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充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19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洁装置、充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清洁装置、充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2008-262114披露了ー种格栅电极,该格栅电极可被布置成使得格栅电极与感光鼓之间的距离在格栅电极的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均恒定不变,并且该格栅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势控制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其中在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端部处的清洁性能高于在弯曲格栅电极板的中央部分处的清洁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清洁部件,其设置在沿着短边方向(宽度方向或横向)弯曲的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抵压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以清洁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第一侧;接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第二侧并且接收由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施加的按压载荷;以及移动单元,其使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沿着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或纵向)移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形成为使得基于对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沿所述短边方向的端部施加的所述载荷的压カ高于基于对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沿所述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分施加的所述载荷的压カ。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中,所述接收部件包括第二清洁部件,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清洁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第二侧。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中,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短边方向的中央区域处向内收缩。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中,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短边方向的中央区域处向内收缩。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二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中,在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二清洁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在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短边方向的中央区域处向内收缩。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一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以及充电单元,其通过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对待充电部件进行充电。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待由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充电装置充电的待充电部件;曝光装置,其在所述待充电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其利用色调剂将形成在所述待充电部件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转印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待充电部件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部件上。利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可以将在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端部处的清洁性能设定为高于在弯曲格栅电极板的中央部分处的清洁性能。利用第二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可以清洁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第二侧。利用第三和第四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可以从端部至中央部分收集附着在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第一侧上的杂质。利用第五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可以从端部至中央部分收集附着在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第二侧上的杂质。利用第六方面,可以提供具有高充电性能的充电装置。利用第七方面,可以提供能够形成高质量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単元的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的结构;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和充电单元的布置的透视图;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靠近感光体的状态;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离开感光体的状态;图6A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的透视图;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格栅电极的电极部分的形状;图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格栅电极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图7B是沿着短边方向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格栅电极的截面图;图8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的一个端部;图S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的另一端部;图9A和9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的格栅清洁器的透视图和截面图;图IOA和IOB是沿着长边方向截取的栅格电极的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清洁垫清洁栅格电极的方式;图IlA和Il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清洁垫清洁栅格电极的方式的透视图;图12A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栅格电极和感光体的布置;图1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格电极和感光体的布置;图13A和13B是沿着短边方向截取的栅格电极的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栅格电极的方式;图14A和14B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例的清洁栅格电极的方式的类似于图13A和13B的截面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栅格电极的方式的栅格电极的俯视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ー变型例的清洁栅格电极的方式的类似于图15的俯视图;图17A和17B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ー变型例的清洁栅格电极的方式的类似于图13A和13B的截面图;以及图18A和18B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ー变型例的清洁栅格电极的方式的类似于图14A和14B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图I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图像形成设备10按照沿着竖直方向(箭头V的方向)从下到上的顺序包括纸张收容单元12,其中收容有记录纸张P ;图像形成単元14,其位于纸张收容单元12上方并在从纸张收容单元12供给的记录纸张P 上形成图像;以及原稿读取单元16,其位于图像形成単元14上方并读取原稿G。图像形成设备10还包括设置在图像形成単元14中并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部分的操作的控制器20。在以下说明中,分别将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10的装置主体IOA的竖直方向、左右(水平)方向以及深度(水平)方向称为箭头V的方向、箭头H的方向以及箭头+D的方向。纸张收容单元12包括第一收容单元22、第二收容单元24和第三收容单元26,其中收容有具有不同尺寸的作为记录介质实例的记录纸张P。第一收容单元22、第二收容单元24和第三收容单元26各自设置有将所收容的记录纸张P馈送至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传送路径28的馈送辊32。逐张传送记录纸张P的多对传送辊34和36沿传送路径28设置在各馈送辊32下游的区域中。ー对定位辊38在传送路径28上沿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设置在传送辊36的下游位置上。定位辊38暂时停止每张记录纸张P并在预定定时朝着下文将描述的二次转印位置馈送记录纸张P。在图像形成设备10的正视图中,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从纸张收容单元12的左侧沿箭头V的方向直线地延伸至图像形成単元14的左下部。传送路径28的下游部分从图像形成単元14的左下部延伸至设置在图像形成単元14的右侧的纸张输出単元15。可供用于在双面打印处理中反转和传送记录纸张P的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与传送路径28连接。在图像形成设备10的正视图中,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包括第一切換部件31、反转单元33、传送单元37和第二切換部件35。第一切換部件31在传送路径28与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之间切換。反转单元33沿着纸张收容单元12的右侧从图像形成単元14的右下部沿箭头-V的方向(在图I中向下)直线延伸。传送单元37接收已被传送至反转单元33的每张记录纸张P的后端并沿箭头-H的方向(在图I中向左)传送记录纸张P。第二切換部件35在反转单元33与传送单元37之间切換。反转单元33包括以预定间隔布置的多对传送辊42,并且传送単元37包括以预定间隔布置的多对传送辊44。第一切換部件31具有三棱柱的形状,并且第一切換部件31的末端由驱动单元(未示出)移至传送路径28和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之一中。这样,改变每张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类似地,第二切換部件35具有三棱柱的形状,并且第二切換部件35的末端由驱动单元(未示出)移至反转单元33和传送单元37之一中。这样,改变每张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传送单元37的下游端在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在传送辊36前方的位置通过引导部件(未示出)连接至传送路径28。可折叠的手动送纸単元46设置在图像形成単元14的左側。手动送纸単元46在定位辊38前方的位置处连接至传送路径28。原稿读取单元16包括文档传送装置52,其自动地逐张传送每张原稿G ;台板玻璃54,其位于文档传送装置52下方且原稿G被逐张地放置在该台板玻璃上;以及原稿读取装置56,其在原稿G被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或被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同时扫描每张原稿G。文档传送装置52包括自动传送路径55,多对传送辊53沿该传送路径55布置。自动传送路径55的一部分布置成使得每张原稿G沿台板玻璃54的顶面移动。原稿读取装置56在台板玻璃54的左边缘处处于静止的同时扫描由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的每张原稿G。作为选择,原稿读取装置56在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扫描被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每张原稿G。图像形成単元14包括设置在装置主体IOA的中央区域并且作为待充电圆筒形部件实例的感光体62。感光体62由驱动单元(未示出)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图I中的顺 时针方向)旋转,并承载通过光照射所形成的静电潜像。另外,作为对感光体62的表面充电的格栅电晕管式充电装置实例的充电单兀100在感光体62的上方设置成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下文将详细描述充电単元100。如图2所示,曝光装置66设置成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在充电单元100的下游位置处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曝光装置66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已由充电单兀100充电的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由曝光装置66基干与色调剂的每种颜色对应的图像信号而用光照射(曝光)。这样,形成静电潜像。曝光装置66不限于包括LED的这些曝光装置。例如,曝光装置66可构造为利用多棱镜用激光束扫描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旋转切换式显影装置70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由曝光装置66使用曝光光线照射感光体62的位置的下游。显影装置70通过使用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将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使静电潜像可视。作为转印部件实例的中间转印带68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显影装置70的下游和感光体62下方。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中间转印带68是环形帯,并缠绕在下文将描述的下述辊上并被旋转驱动通过控制器20旋转的驱动辊61、对中间转印带68施加张カ的张カ施加辊63、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触并被旋转驱动的多个传送辊65和在二次转印位置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触的辅助棍69。当驱动棍61旋转时,中间转印带68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作为转印装置实例的一次转印辊67与感光体62相对,并且中间转印带68夹置在一次转印辊67与感光体62之间。一次转印辊67进行一次转印处理,在一次转印处理中,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一次转印辊67沿中间转印带68的移动方向在感光体62与中间转印带68接触的位置的下游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触。一次转印辊67接收来自电源(未示出)的电力,使得在一次转印辊67与接地的感光体62之间产生电势差。这样,实施一次转印处理,其中将感光体62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二次转印辊71与辅助辊69相対,并且中间转印带68夹置在二次转印辊71与辅助辊69之间。二次转印辊71进行二次转印处理,在二次转印处理中,将已在一次转印处理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二次转印辊71与辅助辊69之间的位置用作二次转印位置(图2中的位置Q),在该位置处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二次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68接触。二次转印辊71接收来自电源(未示出)的电力,使得在二次转印辊71与接地的辅助辊69之间产生电势差。这样,实施二次转印处理,其中将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清洁装置85与驱动辊61相対,并且中间转印带68夹置在清洁装置85与驱动辊61之间。清洁装置85回收在二次转印处理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8上的残余色调剂。位置检测传感器83在中间转印带68外侧的位置处与张力施加辊63相対。位置检测传感器83通过检测中间转印带68上的标记(未示出)来检测中间转印带68的表面上的预定基准位置。位置检测传感器83输出用作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时间基准的位置检测信号。清洁装置73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一次转印辊67的下游。清洁装置73去除在一次转印处理中未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而是残留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残余色调剂等。清洁装置73利用与感光体62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板87和刷辊89 (參见图2) 回收残余色调剂等。除电装置86(參见图2)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清洁装置73的上游和ー次转印辊67的下游。除电装置86通过使用光照射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来去除电荷。除电装置86通过在清洁装置73回收残余色调剂等之前使用光照射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来去除电荷。相应地,静电附着力降低且残余色调剂等的回收率提高。用于在回收残余色调剂等之后去除电荷的除电灯75可设置在清洁装置73的下游和充电单元100的上游。由二次转印辊71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位置位于上述传送路径28的途中。定影装置80在传送路径28上沿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设置在二次转印辊71的下游位置处。定影装置80对已由二次转印辊71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定影装置80包括加热辊82和加压辊84。加热辊82设置在记录纸张P的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ー侧(上側)上,并包括当对其供电时产生热量的热源。加压辊84定位在加热辊82下方,并将记录纸张P抵压在加热辊82的外周表面上。将记录纸张P传送至纸张输出单元15或反转单元33的传送辊39在传送路径28上沿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设置在定影装置80的下游位置处。分别容纳黄色(Y)色调剂、品红色(M)色调剂、蓝绿色(青色)(C)色调剂、黒色(K)色调剂、第一专色(E)的色调剂和第二专色(F)的色调剂的色调剂盒78Y、78M、78C、78K、78E和78F以可更换的方式沿箭头H所示的方向布置在处于原稿读取装置56下方和显影装置70上方的区域内。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可选自除了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黒色之外的专色(包括透明色)。作为选择,不选择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 当选择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吋,显影装置70使用Y、M、C、K、E和F这六种颜色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当未选择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吋,显影装置70使用Y、M、C和K这四种顔色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以使用Y、M、C和K这四种颜色而不使用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为实例进行描述。然而,作为另ー实例,可使用Y、M、C、K以及第ー专色E或第二专色F这五种颜色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70包括分别对应于相应顔色,即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黒色(K)、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的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以该次序沿周向(逆时针方向)布置。显影装置70由作为旋转单元实例的电动机(未示出)以60°的步幅旋转。相应地,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中的要进行显影处理的一个显影单元选择性地与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相対。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将仅描述显影单元72Y,并且将略去对其它显影单元72M、72C、72K、72E和72F的解释。显影单元72Y包括用作基体的壳体部件76。壳体部件76填充有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未示出)。通过色调剂供应通道(未示出)从色调剂盒78Y(參见图I)供应显影剂。壳体部件76具有与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相対的矩形开ロ 76Α。显影辊74设置在开ロ 76Α中以便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用于限制显影剂层的厚度的板状限制部件79在壳体部件76中的开ロ 76Α附近的位置处沿开ロ 76Α的纵向设置。显影辊74包括可旋转的圆筒形显影套筒74Α和固定在显影套筒74Α的内表面上并包括多个磁极的磁性単元74Β。随着显影套筒74Α的旋转而形成由显影剂(载体)形成 的磁刷,并且该磁刷的厚度由限制部件79限制。这样,在显影套筒74Α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层。显影套筒74Α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层移至显影套筒74Α面向感光体62的位置。相应地,色调剂粘附至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上的潜像(静电潜像)上。这样,将潜像显影。两个螺旋传送辊77以可旋转的方式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壳体部件76中。两个传送辊77旋转以便使被容纳在壳体部件76中的显影剂沿显影辊74的轴向(显影单元72Υ的长边方向即纵向)循环。六个显影辊74被包括在相应的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内,并沿周向布置为彼此分隔60°中心角。当切換显影单元72时,使得新选择的显影单元72中的显影辊74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将描述由图像形成设备10进行的图像形成处理。參照图1,当启动图像形成设备10时,将相应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
(C)、黒色(K)、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装置(未示出)或外部装置依次输出至曝光装置66。此时,保持显影装置70使得例如显影单元72Y与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相对(參见图2)。接下来,对充电单元100中的作为充电单元实例的充电102A和102B(參见图3)施加电力,以便在充电102A和102B与接地的感光体62之间产生电势差。相应地,发生电晕放电,并且对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进行充电。此时,对格栅电极104(參见图3)施加偏压,从而使得感光体62的带电电势(放电电流)处于容许范围内。曝光装置66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光,并且用所发射的光对已由充电单元100充电的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曝光。相应地,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黄色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72Y显影为黄色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辊67将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然后,參照图2,显影装置70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60°,以使得显影单元72M与感光体62的表面相対。然后,进行充电处理、曝光处理和显影处理,从而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形成品红色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辊67将品红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上。类似地,将蓝绿色(C)和黒色⑷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并且根据颜色设定将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的色调剂图像也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如图I所示,从纸张收容单元12馈送ー张记录纸张P并沿着传送路径28传送记录纸张P。然后,与色调剂图像以叠加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时间同步地,由定位辊38将纸张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图2中的位置Q)。然后,进行二次转印处理,其中由ニ次转印辊71将已经以叠加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已被传送至ニ次转印位置的记录纸张P上。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在图I中向右)朝定影装置80传送已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定影装置80通过使用加热辊82和加压辊84向记录纸张P加热和加压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将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排出至例如纸张输出单元15。

当将在记录纸张P的双面上形成图像时,进行以下处理。亦即,在定影装置80对记录纸张P的正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之后,沿着箭头-V所示的方向将该记录纸张P传送至反转单元33。然后,沿着箭头+V所示的方向传送记录纸张P,从而将记录纸张P的前缘与后缘反转。然后,沿着箭头B所示的方向(在图I中向左)沿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传送记录纸张P,并且将该记录纸张P插入传送路径28。然后,记录纸张P的背面受到图像形成处理和定影处理。接下来,将描述充电单元100和用于充电单元100的安装结构。如图3所示,充电单元100包括在H-V平面(横截面)内为U字形的遮蔽部件105。利用竖立成沿着箭头+D所示方向延伸的分隔板103将遮蔽部件105的内部空间划分成室106A和106B。室106A沿着箭头+R所示的方向位于上游侧,并且室106B沿着箭头+R所示的方向位于下游侧。遮蔽部件105具有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的开ロ 105A。充电丝102A在室106A中设置为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延伸。类似地,充电丝102B在室106B中设置为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延伸。作为弯曲格栅电极板实例的格栅电极104安装到遮蔽部件105上以覆盖开ロ 105A。格栅电极104在H-V平面内设置在充电丝102A和102B与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之间。格栅电极104沿着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弯曲。下文将详细描述格栅电极104和用于清洁格栅电极104的格栅清洁器150。沿着箭头V所示的方向竖立的盖部件107和108安装在遮蔽部件105的在箭头H所示的方向上面向彼此的一对侧壁105B和105C的外表面上。盖部件107在其顶端处向外(在图3中向左)弯曲成字母“ L”的形状,从而形成板状引导部件107A。盖部件108在其顶端处向外(在图3中向右)弯曲成字母“ L”的形状,从而形成板状引导部件108A。通过导轨109和111 (下文中将进行描述)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对弓I导部件107A和108A进行引导并且在箭头H和V所示的方向上对引导部件107A和108A进行保持(限制移动)。相应地,充电单元100设置成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4中的感光体62包括旋转轴62A。呈长方体形状的基座112A和112B设置在旋转轴62A沿其轴向(沿箭头+D和-D所示的方向)的端部的下方。基座112A设置在箭头-D所示方向的端部(图4中的前端)处,并且侧板114竖立在基座112A上。侧板116在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设置在侧板114的前方。
侧板116通过连接部件(未示出)可拆卸地安装在侧板114上。侧板116具有贯通孔116A,贯通孔116A足够大以允许充电单元100从中穿过。在旋转轴62A的第一端部处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旋转轴62A的轴承(未示出)设置在贯通孔116A的下方。侧板114具有贯通孔114A,贯通孔114A足够大以允许旋转轴62A在H-V平面内移动。旋转轴62A的第一端部由侧板116定位而不是由侧板114定位。基座112B设置在箭头+D所示方向的端部(图4中的后端)处,并且侧板118竖立在基座112B上。侧板122在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设置在侧板118的后方以竖立在底壁(未示出)上。侧板118和侧板122具有贯通孔(未示出),这些贯通孔足够大以允许感光体62的旋转轴62A从中穿过。旋转轴62A的从侧板122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突出的第ニ端部通过电动机(未示出)而旋转。安装有充电单元100的安装部分110在箭头V所示的方向上设置在感光体62的上方。安装部分110包括基板124 ;滑动部件126和128,其呈长方体形状并且可在箭头+D所示的方向(或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沿着基板124移动;电动机132,其用作用于移动滑动部件126和128的驱动源;以及导轨109和111 (參见图3),其响应于滑动部件 126和128的移动而沿着箭头V所示的方向竖向移动。基板124在其第一端部(图4中的前端)处安装在侧板114上,并且该基板124的第二端部(图4中的后端)安装在侧板118上,从而基板124在侧板114与侧板118之间延伸。平坦部分124A设置在基板124的第二端部处。电动机132和如下文所述将电动机132的驱动カ传递至滑动部件128的齿轮系133位于平坦部分124A上。当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观察安装部分110时,滑动部件126保持在基板124的左端部顶面上以使得滑动部件126可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滑动,并且滑动部件128保持在基板124的右端部顶面上以使得滑动部件128可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滑动。利用螺钉将连接部分129固定到滑动部件126和128的顶面上。由于连接部件129被固定到滑动部件126和128的顶面上,因此滑动部件126和128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或箭头-D所示的方向一起移动。參照图5A和5B,滑动部件128设置有靠近齿轮系133设置的齿条部分128A和在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布置的凸轮部分128B和128C。齿条部分128A与小齿轮133A啮合,该小齿轮133A是包括在齿轮系133中的其中ー个齿轮。齿条部分128A响应于小齿轮133A的旋转而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或箭头-D所示的方向直线地移动。凸轮部分128B和128C的每ー个包括相对于箭头+D所示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分以及分别从倾斜部分的顶端和底端连续延伸的上下平坦部分。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引导充电单元100并且将充电单元100保持在感光体62上方的导轨111设置在滑动部件128的下側。钩部IllA和IllB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导轨111上。当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观察时,钩部IllA和IllB呈倒字母“L”的形状,并且钩部IllA和IllB顶部的平坦部分与滑动部件128的凸轮部分128B和128C接合。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钩部IllA和IllB位于凸轮部分128B和128C的底端处。在上述结构中,当滑动部件128响应于小齿轮133A的旋转而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时,钩部11IA和IllB沿着凸轮部分128B和128C的倾斜表面向上(沿着箭头UP所示的方向)移动。相应地,导轨111沿着箭头UP所示的方向移动。类似于滑动部件128,滑动部件126也设置有相对于箭头+D所示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的凸轮部分(未示出),并且设置在导轨109上的钩部(未示出)与凸轮部分接合。尽管滑动部件126不具有齿条,但由于滑动部件126通过连接部件129 (參见图4)与滑动部件128 —体化,因此当滑动部件128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时,滑动部件126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相应地,钩部沿着凸轮部分向上移动,并且导轨109沿着箭头UP所示的方向向上移动。如上所述,当滑动部件126和128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时,导轨109和111沿着箭头UP所示的方向移动。相应地,由导轨109和111保持的充电单元100沿着箭头UP所示的方向移离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參照图5A,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滑动部件126和128相对于基板124(參见图4)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充电单元100保持在充电单元100对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充电的位置处。当清洁下文将描述的格栅电极104(參见图6A)时或者当将充电 単元100安装到图像形成単元14(參见图I)上或从图像形成単元14上拆卸下来时,滑动部件126和128相对于基板124 (參见图4)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相应地,如图5B所示,充电单元100保持在充电单元100离开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的位置处。在图5A和5B中未示出基板124(參见图4)。如图6A所示,安装部件142和144在其沿着箭头+D和-D所示的方向的端部处安装在充电单元100的遮蔽部件105上。安装部件142和144用于保持格栅电极104。安装部件142沿着箭头+D所示方向的相反方向设置在前端部,并且安装部件144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设置在后端部。 格栅电极104在平面图中呈矩形形状,并且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按照从前端向后端的顺序包括下述彼此一体化的部分具有宽度Wl的安装部分104A、具有宽度W2的非电极部分104B、具有宽度W3的电极部分104C、具有宽度W4的非电极部分104D以及具有宽度W5的安装部分104E。如下文所述,通过对平板进行拉拔处理(冲压加工)从而使得板在S-T平面(參见图7B)内沿其短边方向(宽度方向或横向)弯曲而形成栅格电极104。更具体而言,格栅电极104的非电极部分104B、电极部分104C以及非电极部分104D是朝向充电102A和102B(參见图3)突出的弯曲部分的实例。格栅电极104的安装部分104A和104E形成为平坦部分。參照图7B,将非电极部分104B、电极部分104C以及非电极部分104D的曲率设定为使得它们距离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的距离d沿着感光体62的圆周方向恒定不变。换句话说,非电极部分104B、电极部分104C以及非电极部分104D沿着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弯曲。參照图6B,格栅电极104的电极部分104C具有包括多个六边形孔的网格图案。在电极部分104C沿箭头S所示的方向(即沿垂直于箭头+D所示方向的短边方向)的中心和两个端部处分别形成有用于提高刚度的框架部分104F和框架部分104G和104H。框架部分104G和104H沿箭头S所示方向的最外侧部分与平坦的安装部分104A和104E齐平。电极部分104C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即由框架部分104G、非电极部分104B、框架部分104F以及非电极部分104D包围的区域和由框架部分104F、非电极部分104B、框架部分104H以及非电极部分104D包围的区域。仅在图6B中示出了电极部分104C中的六边形孔,但在其他图中未示出。如图7A所示,格栅电极104的安装部分104A具有安装孔145A和145B以及引导孔146A和146B,这些孔是沿着箭头T所示的方向(厚度方向)、即与箭头+D所示方向和箭头S所示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安装孔145A和145B呈矩形形状并且沿箭头S所示的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栅格电极104的第一端部处。引导孔146A和146B呈矩形形状并且沿箭头S所示的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靠近非电极部分104B的位置处。安装部分104E具有安装孔147A和147B,这些安装孔是沿着箭头T所示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安装孔147A和147B呈矩形形状并且沿箭头S所示的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栅格电极104的第ニ端部处。如图7A和7B所示,非电极部分104D具有沿着箭头T所示的方向延伸贯穿非电极部分104D的贯通孔148。贯通孔148呈沿着箭头S所示的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足够大以允许下文将描述的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沿着箭头T所示的方向从中穿 过。如图8A所示,安装部件142设置有弹簧部件152A和152B,其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推压格栅电极104 ;以及接触部分154A和154B,其将格栅电极104与感光体62之间的距离d(參见图7B)保持为恒定不变。弹簧部分152A和152B例如可以为扭簧,其在一端处固定到安装部件142上并且在另一端处与格栅电极104中的安装孔145A和145B的边缘接合。接触部分154A和154B分别穿过引导孔146A和146B而插入格栅电极104并且向下突出。接触部分154A和154B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的长度约为引导孔146A和146B的长度的一半,从而使接触部分154A和154B可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分别在引导孔146A和146B中移动。如图SB所示,在安装部件144的底部设置有保持格栅电极104的第二端部的钩部156A和156B以及将格栅电极104与感光体62之间的距离d(參见图7B)保持为恒定不变的接触部分158A和158B。钩部156A和156B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弯曲,并且将其尺寸设定为使得钩部156A和156B可分别穿过安装孔147A和147B而插入格栅电极104。接触部分158A和158B沿格栅电极104的短边方向设置在格栅电极104的外侧并且向下突出。參照图8A和8B,通过分别使弹簧部件152A和152B与格栅电极104中的安装孔145A和145B接合、分别穿过引导孔146A和146B插入接触部分154A和154B同时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牵拉格栅电极104、并且分别使钩部156A和156B与安装孔147A和147B接合,从而将格栅电极104安装到充电单元100上。使得接触部分154A、154B、158A、158B与设置在感光体62 (參见图7B)的端部处的保持器(未示出)的顶部接触,从而将感光体62与格栅电极104之间的距离d保持为恒定不变。接下来,将描述格栅清洁器150。如图9A所示,导引轴170可旋转地设置在充电单元100中以使其轴向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延伸。在导引轴170的端部处设置有十字形接合部分174。接合部分174与设置在侧板122 (參见图4)上的另ー接合部分(未示出)卡合。当通过电动机(未示出)使侧板122上的接合部分旋转时,导引轴170旋转。作为清洁装置实例的格栅清洁器150设置在充电单元100中。格栅清洁器150响应于导引轴170的旋转而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或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如图9B所示,格栅清洁器150包括基座保持器162,导引轴170穿过该基座保持器162而延伸;充电丝保持器164,其安装到基座保持器162的底部上;顶面清洁垫166,其设置在充电丝保持器164的底部上以清洁格栅电极104的顶面;上保持器167,其在顶部保持顶面清洁垫166 ;底面清洁垫172,其设置为使得格栅电极104位于顶面清洁垫166与底面清洁垫172之间以清洁格栅电极104的底面;以及下保持器168,其在底部保持底面清洁垫172。其中形成有内部螺旋凹槽(未示出)的圆筒部分162A在基座保持器162的顶部与基座保持器162设置为一体。导引轴170穿过圆筒部分162A从而使得导引轴170的外周上的凸部与圆筒部分162A中的凹槽接触。相应地,当导引轴170沿正向或反向旋转吋,基座保持器162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或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导引轴170和基座保持器162形成作为移动单元实例的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沿着栅格电极104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或纵向)移动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在基座保持器162的沿箭头S所示方向的端部处向下突出的侧壁162B和162C在基座保持器162的底部处与基座保持器162 —体设置。遮蔽部件105 (參见图9B)设置在侧壁162B和162C的外側。 如图9B所示,充电丝保持器164包括平板状基体164A以及沿着箭头S所示的方向以预定间隔竖立在基体164A的顶面上的侧壁164B和164C。利用接合部件(未示出)将侧壁164B和164C分别安装到基座保持器162的侧壁162B和162C上。从基体164A的底面向下突出的侧壁164D和164E在基体164A的沿箭头S所示方向的端部处与基体164A —体设置。上保持器167在侧壁164D与164E沿箭头S所示方向之间的位置(在中央区域)处安装到基体164A上。上保持器167具有在沿箭头S所示方向的中央区域处向上弯曲的弯曲表面167A。通过粘合剂将顶面清洁垫166固定到弯曲表面167A上。下保持器168具有在沿箭头S所示方向的中央区域处弯曲成向上突出的弯曲表面168A。沿箭头S所示方向以预定间隔面向彼此的侧壁168B和168C设置为竖立在弯曲表面168A的沿箭头S所示方向的端部处。利用接合部件(未示出)将侧壁168B和168C分别安装到充电丝保持器164的侧壁164D和164E上。通过粘合剂将底面清洁垫172固定到弯曲表面168A上。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例如由包括聚氨酯的材料(即可发泡的树脂材料)制成。參照图10A,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在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处并且在竖直方向上面向彼此。当图像形成设备10(參见图I)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吋,格栅清洁器150位于对应于非电极部分104D的初始位置处。当格栅清洁器150处于初始位置时,格栅清洁器150在感光体62 (由双点划线所示)的轴向上(即在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位于感光体62的外側。因此,格栅清洁器150不接触感光体62。当格栅清洁器150处于初始位置时,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处于贯通孔148中。当格栅清洁器150处于该初始位置时,顶面清洁垫166的底面和底面清洁垫172的顶面彼此不接触或在对彼此几乎不施加载荷的状态下彼此接触。现在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參照图5A和5B,当在图像形成设备I (參见图I)中进行清洁格栅电极104的处理时,通过控制器20 (參见图I)驱动电动机132从而使得滑动部件126和128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并且导轨109和111沿着箭头UP所示的方向移动。相应地,充电单元100向上移离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然后,如图IOB和IlB所示,导引轴170(參见图9A)正向旋转,使得格栅清洁器150从其初始位置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当格栅清洁器150移动时,顶面清洁垫166在被压缩在上保持器167与格栅电极104的顶面之间的同时,换句话说,在抵压在格栅电极104的顶面上的同时,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类似地,底面清洁垫172在被压缩在下保持器168与格栅电极104的底面之间的同时,换句话说,在抵压在格栅电极104的底面上的同吋,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在格栅清洁器150到达格栅电极104的第一端部之后,格栅清洁器150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相应地,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去除附着在电极部分104C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纸粉等杂质,并且格栅电极104的两面同时得以清洁。在清洁格栅电极104的处理结束之后,如图IOA和IlA所示,格栅清洁器150返回到初始位置。在此位置处,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位于贯通孔148中。然后,參照图5A和5B,通过控制器20 (參见图I)使电动机132反向旋转,从而滑动部件126和128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并且导轨109和111向下移动。相应地,充电单元100移动到 充电单兀100与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相对的位置。图12A示出了作为比较例的平坦格栅电极300和感光体62的布置。由于格栅电极300是平坦的,因此在格栅电极300的沿箭头S所示方向(短边方向)的端部处,格栅电极300与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格栅电极300的中央部分处格栅电极300与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当使用平坦格栅电极300吋,即使格栅电极300的端部被污染,其对充电性能(图像质量)的影响也是小的。相反,如图12B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格栅电极104沿着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弯曲以便对感光体62的表面快速而均匀地充电。由于格栅电极104是弯曲的,因此在格栅电极104的沿箭头S所示方向(短边方向)的端部处,格栅电极104与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与在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处格栅电极104与感光体6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ー样小。当使用弯曲格栅电极104时,在格栅电极104的端部处,特别是在格栅电极104的沿箭头+R所示的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端处的杂质对充电性能(图像质量)的影响大于在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处的杂质对充电性能(图像质量)的影响。相应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构造为对格栅电极104的端部施加的压カ高于对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施加的压力,从而使得格栅电极104的端部处的清洁性能高于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处的清洁性能。更具体而言,如图13A所示,上保持器167形成为使得其厚度从中央区域朝向端部而増大,从而顶面清洁垫166的底面的曲率半径RU小于格栅电极104的曲率半径R0。另夕卜,下保持器168形成为使得其厚度从中央区域朝向端部而增大,从而底面清洁垫172的顶面的曲率半径RL大于格栅电极104的曲率半径R0。如图13B所示,当格栅电极104夹在分别被安装到上述上保持器167和下保持器168上的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之间时,对格栅电极104的端部施加的压カ高于对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施加的压力。作为变型例,如图14A所示,顶面清洁垫166可形成为使得其厚度从中央区域朝向端部而増大,从而顶面清洁垫166的底面的曲率半径RU小于格栅电极104的曲率半径R0,并且底面清洁垫172可形成为使得其厚度从中央区域朝向端部而増大,从而底面清洁垫172的顶面的曲率半径RL大于格栅电极104的曲率半径R0。如图14B所示,当格栅电极104夹在上述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之间时,对格栅电极104的端部施加的压カ高于对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施加的压力。这样,在格栅电极104的端部处比在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处受到更高压力的同时,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沿着格栅电极104移动。相应地,格栅电极104的端部处的清洁性能高于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处的清洁性能。如图15所示,顶面清洁垫166的沿移动方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格栅电极104的长边方向))的侧表面形成为在箭头S所示方向(格栅电极104的短边方向)的中央区域处向内收缩的收缩表面166A。类似地,底面清洁垫172的侧表面形成为在中央区域处向内收缩的收缩表面172A。因此,当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移动时,沿着箭头X所示的方向将格栅电极104上的杂质从端部收集到中央部分。这样,格栅电极104的端部处的清洁性能进ー步高于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处的清洁性能。作为另ー变型例,如图16所示,可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分割顶面清洁垫166,并 且顶面清洁垫166可由具有不同硬度的两种清洁垫166-1和166-2形成。底面清洁垫172也可具有类似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进ー步提高清洁性能。由于格栅电极104的端部处的清洁性能高于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处的清洁性能,因此可去除附着到格栅电极104的端部处的杂质并且可改善格栅电极104的充电特性的均匀性。相应地,可防止在所记录的图像中形成白色条纹。如上所述,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可分别设置在格栅电极104的上下两侧,从而可同时清洁格栅电极104的两侧。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在格栅电极104夹置在两者之间的情况下分别受到来自对方的按压载荷。换句话说,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中的每ー个不仅用作抵压格栅电极104的清洁部件,而且还用作接收来自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中的另ー个的按压载荷的接收部件。这里,可省略顶面清洁垫166和底面清洁垫172中的ー个。例如,如图17A至18B所示,可省略底面清洁垫172。在这种情况下,下保持器168仅用作接收来自顶面清洁垫166的按压载荷的接收部件。格栅电极104夹在顶面清洁垫166与下保持器168之间,并且顶面清洁垫166和下保持器168形成为使得对格栅电极104的端部施加的压カ高于对格栅电极104的中央部分施加的压力。取代将底面清洁垫172和接收部件布置为在格栅电极104夹置于其间的情况下面向彼此,底面清洁垫172和接收部件可在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稍微彼此分离,并且接收部件可构造为接收来自底面清洁垫172的按压载荷。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将二次转印单元描述为转印单元。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转印单元其中将由感光体承载的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另外,尽管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将记录纸张P用作记录介质,但例如也可改为使用高射投影(OHP)片材。尽管通过拉拔处理(冲压加工)使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格栅电极104弯曲,但也可改为通过其他方法而使格栅电极104弯曲。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 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洁装置,包括 第一清洁部件,其设置在沿着短边方向弯曲的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抵压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以清洁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第一侧; 接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第二侧并且接收由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施加的按压载荷;以及 移动单元,其使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沿着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长边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形成为使得基于对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沿所述短边方向的端部施加的所述载荷的压カ高于基于对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沿所述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分施加的所述载荷的压カ。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部件包括第二清洁部件,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清洁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短边方向的中央区域处向内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短边方向的中央区域处向内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二清洁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在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沿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短边方向的中央区域处向内收缩。
6.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 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以及 充电单元,其通过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对待充电部件进行充电。
7.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 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以及 充电单元,其通过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对待充电部件进行充电。
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待由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充电的待充电部件; 曝光装置,其在所述待充电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其利用色调剂将形成在所述待充电部件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 转印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待充电部件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部件上。
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待由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充电的待充电部件; 曝光装置,其在所述待充电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其利用色调剂将形成在所述待充电部件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 转印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待充电部件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部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装置、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清洁部件,其设置在沿着短边方向弯曲的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抵压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以清洁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所述第一侧;接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第二侧,所述接收部件接收由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施加的按压载荷;以及移动单元,其使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沿着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长边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形成为使得基于对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沿所述短边方向的端部施加的所述载荷的压力高于基于对所述弯曲格栅电极板的沿所述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分施加的所述载荷的压力。
文档编号G03G15/02GK102681413SQ20111029107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
发明者山田光介, 长森由贵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