温度保持在预定定影温度。当例如从待机状态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进行所谓的预热操作以将定影装置F的加热辊Fh的温度从室温升高至定影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热辊Fh和加压带Fp如同加压带Fp处于加压位置的情况那样加热辊Fh和加压带Fp彼此接触的面积大,则热量会从加热辊Fh消散到加压带Fp,使得加热辊Fh未被有效地加热并且加热时间增加。因此,当进行加热辊Fh的这种加热时,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器Cl将偏心凸轮29移动到加热位置并且将加压带Fp移动到减压位置,由此减小加热辊Fh和加压带Fp之间的接触面积,这如图7中的点划线所示。当将加热辊Fh加热到预定温度吋,运动控制器Cl将加压带Fp移动到加压位置,从而可进行定影操作。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当图像形成操作结束吋,加压带Fp移动到减压位置,由此防止加热辊Fh的塑性变形,所述塑性变形可由在待机状态期间施加到加热辊Fh的压カ引起。然而,在图像形成操作结束之后,加压带Fp可在待机状态下保持在加压位置处,而不是当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将加压带Fp移动到减压位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在作为图像形成设备实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U中,加压带Fp挤压作为薄壁金属圆筒的基体1,如图3所示,基体I和带主体11在定影区域Q5中弹性变形。此时,加热辊Fh沿纸张传送方向弹性变形,并且加热辊Fh和加压带Fp之间的接触面积増大,即,定影区域Q5扩展,由此稳定地传送纸张S并且稳定地进行定影。结果,例如,即使当使用作为介质实例的信封时,也能够防止信封起皱。而且,当使用作为介质实例的厚纸张时,足够的热量供给到纸张并且减少定影不良。当基体I旋转并且基体I的在定影区域Q5中已经弹性变形的部分与定影区域Q5分离时,弾性变形的部分恢复到其原始的圆筒形形状。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体I不包括在定影区域Q5中接触其圆筒形内表面的部件。尽管如此,但当基体I旋转并且通过基体I接触纸张S的定影区域Q5时,基体I仍旧弹性变形,由此对纸张S施加压力,増大基体I与纸张S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对纸张S施加热量。而且,当基体I进ー步旋转并且经过定影区域Q5时,基体I弾性恢复到其原始形状。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不需要包括从定影区域Q5的内侧按压基体I由此使基体I变形为预定形状的部件。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防止部件数量的増加、由 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热容量的增加以及由于热容量增加而引起的功耗的增加。也就是说,与定影装置F包括具有热容量的另一部件并且通过另一部件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可通过加热器41进行高效地加热。因此,由于在定影装置F中通过加热器41进行高效地加热,减少了热量和电カ的无效消耗,并且可高效且快速地加热定影区域Q5,由此减少了在开始定影操作之前预热所需的时间。当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处于待机状态或者预热加热辊Fh时,加压带Fp处于减压位置,以使加热棍Fh和加压带Fp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当加压带Fp处于加压位置时的接触面积。因此,可提高加热效率,并且进一步减少在开始定影操作之前预热所需的时间。在现有的定影装置中,诸如加压带Fp或加压辊等加压定影部件通常在图像形成操作已经结束之后仍保持与加热辊Fh相接触。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通常在除了诸如当纸张卡住并且用户打开盖U2并且手动解除接触时等维护时间之外的正常状态下彼此接触。因此,温度传感器和温度熔断器设置在与由于挤压加压辊Fp而弹性变形的加热辊Fh的表面相对应的位置处,这是因为假设温度传感器和温度熔断器用于检测与加压带Fp相接触的加热辊Fh的温度等。也就是说,假设在温度传感器工作的同时加热辊Fh的表面和温度传感器等之间的距离不变。图8A和图8B示出了已知结构,图8A示出了使用作为薄壁圆筒的加热辊并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辊的与定影区域相対的ー侧上的情况,图8B示出了使用作为厚壁圆筒的加热辊的情况。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当加热加热辊Fh时,加压带Fp移动到减压位置,并且在加热辊Fh已经被加热之后并且在定影操作开始之前加压带Fp移动到加压位置。因此,如图7中的实线和点划线所示,在加热辊正在被加热的时间与加热辊已经被加热的时间之间,加热辊Fh的弹性变形量不同,并且加热辊Fh的表面的形状不同。因此,例如,如果温度传感器01或温度熔断器设置在图8A中所示的位置Pl或位置P2处,则在定影操作开始之前的时间与进行图像形成操作期间的时间之间,温度传感器01与加热辊02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如果温度传感器Ol等设置在位置Pl或P2处,则由温度传感器01测量的温度的精度会降低,这可导致诸如由于加热不足而引起的定影不良、过热、产生烟雾或火、或温度熔断器的故障等问题。相反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1和温度熔断器设置在位置P3处。因此,即使当加压带Fp在减压位置和加压位置之间移动时,加热辊Fh的表面与温度传感器31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也会小。因此,防止由温度传感器31进行的温度测量的精度的降低,从而减少加热不足、过热或温度熔断器故障的发生。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使用具有薄壁圆筒形形状的基体I作为加热辊Fh。如图7所示,当加压带Fp移动到加压位置吋,基体I变形为大致椭圆形状,以使定影区域Q5与定影区域Q5的相对侧的位置Pl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在加压带Fp移动之前和之后,加热辊Fh的表面上的四个位置P3至P6不变,并且温度传感器31可设置在四个位置P3至P6中的任一位置处。參照图8B,在使用具有厚壁圆筒形形状的现有基体的情况下,当加压带Fp移动到加压位置时,加热辊Fh变形以使定影区域Q5和与定影区域Q5相对的位置Pl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仅加热辊Fh的表面上的两个位置P3’和P4’不变。结 果,通过将薄壁圆筒用作基体I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31的位置的数量大于将厚壁圆筒用作基体I的情况的数量,由此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图9示出了当沿着短轴布置尖端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參照图7,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中,加热器41的尖端42b和43b沿着弹性变形的加热辊Fh的长轴方向布置。当如图9所示尖端06和07沿短轴方向布置时,尖端06和07与弹性变形的加热辊08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在该情况下,如果诸如一叠两张或更多张纸张等出乎意料的厚介质进入定影区域Q5,则加热辊08弹性变形的程度大,并且加热辊08的内表面可能会接触尖端06和07,从而加热辊08的内表面可受到损坏并且加热辊08的温度可变得不均匀。特别地,如果加热辊08接触尖端06和07的带尖角的端部,则具有薄壁圆筒形形状的加热辊08可能破裂。相反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加热器41的尖端42b和43b沿着弹性变形的加热辊Fh的长轴方向布置。因此,即使出乎意料的厚介质进入定影区域Q5,加热辊Fh的内表面也不大可能接触到尖端42b和43b。因此,与尖端沿短轴方向布置的情况相比,可減少加热棍Fh的破损。第二实施例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以下方面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而在其它方面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图10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局部放大视图,其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7。參照图10,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的加热器41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器41的不同之处在于尖端42b’和43b’沿着与具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基座44的长轴方向交叉的相反方向突出。尖端42b’和43b’布置在围绕加热器41的中心大致点対称的位置处。而且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加热器41的尖端42b’和43b’的端部沿着弹性变形的加热辊Fh的长轴方向布置。也就是说,尖端42b’和43b’分别设置在范围A2和Al内,范围A2和Al分别为围绕加热辊Fh的旋转中心处于位置P4与P6之间的范围和处于位置P3与P5之间的范围。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F,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即使出乎意料的厚介质进入定影区域Q5并且加热辊Fh变形的程度大,加热辊Fh也不大可能接触尖端42b’和43b’,由此减少加热辊Fh的破损或破裂。变型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 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变型。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例(HOl)至(HOll)进行说明。(HOl)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打印机U用作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然而,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为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机器的功能的多功能装置。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多色图像形成设备,并且可以为单色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使用转印/传送带B的装置,并且可以为使用中间转印体的现有装置。(H02)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了包括两个加热器主体42a和43a的加热辊Fh。然而,这不限于此,并且加热器主体的数量可以为ー个或大于两个。由加热器主体42a和43a加热的范围不限于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并且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所用的任何适当范围。(H03)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1和温度熔断器设置在相对于加热辊Fh的周向而言的相同位置P3处。然而,这不限于此,并且温度传感器31和温度熔断器可设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P3至P6中的任一位置处。多个温度传感器31和温度熔断器可沿着加热辊Fh的轴向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温度传感器31可布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P3至P6中的任一位置处。(H04)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尖端42b、43b、42b’和43b’设置在加热器41沿轴向的中部的位置处。然而,这不限于此,并且尖端可根据制造エ艺、设计和规格而设置在任何适当位置处。(H05)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加压带Fp。然而,这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现有加压辊。(H06)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薄壁圆筒作为加热辊Fh。然而,这不限于此,并且可将厚壁圆筒用作加热辊Fh。(H07)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加热辊Fh固定在适当位置上,并且加压带Fp移动而更靠近加热辊Fh及远离加热辊Fh。然而,这不限于此,可以使加热辊Fh移动,或者可以使加热辊Fh和加压带Fp这二者移动。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偏心凸轮29和加压弹簧28用作使加压带Fp在加压位置和减压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然而,这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能够使加热辊Fh和加压带Fp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的任何机构。例如,可以使用螺线管和弹簧的组合,或者可以通过仅使用偏心凸轮而不使用弹簧来按压加热辊Fh。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加热辊的弾性恢复カ使加热辊Fh返回到减压位置。(H08)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压带Fp可构造为在图像形成操作已经结束之后或者在预热操作期间移动到减压位置。然而,加压带Fp可保持在加压位置处。也就是说,当在进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在待机状态下或者在预热操作期间,可以使加压带Fp移动到加压位置;当用户移除卡住的纸张时,可由用户将加压带Fp移动到减压位置。而且通过这种结构,可能发生的是,在用户移除卡住的纸张之后忘记将加压带Fp从减压位置返回到加压位置的状态下,开始接下来的图像形成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31,即使在与正常加压位置不同的减压位置处开始加热器41的加热,也可精确地检测定影温度,并且减少由于过热而引起的故障的发生。因此,接触移动部件不限于由电动机Ml驱动的偏心凸轮29,并且可以使用由用户手动操作的操作杆等。(H09)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尺寸、长度及其它数值可依据设计、规格等而进行适当地变更。(HlO)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加热辊Fh和加压带Fp在减压位置处彼此接触。然 而,这不限于此,加热辊Fh和加压带Fp可在减压位置处彼此分离。(Hll)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1设置在位置P3至P6中的ー个位置处。然而,温度传感器31可设置在在检测温度的精度的容差内沿周向从位置P3至P6中的ー个位置偏移的位置处。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其对已转印到介质的表面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定影部件,其被支撑为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与所述介质的表面接触,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由加热器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具有沿与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延伸的圆筒形形状,当所述基体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基体接触所述介质的定影区域时,所述基体通过弹性变形来对所述介质施加压カ并且增大所述基体与所述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无需使用设置为在所述定影区域中接触所述圆筒形形状的内表面的部件并且所述基体对所述介质施加热量,当所述基体在旋转之后已经通过所述定影区域时,所述基体弾性恢复到所述圆筒形形状; 加压定影部件,其设置为面向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并且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对夹持在所述加压定影部件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之间的所述介质施加压カ; 接触移动部件,其使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定影部件中的至少之ー在加压位置与减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加压位置是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在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接触的所述定影区域中以预定接触压カ彼此接触的位置,所述减压位置是与所述加压位置相比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分离并且所述定影区域中的压カ从所述预定接触压カ减小的位置; 温度检测器,其检测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为面向沿着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周向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是第一假想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外表面的相交处,所述第一假想线是连接所述定影区域的中心和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直线,所述定影区域是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所述第二位置是第二假想线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所述外表面的相交处,所述第二假想线是穿过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并且与所述第一假想线垂直的直线;以及 温度控制器,其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器获得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加热器的操作,由此控制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器包括 加热器收容器,其为圆筒形,设置在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中,并且沿着与所述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延伸, 加热器主体,其收容在所述加热器收容器中并且当通电时产生热量,以及突出部分,其形成为允许气体从中通过以利用所述气体填充所述加热器收容器并且随后进行密封,所述突出部分从所述加热器收容器的外表面向外突出并且设置为与多个所述中间位置相对应,多个所述中间位置彼此相邻并且所述第二假想线位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
3.一种定影装置,其对已转印到介质的表面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定影部件,其被支撑为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与所述介质的表面接触,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由加热器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具有沿与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延伸的圆筒形形状,当所述基体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基体接触所述介质的定影区域时,所述基体通过弹性变形来对所述介质施加压カ并且增大所述基体与所述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无需使用设置为在所述定影区域中接触所述圆筒形形状的内表面的部件并且所述基体对所述介质施加热量,当所述基体在旋转之后已经通过所述定影区域时,所述基体弾性恢复到所述圆筒形形状; 加压定影部件,其设置为面向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并且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对夹持在所述加压定影部件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之间的所述介质施加压カ; 接触移动部件,其使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定影部件中的至少之ー在加压位置与减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加压位置是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在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接触的所述定影区域中以预定接触压カ彼此接触的位置,所述减压位置是与所述加压位置相比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定影部件彼此分离并且所述定影区域中的压カ从所述预定接触压カ减小的位置; 温度检测器,其检测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在与下述相交处相对应的位置处即,当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处于所述减压位置时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外表面和当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处于所述加压位置并且与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处于所述减压位置的状态相比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弹性变形时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外表面的相交处;以及温度控制器,其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器获得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加热器的操作,由此控制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器包括 加热器收容器,其为圆筒形,设置在所述加热定影部件中,并且沿着与所述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延伸, 加热器主体,其以密封状态收容在所述加热器收容器中并且当通电时产生热量,以及突出部分,其形成为允许气体从中通过以利用所述气体填充所述加热器收容器并且随后进行密封,所述突出部分从所述加热器收容器的外表面向外突出,所述突出部分设置为与处于所述加压位置并且弹性变形的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长轴方向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运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接触移动部件,当在定影操作开始之前将所述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定影温度时,所述运动控制器将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定影部件移动到所述减压位置,并且当所述定影操作开始吋,所述运动控制器将所述加热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定影部件移动到所述加压位置。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体,其能够旋转; 显影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 转印装置,其将所述可视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转印到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将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到所述介质上。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体,其能够旋转; 显影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转印装置,其将所述可视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转印到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将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到所述介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定影部件,其被支撑为可旋转且可与介质的表面接触且包括基体,该基体可弹性变形并且具有圆筒形形状,当基体旋转并且通过定影区域时,基体通过弹性变形来对介质施加压力并且增大基体与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压定影部件,其设置为面向加热定影部件且被支撑为可旋转;接触移动部件,其使加热定影部件和加压定影部件中的至少之一在加压位置与减压位置之间移动;温度检测器,其设置为面向沿着加热定影部件的周向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且测量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以及温度控制器,其基于由温度检测器获得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的操作,由此控制加热定影部件的温度。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681406SQ20111029107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0日
发明者中村太平, 久保田夕纪, 冈部晃儿, 后藤康孝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