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74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指一种利用发光元件来限制导光板位置的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包含胶框110、光源模块120、导光板130、后壳体140、光学膜片150、散热片160和螺丝170。光源模块120设置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131,光源模块120具有发光兀件121。光源模块120通过螺丝170固定于散热片160上。发光元件121发出的光源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131进入导光板130,并通过导光板130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其中,发光元件121 —般为发光二极管(LED)。当LED与导光板130平齐时,背光模组100的光学品味表现最佳,图1中,导光板130的出光面132与发光元件121的上缘1211平齐。但在实际组装过程中,由于胶框110通常为塑胶框,材质较软,胶框110成型时可能会有翘曲,导致后续背光模组100组装时,与胶框110组装的元件容易发生翘曲的现象。继而导致LED与导光板130对位不佳,使得背光模组100的整体光学品味变差,影响画质。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发光元件来限制导光板的位置的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光源模块。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光源模块邻近设置于该入光侧,该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和复数个发光元件。复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发光元件具有发光主体,其中,部分发光元件具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发光主体的上缘,该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垂直于该发光主体;部分发光兀件具有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发光主体的下缘,该第二延伸部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平行于该第一表面,该导光板夹持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该第一延伸部的发光兀件与具有该第二延伸部的发光元件间隔设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部分发光元件同时具有该第一延伸部和该第二延伸部。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还包含胶框,用于放置该导光板及该光源模块,该胶框与该导光板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或者遮光双面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还包含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上,且该光学膜片的侧边抵靠于该弹性缓冲件或者该遮光双面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还包含散热片,该散热片设置于该电路板与该胶框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表面具有第一断差,该第一断差用于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表面具有第二断差,该第二断差用于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或者该第二表面具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用于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上表面具有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用于限定该第一延伸部的位置;或者该下表面具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用于限定该第二延伸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利用具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来夹持导光板,限制了导光板的位移,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利用弹性缓冲件的设计,将光学膜片的侧边抵靠于弹性缓冲件,使背光模组迎合了薄型化的趋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光源模块。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光源模块邻近设置于该入光侧,该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和复数个发光兀件。复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发光元件具有发光主体,其中,部分发光元件具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发光主体的上缘,该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垂直于该发光主体;部分发光元件具有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发光主体的下缘,该第二延伸部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平行于该第一表面,该导光板夹持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该第一延伸部的发光兀件与具有该第二延伸部的发光元件间隔设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部分发光元件同时具有该第一延伸部和该第二延伸部。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还包含胶框,用于放置该导光板及该光源模块,该胶框与该导光板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或者遮光双面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还包含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上,且该光学膜片的侧边抵靠于该弹性缓冲件或者该遮光双面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还包含散热片,该散热片设置于该电路板与该胶框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表面具有第一断差,该第一断差用于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表面具有第二断差,该第二断差用于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或者该第二表面具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用于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上表面具有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用于限定该第一延伸部的位置;或者该下表面具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用于限定该第二延伸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具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来夹持导光板,限制了导光板的位移,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利用弹性缓冲件的设计,将光学膜片的侧边抵靠于弹性缓冲件,使背光模组迎合了薄型化的趋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光源模块和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光源模块和导光板的另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5A及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及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光源模块和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结合图2及图3可知,背光模组200具有光源模块220和导光板230。导光板230具有入光侧231,光源模块220邻近设置于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光源模块220包括复数个发光元件221和电路板222。复数个发光元件221设置于电路板222上。如图3所示,发光元件221具有发光主体2211,发光主体2211具有上缘2212和下缘2213。其中,部分发光元件221具有第一延伸部2215,第一延伸部2215连接于发光主体2211的上缘2212,第一延伸部2215具有第一表面2216,第一表面2216垂直于发光主体2211 ;部分发光元件221具有第二延伸部2217,第二延伸部2217连接于发光主体2211的下缘2213,第二延伸部2217具有第二表面2218,第二表面2218平行于第一表面2216,导光板230夹持于第一表面2216与第二表面2218之间。这样一来,导光板230与发光兀件221进行组装后,导光板230于方向AA’上的移动受到了限制,避免了导光板230的出光面(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30的出光面为上表面232)与发光元件221的上缘2212在背光模组200组装完成后发生错位,确保了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如图3所示,具有第一延伸部2215的发光元件221与具有第二延伸部2217的发光元件221为间隔设置。实际操作中,发光元件221还可以如图4A中所示,部分发光元件221同时具有第一延伸部2215和第二延伸部2217。导光板230具有上表面232和下表面233,上表面232与下表面233相对设置且相邻于入光侧231,实际操作中,为了便于导光板230与发光模块220的组装,发光兀件221还可以如图4B中所示,将发光元件221的其中三个既设置有第一延伸部2215又设置有第二延伸部2217,组装时这三个发光元件221分别夹持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的两端及中部,既方便了组装,又能保证组装后的结构强度。如图2所示,实际操作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发光元件221与导光板230组装之后不移位,可以于第一延伸部2215的第一表面2216与导光板230的上表面232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双面胶260,于第二延伸部2217的第二表面2218与导光板230的下表面233之间设置第二遮光双面胶290。一般地,第一遮光双面胶260和第二遮光双面胶290为黑色的双面胶。遮光双面胶的设置可以于发光元件221与导光板230组装后既避免了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线从此处漏出,又进一步限制了导光板230于各个方向上的移动,确保了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还可以防止导光板230朝向发光主体2211移动,从而保护了发光主体2211。图2中的背光模组200既设置了第一遮光双面胶260,又设置了第二遮光双面胶290,实际操作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不以此为限。当然,还可以将遮光双面胶换成弹性缓冲件。如图2所不,背光模组200还包含胶框50,胶框50用于放置光源模块220和导光板230。其中,胶框50与导光板230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40。一般地,弹性缓冲件40为黑色。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30的上表面232为导光板230的出光面。弹性缓冲件40可确保胶框50与导光板230的上表面232之间没有间隙,从而保证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又由于弹性缓冲件40为黑色,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可进一步确保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实际操作中,导光板230与胶框50之间的元件还可以不是弹性缓冲件40,而是遮光双面胶。遮光双面胶将胶框50与此处的导光板230固定连接起来,使得胶框50与导光板230的上表面232之间没有间隙。一般地,遮光双面胶为黑色,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可确保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200中还包含光学膜片250。光学膜片250设置于导光板230上,且光学膜片250的侧边抵靠于弹性缓冲件40。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光学膜片250放置于导光板230上且其侧边抵靠于弹性缓冲件40的设计,而不是将光学膜片250直接放置于第一延伸部2215上,降低了背光模组200的厚度,从而使得背光模组200迎合了薄型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200还具有壳体240、反射片270和散热片280,壳体240用于承载光源模块220和导光板230,散热片280夹设于壳体240与电路板222之间。一般的,散热片280为金属片,壳体240为金属壳体,由于金属的散热性能较好,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发光元件221因发光产生的热量可以迅速地经由散热片280和壳体240从背光模组200的内部带出。反射片270设置于导光板230与壳体240之间,用于将射至反射片270表面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230内,提高发光模块220的光线利用率。请参考图5A及图5B,图5A及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使用状态不意图。如图5A所不,第一延伸部2215的第一表面2216具有第一断差41,第二延伸部2217的第二表面2218具有第二断差42,第一断差41和第二断差42用于限定导光板230的位置。图5A及图5B中发光元件221既具有第一断差41,又具有第二断差42,实际操作中,仅设置一个断差也是可以的,不以此为限。由于设置了第一断差41和/或第二断差42,第一延伸部2215和第二延伸部2217夹持住导光板230后,除了限制了导光板230于方向AA ’上的移动,还限制了导光板230朝向发光主体2211移动,确保了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还保护了发光主体2211,避免了因导光板230朝向发光主体2211的移动而撞伤发光主体2211。此外,如图5A所示,发光元件221利用第一断差41和第二断差42处来夹持导光板230,如图5B所不,发光兀件221利用第一表面2216和第二表面2218上非第一断差41、第二断差42的位置来夹持导光板230,由于第一表面2216与第二表面2218之间的间隙,与第一断差41与第二断差42之间的间隙不同,这样一来,同一个光源模块220可以夹持不同厚度的导光板230,方便使用。鉴于这样的想法,实际操作中,第一表面2216上可不止设置一处断差,第二表面2218上亦同。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第二延伸部2217的第二表面2218具有第二凸起43,发光元件221利用第一断差41和第二凸起43来夹持导光板230。由于设置了第一断差41和第二凸起42,第一延伸部2215和第二延伸部2217夹持住导光板230后,除了限制了导光板230于方向AA’上的移动,还限制了导光板230朝向发光主体2211移动,确保了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还保护了发光主体2211,避免了因导光板230朝向发光主体2211的移动而撞伤发光主体2211。图6与图2中的标号相同的元件与图2中的作用相同,不另赘述。实际操作中,也可以于第一表面2216上设置凸起,来对导光板230的位置进行限制。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实际操作中,除了于发光元件221上设置第一断差41、第二断差42或者第二凸起43,以对导光板230进行限位及夹持以外,还可以如图7所示,于导光板230的上表面232上设置第一凹部44,于导光板230的下表面233上设置第二凹部45,第一凹部44用于限于第一延伸部2215的位置,第二凹部45用于限制第二延伸部2217的位置。图7中的导光板230既设置了第一凹部44,又设置了第二凹部45,实际操作中,仅设置第一凹部44,或者仅设置第二凹部45也是可以的,不以此为限。由于设置了第一凹部44和/或第二凹部45,第一延伸部2215和第二延伸部2217夹持住导光板230后,除了限制了导光板230于方向AA ’上的移动,还限制了导光板230朝向发光主体2211移动,确保了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还保护了发光主体2211,避免了因导光板230的朝向发光主体221的移动而撞伤发光主体2211。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请参考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图。液晶显示装置300包含背光模组200和液晶面板320,液晶面板320设置于背光模组200上。此外,液晶显示装置300还包含外框310,外框310用于将液晶面板320与背光模组200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具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来夹持导光板,限制了导光板的位移,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在本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利用弹性缓冲件的设计,将光学膜片的侧边抵靠于弹性缓冲件,使背光模组迎合了薄型化的趋势。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以及 光源模块,邻近设置于该入光侧,该光源模块包括: 电路板,以及 复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发光元件具有发光主体,其中,部分发光元件具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发光主体的上缘,该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垂直于该发光主体;部分发光兀件具有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发光主体的下缘,该第二延伸部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平行于该第一表面,该导光板夹持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具有该第一延伸部的发光元件与具有该第二延伸部的发光元件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部分发光兀件同时具有该第一延伸部和该第二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含胶框,用于放置该导光板及该光源模块,该胶框与该导光板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或者遮光双面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含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上,且该光学膜片的侧边抵靠于该弹性缓冲件或者该遮光双面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含散热片,该散热片设置于该电路板与该胶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具有第一断差,该第一断差用于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表面具有第二断差,该第二断差用于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或者该第二表面具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用于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上表面具有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用于限定该第一延伸部的位置;或者该下表面具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用于限定该第二延伸部的位置。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 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光源模块。光源模块邻近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侧,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和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发光元件具有发光主体,部分发光元件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连接于发光主体的上缘,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表面;部分发光元件具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连接于发光主体的下缘,第二延伸部具有第二表面,导光板夹持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利用具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来夹持导光板,限制了导光板的位移,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利用弹性缓冲件的设计,将光学膜片的侧边抵靠于弹性缓冲件,使背光模组迎合了薄型化的趋势。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3082682SQ201220676529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陈森元, 和雪芹 申请人: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