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109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该显影装置包括:布置成面对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的第一显影剂保持件,其在其表面上保持显影剂的同时旋转,从而在第一显影剂保持件面对图像保持构件的第一面对部分处沿与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二显影剂保持件,其在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显影剂保持件的下游从而面对图像保持构件,且在其表面上保持显影剂的同时旋转,从而在第二显影剂保持件面对图像保持构件的第二面对部分处沿与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保持在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除以图像保持构件和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而获得的值大约在从1.00到1.60×103kg/m3的范围内。
【专利说明】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作为显影装置,已经提出了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0.2006 一 91161中公开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多个显影剂保持件,以防止产生背景模糊,在背景模糊中,色调剂薄薄地散布在背景部分上,同时使用足够大量的色调剂进行显影。
[0003]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0.2006 一 91161中公开的显影装置包括多个显影辊、AC电压电源和DC电压电源。所述多个显影辊沿供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的运动方向配置。各显影辊旋转,同时允许显影剂附着于其表面并利用色调剂将静电潜像显影。AC电压电源向从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位置布置在上游的至少一个显影辊施加AC电压,从而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色调剂图像。DC电压电源向最下游显影辊施加DC电压,该最下游显影辊布置在图像承载构件的运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位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维持在转印位置处附着于色调剂的添加剂的量的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000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第一显影剂保持件,该第一显影剂保持件被布置成面对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在其表面上保持显影剂的同时旋转,从而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面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第一面对部分处沿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和第二显影剂保持件,该第二显影剂保持件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的下游,从而面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在其表面上保持显影剂的同时旋转,从而在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面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第二面对部分处沿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保持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除以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而获得的值大约在从1.00 X 103kg/m3到1.60 X 103kg/m3的范围内。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保持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大约在从200g/m2到400g/m2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大约在从100 μ m到400 μ m的范围内。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显影剂是包括载体和色调剂的双组分显影剂。所述载体的比重大约在从2 X 103kg/m3到7 X 103kg/m3的范围内。所述载体的平均颗粒直径大约在从10 μ m到40 μ m的范围内。
[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保持在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除以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而获得的值被设定为大于保持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除以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而获得的值。
[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保持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除以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而获得的值大约在从 1.00X 103kg/m3 到 1.40X 103kg/m3 的范围内。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周向速度比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周向速度比。
[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在由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利用保持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使用所述显影装置作为所述显影单元。
[0012]根据第一方面,能够维持在转印位置处附着于色调剂的添加剂的量。
[0013]根据第二方面,能够维持在转印位置处附着于色调剂的添加剂的量。
[0014]根据第三方面,能够维持在转印位置处附着于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色调剂的添加剂的量。
[0015]根据第四方面,能够防止色调剂浓度在显影之后降低。
[0016]根据第五方面,能够维持在转印位置处附着于色调剂的添加剂的足够量。
[0017]根据第六方面,能够防止色调剂浓度在显影之后降低。
[0018]根据第七方面,能够维持在转印位置处附着于色调剂的添加剂的量。另外,能够提高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部的记录介质的转印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相关部分的构造;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构造;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构造;
[0024]图5示出了表示实验结果的表;
[0025]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构造;以及
[0026]图7示出了表示实验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参照附图,将在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28]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0029]图1和2示出了包括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I。图1概略地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I的整体,而图2以放大方式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I的相关部分(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等)。
[0030]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构造
[0031]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I例如是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0、中间转印装置20、片材供应装置50和定影装置40。图像形成装置10均通过利用包含在显影剂4中的色调剂将潜像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装置20保持由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并将该色调剂图像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在该二次转印位置,色调剂图像最终被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示例的记录片材5。片材供应装置50容纳将被供送到中间转印装置20的二次转印位置的预定的记录片材5,并将记录片材5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定影装置40将由中间转印装置20 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5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记录片材5。
[0032]例如,当图像形成设备I还包括图像输入装置60 (待形成在记录片材5上的原稿图像借助该图像输入装置60输入)时,图像形成设备I能够用作彩色复印机。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I的壳体Ia包括支撑结构构件和外部罩。图1的点划线表示在壳体Ia中输送记录片材5所沿的大致输送路径。
[0033]图像形成装置10是分别形成黄色(Y)、洋红色(M)、青色(C)、黑色(K)、专色(SI)和另一种专色(S2)的色调剂图像的六个图像形成装置10Y、10M、10C、10K、10S1和10S2。这里,黄色(Y)、洋红色(M)、青色(C)、黑色(K)是四种标准颜色。这六个图像形成装置10(IOSl、10S2、10Y、10MU0C和10K)沿着近似直线布置在壳体Ia内。专色SI和S2的显影剂4的示例包括具有无法或难以用四种标准颜色表示的颜色的材料。具体地说,专色SI和S2的显影剂4的示例包括颜色不同于四种标准颜色的色调剂、颜色与四种标准颜色相同但色度不同的色调剂、用于提高光泽的透明色调剂、用于盲文的泡沫色调剂和具有荧光颜色的色调剂。如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 (10S1、10S2、10Y、10M、10C和10K)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但是它们使用不同类型`的显影剂。
[0034]如图1和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 (1051、1052、10¥、1(^10(:和1010均包括感光鼓11,该感光鼓11是旋转的图像保持构件的示例。围绕各感光鼓11布置如下装置:充电装置12,该充电装置12将感光鼓11的可形成图像的周面(图像保持表面)充电到预定电位;曝光装置13,该曝光装置13利用基于图像信息(信号)的光束LB照射感光鼓11的带电周面以在该表面上形成具有电位差的静电潜像(用于对应颜色);(对应于S1、S2、Y、M、C或K)显影装置14,该显影装置14用作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用具有对应颜色(S1、S2、Y、M、C或K)的显影剂4的色调剂将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装置15,该一次转印装置15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20 ;预清洁充电装置16,该预清洁充电装置16对一次转印之后留在感光鼓11的图像保持表面上并附着于该图像保持表面的包括色调剂的残余物进行充电;鼓清洁装置17,该鼓清洁装置将再次充电的残余物清除以清洁图像保持表面;和静电消除器18,该静电消除器18在感光鼓11清洁之后从图像保持表面去除剩余电荷。
[0035]感光鼓11具有圆筒状基体构件,在该圆筒状基体构件的周面处具有图像保持表面。该圆筒状基体构件接地。图像保持表面具有由光敏材料制成的感光层(光敏层)。感光鼓11被支撑成可利用从未示出的旋转驱动装置传递到该感光鼓的动力沿由图1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0036]使用不接触感光鼓11布置的诸如电晕放电装置之类的无接触充电装置作为充电装置12的示例。充电电压被供应至充电装置12中的放电装置。在显影装置14执行反向显影的情况下,充电装置12供应的充电电压是极性与从显影装置14供应的色调剂被充电的极性相同的电压或电流。
[0037]曝光装置13利用基于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I的图像信息形成的光(由虚线箭头表示)LB照射感光鼓11的带电周面,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当要形成静电潜像时,借助于任何合适方式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I的图像信息(信号)被传输到曝光装置13。
[0038]一次转印装置15是接触式转印装置,该接触式转印装置在接触感光鼓11的周面的同时旋转并包括被施加一次转印电压的一次转印辊。极性与色调剂被充电的极性相反的DC电压从未不出的电源作为一次转印电压供应。
[0039]如图2所示,鼓清洁装置17包括具有部分敞开容器形状的本体170、清洁刀片171、旋转刷辊172和传送构件173。清洁刀片171被布置成以预定压力压靠感光鼓11的周面的已经经受一次转印的部分。清洁刀片171因而清除剩余残余物,例如色调剂,并清洁感光鼓11的周面。旋转刷辊172在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上布置在清洁刀片171的上游,从而在接触感光鼓11的周面的同时旋转。传送构件173是诸如螺旋推运器之类的部件,该部件收集由清洁刀片171清除的诸如色调剂之类的残余物,并将残余物输送到未示出的回收系统。由诸如橡胶之类的材料制成的板构件(例如刀片)用作清洁刀片171。
[0040]如图1所示,中间转印装置20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 (10S1、10S2、10Y、10M、10C和10K)的下面。中间转印装置20包括中间转印带21、多个带支撑辊22至27、以及带清洁装置28。中间转印带21在穿过位于感光鼓11和一次转印装置15 (—次转印辊)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的同时沿着箭头B的方向旋转。带支撑辊22至27从中间转印带21的内侧可旋转地支撑中间转印带21,从而将中间转印带21保持在期望状态下。带清洁装置28将附着于中间转印带21的外周面的已经穿过二次转印装置30的部分的诸如色调剂或纸尘之类的残余物清除,并清洁中间转印带21。
[0041]作为中间转印带21的示例,使用由通过在诸如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酰胺树脂之类的合成树脂中散布诸如炭黑之类的电阻调节物质而获得的材料制成的环带。带支撑辊22是驱动辊,而带支撑辊23、25和27是用来将中间转印带21保持在行进位置或其他状态下的从动辊。带支撑辊24用作张紧辊。带支撑辊26用作二次转印用的支承辊。
[0042]二次转印装置30在中间转印带21由带支撑辊26支撑的位置处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1的外周面(图像保持面)侧。二次转印装置30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5。如图1所示,二次转印装置30包括二次转印带31和多个支撑辊32至36。二次转印带31在经过而二次转印位置的同时沿箭头C的方向旋转,在该二次转印位置处,中间转印带2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由中间转印装置20的带支撑辊26支撑。支撑辊32至36从二次转印带31的内侧可旋转地支撑二次转印带31,从而将二次转印带31维持在期望状态下。作为二次转印带31的示例,使用以与中间转印带21基本相同方式制成的环带。带支撑辊32被布置成将二次转印带31以预定压力压靠在中间转印带21的外周面的由带支撑辊26支撑的部分上。带支撑辊32是驱动辊,而带支撑辊36用作张紧辊。极性与色调剂被充电的极性相反或相同的DC电压作为二次转印电压被施加到二次转印装置30的带支撑辊32或中间转印装置20的支撑辊26。[0043]定影装置40包括壳体41、加热转子42和压力施加转子43。壳体41具有供插入和排出记录片材5的插入开口和排出开口。加热转子42和压力施加转子43布置在壳体41内。加热转子42沿图1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旋转并包括定影带,该定影带由加热单元加热,从而将表面温度维持在预定温度。压力施加转子43成形为鼓,并且被驱动而旋转,同时以预定压力压靠加热转子42,且基本沿着加热转子42的轴向方向延伸。在定影装置40中,力口热转子42和压力施加转子43彼此接触的部分用作定影部分,在该定影部分处执行预定定影操作(施加热和压力)。
[0044]片材供应装置50布置在中间转印装置20和二次转印装置30的下方。片材供应装置50包括一个片材容器51 (或多个)和供送装置52。片材容器51以堆叠方式容纳预定尺寸或类型的记录片材5。供送装置52从片材容器51每次一张地供送记录片材5。片材容器51附装至壳体la,从而能够被拉到例如壳体Ia的前部(拉到在操作过程中用户面对的一侧)。从片材供送装置50供送的记录片材5的示例除了普通白纸和厚纸之外还包括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部的记录片材,诸如轧花片材。
[0045]图像形成设备I可在普通白纸模式(在该模式中,图像形成设备I在普通白纸上形成图像)和轧花纸模式(在该模式中,图像形成设备I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部的记录片材例如轧花纸上形成图像)之间适当地切换。
[0046]片材供送输送路径在片材供应装置50和二次转印装置30之间延伸。片材供送输送路径包括多对片材输送棍53至57和未不出的输送导向构件。多对片材输送棍53至57朝向二次转印位置输送由片材供应装置50供送的记录片材5。在片材供送输送路径中布置在二次转印位置正前方位置的一对片材输送辊57例如用作调节输送记录片材5所在的正时的辊(配准辊)。另外,片材输送装置58布置在二次转印装置30和定影装置40之间。片材输送装置58例如呈带的形式,并将经受二次转印之后从二次转印装置30的二次转印带31供送的记录片材5输送到定影装置40。而且,在形成于壳体Ia中的片材排出开口附近布置有一堆片材排出辊59。该对片材排出辊59将经受定影操作之后从定影装置40供送的记录片材5排出到壳体Ia的外部。
[0047]当图像形成设备I用作彩色复印机时包括在该图像形成设备I中的上述图像输入装置60是读取具有待打印的图像信息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如图1所示,图像输入装置60例如布置在壳体Ia的顶部处。图像输入装置60包括原稿接收板(稿台玻璃)61、光源62、反射镜63、第一反射镜64、第二反射镜65、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XD)之类的图像读取装置66、成像透镜67和覆盖原稿接收板61的罩68。原稿接收板61是由例如透明玻璃板制成的板,具有待读取的图像信息的原稿6放置在该板上。光源62在移动的同时照射放置在原稿接收板61上的原稿6。反射镜63接收从原稿6反射的光并在与光源62 —起运动的同时沿预定方向反射所述反射光。第一反射镜64和第二反射镜65相对于反射镜63以预定速度移动预定距离。图像读取装置66接收并读取来自原稿6的反射光并将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成像透镜67将图像读取装置66上的反射光成像。
[0048]由图像输入装置60读取并输入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借助图像处理装置70进行适当的图像处理。首先,图像输入装置60将所读取的原稿图像信息作为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三种颜色的图像数据(例如八位(bit)数据)传送到图像处理装置70。图像处理装置70对从图像输入装置60传输来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图像处理,诸如阴影校正、失准校正、亮度/颜色空间转换、伽玛校正、框消除或颜色/运动编辑。图像处理装置70将已经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的信号转换成上述四种标准颜色Y、M、C和K的图像信号然后将这些图像信号传输到曝光装置13。图像处理装置70还生成上述两个专色SI和S2的图像信号。
[0049]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操作
[0050]现在,将在以下描述由图像形成设备I执行的基本图像形成操作。
[0051]首先,对于在通过使用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 (10¥、1(^10(:和1010并通过组合四种标准颜色Y、M、C和K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全色图像时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进行描述。
[0052]当图像形成设备I收到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打印)的命令时,启动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0 (10Y、10M、10C和10K)、中间转印装置20、二次转印装置30、定影装置40和其他相关
装置。
[0053]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 (10Y、10M、10C或10Κ)中,首先,感光鼓11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并且充电装置12将感光鼓11的表面充电到预定极性(在第一例性实施方式中为负极性)和预定电位。随后,曝光装置13利用光束LB照射感光鼓11的充电表面。这里,光束LB是基于通过将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I的图像信息转换成对应的(Y、M、C或中的颜色的)颜色分量获得的图像信号而发出。因而,通过利用预定电位差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用于对应颜色分量的静电潜像。
[0054]然后,各显影装置14 (对应于Y、M、C或K)通过将已经被充电到预定极性(负极性)的Y、M、C或K的对应颜色的色调剂静电附着于静电潜像而使形成在对应感光鼓11上的对应颜色的静电潜像显影。通过利用Y、M、C和K四种标准颜色的对应一种颜色的色调剂进行这种显影,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对应颜色的静电潜像显现为对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0055]随后,将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10 (10Y、10MU0C和10K)的感光鼓11上的Y、M、C和K四种标准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输送到对应的第一转印位置。之后,一次转印装置15 —次转印四种标准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从而将色调剂图像顺序地叠加在沿着箭头B的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装置20的中间转印带21上。
[0056]在一次转印结束之后,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0中,预清洁充电装置16对留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已经经受一次转印的诸如色调剂之类的残余物进行再次充电。之后,鼓清洁装置17将被再次充电的残余物从感光鼓I的表面刮除以清洁感光鼓11的表面。最后,静电消除器18将感光鼓11的清洁表面上的静电消除。结果,各图像形成装置10被恢复成准备好随后的图像形成操作。
[0057]随后,中间转印装置20通过利用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将一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携带到二次转印位置。同时,片材供应装置50根据图像形成操作将预定记录片材5供送到片材供送输送路径。在片材供送输送路径中,用作配准辊的一对片材输送辊57在适当的转印正时将记录片材5供送到二次转印位置。
[0058]在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装置30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共同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5。在二次转印结束之后,在中间转印装置20中,带清洁装置28将留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上的已经经受二次转印的诸如色调剂之类的残余物清除,以清洁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
[0059]随后,色调剂图像已经被二次转印的记录片材5被从中间转印带21和二次转印带31分离然后由片材输送装置58输送到定影装置40。在定影装置40,二次转印的记录片材5被插入到旋转加热转子42和旋转压力施加转子43之间的接触部分并使得穿过该接触部分,从而使得尚未定影到记录片材5的色调剂图像通过经受适当的定影操作(热和压力的施加)而定影至记录片材5。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以在记录片材5的单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已经经受定影操作的记录片材5最终被一对片材排出辊59朝向例如布置在壳体100外部的未示出的排出片材容器排出。
[0060]通过上述操作,输出了通过组合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而形成有全色图像的记录片材5。
[0061]现在,对图像形成设备I执行上述正常图像形成操作并且还执行利用专色SI和S2的显影剂形成专色色调剂图像的操作的情况进行描述。
[0062]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图像形成装置IOSl和10S2执行与由图像形成装置10(10Y、10M、10C和10K)执行的操作类似的图像形成操作。因而,在图像形成装置IOSl和10S2的感光鼓11上形成专色SI和S2的色调剂图像。随后,与在四种标准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的情况下一样,通过图像形成装置IOSl和10S2形成的专色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20的中间转印带21,然后由二次转印装置30从中间转印带21 (与四种标准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5。最后,二次转印有专色和四种标准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5借助定影装置40经受定影操作并排出到壳体Ia的外部。
[0063]通过上述操作,输出了这样的记录片材5,在该记录片材5上,两个专色色调剂图像叠加在通过将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组合而形成的全色图像的全部或部分上。
[0064]在图像形成设备I是包括图像输入装置60的彩色复印机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执行基本的图像形成操作。
[0065]当将原稿6放置在图像输入装置60上并且图像输入装置60接收到开始图像形成操作(复印)的命令时,图像输入装置60读取原稿6的原稿图像。然后,图像处理装置70对读取的原稿信息进行上述图像处理并生成图像信号。之后,该图像信号被传输到图像形成装置10 (1051、1052、10¥、1011、10(:和1010的曝光装置13。因而,各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原稿6的图像信息形成静电潜像并形成`色调剂图像。各图像形成装置10然后与上述图像形成操作(打印)的情况类似地操作。最后,在记录片材5上形成由色调剂图像形成的图像,并且将记录片材5输出。
[0066]这里,图像形成设备I可以将由图像形成装置10( IOSl、10S2、ΙΟΥ、10M、IOC和10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片材5,而不使用中间转印装置20的中间转印带21。
[0067]显影装置的构造
[0068]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I上的显影装置14的剖视图。
[0069]如图3所示,显影装置14布置在显影区域处,从而面对感光鼓11。显影装置14包括显影装置本体140,该显影装置本体140容纳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4。显影装置本体140包括用作第一显影剂保持件的第一显影辊141和用作第二显影剂保持件的第二显影辊142。第一显影辊141在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上布置在第二显影辊142的上游。第一显影棍141和第二显影棍142彼此相邻地布置从而面对感光鼓11的表面。
[0070]第一显影棍141包括第一磁棍141a和第一显影套筒141b。第一磁棍141a固定地布置在第一显影辊141的内侧,第一显影套筒141b布置在第一磁辊141a的外周上。第二显影辊131包括第二磁辊142a和第二显影套筒142b。第二磁辊142a固定地布置在第二显影辊142的内侧,第二显影套筒142b布置在第二磁辊142a的外周上。
[0071]如图3和4所示,第一显影套筒141b和第二显影套筒142b是圆筒状构件并由诸如铝或非磁性不锈钢之类的非磁性材料制成。第一显影套筒141b和第二显影套筒142b附装至显影装置本体140从而能够旋转。第一显影套筒141b被驱动而沿着与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图3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旋转。因而,第一显影套筒141b旋转而在第一显影套筒141b面对感光鼓11的面对部分143 (第一显影区域)处沿与感光鼓11的表面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使得第一显影套筒141b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被保持在预定周向速度比。第一显影套筒141b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显影套筒141b和感光鼓11之间的最短距离(以下也称为“DRS”)被保持在恒定距离。
[0072]另一方面,第二显影套筒142b被驱动而沿与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旋转。因而,第二显影套筒142b旋转而在第二显影套筒142b面对感光鼓11的面对部分144 (第二显影区域)处沿与感光鼓11的表面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并使得第二显影套筒142b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被保持在预定周向速度比。第二显影套筒142b被布置成使得该第二显影套筒142b和感光鼓11之间的最短距离(DRS)被保持在预定距离。
[0073]如图3和4所不,第一磁棍141a在该第一磁棍141面对并接近感光鼓11的第一显影区域143处具有用作显影极的第三北极(N3)。第一磁辊141a被磁化成在显影套筒141b的旋转方向上在第三北极N3的下游顺序地具有用作输送显影剂4的输送极的第一南极S1、第一北极NI和第二南极S2。第一磁辊141a被磁化成在第二南极S2的下游具有第三南极S3。第二南极S2和第三南极S3用作将显影剂4从显影套筒141b的表面清除的清除极。第一磁辊141a还被磁化成在第一显影辊141面对第二显影辊142的位置处具有在显影套筒141b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三南极S3的下游的第二北极N2。第二北极N2用作分割极,在该分割极处,显影剂4在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之间被分割。第一磁辊141a还具有位于第二北极N2和用作显影极的第三北极N3之间的用作输送极的第四南极S4。
[0074]如图3所示,这些极相对于基准位置(从零角度)以预定角度沿着磁辊141a的周向定位,所述基准位置在显影套筒141b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用作显影极的第三北极N3上游的一定距离处。每个极均具有预定磁通密度。
[0075]如图3所示,另一方面,第二磁辊142a在第二磁辊142a面对并接近感光鼓11的第二显影区域144处具有用作显影极的第四南极S4。第二磁辊142a被磁化成在显影套筒142b的旋转方向上在第四南极S4的下游具有用作输送显影剂4的输送极的第一北极NI和第一南极SI。第二磁辊142a被磁化成具有位于第一南极SI下游的第二南极S2。第一南极SI和第二南极S2用作将显影剂4从显影套筒142b的表面清除的清除极。第二磁辊142a还被磁化成在显影套筒142b的旋转方向上在第二南极S2的下游具有用作输送显影剂4的输送极的第二北极N2。第二磁辊142a还被磁化成在第二磁辊142a面对第一显影辊141的位置处并且在第二北极N2的下游具有第三南极S3。第三南极S3具有与第一磁辊141a的第二北极N2的极性相反的极性,并用作将显影剂4在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磁辊142之间分割的分割极。第二磁辊142还具有位于第三南极S3和用作显影极的第四南极S4之间的用作输送极的第三北极N3。[0076]如图3所示,这些极相对于基准位置(从零角度)以预定角度沿着磁辊142a的周向定位,所述基准位置在显影套筒142b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用作显影极的第四南极S4的下游一定距离。每个极均具有预定的磁通密度。
[0077]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了沿着第一磁辊141a和第二磁辊142a中的每个的周向布置七个极的情况。然而,沿着各磁辊141a或142a的周向布置的极的数量不限于七个,例如可以是五个。
[0078]显影装置本体140包括第一搅拌室145和第二搅拌室146。第一搅拌室145布置在第二显影辊142的后侧。第一搅拌室145容纳显影剂4并在其中搅拌显影剂4。第二搅拌室146与第一搅拌室145相邻。显影装置本体140包括位于第一搅拌室145中的在搅拌显影剂4的同时输送显影剂4的第一搅拌构件147。显影装置本体140包括位于第二搅拌室146中的在搅拌显影剂4的同时输送显影剂4的第二搅拌构件148。第一搅拌构件147和第二搅拌构件148在相反方向上输送显影剂4。第一搅拌构件147和第一搅拌构件148中的每个都包括旋转轴和呈螺旋形附装到该旋转轴的外周的输送叶片。第一搅拌构件147和第二搅拌构件148在显影装置本体140上安装成可旋转。
[0079]第一搅拌室145和第二搅拌室146由分隔构件149分开。分隔构件149具有位于该分隔构件149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的开口,从而将第一搅拌室145和第二搅拌室146连接在一起。容纳在第一搅拌室145和第二搅拌室146中的显影剂4由第一搅拌构件147和第二搅拌构件148输送而经由所述开口循环通过第一搅拌室145和第二搅拌室146。
[0080]在显影剂输送方向上位于第二搅拌构件148的上游端部处,设置了显影剂补充装置(未示出),该显影剂补充装置用包括至少色调剂的许多新的显影剂4补充第二搅拌室146。
[0081]容纳在显影装置本体140中的显影剂4是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该色调剂包括色调剂颗粒和平均体积颗粒直径在从50nm到400nm的范围(包括端值)内的外部添加剂。色调剂颗粒例如包括结合树脂、着色剂,并且如果需要还包括诸如释放剂之类的其他添加剂。
[0082]现在描述色调剂颗粒的特性。优选地,色调剂颗粒具有从100到150范围内的平均形状因子。平均形状因子是由(ML2/A) X U/4) X 100计算的形状因子的平均,其中ML表示颗粒的最大长度,A表示颗粒的投影面积。更优选地,色调剂颗粒具有从105到145范围内的平均形状因子,或更优选地具有从110到140范围内的平均形状因子。
[0083]优选地,所述色调剂颗粒具有从2.0 μ m到6.5 μ m (包括端值)或更优选地从
2.0 μ m到6.0 μ m范围(包括端值)内的平均体积颗粒直径(D50)。当色调剂颗粒的平均体积颗粒直径(D50)落入上述范围内时,防止发生条纹状背景模糊。减小色调剂颗粒的颗粒直径导致图像的粒度(图像质量)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如果颗粒直径落在2.Ομπι以下,则每个色调剂颗粒的电荷变得过小,由此导致背景模糊或转印失败。
[0084]优选地,添加剂的平均体积颗粒直径落入在从50nm到4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从60nm到300n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从80nm到200nm的范围内。如果添加剂的平均体积颗粒直径落入50nm以下,则添加剂很可能附着于色调剂颗粒并嵌入在色调剂颗粒内。因而,色调剂颗粒不太可能被从电子照相的的感光体清除。另一方面,如果添加剂的颗粒直径超过400nm,则添加剂不太可能附着于色调剂颗粒,并且更可能从色调剂颗粒脱落。因而,不能可能维持添加剂的作用。
[0085]双组分显影剂的载体的示例包括涂覆的铁氧体芯,该铁氧体芯具有精确地或大约地在2 X 103kg/m3至7 X 103kg/m3之间的范围内的比重和精确地或大约地在IOym到40 μ m之间的范围内的平均体积颗粒直径。这里,色调剂密度落入例如在5%到15%范围内。
[0086]在显影装置本体140内还布置有厚度限制构件150。厚度限制构件150限制由第一搅拌构件147供应至第二显影辊142的表面的显影剂4的层的厚度。厚度限制构件150例如由非磁性金属平板制成。厚度限制构件150在第二显影套筒142b的旋转方向上布置在第二磁辊142a的第二北极N2的下游,从而以预定间隙面对第二显影套筒142a的表面。厚度限制构件150限制已经被供应到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的显影剂4的量。
[0087]整平构件152布置在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彼此面对的面对部分151的下游。整平构件152将在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之间分隔的显影剂4的层的表面整平。整平构件152具有圆筒状形状或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形状。整平构件152被布置成面对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的表面而与它们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0088]如图3所示,在显影装置本体140内还布置有导向构件153。导向构件153将由用作清除极的第二南极S2和第三南极S3从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清除的色调剂4朝向第一搅拌构件147引导。导向构件153是由例如非磁性金属(诸如铝或非磁性不锈钢)、合成树脂或非磁性金属和合成树脂的复合材料制成的板状构件。导向构件153的至少接触显影剂4的部分的表面由非磁性板制成。导向构件153布置成使其一个端部在用作清除极的第二南极S2和第三南极S3之间以一间隙位于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之上,并且布置成使得与该一个端部连续并形成为平板的中间部分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导向构件153的后端部位于第一搅拌室145的上方。
[0089]如图3所示,显影装置本体140还包括位于第二搅拌室146的侧壁处的色调剂浓度传感器154,该传感器154检测显影剂4中的色调剂的浓度。
[0090]显影装置的操作
[0091]现在描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4的操作。
[0092]如图3所示,当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以及第一搅拌构件147和第二搅拌构件148被驱动而在显影装置14中旋转。这里,在容纳于第一搅拌室145和第二搅拌室146中的显影剂4被搅拌和输送的同时,显影剂4中的色调剂通过与载体摩擦而被充电至负极性。同时,第一搅拌构件147将显影剂4供应至第二显影辊142的表面。
[0093]被供应至第二显影辊142的表面的显影剂4随着第二显影套筒142b的旋转而被逆时针输送,同时显影剂4的层的厚度受到厚度限制构件150的限制。之后,在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彼此面对的面对部分151处,显影剂4由用作分隔极的第一磁辊141a的第二北极N2和第二磁棍142a的第三南极S3分隔在第一显影棍141和第二显影棍142之间。此时,在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之间分隔的显影剂4的比例通过改变用作分割极的第二北极N2和第三南极S3的宽度或极N2和S3的磁力的大小来改变。被分配到第一显影辊141的显影剂4随着显影套筒141b的旋转而被顺时针输送。在显影剂4的层的表面由整平构件152整平之后,显影剂4到达显影剂4面对感光鼓11的表面的第一显影区域143。这里,形成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用作显影极的第三北极N3利用显影剂4显影,该显影剂4由于附着于载体的色调剂而呈磁刷形式。保持在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上的显影剂4随着第一显影套筒141b的进一步旋转而被顺时针输送,之后被用作形成排斥磁场的清除极的第二南极S2和第三南极S3从显影套筒141b的表面清除。之后,许多新的色调剂4由第二显影辊142供应至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
[0094]另一方面,被分配到第二显影辊142的显影剂4随着第二显影套筒142b的旋转而被逆时针输送。在显影剂4的层的表面由整平构件152整平之后,显影剂4到达显影剂4面对感光鼓11的表面的第二显影区域144。这里,形成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用作显影极的第四南极S4利用呈磁刷形式的显影剂4显影。保持在第二显影辊14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4随着第二显影套筒142b的进一步旋转而被逆时针输送,然后由形成排斥磁场的用作清除极的第一南极SI和第二南极S2从显影套筒142b的表面清除。之后,许多新的显影剂4由第一搅拌构件147供应至显影套筒142b的表面。
[0095]如图3所示,已经被从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清除的显影剂4沿着导向构件153的表面被引导并落在第一搅拌构件147的上部上。然后,被清除的显影剂4与容纳在第一搅拌室145中的显影剂4混合,由第一搅拌构件147输送并供送到第二显影辊142。这里,第一搅拌构件147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显影辊142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搅拌构件147在图3中顺时针旋转)。因而,被从第二显影辊142的表面清除的显影剂4并不立即被供送到第二显影辊142的表面。显影剂4由第二搅拌构件148输送到与第二显影辊142相反的一侧,与容纳在第一搅拌室145中的显影剂4混合,并然后被供送到第二显影辊142。
[0096]图像形成设备的相关部分的构造
[0097]如图1中所示,在图像形成设备I中,在用于黄色(Y)、洋红色(M)、青色(C)、黑色(K)和专色(SI和S2)的每个图像形成装置10Y、10M、10C、10K、10S1和10S2中,显影装置14将形成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10Y、10M、10C、10K、10`S1和10S2的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处由一次转印装置15彼此叠加并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然后,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处由二次转印装置30从中间转印带21 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5。
[0098]这里,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处从中间转印带21转印到记录介质5的转印性随着记录介质5的类型而改变。当使用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部的记录片材5 (诸如轧花片材)作为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时,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1转印到记录片材5的转印性较低:部分色调剂图像可能没有从中间转印带21转印到片材5的凹部。
[0099]在图像形成设备I中,经常使用具有小颗粒直径的色调剂来提高图像质量。因而,色调剂的直径比记录片材5的凹部的尺寸相对较小,由此导致色调剂转印时出现问题。鉴于此,为了提高转印性,将具有相对较大颗粒直径的添加剂(转印支持添加齐?)添加至双组分显影剂4的色调剂。
[0100]发明人已经从各个方面研究并检查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部的诸如轧花片材之类的记录片材5的转印性较低的原因,并且通过使用平均体积颗粒直径为大约3.8 μ m的色调剂调查色调剂图像的转印性而发现了如下事实。具体地说,在色调剂图像成功地转印到记录片材5的凹部的情况和色调剂图像没能转印到记录片材5的凹部的情况之间附着于色调剂的转印支持添加剂的量的不同。
[0101]具体地说,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在色调剂图像成功地转印到记录片材5的凹部时使用的色调剂颗粒的表面和色调剂图像没有成功地转印到凹部时使用的色调剂颗粒的表面并且比较两种情况下的色调剂颗粒上的添加剂。结果,附着于在色调剂图像成功转印到记录片材5的凹部时使用的色调剂颗粒的添加剂从初始状态开始保持基本不变或仅有很少量的添加剂脱落或嵌入在色调剂中。另一方面,在色调剂图像未成功地转印到记录片材5的凹部时使用的色调剂颗粒的表面上,附着于色调剂颗粒的大量添加剂脱落或嵌入在色调剂中。
[0102]换言之,当足够大量的添加剂位于中间转印带21和二次转印位置的色调剂之间时,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转印到诸如轧花片材的记录介质5的转印性优选较高。另一方面,当位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和色调剂颗粒之间的添加剂的量较小时,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转印到诸如轧花片材的记录介质5的转印性较低。
[0103]形成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处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然后原样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因而,在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时就确定了位于中间转印带21和色调剂之间的添加剂的量,也就是说,该量由显影装置14使得形成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可见的条件确定。
[0104]因而,附着于色调剂颗粒的表面的添加剂在显影装置14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同时被保持得如何显著地影响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诸如轧花片材的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部的记录片材5的转印性的提高程度。
[0105]显影装置14包括用来将形成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考虑到维持附着于色调剂颗粒的表面的添加剂的量,似乎感光鼓11的表面和保持在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4之间的滑动摩擦显著影响添加剂的量。在第一显影辊141面对感光鼓11的面对部分143处,第一显影辊141沿与感光鼓11的表面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另一方面,在第二显影辊142面对感光鼓11的面对部分144处,第二显影辊142沿与感光鼓11的表面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因而,感光鼓11的表面和保持在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上的显影剂4之间的滑动摩擦大于感光鼓11的表面和保持在第二显影辊14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4之间的滑动摩擦。
[0106]鉴于此,本发明人已经制作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I的原型并执行如下实验以提高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诸如轧花片材之类的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部的记录介质5的转印性。具体地说,在显影装置14的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执行显影的显影条件以如下所述方式改变的同时在1000张片材上连续地打印具有50%图像覆盖率的图像。然后,检查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1转印到压印片材的转印性。这里,转印性通过从中间转印带21转印到轧花片材的色调剂的量与全部色调剂的量的比例来确定并以百分比表示。使用蜡纹纸66作为轧花片材的示例。
[0107]在显影装置14的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执行显影的显影条件当中,保持在各显影辊141和142的表面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以下也称为“M0S”)以及感光鼓11和各显影辊141和142之间的最短距离(以下也称为“DRS”)针对实验而改变。这里,各MOS和各DRS被设定成在第一显影辊141和第二显影辊142之间不同。
[0108]显影条件
[0109]第一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量(MOS):250g/m2 (MOS:250g/m2 和 310g/m2);
[0110]第二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量(MOS):240g/m2 (M0S在从240g/m2到310g/m2的范围内);
[0111]第一显影棍和感光鼓之间的最短距离(DRS)的中心:180 μ m (DRS在从140μηι到240 μ m的范围内);
[0112]第二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最短距离(DRS)的中心:200 μ m (DRS在从130 μ m到250 μ m的范围内);
[0113]感光鼓的转速(处理速度):370nm/s ;
[0114]第一显影辊的旋转方向(MRS):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周向速度比为1.75 ;
[0115]第二显影辊的旋转方向(MRS):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相反(或相同),周向速度比为在从1.5到2.0的范围内。
[0116]显影辊的表面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套筒以0.8mm的间距开槽;
[0117]显影棍的直径Φ:25mm ;
[0118]显影棍上的显影极的磁力的大小:IOOmT到159mT ;
[0119]施加至第一显影辊和第二显影辊的电压中包括的DC分量电压:-300V到-500V ;
[0120]叠加在施加至第一显影辊和第二显影辊的DC分量电压上的AC分量电压(显影AC偏压)的波形:正弦波(方波);
[0121]显影AC偏压的大小(Vp-p或峰-峰电压):500V到1200V ;
[0122]显影AC偏压的频率:5kHz到20kHz
[0123]检查评价:
[0124](转印性)
[0125]好:95%以上
[0126]一般:90% 至 95%
[0127]差:90%以下
[0128]这里,“好”表示良好,“一般”表示可接收,而“差”表示不可接收。
[0129]图5是示出了实验结果的表。
[0130]如从图5的表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第一显影辊141,保持在显影辊141的表面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以下也称为“M0S”)被设定为250g/m2和300g/m2,而感光鼓11和显影辊141之间的最短距离(DRS)在140 μ m, 160 μ m, 180 μ m,200 μ m 240 μ m之间改变。另外,对于第二显影辊142,保持在显影辊142的表面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以下也称为“M0S”)被设定为240g/m2、280g/m2和310g/m2,而感光鼓11和显影棍142之间的最短距离(DRS)在 130μπι、170μπι、180μπι、240μπι 和 250 μ m 之间改变。
[0131]当保持在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MOS)除以感光鼓11和第一显影辊141之间的最短距离(DRS)而获得的M0S/DRS比为1.79X 103kg/m3或1.88X 103kg/m3时,发生转印失败。另一方面,当M0S/DRS比落入从1.04X 103kg/m3至Ij1.56X 103kg/m3的范围内时,转印性是良好的或可接受的。
[0132]如上所述,当保持在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MOS)除以感光鼓11和第一显影辊141之间的最短距离(DRS)而获得的M0S/DRS比在从1.00X 103kg/m3到1.60X 103kg/m3的范围(包括端值)内时,发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陷的轧花片材上的转印性能够被保持在良好的或可接受的水平。[0133]更具体地说,当保持在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MOS)除以感光鼓11和第一显影辊141之间的最短距离(DRS)而获得的M0S/DRS比在从
1.00X 103kg/m3到1.40X 103kg/m3的范围(包括端值)内时,发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陷的轧花片材上的转印性能够被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0134]在显影装置14中,当保持在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MOS)落入从200g/m2到400g/m2的范围内,感光鼓11和第一显影棍141之间的最短距离(DRS)落入从100 μ m到400 μ m的范围内,并且厚度限制构件150和第二显影辊142之间的间隙落入从0.4mm到0.8mm的范围内,则已经配置成能够获得类似于图5中所示的结果。
[0135]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0136]图6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
[0137]显影装置的构造
[0138]如图6所示,在该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表示为Vl,第一显影辊141的周向速度表示为V2,且第二显影辊142的周向速度表示为V3时,使第二显影辊142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V3/V1)大于第一显影辊141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V2/V1)。
[0139]图7是示出了为了检查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同的条件和如下条件下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轧花片材的转印性而进行的实验结果的表:沿着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旋转的第一显影辊141和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V2/V1)在1.00和2.25之间改变,并且沿着相反方向或相同方向旋转的第二显影辊142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V3/V1)在1.5和
4.00之间改变。在图7中,“好”表示良好,“一般”表示可接收,而“差”表示不可接收。
[0140]如从图7清楚可见,当第一显影辊141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V2/V1)为2.00或以下时,转印性处于可接受的或良好的水平。另一方面,当该周向速度比(V2/V1)为2.25或更高时,该转印性处于不可接受水平。因而,为了防止添加剂附着至感光鼓11的表面,仅需要将第一显影辊141和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设定为2.00或以下。
[0141]另一方面,当将第二显影辊142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V3/V1)设定为4.00或以下时,转印性处于可接受的或良好的水平,这是由于第二显影辊142和感光鼓11在面对部分处沿着相同方向运动。因而,为了防止添加剂附着于感光鼓11的表面,仅需要将第二显影棍142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设定为4.00或以下。
[0142]另外,当将第二显影辊142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V3/V1)设定为大于第一显影辊141与感光鼓11的周向速度比(V2/V1)时,第二显影辊142的显影性能得以改善,同时保持在第一显影辊141的表面上的显影剂4和感光鼓11之间的滑动摩擦保持较低。
[0143]为了示意和描述之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其目的并非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明显地,许多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最佳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用于各种实施方式并具有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 第一显影剂保持件,该第一显影剂保持件被布置成面对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在其表面上保持显影剂的同时旋转,从而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面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第一面对部分处沿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和 第二显影剂保持件,该第二显影剂保持件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的下游,从而面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在其表面上保持显影剂的同时旋转,从而在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面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第二面对部分处沿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 其中,保持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除以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而获得的值大约在从1.0OXlOWm3到1.60X 103kg/m3 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保持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大约在从200g/m2到400g/m2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大约在从100 μ m到400 μ 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所述显影剂是包括载体和色调剂的双组分显影剂, 其中所述载体的比重大约在从2X103kg/m3到7X103kg/m3的范围内,并且 其中所述载体的平均颗粒直径大约在从10 μ m到40 μ 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保持在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除以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而获得的值被设定为大于保持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除以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而获得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保持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上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除以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而获得的所述值大约在从1.00 X 103kg/m3到1.40 X 103kg/m3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件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周向速度比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件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周向速度比。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 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 在由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 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利用保持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其中,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显影装置作为所述显影单元。
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 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 在由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 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利用保持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其中,使用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显影装置作为所述显影单元。
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 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 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 在由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 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利用保持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其中,使用根据权利要求3的所述显影装置作为所述显影单元。
1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 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 在由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 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利用保持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其中,使用根据权利要求4的所述显影装置作为所述显影单元。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 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 在由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利用保持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其中,使用根据权利要求5的所述显影装置作为所述显影单元。
12.—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构件; 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 在由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 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利用保持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其中,使用根据权利要求6的 所述显影装置作为所述显影单元。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3823347SQ201310308543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佐藤邦彦, 宫本阳子, 真下佳也, 高桥政明, 高桥左近, 古谷信正, 新井和彦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