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的光学耦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00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拆卸的光学耦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大多数通信系统包含很多系统卡。这种卡通常被制造成所谓的印刷电路板(PCB)。由于在数据速率方面例如对于互联网而不断增长的需求,所以使用电通信的极限将被达到。在电子线路上保证良好的信号完整性变得困难。为了应对这种带宽需求,现在用集成的光学层(光纤或平面波导)来取代导电金属而构建高速系统。确实,光并不受与电一样的限制。通常使用光学耦合设备将PCB或所谓的光学电路板(OCB)的光学层与外设光学装置相互连接。为保证光通过光学耦合装置高效地传递,有必要使光学耦合装置相对于光学电路板沿竖直方向非常精确地定位。因此,光学耦合装置的固定部被胶合于光学电路板的固定面。然而,在胶合后,尤其是发生未对准时,光学耦合装置所要求的重新定位、返工或更换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难以实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光学耦合装置到光学电路板的固定。

为此,提供一种光学通信系统,包括:-光学电路板,其包括光学界面,所述光学界面至少具有传递区域,-光学耦合装置,其包括:.第一光学界面,其至少具有第一传递区域,所述第一传递区域光学耦合至所述光学电路板的所述光学界面的对应传递区域,.第二光学界面,其至少具有第二传递区域,所述第二传递区域适于光学耦合至配合光学装置的光学界面的对应传递区域,.固定部,其中,所述光学通信系统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被胶合于所述光学耦合装置的所述固定部,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光学电路板上。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元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光学耦合装置的所述固定部的中心部和与所述光学电路板协作的侧向部。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中心部具有U-形剖面。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中心部具有L-形剖面。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侧向部包括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固定在所述光学电路板上的安装机构协作。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侧向部包括安装支托,所述安装支托配合到设在所述光学电路板中的对应的安装凹槽中。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元件包括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被构造成补偿所述支撑元件、所述光学耦合装置和所述光学电路板的热膨胀。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元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元件由塑料材料制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通信系统的支撑元件,所述光学通信系统包括:-光学电路板,其包括光学界面,所述光学界面至少具有传递区域,-光学耦合装置,其包括:.第一光学界面,其至少具有第一传递区域,所述第一传递区域光学耦合至所述光学电路板的所述光学界面的对应传递区域,.第二光学界面 ,其至少具有第二传递区域,所述第二传递区域适于光学耦合至配合光学装置的光学界面的对应传递区域,.固定部,所述支撑元件被胶合于所述光学耦合装置的所述固定部,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光学电路板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组装光学通信系统的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光学电路板,-将支撑元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光学电路板上,-在所述支撑元件上分配液体固化胶,-将光学耦合装置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光学电路板上方,以及-将胶固化,使所述光学耦合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根据这些特征,提供一种可拆卸的光学耦合装置,其在未对准的情况下可容易地从光学电路板上拆除,以便进行重新定位、返工或更换。


通过以下对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的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和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易于显现。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学通信系统的部分分解的俯视透视图,图2是图1的光学通信系统的光学耦合装置的底面的透视图,图3是图1的光学通信系统的支撑元件的顶面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1的线IV-1V的部分剖视图,示出处于组装状态的光学通信系统,图5的视图类似于图3的视图,示出图1的光学通信系统的支撑元件的第一变型。图6的视图类似于图4的视图,具有图5的支撑元件。图7的视图类似于图3的视图,示出图1的光学通信系统的支撑元件的第二变型。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或同样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部分地示出混合或全光学PCB10、例如背板,它是包括多个层的层叠。特别地,所述层叠10从上至下包括:铜层12、预浸层(pre-preg layer)14、光学层16以及另一铜层18和预浸层20。术语“顶”、“底”、“上”、“下”及类似表述参照方向Z而给定,所述方向Z是PCB10的顶面22的法向,且指向待光学耦合至PCBlO的配合光学装置24。PCBlO的顶面22平行于XY平面延伸,方向X和Y是人为限定的。例如,方向X对应于光在光学层16中的传播方向,而方向Y对应于横向于方向X的方向。光学层16由集成或嵌入在主体28中的多个管26制成,所述主体28的折射率低于管26的折射率。因此,管26和主体28分别构成波导芯和波导覆层。由管26形成的嵌入式波导可以是聚合物波导、玻璃板波导或通过嵌入式光纤技术或类似技术获得的波导等。如图1所示,切口 30形成在PCBlO中。特别地,切口 30的形状是非常简单的正平行六面体的形式,且由平直的壁限定。管26进入切口 30内的壁限定PCBlO的光学界面32。换言之,所有的芯26进入切口 30而限定PCBlO的光学界面32。PCBlO的光学界面32包括成行布置的离散的光传递区域。传递区域之间沿方向Y的间隔根据要求可以是常数或非常数。例如,在本附图中,相邻传递区域之间的间隔设为250 μ m的常数。在变型中,PCBlO包括形成沿方向Z布置的多个行的离散的光传递区域。传递至或传递自配合光学装置24、例如光学装置、光电装置或另一 PCB的光学信号通过第一光学路径34被提供至/提供自PCBlO的芯26,所述芯26为光学信号提供平行于XY平面的第二光学路径36。在本示例中,配合光学装置24包括机械转换箍(“MT-箍”),所述机械传输箍包括高精度衬套38,光纤40的末端在所述高精度衬套38中在精确限定的相对位置上延伸。因此,配合光学装置24的光学界面42被限定为指向PCBlO的光纤末端组。在本附图中,配合光学装置24的光学界面42平行于XY平面延伸。配合光学装置24的光学界面42与PCBlO的光学界面32具有相同数目的传递区域。配合光学装置24的光学界面42的每个传递区域对应于PCBlO的光学界面32的相应传递区域。这意味着传递区域是两两关联的,且通过光学界面32、42中的一个的传输区域法向地离开的光会被传递至另一界面的对应传输区域。PCBlO还包括Z-基准。所述Z-基准是PCBlO的一部分,其沿方向Z相对于PCBlO的光学界面32的位置是精确已知的。例如,Z-基准对应于铜层18的顶面43 (图4)。然而,其它定位也是可行的,例如切口 30的底壁44、光学层16的顶面或底面,这取决于光学层16的加工或切口 30的加工。为达到在本不例中彼此垂直的第一和第二光学路径34、36之间的光学稱合,提供光学稱合系统46用来对准。光学稱合系统46包括光学稱合装置48和支撑兀件50。光学耦合装置48被设为单独的一体构件,当然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必须如此,且例如可通过模制半透明的合适材料制造。光学耦合 装置48包括第一面52,所述第一面52限定第一光学界面54,用来与PCBlO的光学界面32进行光学耦合。第一光学界面54具有第一传递区域56,其将被置于与PCBlO的光学界面32的相应传递区域相对。因此,第一传递区域56在第一光学界面54上的布置直接源于光学界面32的传递区域的布置,这里不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光学耦合装置48包括第二顶面58,所述第二顶面58在本例中法向于第一面52延伸,即,平行于平面XY延伸。第二面58限定第二光学界面60,用来与配合光学装置24的光学界面42进行光学耦合。第二光学界面60具有第二传递区域62,其将被置于与配合光学装置24的光学界面42的相应传递区域相对。因此,第二传递区域62在第二光学界面60上的布置直接源于光学界面42的传递区域的布置,这里不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光学路径限定在光学稱合装置48的第一和第二光学界面54、60之间。换言之,来自PCBlO的光学界面32的发散光在光学耦合装置48的第一光学界面54处进入光学耦合装置48,所述发散光将通过光学耦合装置48作为大致平行的光束传播至第二光学界面60,且将聚焦在光学配合装置24的光学界面42上。光线沿相反的方向以相同的方式传播。特别地,光学耦合装置48的每个光学界面54、60的每个传递区域56、62可设有光束形成结构54、例如透镜。透镜64优化芯26和配合光学装置24的往至/来自光学耦合装置48的光学信号的光学耦合。使用透镜使光学耦合装置48、配合光学装置24和PCBlO的定位得以放宽,也使波导相对于X、Y、Z参考系的定位得以放宽。使用透镜还能够使波导间距降低至例如125 μ m。如本示例所示,透镜64可形成光学耦合装置48的集成部分。它们被置于第一和第二光学界面54、60上。它们可例如是菲涅耳(Fresnel)型或非球面型。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每个光学界面54、 60,所有的透镜64可相同地实施。图2不出了光学稱合装置48的底面。光学稱合装置48被设置为具有底面66和相反的平行的顶面58 (图1)的薄板。主体68居中地从底面66向下突出。主体68承载第一光学界面54和用来将光线从方向X偏转至方向Y的镜70。另外,光学耦合装置48设有Z-基准部件72。Z-基准部件72是光学耦合装置48的部件,其沿方向Z相对于第一光学界面54的位置是精确已知的。三个这样的Z-基准部件72例如是平行于XY平面延伸的表面,且可设置在从底面66突出的三个支脚74上。这些支脚74可不成一条直线地设置并具有相同的长度,使得所述三个Z-基准部件72精确地限定平面。光学耦合装置48还包括固定部76,用来将光学耦合装置48固定于支撑元件50。固定部76设置在光学耦合装置48的周边处。固定部76例如是周边脊,其围绕光学耦合装置48的整个周边连续地延伸,且从底面66向下突出。图3中示出的支撑元件50包括中心部78和从所述中心部78延伸的两个侧向部80。中心部78由环形槽82形成,所述环形槽82定界出中心开口 84。环形槽82适于接收液体固化胶,以便固定光学稱合装置48的固定部76。环形槽82具有大致U-形的剖面,且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中心开口 84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且用于放在PCBlO的切口 30上方,以便接收光学耦合装置48的主体68和Z-基准部件72。侦彳向部80由从环形槽82的相反的边向外延伸的相反的安装凸台86形成。安装孔88、例如两个安装孔88设在每个安装凸台86中,用来与对应的待固定在PCBlO的顶面22上的安装机构90 (图1)协作,例如螺钉、螺栓、铆钉、双头螺柱等。支撑元件50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参考图4,支撑元件50定位在PCBlO的切口 30上方,使得安装孔88与对应的安装机构90协作。因此,支撑元件50可拆除地安装在在PCBlO上。光学耦合装置48定位在支撑元件50的中心开口 84上方和PCBlO的切口 30上方,使Z-基准部件72被置在PCBlO的Z-基准43上。这样,光学耦合装置48相对于PCBlO沿方向Z的定位被精确地限定。如有必要,XY基准装置(未示出)被用来使光学耦合装置48相对于PCBlO在XY平面中仔细地定位。当光学耦合装置48定位在支撑元件50上方时,固定部76从槽82隔开,使Z-基准部件72能够放置在PCBlO的Z-基准43上。一旦光学耦合装置48被定位,液体固化胶92从光学耦合装置48的周边例如使用注射器被分配到槽82中。胶92会在固定部76和支撑元件50的槽82之间流动。胶92固化后,例如热固化或UV固化,在光学耦合装置48和支撑元件50之间会产生固定。在变型中,胶92在光学耦合装置48定位到支撑元件50和PCBlO上之前被分配到槽82中。支撑元件50的具有槽82形状的中心部78使得能够在槽82中容纳胶92,借此增加了胶92和光学耦合装置48的固定部76之间的接触面,从而增强了光学耦合装置48在支撑元件50上和PCBlO上的固定。中心部78的槽形还能够防止胶`92到处扩散,特别是布置在传递至或传递自配合光学装置24和传递至/自PCBlO的芯26的光学信号的第一和第二光学路径34、36 (图1)上的区域中。另外,由槽82所限定的容积是精确已知的,使得能够更好地控制固定光学耦合装置48所需的胶92的量。此外,由于支撑元件50能够在槽82中容纳胶92,且由于胶92的量被很好地掌握,保证了固定部76和胶92彼此接触,从而保证了光学耦合装置48的固定,因而补偿了由于PCBlO的制造公差而产生的PCBlO的不同层的厚度偏差。图5和图6示出了支撑元件的第一变型150。支撑元件150包括中心部178、四个侧向部180和将中心部178与侧向部180彼此连接的中间部179。中心部178由内环形通路182形成,所述内环形通路182定界出中心开口 184。环形通路182适于接收液体固化胶92,以便固定光学耦合装置48的固定部76。环形通路182具有大致L-形的剖面,且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中心开口 184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且用于放在PCBlO的切口 30上方,以便接收光学耦合装置48的主体68和Z-基准部件72。中间部179包括外圈181,所述外圈181围绕环形通路182且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外圈181通过多个榫183从环形通路182隔开并连接于环形通路182,在本示例中是四个榫183。
每个侧向部180由从外圈181的拐角向外和向下延伸的安装支托186形成。每个安装支托186用于配合、例如卡扣配合或压配合到设在PCBlO中的对应的安装凹槽中,以便将支撑元件150可拆卸地安装在PCBlO上。榫183形成支撑元件150的可变形部,其适于补偿PCB10、光学耦合装置48和支撑元件150本身的热膨胀。的确,光学通信系统通常被置于使其经受热膨胀的环境中。然而,光学通信系统的不同构件由于不同的膨胀系数而彼此不同地膨胀。在现有技术中,这导致这些不同构件之间的未对准,从而导致低效甚至不存在的光学耦合。根据本发明,在热膨胀的情况下,可变形部183能够保持中心部178压靠PCB10。因此,固定于支撑元件150的中心部178的光学耦合装置48保持与PCBlO对准,从而保证光学f禹合。图7示出了支撑元件的第二变型250。支撑元件250包括中心部278和从中心部278延伸的六个侧向部280。中心部278由环形通路282形成,所述环形通路282定界出中心开口 284。环形通路282适于接收液体固化胶,以便固定光学耦合装置48的固定部76。环形通路282具有大致L-形的剖面,且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中心开口 284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且用于放在PCBlO的切口 30上方,以便接收光学耦合装置48的主体68和Z-基准部件72。侧向部280包括从环形通路282的拐角向外和向下延伸的四个安装支托286。每个安装支托286用于配合、例如卡扣配合或压配合到设在PCBlO中的对应的安装凹槽中,以便将支撑元件250可拆卸地安装在PCBlO上。侧向部280包括从环形通路282的相反侧向外延伸的两个相反的安装凸台286。安装孔288设在每个安装凸台286中,用来与对应的待固定在PCBlO的顶面22上的安装机构协作,例如螺钉、螺栓、铆钉、双头螺柱等。每个安装凸台286通过可变形部283连接于中心部278,所述可变形部283适于补偿PCB10、光学耦合装置48和支撑元件250本身的热膨胀。本发明通过提供固定于光学耦合装置并可拆装地安装在光学电路板上的支撑元件,因而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拆卸的光学耦合装置的 光学通信系统,所述可拆卸的光学耦合装置在未对准时能够易于从光学电路板拆除以便重新定位、返工或更换而不损坏光学电路板。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通信系统,包括: -光学电路板(10),其包括光学界面(32),所述光学界面至少具有传递区域, -光学耦合装置(48),其包括: 第一光学界面(54),其至少具有第一传递区域(56),所述第一传递区域(56)光学耦合至所述光学电路板(10)的所述光学界面(32)的对应传递区域, 第二光学界面(60),其至少具有第二传递区域(62),所述第二传递区域(62)适于光学耦合至配合光学装置(24)的光学界面(42)的对应传递区域,固定部(76), 其中,所述光学通信系统包括支撑元件(50、150、250),所述支撑元件被胶合于所述光学耦合装置(48 )的所述固定部(76 ),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光学电路板(10 )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50、150、250)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光学耦合装置(48 )的所述固定部(76 )的中心部(78、178、278 )和与所述光学电路板(10)协作的侧向部(80、180、2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 的光学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50)的所述中心部(78)具有U-形剖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50、250)的所述中心部(178、278)具有L-形剖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50、250)的所述侧向部(80、280 )包括安装凸台(86、286 ),所述安装凸台设有安装孔(88、288 ),所述安装孔(88、288 )与固定在所述光学电路板(10 )上的安装机构(90 )协作。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50、250)的所述侧向部(180、280)包括安装支托(186、286),所述安装支托配合到设在所述光学电路板(10)中的对应的安装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50、250)包括可变形部(183、283),所述可变形部被构造成补偿所述支撑元件(150、250)、所述光学耦合装置(48)和所述光学电路板(10)的热膨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50、150、250)由金属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50、150、250)由塑料材料制成。
10.一种用于光学通信系统的支撑元件(50、150、250),所述光学通信系统包括: -光学电路板(10),其包括光学界面(32),所述光学界面至少具有传递区域, -光学耦合装置(48),其包括: 第一光学界面(54),其至少具有第一传递区域(56),所述第一传递区域(56)光学耦合至所述光学电路板(10)的所述光学界面(32)的对应传递区域, 第二光学界面(60),其至少具有第二传递区域(62),所述第二传递区域(62)适于光学耦合至配合光学装置(24)的光学界面(42)的对应传递区域,固定部(76), 所述支撑元件(50、150、250)被胶合于所述光学耦合装置(48)的所述固定部(76),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光学电路板(10)上。
11.一种用于组装光学通信系统的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光学电路板(10), -将支撑元件(50、150、250 )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光学电路板(10 )上, -在所述支撑元件(50、150、250)上分配液体固化胶(92), -将光学耦合装置(48 )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50、150、250 )和所述光学电路板(10 )上方,以及 -将胶(92) 固化,使所述光学耦合装置(48)固定在所述支撑元件(50、150、250)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光学通信系统,包括光学电路板(10),其包括光学界面(32),所述光学界面至少具有传递区域;光学耦合装置(48),其包括第一光学界面,其至少具有第一传递区域,所述第一传递区域光学耦合至所述光学电路板(10)的所述光学界面(32)的对应传递区域,第二光学界面,其至少具有第二传递区域,所述第二传递区域适于光学耦合至配合光学装置的光学界面的对应传递区域;固定部(76),其中,所述光学通信系统包括支撑元件(50),所述支撑元件被胶合于所述光学耦合装置(48)的所述固定部(76)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光学电路板(10)上。
文档编号G02B6/42GK103246024SQ20131003518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1日
发明者A·弗莱尔, N·埃尔默利纳, S·巴勒兰, Y·斯特里科特 申请人:Fci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