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角控制薄片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33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视野角控制薄片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野角控制用薄片和使用该薄片的显示装置,该薄片设置在显示器的前面,具有防止显示器的性能、尤其是当外来光射到显示器时的对比度降低等性能降低的功能,或使显示器的有效光最佳扩散后扩大视野角的性能等。
背景技术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下面记作0LED。)或液晶显示器(下面记作LED。) 等中,通常,最好视野角宽,以便无论观察者从哪个位置看,均可得到良好的图像。
另一方面,例如在通勤电车中工作的情况等下,难以从周围的人窥视画面,在这种情况下,期望仅让显示器的观察者看、其他人看不到的视野角控制。针对这种要求,开发、使用例如图10所示的百叶窗(louver)型的视野角控制薄片。百叶窗型视野角控制薄片示出遮光外来光、提高对比度的效果,例如公开了使百叶窗中的二重像(称为重像。)产生减少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1的图5中,记载有重像的说明图。
专利文献1 特公昭58-476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 特表平6-5046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 特开平9-311206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百叶窗型的现有视野角控制薄片单纯地截断倾斜方向的映像光,就高精细LCD等显示器而言,会使应到达观察者侧的映像侧的扩散光源之扩散光减少,存在画面亮度降低的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野角宽的视野角控制薄片,抑制外来光造成的图像对比度降低,抑制重像的发生,在提高对比度的同时,有效利用来自映像源的扩散光,抑制画面的亮度降低。
下面,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之1是一种视野角控制薄片,以规定的间隔排列截面形状为梯形的透镜部,同时,相邻的所述透镜部间的楔形部,填充与所述透镜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所述楔形部在观察者侧具有顶端,同时,在映像源侧具有底面,并且,当将至少构成其斜面部分的材料的折射率设为Nx,将构成所述透镜部的材料的折射率设为Ny,将所述折射率Nx与Ny的比(Nx/Ny)设为Δη时,成立如下关系
Nx ^ Ny
-0. 01 < Δη-cos θ <0.002
所述楔形部的截面形状具有在映像源侧宽幅的底面。
本发明之2是就本发明之1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而言,其特征在于当设所述楔形部的斜面部分与出光面的法线所成角度为θ时,θ为3度 15度的范围。这是因为在本发明中,若θ不足3度,则扩散光不能到达观察侧正面,得不到亮度提高效果,另一方面, 若θ超过15度,则产生重像(ghost)。为了使用视野角控制薄片来维持正面亮度,θ最好是3度 15度的范围。
本发明之3的发明就本发明之1或2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而言,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大致为等腰三角形。
本发明之4的发明就本发明之1 3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而言,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部分具有曲线或折线状的截面形状,使与观察侧侧面所成角度在映像源侧与观察者侧不同。
本发明之5的发明就本发明之1 4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而言,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具有光吸收效果。
本发明之6的发明就本发明之5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而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楔形部中填充有添加了光吸收粒子的材料。
本发明之7的发明就本发明之6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而言,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是在映像源侧具有宽幅的底面的楔形,所述光吸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微米以上。
本发明之8的发明就本发明之6或7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而言,其特征在于填充在所述楔形部中的材料中的光吸收粒子的添加量为10 50体积%。
本发明之9的发明利用视野角控制薄片来解决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在映像源的观察者侧设置1个、或大致正交地层叠2个本发明之1 8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
本发明之10的发明就本发明之1 9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而言,其特征在于至少对一面侧赋予AR、AS、AG、触摸传感器中任一或其中多个的附加功能。
本发明之11的发明利用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粘接有本发明之 1 10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
根据本发明,以规定的间隔排列截面形状为梯形的透镜部,同时,在相邻的透镜部间的楔形部之截面形状具有在映像源侧宽幅的底面的楔形尖端部中,安装具备厚度的R,即向楔形尖端部赋予向尖端侧凸出的曲面形状,从而楔形部的制造容易,可得到提高了楔形部的强度的高品质视野角控制薄片。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可抑制外来光造成的图像对比度降低,抑制产生重像。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可有效利用来自映像源的扩散光,抑制画面亮度的降低,得到视野角宽的视野角控制薄片。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的一方向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的一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的一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的一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的一方向的截面图。
图6是示例由视野角控制薄片的楔形部斜面反射的光到达观察者侧的状态的截面模式图。
图7是表示楔形部斜面部分之形状的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视野角控制薄片的构成的另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配备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薄片的显示装置的构成之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现有视野角控制薄片的一例的图。
图中
Si、S2、S3、S4、S5、S8 视野角控制薄片
11、21、31、41、51、81 映像源侧基片
12、22、32、42、52、82 透镜部
13、23、33、43、53、83 观察者侧基片
14、24、34、44、54、84 楔形部
35、55透明低折射率层
17、27、37、47、57 底面
18、28、38、48、58 顶部
46添加了光吸收粒子的材料
49、59光吸收粒子
90显示装置
91液晶显示器面板
92、93视野角控制薄片
94功能性薄片
Lll、L12、L13、L21、L22、L23、L31、L32、L33、L41、L42、L43、L51、L52、L53 光线
L14、L24、L34、L44、L54 入射到底面的光
L15、L25、L35、L45、L55 外来光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l的一方向的截面图。图 1中,在图面左侧配置映像光源,射出扩散光,观察者位于图面右侧。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l 从映像源侧向观察者方向顺序贴合映像源侧基片11、透镜部12、观察者侧基片13来形成。 透镜部12由折射率为Nyl的物质形成。并且,图中夹在上下邻接的透镜部12、12的斜边的部分的截面形状,构成在映像源侧具有宽幅的底面17、和在观察者侧具有向观察者侧形成具有宽度的凸状曲面之顶部18的楔形状。构成该楔形状的部分,由具有比透镜部12的折射率Nyl低的折射率Nxl的物质填埋。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构成该楔形状的部分称为‘楔形部14’。楔形部14在观察者侧具备作为宽度窄的部分之顶部18,在映像源侧具备底面17。
为了得到视野角控制薄片Sl的光学特性,将透镜部12的折射率Nyl与楔形部14 的折射率Nxl的比设定为规定范围。另外,楔形部14与透镜部12衔接的斜面与出光面的法线(平行于对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l的垂直入射光的线)所成角度形成为规定角度θ 10
楔形部14被碳等颜料或规定染料着色为规定浓度。另外,映像源侧基片11和观察者侧基片13,由具有与透镜部12大致相同折射率的材料构成。在观察者侧基片13的外侧面中,在观察者侧配备AR、AS、AG、触摸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的功能。这里,‘AR’是逆反射(antiref lection)的简称,是指抑制入射到透镜表面的光的反射率的功能。另外,‘AS’ 是抗静电(antistatic)的简称,是指防止带电的功能。另外,‘AG’是反眩光的简称,是指透镜的防眩性功能。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l中,即可仅具有这些功能内的一个,也可同时具有多个功能。
下面,参照图1来简单说明入射到视野角控制薄片Sl的透镜部12内的光的光路。 另外,在图1中,模式地表示光Lll L15的光路。从映像源侧入射到透镜部12中央部附近的垂直光L11,原样直进通过视野角控制薄片Sl的内部,到达观察者。从映像源侧以规定角度入射到透镜部12的端部附近的入射光L12因折射率为Nyl的透镜部12与折射率为 Nxl的楔形部14的折射率差,被斜面全反射,作为垂直光射出到观察者侧。从映像源侧以大的角度入射到透镜部12的端部附近的光L13被斜面全反射,以与入射时相反方向的小角度,成为接近垂直光的角度,射出到观察者侧。从底面17直接入射到楔形部14的光L14入射到楔形部14的内部。由于楔形部14被着色,所以光L14被楔形部14吸收,不到达观察者侧。并且,从观察者侧以规定以下的小角度入射到斜面的外来光L15,也因透镜部12与楔形部14的折射率差而未被全反射,入射到楔形部14的内部,外来光L15被着色的楔形部14 吸收。因此,从观察者侧看的视野下的图像对比度提高。这样可沿截面方向控制视野角,并且,可抑制亮度降低,得到对比度高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i。
(第二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2的一方向的截面图。图2中,也在图面左侧配置映像光源,观察者位于图面右侧。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2,从映像源侧向观察者方向顺序贴合映像源侧基片21、透镜部22、观察者侧基片23来形成。透镜部22由折射率为Ny2的物质形成。并且,图中夹在上下邻接的透镜部22、22的斜边中之截面形状构成在映像源侧具有宽幅的底面27、和在观察者侧具有向观察者侧形成具有宽度的凸状曲面之 28的楔形状。构成该楔形状的部分,由具有比透镜部22的折射率Ny2低的折射率Nx2的物质填埋。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构成该楔形状的部分称为‘楔形部M’。楔形部对在映像源侧具备宽幅的底面27,在观察者侧具备顶部观。
为了得到视野角控制薄片S2的光学特性,将透镜部22的折射率Ny2与楔形部M 的折射率Nx2的比设定为规定范围。另外,楔形部M与透镜部22衔接的斜面与出光面的法线V (平行于对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2的垂直入射光的线)所成角度形成为规定角度θ2。
楔形部M被碳等颜料或规定染料着色为规定浓度。另外,映像源侧基片21和观察者侧基片23由具有与透镜部22大致相同折射率的材料构成。在观察者侧基片23的外侧面中,在观察者侧具备AR、AS、AG、触摸传感器之中至少一个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仅具有这些功能内的一个,或同时具有多个功能。
图示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2在其底面27中形成有黑条BS。另外,在楔形部M的内部填充有具有比透镜部22的折射率Ny2低的折射率Nx2之材料。利用具有本构成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2,来自映像源侧的各入射光L21 L23也可走向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l中的入射光Lll L13 —样的光路。另外,入射到底面27的黑条BS的光6L24被黑条BS吸收。并且,从观察者侧以规定以下的小角度入射到斜面的外来光L25也因透镜部22与楔形部M的折射率差,而未被全反射,入射到楔形部M的内部。外来光L25 被着色的楔形部对所吸收。这样,从观察者侧看的视野下的图像对比度提高。因此,利用视野角控制薄片S2,也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l 一样的效果,即沿截面方向控制视野角,并且,可抑制亮度降低,得到对比度高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2。
(第三实施方式)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3。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3,从映像源侧向观察者侧方向顺序贴合映像源侧基片31、透镜部32、观察者侧基片33来配置。 透镜部32由具有折射率Ny3的物质形成。在夹在上下方向邻接的透镜部32、32之间的截面形状构成楔形状之楔形部34的内部,填充有具有与透镜部32的折射率Ny3大致相同的折射率之物质。并且,图中,楔形部34的斜面和顶部38,由具备比Ny3小的折射率Nx3并作为透明物质的层35 (下面称为‘透明低折射率层35’ )形成。
为了得到视野角控制薄片S3的光学特性,将透镜部32的折射率Ny3与透明低折射率层35的折射率Nx3的比设定为规定范围。另外,透明低折射率层35与透镜部32衔接的斜面与出光面的法线V (平行于对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3的垂直入射光的线)所成角度形成为规定角度θ3。
透镜部32由通常具有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的环氧丙烯酸酯等材料构成。透明低折射率层35,由具有比透镜部32的折射率Ny3低的折射率Nx3之材料形成。另外,楔形部34 被碳、颜料或规定染料等着色为规定浓度。另外,映像源侧基片31和观察者侧基片33,由具有与透镜部32大致相同折射率的材料构成。在观察者侧基片33的外侧面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l 一样,在观察者侧具备AR、AS、AG、触摸传感器中至少一个的功能。
利用具有本构成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3,来自映像源侧的各入射光L31 L33也可走向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l中的入射光Lll L13 —样的光路。另外,入射到着色的楔形部34的底面37之光L34,入射到着色的楔形部34的内部并被吸收,不能到达观察者侧。并且,从观察者侧以规定以下的小角度入射到斜面的外来光L35,也因透镜部32 与透明低折射率层35的折射率差而未被全反射,入射到楔形部34的内部。外来光L35被着色的楔形部34吸收。这样,从观察者侧看的视野下的图像对比度提高。因此,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l 一样的效果,即沿截面方向控制视野角,并且,可抑制亮度降低,得到对比度高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3。
(第四实施方式)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4的截面。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4,从映像源侧向观察者侧方向顺序贴合映像源侧基片41、透镜部42、观察者侧基片43 来配置。透镜部42由具有折射率Ny4的物质形成。并且,在夹在附图上下方向邻接的透镜部42、42之间的截面形状构成楔形状之部分中,填充有向具备比Ny4小的折射率Nx4之透明物质(下面称为‘透明低折射率物质’)中添加了光吸收粒子49的材料46。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填充了添加该光吸收粒子49的材料46之部分称为‘楔形部44’。楔形部44在映像源侧具备底面47,在观察者侧具备顶部48。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得到视野角控制薄片S4的光学特性,将透镜部42的折射率Ny4与透明低折射率物质的折射率Nx4的比设定为规定范围。另外,楔形部44与透镜部42 衔接的斜面与出光面的法线V(平行于对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4的垂直入射光的线)所成角度形成为规定角度θ4。
透镜部42由通常具有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的环氧丙烯酸酯等材料构成。另外,作为透明低折射率物质,通常使用具有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材料。光吸收粒子49可使用市售的着色树脂微粒子。另外,映像源侧基片41和观察者侧基片43由具有与透镜部42大致相同折射率的材料构成。在观察者侧基片43的观察者侧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i 一样,在观察者侧具备AR、AS、AG、触摸传感器中至少一个的功能。
下面,参照图4来简单说明入射到视野角控制薄片S4的透镜部42内的光的光路。 另外,图4中,模式地示出光L41 L43和L44的光路。图4中,从映像源侧入射到透镜部 42中央部附近的垂直光L41,原样直进通过视野角控制薄片S4的内部,到达观察者。从映像源侧倾斜入射到透镜部42的端部附近的光L42,因透镜部42与透明低折射率物质的折射率差,被斜面全反射,作为垂直光射出到观察者侧。从映像源侧以更大的角度入射到透镜部 42的端部附近的光L43被斜面全反射,以与入射时相反方向、比入射时小的角度,为接近垂直光的角度,射出到观察者侧。入射到楔形部44的底面47的光L44入射到楔形部44的内部,被光吸收粒子49吸收,不到达观察者侧。并且,从观察者侧以规定以下的小角度入射到斜面的外来光L45也因透镜部42与透明低折射率物质的折射率差,而未被全反射,入射到楔形部44的内部。外来光L45被楔形部44内的光吸收粒子49吸收。因此,从观察者侧看的视野下的图像对比度提高。这样,由于从映像侧以各种角度入射的光从观察者侧,沿射出面法线方向或接近该方向的方向射出,所以可在控制视野角的同时,抑制亮度降低,得到对比度高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4。
(第五实施方式)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5。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5也从映像源侧向观察者侧方向顺序贴合映像源侧基片51、透镜部52、观察者侧基片53来配置。透镜部52由具有折射率Ny5的物质形成。在夹在上下方向邻接的透镜部52、52之间的部分形成有楔形部讨,楔形部讨的斜面和顶部58,由具备比Ny5小的折射率Nx5之透明物质所形成的层55 (下面称为‘透明低折射率层55’)形成。并且,在楔形部M内部,填充有向具有比Nx5高的折射率之物质中添加了光吸收粒子59的材料。
为了得到视野角控制薄片S5的光学特性,将透镜部52的折射率Ny5与透明低折射率层阳的折射率Nx5的比设定为规定范围。另外,透明低折射率层55与透镜部52衔接的斜面与出光面的法线V (平行于对该视野角控制薄片S5的垂直入射光的线)所成角度形成为规定角度θ5。
透镜部52,通常由具有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的环氧丙烯酸酯等材料构成。另外,透明低折射率层55由具有比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之二氧化硅等材料形成。光吸收粒子59可使用市售的着色树脂微粒子。另外,映像源侧基片51和观察者侧基片53由具有与透镜部52大致相同折射率的材料构成。在观察者侧基片53的观察者侧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i 一样,在观察者侧具备AR、AS、AG、触摸传感器中至少一个的功能。
下面,参照图5来简单说明入射到视野角控制薄片S5的透镜部2内的光的光路。 另外,图5中,也模式地示出光L51 L54的光路。图5中,从映像源侧入射到透镜部52中央部附近的垂直光L51,原样直进通过视野角控制薄片S5的内部,到达观察者。
从映像源侧有角度地入射到透镜部52的端部附近的光L52,因透镜部52与透明低折射率层M的折射率差,被斜面全反射,作为垂直光射出到观察者侧。从映像源侧以更大的角度入射到透镜部52的端部附近的光L53被斜面全反射,以与入射时相反方向、比入射时小的角度,以接近垂直光的状态,射出到观察者侧。另外,从映像源侧入射到楔形部M的光LM被光吸收粒子59吸收,变为反射光,不射出到观察者侧。并且,从观察者侧以规定以下的小角度入射到斜面的外来光L55,也因透镜部52与透明低折射率层55的折射率差,而未被全反射,入射到楔形部M的内部。外来光L55被楔形部M内的光吸收粒子59吸收。 因此,从观察者侧看的视野下的图像对比度提高。这样,具有宽的视野角,抑制亮度降低,得到对比度高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5。
涉及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4、S5中的光吸收粒子49、 59的平均粒径最好为1微米以上。若光吸收粒子49、59的大小过小,则难以在制造时仅填充于楔形部44、54的内部。
另外,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4、S5中的光吸收粒子 49、59,相对于楔形部44、54的整体体积,最好为10 50体积%。通过维持这种比率,可在确保充分的光吸收效果的同时,提供容易的制造条件。
图6是示例由视野角控制薄片的楔形部斜面反射的光到达观察者侧的状态之截面模式图,为了比较,在一个图中表示3种情况(图6(a) (c))。
当将楔形部的斜面部分与出光面的法线所成角度设为θ、将构成楔形部的至少斜面部分的材料的折射率Nx与透镜部的折射率Ny的比设为An(An = Nx/Ny)时,图6(a) 为Δη取小值的情况,在图的A范围全反射。图6(b)为An-cos0 = 0的情况,为全反射的光到达正面的边界,在图的B范围全反射。图6(c)为Δη取大值的情况,反射光未行进至正面,在图的C范围全反射。在本发明中,在加上实用上的特性的基础上,最好满足如下关系
-0. 01 < Δη-cos θ < 0.002。
若(Δη-cos θ )的值为-0. 01以下,则全反射的光线变多,以宽的角度来观察全反射光。因此,尤其是在从倾斜方向观察全反射光的情况下,重像图像与实际映像的距离变大。因此,重像图像会非常显眼,使映像画质降低。另一方面,若(Δη-cos θ )的值为0.002 以上,则全反射的光线变少,有效映像光难以到达观察者,不能充分得到亮度的上升效果。
另外,本发明也可适用于楔形部的截面形状为大致等腰三角形的情况、或楔形部的顶部具有宽度的情况的任一项中。
图7是表示楔形部斜面部分的形状的各状态的图。该楔形部具有形成于相邻的两个单位透镜间的形状。
图7(a)表示斜面由直线形成的情况。此时,斜面与出光面法线所成角度在斜面上的任一点均恒定。
图7(b)表示斜面由光滑曲线形成的情况。另外,图7(c)表示斜面由两条直线形成的情况。此时,斜面与出光面法线所成角度θ12、或θ13或θ 14因斜面上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在本发明中,如图7(b)或图7(c)的情况所示,当斜面与出光面法线所成角度不恒定时, 就斜面的长度的90%以上而言,若满足以上说明的条件,则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薄片的构成之一例的图。图8所示的视野角控制薄片S8具备水平截面形状沿垂直方向恒定的单位透镜部82。在映像源侧配置有基片81, 在观察者侧配置有基片83。图中,为了理解,将这三者分开表示,但实际上它们是贴合着的。
图9表示具备了本发明的视野角控制薄片的显示装置90的构成。图9中,设纸面面前左下方向为映像源侧,纸面进深右上方向为观察者侧。本发明的显示装置90从映像源侧起,依次层叠有液晶显示器面板91、沿垂直方向排列透镜部的视野角控制薄片92、沿水平方向排列透镜部的视野角控制薄片93,并且,在观察者侧具备备有AR、AS、AG、触摸传感器中至少一个的功能的功能性薄片94。图中省略视野角控制薄片92与视野角控制薄片93 的基片。另外,也可交换视野角控制薄片92与视野角控制薄片93的配置。图9中,为了理解,将它们彼此分开表示,但实际上它们是彼此接合或粘接的。
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的、具有截面形状形成楔形的楔形部、且未图示的实例按如下方案来制作在位于楔形部的映像光源侧的底面设置黑条BS的视野角控制薄片。数值孔径表示去除了视野角控制薄片的楔形部底面部面积后的透镜部的面积比率,锥角是楔形的斜面部分与出光面的法线所成的角度(θ )。
数值孔径70%
透镜间间距0.05mm
透镜部材料(树脂)折射率1. 56
楔形部材料折射率1. 55
楔形部顶部宽度3微米
锥角6度
黑色光吸收粒子粒径5微米
黑色光吸收粒子浓度25体积%
(实施例2)
除将楔形部材料折射率设为1.讨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来制作视野角控制薄片。
(实施例3)
除将楔形部材料折射率设为1. 554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来制作视野角控制薄片。
(比较例1)
除将楔形部材料折射率设为1. 53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来制作视野角控制薄片。
(比较例2)
除将楔形部材料折射率设为1.558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来制作视野角控制薄片。
将实施例1 3、和比较例1、2制作的视野角控制薄片依次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10通过目视的〇X判定来比较映像光的亮度与有无重像的好坏。结果和综合评价示于表1中。在表1的下段中,还同时记录An = Nx/Ny与(An-cos0)的数值。
权利要求
1.一种视野角控制薄片,以规定的间隔排列截面形状为梯形的透镜部,同时,相邻的所述透镜部间的楔形部填充与所述透镜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所述楔形部在观察者侧具有顶端,同时,在映像源侧具有底面,并且,当将至少构成其斜面部分的材料的折射率设为Nx,将构成所述透镜部的材料的折射率设为Ny,将所述折射率Nx与Ny的比Nx/Ny设为△ η时,成立如下关系Nx ( Ny-0. 01 < Δη-cos θ < ο. 002所述楔形部的截面形状具有在映像源侧宽幅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其特征在于当设所述楔形部的斜面部分与出光面的法线所成角度为θ时,θ为3度 15度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大致为等腰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部分具有曲线或折线状的截面形状,使与观察侧侧面所成角度在映像源侧与观察者侧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具有光吸收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楔形部中填充有添加了光吸收粒子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是在映像源侧具有宽幅的底面的楔形,所述光吸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微米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其特征在于填充在所述楔形部中的材料中之光吸收粒子的添加量为10 50体积%。
9.一种视野角控制薄片,其特征在于在映像源的观察者侧设置1个、或大致正交地层叠有2个权利要求1 8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 9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其特征在于至少对一面侧赋予AR、AS、AG、触摸传感器中的任一或其中多个的附加功能。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粘接有权利要求1 10的任一项所述的视野角控制薄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野角控制薄片和显示装置。提供一种视野角宽的视野角控制薄片,抑制外来光造成的图像对比度降低,抑制重像的发生,在提高对比度的同时,有效利用来自映像源的扩散光,抑制图像的亮度降低。一种视野角控制薄片,以规定的间隔排列截面形状为梯形的透镜部,同时,相邻的所述透镜部间的楔形部填充与所述透镜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所述楔形部在观察者侧具有顶端,同时,在映像源侧具有底面,并且,当将至少构成其斜面部分的材料的折射率设为Nx,将构成所述透镜部的材料的折射率设为Ny,将所述折射率Nx与Ny的比(Nx/Ny)设为Δn时,成立如下关系Nx≤Ny -0.01<Δn-cosθ<0.002,设所述楔形部的截面形状为具有在映像源侧宽幅的底面之形状。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2520467SQ20121001782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5日
发明者后藤正浩 申请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