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436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被旋转驱动的感光体、进行光照射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照射单元、以及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光照射单元进行光照射而形成的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处理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经由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以及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
【专利说明】图像形成装置
[0001] 本申请为同一 申请人:于2011年6月2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110182022. 0、发明 名称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可以形成静电潜像 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高速印刷,已知独立具有各颜色的 图像形成部的所谓联机(in-line)方式。在该联机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采取如下的 构成,从各颜色图像形成部顺序向中间转印带转印图像,进而从中间转印带向记录媒体一 并转印图像。
[0004] 在这样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因为在各颜色图像形成部中的机械原因,在使图 像重叠时产生套色偏移(位置偏移)。特别是在各颜色的图像形成部中独立具有激光扫描 仪(光学扫描装置)和感光鼓的构成中,激光扫描仪和感光鼓的位置关系对每种颜色不同, 不能取得感光鼓上的激光扫描位置的同步,产生套色偏移。
[0005] 之后,为了校正这些套色偏移,在上述那样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套色偏移 的校正控制。在日本特开7 - 234612号公报中,从感光鼓向像承载体(中间点转印带等) 转印各颜色检测用调色剂像,使用光学传感器对检测用调色剂像的扫描方向以及输送方向 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由此进行套色偏移校正控制。


【发明内容】

[0006] 但是,在从以往已知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中的由检测用调色剂像的光学传感器进 行的检测中存在以下的课题。即,因为在从感光鼓向像承载体(带)使用在套色偏移校正 控制中的检测用调色剂像(100%浓度),所以在其清理等中需要时间,致使图像形成装置 的可用性降低。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这种课题及其他课题中至少解决一个。例如,本发明的目的 在于,消除在以往的检测用调色剂像由光学传感器进行的检测中的课题,使之具有图像形 成装置的可用性。并且,对于其他的课题能够通过说明书整体加以理解。
[0008]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具备以下的构成。
[0009] (1) -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与各颜色对应地具备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包 括:被旋转驱动的感光体;接近所述感光体的周围而配置并对所述感光体作用的处理单 元;进行光照射而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照射单元,通过使所述图像形成部动 作而在带上形成调色剂像,
[0010] 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其特征在于,具备:
[0011] 形成单元,控制与各颜色对应的所述光照射单元,在各颜色的感光体上形成套色 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0012] 与各颜色对应的所述处理单元的电源单元;
[0013] 检测单元,对各颜色检测形成在所述各颜色的感光体上的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 潜像通过与所述处理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以及
[0014]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所述套色偏移校正控制,使得将套 色偏移状态恢复到基准状态。
[0015]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能够解除以往的检测用调色剂像在用光学传感器进行的检测 中的课题,使之具有图像形成装置的可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联机方式(4鼓系统)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0017] 图2A以及图2B是高压电源装置的构成图。
[0018] 图3是打印机系统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0019] 图4A是高压电源的电路图。
[0020] 图4B是功能框图。
[0021] 图5是表示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0022] 图6是表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套色偏移检测用标记(套色偏移校正用)的形 成样子的一例的图。
[0023] 图7是表示将套色偏移检测用(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的 样子的图。
[0024] 图8是表不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信息检测结果的一例的图。
[0025] 图9A是表示在静电潜像上未附着调色剂时的感光鼓的表面电位的示意图。
[0026] 图9B是表示在静电潜像上附着调色剂时的感光鼓表面电位的示意图。
[0027] 图10是表示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的图。
[0028] 图11是其他联机方式(4鼓系统)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0029] 图12是表示其他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0030] 图13是表示其他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的图。
[0031] 图14A是表不数据米样时的感光鼓相位的分散样子的一例的图。
[0032] 图14B是表示数据采样时的感光鼓相位的分散样子的另一例子的图。
[0033] 图15是用于说明纸张大小以及非图像区域宽度的图。
[0034] 图16A是高压电源的电路图。
[0035] 图16B是其他高压电源的电路图。
[0036] 图16C是表不其他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信息检测结果的一例的图。
[0037] 图17A是其他高压电源装置的构成图。
[0038] 图17B是其他高压电源装置的构成图。
[0039] 图18是高压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0040] 图19是表示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0041] 图20是表示将各颜色的套色偏移检测用(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形成在 感光鼓上的样子的图。
[0042] 图21是表示其他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的图。
[0043] 图22是其他高压电源装置的构成图。
[0044] 图23A是表示其他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0045] 图23B是表示其他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0046] 图24是涉及套色偏移检测用(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形成的时序图。
[0047] 图25A是表示其他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的图。
[0048] 图25B是表示其他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的图。其中,由图25B - 1和图 25B - 2共同构成说明图25B,其中在图25B - 1的步骤之后继续执行图25B - 2的步骤。
[0049] 图26是表示其他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0050] 图27是表示其他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的图。
[0051] 附图标记说明
[0052] 20a?20d :扫描单元;22a?22d :感光鼓;24a?24d :显像套筒;26a?26d : - 次转印辊;30 :中间转印带;46a?46d : 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7a?47d :电流检测电路; 80 :静电潜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以下,参照附图示例性地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记述在本实施方 式中的构成要素只不过是示例,并没有将本发明的范围只限定在这些要素的意思。
[0054] (实施例1)
[0055] [联机方式(4鼓系统)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0056] 图1是联机方式(4鼓系统)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图。用拾取辊13抽 出的记录媒体12在用登记传感器111检测出前端位置后,在前端稍微通过输送辊对14、15 的位置上临时停止输送。
[0057] 另一方面,扫描单兀20a?20d对作为旋转驱动的感光体的感光鼓22a?22d顺 序地照射激光21a?21d。此时,感光鼓22a?22d通过带电辊23a?23d而被预先带电。 从各带电辊例如输出-1200V的电压,感光鼓表面例如带电-700V。在该带电电位中如果通 过激光21a?21d的照射形成静电潜像,则形成静电潜像的位置的电位例如变成-100V。显 像器25a?25d以及显像套筒24a?24d例如输出一350V的电压,使感光鼓22a?22d的 静电潜像搭载调色剂,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像。1次转印辊26a?26d例如输出+1000V 的正电压,将感光鼓22a?22d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 (环形带)。而且,将包含 扫描单元以及感光鼓的、与形成带电辊、显像器以及1次转印辊的调色剂像直接有关的部 件组称为图像形成部。根据情况也可以不包含扫描单元20a至20d而称为图像形成部。另 夕卜,将与感光鼓的周围接近配置,对感光鼓起作用的各部件(带电辊,显像器以及1次转印 辊)称为处理单元。这样能够使多个种部件相当于处理单元。
[0058] 中间转印带30用辊31、32、33围绕成圈驱动,将调色剂像输送到2次转印辊27的 位置。此时,再次开始输送记录媒体12,使得与2次转印辊27的位置上输送的调色剂像在 时间上匹配,通过2次转印辊27将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辊30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记录媒 体12上)。
[0059] 之后,在用定影辊对16、17加热定影记录媒体12的调色剂像后,向机外输出记录 媒体12。在此,未被2次转印辊27从中间转印带30向记录媒体12转印的调色剂用清扫刀 片35回收到废调色剂容器36内。另外,对于进行调色剂像检测的套色偏移检测传感器40 的动作,将在以后说明。在此,各符号的英文a表示黄色(Yellow),b表示品红(Magenta), c表示青色(Cyan), d表示黑色(Black)的构成以及单元。
[0060] 另外,在图1中,说明了用扫描单元进行光照射的系统。但是,并不限于此,在产生 套色偏移(位置偏移)这一意思中,例如还能够将作为光照射单元具备有LED阵列的图像 形成装置适用到以下各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例说明作为光照射单元具备扫描 单元的情况。
[0061] [高压电源装置的构成图]
[0062] 以下,使用图2A以及图2B说明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高压电源装置的构 成。图2A所示的高压电源电路装置具备: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PRI);显像高压电源电路 (DEV) 44a?44d ; 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TR1) 46a?46d ; 2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8。带 电高压电源电路43通过对带电辊23a?23d施加电压,在感光鼓22a?22d的表面形成基 底电位,设置成可以用激光的照射形成静电潜像的状态。显像高压电源电路44a?44d通 过对显像套筒24a?24d施加电压,使感光鼓22a?22d的静电潜像承载调色剂而形成调 色剂像。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6a?46d通过对1次转印辊26a?26d施加电压,将感光 鼓22a?22d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2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8通过对2次转 印辊27施加电压,将中间转印带30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12。
[0063] 另外,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6a?46d具备电流检测电路(Curr. )47a?47d。 这是因为1次转印辊26a?26上的调色剂像的转印性能根据在1次转印辊26a?26d中 流过的电流量而变化的缘故。根据电流检测电路47a?47d的检测结果调整对1次转印辊 26a?26d施加电压的偏置电压(高压),形成即使装置内的温度或湿度变化,也将转印性 能保持成恒定的构成。而且,在1次转印中,将使流过该1次转印辊26a?26d的电流量变 成目标值那样设定的偏置电压作为目标进行恒压控制。
[0064] 另外,图2B相对图2A将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a?43d相对各带电辊23a?23d 独立设置。另外,在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a?43d中分别设置电流检测电路50a?50d。其 他构成因为和图2A-样,所以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065] [打印机系统的硬件框图]
[0066] 以下使用图3说明打印机系统的一般的硬件构成。首先,进行视频控制器200的说 明。在视频控制器200中具备:CPU204,管理视频控制器全体的控制;非易失性存储部205, 相当于存储CPU204执行的各种控制代码的R0M、EEPR0M、硬盘等;临时存储用的RAM206,作 为CPU204的主存储器、工作区域等发挥功能;主机接口部(图中,称为主机I/F) 207,作为 和主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1〇〇之间的印刷数据、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部。将由主机接口部 207接收到的打印数据作为压缩数据存储在RAM206中。另外,视频控制器200具备:数据扩 展部208,用于扩展压缩数据;DMA (Direc 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部209 ; 面板接口部(图中,称为面板I/F) 210,从设置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主体打印机主体1上 的面板部接收来自操作者的诸设定、指示;引擎接口部211 (图中,称为引擎I/F),作为和打 印机引擎300之间的信号的输入输出部。这些构成要素是具有地址总线以及数据总线的系 统总线212。上述的各构成要素与系统总线212连接,可以相互访问。
[0067] 存储在RAM206中的任意的压缩数据在数据扩展部208中以线单位扩展为图像数 据,把扩展的图像数据存储在RAM206中。DMA控制部209根据来自CPU204的指示将RAM206 内的图像数据转送到引擎接口部212,在从未图示的输出缓冲寄存器送出数据信号,并且进 行和打印机引擎300的通信控制。
[0068] 以下,进行打印机引擎300的说明。打印机引擎300大致区分为由引擎控制部 54 (以下只称为控制部54)和引擎机构部构成。引擎机构部是根据来自控制部54的各种指 示动作的部分,首先说明该引擎机构部的详细,其后详细说明控制部54。
[0069] 激光/扫描系统331包含:激光发光兀件;激光驱动电路;扫描电机;多角镜;扫描 驱动器等。是根据从视频控制器200送来的图像数据用激光对感光鼓22进行曝光扫描而 在感光鼓22上形成潜像的部位。该激光/扫描系统331以及以下说明的成像系统332相 当于在图1中说明的称为图像形成部的部分。成像系统332是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核心的 部分,是将基于形成在感光鼓22上的潜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上(记录媒体12上) 的部分。另外由在前面说明过的对感光鼓22作用的各处理单元(许多种的处理单元)组 成。由处理盒11、中间转印带30、定影器等处理要素、以及在进行成像后生成各种偏置(高 电压)的高压电源电路构成。另外例如还包含驱动感光鼓22的电机等用于驱动各部件的 电机。
[0070] 在处理盒11中包含除电器、带电器23 (带电辊23)、显像器25、感光鼓22等。另 夕卜,在处理盒11中具备非易失性的存储器标签,CPU321或者ASIC322对该存储器标签进行 各种信息的读写。
[0071] 供纸/输送系统333是管理片材(记录媒体12)的供纸、输送的部分,由各种输送 系统电机、供纸托盘、排纸托盘、各种输送辊(排纸辊等)等构成。
[0072] 传感器系统334是在以后说明的CPU32UASIC322控制激光/扫描系统331、成像 系统332、供纸/输送系统333基础上,用于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的传感器组。在该传感器组 中,包含定影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图像的浓度的浓度传感器等至少已知的各种传感器。另 外还包含进行前面说明的调色剂像检测的套色偏移检测传感器40。而且,对于图中的传感 器系统334,虽然分为激光/扫描系统331、成像系统332、供纸/输送系统333记述,但也可 以考虑为包含在某一个机构中。
[0073] 以下,进行控制部54的说明。321是CPU,将RAM323作为主存储器、工作区域利 用,根据存储在EEPR0M324中的各种控制程序,控制以上说明的引擎机构部。更具体地说, CPU321根据从视频控制器200经由引擎I/F211、引擎I/F325输入的打印控制指令以及图 像数据,驱动激光/扫描系统331。而且,也可以用带备用电池的易失性存储器代替非易失 性存储器。另外,CPU321通过控制成像系统332、供纸/输送系统333,控制各种打印顺序。 另外,CPU321通过驱动传感器系统334,在控制成像系统332、供纸/输送系统333的基础 上,取得中要的信息。
[0074] 另一方面,ASIC322在CPU321的指示下,进行在执行上述的各种打印顺序基础上 的各电机的控制、显像偏置等高压电源控制。326是具有地址总线以及数据总线的系统总 线。控制部54的各构成要素与系统总线326连接,可以相互访问。而且,CPU321的功能的 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在ASIC322中进行,另外,相反也可以在CPU321中代替执行ASIC322 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0075]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区别视频控制器200和控制部54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 以由单一的控制部来构成它们。或者也可以由更细分化的控制部来构成。例如,在后述中 通过引擎控制部54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在视频控制器200的CPU204中进 行。另外,相反视频控制器200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在控制部54中进行。另 夕卜,视频控制器200、控制部54的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在其它控制部中进行。即,例如在视 频控制器200中,只要实现进行与套色偏移校正有关的调色剂标记、静电潜像的形成的"形 成部"、进行与套色不校准校正有关的数据收集、各种运算、指示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部" 的功能即可。另外,如后述的图24的定时T1、定时T3中说明那样,例如在视频控制器200 中,只要实现控制静电潜像检测时的各处理单元的动作/设定的"处理单元控制部"的功能 即可。在图4B中图示了"形成部F"、"套色偏移校正控制部C"、"处理单元控制部P",但是 如上述那样,这些功能F、C、P能够由各种硬件结构来实现。
[0076][高压电源的电路图]
[0077] 以下,使用图4A说明在图2A和图2B的高压电源装置中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 46a的电路构成。有关其他颜色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6b?46d是与它相同的的电路 构成,所以省略说明。
[0078] 在图4A中,变压器把由驱动电路61生成的交流信号的电压升压到数十倍的振幅。 用二极管64、65以及电容器63、66构成的整流电路51对经过升压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平 滑。之后,经过整流、平滑化的电压信号作为直流电压输出到输出端子53。比较器60控制 驱动电路61的输出电压,使得用检测电阻67、68分压的输出端子53的电压和用控制部54 设定的电压设定值55变成相等。之后,根据输出端子53的电压,电流经由1次转印辊26a 及感光鼓22a以及地线(Ground)流过。
[0079] 在此,电流检测电路47a插入到变压器62的2次侧电路500和接地点57之间。 进而,因为运算放大器70的输入端子阻抗高,电流几乎不流过,所以从接地点57经由变压 器62的2次侧电路500向输出端子53流动的直流电流大致全部流到电阻71。另外,运算 放大器70的反转输入端子因为经由电阻71与输出端子的负极端子连接,所以与连接在非 反转输入端子的基准电压73假想接地。因而,在运算放大器70的输出端子上出现与在输 出端子53流过的电流量成比例的检测电压56。换句话说,如果在输出端子53流过的电流 变化,则以不是运算放大器70的反转输入端子,而是运算放大器70的输出端子的检测电压 56变化的形式,经由电阻71流过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且,电容器72是用于稳定运算放大器 70的反转输入端子的元件。
[0080] 1次转印辊26a?26d的电流特性因各种部件的劣化程度或机内温度等的环境等 主要原因而改变。因此,控制部54在印刷刚刚开始之后的、调色剂像到达1次转印辊26a 之前的定时,在A/D输入端口测定电流检测电路47a的检测值56 (检测电压56),设定电压 设定值55,使得检测值56(检测电压)变成预先确定的值。由此,即使周围的温度、湿度等 变化,也能够将调色剂像的转印性能保持成恒定。
[0081] [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说明]
[0082] 以下,用上述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首先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套色偏移检测用 的标记,至少使套色偏移量更小。之后,在消除套色偏移状态后(至少是减小)后,通过检 测1次转印电流的变化,测定静电潜像80到达1次转印辊26a的位置的时间,把它设定为 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基准值。
[0083] 之后,在连续印刷等中在装置内温度变化时进行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中,再次检 测1次转印电流的变化,测定静电潜像80到达1次转印辊26a的位置的时间。在此测定的 到达时间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套色偏移量。因而,在印刷时调整扫描单元20a照射激光21a 的定时,以消除套色偏移量,校正套色偏移。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在套色偏移中 与校正有关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并不限于光照射定时的控制。例如也可以是在以后说 明的实施例2中说明的感光鼓的速度控制,或者包含在扫描单元20a?20d的各自中的反 射镜的机械性的位置调整。
[0084] [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0085] 图5的流程图是表示在套色偏移校正控制中的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首先, 图5的流程图接着根据套色偏移检测传感器40的调色剂标记(图6)的检测进行套色偏移 校正控制(以下,称为一般套色偏移校正控制)而执行。另外,在交换感光鼓22以及显像套 筒24等的零件而执行一般套色偏移校正控制时等,可以只与特定定时的一般套色偏移校 正控制对应地执行图5的流程图。另外,图5的流程图假设是对于各颜色独立地进行。而 且,构成为套色偏移检测传感器40具备LED等的发光元件,用该发光元件对形成于带上的 套色偏移检测用调色剂像照射光,将此时的反射光的光量变化作为调色剂像的位置(检测 定时)检测。这是根据已经有的许多文献公知的技术,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0086] 进行图5的说明。通过步骤S501,控制部54用图像形成部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 成套色偏移检测用的调色剂标记。该套色偏移检测用的调色剂标记因为是在套色偏移校正 中使用的调色剂像,所以也可以称为套色偏移校正用调色剂像。在此,图6表示套色偏移检 测用的调色剂标记的形成样子。通过该步骤S501的处理,在后续的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 潜像的控制中,基本上能够成为至少减小套色偏移量的状态。
[0087] 在图6中,400和401表不用于检测纸张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移量的 图案。另外402和403表示用于检测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的套色偏移量的图 案,在该例子中倾斜45度。另外,tsf 1?4、tmf 1?4、tsrl?4、tmrl?4表示各图案的 检测定时,箭头表示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方向。
[0088] 假设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速度为v mm/s,Y为基准色,纸张输送方向用图案(400, 401)的各颜色和Y图案间的理论距离为dsMmm,dsCmm,dsBkmm。假设Y为基准色,关于输送 方向,各颜色的套色偏移量S es如以下的[式1]?[式3]。
[0089] δ esM = vX {(tsf2 - tsfl) + (tsr2 - tsrl)}/2 - dsM …式 1
[0090] δ esC = vX {(tsf3 - tsfl) + (tsr3 - tsrl)}/2 - dsC …式 2
[0091] δ esBk = vX {(tsf4 - tsfl) + (tsr4 - tsrl)}/2 - dsBk …式 3
[0092] 关于主扫描方向,左右各自的各颜色的位置偏移量δ emf、δ emr从
[0093] dmfY = vX (tmfl - tsfl) …式 4
[0094] dmfM = vX (tmf2 - tsf2) …式 5
[0095] dmfC = vX (tmf3 - tsf3) …式 6
[0096] dmfBk = vX (tmf4 - tsf4) …式 7
[0097] 和
[0098] dmrY = vX (tmrl - tsrl) …式 8
[0099] dmrM = vX (tmr2 - tsr2) …式 9
[0100] dmrC = vX (tmr3 - tsr3) …式 10
[0101] dmrBk = vX (tmr4 - tsr4) …式 11
[0102] 变成下式
[0103] δ emfM = dmfM - dmfY …式 12
[0104] δ emfC = dmfC - dmfY …式 13
[0105] δ emfBk = dmfBk - dmfY …式 14
[0106] 和
[0107] δ emrM = dmrM - dmrY …式 15
[0108] δ emrC = dmrC - dmrY …式 16
[0109] δ emrBk = dmrBk - dmrY …式 17,
[0110] 能够根据计算结果的正负判断偏移方向,根据Semf校正写出位置,根据 δ emr- δ emf校正主扫描宽度(主扫描倍率)。而且,当在主扫描宽度(主扫描倍率)中 有误差的情况下,写出位置不仅考虑S emf,还要考虑伴随主扫描宽度校正变化的图像频率 (图像时钟)的变化量进行计算。
[0111] 之后,为了消除运算出的套色偏移量,控制部54改变由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扫描 单元20a进行的激光的射出定时。例如,如果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移量是-4线的量,则控 制部54指示视频控制器200将激光的射出定时提前+4线量。
[0112] 而且,在图6的说明中,说明了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套色偏移检测用的调色剂 标记,而对于将套色偏移检测用的调色剂标记形成在哪里,是否用光学传感器(套色偏移 检测传感器40)检测,不限于此形态。例如,也可以将套色偏移检测用的调色剂标记形成在 感光鼓22上,使用配置成可以检测它的套色偏移检测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或者,也可以在纸张上(记录材料上)形成套色偏移检测用的调色剂标记,使用配置成可以 检测它的套色偏移检测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设想套色偏移检测用的调色剂 标记形成在各种被转印体上、或者调色剂像承载体上。
[0113] 返回图5的流程图的说明。在步骤S502中,控制部54为了抑制在感光鼓22a? 22d的转速(圆周速度)中有变动时的影响,使感光鼓22a?22d之间的转动相位关系(转 动位置关系)与规定的状态匹配。具体地说,根据控制部54的控制,相对基准色的感光鼓 的相位,调整其他颜色的感光鼓的相位。另外,当在感光鼓的轴上设置感光鼓驱动齿轮那样 的情况下,实际上调整各感光鼓的驱动齿轮的相位关系。由此,将在各感光鼓上显像的调色 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时的感光鼓的转速大致相同,或者变成同样的速度变化趋势。 具体地说,控制部54对驱动未图示的感光鼓的电机进行速度控制指示,使得感光鼓22a? 22d之间的转动相位关系与规定的状态匹配。而且,当可以忽略不计感光鼓的转速变动的情 况下,也可以省略步骤S502的处理。
[0114] 在步骤S503中,控制部54在转动着的各感光鼓中,以规定的转动相位让扫描单元 20a?20d发出激光,在感光鼓上形成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第1套色偏移校正用静 电潜像)。
[0115] 图7是示出使用黄色感光鼓22a将静电潜像(也可以称为位置偏移校正用静电 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样子的图。在图中80表示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静电潜像80是 在扫描方向的图像区域宽度上以最大限度宽度较宽地被描绘,在输送方向上具有5线左右 宽度的像。而且,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宽度,在得到良好的检测结果的意思下,希望以最大宽 度一半以上的宽度来形成。另外,如果直到在进一步超过图像区域(对纸张的印刷图像区 域)的外侧的纸张区域的宽度区域上,并且是可以形成静电潜像的区域上扩大静电潜像80 的宽度则更加优选。此时,例如,通过将显像套筒24a设置成从感光鼓22a离开的状态(隔 离),静电潜像80不会附着调色剂而被输送到1次转印辊26a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在控制 部54的指示下,将从显像偏置高压电源电路(显像高压电源电路)44a?44d输出的电压 设置为零,或通过施加和一般极性相反的偏置电压,使得不附着调色剂。这样,需要在感光 鼓的转动方向上,让配置在1次转印辊26a的上游侧的显像套筒24a动作,使其隔离、或者 比由图像形成部进行的一般调色剂图像形成时对感光鼓的作用至少变小。
[0116] 另外,控制部54与步骤S503的处理同时或者大致同时让与YMCK各自对应地准备 的计时器起动(步骤S504)。另外,开始电流检测电路47a的检测值的采样。此时,采样频 率例如是10kHz。
[0117] 之后,控制部54在步骤S505中,以通过步骤S504采样取得的数据为基准,通过静 电潜像80的检测测定1次转印电流的检测值变成极小值的时间(计时值)。通过该测定能 够检测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80通过与1次转印辊相对的位置。图8表示检测结果 的一例。
[0118] 图8是检测出静电潜像80到达了作为处理单元的1次转印辊26a时的、来自电流 检测电路47a的、与感光体(感光鼓22a)的表面电位有关的输出值的图。虽然在以后的图 9中详细说明,但该图8的信息是与感光鼓22a的表面电位对应的信息,在此意思上可以称 为感光鼓22a的表面电位信息。在图8中纵轴表不检测出的电流,横轴表不时间,横轴的1 个刻度表示激光扫描器扫描1线的时间。电流波形90、91是在各自独立的定时检测出的波 形。无论在电流波形90、91的哪个中,都表示由于静电潜像80到达1次转印辊26a,因而在 定时92中变为极小、其后恢复的特性。
[0119] 在此,说明检测的电流值减少的原因。图9是表示在静电潜像上有调色剂附着和 没有调色剂附着的情况下的、感光鼓22a的表面电位的不意图。横轴表不感光鼓22a的输 送方向的表面位置,区域93表示形成有静电潜像80的位置。另外,纵轴表示电位,将感光 鼓22a的暗电位表示为VD(例如-700V),将明电位表示为VL(例如-100V),1次转印辊26a 的转印偏置电位表示为VT (例如+1000V)。
[0120] 在静电潜像80的区域93上,1次转印辊26a和感光鼓22a的电位差96与在此外 的区域上的电位差95相比变小。因此,如果静电潜像80到达1次转印辊26a,则在1次转 印辊26a上流过的电流值减少。这是以上说明的检测图8的极小值的理由。这样检测的电 流值反映了感光鼓22a的表面电位。另外,在图9中,以感光鼓表面电位和1次转印辊26a 的输出电压的差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对于电流量变化,同样地也可以说是在感光鼓表面 电位和带电电压或者显像电压之间。
[0121] 返回图5的流程图说明。最后,控制部54在步骤S506中,将在步骤S505中测定 的时间(计时值)作为基准值存储在EEPR0M324中。这里的存储信息变成表示在进行套色 偏移校正控制时成为目标的基准状态的信息。控制部54在套色偏移校正控制时进行控制, 使得消除从该基准状态的偏移,换句话说返回到基准状态。
[0122] 在此,在步骤S506中求得的计时值以由步骤S503中扫描单元20a?20d进行静 电潜像形成的定时成为基准。静电潜像形成的定时成为基准也可以不是静电潜像形成的定 时本身,例如也可以是静电潜像形成的1秒前等与静电潜像形成的定时有关联的定时。而 且,EEPR0M324例如也可以是带备用电池的RAM等。另外,存储的时间的信息只要是能够特 定时间的信息即可,例如既可以是数秒本身的信息,也可以是时钟计数值。
[0123] [步骤S505的详细说明]
[0124] 在此,说明测定检测波形(电流波形)90、91变成极小的时间为优选的理由。这是 因为即使在如检测波形(电流波形)90和91那样测定的电流的绝对值不同的情况下,也能 够正确地测定静电潜像80到达1次转印辊26a的定时的缘故。另外,将检测用图案(套色 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设置成图7的静电潜像80那样形状的理由是因为通过设置成在 主扫描方向较宽的图案而增大电流值的变化的缘故。另外,通过在感光鼓22的输送方向 (副扫描方向)上设置成多个线量的宽度,从而在保持电流值的大的变化的同时变成极小 的点尖锐地显现。因而静电潜像80的最佳形状因装置的构成而不同,并不限于在本实施例 中使用的在输送方向上具有5线宽度的形状等。
[0125] 另外,虽然图8所示的检测结果是优选的,但也可以例如通过在静电潜像80的输 送方向上设置多于5线的20线,在检测结果中制作变成平坦的区域,检测其中点。即,在执 行以后的图10的流程图时,只要能够从检测结果中检测与在图5的流程图中检测到的特定 条件(特征位置)一致的位置即可。如果是这种形态,则不限于上述的极小位置,能够将各 种检测结果的特征位置适用到图10的步骤S505的判断对象。另外,以后说明的图12、图 13也一样。
[0126] 而且,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在图5的流程图的套色偏移检测时,将显像套筒 24a从感光鼓22a离开,在静电潜像80上不承载调色剂而进行检测的构成。但是并不限于 此。即使在承载了调色剂的状态下也可以检测套色偏移。
[0127] 图9B是表示在静电潜像80上承载有调色剂时的、感光鼓22a和1次转印辊26a 的电位差的示意图。在和图9A-样的构成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当在静 电潜像80上承载有调色剂的情况下,在静电潜像80的区域93上,1次转印辊26a和感光鼓 22a的电位差97和未承载调色剂时的电位差96相比大。另外,和在此外的区域上的电位 差95之间的差变小。但是可以充分检测变化。在此,虽然产生在套色偏移检测后清扫感光 鼓22和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但如果浓度不浓,则可以简单清洁处理,没有实际问题。 如果和至少在中间转印带30等上转印100%浓度的套色偏移校正中的检测用调色剂像,与 清洁它的情况相比,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清洁处理。
[0128] [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
[0129] 以下,使用图10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中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进行说明。而且,假 设图10的流程图对各颜色独立进行。另外,图10的流程图如上所述,在因连续印刷等装置 内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和通过用户的操作将图10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指示输入到控制 部54的情况下,和装置内部环境大幅度变化等规定条件下执行。这在以后说明的图13、图 21、图25、图27中也一样。
[0130] 首先,对于步骤S502?S505进行和图5的流程图一样的处理。当在感光鼓22a 的轴上有偏移的情况下,以上说明的静电潜像80到达1次转印辊26a为止的时间也变化。 为了检测该变化,即使在图10的步骤S503中,也在和图5的步骤S503相同的位置上形成 静电潜像80。这里所谓相同的位置(相位)既可以是严格意义上的相同,也可以是如果与 在任意位置上形成静电潜像80的情况相比,是能够提高套色偏移检测精度的范围,则是大 体相同的位置,或者大致相同的位置。在此,在图5的步骤S503、图10的步骤S503的各自 中,能够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区分为第1套色偏移校正用静电 潜像、第2套色偏移校正用静电潜像等。
[0131] 之后,控制部54把在步骤S1001中检测出电流极小时的计时值和在图5的流程图 的步骤S506中保存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控制部54在步骤S1002中当计时值比基准值大的 情况下,对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激光束发光定时进行校正,使得在印刷时将激光束发光定 时提前。控制部54只要根据测定到的时间与基准值相比大多少来调整进行激光束发光定 时提前多少的设定即可。另一方面,控制部54在步骤S1003中当检测到的计时值比基准值 小的情况下,延迟在印刷时发出激光束的定时。控制部54只要根据测定到的时间与基准 值相比只小多少来调整进行将激光束发光定时延迟多少的设定即可。通过该步骤S1002、 S1003的图像形成条件校正处理,可以让现在的套色偏移状态返回到作为基准的套色偏移 状态(基准状态)。
[0132] 而且,在图10的流程图的步骤S1001中,说明了控制部54比较检测到电流极小时 的计时值和在步骤S506中保存的基准值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在维持某一定时中的套色偏 移状态的观点中,可以在任意的套色偏移发生状态中执行步骤S502?步骤S506,将存储的 基准值作为步骤S1001的比较对象。这在以后说明的图12以及图13中也一样。
[0133] [效果的说明]
[0134] 如上所述,通过由控制部54执行图10的流程图,即使不从感光鼓向像承载体 (带)转印在套色偏移校正控制中的检测用调色剂像(100%浓度),也能够执行套色偏移 校正控制。即,在尽可能维持具有图像形成装置的可用性的同时,可以进行套色偏移校正控 制。
[0135] 另一方面,以往也知道预先测定相对装置内温度的变化量的套色偏移量的变化趋 势,以测定的装置内温度为基准预测运算套色偏移量,进行套色偏移校正控制。如果采用该 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方法,则具有不需要在像承载体上形成检测用的调色剂像的优点。但 是,在预测运算套色偏移量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方法中,虽然能够抑制调色剂消耗,但实际 上发生的套色偏移量未必与预测运算结果一致,在精度方面存在难点。与此相反,如果采用 图10的流程图,则在可以抑制调色剂消耗的同时,能够确保恒定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精 度。
[0136] 另外,作为静电潜像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例如还考虑在中间转印带上转印套色 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设置检测它的电位传感器的形态。但是,这种情况下,发生直至用 电位传感器检测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静电潜像的待机时间。与此相反,如果采用上述实 施例,则能够进一步缩短待机时间,并且不降低可用性。
[0137]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上转印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方式中,直至检测出在 中间转印带上的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电位前必须连续保持。因此,需要将带材料 设置成高电阻(大于等于el3Qcm)等,以加大时间常数τ,使得带上的电荷不瞬间(例如, 〇. 1秒)漏掉。但是,在时间常数τ大的中间转印带中,具有容易发生由于带充电引起的重 影、放电斑点等图像不良的缺点。与此相反,如果采用上述实施例,则能够减小中间转印带 的时间常数τ,能够减轻由于充电引起的图像不良。
[0138] (实施例2)
[0139] 图11是和实施例1不同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在和实施例1相同的构 成上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和在图1中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在图 11的构成中,显像套筒24a?24d与感光鼓22a?22d始终隔开(隔离),对感光鼓不起作 用。印刷时,通过显像高压电源电路44a?44d在显像套筒24a?24d上施加交流的偏置 电压,让调色剂在感光鼓22a?22d和显像套筒24a?24d之间往复运动,使调色剂附着在 静电潜像上。在该构成中,仅通过停止显像高压电源电路44a?44d,调色剂就不附着在感 光鼓22上的静电潜像80上。
[0140] 另外,在图11的构成中,用独立的驱动源28a?28d驱动感光鼓22a?22d,能够 分别设定转速。因而其构成是,通过分别改变感光鼓22a?22d的转速,将从激光21a? 21d的照射开始直到静电潜像80到达1次转印辊26a?26d的时间调整为恒定,消除检测 出的输送方向的套色偏移量。而且,例如当加快感光鼓的转速的情况下,感光鼓上的静电潜 像的副扫描方向间隔扩大。但是,如果不改变中间转印带30的转速(移动速度),则副扫描 方向的调色剂像的转印位置的间隔相反地变窄。因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图像的副 扫描方向的伸缩实际上不成问题。
[0141]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是未检测各感光鼓22a?22d的相位的构成。但是, 当在感光鼓22a的轴上有不能忽略不计的偏移的情况下,上述的静电潜像80到达1次转印 辊26a的时间的测定结果也变化。因而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多次测定,以其平均为基准进行 套色偏移的校正。而且,以下所示的各流程图的处理当然可以适用到利用了在图1中说明 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
[0142] 图12的流程图是表示实施例2的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而且,假设图12的 流程图对各颜色独立地进行。
[0143] 首先步骤S1201至S1205的处理和图5的步骤S501至S505的处理相同,在此省 略详细的说明。
[0144] 之后,在步骤S1206中,为了消除感光鼓22a?22d的轴偏移时的影响,直到重复η 次检测极小的计时值测定之前,控制部54进行控制,使得重复执行步骤S1203至S1205的 处理。而且,η假设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值。另外,在η次的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例 如是感光鼓的半圈等不足感光鼓1周的情况下,在步骤S1203中的规定的旋转相位下的套 色偏移校正用静电潜像的形成变得特别有效。
[0145] 之后,在步骤S1206中,如果控制部54判定为η次的测定已结束,则在步骤S1207 中,控制部54计算在η此测定中得到的计时值(时间)的平均值。之后,在步骤S1208中, 控制部54将平均值的数据(代表时间)作为代表值(基准值)存储在EEPR0M324中。这 里的存储信息变成表示在进行套色偏移校正控制时成为目标的基准状态的信息。控制部54 在套色偏移校正控制时进行控制,使得消除从该基准状态的偏移,换句话说恢复到基准状 态。而且,对于平均的运算方法,假设单纯平均、加权平均等各种运算方法。另外,在消除感 光鼓的偏心等、感光鼓的旋转周期成分这一意义中,并不限于计算平均值的方式。如果是消 除感光鼓的旋转周期成分用的运算,则例如也可以是单纯合计、加权合计等。而且,这里所 谓的消除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可以在至少减轻感光鼓的旋转周期成分的影响的意义下使 用。当然,如果能够完全消除也可以。这样在步骤S1208中,因为根据多个取得的数据计算 基准值,所以至少与根据单一数据计算基准值相比能够提高精度。
[0146] [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
[0147] 以下,进行图13的流程图的说明。在和图12 -样的处理中标注相同的步骤符号。 而且,假设图13的流程图对各颜色独立地进行。
[0148] 首先,图13的步骤S1202至S1205的处理如当前所述那样和上述图12对应的处 理一样。为了抑制感光鼓22a?22d的转动轴偏移时的影响,直到重复η次检测极小的计 时值测定前,控制部54重复执行步骤S1203至S1205的处理。
[0149] 之后,在步骤S1301中如果控制部54判定为η次的测定已结束,则控制部54在 步骤S1302中计算η次测定的各计时值的平均。在步骤S1303中,控制部54从存储部 (EEPR0M324)读出在图12的步骤S1208中存储保存的基准值。而后控制部54比较计算出 的平均值、读出的代表值(基准值)。而且,在消除感光鼓周期成分的意义中,在并不限定于 平均值这一点上与步骤S1207、S1208中说明的一样。
[0150] 当平均值比基准值大的情况下,控制部54在步骤S1304中,在印刷时以该时间量 加快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感光鼓的转速,也就是说使电机加速。另一方面,当平均值比基准 值小的情况下,控制部54在步骤S1305中,在印刷时以该时间量,延迟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 感光鼓的转速,也就是说使电机减速,由此进行套色偏移的校正。这样通过该步骤S1304、 S1305的处理,可以将当前的套色偏移状态恢复到作为基准的套色偏移状态(基准状态)。 而且,在该图13的步骤S1304、S1305中,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校正,也可以进行在图10的 流程图中说明的步骤S1002、步骤S1003的处理。
[0151] [感光鼓相位的分散]
[0152] 当在各页间的非图像区域上执行图12、图13的步骤S1203的静电潜像扫描处理的 情况下,在图12的步骤S1206、图13的步骤1301中的判断次数η用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件 的尺寸决定。具体地说,由纸张大小、感光鼓的鼓周长、在图像的移动方向(感光鼓的转动 方向)中的非图像区域的宽度决定。
[0153] 例如,当纸张大小是Α4 (297mm),非图像区域的图像移动方向宽度是64. 0mm,鼓周 长是75. 4mm的情况下,图14A的图形表示在各非图像区域中心中的感光鼓的相位如何变 化。另外,图14B表示纸张大小、非图像区域宽度、鼓周长是不同的数值时的一例。在该图 14A以及14B中说明的方法可以说对各颜色是一样的。
[0154] 这些图14A以及14B的图形是表示在各非图像区域的中央执行图12、13的步骤 S1203时,静电潜像与哪个感光鼓相位对应形成的图。无论在图14A以及14B的哪个中,都 表示如果在多次的各非图像区域上形成图12、13的步骤S1203中的静电潜像,则感光鼓的 相位条件被平均化/分散化。
[0155] 在此,图15是用于说明纸张大小、非图像区域宽度各自指哪种事项的图。图15表 示在中间转印带上假设转印了调色剂像时的1次转印位置、和进行了与该调色剂像对应的 曝光时的感光鼓的相位的对应关系。另外所谓非图像区域也可以定义为在图像形成中能够 形成静电潜像的区域(有效图像区域)以外的感光鼓上的区域、和页间区域(纸张区域) 等在感光鼓上的区域。另外,也可以定义为扫描单元20不进行各页的图像形成用的激光照 射的期间(时间)。
[0156] 在图15中,非图像区域1505(1509)的开始位置1502(1506)、中心1504(1508)以 及结束位置1503(1507)各自的相位由与1501的位置对应的感光鼓的相位和纸张大小决 定。而且,各个感光鼓的相位如上所述,是假设进行1次调色剂像转印,曝光该调色剂像时 的感光鼓的相位。
[0157] 另外在图15中,1501的相位用零表示,但即使是任意的值也没有问题。即,1501 的相位即使不是零,对于在图14A以及图14B中表示的相位的变化在第几张的非图像区域 上出现,也只是出现定时发生位移(shift)。即,在图12、图13的步骤S1203的静电潜像形 成时的感光鼓相位分散这一意义中差别不大。
[0158] 如上所述,通过用控制部54执行图12、图13的流程图,除了和实施例1 一样的效 果外,能够实现比使用平均值更高精度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另外,能够进行不依赖于在形 成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时的感光鼓的相位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对于套色偏移校正 控制的开始定时能够更具有自由度。
[0159] (实施例3)
[0160]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根据输出端子53的输出电压,将经由1次转印辊26a以 及感光鼓22a以及地线流过的电流值作为与感光鼓22a的表面电位有关的输出值进行检 测。但是不限于此。在感光鼓22a?22d的周围,除了 1次转印辊26a?26d外,设置有 带电辊23a?23d、显像套筒24a?24d等。在这些带电辊23a?23d、显像套筒(显像 辊)24a?24d上还可以适用上述实施例1或者2。即,对于如上所述形成在感光鼓22a? 22d上的静电潜像80,也可以检测与到达作为处理单元的带电辊23a?23d、显像套筒(显 像辊)24a?24d时的感光鼓22a?22d的表面电位有关的输出值。
[0161] 以下,作为一例,说明作为与感光鼓22的表面电位有关的输出值检测经由带电棍 23以及感光鼓22流过的电流值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设置与每个带电辊连接的带电高压电 源电路43a?43d (图2B),对于各带电高压电源电路设置和在图4A中所示的高压电源电路 同样的电路,只要将其输出端子53与对应的带电辊23连接即可。
[0162] 图16A表示这种情况下的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a。和图4A不同之处在于其一是将 输出端子53与带电辊23a连接。另外,相对于二极管64、65,阴极·阳极方向相反的二极 管1601U602构成高压电源电路这一点也不同。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相对于1次转印偏置电压是正电压,带电偏置电压是负电压的缘故。而且,有关其他颜色的 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b?43d,因为和在图16A中所示的电路构成一样,所以省略和1次转 印高压电源电路时一样的详细说明。
[0163] 之后,代替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6a?46d,让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a?43d (未 图示)动作而执行图5以及图10、图12以及图13的流程图即可。而且,此时,相对检测电 压56预先设定的电流目标值假设是考虑带电辊23的特性以及与其他部件的关系等适当地 设定的值。
[0164] 另外,优选是在让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a?43d的电流检测电路50a?50d动 作,在形成于各感光鼓上的潜像标记(静电潜像80)通过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30的掐捏 部(Nip)时,让1次转印辊26a?26d从带上离开。另外也可以不离开,而关闭1次转印辊 26a?26d的高压输出(使输出为零)。这是因为感光鼓上的暗电位VD (例如-700V)部分 与明电位VL(例如-100V)部分相比,因从1次转印辊提供的正电荷的原因,被更多地偏正 化的缘故。即,暗电位VD和明电位VL的对比度的宽度因已刚刚说明的偏正化而变小。相 反,如果避免这一现象,则能够维持暗电位VD和明电位VL的对比度宽度,能够将检测电流 的变化范围保持成较宽。
[0165] 另外图16B表不另一带电商压电源电路43a。和图16A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表不 检测电流量的检测电压56输入到比较器74的负极输入端子(反转输入端子)。在比较器 74的正极输入端子上输入作为阈值的Vref75,当反转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低于阈值的情 况下输出变成Hi (正),将二值化电压值561(变成Hi的电压)输入到控制部54。将阈值 Vref75设定为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处理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检测电压561 的极小值和通过之前的检测电压561的值之间的值,通过一次静电潜像的检测,检测出检 测电压561的上升和下降。控制部54例如将检测电压561的上升和下降的中点作为检测 位置。另外控制部54也可以只对检测电压561的上升以及下降的某一方进行检测。
[0166] 而且,在实施例1和2中说明了,当检测出高压电源电路的输出满足规定条件的情 况下,作为其规定条件,检测电压56取低于某固定值的极小值的情况。但是,该规定条件只 要是表示通过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80的处理单元的相对位置的条件即可。例如,如 图16B所说明的,也可以将检测电压561低于阈值作为规定条件。而且,这在使用了图8在 实施例1的步骤S505的详细说明中已经进行了说明。因而,在已说明的流程图、以后说明 的流程图中作为检测静电潜像80的条件,可以设想各种情况。
[0167] 另外,除了带电、转印外还有显像,而关于该显像,也可以是让显像高压电源电路 44a?44d(包含电流检测电路)动作,执行图5以及图10、图12以及图13的流程图。对 于此时的目标电流值,和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a?43d的情况一样,只要考虑显像套筒24 的特性、以及和其他部件的关系等适当地设定即可。
[0168] 而且,当让显像高压电源电路44a?44d动作时,需要将其输出电压提高到比VL 高的电位,使得调色剂不附着在感光鼓上。例如,当VL是负电压是-100V的情况下,只要将 显像高压电源电路44a?44d的输出设定在负电压、且绝对值比VL小的-50V电压即可。 或者,将和在图4A中说明的高压电源电路一样的电路追加到显像高压电源电路44a?44d 上,当VL是负电压、且是-100V的情况下,也可以输出反极性的电压(反偏置)。
[0169]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实施例3,则能够使用带电辊23、显像套筒24检测套色偏移校 正用的静电潜像。由此,除了和实施例1及2-样的效果外还能得到以下的效果。即,当使 用1次转印辊26的情况下,相对于在1次转印辊26和感光鼓22之间存在带,当使用带电 辊23、显像套筒的情况下,能够在没有这种存在的状况下进行感光鼓表面电位有关的检测。
[0170] (实施例4)
[0171] 在上述实施例1至3的高压电源电路中,对于各处理单元的各自,分别设置有电流 检测电路47。但是,不限于这种形态。图17A以及图17B表示另一高压电源装置例子。图 17A所示的构成具备:相对于各颜色的1次转印辊26a?26d独立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 路146a?146d、相对各颜色的1次转印辊26a?26d共用的电流检测电路147。另外,图 17B相对于图17A,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6进一步在多个1次转印辊26a?26d中被共 用。而且,在图17A以及图17B的双方中对于和图2共用的构成标注相同的符号,在此省略 详细的说明。
[0172] [高压电源的电路图]
[0173] 使用图18说明图17A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146a?146d以及电流检测电路 147的电路构成。而且,在和图4A-样的构成上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18 中,根据对比较器60a?60d设定的设定值55a?55d,控制部54控制驱动电路61a?6ld, 向输出53a?53d输出期望的电压。另夕卜,从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146a?146d输出的 电流经由1次转印辊26a?26d、感光鼓22a?22d以及接地点57,在电流检测电路147中 流过的这一点也和图4 一样。之后,在检测电压56中出现与重了叠输出端子53a?53d的 电流的值成比例的电压。
[0174] 另外在图18中也和图4A -样,运算放大器70的反转输入端子和基准电压73虚 拟地接地而变成恒定电压。因而,因其他颜色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的动作,70的反转 输入端子的电压发生变动,这一变动对其他颜色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的动作的影响大 致没有。换句话说,多个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146a?146d相互不影响,进行和图4A的 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6 -样的动作。
[0175] 另一方面,图17B所示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6、电流检测电路47的详细和在 图2中说明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6a、电流检测电路47a-样,其详细也和图2中的说 明一样。
[0176] 在图17A和图17B中,对于电流发生源只是在单数或者复数上不同,有关电流检测 以同样的方式动作。因而,在以下的电流检测中,作为一例假设以图17A的高压电源装置为 例子进行说明。
[0177] [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说明]
[0178] 以下,用在图17A、图17B以及图18中说明的构成说明对多个1次转印高压电源 (处理单元)用共用的电流检测电路检测静电潜像80a至80d,进行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处 理。
[0179] [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0180] 图19是在套色偏移校正控制中的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最初的步骤S501、 S502的处理如在图5中说明的那样。
[0181] 以下,在步骤S1901至步骤S1904中,进行η = 1?4的循环处理,形成套色偏移 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如果将在此形成的静电潜像作为第1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用静电潜像, 则能够将在以后说明的图21的流程图中形成的静电潜像作为第2套色偏移校正用静电潜 像而区分。图20是表示在刚刚结束了该循环处理之后的在感光鼓22a?22d上形成有套 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80a?80d的样子的图。
[0182] 在此首先在η = 1的循环处理中的步骤S1902中,控制部54让黄色的扫描单元 20a发出激光,在感光鼓22a上形成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80a。此时,控制部54让显 像套筒24a向离开感光鼓22a(隔离)的状态动作。另外如在步骤S503中说明的那样,也 可以将从高压电源电路(显像高压电源电路)44a输出的电压设置成零,或施加和一般相反 极性的偏置电压。另外,在步骤S1902中也是让配置在1次转印辊26a的上游一侧的显像 套筒24a进行隔离的动作,或者进行使比由图像形成部进行的一般的调色剂图像形成时对 感光鼓的作用至少减少那样的动作。另外,该对应直到流程图结束为止连续动作。
[0183] 其后在步骤S1903中,控制部54进行一定时间的待机处理。这是因为设置成用各 颜色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检测结果不重叠的形态的缘故,设定待机时间,使得即使在图像形 成装置中假想的最大套色偏移发生,静电潜像之间也不重叠。另外,待机处理的时间优选是 不足感光鼓旋转1圈的时间。
[0184] 而后控制部54如下在η = 2的循环处理中将静电潜像80b,在η = 3的循环处理 中将静电潜像80c,在η = 4的循环处理中将静电潜像80d和η = 1时一样地,分别形成在 感光鼓上。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按照在η = 1中是黄色,在η = 2中是品红,在η = 3中 是青色,在η = 4中是黑色这一顺序,将静电潜像80a?80d形成在感光鼓22a?22d上, 但并不限于这一顺序,即使和这一顺序不同当然也可以实施。
[0185] 返回图19的流程图的说明。在以下的步骤S1905中,控制部54开始电流检测电 路47的检测值的采样。此时的采样频率例如是10kHz左右。
[0186] 以下,在步骤S1906中,控制部54以采样取得的数据为基准,通过静电潜像80的 检测判定1次转印电流的检测值是否变成极小。在此,检测值表示极小值是指最初形成的 静电潜像80a达到了 1次转印辊26a的位置。换句话说通过该步骤S1906的检测,能够检 测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80通过与作为处理单元的1次转印辊相对的位置。而且,这 里的电流检测电路47的检测电流是重叠了经由电阻71流过1次转印辊26a?26d的电流 的值。之后,在步骤S1906中,如果检测出极小的电流值,则在步骤S1907中起动计时器。
[0187] 之后,控制部54在步骤S1908至1911中,进行η = 1?3的循环处理。在该循环 处理中控制部54测定基准色的检测值变成极小的定时、测定颜色(Y,M,C)的检测值变成极 小的定时的时间差。在步骤S1909中,用第2颜色(n = 1)至第4颜色(η = 3)的静电潜 像80b?80d测定检测值变成极小的时间(计时值),在步骤S1910中作为第η个基准值存 储在EEPR0M324中。这里的存储信息成为表示在进行套色偏移校正控制时成为目标的基准 状态的信息。控制部54在套色偏移校正控制时,如下进行控制,使得消除相对该基准状态 的偏移,换句话说恢复到基准状态。另外,在此存储的基准值在η = 1中表示从黄色静电潜 像的到达计时开始到品红的到达定时的差。另外,在η = 2中表示从黄色静电潜像的到达 定时到青色的到达定时的差,在η = 3中表示从黄色静电潜像的到达定时到黑色的到达定 时的差。
[0188] [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
[0189] 图21是表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流程图。首先,有关步骤S502? 步骤S1907,因为和图19的流程图的处理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0190] 以下,在步骤S2101至S2106中,控制部54进行η= 1?3的循环处理。控制部 54在步骤S2102中首先设为η = 1,和图19的步骤S1909 -样,测定从基准色的检测结果 变成极小开始到检测值变成极小的时间(计时值)。之后,在步骤S2103中,控制部54比较 在步骤S2102中测定的时间和在图19的步骤S1910中存储的与η值对应的基准值。
[0191] 控制部54当测定的时间比存储着的基准值大的情况下,在步骤S2104中进行校 正,以使得提前印刷时的品红的激光束发光定时。控制部54只要根据测定到的时间比基准 值大多少来调整进行将激光束发光定时提前多少的设定即可。另一方面,控制部54在检测 到的计时值比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在步骤S2105中进行校正,以使得延迟印刷时的品红激 光束发光定时。控制部54只要根据测定到的时间比基准值小多少来调整进行将激光束发 光定时延迟多少的设定即可。这样通过步骤S2104、S2105的处理,可以将当前的套色偏移 状态恢复到作为基准的套色偏移状态(基准状态)。以下同样地设为η = 2,对青色进行步 骤S2101至S2106的处理,另外设为η = 3对黑色进行步骤S2101至S2106的处理。
[0192] 而且,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进行电流检测的处理单元以1次转印辊26a?26d为 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作为进行电流检测的处理单元也可以适用带电辊、显像套筒。
[0193] 在带电辊的情况下,对于一个或者多个带电高压电源电路设置共用的电流检测电 路,只要用该电流检测电路执行图19以及图21的流程图即可。这相当于在以后的实施例 5中说明的带电高压电源电路,另外,有关使用带电高压电源电路的电流检测电路时的各显 像套筒、各转印辊的动作,也在实施例5中详细说明。
[0194] 另外,在显像套筒的情况下,在一个或者多个显像高压电源电路中共用地设置电 流检测电路,只要用电流检测电路执行图19以及图21的流程图即可。而且,关于如何控制 来自一个或者多个显像高压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与在实施例3中说明的方案相同。
[0195]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54因为如各静电潜像彼此的检测定时不重叠那样进 行S1903的待机处理,所以对于作为静电潜像处理单元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46a?46d 能够使用共用的电流检测电路147。由此,能够简化与电流检测电路相关的构成。
[0196]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不能测定以及校正作为基准的黄色的位置偏移,但能够 校正将黄色作为基准时的其他颜色(测定色/检测色)的相对套色偏移量,由此几乎不能 判别各颜色的绝对位置偏移。因而,和上述实施例一样能够得到充分的印刷品质。而且,在 本实施例中,虽然以黄色作为基准色,但也可以将其他颜色作为基准色而实施上述实施例。
[0197] 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用在实施例4中说明的共用的电流检测电路147,执行在实施 例1至3中说明的、和图5以及图10的流程图、图12以及图13的流程图一样的处理。这种 情况下,省略图19的步骤S1906的处理,对于η = 1?4执行步骤S1908至S1911的循环处 理。而此后,在图21的流程图中,省略S1906的处理,只要对η = 1?4执行步骤S2101? S2106的处理即可。另外在代替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在使用带电高压电源电路、显像高 压电源电路的情况下,也只要同样地执行上述的处理即可。
[0198] (实施例5)
[0199]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对多个处理单元使用共用的电流检测电路,并且在感 光鼓22a?22d的特定的位置(相位)上形成校正用的静电潜像80a?80d。进而,在多个 颜色的处理单元中使用共用的电流检测电路的情况中,如在实施例2中说明的那样,也可 以与感光鼓的位置(相位)没有关系地形成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并且进行套色偏 移校正。以下,对该形态进行说明。
[0200][高压电源装置的构成图]
[0201] 图22表示实施例5中的高压电源装置的构成。在和图2A、2B和图17A、17B-样 的构成上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不同之处在于:在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上,对作为多个处 理单元的带电辊23a?23d设置共用的电流检测电路50。即,在本实施例中,说明检测经由 带电辊23以及感光鼓22流过的电流值的处理。而且,有关带电高压电源电路43、电流检测 电路50的电路构成的详细,与在图16A、16B (43a,50a)中说明的方案一样,在此省略详细说 明。
[0202] 另外,在图22中,只表示了带电高压电源电路在带电辊23a?23d中共用的情况, 但作为形态不限于此。和在图17A中说明的1次转印高压电源电路146a?146d-样,也 可以适用在带电辊23a?23d的各自上设置有独立的带电高压电源电路的情况。这是因为 对于电流发生源只是在单数或者复数上不同,对于电流检测以同样的方式动作的缘故。
[0203] [基准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0204] 首先,并用图23A、B和图24说明表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中的基准 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图23A的流程图中最初执行的步骤S501的处理和在图5中 说明的一样。之后,在图23A、23B的步骤S1907的处理前,在图24的定时T1?T3中,进行 将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的准备。而且,图24的定时T1之前的状态 表示刚刚进行了步骤S501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之后的状态。此处的刚刚之后指出大致原 样反映步骤S501的套色偏移校正控制的状态。
[0205] 首先,控制部54在定时T1输出驱动用于将显像套筒24a?24d隔开的凸轮的驱 动信号。而后在定时T2中显像套筒24a?24d动作,使得从与感光鼓22a?22d接触的状 态变为离开的状态。另外控制部54在定时T3中将1次转印高压控制成从接通状态到关闭 状态。关于该1次转印高压的关闭,具体地说,控制部54在图4A的电路中,将设定值55设 定为零。另外,在图18的电路中,控制部54将设定值55a?55d设定为零。而且,如在上 述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并不是在定时T1中让显像套筒24离开,而是将从显像高压 电源电路44a?44d输出的电压设置为零,或者施加和一般极性相反的电压。另外,对于1 次转印辊26a?26d,也可以并不是将1次转印高压设置为关闭,而是使其离开。
[0206] 返回图23A的说明,控制部54在定时T3后在步骤S1907中开启计时器,在步骤 S1905中开始采样。这些处理与在前面的实施例中说明的一样。
[0207] 以下,控制部54在步骤S2301至2304中,进行n= 1?12的循环处理。而后在循 环处理中的步骤S2302中,控制部54顺序输出激光信号90a?90d、91a?91d、92a?92d 合计12个信号。根据在此输出的静电潜像的信号,扫描单元20a?20d进行光照射。在配 置在进行静电潜像检测的各带电辊23a?23d的上游侧的显像套筒24a?24d、1次转印辊 26a?26进行离开或者进行与一般调色剂图像形成时对感光鼓的作用至少减小的动作这 一点上和上述各实施例一样。另外该对应,直到图23的流程图结束为止连续进行这一点也 一样。另外步骤S2303的待机处理的待机时间以和图19的S1903 -样的技术理由被设定。
[0208] 图24的T1?T6的定时与η = 1?12的循环处理对应,表示顺序形成套色偏移校 正用的各静电潜像的样子。另外,在图24中,在定时Τ4?Τ6的期间,对于各颜色的感光鼓, 在感光鼓的每约三分之一周期形成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另外,在图中,以激光信号 90a、90b、90c、90d、91a、91b、91c、91d、92a、92b、92c、92d 的顺序形成各静电潜像。而且,与在 图18的电流检测电路147中说明时一样,检测的电流值是重叠了流过带电辊23a?23d的 电流的值。另外在同一图所示的电流检测信号95a?95d、96a?96d、97a?97d全部不重 叠,形成这样的静电潜像。在此所谓电流检测信号相当于以上说明的检测电压56、检测电压 561。
[0209] 以下,进行图23B的说明。图23B表示检测在图23A的流程图的处理中形成的套 色偏移校正用的各静电潜像的处理。如图24的定时T5所示,在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 像的形成结束之前,套色偏移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检测开始。因而,在图23B所示的一部分 的处理和图23A的处理一并由控制部54执行。
[0210] 首先控制部54在步骤S2311?S2314中进行i = 1?12的循环处理。控制部54 在步骤S2312中测定在图23A的处理中形成的从12个静电潜像的基准计时开始的到达时 间ts (i) (i = 1?12)。通过该步骤S2312的检测处理能够检测形成在感光鼓上的各静电 潜像通过与带电辊相对的位置。之后,在步骤S2313中将实测结果临时存储在RAM323中。 在该步骤S2313的处理中,存储多个检测结果,该多个检测结果变成至少减轻感光鼓的旋 转周期成分的实测结果(第1实测结果)。
[0211] 在图24中的定时Τ5?Τ7之间,表示在电流检测中有变化的样子。95a?95d是 检测到由用激光信号90a?90d形成的静电潜像产生的电流检测信号的变化的结果。同样 地96a?96d是激光信号91a?91d的检测结果,97a?97d是激光信号92a?92d的检测 结果。检测定时不重复,由此相对多个检测对象的处理单元(带电辊)能够适用共用的电 流检测电路。
[0212] 此后,控制部54在步骤S2315至S2318中,进行k= 1?3的循环处理。而后在 步骤S2316中控制部54对各k值进行以下的逻辑运算。而且,关于计算方法,CPU321既可 以根据程序代码进行运算,也可以使用硬件电路、表(Table)进行,没有特别限定。
[0213] δ esYM(k) = ts(4X (k - 1)+1+1) - ts(4X (k - 1)+1) …式 18
[0214] δ esYC(k) = ts(4X (k - 1)+1+2) - ts(4X (k - 1)+1) …式 19
[0215] δ esYBk(k) = ts(4X (k - 1)+1+3) - ts(4X (k - 1)+1) …式 20
[0216] 进而如果更具体点说明,则控制部54在步骤S316中根据上述式18?式20,首先 在k= 1中,根据ts(l)?ts(4)的测定值运算以第1次的黄色为基准时的各颜色的副扫 描套色偏移量Ses YM(1)、Ses YC(1)、Ses YBk(l)。还如图24所示那样,从ts(l)到 ts(4)是与黄色、品红、青色、黑色各自对应的实测结果。而后控制部54将在步骤S2317中 计算的Ses YM(1)、Ses YC(1)、Ses YBk(l)存储在RAM323中。在该步骤S2317中存储 的信息也变成至少减轻感光鼓的旋转周期成分的实测结果(第1实测结果)。另外控制部 54在k = 2的循环中使用ts (5)?ts (8)的检测结果进行同样的处理,另外在k = 3的循 环中使用ts (9)?ts (12)的检测结果进行同样的处理。
[0217] 最后,在步骤S2319中控制部54用式21?23运算在步骤S2315?S2318的循环 处理中运算的、作为表示以黄色为基准的各颜色的副扫描方向的套色偏移量的数据的、消 除了感光鼓的旋转周期成分的数据。而且,所谓表示套色偏移量的数据如果是与套色偏移 状态有关的数据,则也可以不是套色偏移量本身。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被旋转驱动的感光体、进行光照射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 静电潜像的光照射单元、以及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 有: 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光照射单元进行光照射而形成的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处 理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经由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 的条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使得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到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状态至少接近基准状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使得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到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状态返回到基准状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校正用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检测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调色剂像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 成静电潜像的条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所述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处理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所述 电源单元的输出。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照射单元在所述感光体的多个位置形成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所述检测单元根据多个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中的每一个,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 像通过与所述处理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经由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 像的条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照射单元在所述感光体的多个位置形成第1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与在所述多个位置形成的所述第1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每一个相 应的输出, 所述控制单元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第1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检测 结果, 所述光照射单元在规定条件下在所述感光体的多个位置形成第2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与在所述多个位置形成的所述第2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每一个相 应的输出,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第1校正用的静电潜 像的检测结果、和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第2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 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由多个种类的处理单元构成, 在所述多个种类的处理单元中,相比于作为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对象的第1处理单 元,第2处理单元在所述静电潜像的移动方向上配置在上游一侧,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第2处理单元相对的位置时,控制 成使所述第2处理单元从调色剂像的形成位置离开,或在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 述第2处理单元相对的位置时,控制成相比于一般的图像形成时,至少减小从所述第2处理 单元对所述感光体的作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感光体, 所述检测单元能够共同检测在多个所述感光体中形成的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在所 述多个感光体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检测定时不重复。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感光体, 具备多个与多个所述感光体分别对应的所述检测单元, 多个所述检测单元独立地检测在分别对应的感光体中形成的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11. 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感光体,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校正多个所述感光体 之间的套色偏移。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作为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的校正,校正所述光照射单 元的光的照射定时、或校正所述光照射单元进行光的照射时的所述感光体的速度。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未显像的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14.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被旋转驱动的感光体,能够在所述感光体形成校正用的静 电潜像,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单元,在所述感光体上检测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的未显像的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 像;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 的条件。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所述感光体带电的带电单元、进行光照射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 照射单元、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像为调色剂像的显像单元、以及将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被转 印体上的转印单元, 所述光照射单元能够在所述感光体形成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带电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经由 所述带电单元的输出、或者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显像单元相对的位置时 的经由所述显像单元的输出、或者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转印单元相对的 位置时的经由所述转印单元的输出,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 像的条件。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使得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到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状态至少接近基准状态。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使得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到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状态返回到基准状态。
18.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校正用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检测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调色剂像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 成静电潜像的条件。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所述带电单元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带电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所述 电源单元的输出。
20.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所述显像单元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显像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所述 电源单元的输出。
21.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所述转印单元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转印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所述 电源单元的输出。
22.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照射单元在所述感光体的多个位置形成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所述检测单元根据多个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每一个,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通过与所述带电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经由所述带电单元的输出、或者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 像通过与所述显像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经由所述显像单元的输出、或者所述校正用的静电 潜像通过与所述转印单元相对的位置时的经由所述转印单元的输出,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 像的条件。
23.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照射单元在所述感光体的多个位置形成第1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与在所述多个位置形成的所述第1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每一个相 应的输出, 所述控制单元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第1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检测 结果, 所述光照射单元在规定条件下在所述感光体的多个位置形成第2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与在所述多个位置形成的所述第2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每一个相 应的输出,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第1校正用的静电 潜像的检测结果、和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第2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 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
24.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作为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对象的所述带电单元,所述显像单元在所述静电潜像 的移动方向上配置在上游一侧,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显像单元相对的位置时,控制成使 所述显像单元从调色剂像的形成位置离开,或在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显像单 元相对的位置时,控制成相比于一般的图像形成时,至少减小从所述显像单元对所述感光 体的作用。
25.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作为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对象的所述转印单元,所述显像单元在所述静电潜像 的移动方向上配置于上游一侧,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显像单元相对的位置时,控制成使 所述显像单元从调色剂像的形成位置离开,或者在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通过与所述显像 单元相对的位置时,控制成相比于一般的图像形成时,至少减小从所述显像单元对所述感 光体的作用。
2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感光体, 所述检测单元能够共同检测在多个所述感光体中形成的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在所 述多个感光体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检测定时不重复。
2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感光体, 具有多个与多个所述感光体分别对应的所述检测单元, 多个所述检测单元独立地检测在分别对应的感光体中形成的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28. 如权利要求14-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感光体,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校正多个所述感光体 之间的套色偏移。
29.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作为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的校正,校正所述光照射单 元的光的照射定时、或校正所述光照射单元进行光的照射时的所述感光体的速度。
30. -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形成校正用的静电潜像或者校正用的调色剂像,其特征在 于,具有: 检测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第1检测单元; 检测所述校正用的调色剂像的第2检测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第1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以及/或者来自所述第2检测单元 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第1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以及/或者来自所述第2检测单 元的检测结果,校正图像形成时的形成静电潜像的位置。
32.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多个位置形成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 所述第1检测单元检测多个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每一个,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第1检测单元的多个所述校正用的静电潜像的检测结果, 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
33. 如权利要求30-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感光体,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校正图像形成时的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条件,校正多个所述感光体 之间的套色偏移。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4090472SQ201410371595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内山刚宏, 大久保尚辉, 渡边健二, 饭田健一, 酒向俊明, 萩原纮史, 熊田博光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