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72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就是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发光体,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目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尤其在背光模组的设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背光模组除了应用在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机等液晶显示装置之外,还可以为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显示装置提供发光体。背光模组依据发光体的位置不同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直接把发光体安放在出射面下面,发光体发出的光经过一段空间距离和扩散板的扩散和混合后,成为面光源发射出来;侧入式背光模组一般将发光体置于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光线由侧面耦合入导光板,在导光板内形成全反射并不断向前传播。通过对全反射条件的破坏,实现导光板出射面均匀射出光线。因此,导光板的结构对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板基材,该导光板基材包括一用以接收光束的入射面1、一与入射面相连的底面3、一与入射面I相连且与底面3相对的出射面2、一与入射面I相对的侧面4及其余相对的两侧面。为了破坏光线在导光板内的全反射,在底面3上设置了光学网点5,入射光进入导光板后在导光板内侧多次全反射,扩展至整个导光板内部,入射光传播至光学网点5时,发生漫反射而通过导光板的出射面2射出导光板(底面不透光)。通过光学网点5的密度调整,可以使导光板的出射光亮度在整个出射面上均匀分布。在导光板入射面I外侧设置发光体6,发光体6外部设置反射罩7,侧面4及其他侧面上通过设置反射片而形成反射面。发光体6通过入射面I将光线射入导光板内,经过底面3和侧面4的反射作用,由出射面2射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光体的位置可以设置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处,这里为了说明的方便,只是将发光体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个侧面处。但现有的显示装置通常是单面显示,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只能出射面单面出光,无法满足双面显示装置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制作一种能够使显示装置双面显示的导光板。(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制作方法,包括步骤:在透明基板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图形;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
形成透明的保护层。其中,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具体包括:在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图形的表面形成光刻胶;通过掩膜板对所述光刻胶曝光显影去除所述第一凹槽对应区域的光刻胶;形成反射材料薄膜;剥离剩余的光刻胶,使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反射层。其中,所述形成透明的保护层之后还包括:在所述保护层表面对应第一凹槽的区域形成第一非反射层。其中,所述形成反射材料薄膜后还包括:在所述反射薄膜表面形成非反射材料薄膜;之后执行所述剥离剩余的光刻胶的步骤,使所述第一凹槽表面依次形成有第一反射层和第一非反射层。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的同时还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的图形,具体包括:在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图形的表面形成光刻胶并使其平坦化;对所述光刻胶进行灰化,保留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底部的光刻胶,使保留的光刻胶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形成反射材料薄膜,并剥离剩余的光刻胶,以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的图形。其中,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的图形之后还包括:去除第二凹槽侧面和第一凹槽对应区域之外的反射材料薄膜。其中,所述形成透明的保护层之后还包括:在所述保护层表面对应第一凹槽的区域形成第一非反射层,对应第二凹槽侧面对应的区域形成第二非反射层。其中,形成反射材料薄膜后还包括:在反射材料薄膜表面形成非反射材料薄膜;之后执行所述剥离剩余的光刻胶的步骤,使所述第一凹槽表面依次形成第一反射层和第一非反射层的图形,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依次形成第二反射层和第二非反射层的图形。其中,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和第一非反射层的图形,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和第二非反射层的图形之后还包括:去除第二凹槽侧面和第一凹槽对应区域之外的反射材料薄膜和非反射材料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0.5μπι 3μπι,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3μπι 50 μ m0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两腰与下底形成的夹角为20° 60°。其中,所述第二凹槽为六面体形,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为六面体形的上底面,与上底面平行的表面为下底面,其余四面为侧面,下底面的面积大于上底面的面积。其中,所述梯形为等腰梯形。(三)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在透明基板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底部设置反射层,用于反射光线,由该方法制作的导光板内部形成有间隔排列的透射凸起(对应第二凹槽)和反射凸起(对应第一凹槽),透射凸起用于光线从显示装置的一面射入显示面板,反射凸起用于反射穿过显示面板的光线,同时避免显示装置的另一面的光线透过干扰该面显示,从而能够实现显示装置两面分别显示画面。


图1是现有的导光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制作方法中在导光板基板形成上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示意图;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形成光刻胶,并对其曝光显影后在其上形成反射材料薄膜的不意图;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剥离光刻胶形成第一反射层的示意图;图5是在图4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采用图5的导光板的双面显示装置及利用外部光源显示的光路示意图;图7是在图4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在图2的基础上形成光刻胶,并对其曝光显影后在其上形成依次反射材料薄膜和非反射材料薄膜的示意图;图9是在图8的基础上剥离光刻胶后的形成第一反射层和第一非反射层的示意图;图10是在图9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三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在图2的基础上形成光刻胶并平坦化的示意图;图12是在图11的基础上灰化光刻胶后形成反射材料薄膜的示意图;图13是在图12的基础上剥离光刻胶后的示意图;图14是在图13的基础上去除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侧面对应区域之外的反射材料薄膜后的示意图;图15是在图14的基础上形成的第四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采用图15的导光板的双面显示装置及利用内部光源显示的光路示意图;图17是在图14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五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在图11的基础上灰化光刻胶后依次形成反射材料薄膜和非反射材料薄膜的不意图;图19是在图18的基础上剥离光刻胶后的示意图;图20是在图19的基础上去除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侧面对应区域之外的反射材料薄膜和非反射材料薄膜后的示意图;图21是在图20的基础上形成的第六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导光板(带有非反射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如图2所示,在透明基板100 (如:玻璃、石英材料等)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的图形。可以采用先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出要刻蚀的区域,然后利用氢氟酸等溶液进行刻蚀,形成凹槽步骤二,在第一凹槽101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如图3所示,该步骤具体包括:在具有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的图形的表面形成光刻胶200。通过掩膜板对光刻胶200曝光显影去除第一凹槽101对应区域的光刻胶200。形成反射材料薄膜300丨,反射材料可以金属薄膜。如图4所示,剥离剩余的光刻胶200,从而在第一凹槽101表面形成第一反射层300。步骤三,如图5所示,形成透明的保护层500,从而形成导光板。其中,可以采用涂覆、溅射等方式形成保护层500。如图6所示,包括本实施例的导光板形成的双面显示装置示意图,包括两个本实施例的导光板及一个显示面板,两个导光板分别位于显示面板的两个通光面的一侧,显示面板位于两个导光板之间。对于导光板内部,第一凹槽成为反射凸起,第二凹槽则成为透射凸起,分别对应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极区域A (可以对应一个像素电极区域A,也可以对应多个像素电极区域A)。透射凸起可以透射外部光线,因此该显示装置可不需要内部光源,光路如图虚线箭头所示,反射凸起不但用于反射光线,而且在一侧观看时挡住了从另一侧透射过来的光线,从而达到了双面显示的效果。实施例2由于实施例1的导光板的第一凹槽101上形成有第一反射层300,观看侧的外部光线照射到第一反射层300上时会反光,如图6中实线箭头所示,从而影响了观看效果。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保护层500表面对应第一凹槽的区域形成第一非反射层400以防外部光线反射。具体在步骤一 步骤三之后通过构图工艺(包括光刻胶涂敷、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剥离等工艺)在保护层500表面对应第一凹槽的区域形成第一非反射层 400。由于在第一反射层300表面覆盖有一层第一非反射层400,不会出现图6中实线箭头所示的外部光线反射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双面显示的效果。实施例3实施例2中在保护层500表面形成第一非反射层400需要一次mask工艺,从而增加了制作工序和成本。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反射层300的表面形成第一非反射层400。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导光板制作方法中步骤一和步骤三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二,步骤二具体包括:如图8所示,在具有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的图形的表面形成光刻胶200。通过掩膜板对光刻胶200曝光显影去除第一凹槽101对应区域的光刻胶200,依次形成反射材料薄膜300'和非反射材料薄膜400'(可以采用与显示面板中黑矩阵相同的材料)。如图9所示,剥离剩余的光刻胶,从而在第一凹槽表面依次形成有第一反射层300和第一非反射层400。步骤三之后最终形成的导光板如图10所示。由于第一反射层300和第一非反射层400在同一次mask形成,不需要额外增加mask次数,节省了制作工序和成本,同时也防止了外部光线反射影响观看,提高了显示效
果O包括上述三个实施例的方法制作的导光板的双面显示装置都利用外部光源来显示,当外部光源较弱或没有外部光源时,则无法正常显示,因此也可以在透明基板100的侧面(与形成有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表面垂直的表面设置光源)设置光源,形成侧入式导光板。实施例4为了利用内部光源,本实施例的在第二凹槽102的侧面也形成反射层。具体步骤包括:步骤一,如图2所示,在透明基板100 (如:玻璃、石英材料等)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的图形。由于要在第二凹槽102的侧面形成反射层,第二凹槽102的侧面要尽量大,因此第二凹槽102的深度较深,深度大于第一凹槽101的深度。第一凹槽的深度可以为0.5 μ m 3 μ m,第二凹槽102的深度可以为3 μ m 50 μ m,为方便刻蚀且使其深度尽量大于第一凹槽101的深度,优选地,第二凹槽102的深度为10 μ m 50 μ m0为了更好地将侧面的内部光源反射入显示面板,第二凹槽10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两腰与下底形成的夹角为20° 60°,为了使反射光均匀入射到显示面板,优选梯形为等腰梯形。如:第二凹槽102可以圆台形或六面体型。第二凹槽102为六面体形时,第二凹槽102为六面体形,所述第二凹槽102的底面为六面体形的上底面,与上底面平行的为下底面,其余四面为侧面,下底面的面积大于上底面的面积。四个侧面与下底面夹角相等时,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步骤二,在第一凹槽101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同时还在第二凹槽102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的图形。该步骤具体包括:如图11所示,在具有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的图形的表面形成光刻胶800并使其平坦化。如图12所示,对光刻胶800进行灰化,保留位于第二凹槽102底部的光刻胶800,使保留的光刻胶厚度800小于所述第二凹槽102的深度。形成反射材料薄膜300丨,并剥离剩余的光刻胶800,以在第一凹槽101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300的图形,在第二凹槽102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600的图形,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再利用外部光源的情况下,为了使更多光线透过导光板,去除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侧面对应区域之外的反射材料薄膜,如图14所示,只保留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侧面对应区域第一反射层300和第二反射层600的图形。步骤三,如图15所示,形成透明的保护层500,从而形成导光板。其中,可以采用涂覆、溅射等方式形成保护层500。由于需要使用内部光源,还在透明基板100的侧面形成光源900,如LED发光体。如图16所示,包括本实施例的导光板形成的双面显示装置示意图,具体结构和图6类似,显示时的光路如图16中虚线箭头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光板在第二凹槽的侧面形成有第二反射层600,用于反射光源900的光线至显示面板。本实施例的导光板具有内部光源,在外部光源不足或没有外部光源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显示。可以在背光驱动电路中设置外部光源强度传感器,根据检测到的外部光源强弱,使内部光源不发光、补光或完全由内部光源工作。实施例5由于实施例4的导光板的第一凹槽101上形成有第一反射层300,第二凹槽102侧面形成有第二反射层600观看侧的外部光线照射到第一反射层300上时会反光,如图16中实线箭头所示,从而影响了观看效果。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保护层500表面对应第一凹槽101的区域形成第一非反射层400,对应第二凹槽102侧面对应的区域形成第二非反射层700。第一非反射层400和第二非反射层700以防外部光线反射。具体在步骤一 步骤三之后通过构图工艺保护层500表面对应第一凹槽101的区域形成第一非反射层400,对应第二凹槽102侧面对应的区域形成第二非反射层700。由于在第一反射层300表面覆盖有一层第一非反射层400,第二反射层600表面覆盖有一层第二非反射层700,不会出现图16中实线箭头所示的外部光线反射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双面显示的效果。实施例6实施例5中在保护层500表面形成第一非反射层400和第一非反射层700需要一次mask工艺,从而增加了制作工序和成本。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反射层300的表面形成第一非反射层400,在第二反射层600的表面形成第二非反射层700。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导光板制作方法中步骤一和步骤三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在于步骤二,步骤二具体包括:如图11所示,在具有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的图形的表面形成光刻胶800并使其平坦化。如图18所示,对光刻胶800进行灰化,保留位于第二凹槽102底部的光刻胶800,使保留的光刻胶厚度800小于所述第二凹槽102的深度。依次形成反射材料薄膜300丨和非反射材料薄膜400丨,并剥离剩余的光刻胶800,以在第一凹槽101表面依次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300和第一非反射层400的图形,在第二凹槽102的侧面依次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600和第二非反射层700的图形,如图19所示。进一步地,再利用外部光源的情况下,为了使更多光线透过导光板,去除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侧面对应区域之外的反射材料薄膜和非反射材料薄膜,如图20所示,只保留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侧面对应区域第一反射层300、第一非反射层400、第二反射层600和第二非反射层700的图形。步骤三之后最终形成的导光板,安装光源900后的导光板如图21所示。由于第一反射层300、第一非反射层400、第二反射层600和第二非反射层700在同一次mask形成,不需要额外增加mask次数,节省了制作工序和成本,同时也防止了外部光线反射影响观看,提高了显示效果。上述实施例中,在透明基板100上形成的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的图形,可以是间隔排列的若干条状凹槽,优选为间隔排列的若干块状凹槽,如图22所示。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透明基板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图形; 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 形成透明的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具体包括: 在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图形的表面形成光刻胶; 通过掩膜板对所述光刻胶曝光显影去除所述第一凹槽对应区域的光刻胶; 形成反射材料薄膜; 剥离剩余的光刻胶,使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反射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透明的保护层之后还包括:在所述保护层表面对应第一凹槽的区域形成第一非反射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反射材料薄膜后还包括:在所述反射薄膜表面形成非反射材料薄膜;之后执行所述剥离剩余的光刻胶的步骤,使所述第一凹槽表面依次形成有第一反射层和第一非反射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的同时还在所述第二凹 槽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的图形,具体包括: 在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图形的表面形成光刻胶并使其平坦化; 对所述光刻胶进行灰化,保留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底部的光刻胶,使保留的光刻胶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 形成反射材料薄膜,并剥离剩余的光刻胶,以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的图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的图形之后还包括:去除第二凹槽侧面和第一凹槽对应区域之外的反射材料薄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透明的保护层之后还包括:在所述保护层表面对应第一凹槽的区域形成第一非反射层,对应第二凹槽侧面对应的区域形成第二非反射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反射材料薄膜后还包括:在反射材料薄膜表面形成非反射材料薄膜;之后执行所述剥离剩余的光刻胶的步骤,使所述第一凹槽表面依次形成第一反射层和第一非反射层的图形,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依次形成第二反射层和第二非反射层的图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和第一非反射层的图形,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形成包括第二反射层和第二非反射层的图形之后还包括:去除第二凹槽侧面和第一凹槽对应区域之外的反射材料薄膜和非反射材料薄膜。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0.5 μ m 3 μ m,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3 μ m 50 μ m。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两腰与下底形成的夹角为20° 6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为六面体形,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为六面体形的上底面,与上底面平行的表面为下底面,其余四面为侧面,下底面的面积大于上底面的面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制作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梯形为等腰梯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制作方法,包括步骤在透明基板表面形成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图形;在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形成包括第一反射层的图形;形成透明的保护层。采用本发明制作的导光板能够使显示装置实现双面显示。
文档编号G02B6/00GK103197370SQ2013101172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7日
发明者金熙哲, 魏燕, 徐超, 张春芳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