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70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或者打印机装置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fussingunit),其中,涉及将纸张从加热辊(heatroller)的周面强制地分离的分离爪(separatingpawl)的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具备这种分离爪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519239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189688号公报中。在日本特开2005-292390号公报的定影器中,在加热辊的周面的6个部位上配置有分离爪。6个分离爪由以两个为一对的3个组构成,第1组配置在加热辊的中央的左右两个部位上,第2组配置在第1组的各分离爪的外侧方,第3组配置在加热辊的两侧端上。第3组的分离爪与第1组及第2组的分离爪相比,被具备更大的弹性力的弹簧推压在加热辊的周面上。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日本特开2005-292390号公报的定影器,用以比第3组的分离爪更小的力施力的第1、第2组的分离爪将纸张的图像形成区域从加热辊分离,所以能够很好地防止定影后的图像被分离爪损伤。在日本特开2005192390号公报的定影器中,在加热辊的周边的5个部位上配置有分离爪。5个分离爪由配置在加热辊的中央的3个部位上的中央分离爪、和配置在加热辊的两侧端的两个两端分离爪构成。中央分离爪与两端分离爪的基本形状大致相同,但连接在爪前端上的导引面的后端部的构造不同。使中央分离爪的导引面的后端部比两端分离爪的导引面的后端部相对于纸张拉入。由此,避免在中央分离爪上作用较大的摩擦力,能够防止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上发生筋状裂纹。在有关本发明的定影器中,用设在分离爪上的旋转导引体(rotatableguide)将纸张朝向排纸导引部导弓丨,这样在分离爪上设置旋转导引体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026379号公报中记载。所以,将旋转导引体用输片齿轮(sprocket)构成。如日本特开2005-29239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189688号公报那样,在一般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上设置5到6个分离爪,但纸尺寸越大就能够通过越多的分离爪导引纸张,所以能够将定影后的纸张向排出辊(exitroller)附近的排纸导引部稳定地输送。在定影后的纸张的完成状态中也没有问题。但是,在如明信片那样纸尺寸较小的纸张的情况下,由于用设在加热辊的周面的中央的1个或两个分离爪导引纸张,所以对纸张作用更大的压力,有在定影后的纸张的完成状况中产生问题的情况。特别是,在定影器的夹持(nip)部与排纸导引部之间的输送路径较大地弯曲的情况下,由于明信片等的小尺寸(smallsize)的纸张的输送方向的长度的大半部分弯曲,所以不能避免在纸面上作用较大的压力。此外,在用设在分离爪上的输片齿轮改变纸张的朝向而导引的情况下,由于作用在纸面上的压力集中,所以在纸张的背面形成与输片齿轮的齿的间距一致的虚线状的图样,纸张的完成状态受损。例如,如果将用来将纸尺寸较小的纸张分离的中央的分离爪省略,则能够减轻作用在纸面上的压力而缓和纸张的输送条件,从而得到与大尺寸的纸张相同程度的完成状态。但是,在此情况下,在将较薄而韧性低的纸张定影时,难以将纸张以稳定的状态输送,产生纸张的输送方向的起始端缘的角部分弯折、或者发生起伏等的新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和纸尺寸较小的纸张的输送条件,能够将其完成状态提高到与大尺寸的纸张相同的程度,而且即使是较薄而韧性低的纸张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输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有关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3具备用来将转印在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辊15及加压辊(pressroller)16。此外,该定影器3具有多个分离爪17、18,该多个分离爪17、18以将记录纸从加热辊15分离为目的,配置为能够与加热辊15的辊周面接触。多个分离爪17、18配置在加热辊15的作为轴心方向的前后方向的规定部位上。在分离爪17、18的各自上设有旋转导引体45、46,该旋转导引体45、46将通过了定影器3的夹持部23的记录纸向排出输送路径沈的排纸导引部27—边改变朝向一边进行导引。如图1所示,在从定影器3的夹持部23经由旋转导引体45、46达到排纸导引部27的定影输送路径25中,在将输送路径如以下这样构成的方面具有特征。经由配置在加热辊15的轴向的中央部的第1分离爪17的第1旋转导引体45的中央输送路径251的弯曲角度(flexionangle)θ1设定得比经由配置在加热辊15的轴向的第2分离爪18的第2旋转导引体45的侧方输送路径252的弯曲角度θ2大。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当设想由连结定影器3的夹持部23与排纸导引部27的导入起始端的直线和侧方输送路径252划定的三角形时,使配置在加热辊15的轴向的中央部的第1分离爪17的第1旋转导引体45与纸张的接触位置位于比上述三角形的顶部靠内侧。排纸导引部27由面向排出输送路径沈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而设置的中央排纸导引部271、和面向中央区域的前后的区域而设置的侧方排纸导引部272构成。当设想由连结定影器3的夹持部23与侧方排纸导引部272的导入起始端492的直线和侧方输送路径252划定的三角形时,使中央排纸导引部271的导入起始端491位于上述三角形的侧方排纸导引部272侧的斜边部之外。在本发明中,将输送最小尺寸的纸张的中央输送路径251的弯曲角度θ1设定得比输送更大尺寸的纸张的侧方输送路径252的弯曲角度θ2大,能够减轻输送时的最小尺寸的纸张的弯曲程度。由此,能够缓和最小尺寸的纸张的输送条件、减小作用在该纸面上的压力,因而能够得到与大尺寸的纸张相同程度的完成状态。特别是,在用具备齿47的第1输片齿轮45将最小尺寸的纸张变向而导引的情况下,能够减轻齿47带来的弯曲反作用力较强地作用在较小尺寸的纸张的纸面上的情况,消除在纸张的背面上形成与齿47的间距一致的虚线状的图样的情况。进而,即使是将较薄而韧性低的纸张进行定影处理的情况,也能够将其输送面用多个分离爪17、18的旋转导引体45、46朝向排纸导引部27以稳定的状态变向并导引。因而,也不会发生纸张的输送方向的起始端缘的角部分弯折、或者在纸面上发生起伏等的伴随着输送不良的纸面的变形。如果使第1分离爪17的第1旋转导引体45与纸张的接触位置位于比由夹持部23、导入起始端49和侧方输送路径252划定(define)的三角形的顶角部靠内侧,则仅通过变更定影部3的一部分构造就能够使弯曲角度Θ1、θ2不同。具体而言,仅通过变更中央部的旋转导引体45的配置位置,就能够使各输送路径251、252的弯曲角度θ1、θ2在大小方面有差异。因而,能够使用来缓和纸尺寸较小的纸张的输送条件的构造的变更成为最小限度,能够减小伴随着构造的变更的成本(cost)的增加。此外,由于仅变更中央的旋转导引体45的配置位置,所以也有也能够应用在已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优点。如果使中央排纸导引部271的导入起始端491位于由夹持部23、导入起始端492和侧方输送路径252划定的三角形的、侧方排纸导引部272侧的斜边部之外,则能够使从夹持部23到各旋转导引体45、46的输送路径一致。此外,能够由各旋转导引体45、46将与纸张的输送方向相同的位置进行导引而变向。因此,能够将从夹持部23到各旋转导引体45、46的纸张的输送以稳定的状态进行,特别是能够可靠地输送较薄而韧性低的纸张。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消除纸张的输送方向的起始端缘的角部分弯折、或者在纸面上发生起伏等的伴随着输送不良的纸面的变形。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定影器的定影输送路径的原理说明图。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主视图。图3是表示定影器和其周边的构造的纵剖主视图。图4是表示定影器与分离爪的配置构造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定影输送路径的原理说明图。图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定影器和其周边的构造的纵剖主视图。图8是图7的B-B线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到图5表示将有关本发明的定影器应用到具备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Multi-FunctionPeripheral)(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的前后、左右、上下,遵循图2及图4所示的交叉箭头、和表述在各箭头的附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表示。在图2中,复合机1具备配置有图像形成部2及定影器3等的主体部4、和主体部4的上部的图像读取部5等,在配置在主体部4的下侧的供纸盒6与主体部4的上侧的排出部7之间设有纸张的输送路径8。在输送路径8的下部配置有图像形成部2,在上部配置有定影器3。在面对定影器3的主体部4的周围壁上,设有开口、和将该开口开闭的盖(cover),通过将这些盖开放,能够进行定影器3的维修,还能够对定影器3及其周边的输送路径8解除纸张的堵塞(paperjam)。图像形成部2由显影器(developingunit)10、感光鼓(photosensitivedrum)11、和调色剂卡盒(tonercartridge)12等构成,对被从供纸盒(papercassette)6供给的纸张转印调色剂像而形成图像。在图像读取部5的前面上,设有具备各种按钮(button)的操作面板(operationalpanel)13,在上面侧设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auto-documentfeeder)14。能够将书等的装订成册的原稿的图像在载置在图像读取部5的上面的稿台玻璃(platenglass)上的状态下读入,还能够将单片(sheet)状的原稿通过穿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4而读入。在图3中,定影器3由加热辊15、与加热辊15的周面接触的加压辊16、和外接在加热辊15的辊周面上的多个分离爪17、18等构成。加热辊15由铝合金(aluminumalloy)制的管(tube)形成,在其内部中设有加热器(heater)20。加热辊15的前后端受轴承支撑,被未图示的马达(motor)动力朝向图3中的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驱动。加压辊16由占其大半的辊层21、和轴支撑辊层21的辊轴(rollaxis)22构成。辊层21由以橡胶(rubber)或合成树脂(syntheticresin)为原料的发泡体形成。辊轴22的两端附近受未图示的导引框旋转自如地支撑,而且,导引框仅能够相对于加热辊15进行往复运动(reciprocalmotion)地被导引,被由螺旋弹簧(spring)构成的加压弹簧(未图示)朝向加热辊15推压。这样,使加压辊16紧贴在加热辊15上,在两辊15、16之间形成通纸用的夹持部23。通过使由图像形成部2形成了调色剂像的纸张通过夹持部23,能够将调色剂像一边加热一边加压而定影到纸张上。通过了夹持部23的纸张被经由设在比定影器3靠下游侧的定影输送路径25、和排出输送路径26向排出部7输送。在排出输送路径沈的导入起始端的上下,分别设有由肋壁构成的排纸导引部27、28,相邻于上侧的排纸导引部27的上游侧的端部设有输送辊(feedroller)29。此外,在排出输送路径沈的出口的上下,配置有一对排纸辊(exitroller)30、31。输送辊四和排纸辊31分别旋转而将纸张向排出的方向输送。如图4所示,第1分离爪(s印aratingpawl)17及第2分离爪18配置在沿着加热辊15的周面的前后5个部位上。详细地讲,在加热辊15的前后方向(中心轴方向)的中央配置有1个第1分离爪17,在加热辊15的前侧两个部位和后侧两个部位的各自上配置有各两个第2分离爪18、共计4个第2分离爪18。该实施例中的复合机1的能够使用的纸张是从最小的明信片(100X148mm)到A3纸张,在明信片尺寸的纸张Sl的情况下,由中央的第1分离爪17分离并导引。此外,在B5或A4的纸张S2的情况下,由第1分离爪17和其前后的第2分离爪18的合计3个分离并导引,进而在B4或A3的纸张S3的情况下,由5个分离爪17、18分离并导引。另外,在图4中,表示各尺寸的纸张SlS3的短边(shortedge)侧位于第1分离爪17、第2分离爪18的上方的状态。如图3所示,第1分离爪17、第2分离爪18由一体地具备凸台部(boss)34、分离臂35、和弹簧支架臂36的树脂成形品(plasticmolding)构成。具体而言,分离爪17、18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具有包括摆动轴(rockingshaft)37的凸台部34,从该凸台部34朝向加热辊15的周面倾斜地设有楔状的分离臂35,在凸台部34的另一侧设有弹簧支架臂36。各分离爪17、18的摆动轴37受爪支撑框架38摆动自如地轴支撑着。通过将该状态的各分离爪17、18的弹簧支架臂36的下面用螺旋弹簧(spring)41朝上施力,如图3所示,使分离臂35的爪尖42、43接触在加热辊15的周面上。另外,使各分离爪17、18的摆动轴37的中心位置一致。前面说明的排纸导引部观的一组形成在爪支撑框架(frame)38的外面上(参照图4)。同样,上侧的排纸导引部27的一组以与下侧的排纸导引部(guide)观对置的状态形成在导引壁53上(参照图3)。为了使从加热辊15的辊周面分离的纸张朝向上述排出输送路径沈的排纸导引部27变向并导引,在分离臂35的上角部分的前面侧设有第1输片齿轮(旋转导引体)45、第2输片齿轮46。第1输片齿轮45、第2输片齿轮46由分别在周围具备一组齿(tooth)47的马刺(spur)构造的辊构成,由设在分离臂35上的轴48旋转自如地(rotatably)支撑。上述定影输送路径25由从夹持部23经由第1输片齿轮45、第2输片齿轮46达到上侧的排纸导引部27的导入起始端49的输送路径构成。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配置各分离爪17、18,以使输片齿轮45、46的周面比连结夹持部23与导入起始端49的直线向输送辊29侧突出,所以定影输送路径25弯曲为倒L字状。在导入起始端49与输送辊四之间,以向上倾斜状地形成有将纸张朝向导入起始端49导引的导引面50。如上所述,在弯曲的定影输送路径25中,将小尺寸的纸张以沿着第1输片齿轮45的周围较大地弯曲的状态输送,在纸面上作用有较大的压力。为了减少伴随着该弯曲的压力,将中央的分离爪17和设在该爪17上的输片齿轮45如以下这样设置。首先,将中央的分离爪17的分离臂35形成得比第2分离爪18的分离臂35小一圈,使第1分离爪17的爪尖42外接在比第2分离爪18的爪尖43靠加热辊15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周面上。此外,使第1分离爪17的第1输片齿轮45的旋转中心Pl位于比第2分离爪18的第2输片齿轮46的旋转中心P2更接近于摆动轴37的一侧。如上所述,使各输片齿轮45、46的旋转中心PI、P2的位置不同,定影输送路径25的弯曲角度(flexionangle)如图1所示,在加热辊15的中央和前后端附近在大小方面有差异。详细地讲,当使经由中央的第1分离爪17的第1输片齿轮45的中央输送路径251的弯曲角度θ1为152度时,使经由前后配置的4个第2分离爪18的第2输片齿轮46的侧方输送路径252的弯曲角度θ2为142度。这样,如果使中央输送路径251的弯曲角度θ1比侧方输送路径252的弯曲角度θ2大,则能够避免被沿着中央输送路径251输送的明信片尺寸的纸张较大地弯曲,消除对该纸面作用较大的压力的情况。即,能够缓和小尺寸的记录纸的输送条件,减轻第1输片齿轮45的棘齿47带来的弯曲反作用力较强地作用在小尺寸的记录纸的纸面上的情况。因而,能够消除在纸张的背面上形成与齿47的间距一致的虚线状的图样的情况,能够成为与大尺寸的纸张同样的完成状态。此外,即使是将较薄而韧性低的纸张定影的情况,也能够将其表面用5个分离爪17、18的输片齿轮45、46可靠地导引、总是以稳定的状态朝向排纸导引部27导引。随之,也不会发生纸张的输送方向的起始端缘的角部分弯折、或者在纸面上发生起伏等的伴随着输送不良的纸张的变形。在该实施例中,配置在中央的第1分离爪17及第1输片齿轮45与侧方输送路径252的位置关系为以下这样。当设想由连结定影器3的夹持部23与排纸导引部27的导入起始端部49的直线、和侧方输送路径252划定(define)的三角形时,配置在中央部的分离爪17的输片齿轮45与纸张的部分圆弧状的接触位置位于比上述三角形的顶部(vertex)靠内侧。此时的三角形的顶部是配置在加热辊15的前后的分离爪18的输片齿轮46与纸张的部分圆弧状的接触位置。在上述实施例中,使位于加热辊15的中央的第1分离爪17的第1输片齿轮45的旋转中心Pl向摆动轴37侧偏靠,使中央输送路径251与侧方输送路径252的弯曲角度θ1、θ2不同,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中央输送路径251与侧方输送路径252中使排纸导引部27的位置不同,能够使各输送路径251、252的弯曲角度θ1、θ2不同。详细地讲,如图6所示,将设在导引壁53上的肋(rib)状的排纸导引部27通过面向排出输送路径2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设置的4个中央排纸导引部271、和面向中央区域的前后区域而设置的一组侧方排纸导引部272构成。此外,如图8所示,使中央排纸导引部271的从导引壁53的突出长度Hl比侧方排纸导引部272的从导引壁53的突出长度H2小。随之,中央排纸导引部271的导入起始端491的位置比侧方排纸导引部272的导入起始端492的位置向导引壁53侧接近,能够使中央输送路径251的弯曲角度θ1比侧方输送路径252的弯曲角度θ2大。该实施例的弯曲角度θ1是148度,弯曲角度θ2是142度。该实施例中的中央的分离爪17与中央以外的前后的分离爪18是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大小,设在各分离爪17、18上的输片齿轮45、46的中心位置设在相同的位置。设置中央排纸导引部271的区域能够通过明信片尺寸的纸张,设有侧方排纸导引部272的区域能够通过比明信片尺寸的纸张大的尺寸的纸张(参照图8)。其他与前面的实施例是相同的,所以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图6到图8的实施例中的、中央排纸导引部271与侧方排纸导引部272的关系为以下这样。当设想由连结定影器3的夹持部23与侧方排纸导引部272的导入起始端492的直线、和侧方输送路径252划定的三角形时,使中央排纸导引部271的导入起始端491位于上述三角形的侧方排纸导引部272侧的斜边部之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旋转导引体而例示了输片齿轮45、46,但这并不是必须的,旋转导引体可以由在周面上形成有滚花槽(knurling)的辊、或离心风扇(centrifugalfan)的叶轮(fanwheel)状的旋转体构成。面向中央输送路径251配置的中央部的分离爪17及输片齿轮45并不必须是1个,也可以是两个或3个。除了上述实施例以外,可以使输片齿轮45、46的旋转中心P1、P2的位置不同,还有使中央输送路径251与侧方输送路径252的排纸导引部271、272的位置不同,使各输送路径251、252的弯曲角度Θ1、θ2不同。此外,可以将设在中央部的分离爪17上的输片齿轮45的直径比设在前后的分离爪18上的输片齿轮46的直径设定地大,使各输送路径251、252的弯曲角度θ1、θ2不同。可以使输片齿轮45、46的旋转中心Ρ1、Ρ2位于与加热辊15同心状的圆弧上。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具备加热辊及加压辊,用来将转印在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以及多个分离爪,以将上述记录纸从上述加热辊分离为目的,配置为使其能够与该加热辊的辊周面接触;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分离爪配置在上述加热辊的轴向的规定部位上;在上述分离爪的各自上,设有旋转导引体,该旋转导引体将通过了定影器的夹持部的记录纸向排出输送路径的排纸导引部一边改变朝向一边进行导引;在从上述夹持部经由上述旋转导引体达到上述排纸导引部的定影输送路径中,经由配置在上述加热辊的轴向的中央部的上述分离爪的旋转导引体的中央输送路径的弯曲角度,设定得比经由配置在上述加热辊的轴向的上述分离爪的旋转导引体的侧方输送路径的弯曲角度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其特征在于,当设想由连结上述定影器的夹持部与上述排纸导引部的导入起始端的直线和上述侧方输送路径划定的三角形时,配置在上述加热辊的轴向的中央部的上述分离爪的旋转导引体与上述记录纸的接触位置,位于比上述三角形的顶部靠内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排纸导引部由面向排出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而设置的中央排纸导引部、和面向上述中央区域的附近的区域而设置的侧方排纸导引部构成,当设想由连结上述定影器的夹持部与上述侧方排纸导引部的导入起始端的直线和上述侧方输送路径划定的三角形时,上述中央排纸导引部的导入起始端位于上述三角形的上述侧方排纸导引部侧的斜边部之外。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爪具备分离臂和弹簧支架臂;上述分离爪通过摆动轴可摆动地支撑在爪支撑框架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支架臂被螺旋弹簧施力,分离臂的前端与加热辊接触。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导引体是齿与记录纸接触的输片齿轮。全文摘要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缓和纸尺寸较小的记录纸的输送条件,使其完成状态提高到与较大的尺寸的记录纸相同的程度。而且,提供一种即使是较薄而韧性低的记录纸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输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定影器(3)具备将转印在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辊及加压辊、和多个分离爪。在分离爪上,设有旋转导引体,该旋转导引体将通过了定影器的夹持部的记录纸向排纸导引部一边改变朝向一边进行导引。当设想从定影器的夹持部经由旋转导引体而达到排纸导引部的中央输送路径和侧方输送路径时,将中央输送路径的弯曲角度(θ1)设定得比侧方输送路径的弯曲角度(θ2)大。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467043SQ20111031651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发明者荒川修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