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01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节能技术被不断开发。在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多功能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纸等介质上印刷有形成的图像。在该图像形成处理中,定影过程由于为了加热介质而消耗的能量较大,因此进行减少定影器的使用能量的各种研究被不断推进。并且,由于保护作为纸原料的森林资源、减少C02排出量等环境意识的提高,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正在广泛推进背面纸的利用、双面印刷、再生纸的使用等。此外,已知如下的方法为了可以重复使用纸张,使用机械地或化学地剥离纸上的图像形成材料(例如色调齐IJ)的方法、将可以用热、光或药品等进行消色的消色色调剂用于印字的方法。消色色调剂通过重复印字一消去一印字一消去以便多次使用纸,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减少。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5625号公报但是,为了在介质上定影图像需要将介质加热到能定影的温度以上。另一方面,如果使用消色色调剂将图像定影到介质上,则需要将定影温度控制在色调剂消色的温度(消色温度)以下的温度。因此,使用消色色调剂时,需要对定影温度进行更高精度的控制。因此,人们期望得到可以减少定影器的使用能量且可以稳定地实现使用消色色调剂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定影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在介质的表面形成色调剂图像;定影器,具有加热部件和加压部件,所述加热部件加热所述介质的表面,所述加压部件隔着所述介质与所述加热部件压接以加热所述介质的背面;以及控制部,将所述加热部件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控制为比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低的温度。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形状的一例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一例结构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结构图。图4是模式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nip)中的介质和色调剂之间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示例图。图5是模式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之间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示例图。图6是模式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之间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示例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例框图。图8是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面板的一例外观图。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步骤的一例流程图。图10是模式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之间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示例图。图11是模式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之间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示例图。图12是模式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之间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示例图。图13是用于说明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带温度和加压辊温度进行定影和显色的区域的示例图。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步骤的一例流程图。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形状的一例立体图。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设置有打印部130、介质托盘200、扫描部110、自动进给部112、以及控制面板140。打印部130将图像信息输出作为例如被称为硬拷贝或打印输出(printout)的输出图像。介质托盘200对打印部130供给作为用于图像输出的任意大小的纸张的输出介质。扫描部110从原稿取入图像信息作为图像数据。自动进给部112将读取结束的原稿从读取位置送出到排出位置,并将后续原稿导向读取位置。控制面板140是用于指示打印部130中的图像形成的开始、用扫描部110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开始等图像形成装置I的动作的指示输入部。在该控制面板140上设置有用于输入指示、给操作者显示信息的显示部141。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一例结构图。图像形成部10的感光鼓11在(p60mm的支撑部件表面具有有机感光体(0PCOrganicPhotoConductor,有机光导体)。以“第一介质传送速度”圆周速度215mm/sec向箭头s方向驱动感光鼓11。在感光鼓11的周围配置有带电充电器12、激光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转印充电器16、剥离充电器17、具有清洁刮板18a的清洁器18、除电LED19。带电充电器12随着感光鼓11的旋转依次使感光鼓11均匀地带-750V的电。激光曝光装置13向带电后的感光鼓11上的照射位置13b照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13a。通过供纸辊21从供纸盒装置20取出作为记录介质的介质P。与在感光鼓1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同步地,介质P由对位辊22传送到图像形成部10的转印充电器16的位置。通过图像形成部10在介质P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供纸盒装置20对未使用的纸张和再利用的纸张均都能够进行供纸。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结构图。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方配置有定影装置26。定影装置26对作为记录介质的介质P进行加热加压定影。定影装置26具有构成无限轨道的作为环形带的定影带27、与该定影带27压接(压力接触)的作为加压旋转体的加压辊28。定影带27被架设在定影带加热辊30、出口辊31以及张紧辊32上,定影带27随着作为驱动部件的定影带加热辊30的旋转而被驱动。加压辊28通过加压机构(未图示)与定影带27的外侧压接。因此,加压辊28随着定影带27的旋转而旋转。另一方面,在定影带27的内侧设置有夹持部衬垫(nippad)33,通过加压机构(未图示)将定影带27与加压辊28压接。而且,在夹持部衬垫33和定影带27之间设置有用于减少摩擦的滑动部件。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定影装置26具有作为加热部件的定影带27和加压部件的加压棍28,定影带27加热介质P的表面,加压棍28隔着介质P与定影带27压接以加热介质P的背面。虽然加压辊28的材质使用铝,但是也可以使用固体橡胶、海绵辊。在辊的表面覆盖有脱模层。定影带加热辊30的材质使用铝,且在辊的表面覆盖有脱模层。将硅橡胶粘结在辅助钣金上构成夹持部衬垫。在SUS(不锈钢)芯的周围粘着固体橡胶构成出口辊31。张紧辊32的材质是SUS且包覆有PFA管。在加压棍28的轴向中间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热敏电阻40用于检测加压棍28的表面温度。在定影带加热辊30的轴向的中间部和侧面部上通过定影带27设置有热敏电阻41a、41b用于测量定影带27的表面温度。而且,热敏电阻的配置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加压辊28、定影带27的适合的位置上。例如,也可以为在定影带设置一个热敏电阻、在加压辊上设置两个热敏电阻的结构。在加压辊28的内部设置有一个作为加热灯方式的加热源的使用卤素灯的加热灯35。在定影带加热辊30的内部也设置有使用卤素灯的两个加热灯36、37。而且,在定影带加热棍30中设置有两个加热灯36、37表不由于棍的轴长方向位置的不同加热温度即配光分布不同,在加压棍28上设置有一个加热灯35表不配光分布为全配光、即加热温度均勻。在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26中,由于定影带27和加压辊28形成夹持部,因此具有可以形成大的夹持部的优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P持续被加压辊28和定影带27压接,同时以定影带加热辊30—夹持部衬垫33—出口辊31的方向被输送。因此,如果假设赋予介质P的定影所需的总热量是固定的,则由于可以延长压接的时间,所以可以降低加压辊28和定影带27的温度。接着,对用于减少在定影装置26中所使用的加热能量的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地,在将定影带温度Tb和加压辊温度Tp的关系设为情形(case)ITp=Tb-10°C、情形2:Tp=Tb、情形3:Tp=Tb+10°C各自条件下对最低定影温度进行比较。在这里,设最低定影温度为色调剂层的最低温度达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的温度。而且,构成定影装置26的各部件的规格如下加压辊直径=Φ50mm、定影带加热辊直径=Φ25mm、出口棍直径=Φ14mm、张紧棍直径=Φ10mm。图4是模式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情形I)的示例图。图4的上方的图是示出具有色调剂层的介质P被定影带27和加压辊28加热压接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4的下方的图是示出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之间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纵截面图。在情形I的条件、即加压辊温度Tp=定影带温度Tp-10°C的条件下,色调剂层和介质P之间的边界面的温度在加压棍温度Tp=溶融温度Tm+10C、定影市温度Tb=溶融温度Tm+20°C时达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可知在该条件下,由于介质温度低,因此在介质P和色调剂之间的接触部色调剂温度不上升,从而导致了温度整体变高。图5是模式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情形2)的示例图。图5的上方的图是示出具有色调剂层的介质P被定影带27和加压辊28加热压接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5的下方的图是示出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纵截面图。即使在情形2的条件、即加压辊温度Tp=定影带温度Tb的条件下,介质P的升温也还是不充分,色调剂层和介质P之间的边界面的温度在加压辊温度Tp=熔融温度Tm+12.5°C、定影带温度Tb=熔融温度Tm+12.5°C时达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图6是模式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情形3)的示例图。图6的上方的图是示出具有色调剂层的介质P被定影带27和加压辊28加热压接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6的下方的图是示出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纵截面图。在情形3的条件、即加压辊温度Tp=定影带温度Tb+10°C的条件下,纸张已充分变暖,因此色调剂层和介质P之间的边界面的温度在加压辊温度Tp=Tm+15°C、定影带温度Tb=Tm+5°C时达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根据这些结果,通过采用情形3的条件、即将热容量大的定影带27的温度设为低于加压辊28的温度的条件,从而能够减少定影装置26整体的能量消费。而且,上述“熔融温度”不同于色调剂的物性,是计算值。即,由在式(I)中示出的定影率达到75%(定影性评价为OK的值)的“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用热模拟计算色调剂层的温度,从而计算熔融温度。也就是说,实测的是定影部件的温度,色调剂的熔融温度是计算值。定影率=(摩擦后ID)/(摩擦前ID)X100…式(I)在这里,用式(I)定义的定影率相当于使用坚牢度试验机对形成有色调剂的复印件(copy)进行试验而得的残存率。接着,对用于实现上述温度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例框图。图像形成装置I具有上述打印部130、扫描部110、控制面板140的同时,还具有控制部100、ROM、DRAM、内部存储装置(HDD)。并且这些各部分通过系统总线连接。控制部100对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各部分进行控制。ROM存储图像形成装置I动作所需的各种控制程序。该ROM内存储有用于控制后述定影装置26的温度的各程序。由控制部100控制各程序的执行。DRAM是临时存储执行各程序时产生的数据的缓冲存储器。图8是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面板140的一例外观图。控制面板140上设置有显示部141和操作部170。显示部141由触摸面板构成,且显示图像形成装置I的状态、操作步骤、对客户的各种指示等。操作部170上设置有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I的各种操作按钮,各种操作按钮包括开始按钮。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26的温度控制步骤的一例流程图。通过控制部100与图像形成装置I的各部分协同地执行图9中示出的动作。开始定影装置26的动作时,在步骤01中,控制装置100获得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在这里,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可以直接使用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40输入的值,也可以使用表格(table)根据另行获得的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种类求出。在步骤02中,控制装置100通过式(2)求出定影带温度Tb。定影带温度Tb=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α…式(2)在这里,α是预先设定的值,例如也可以基于节能模式、通常模式等图像形成装置I的运行模式进行设定。在步骤03中,控制装置100获得介质P的厚度。在这里,介质P的厚度可以直接使用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40输入的值,也可以使用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厚度传感器的测量值。并且,也可以使用与厚度相关的特征值。例如,代替介质P的厚度也可以使用介质P的克重。在步骤04中,控制装置100通过式(3)求出加压辊温度Τρ。加压辊温度Tp=定影带温度Tb+β…式(2)在这里,β可以根据介质P的厚度使用表格求出。在步骤05中,控制装置100使用获得的定影带温度Tb、加压辊温度Tp控制定影装置26的温度。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减少定影装置26的消耗能量。[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消色色调剂对定影装置26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其详细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消色色调剂是如果温度变为消色温度Td以上则内部色材进行化学反应并白浊(白濁)从而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从白色纸张上消失的色调剂。但是并不仅限于该形态,可以是变化为无色的色调剂,也可以是再印刷时变化为不醒目的颜色的色调剂。对第二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消色色调剂进行说明。(I)用于消色色调剂的显色粒子Cl分散体的制作将作为隐色染料的3-(2-乙氧基-4-二乙氨基苯基)-3-(1-乙基_2_甲基吲哚_3_基)-4-氮杂苯酞I份、作为显色剂的2,2’-双(4-轻基苯基)六氟丙烧(2,2’-bis(4-hydroxyphenyI)hexafluoropropane)5份、作为消色剂的庚二酸和2_(4_苯甲氧基苯基)乙醇的二酯化合物50份所形成的成分进行加温溶解,进一步混合作为胶囊剂的芳香系多价异氰酸酯预聚物(Aromaticseriespolyvalentisocyanateprepolymer)20份、乙酸乙酯40份,并将混合后的该溶液投入8%聚乙烯咔唑水溶液250份中进行乳化分散,并在90°C下持续搅拌约I小时后,添加作为反应剂的水溶性改性脂肪族胺(水溶性脂肪族変性了^>)2份,进一步将液体温度保持在90°C并持续搅拌约3小时,从而得到无色的胶囊粒子。进一步将该胶囊粒子分散体放入冷冻库中使其显色以得到蓝色的显色粒子Cl分散体。将该显色粒子Cl使用岛津制作所(島津製作所)制造的SALD7000测量的结果为2μm。并且,完全消失温度Th为79°C,完全显色温度Tc为-10°C。(2)包含粘结剂树脂的色调剂成分粒子分散体的制作色调剂成分粒子Rl分散体(用机械剪断方式的机械乳化法)使用干式混合机,将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占重量94份(玻璃转变温度为45°C、软化点100°C)、作为脱模剂的米糠蜡(ricewax)占重量5份、作为电荷控制剂的保土谷化学工业(保土谷化学工業)制造(TN-105)I份混合均匀后,用作为双轴混炼机的池贝铁工所(池貝鉄工所)制造的PC-45以80度进行熔融混炼。将得到的色调剂组合物使用销棒粉碎机(pinmill)粉碎到2mm目筛网通过率(meshpass),并进一步使用小型粉碎机(bantammill)粉碎到平均粒子直径50μm。然后,混合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dodecylbenzenesulfonate)占重量O.9份、作为PH调节剂的二甲基乙醇胺(dimethylaminoethanol)占重量O.45份、离子交换水占重量68.65份,并向该水溶液分散色调剂组合物粉碎物30份,进行真空脱气得到分散液。然后,使用作为加热部的浸泡在油浴(oilbath)中的长度为12m的热交换用高压配管、作为加压部的包含联装了O.13μm和O.28μm的喷嘴的高压配管、作为减压部的联装了具有O.4μπι、1.ΟμπκΟ.75μπι、1.5μπι、1.Ομ孔径的单元(sell)的中压配管、作为冷却部的配置了可以在自来水中冷却的长度为12m的热交换配管的NAN03000(美粒社制造),将分散液在180°C、150MPa的条件下进行微粒化处理,保持180°C的同时进行减压后冷却到30°C得到色调剂成分粒子Rl分散体。将得到的粒子使用岛津制作所(島津製作所)制造的SALD7000测量的结果为O.5μm。(3)消色色调剂的实施例将显色粒子Cl分散体占重量1.7份、色调剂成分粒子Rl分散体占重量15份、离子交换水占重量83份进行混合,并使用均化器(IKA制造)以6500rpm进行搅拌的同时添加硫酸铝5%的水溶液占重量5份,之后在设置有叶片的IL搅拌槽中以SOOrpm进行搅拌的同时升温到40°C。在40°C放置I小时后,添加10%的聚羧酸钠盐水溶液(polycarboxylicacidsodiumsaltsolution)占重量10份,加热到68°C,放置I小时后进行冷却得到无蓝色的色调剂分散液。然后,对该色调剂分散液重复进行过滤和基于离子交换水的清洗直至清洗到滤液的导电率达到50μS/cm为止。之后,使用真空干燥机直至干燥到含水率达到占重量1.0%以下为止以得到干燥粒子。干燥后,作为添加剂将疏水性二氧化硅占重量2份、二氧化钛占重量O.5份附着到色调剂粒子表面,从而得到可消色的色调剂。使用库尔特公司(-一&夕一社)Multisizer(-TJl·4Ψ-)3对粒子直径进行测量的结果,50%体积平均直径Dv为9.8μm。接着,对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26中减少使用的加热能量的方法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将定影带温度Tb和加压辊温度Tp的关系设为情形1:Tp=Tb-10°C、情形2:Tp=Tb、情形3:Tp=Tb+10°C的条件下比较了最低定影温度和色调剂消失的温度(消色温度)。在这里,最低定影温度是色调剂层的最低温度达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的温度。并且,消色温度是色调剂层的一部分达到色材的化学反应开始温度Td的温度。而且,由于构成定影装置26的各部件的规格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图10是模式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情形I)的示例图。图10的上方的图是示出具有色调剂层的介质P被定影带27和加压辊28加热压接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10的下方的图是示出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纵截面图。在情形I的条件、S卩加压辊温度Tp=定影带温度Tb-10°C的条件下,色调剂层和介质P之间的边界面的温度在加压棍温度Tp=溶融温度Tm+10C、定影市温度Tb=溶融温度Tm+20°C时达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并且,色调剂的温度低于消色温度Td的条件是定影带温度Tb〈消色温度Td。因此,色调剂层和介质P之间的边界面的温度Tt在最低为Tm、最大为Td_20°C的范围内。即,在情形I中,可以定影且显色的温度区域范围为」1=(Td-20)-Tm0C=(Td-Tm)-20°C。图11是模式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情形2)的示例图。图11的上方的图是示出具有色调剂层的介质P被定影带27和加压辊28加热压接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11的下方的图是示出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纵截面图。即使在情形2的条件、即加压辊温度Tp=定影带温度Tb的条件下,介质P的升温也还是不充分,色调剂层和介质P之间的边界面的温度在加压辊温度Tp=熔融温度Tm+12.5°C、定影带温度Tb=熔融温度Tm+12.5°C时达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并且,色调剂的温度低于消色温度Td的条件是定影带温度Tb〈消色温度Td。因此,色调剂层和介质P之间的边界面的温度Tt在最低为Tm、最大为Td-12.5°C的范围内。即,在情形2中,可以定影且显色的温度区域范围为」2=(Td-12.5)-Tm0C=(Td-Tm)-12.5。。。图12是模式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情形3)的示例图。图12的上方的图是示出具有色调剂层的介质P被定影带27和加压辊28加热压接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12的下方的图是示出定影夹持部中的介质和色调剂的内部温度分布的纵截面图。在情形3的条件、即加压辊温度Tp=定影带温度Tb+10°C的条件下,介质P已充分变暖,因此色调剂层和介质P之间的边界面的温度在加压辊温度Tp=Tm+15°C、定影带温度Tb=Tm+5°C时达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因此,色调剂层和介质P之间的边界面的温度Tt在最低为Tm、最大为Td_5°C的范围内。即,在情形3中,可以定影且显色的温度区域范围为」3=(Td-5)-Tm°C=(Td-Tm)-5°C。图13是用于说明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带温度和加压辊温度进行定影和显色的区域的示例图。图13的横轴表示定影带温度Tb,纵轴表示加压辊温度Τρ。在图13中,用实线示出了表示情形f情形3的各自关系的三条直线。并且,用虚线A示出了表示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60°C时的最低定影温度的直线。此外,用虚线示出了表示消色温度TcNKTC时的消色开始温度的直线B。在图13中,位于直线A的上面区域且位于直线B的左方的区域是可以在使消色色调剂显色的状态下进行定影的区域。如果在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60°C、消色温度TcNKTC的条件下求出温度区域范围,则」I=IO0C^2=17.5°C、」3=25°C,在情形3中温度范围最宽。因此,根据这些结果,通过采用情形3的条件、即设定热容量大的定影带27的温度低于加压辊28的温度的条件,从而可以减少定影装置26整体的能量,同时可以更加灵活地设定定影带27和加压辊28的温度。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26的温度控制步骤的一例流程图。通过控制部100与图像形成装置I的各部件协动地实行图14中示出的动作。开始定影装置26的动作时,在步骤11中,控制装置100获得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和消色温度Td。在这里,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和消色温度Td可以直接使用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40输入的值,也可以由另行获得的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种类使用表格求出。在步骤12中,控制装置100通过式(4)求出定影带温度Tb。定影带温度Tb=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α’其中,定影带温度Tb〈消色温度Td…式(4)在这里,α’是预先设定的值,也可以基于例如节能模式、通常模式等图像形成装置I的运行模式进行设定。在步骤13中,控制装置100获得介质P的厚度。在这里,介质P的厚度可以直接使用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40输入的值,也可以使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上的厚度传感器的测量值。并且,也可以代替介质P的厚度,使用介质P的克重。在步骤14中,控制装置100通过式(5)求出加压辊温度Tp。加压棍温度Tp=定影带温度Tb+β’…式(5)在这里,β’可以由介质P的厚度使用表格求出。在步骤15中,控制装置100使用获得的定影带温度Tb、加压辊温度Τρ,控制定影装置26的温度。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减少定影装置26的消费能量,并可以用消色色调剂形成图像。而且,在第一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使用定影带27的方式中,在定影带27的内部设置有与加压辊28压接的多个部件。在图3中设置有定影带加热辊30、夹持部衬垫33、出口辊31,且这些通过定影带27压接加压辊28,从而形成定影处理。并且,在图3中示出的结构中,从定影带加热辊30向出口辊31、从上游向下游施加给介质P的压力增加。例如,定影带加热辊30在上游在狭小的夹持区域向介质P施加弱的压力,夹持部衬垫33在中游在宽的夹持区域向介质P施加稍强的压力,出口辊31在下游在狭小的夹持区域向介质P施加强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高效且可靠地执行定影,并能有助于节能。[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26用定影辊构成的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且省略其详细说明。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结构图。定影辊50通过在铁制的中空圆筒滚筒的表面涂覆PTFE(聚四氟乙烯)构成。在作为加热部件的定影棍50的内部具有IH线圈(感应加热线圈)51。定影棍50从内部被直接感应加热。热敏电阻52检测定影辊50的表面温度。用热敏电阻52的输出控制IH线圈51的电流,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方法,将定影棍50的表面温度控制在规定的温度。加压棍28在金属轴上形成由发泡娃橡胶海绵(Foamingsiliconspongerubber)等形成的弹性体层,并在表面包覆PFA(四氟乙烯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管而形成。加压辊28的硬度用ASKER-C约为55°。加压辊28通过弹性体层将夹持部变大为约6mm,以实现为了节能定影的低热容量化。加压辊28的内部也具备IH线圈。并且,加压辊28的表面温度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控制方法被控制在规定的温度。在定影装置26的介质P传送方向下游设置有将定影后介质P向规定方向排出的排出辊54。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介质P在从感光鼓11剥离后,被传送到定影装置26。介质P在定影辊50和加压辊28之间插通,并被加热加压定影色调剂图像。由于定影辊50和加压辊28形成倒冠形状,因此在插通定影辊50和加压辊28之间的夹持部时,介质P的两端部会先于中间部可靠地进入。由于加压辊28的倒冠形状,介质P被从中间向端部方向拉紧的同时被加热加压定影,从而可以防止皱纹的发生。在定影装置26中,结束色调剂图像(包含用消色色调剂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定影后,介质P通过排出辊54向规定方向排出。在使用了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执行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来减少定影装置的功耗。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功能可以用硬件构成,并且,也可以用软件使计算机读入记载有各功能的程序实现。并且,各功能可以适当选择软件、硬件中任一个来实现。此外,可以通过使计算机读入存储在未图示的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来实现各功能。在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介质只要是可以记录程序且计算机可以读取的记录介质,则其记录形式可以为任何的形态。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其他方式实现,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代或变形。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的发明范围包含在本发明的主旨中,同时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在介质的表面形成色调剂图像;定影器,具有加热部件和加压部件,所述加热部件加热所述介质的表面,所述加压部件隔着所述介质与所述加热部件压接以加热所述介质的背面;以及控制部,将所述加热部件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控制为比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低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是被架设在多个支撑部件上驱动的环形带,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部件的内侧、隔着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压接的多个压接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件至少包括辊形状的第一压接部件和衬垫形状的第二压接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接部件的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且所述第一压接部件比所述第二压接部件更强地与所述加压部件压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是辊形状的部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求得所述加热部件的设定温度,根据与所述介质的厚度相关的特征值和所述加热部件的设定温度求出所述加压部件的设定温度,并将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加压部件的温度控制为各自的所述设定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的厚度越厚,所述加压部件的设定温度和所述加热部件的设定温度的差越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调剂是加热至消色温度以上消色的消色色调剂,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色调剂的熔融温度和消色温度求得所述加热部件的设定温度,根据与所述介质的厚度相关的特征值和所述加热部件的设定温度求出所述加压部件的设定温度,并将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加压部件的温度控制为各自的所述设定温度,所述加热部件的设定温度低于所述消色温度。9.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部件,加热在表面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介质的表面;以及加压部件,隔着所述介质与所述加热部件压接以加热所述介质的背面,其中,所述加热部件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被控制为比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低的温度。10.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介质的表面形成色调剂图像;通过加热部件加热所述介质的表面;通过隔着所述介质与所述加热部件压接的加压部件加热所述介质的背面;将所述加热部件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控制为比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低的温度。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定影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在介质的表面形成色调剂图像;定影器,具有加热部件和加压部件,加热部件加热介质的表面,加压部件隔着介质与加热部件压接以加热介质的背面;以及控制部,将加热部件的与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控制为比加压部件的与介质接触的面的温度低的温度。文档编号G03G15/20GK103064270SQ20121038735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发明者片仓宙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