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165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定影装置和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能够以不损伤定影带的侧端边缘的方式限制所述定影带的轴向移动,并且也能够满足装置紧凑化的要求。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加压辊和限制构件。所述定影辊包括辊构件和定影带。所述辊构件具有向一个方向延伸的轴和一体形成在该轴上的弹性层。所述限制构件具有与定影带的侧端边缘相对的环状限制面,限制所述定影带沿所述转动轴方向移动。从与所述转动轴平行的断面观察,所述限制面相对于与所述转动轴垂直的线倾斜。所述倾斜为从所述转动轴朝向所述定影辊的径向外侧逐渐倾斜成接近所述轴长度方向的中心。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具有通过定影辊和加压辊的压力接触形成的定影缝隙 部。当薄片体通过定影缝隙部时,通过对薄片体进行加压、加热,将薄片体上的调色剂像定 影在薄片体上。作为上述定影辊,公知一种结构为在具有弹性的辊构件上覆盖金属带(定影 带)的定影棍。通过感应加热方式对上述定影带进行加热。
[0003] 所述定影带常温下具有比所述辊构件外径大的内径,在覆盖状态下两者间存在间 隙。如果因随定影装置的工作而升温使所述辊构件发生热膨胀,则所述定影带和所述辊构 件成为紧密接触状态。有时在直到形成上述紧密接触状态为止的期间定影带沿定影辊的轴 向摆动,所以需要限制该定影带沿所述轴向的移动。因此,在定影辊的轴端附近安装有圆盘 状的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具有与定影带侧端边缘相对的限制面。
[0004] 此外,如果定影辊与加压辊压力接触,则定影带仅所述间隙部分变形为椭圆形状。 在上述变形状态下,所述定影带的所述椭圆长径比所述限制构件的外径大。在这种情况下, 该定影带的侧端边缘反复与所述限制构件的外周边缘接触,定影带的侧端边缘容易受到损 伤。因此,公知的是在限制构件的外周边缘设置外周壁,该外周壁限制所述定影带的侧端边 缘向径向外侧脱出。
[0005] 采用利用配置上述限制构件来限制定影带摆动的方法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所述 限制面和所述定影带的侧端边缘之间的摩擦而导致所述侧端边缘疲劳破坏和磨损。此外, 如果在所述限制构件上设置用于限制定影带向径向外侧脱出的所述外周壁,则仅该部分中 所述限制构件的外径变大。因此,从定影装置紧凑化的观点出发,不是优选方式。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 能够以不损伤定影带的侧端边缘的方式限制所述定影带的轴向移动,并且也能够满足装置 紧凑化的需要。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影辊,包含辊构件和定影带,所述 辊构件具有向一个方向延伸的轴和一体形成在所述轴上的弹性层,所述定影带覆盖在所述 辊构件上,所述定影辊以所述轴的轴心为转动轴转动;加压辊,在所述加压辊和所述定影辊 之间形成定影缝隙部;以及限制构件,安装在所述轴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定影带的侧端边缘 相对的环状限制面,限制所述定影带沿所述转动轴方向移动,从与所述转动轴平行的断面 观察,所述限制面是相对于与所述转动轴垂直的线倾斜的面,所述倾斜为从所述转动轴朝 向所述定影辊的径向外侧逐渐倾斜成接近所述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心。
[000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将调色剂像转印在薄片体 上;以及所述定影装置,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薄片体上。
[0009]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定影装置和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 以不会损伤定影带的侧端边缘的方式限制所述定影带的轴向移动,并且也能够满足装置紧 凑化的要求。
[0010]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 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 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 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断面图。
[0012]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组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 置的断面图。
[0013]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沿定影装置转动轴方向的断面图。
[0014] 图4是图3的要部放大断面图。
[0015] 图5是用于说明限制面作用的图4的要部放大断面图。
[0016] 图6是图3的要部的分解立体图。
[0017] 图7是比较例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
[0018] 图8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限制面作用的图。
[0019]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限制面作用的图。
[0020]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面作用的图。
[0021] 图11是其他比较例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
[0022]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
[0023]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面作用的图。
[0024]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面其他作用的图。
[0025]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结构的示意性断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彩色打印机,其包括由大 体长方体的箱体构成的主体箱体10。
[0027] 主体箱体10在内部包含对薄片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多个处理单元。在本实施 方式中,作为处理单元,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2(:、211、281^、光扫描装置23、中间转印单元28 和定影装置30。在主体箱体10的上面具有出纸盘11。薄片体排出口 12与出纸盘11相对 开口。此外,在主体箱体10的侧壁上开关自如地安装有手动供纸盘13。在主体箱体10的 下部装拆自如地安装有供纸盒14,该供纸盒14收容将要被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
[0028] 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串列配置。图像形成单元 2Y、2C、2M、2Bk基于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传送来的图像信息,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 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各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包括感光鼓21、带电器22、光扫描单 元23、显影器24、各调色剂盒25丫、25(:、251、2581^、一次转印辊26和清洁装置27。感光鼓21 承载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像。带电器22使感光鼓21的圆周面带电。光扫描单元23在感光 鼓21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显影器24使所述静电潜影上附着显影剂来形成调色剂像。 各调色剂盒25Y、25C、25M、25Bk向显影器24提供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调色剂。一次 转印辊26使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进行一次转印。清洁装置27除去感光鼓21圆 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
[0029] 中间转印单元28使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进行一次转印。中间转印单元 28包括:转印带281,与各感光鼓21的圆周面接触并转动;驱动辊282和从动辊283,用于 架设转印带281。转印带281通过一次转印辊26被向各感光鼓21的圆周面按压。各种颜 色的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被重叠一次转印在转印带281的同一部位。由此,彩色的调色 剂像形成在转印带281上。
[0030] 与驱动辊282相对配置有二次转印辊29,该二次转印辊29隔着转印带281形成 二次转印缝隙部T。转印带281上的彩色调色剂像在所述二次转印缝隙部T被二次转印在 薄片体上。未转印在薄片体上而残留在转印带281圆周面上的调色剂被带清洁装置284回 收,所述带清洁装置284与从动辊283相对配置。
[0031] 定影装置30包括:定影辊31,内置有热源;以及加压辊32,与定影辊31 -起形成 定影缝隙部N。定影装置30将在二次转印缝隙部T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薄片体在定影缝隙 部N加热、加压,由此,实施将调色剂熔敷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实施了定影处理后的薄 片体从薄片体排出口 12向出纸盘11排出。将在后面对上述定影装置30进行详细说明。
[0032] 在主体箱体10内部设置有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通道。薄片体输送通道 包括主输送通道P1,该主输送通道P1从主体箱体10下部附近到上部附近并经由二次转印 缝隙部T和定影装置30沿上下方向延伸。主输送通道P1的下游端部与薄片体排出口 12 连接。双面印刷时翻转输送薄片体的翻转输送通道P2从主输送通道P1的最下游端部到上 游端部附近延伸设置。此外,从手动供纸盘13到达主输送通道P1的手动供给薄片体用输 送通道P3配置在供纸盒14上方。
[0033] 供纸盒14具有收容薄片体摞的薄片体收容部。在供纸盒14的右上附近包括:搓 辊151,将薄片体摞最上层的薄片体一张张抽出;以及供纸辊对152,将上述薄片体向主输 送通道P1的上游端部送出。放置在手动供纸盘13上的薄片体也通过手动供给薄片体用输 送通道P3向主输送通道P1的上游端部送出。在主输送通道P1的比二次转印缝隙部T靠 向上游一侧配置有对准辊对153,所述对准辊对153在规定时刻将薄片体向转印缝隙部送 出。
[0034] 当在薄片体上进行单面印刷(图像形成)处理时,将薄片体从供纸盒14或手动供纸 盘13向主输送通道P1送出,分别实施如下处理:对该薄片体在二次转印缝隙部T上进行调 色剂像的转印处理、以及在定影装置30上将转印的调色剂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此 后,该薄片体从薄片体排出口 12被排出到出纸盘11上。另一方面,当在薄片体上进行双面 印刷处理时,在对薄片体的单面实施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之后,该薄片体的一部分从薄片 体排出口 12被排出到出纸盘11上。此后,该薄片体被转回输送并经由翻转输送通道P2而 返回主输送通道P1的上游端部附近。之后,对薄片体的另一面实施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 将该薄片体从薄片体排出口 12排出到出纸盘11上。
[0035] 〈第一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对定影装置3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 的示意性断面图。定影装置30包括:上述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 ;对定影辊31进行加热的 感应加热方式的加热装置33 ;检测定影辊31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4 ;以及收容上述构件的 定影箱体300。
[0037] 定影箱体300包括:入口开口 301,从二次转印缝隙部T接收薄片体S ;以及出口开 口 302,送出定影处理后的薄片体S。在入口开口 301配置有导向板303,该导向板303将薄 片体S向定影缝隙部N引导。此外,在出口开口 302配置有输送辊对304,该输送辊对304 将通过定影缝隙部N的薄片体S从出口开口 302向下游送出。
[0038] 定影辊31具有沿前后方向(图2的纸面的垂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31S。加压辊 32具有沿前后方向与转动轴31S平行延伸的转动轴32S。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分别被定 影箱体300保持成能够绕转动轴31S、32S的轴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加压辊32施加使 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转动驱动力,定影棍31伴随加压棍32的转动向逆时针方向从动转动。
[0039] 定影辊31包括:具有弹性的辊构件31B ;以及定影带31A,隔开规定间隙C覆盖在 上述辊构件31B上。辊构件31B具有沿前后方向(一个方向)延伸的轴311 ;以及一体形成 在该轴311上的弹性层312。定影辊31以轴311的轴心为转动轴31S转动。作为轴311可 以例举的是SUS等金属芯轴。作为弹性层312可以例举的是硅海绵等树脂发泡层。作为定 影带31A可以例举的是多层结构的环形带,该环形带包含能够感应加热的镍等磁性体金属 基体材料、由硅橡胶等弹性层和氟树脂等形成的表面离型层。
[0040] 加压辊32包括轴321和一体形成在该轴321上的辊层322。作为轴321可以例 举的是铝等非磁性金属芯轴。辊层322可以例举的是具有比定影辊31的弹性层312高的 刚性的层、例如由硅橡胶等构成的层。上述辊层322的外周优选形成有离型层。从图略的 驱动机构向加压辊32的轴321提供转动驱动力,由此,加压辊32以轴321的轴心为转动轴 32S转动。
[0041] 定影辊31以规定压力与加压辊32压力接触,由此,定影辊31 (定影带31A)的圆 周面以被加压变形为凹圆弧状的状态与加压辊32的圆周面抵接。上述抵接部分是定影缝 隙部N。实施了定影处理后的薄片体S从入口开口 301进入定影箱体300内并被定影缝隙 部N夹持,并且利用绕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的转动轴31S、32S的转动进行输送。在被上 述定影缝隙部N输送时,对薄片体S进行加热、加压。此后,薄片体S被输送辊对304从出 口开口 302送出。
[0042] 在定影辊31的比定影缝隙部N靠向转动方向下游一侧的圆周面上配置有薄片体 的分离构件305。分离构件305是板状构件,其尺寸与定影带31A轴向的宽度尺寸大体相 同。此外,在加压辊32的比定影缝隙部N靠向转动方向下游一侧的圆周面上配置有薄片体 的分离爪306。分离爪306沿加压辊32的轴向配置有多个。分离构件305和分离爪306是 当通过定影缝隙部N的薄片体S卷绕在定影辊31或加压辊32的圆周面上时、用于将薄片 体S从所述圆周面剥离而配置的构件。
[0043] 加热装置33包括:线圈331,施加有用于所述感应加热的高频电压;绕线管332, 卷绕有上述线圈331 ;以及磁性磁芯333、334、335,用于形成线圈331产生的磁场的磁路。 绕线管332具有沿定影辊31的外周面形状的弯曲内表面332A,上述弯曲内表面332A与定 影辊31的圆周面相对配置。磁性磁芯333是中心磁芯,从绕线管332的断面观察配置在中 央。一对磁性磁芯334是侧磁芯,配置在绕线管332的端部附近。磁性磁芯335是拱形磁 芯,配置成跨接一对磁性磁芯334。如果施加高频电压,则线圈331生成磁场,利用磁性磁芯 333、334、335的作用,形成通过定影带31A的磁路。由此,润电流在定影带31A的所述磁性 体金属基体材料中流动,从而使定影带31A带有热量。
[0044] 温度传感器34是热敏电阻等非接触型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定影辊31(定影带31A) 的表面温度。检测出的表面温度向图略的控制部传送,控制部基于该表面温度并通过调整 向线圈331提供的高频电压,来调整线圈331产生的磁通量密度。
[0045]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的与转动轴31S平行的方向的断面图,图4是 图3的要部放大断面图。在上述图中,仅描绘了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在定影辊31的轴 311的两端部安装有限制构件35,该限制构件35限制定影带31A的转动轴31S方向的移动。 限制构件35具有环状的限制面35R,该限制面35R与定影带31A的带宽度方向(转动轴31S 的延伸方向)的侧端边缘31E相对。图5是上述限制面35R的放大图,图6是轴311的端部 附近的分解立体图。
[0046] 定影带31A在常温下具有比辊构件31B的外径大的内径。因此,在定影带31A覆 盖在辊构件31B上的状态下,在两者间存在间隙C。如果利用伴随定影装置30工作产生的 升温而使辊构件31B的弹性层312热膨胀,则定影带31A的内周面和辊构件31B的外周面 成为紧密接触状态。由于在直到形成上述紧密接触状态为止的期间,定影带31A沿定影辊 31的转动轴31S方向摆动,所以需要限制该定影带31A的转动轴31S方向的移动。为了限 制上述定影带31A的移动,在轴311的两端部上安装有限制构件35。
[0047] 限制构件35是圆盘状的构件,其包括:孔部351,其是在该圆盘状构件的中心穿孔 的孔部;环状平面352,依次形成在上述孔部351的周围;以及限制面35R和外周面353。孔 部351是圆形的孔,具有与圆柱型轴311的外径对应的内径,轴311的端部被插入该孔部 351。环状平面352是与辊构件31B的弹性层312的侧端边缘相对的平面。限制面35R是 与环状平面352的径向外侧连接设置的倾斜面。外周面353是与限制面35R的径向外侧连 接设置、与转动轴31S平行的面。
[0048] 在比限制构件35的安装位置靠向转动轴31S方向的外侧安装有定位环36。定位 环36具有:主体部361,具有比轴311的外径稍小的内径;以及端部362、363,其是主体部 361的端部且隔开间隙彼此相对。定位环36以端部362、363间的间隙扩大的方式直径扩 大,并且在具有紧固力的状态下嵌入轴311。定位环36的内侧面与限制构件35的环状平面 352的背面侧抵接,防止限制构件35从轴311端部脱出。
[0049] 接着,主要参照图5对限制面35R进行详细说明。限制面35R是与定影带31A的 侧端边缘31E相对的环状面,并且从与转动轴31S平行的断面观察,该限制面35R是相对于 与转动轴31S垂直的垂直线L倾斜角度Θ的平面。所述倾斜为从转动轴31S朝向定影辊 31的径向外侧逐渐倾斜成接近轴311长度方向的中心的倾斜。即,如果从定影带31A的侧 端边缘31E观察,限制面35R是越接近转动轴31S越深的研钵形的锥形面。角度Θ可以从 0°〈Θ〈40°的范围、优选为从3°〈Θ〈30°的范围选择。
[0050] 限制面35R的最接近转动轴31S的部分即内径部354位于相对于环状平面352陷 入轴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当定影带31A位于宽度方向的固定位置时,即从转动轴31S方向 观察,侧端边缘31E和弹性层312的侧端边缘312E位于大体一致的位置时,内径部354不 与侧端边缘31E接触而成为最远离该侧端边缘31E的部分。另一方面,限制面35R的径向 最外侧部分的外径部355是比侧端边缘312E稍向轴向内侧突出的部分。即,位于所述固定 位置时,外径部355位于比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靠向轴向内侧的位置。
[0051] 在限制面35R的径向外侧和外周面353的边界部、S卩外径部355和外周面353轴 向内侧端部之间设置有C面356(倒角部)。此外,在限制面35R的径向内侧和环状平面352 的边界部具有与转动轴31S平行的台阶面357。
[0052] 内径部354的直径比弹性层312的直径小。上述大小关系以如下方式选择内径部 354的直径:即使伴随因弹性层312常年使用产生破损气泡而导致直径变小,也不会造成不 良影响。另一方面,外径部355的直径比弹性层312加上定影带31A厚度的直径大。因此, 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与内径部354和外径部355之间的斜面相对。
[0053] 对上述限制面35R的功能进行说明。如果驱动加压辊32使其转动,则定影辊31 (定影带31A)也从动转动。在弹性层312未充分加热膨胀的阶段,定影带31A和弹性层312 之间存在间隙C,定影带31A成为能够相对于辊构件31B摆动的状态。在所述从动转动的过 程中,定影带31A向转动轴31S的延伸方向(轴向)移动(图4、图5中向右方移动)。在这种 情况下,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与限制面35R抵接。因此,限制定影带31A向其以上的 轴向右方移动。即,对定影带31A的摆动进行矫正。
[0054] 定影带31A不仅向所述轴向、而且向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摆动。这是因为如果 在存在间隙C的状态下,定影辊31与加压辊32压力接触,则定影带31A变形为椭圆形状。 艮P,从侧面观察,以连接定影缝隙部N和转动轴31S的第一方向成为短径方向、并且与所述 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成为长径方向的方式,定影带31A进行椭圆变形。限制构件35与 定影辊31 -体转动。因此,在限制面35R周向的任意部位上,侧端边缘31E进行从短径状 态向长径状态的径向的移动、以及与其相反的径向的移动。
[0055] 图5表示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从长径状态(虚线)向短径状态(实线)进行 径向移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长径状态下,即使侧端边缘31E与限制面35R接触,侧 端边缘31E向径向内侧移动时,由于限制面35R为倾斜面,所以可以解除侧端边缘31E和限 制面35R的接触。即,由于限制面35R是越朝向径向内侧越朝向轴向外侧的倾斜面,所以朝 向径向内侧的侧端边缘31E离开限制面35R。因此,侧端边缘31E不会与限制面35R摩擦而 不会产生侧端边缘31E的损伤。
[0056] 当限制面35R是没有倾斜的平面时,不会存在上述优点。图7是比较例的具有限 制构件350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图8是图7的VIII部的放大图,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限 制面350R作用的图。限制构件350在与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相对的面上具备的限 制面350R是与转动轴31S垂直的平面。
[0057] 在这种情况下,当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从长径状态(图8的虚线)向短径状 态(实线)径向移动时,如果侧端边缘31E与限制面350R接触,侧端边缘31E有时不会跟随 定影带31A的所述径向移动而移动。即,由于限制面350R是平面,所以即使侧端边缘31E向 径向内侧移动时,也不会解除侧端边缘31E和限制面350R的接触。因此,有时侧端边缘31E 因摩擦力停留在长径状态的位置上,如图8所示,有时侧端边缘31E的附近部分弯曲变形为 喇叭状。如果产生上述弯曲变形,则该部分产生疲劳破坏。此外,即使未产生弯曲变形,侧 端边缘31E也始终与限制面350R滑动摩擦而引起侧端边缘31E的切削。如果像本实施方 式那样存在具有倾斜的限制面35R,则可以解除上述疲劳破坏和切削的问题。
[0058] 此外,通过采用具有倾斜度的限制面35R,具有容易保持定影带31A转动轨道为圆 形的优点。首先,为了比较,基于图9A和图9B,对不具有上述倾斜度的限制面350R的情况 进行说明。图9A是比较例的具有限制构件350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图9B是其要部放大 图。如上所述,在存在间隙C的状态下,如果定影辊31与加压辊32压力接触,则定影带31A 变形为椭圆形状。在此,由于限制面350R是平面,所以虽然利用上述摩擦力而产生一定程 度的止动作用,但是不能期待起到积极限制侧端边缘31E的作用。
[0059] 因此,定影带31A能够与间隙C对应而自由变形,从而形成比较长的长径部31L。上 述长径部31L的直径比限制构件350的外径大,有时向限制面350R的径向外侧脱出。在这 种情况下,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产生横跨限制构件350 (限制面350R)的边缘Ed (图 8)的交叉部F。有时因侧端边缘31E与边缘Ed接触而切削该交叉部F。此外,如果定影带 31A大幅度变形为椭圆形状,则产生轴向的弯曲强度下降的问题。例如,如果定影带31A沿 轴向大幅度摆动而侧端边缘31E与限制面350R强有力地接触,则定影带31A有可能弯曲。
[0060] 相对于此,按照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面35R,利用所述倾斜,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 31E被朝向接近所述转动轴的方向引导。即,如图10所示,所述倾斜起到阻止侧端边缘31E 向限制面35R的径向外侧脱出的作用。这是因为研钵形的限制面35R生成相对于定影带 31A的长径部返回图中箭头所示径向内侧的力,从而限制所述长径部变长。这样可以在定影 辊31转动时将定影带31A维持成断面观察接近圆形的状态。因此,可以尽可能地使定影带 31A的侧端边缘31E不与限制构件35的边缘接触。此外,由于可以将定影带31A保持为圆 形,所以可以提高定影带31A的轴向的弯曲强度。
[0061] 另外,即使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的一部分向限制面35R的径向外侧脱出而 到达外周面353,也可以容易使其复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径部355和外周面353之 间设置有切削两者间边缘部而成的C面356。因此,即使侧端边缘31E的一部分到达外周面 353,所述侧端边缘31E的一部分也不会沿C面356受到应力,从而向径向内侧移动。此外, 由于去除了边缘部,所以可以抑制因定影带31A的滑动摩擦产生的磨损。
[0062] 此外,按照本实施方式,限制面35R兼具有限制侧端边缘31E向径向外侧脱出的功 能,所以可以实现定影装置30的紧凑化。图11是其他比较例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在此, 表示了在图7和图8的比较例中例举的限制构件350的外周设置有限制侧端边缘31E向径 向外侧脱出的环形壁350A。根据上述比较例,由于侧端边缘31E的周围被环形壁350A包 围,所以可以防止侧端边缘31E向径向外侧脱出,并可靠地将定影带31A确保为圆形。但 是,由于在限制构件350本来的直径dl上加上环形壁350A的厚度d2,所以定影辊31的组 装件的直径变大。
[0063] 参照图2,如果在定影辊31的组装件上存在局部直径大的部分,则必须与上述直 径大的部分配合来配置加热装置33。由于如果存在上述环形壁350A那样的构件,则为了避 免与绕线管332的干扰,并为了确保电绝缘性,需要将加热装置33配置成进一步远离定影 辊31。因此,妨碍了定影装置30的紧凑化。此外,针对远离的部分需要实施如下对策:使 向线圈331通电的高频电流变大或使线圈331的圈数增加、提高电源频率等。由于这些对 策都会增加线圈331中的损失,所以不是优选的。
[0064]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限制构件35在限制面35R的径向外侧通过C面356与平 行于转动轴31S的外周面353相连。即,在限制面35R的径向外侧实质上什么也不存在。因 此,可以使限制构件35的尺寸为最小限的尺寸,从而可以将加热装置33配置成接近定影辊 31的组装件。因此,可以实现定影装置30的紧凑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感应加热方 式对定影带31A进行加热,限制构件35能够抑制其径向尺寸。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将绕线 管332配置成接近定影带31A,从而可以实现定影装置30的紧凑化。
[0065]〈第二实施方式〉
[0066]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限制构件35A的定影装置的沿转动轴31S的断面图, 图13和图14是用于说明限制构件35A所具有的限制面35R1作用的图。另外,与第一实施 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化了上述部分的说明。
[0067] 限制构件35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构件35的不同点在于以下两点:限制面 35R1不是平面倾斜面而是弯曲倾斜面、以及限制面35R1和外周面353之间的倒角部是R面 356A。
[0068] 图13是用于说明前一点的图。限制面35R1从转动轴31S朝向定影辊31的径向 外侧逐渐倾斜成接近轴311长度方向中心,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当使限制面 35R1相对于径向内侧区域(点P1)的垂直线L的倾斜角为Θ 1,使相对于所述径向外侧区域 (点P2)的垂直线L的倾斜角为Θ 2时,所述倾斜满足如下关系:θ 2> Θ 1。
[0069] S卩,限制面35R1是伴随朝向该限制面35R1的径向外侧,相对于垂直线L的倾斜 度变大的弯曲面。按照以上述方式弯曲的限制面35R1,可以提高限制定影带31A的侧端边 缘31E向径向外侧脱出的作用。此外,通过提高所述脱出的限制力,可以进一步确保定影带 31A为圆形。
[0070] 图14是表示R面356A的作用的图。R面356A是设置在限制面35R1的径向外侧 和外周面353的边界部、即设置在外径部355和外周面353轴向内侧端部之间的曲面。由 于设置有上述R面356A,所以即使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的一部分到达外周面353(图 14的虚线),所述侧端边缘31E的一部分也可以不会沿R面356A受到应力,从而向径向内侧 移动。此外,由于在限制面35R1和外周面353之间不存在边缘部,所以可以抑制因定影带 31A的滑动摩擦产生的磨损。
[0071] 〈第三实施方式〉
[0072]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具有限制构件35B的定影装置的沿转动轴31S的断面图。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化了上述部分的说明。限 制构件35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构件35的不同点在于,容许限制构件35B相对于与转动 轴31S垂直的线倾斜规定角度。
[0073] 限制构件35B具有倾斜的限制面35R2。在孔壁和轴311的圆周面之间设置稍许间 隙,上述孔壁区划在限制构件35B中心穿孔的轴311插入用的孔部351。即,限制构件35B 以相对于轴311具有间隙的状态被嵌入。在孔部351所述孔壁的轴向内侧设置有逐渐使孔 径扩大的锥形面351T。定位环36被固定在如下位置:与环状平面352的背面侧抵接的侧 面(抵接位置)和弹性层312 (辊构件31B)的侧端边缘312E之间的距离比限制构件35B的 壁厚长。即,以在弹性层312的侧端边缘312E和环状平面352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利用 定位环36防止限制构件35B脱出。
[0074] 按照上述结构,限制构件35B相对于与转动轴31S垂直的线容许所述间隙、以及在 间隙的范围内倾斜。例如,有时因某种原因使定影带31A产生急剧摆动,定影带31A的侧端 边缘31E强有力地与限制面35R2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精确固定限制构件35B,则有时 会损伤侧端边缘31E。
[0075]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构件35B能够倾斜规定角度。图15中,虚线所示的限 制构件35B的位置是倾斜前状态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图15上侧的侧端边缘31E强有力 地与限制面35R2碰撞。此时,上侧的限制面35R2如箭头Y1所示,承受朝向轴向外侧的按 压力。另一方面,如箭头Y2所示,利用上述反作用,在下侧的限制面35R2上作用有朝向轴 向内侧的移动力。因此,限制构件35B倾斜成从虚线位置朝向实线位置。利用上述倾斜动 作,可以缓和侧端边缘31E碰撞的冲击。因此,可以抑制侧端边缘31E损伤的发生。
[0076]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和使用该定影装置30的图像形成装置 1,能够以不会损伤定影带31A的侧端边缘31E的方式限制定影带31A的轴向移动。此外, 也可以满足使用感应加热型的加热装置33的定影装置30紧凑化的要求。
[0077]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 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 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影棍,包含棍构件和定影带,所述棍构件具有向一个方向延伸的轴和一体形成在所 述轴上的弹性层,所述定影带覆盖在所述辊构件上,所述定影辊以所述轴的轴心为转动轴 转动; 加压辊,在所述加压辊和所述定影辊之间形成定影缝隙部;以及 限制构件,安装在所述轴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定影带的侧端边缘相对的环状限制面,限 制所述定影带沿所述转动轴方向移动, 从与所述转动轴平行的断面观察,所述限制面是相对于与所述转动轴垂直的线倾斜的 面, 所述倾斜为从所述转动轴朝向所述定影辊的径向外侧逐渐倾斜成接近所述轴的长度 方向的中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使所述限制面相对于所述径向内侧区域的所述垂直线的倾斜角为Θ 1,使所述限制 面相对于所述径向外侧区域的所述垂直线的倾斜角为Θ 2时,所述倾斜满足θ 2> θ 1的关 系。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构件是圆盘状构件,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轴的孔部;环状平面,与所述辊构 件的侧端边缘相对;所述限制面,与该环状平面的径向外侧连接设置;以及外周面,与该限 制面的径向外侧连接设置并与所述转动轴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制面的径向外侧和所述外周面的边界部分设置有倒角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装置还包括定位环,所述定位环防止所述限制构件从所述轴的端部脱出,所述定 位环在所述环状平面的背面侧与所述限制构件抵接,并且所述抵接的位置和所述辊构件的 侧端边缘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比所述限制构件的壁厚长, 在对所述限制构件的所述孔部进行区划的孔壁和所述轴的圆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所 述间隙容许因所述定影带侧端边缘向所述限制面的碰撞而使所述限制构件相对于所述垂 直线倾斜规定角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构件相对于所述轴的端部安装成因所述定影带侧端边缘向所述限制面的的 碰撞而使所述限制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垂直线倾斜规定角度。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装置还包括对所述定影带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含:绕线管,具有沿所述定影辊的外周面形状的形状并与所述定影辊 相对配置;以及线圈,缠绕在所述绕线管上并被施加有用于所述感应加热的高频电压。
8. -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将调色剂像转印在薄片体上;以及 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薄片体上。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4102111SQ201410128920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4日
【发明者】南条让, 高木胜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