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片制造装置以及树脂片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225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树脂片制造装置以及树脂片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树脂片制造装置,在剥离片上形成放入有图案的水印的树脂片,具有:具有环形带的搬送机构;沿着环形带形成,并向环形带上供给具有剥离面的剥离片;沿着环形带形成,并且设置在剥离片供给部的下游侧,向剥离片的第1区域转印热塑性调色剂而形成树脂片的第1树脂片转印器;设置在第1树脂片转印器的下游侧,向具有与剥离片的第1区域重叠的区域不同的区域的第2区域转印热塑性调色剂,从而形成树脂片的第2树脂片转印器;以及加热树脂片,将热塑性调色剂定影在剥离片上的定影器。
【专利说明】树脂片制造装置以及树脂片制造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主张以2012年09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07390、以及2012年09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07382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该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援引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树脂片制造装置以及树脂片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3]以往存在印刷有图案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该树脂片的制造方法是形成树脂片,并在其上使用墨水等印刷图案。
[0004]另外,已知有多种制造标签的标签制造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283745号公报中,提出一种标签制作方法以及装置,当制作背面涂布有粘结剂的标签时,不制作切模,而使用调色剂(toner)的电子写真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带有粘结剂的剥离片上依次形成标签基材、标签图像、密封材料,并在所希望的定时制作任意形状的标签。另外,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作为标签基材用的调色剂的主成分。
[0005]并且,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84470号公报中,公开有使用UV硬化性聚酯作为标签的构成树脂的例子。
[0006]而且,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107418号公报中,提案有使用采用调色剂的电子写真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形成具有足够厚度的标签的标签制作方法以及装置。
[0007]然而,在上述树脂片制造方法中,存在下面的问题。即,印刷到树脂片上的制品在印刷中缺乏立体感,欠缺多样性。并且,存在由于水和油等使印刷消失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片制造装置以及树脂片制造方法,能够不使用墨水等就形成图案,并制造具有立体感,并且不使用刀刃型就能够制造富有表现多样性的任意形状的树脂片。
[0009]本发明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向所搬送的带上供给剥离片;向上述剥离片上的第I区域转印树脂;向上述剥离片上的第2区域转印树脂,该第2区域具有与上述第I区域重叠的区域和与上述第I区域不重叠的区域;加热上述第I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的树脂并定影在上述剥离片上。
[0010]并且,本发明的树脂片制造方法为,向所搬送的带上的第I区域转印树脂;向上述搬送的带上的第2区域转印树脂,该第2区域具有与上述第I区域重叠的区域和与上述第I区域不重叠的区域;加热上述第I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的树脂来进行定影。
[0011]而且,本发明的树脂片制造装置具备:具有带的搬送机构;第I转印器,沿着上述带形成,并向上述带的第I区域转印树脂;第2转印器,设置在上述第I转印器的下游侧,向上述带的第2区域转印树脂,该第2区域具有与上述第I区域重叠的区域和与上述第I区域不重叠的区域;以及定影器,加热上述树脂并使其硬化。
[0012]而且,本发明的树脂是热塑性树脂及/或热塑性调色剂。
[0013]并且,本发明的定影后的树脂片在上述第I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的厚度实质上不同,被视觉识别为水印图像或者浮雕图像。
[0014]并且,本发明的定影后的树脂片通过在上述第I区域使用透射光的上述树脂,在上述第2区域使用不透射光的上述树脂,被视觉识别为水印图像或者浮雕图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树脂片制造装置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0016]图2A是表示该树脂片制造装置的树脂片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0017]图2B是表不该树脂片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0018]图2C是表不该树脂片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0019]图2D是表不该树脂片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0020]图2E是表不该树脂片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0021]图2F是表不该树脂片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0022]图3是表示由该树脂片制造装置形成水印图像的步骤的说明图。
[0023]图4是表示由该树脂片制造装置形成的树脂片的例子的俯视图。
[0024]图5是表示由该树脂片制造装置形成的树脂片的其他的第2例子的俯视图。
[0025]图6A是表示由该树脂片制造装置形成的树脂片的其他的第3例子的俯视图。
[0026]图6B是表示该树脂片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0027]图6C是表示该树脂片的各树脂的层积状态的例子的截面图。
[0028]图6D是表示该树脂片的表面的面的例子的俯视图。
[0029]图6E是表示该树脂片的背面的面的例子的俯视图。
[0030]图7A是表示由该树脂片制造装置形成的树脂片的其他的第4例子的各树脂的层积状态的例子的截面图。
[0031]图7B是表示由该树脂片制造装置形成的树脂片的其他的第4例子的表面的面的例子的俯视图。
[0032]图7C是表示由该树脂片制造装置形成的树脂片的其他的第4例子的背面的面的例子的俯视图。
[0033]图7D是表示该树脂片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5]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树脂片制造装置I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2A?图2F表示树脂片制造装置I的树脂片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另外,以下的说明中S表示树脂片、P表示剥离片、T表示成为树脂片S的材料的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调色剂。剥离片P使用表面能量低且剥离性良好的材料,不借助粘结剂,形成树脂片S。作为用于调色剂T的热塑性树脂粉末,例如,使用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类树脂“GS Pla@”,将其粉碎并对75 μ m过筛粒径品(filter pass particle-size)实施带电控制剂、流动性控制剂等外添加处理而调色剂化。
[0036]树脂片制造装置I具有:供给剥离片P的剥离片供给部10,该剥离片P的表面形成有树脂片S ;搬送剥离片P的搬送机构20 ;在后述的转印带22的上方,沿着转印带22的搬送方向配置的4台制像单元30(30A、30B、30C、30D),用于在剥离片P上转印调色剂T ;以及位于转印带22的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定影器40,该定影器40对转印有调色剂T的剥离片P进行热压,并将调色剂T固定在剥离片P上。
[0037]搬送机构20具有多个驱动辊21、和挂在这些驱动辊21及后述的转印辊37上而传递的转印带(环形带)22。
[0038]制像单元30具有:表面形成有感光体的感光鼓(树脂片转印器)31 ;沿周方向包围感光鼓31的周面地配置的刮刀片32、带电辊33、由LED头构成的曝光头34、显影辊35 ;用于填充调色剂T,并且向显影辊35供给的调色剂箱36 ;以及位于转印带22的下面侧,并与感光鼓31 —起夹着剥离片P,将调色剂转印到剥离片P上的转印辊37。
[0039]另外,刮刀片32根据调色剂的种类选择素材。具体而言,当是调色剂T时,根据调色剂T难以附着、形状变化小等理由使用聚酰亚胺树脂片。也可以通过为了不产生振动等而改善安装方法,从而使用氟类树脂片等。
[0040]定影器40具有一对定影辊41、42、和与上侧的定影辊41抵接的油涂布辊43。
[0041]另外,将制像单元30A、30B作为第I树脂片转印器,将制像单元30C、30D作为第2树脂片转印器,分别在与重叠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上形成显影层Y,并形成具有水印图像的树脂片S。后面将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0042]根据这样构成的树脂片制造装置1,如下所述制造树脂片S。另外,树脂片S的形状和印刷文字等的数据预先由PC等制成,并输入树脂片制造装置I。
[0043]向位于上游侧的制像单元30A供给剥离片P。使感光鼓31沿图1中箭头方向(顺时钟)选择。如图2A所示,通过带电棍33,使感光鼓31的感光体带电。接着,如图2B所示,由曝光头34在带电棍33表面上投影光,对任意形状的图样(pattern)进行曝光而规定出与非曝光部具有表面电位差的潜像X。
[0044]接着,如图2C所示,通过显影辊35的旋转,在显影辊35表面上附着上在被搅拌的同时由调色剂箱36提供的调色剂T。
[0045]通过搅拌而带静电的调色剂T从显影辊35附着到感光鼓31上的潜像X上,形成显影层Y。之后,与显影层Y的旋转移动同步地供给剥离片P,在与转印辊37相接的位置,该剥离片P与显影层Y重叠而进入。
[0046]感光鼓31和转印辊37按压剥离片P,通过施加到转印辊37上的调色剂吸附电位,显影层Y转印到剥离片P上。转印后,通过刮刀片32将感光鼓31的表面的多余的调色剂T剥落。制像单元30通过反复进行从上述带电开始到剥落多余的调色剂T为止的工序,将调色剂T作为显影层Y转印到剥离片P上。
[0047]制像单元30B、30C、30D以同样的动作使调色剂T附着,并形成具有规定厚度的树脂片S。另外,对通过使由各制像单元30A?30D形成的显影层Y不同,来形成水印图像的步骤进行说明。
[0048]这里,设由各制像单元30A?30D形成的显影层Y分别为显影层YA?YD。如图3所示,制像单元30A形成显影层YA,制像单元30B形成显影层YB,制像单元30C形成显影层YC,制像单元30D形成显影层YD。显影层YA以及显影层YB仅是底M,显影层YC以及显影层YD是相对于底M,使图案W的部分成为开口。这些的各显影层YA?YD重叠在剥离片P上而形成,由此形成一个显影层YQ。另外,底M在各显影层YA?YD是重叠的区域,图案W在各显影层YA?YD是不同的区域。
[0049]最后,如图2E所示,显影层YQ和剥离片P通过定影器40,通过加热加压使形成显影层YQ的调色剂T融接并固结,从而定影在剥离片P上。如此这样形成树脂片S。
[0050]如上所述,树脂片S的底M的部分重叠有4个显影层Y,图案W的部分重叠2个显影层Y,因此,树脂的厚度不同。因此,根据光的透射率的不同,来形成水印图像。
[0051]由树脂片制造装置I形成的树脂片S是附着在剥离片P上的状态,但在定影时,通过使与显影层Y上表面接触的定影辊41的表面能量是剥离片P的表面能量以下,即使没有粘结剂,定影后树脂片S也不从剥离片P剥离而排出。另一方面,树脂片S能够容易从剥离片P剥离,能够形成任意形状的薄膜。
[0052]另外,根据如下理由使用油涂布辊43。即,剥离片P由于表面能量小难以使显影层Y附着,因此,在通常的电子照片印刷等中在该剥离片P上形成了显影层Y的情况下,显影层Y有时会附着在定影辊41上,并从剥离片P剥离(偏离)。因此,实施使油涂布辊43与定影辊41抵接,使定影辊41的表面能量降低的处理,来改善偏离。另外,油优选使用硅油等。
[0053]此外,通过由氟类树脂构成定影辊41的表面等,能够防止缺油导致的偏离现象。作为能够防止的条件,将定影辊41的表面能量设定为与所使用的剥离片P的表面能量相等或所使用的剥离片P的表面能量以下即可,由此,通过静電吸附力吸附于剥离片P的显影层Y不会再偏尚。
[0054]另外,根据上述树脂片制造装置1,通过以随机方式并列设置多个制像单元30来重叠转印显影层Y,通过设定刮刀片32的抵接条件、感光鼓31与显影辊35的线速差等,能够改变通过单独的制像单元30产生的显影层Y的层厚。并且,当由I个制像单元30形成的显影层Y所形成的树脂片S的层厚约为30 μ m时,重叠了 4层显影层Y的树脂片S的层厚成为70?80 μ m,具有实用的牵引断裂强度。
[0055]另外,树脂片S形成时的图样印刷能够在全部位置无抖动(dither)地全面印刷(solid print),在各位置100%全面印刷时,4个连续就改造为能够形成最大400%印字率的层。上述的单层为30 μ m、4层重叠为70?80 μ m分别是指100%全面印刷的情况和400%全面印刷下的层厚。相对于单层的层厚,4层形成薄膜的层厚薄,但重量为大致3倍,这样层密度就出现差异。
[0056]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形成为与底M对应的部位厚,与图案W对应的部位薄,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形成为与底M对应的部位薄,与图案W对应的部位厚,从而形成为图案W成为浮雕的图像。
[0057]而且,通过由I个显影层YA形成底M,并在其他显影层YB、YC、YD上适当设置与图案W对应的开口部,还能够形成3阶层的水印。
[0058]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对于底M的部分和图案W的部分,通过改变显影层Y重叠的个数,能够形成水印图像及浮雕图像,并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树脂片S。由于按照由PC等输入的数据使调色剂T附着,能够形成任意形状的树脂片S,而且由于不需要刀刃型,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0059]并且,作为其他实施例,图6A以及图6B表示由树脂片S形成的商品标签(tag)100。商品标签100由主体110和突出部120构成。主体110上形成有文字111和开口部112。突出部120上形成有卡合部121。通过将卡合部121插入开口部112并卡合,能够卷附在商品上。
[0060]另外,开口部112能够通过不由制像单元30形成调色剂T而形成镂空部分。并且,文字111的部分是通过仅使制像单元30A和30B动作,由2层调色剂T形成而形成为水印文字。
[0061]进而,向制像单元30A、30C、30D放入使用了难以透射光的树脂的调色剂T,向制像单元30B放入黑色的调色剂,并层积为图6C的样子,由此也能够在由树脂片S形成的商品标签100的表面(图6D)和背面(图6E)上形成不同的图案113以及图案114,并且,也形成水印文字部分。
[0062]而且,作为其他实施例,图7B?图7D表示由树脂片S形成的瓶子商品装饰200。瓶子商品装饰200具有主体210,并具有形成在主体210上的开口部211和图案213。能够将开口部211附着在瓶K等上。通过向制像单元30A、30C、30D放入使用了接近于透射光的透明的树脂的调色剂T,向制像单元30B放入黑色的调色剂,并层积为图7A的样子,由该树脂片S形成的瓶子商品装饰200能够形成为在表面(图7B)和背面(图7C)呈现同一图案的表面(图案213)和背面(图案214)。
[006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用了剥离片P作为纸衬,但也可以不使用剥离片P,直接在转印带22上形成显影层Y,通过使该显影层Y通过定影器40,从而进行固定。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树脂片制造装置I相同的效果。
[0064]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按照由PC等输入的数据使调色剂T附着,所以能够形成任意形状的树脂片S,而且由于不需要刀刃型,所以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0065]并且,由于不需要使用刀刃型将树脂片S从大的片材切割必要的形状或者切出必要的形状,所以不会浪费必要形状以外的部分的树脂材料。
[0066]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采取了以随机方式配置制像单元并确保薄膜层厚的方式,但如果通过I个制像单元能够获得足够的层厚,也能够使用I个薄膜形成用制像单元,使装置小型化。并且,也可以通过以随机方式配置4个薄膜形成用制像单元和CMYK印刷用制像单元,来形成全彩印刷的薄膜。此外,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0067]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例示,不意味着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多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要旨内,并且包含在与本发明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同等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搬送的带上供给剥离片, 向上述剥离片上的第I区域转印树脂, 向上述剥离片上的第2区域转印树脂,该第2区域具有与上述第I区域重叠的区域和与上述第1区域不重叠的区域, 加热上述第1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的树脂并定影在上述剥离片上。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后的树脂片在上述第I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上的厚度实质上不同,被视觉识别为水印图像或者浮雕图像。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使用与上述树脂片对置的定影辊, 向上述定影辊供给油。
4.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是热塑性树脂及/或热塑性调色剂。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使用与上述树脂片对置的定影辊, 向上述定影辊供给油。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后的树脂片在上述第I区域使用透射光的上述树脂,在上述第2区域使用不透射光的上述树脂,由此,被视觉识别为水印图像或者浮雕图像。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使用与上述树脂片对置的定影辊, 向上述定影辊供给油。
8.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是热塑性树脂及/或热塑性调色剂。
9.一种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搬送的带上的第1区域转印树脂, 向上述搬送的带上的第2区域转印树脂,该第2区域具有与上述第1区域重叠的区域和与上述第1区域不重叠的区域, 加热上述第I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的树脂来进行定影。
10.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后的树脂片在上述第I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上的厚度实质上不同,被视觉识别为水印图像或者浮雕图像。
11.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使用与上述树脂片对置的定影辊, 向上述定影辊供给油。
12.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是热塑性树脂及/或热塑性调色剂。
13.如权利要求12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使用与上述树脂片对置的定影辊, 向上述定影棍供给油。
14.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后的树脂片在上述第I区域使用透射光的上述树脂,在上述第2区域使用不透射光的上述树脂,由此,被视觉识别为水印图像或者浮雕图像。
15.如权利要求14记载的树脂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是热塑性树脂及/或热塑性调色剂。
16.一种树脂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带的搬送机构; 第I转印器,沿着上述带形成,并向上述带的第I区域转印树脂; 第2转印器,设置在上述第I转印器的下游侧,向上述带的第2区域转印树脂,该第2区域具有与上述第I区域重叠的区域和与上述第I区域不重叠的区域;以及定影器,加热上述树脂并使其硬化。
17.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树脂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化后的树脂片在上述第I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上的厚度实质上不同,被视觉识别为水印图像或者浮雕图像。
18.如权利要求17记载的树脂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器具有与上述树脂`片对置的定影辊, 在上述定影辊上设置有向上述定影辊供给油的油涂布部。
19.如权利要求17记载的树脂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是热塑性树脂及/或热塑性调色剂。
20.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树脂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化后的树脂片在上述第I区域使用透射光的上述树脂,在上述第2区域使用不透射光的上述树脂,由此,被视觉识别为水印图像或者浮雕图像。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3660542SQ20131042882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佐藤优, 相原久雄, 三井乡史, 佐野智文 申请人: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