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369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减小拼接显示面板的拼缝宽度,提高显示效果。拼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与第一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走线接合区;第二基板露出第一走线接合区,且第一走线接合区至少分布于第二基板的相对两侧;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三基板与第四基板;第三基板包括第二显示区与第二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走线接合区;第四基板露出第二走线接合区,且第二走线接合区至少分布于第四基板的相对两侧;第一基板的第一走线接合区与靠近的第三基板的第二走线接合区相对应。用于拼接显示面板的制备。
【专利说明】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展览馆、娱乐场所、监控指挥中心等诸多场合中,需要采用具有超大屏幕 的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图像,由于直接制作超大型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难度很大,现有的超 大型显示面板大多是通过多个显示面板拼接而成的。由于每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周边均具 有一定宽幅的非显示区,因而通过多个显示面板拼接成的超大型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实际是 由多个具有间隔的小显示区构成的,这样以来,拼接后的超大型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即存 在多个横纵交叉的拼接缝隙,影响显示图像的视觉效果。
[0003] 由于拼接的每个显示面板都需要与相邻的显示面板对位并通过相应的连接装置 相互固定,拼接的显示面板数量越多,则显示面板相互之间的对位精度越低,拼接后的超大 型显示面板中的拼接缝隙也越多,进一步降低了显示图像的视觉效果。因此,为了达到减小 拼接数量和拼接缝隙的目的,通常用于拼接超大型显示面板的每个显示面板都具有较大的 尺寸。
[0004] 然而,如图1和图2所示,当用来拼接的每个显示面板均具有较大尺寸时,为了满 足大尺寸显示面板的高频率驱动,通常需要采用双边驱动的模式,即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 板01上没有被彩膜基板02覆盖住的导通引线区03 (即Bonding区)至少位于彩膜基板02 的相对两侧,导通引线区03使阵列基板01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其中,相邻的两个显示面板 中的阵列基板01的显示区域的边缘(图中标记为A)到靠近的导通引线区03的外侧边缘 距离分别标记为a 1(l与a2(l。
[0005] 由图2可以看出,相比于采用多个尺寸均较小的显示面板进行拼接,当采用通过 多个尺寸都较大的显示面板进行拼接时,虽然可以减少拼接缝隙的数量,然而,由于相邻的 两个显示面板进行拼接时,每个显示面板中的导通引线区03是并排的,即相邻的两个显示 面板的显示区之间的间距是无法减小的。由于拼接缝隙均位于拼接后超大型显示面板的中 间区域。因此,现有技术仍然难以解决拼接组成的超大型显示面板具有明显的拼接缝隙的 问题,导致其图像显示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当通过多个尺寸较大的显示 面板进行拼接时,可有效减小拼接显示面板的拼接缝隙的宽度,提高拼接显示面板显示图 像的视觉效果。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拼接显示面板,所述拼接显示面板包括相互接 触的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 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与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走线接合 区;所述第二基板露出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且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至少分布于所述第二 基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三基板与第四基板;所述第三基板 包括第二显示区与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走线接合区;所述第四基板 露出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且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至少分布于所述第四基板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与靠近的所述第四基板相接触,所述第二基板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 相接触;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的所述第二走线接合 区相对应。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阵列 结构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位于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一填充层与第一 彩膜结构层;所述第三基板包括位于第三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四基板一侧的第二阵列结构 层与第二彩膜结构层,所述第四基板包括位于第四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三基板一侧的第二 填充层;或,所述第三基板包括位于第三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四基板一侧的第二阵列结构 层,所述第四基板包括位于第四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三基板一侧的第二彩膜结构层与第二 填充层;其中,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厚度相同;所述第四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厚 度相问。
[0010] 可选的,针对所述第三基板包括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的情 况,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位于所述第三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之间。
[0011] 可选的,针对所述第三基板包括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所述第四基板包括所述第 二彩膜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填充层的情况,所述第三基板还包括第一黑矩阵层;其中,所述第 一黑矩阵层位于所述第三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之间,且所述第一黑矩阵层的图 案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中的薄膜晶体管的图案相对应。
[0012] 可选的,所述第一阵列结构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 的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第一绝缘层、第一像素电极、第一保护层、以及第一公共电极;所述 第二阵列结构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四基板一侧的第二薄膜晶体管阵 列、第二绝缘层、第二像素电极、第二保护层、以及第二公共电极。
[0013]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所述第四基板还包括第二透明电 极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液晶层设置;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远离所 述第二液晶层设置。
[0014] 在上述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 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第四基板之间的 第二液晶层;其中,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相同。
[0015] 在上述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电路焊 盘区;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电路焊盘区;其中,所述第一电 路焊盘区与所述第二电路焊盘区交错对应。
[0016] 在上述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分布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周边三个侧 面;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分布于所述第四基板的周边三个侧面。
[0017]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 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
[001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板中,由于所述第一基板与靠近的所述第四 基板相接触,所述第二基板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相接触,并且,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第 一走线接合区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上的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相对应,因此,沿垂直于拼 接显示面板的板面方向,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的投影相互重叠,即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交叉相错地相接触。
[0019] 由于拼接显示面板的拼接缝隙的产生原因正是由于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区的外侧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宽幅的非显示区,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板中,由于 将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交叉相错的进行拼接,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区外侧的所 述第一非显示区与靠近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外侧的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的一部分区域相重叠,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相邻的两个显示面板并排拼接的方式,明显缩短了第一显示区与第二 显示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减小拼接显示面板的拼接缝隙的目的,从而可提高拼接显示面 板显示图像的视觉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拼接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拼接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接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0024] 图4为沿图3中BB'方向的拼接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接显示面板的各层级结构示意图一;
[0026]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接显示面板的各层级结构示意图二;
[002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接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0028] 附图标记:
[0029] 01-阵列基板;02-彩膜基板;03-导通引线区;10-第一显示面板;11-第一基板; 110-第一衬底基板;111-第一阵列结构层;1111-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1111a-第一栅金 属层;1111b-第一有源层;1111c-第一源漏金属层;1112-第一绝缘层;1113-第一像素电 极;1114-第一保护层;1115-第一公共电极;112-第一电路焊盘区;12-第二基板;120-第 二衬底基板;121-第一填充层;122-第一彩膜结构层;1221-第一黑矩阵图案层;1222-第 一彩色滤光层;1223-第一保护层;1224-第一隔垫物图案层;123-第一透明电极层;13-第 一液晶层;20-第二显示面板;21-第三基板;210-第三衬底基板;211-第二阵列结构层; 2111-第二薄膜晶体管阵列;2111a-第二栅金属层;2111b-第二有源层;2111c-第二源漏 金属层;2112-第二绝缘层;2113-第二像素电极;2114-第二保护层;2115-第二公共电极; 2116-第二隔垫物图案层;212-第二电路焊盘区;212-第二彩膜结构层;2121-第二黑矩 阵图案层;2122-第二彩色滤光层;2123-第二保护层;213-第一黑矩阵层;22-第四基板; 220-第四衬底基板;221-第二填充层;222-第二透明电极层;23-第二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拼接显示面板包 括第一显示面板10与第二显示面板20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板11 与第二基板12 ;所述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显示区(标记为心)与第一非显示区(标记为 NAJ,所述第一非显示区Si包括第一走线接合区(标记为&);所述第二基板12露出所述第 一走线接合区&,且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至少分布于所述第二基板12的相对两侧。
[0032]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三基板21与第四基板22 ;所述第三基板 21包括第二显示区(标记为A2)与第二非显示区(标记为NA2),所述第二非显示区NA 2包 括第二走线接合区(标记为氏);所述第四基板22露出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B2,且所述第二 走线接合区B 2至少分布于所述第四基板22的相对两侧。
[0033]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11与靠近的所述第四基板22相接触,所述第二基板12与靠 近的所述第三基板21相接触;所述第一基板11的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靠近的所述第 三基板21的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B 2相对应。
[003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图3和图4中仅示意性地提供了所述拼接显示面板由一个所 述第一显示面板10和一个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拼接而成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不限 于此,所述拼接显示面板还可由多个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和多个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拼 接而成。
[0035] 第二、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B2的作用分别是将所述第 一基板11与所述第三基板21中的各信号线与外部的驱动电路(例如覆晶薄膜,Chip On Flex/Film,简称C0F)的引线进行压接的区域。
[0036] 参考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板中,由于所述第一基板11 与靠近的所述第四基板22相接触,所述第二基板12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21相接触,并 且,所述第一基板11上的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21上的所述第二 走线接合区B 2相对应,因此,沿垂直于拼接显示面板的板面方向,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 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B2的投影相互重叠,即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 为交叉相错地相接触。
[0037] 由于拼接显示面板的拼接缝隙的产生原因正是由于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区的外侧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宽幅的非显示区,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板中,由于 将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交叉相错的进行拼接,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区& 外侧的所述第一非显示区N4与靠近的所述第二显示区A 2外侧的所述第二非显示区NA2的 一部分区域相重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相邻的两个显示面板并排拼接的方式,明显缩短 了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减小拼接显示面板的拼接缝隙的目的,从 而可提高拼接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视觉效果。
[0038] 具体分析如下,为了简便起见,参考图4所示,将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中,所述第 一显示区4到靠近的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的外侧边缘(即所述第一基板11的边缘)的 间距标记为a 1(l,同理,将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0中,所述第二显示区A2到靠近的所述第二走 线接合区B2的外侧边缘(即所述第三基板21的边缘)的间距标记为a2(l ;因此,相比于图2 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相邻的两个显示面板并排后的显示区之间的间距L = a1(l+a2(l,在本发 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板中,由于a1(l与a 2(l的区域中,对应于第一走线接合区& 和第二走线接合区B2的区域是重叠的,因此,相邻的第一显示区与靠近的第二显示区之间 的间距L' <a1(l+a2(l,由此可以证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拼接 缝隙。
[0039] 例如,当所述第一显示区Ai的边缘到靠近的所述第二基板12的边缘的间距与所 述第二显示区A 2的边缘到靠近的所述第四基板22的边缘的间距相等均为b时,且a1(l = =a时,由于b的数值必然是小于a1(l或a2(l的数值,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 板中,相邻的第一显示区与靠近的第二显示区之间的间距L'可以减小到(a+b)。
[0040]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B2上的各走线 布线连接,参考图3所示,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分布于所述第二基板12的周边三个侧面; 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B 2分布于所述第四基板22的周边三个侧面。
[0041]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例如可包括以下具 体结构:
[0042] 如图5(a)所示,所述第一基板11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 12 -侧的第一阵列结构层111,所述第二基板12包括位于第二衬底基板120靠近所述第一 基板11 一侧的第一填充层121和第一彩膜结构层122 ;所述第三基板21包括位于第三衬 底基板210靠近所述第四基板22 -侧的第二阵列结构层211和第二彩膜结构层212,所述 第四基板22包括位于第四衬底基板220靠近所述第三基板21 -侧的第二填充层221。
[0043] 或者,如图5 (b)所示,所述第一基板11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0靠近所述第二 基板12 -侧的第一阵列结构层111,所述第二基板12包括位于第二衬底基板120靠近所述 第一基板11 一侧的第一填充层121和第一彩膜结构层122 ;所述第三基板21包括位于第 三衬底基板210靠近所述第四基板22 -侧的第二阵列结构层211,所述第四基板22包括位 于第四衬底基板220靠近所述第三基板21 -侧的第二彩膜结构层212和第二填充层221。
[0044]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12与所述第三基板21厚度相同;所述第四基板22与所述第 一基板11厚度相同。
[004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所述阵列结构层,是指依次形成于衬底表面的至少包括薄膜 晶体管阵列、绝缘层、像素电极的层级堆叠结构;所述彩膜结构层,是指依次形成于衬底表 面的至少包括黑矩阵图案层、彩色滤光层的层级堆叠结构。
[0046] 上述的衬底表面例如可以为衬底基板的表面,也可以为其他膜层的表面,在此不 作限定,应根据具体结构灵活设置。
[0047] 第二、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板是通过将所述第一基板11与 所述第四基板22相接触,将所述第二基板12与所述第三基板21相接触从而实现对所述第 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的拼接,因此,当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四基板 22厚度不同,所述第二基板12与所述第三基板21厚度不同时,不但会增加拼接对位的难 度,还会造成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品质差异。此外,阵列结构 层较彩膜结构层的层级结构更为复杂,相应的,阵列结构层的整体厚度也要大于彩膜结构 层的整体厚度。
[0048] 基于此,所述第一填充层121的作用即为填充补齐所述第二基板12,以使所述第 二基板12与所述第三基板21厚度相同;同样的,所述第二填充层221的作用即为填充补齐 所述第四基板22,以使所述第四基板22与所述第一基板11厚度相同,从而有利于所述第一 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的对位拼接,并保证拼接后的超大型显示面板具有良 好的图像显示品质。
[0049] 这里,为了减小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显示图像的光学 品质的影响,所述第一填充层121与所述第二填充层221应尽量采用具有高透过率的材料, 例如,采用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简称为PI)、或丙烯酸树脂(acrylic acid polymers) 等树脂材料。
[0050] 第三、在所述第二基板12中,所述第一填充层121可以参考图5(a)所示地设置在 所述第二衬底基板120与所述第一彩膜结构层122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填充层121也可设 置在所述第一彩膜结构层122远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120的一侧;相应地,在所述第四基板 22中,所述第二填充层221可以参考图5(b)所示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远离所 述第四衬底基板220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填充层221也可设置在所述第四衬底基板220 与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之间。在此不作限定,可在尽量减小工艺次数和工艺难度的前 提下灵活调整。
[0051] 在上述基础上,参考图5(a)所示,由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211位于所述第三衬 底基板210之上,即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211相对靠近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的显示一 侦牝当拼接后的超大型显示面板应用于户外等外界光线强度较大的环境下,由于所述第二 阵列结构层211中构成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通常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在拼接 显示面板进行图像显示时,有可能会造成栅极、源极和漏极对外界光线的反射,影响人眼的 观看效果。
[0052]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优选为,参考图5(a)所示,针对所述第三基板21包括 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211与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的情况,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位 于所述第三衬底基板210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211之间。
[0053] 这样以来,可以利用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中的黑矩阵图案层遮挡住所述第二 阵列结构层211中的薄膜晶体管图案,从而避免薄膜晶体管中的栅极、源极和漏极的图案 对外界光线的反射。
[0054] 在上述基础上,参考图5 (b)所示,针对所述第三基板21包括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 211,所述第四基板22包括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与所述第二填充层221的情况,由于所 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相对远离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的显示一侧,即所述第二彩膜结构 层212中的黑矩阵图案层无法遮挡住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211中的薄膜晶体管图案。
[0055]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优选为,参考图5(b)所示,针对所述第三基板21包括 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211,所述第四基板22包括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与所述第二填充 层221的情况,所述第三基板21还包括第一黑矩阵层213。
[0056] 其中,所述第一黑矩阵层213位于所述第三衬底基板210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 211之间,且所述第一黑矩阵层213的图案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211中的薄膜晶体管的图 案相对应。
[0057] 这样以来,针对图5(b)所示的情况,通过额外增加的一层第一黑矩阵层213,避免 了第二阵列结构层211中的薄膜晶体管中的栅极、源极和漏极的图案对外界光线的反射。
[0058]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中的黑矩阵结 构不在同一水平位置上,需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进行光学模拟, 以保证二者的开口率一致,或尽量相近,以使二者的图像显示品质相同或尽量相近。
[0059]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 板12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3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基板21与所述第 四基板22之间的第二液晶层23。
[0060] 这里,当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中的液晶层厚度不一致时, 会造成光线从液晶层透过时的透过率不同,影响显示品质,因此,所述第一液晶层13与所 述第二液晶层23厚度相同。
[0061] 这样以来,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中相对应的各层厚度均 相同,保证了对位拼接的有利进行,避免了各层厚度不一致对图像显示品质的降低。
[006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阵列结构层11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10靠近所述第 二基板12 -侧的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1111、第一绝缘层1112、第一像素电极1113、第一保 护层1114、以及第一公共电极1115。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211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 210靠近所述第四基板22 -侧的第二薄膜晶体管阵列2111、第二绝缘层2112、第二像素电 极2113、第二保护层2114、以及第二公共电极2115。
[0063] 基于此,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13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115之间、所述第 二像素电极2113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2115之间均形成多维电场,使得第一液晶层13内对 应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13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13上方所有取向液晶分子均可 以发生旋转,同样的,使得所述第二液晶层23内对应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2113之间以及所 述第二像素电极2113上方所有取向液晶分子均可以发生旋转,从而提高液晶分子的工作 效率并增大其透光效率。
[0064]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13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115的相对 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极2113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2115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作限 定。考虑到应尽可能地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的各项显示品质相 近或相同,例如,可参考图5(a)所示,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13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液晶层13 的一侧,所述第二像素电极2113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像素电极2113的一侧。
[0065] 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1111中的薄膜晶体管类型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 管阵列2111中的薄膜晶体管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在此,同样基于上述考虑,本发明实 施林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1111中的薄膜晶体管类型与所述第二薄膜 晶体管阵列2111中的薄膜晶体管类型相同。
[0066] 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的各项显示品 质相近或相同,还可使得制备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时尽可能地沿 用相同的制备工艺,简化制备用于拼接显示面板的各面板的制备工艺难度。
[0067] 在此基础上,由于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113与所述第一 公共电极1115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上,与所述第一基板11对盒的所述第二基板12上 并没有电极;同样的,所述第二像素电极2113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2115均位于所述第三基 板21上,与所述第三基板对盒的所述第四基板22上并没有电极,因此,在所述第二基板12 与所述第四基板22上容易产生静电带电,有可能影响液晶分子的正常工作,使其发生取向 紊乱,影响显示品质。
[0068] 因此,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12还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23 ;所述第四基板 22还包括第二透明电极层222。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23远离所述第一液晶层13设 置;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2远离所述第二液晶层23设置。
[0069]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23例如可以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1115具有相同的电位,所 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2例如可以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2115具有相同的电位,即相当于接 地,当所述第二基板12与所述第四基板22受到外界的静电干扰时,由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 层123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2的屏蔽作用,可有效防止外界电场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 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内部电场的影响。
[0070] 这里,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23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2例如可以采用氧化铟 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为ΙΤ0)导电材料制备而成。
[0071] 由上述描述可知,为了避免静电干扰对所述第一液晶层13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3 的影响,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23应尽量远离所述第一液晶层13设置,同样的,所述第二透 明电极层222应尽量远离所述第二液晶层23设置。
[0072] 基于此,参考图5(a)或图5(b)所示,在所述第二基板12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 123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填充层121与所述第一彩膜结构层122之间,当然,所述第一透明电 极层123也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填充层121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120之间,在此不作限定。
[0073] 相应地,同样参考图5(a)或图5(b)所示,在所述第四基板22中,所述第二透明电 极层222可设置在所述第二填充层221与所述第四衬底基板220之间;其中,针对所述第四 基板22包括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与所述第二填充层221的情况,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 222与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作限定,S卩,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2例 如可以参考图5(b)所示的进一步位于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与所述第四衬底基板220 之间,也可以进一步位于所述第二填充层221与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212之间。
[0074] 在上述基础上,考虑到在第一基板11中,将所述第一阵列结构层111中的各信号 线与外部的驱动电路的引线进行压接时,外部的驱动电路(如C0F板)需要贴合在所述第 一走线接合区氏内,同样的,在第三基板21中,将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211中的各信号线与 外部的驱动电路的引线进行压接时,外部的驱动电路(如C0F板)需要贴合在所述第二走 线接合区B 2内,为了减小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四基板22拼接后,所述第三基板21与 所述第二基板12拼接后,所述第一基板11上的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三基板21上的驱动电路 产生交叠,影响第一显示面板10与第二显示面板20的拼接。
[0075] 因此,进一步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 (图中未标示出)上设 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电路焊盘区112 ;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B2(图中未标示出)上设置 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电路焊盘区212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焊盘区112与所述第二电路焊 盘区212交错对应。
[0076] 这样,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进行拼接后,分别在所述第 一电路焊盘区112与所述第二电路焊盘区212贴合对应的驱动电路板(如C0F板),即在所 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四基板22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基板12与所述第三基板21的平面之 间只有一层厚度的驱动电路板,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三基板21的驱动 电路相互交错互不影响。
[0077] 下面提供一个具体的例子,用于详细描述上述的拼接显示面板。
[0078]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参考图5(a)所示,所述拼接显示面 板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0与第二显示面板20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 板11与第二基板12,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3 ;所述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显不 区与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走线接合区;所述第二基板12露出所述第 一走线接合区,且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分布于所述第二基板12的三个侧面。
[0079] 具体的,所述第一基板11包括依次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12 一侧的第一阵列结构层111 (依次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1111、第一绝缘层1112、第一像 素电极1113、第一保护层1114、以及第一公共电极1115);所述第二基板12包括依次位于 第二衬底基板1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1 一侧的第一填充层121、第一透明电极层123、第一 彩膜结构层122。
[0080] 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1111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10的第一 栅金属层1111a、第一栅绝缘层、第一有源层1111b、以及第一源漏金属层1111c ;所述第一 彩膜结构层122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120的1221第一黑矩阵图案层、第一彩色 滤光层1222、第一保护层1223、以及1224第一隔垫物图案层。
[0081] 所述栅金属层是指包括栅极、栅线、以及栅线引线的金属层;所述源漏金属层是指 包括源极、漏极、数据线、以及数据线引线的金属层。
[0082]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三基板21与第四基板22,以及位于二者 之间的第二液晶层23 ;所述第三基板21包括第二显示区与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 区包括第二走线接合区;所述第四基板22露出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且所述第二走线接合 区分布于所述第四基板22的三个侧面。
[0083] 具体的,所述第三基板包括依次位于第三衬底基板210靠近所述第四基板22 -侧 的第二彩膜结构层212与第二阵列结构层211 (依次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阵列2111、第二绝 缘层2112、第二像素电极2113、第二保护层2114、第二公共电极2115、以及第二隔垫物图案 层2116);所述第四基板22包括依次位于第四衬底基板220靠近所述第三基板21 -侧的 222与第二填充层221。
[0084] 其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阵列2111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三衬底基板210的第二 栅金属层2111a、第二栅绝缘层、第二有源层2111b、以及第二源漏金属层2111c ;所述第二 彩膜结构层212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三衬底基板210的第二黑矩阵图案层2121、第二彩色 滤光层2122、以及第二保护层2123。
[0085] 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四基板22厚度相同,所述第二基板12与所述第三基板 21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液晶层13与所述第二液晶层23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基板11与靠近 的所述第四基板22相接触,所述第二基板12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21相接触;所述第一 基板11的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21的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相对应。
[0086] 参考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板中,由于所述第一基板11 与靠近的所述第四基板22相接触,所述第二基板12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21相接触,并 且,所述第一基板11上的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21上的所述第二 走线接合区B 2相对应,因此,沿垂直于拼接显示面板的板面方向,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 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B2的投影相互重叠,即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 为交叉相错地相接触。
[0087] 由于拼接显示面板的拼接缝隙的产生原因正是由于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区的外侧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宽幅的非显示区,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拼接显示面板中,由于 将第一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交叉相错的进行拼接,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区Ai 外侧的所述第一非显示区N4与靠近的所述第二显示区A 2外侧的所述第二非显示区NA2的 一部分区域相重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相邻的两个显示面板并排拼接的方式,明显缩短 了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减小拼接显示面板的拼接缝隙的目的,从 而可提高拼接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视觉效果。
[0088]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的拼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上述显示装置 具体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 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0089]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附图是上述拼接显示面板的简略的示意图,只为清楚 描述本方案体现了与发明点相关的结构,对于其他的与发明点无关的结构是现有结构,在 附图中并未体现或只体现部分。
[009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显示 区与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走线接合区;所述第二基板露出所述第一 走线接合区,且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至少分布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三基板与第四基板;所述第三基板包括第二显示 区与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走线接合区;所述第四基板露出所述第二 走线接合区,且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至少分布于所述第四基板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与靠近的所述第四基板相接触,所述第二基板与靠近的所述第三 基板相接触;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与靠近的所述第三基板的所述第二走线 接合区相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阵列结构层,所 述第二基板包括位于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一填充层与第一彩膜结构 层; 所述第三基板包括位于第三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四基板一侧的第二阵列结构层与第 二彩膜结构层,所述第四基板包括位于第四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三基板一侧的第二填充 层;或, 所述第三基板包括位于第三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四基板一侧的第二阵列结构层,所 述第四基板包括位于第四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三基板一侧的第二彩膜结构层与第二填充 层;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厚度相同;所述第四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厚度相 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三基板包括所述第 二阵列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的情况, 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位于所述第三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三基板包括所述第 二阵列结构层,所述第四基板包括所述第二彩膜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填充层的情况, 所述第三基板还包括第一黑矩阵层; 其中,所述第一黑矩阵层位于所述第三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之间,且所述 第一黑矩阵层的图案与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中的薄膜晶体管的图案相对应。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阵列结构层包括位于 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第一绝缘层、第一像素 电极、第一保护层、以及第一公共电极; 所述第二阵列结构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四基板一侧的第二薄膜 晶体管阵列、第二绝缘层、第二像素电极、第二保护层、以及第二公共电极。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第一透明 电极层;所述第四基板还包括第二透明电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液晶层设置;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远离所述 第二液晶层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还 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 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第四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 其中,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厚度相同。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 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电路焊盘区;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 第二电路焊盘区;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焊盘区与所述第二电路焊盘区交错对应。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接合区 分布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周边三个侧面; 所述第二走线接合区分布于所述第四基板的周边三个侧面。
10.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拼接显示面板。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4090405SQ201410312918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日
【发明者】郑皓亮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