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21473阅读:958来源:国知局
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工作台上方的转动盘和置物台、多个用于夹持物体的夹持件;转动盘位于工作台和置物台之间;置物台下方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穿过转动盘与工作台连接夹持件包括:固定螺销、固定螺钉和夹持块;置物台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转动盘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在较大范围内对标本进行快速夹紧,对圆柱形标本还能自动定中;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本身的高度很低,因此适用于工作距离不长的光学显微镜的中低倍物镜下进行工作。它不仅能提供高的定中精度、固定可靠、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满足不同直径规格的标本使用;而且操作方便灵活。
【专利说明】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显微观察仪器在观察、测量需将物体进行定中固定的夹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光学显微观察仪器在观察、测量时需将待观测的标本进行定中固定的夹持操作,如图1至图6是三种现有的夹持装置,它们通过标本摆放位置或通过对标本的装夹,能够将标本所要观察的中心部位迅速置于光学显微镜的中心观察点上。并且也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的其他观察、测量仪器中,不仅仅限于光学显微镜。
[0003]如图1、2所示的一种夹持装置——三维工作台,工作台台面I’上刻有许多同心圆环。在仪器使用时,通过操作者手动方式将标本(通常标本制成圆柱形形状)置于相对应的同心圆环内;它使用方便灵活,最为常见。但它定中精度不高,当遇到细长标本时还可能造成摆放不稳、易跌倒的可能。
[0004]如图3、4所示的另一种夹持装置一小型三爪卡盘,它定中精度高、固定可靠、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标本。但由于它本身高度尺寸较大(小型三爪卡盘须放在仪器本身工作台上才能使用),而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很少有如此长的工作距离来匹配,同时在固紧时,需通过专用工具旋转圆柱面上内六角螺栓a,再通过伞齿轮带动三爪b来达到卡紧标本之目的。因此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所以它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0005]如图5、6所示的第三种夹持装置——弹性夹头,它定中精度高、固定可靠、使用时也方便。但由于每付弹性夹头所能夹持的标本直径范围有限,必须备有一系列不同规格的弹性夹头才能应付日常工作之需,成本高且弹性夹头的保管、更换也不方便。
[0006]虽然上述三款常见的定中固定夹持装置有着各自的优越性,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的缺陷:即使用不方便,存在精度不高、与仪器不能配套、附件太多等缺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定中精度高、可靠性好、便于实际操作的新型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的转动盘和置物台、多个用于夹持物体的夹持件;所述转动盘位于所述工作台和置物台之间;所述置物台下方设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转动盘与工作台连接;所述夹持件与置物台、转动盘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螺销、固定螺钉和夹持块;所述置物台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转动盘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0010]前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螺销的第一凹槽,所述夹持块的侧面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螺钉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垂直于第二凹槽。
[0011]前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直线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渐开线通孔。
[0012]前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目和第二通孔的数目相同。
[0013]前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目为3个以上。
[0014]前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围绕所述置物台的中心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通孔围绕所述转动盘的中心均匀分布。
[0015]前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为圆柱体的夹持块。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在较大范围内对标本进行快速夹紧,对圆柱形标本还能自动定中;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本身的高度很低,因此适用于工作距离不长的光学显微镜的中低倍物镜下进行工作。它不仅能提供高的定中精度、固定可靠、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满足不同直径规格的标本使用;而且操作方便灵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三维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三维工作台的俯视图;
[0019]图3是现有小型三爪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所示的小型三爪卡盘的俯视图;
[0021]图5是现有弹性夹头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所示弹性夹头的俯视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置物台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盘的示意图。
[0027]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28]1-工作台,2-转动盘,21-第二通孔,3-置物台,31-第一通孔,32-连接螺栓。4_夹持件,41-固定螺销,42-固定螺钉,43-夹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30]如图7至图10所示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1、位于工作台I上方的转动盘2和置物台3、多个夹持件4,转动盘2位于工作台I和置物台3之间,夹持件4用于夹持标本。置物台3下方设有连接螺栓32,连接螺栓32穿过转动盘2与工作台I连接。夹持件4包括:固定螺销41、固定螺钉42和夹持块43。置物台3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1 ;转动盘2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1 ;夹持件4与置物台3、转动盘2可拆卸的连接。
[0031]夹持块43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螺销41的第一凹槽,夹持块43的侧面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螺钉42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垂直于第二凹槽。
[0032]如图9所示,第一通孔31为直线通孔,即第一通孔31的轮廓为直线,这样夹持件4可以在第一通孔31内滑动,然后根据不同的标本的半径选择合适位置固定。如图10所示,第二通孔21为渐开线通孔,即第二通孔21的轮廓为渐开线,夹持件4同时在第二通孔21内滑动。为了使夹持件4滑动流畅又没有因间隙而晃动,夹持件4的固定螺销41在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21内滑动部份的直径应与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21的宽度相匹配。
[0033]第一通孔31的数目和第二通孔21的数目相同,并且一一对应,相互配合使得夹持件4能够夹紧待观测物体。第一通孔31的数目为3个以上。第一通孔31围绕置物台3的中心均匀分布;第二通孔21围绕转动盘2的中心均匀分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工作台1、转动盘2、置物台3为直径各不同的同心圆盘,并且连接螺栓32位于置物台3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连接螺栓32穿过转动盘2的中心与工作台I的中心连接。
[0034]当观察标本时,把标本随手放在置物台3的夹持件4中间,然后转动转动盘2 ;此时固定螺销41带着整个夹持件4在转动盘2的第二通孔21中滑动;由于受到置物台3上第一通孔31的限制,所以夹持件4只能沿着第一通孔31运动。在它们共同作用下,夹持件4同步收紧或放松,达到夹紧标本并自动定中。固定夹持件4时,每个夹持件4的固定螺销41分别从下往上依次穿过一个第二通孔21、一个第一通孔31后,再与其夹持块43连接,最后用固定螺钉42将固定螺销41和夹持块43固定。为了方便转动转动盘2,置物台3与转动盘2之间的配合为动配合。当置物台3与工作台I紧固时,转动盘2仍应能灵活地转动。
[0035]为了方便夹持待观测标本,夹持块43为圆柱体的夹持块,待观测物体固定在圆柱体夹持块的侧面,圆柱体夹持块的侧面为均匀的弧面这样夹持块的侧面各点的形状相同,并且弧面不会损伤待观测的标本。
[00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的转动盘和置物台、多个用于夹持物体的夹持件;所述转动盘位于所述工作台和置物台之间;所述置物台下方设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转动盘与工作台连接;所述夹持件与置物台、转动盘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螺销、固定螺钉和夹持块;所述置物台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转动盘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螺销的第一凹槽,所述夹持块的侧面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螺钉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垂直于第二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直线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渐开线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目和第二通孔的数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目为3个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围绕所述置物台的中心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通孔围绕所述转动盘的中心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简易自动定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为圆柱体的夹持块。
【文档编号】G02B21/34GK204044427SQ201420419149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李蕾, 任甬, 唐高玉 申请人:芜湖市皖江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