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14817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背光模组主要由LED提供光源,同时通过LGP或扩散板实现光源均化。但是随着显示器的尺寸增大,整体亮度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单纯增加LED灯的数量会导致背光模组的整体发热量上升、灯影明显、视觉柔和性降低等问题。因此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厂家通过使用增亮膜来增加背光模组的亮度,同时组合扩散膜来柔化光源。常规的棱镜膜由于缺少扩散层,组装时不具有遮瑕性,必须搭配扩散膜使用,成本偏高,因此同时具备遮瑕性和增亮作用的复合增亮膜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的复合增亮膜通过在棱镜膜背面涂布扩散层达到具备遮瑕性的功能,但这种方式由于扩散层的漫反射作用,光线进入棱镜结构前有很大一部分会被浪费掉。

专利CN201020609088(公布日为2011年6月22日)是采用在棱镜膜的下方设有反射型偏光膜,使某一方向光偏振光被重复利用,来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同时增加了背光源的亮度的。但成本太高。

专利CN 2012100235313(公布日为2013年7月31日)是一种LED灯扩散增亮膜的制备方法,由基层薄膜、增亮层和扩散层组成,在基材薄膜的下表面加工成具有凹凸不平的扩散涂层,但这种方式由于扩散层的漫反射作用,光线进入棱镜结构前有很大一部分会被浪费掉,背光源的亮度会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增亮膜不能同时具备高亮度和较好的遮瑕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增亮膜在具备较好遮瑕性的同时,对光线具有反射补偿作用,是高亮度复合增亮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增亮膜,所述复合增亮膜包括棱镜层,棱镜层的下表面涂布有扩散层(也简称为B层),扩散层的下表面涂布有反射层(也简称为A层),所述扩散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反射层的折射率,所述反射层的下表面是光滑平面;所述扩散层包括扩散粒子和胶水,所述扩散粒子通过胶水粘结在棱镜层的下表面;所述反射层包括胶水。

所述棱镜层包括棱镜结构和透明基材层,所述棱镜结构覆盖在透明基材层的上表面。在棱镜层中,透明基材层的材料为PET。透明基材层的未被棱镜结构覆盖的表面称为PET面。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增亮膜通过在棱镜膜的透明基材(PET)面上涂布扩散粒子,使棱镜膜具备遮瑕性;并在扩散层(B层)的表面再涂布一层胶水(A层),确保涂布面平滑,减少由于漫反射产生的亮度损失;同时A层与B层的胶水折射率选用B>A,光线从B层进入A层时会部分发生全反射,这使得棱镜结构反射向下的光线在界面处得到补偿,从而提高使用后的整体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扩散层包括下述组份:

扩散粒子5-30份,

胶水5-30份,

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胶水选自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热固化丙烯酸胶水、溶剂型UV固化聚氨酯胶水、热固化聚氨酯胶水、溶剂型UV固化聚酯胶水、热固化聚酯胶水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胶水的折射率为1.4-1.7。

所述胶水的原料为液态原料。所述热固化丙烯酸胶水的液态原料的折射率范围一般在1.4-1.6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扩散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粒子、聚苯乙烯(PS)粒子、MS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粒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扩散粒子包括大粒子和小粒子,大粒子的粒径大于小粒子的粒径;大粒子的粒径是5-40微米,小粒子的粒径是1-20微米。

所述扩散粒子优选的采用PMMA粒子。

MS粒子是PMMA粒子和PS粒子这两种材质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扩散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扩散层中的胶水选自溶剂型UV固化聚酯胶水,或热固化聚酯胶水中的一种;所述反射层的胶水选自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或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的一种;所述固化剂选自异氰酸酯类固化剂或氨基树脂类固化剂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固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2-4。

进一步的,所述大粒子粒径为R1,所述小粒子粒径为R2,5R2>R1>2R2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大粒子的粒径为10-20微米,小粒子的粒径为1-1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大粒子的粒径是15微米,小粒子的粒径是5微米;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是1:2。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在制备复合增亮膜的过程中,所述扩散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扩散层涂布液的组份包括:扩散粒子10-30份,胶水20-30份,稀释剂40-75份,固化剂0-5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涂布液各组份的总和为100份。

所述稀释剂选自酯类,酮类,苯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扩散层涂布液的组份包括:扩散粒子20-24份,胶水20-22份,稀释剂56-58份,固化剂0-2份。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涂布液的组份包括:扩散粒子22份,胶水20份,稀释剂56份,固化剂2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在制备上述复合增亮膜的过程中,所述反射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反射层涂布液包括下述组份:胶水20-30份,稀释剂70-80份,固化剂0-2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涂布液各组份的总和为100份。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层涂布液包括下述组份:胶水20份,稀释剂78-80份,固化剂0-2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的复合增亮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准备棱镜膜,

(2)将扩散粒子和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然后加入胶水高速搅拌1h,制得扩散层涂布液;将上述制得的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透明基材的表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固化后制得含有扩散粒子的扩散层;

(3)将胶水和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1h制得反射层涂布液,将制得的反射层涂布液涂布在步骤(1)中制得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固化后制得一层反射层;

步骤(1)中的棱镜膜在经过步骤(2)和步骤(3)中的两次涂布后,即制得所述的复合增亮膜。

在制备上述复合增亮膜的过程中,所述扩散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通过涂布工艺涂布在棱镜膜PET面。

所述的涂布工艺是指刮刀涂布方式,气刀涂布方式,狭缝涂布方式中的一种。特别的采用刮刀涂布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具备遮瑕性的同时,对光线具有反射补偿作用的一种高 亮度复合增亮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相对于棱镜膜,可以提高遮瑕性和增加亮度。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棱镜层、2:扩散层(B层)、3:反射层(A层)、201:扩散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易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能特征和优点,下文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增亮膜,所述复合增亮膜包括棱镜层1,棱镜层1的下表面涂布有扩散层2(也简称为B层),扩散层的下表面涂布有反射层3(也简称为A层),所述扩散层2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反射层3的折射率,所述反射层3的下表面是光滑平面;所述扩散层2包括胶水和扩散粒子201,所述扩散粒子通过胶水粘结在棱镜层的下表面。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采用下述方法检测:

遮蔽性:检测方法:目视。即把复合增亮膜放在印刷油墨网点的PMMA导光板上,点亮背光光源,观察是否能看到复合增亮膜下方导光板上的油墨网点。

评价方法:不能看到油墨网点,评为优;能够模糊的看到油墨网点,评为中;能够较清晰的看到油墨网点,评为差。

平均亮度:检测方法:使用Top-Con生产的BM-7A测试。即先对样品进行裁切;把裁切好的待测试膜片组装进背光膜组中,按照BM-7A的操作指导书进行测试并记录相应数据,测试都完成后,关闭电源,把被测量膜片从模 组取出,并把原模组中的膜片放回。

在同一测试条件下(测试电压、电流一定)测得的5个点的亮度,取平均值,即得到表1中的平均亮度,平均亮度(cd/m2)的数值越高越好。

亮度百分比的计算: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增亮膜依上述方法测得的平均亮度数值,除以对比例中的棱镜膜依上述方法测得的平均亮度数值,之后乘以100%即得亮度百分比。亮度百分比越高说明亮度提升越多。

实施例中采用的棱镜层为现有的棱镜膜,该棱镜膜包括PET基材,PET基材上设置有棱镜结构。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22份的PMMA粒子和56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MMA粒子含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17μm,小粒子的粒径为7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4。然后加入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65,再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丙烯酸胶水和78份的稀释剂混合,所述溶剂型热固化丙烯酸胶水的折射率为1.42,高速搅拌1h,然后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反射层涂布液。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度。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22份的PMMA粒子和56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MMA粒子含 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17μm,小粒子的粒径为7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2。然后加入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65,再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丙烯酸胶水和78份的稀释剂混合,所述溶剂型热固化丙烯酸胶水的折射率为1.42,高速搅拌1h,然后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反射层涂布液。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度。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22份的PMMA粒子和56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MMA粒子含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15μm,小粒子的粒径为5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2。然后加入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65,再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丙烯酸胶水和78份的稀释剂混合,所述溶剂型热固化丙烯酸胶水的折射率为1.42,高速搅拌1h,然后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反射层涂布液。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 度。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22份的PMMA粒子和56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MMA粒子含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15μm,小粒子的粒径为5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2。然后加入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65,再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聚氨酯胶水和78份的稀释剂混合,所述溶剂型热固化聚氨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44,高速搅拌1h,然后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反射层涂布液。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度。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22份的PMMA粒子和56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MMA粒子含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15μm,小粒子的粒径为5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2。然后加入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65,再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质量组份为20份的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和质 量组份为80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1h制得涂布液,所述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折射率为1.42。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度。

实施例6: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22份的PMMA粒子和58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MMA粒子含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15μm,小粒子的粒径为5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2。然后加入20份的溶剂型UV固化聚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UV固化聚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65,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聚氨酯胶水和78份的稀释剂混合,所述溶剂型热固化聚氨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44,高速搅拌1h,然后加入2份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高速搅拌10min制得反射层涂布液。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度。

实施例7: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22份的PMMA粒子和58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MMA粒子含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15μm,小粒子的粒径为5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2。然后加入20份的溶剂型UV固化聚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UV固化聚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65,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 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质量组份为20份的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和质量组份为80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1h制得涂布液,所述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折射率为1.42。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度。

实施例8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10份的PMMA粒子和70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MMA粒子含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5μm,小粒子的粒径为1-2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2,所述稀释剂为酯类溶剂。然后加入20份的溶剂型UV固化聚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UV固化聚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42,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质量组份为20份的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和质量组份为80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1h制得涂布液,所述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折射率为1.3。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MMA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度。

实施例9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30份的PBMA粒子和40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BMA粒子含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40μm,小粒子的粒径为20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4,所述稀释剂为酮类溶剂。然后加入30份的溶剂型UV固化聚氨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UV固化聚氨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7,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 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BMA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质量组份为20份的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和质量组份为80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1h制得涂布液,所述溶剂型UV固化丙烯酸胶水折射率为1.6,所述稀释剂为苯类溶剂。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BMA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度。

实施例10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将扩散层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将22份的PS粒子和48份的稀释剂混合,高速搅拌0.5h,所述PS粒子含有大小粒径的粒子,大粒子的粒径为20μm,小粒子的粒径为10μm,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3。然后加入3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聚氨酯胶水,高速搅拌1h,所述溶剂型热固化聚氨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65,制得扩散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将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棱镜膜的PET面,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含有PS粒子的扩散层。然后在上述扩散层上涂布一层反射层涂布液,反射层涂布液的配置方法为:将20份的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和78份的稀释剂混合,所述溶剂型热固化聚酯胶水的折射率为1.42,高速搅拌1h,然后加入2份固化剂,所述稀释剂是酯类,酮类,苯类溶剂,所述固化剂是异氰酸酯类或氨基树脂。高速搅拌10min制得反射层涂布液。将反射层涂布液通过刮刀涂布方式涂布在上述含有PS粒子的扩散层上,经过120℃烘箱干燥5min后制得复合增亮膜。测试复合增亮膜样品的遮蔽性及整体亮度。

实施例11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所述复合增亮膜包括棱镜层,棱镜层的下表面涂布有扩散层(也简称为B层),扩散层的下表面涂布有反射层(也简称为A层),所述扩散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反射层的折射率,所述反射层的下表面是光滑平面;所述扩散层包括扩散粒子和胶水,所述扩散粒子通过胶水粘结 在棱镜层的下表面。

所述扩散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的组份为:扩散粒子10份,胶水20份,稀释剂65份,固化剂5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涂布液各组份的总和为100份。

所述扩散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热固化丙烯酸胶水。

所述扩散粒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包括大粒子和小粒子,大粒子的粒径大于小粒子的粒径;大粒子的粒径是20微米,小粒子的粒径是10微米。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3。

所述稀释剂为酯类溶剂。

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在制备上述复合增亮膜的过程中,所述反射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反射层涂布液由下述组份组成:胶水25份,稀释剂74份,固化剂1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涂布液各组份的总和为100份。所述反射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热固化丙烯酸胶水。

实施例12

如实施例11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

所述扩散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的组份为:扩散粒子25份,胶水25份,稀释剂47份,固化剂3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涂布液各组份的总和为100份。

所述扩散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热固化聚氨酯胶水。

所述扩散粒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包括大粒子和小粒子,大粒子的粒径大于小粒子的粒径;大粒子的粒径是16微米,小粒子的粒径是4微米。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4。

所述稀释剂为苯类溶剂。

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在制备上述复合增亮膜的过程中,所述反射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 所述反射层涂布液由下述组份组成:胶水25份,稀释剂73份,固化剂2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涂布液各组份的总和为100份。所述反射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热固化丙烯酸胶水。

实施例13

如实施例11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

所述扩散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的组份为:扩散粒子20份,胶水20份,稀释剂58份,固化剂2份。

所述扩散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热固化聚酯胶水。

所述扩散粒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包括大粒子和小粒子,大粒子的粒径大于小粒子的粒径;大粒子的粒径是10-20微米,小粒子的粒径是1-5微米。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2。

所述稀释剂为酯类溶剂。

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在制备上述复合增亮膜的过程中,所述反射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反射层涂布液由下述组份组成:胶水20份,稀释剂78份,固化剂2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涂布液各组份的总和为100份。所述反射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热固化丙烯酸胶水。

实施例14

如实施例11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

所述扩散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的组份为:扩散粒子22份,胶水22份,稀释剂56份,固化剂0份。

所述扩散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UV固化聚酯胶水。

所述扩散粒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包括大粒子和小粒子,大粒子的粒径大于小粒子的粒径;大粒子的粒径是15-20微米,小粒子的粒径是5-10微米。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4。

所述稀释剂为酯类溶剂。

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在制备上述复合增亮膜的过程中,所述反射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反射层涂布液由下述组份组成:胶水20份,稀释剂80份,固化剂0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涂布液各组份的总和为100份。所述反射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UV固化丙烯酸胶水。

实施例15

如实施例11提供的复合增亮膜,其中,

所述扩散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的组份为:扩散粒子24份,胶水20份,稀释剂56份,固化剂0份。

所述扩散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溶剂型UV固化聚酯胶水。

所述扩散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包括大粒子和小粒子,大粒子的粒径大于小粒子的粒径;大粒子的粒径是15微米,小粒子的粒径是5微米。所述大粒子与小粒子的重量比例为1:3。

所述稀释剂为酯类溶剂。

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在制备上述复合增亮膜的过程中,所述反射层的原料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反射层涂布液由下述组份组成:胶水20份,稀释剂79份,固化剂1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数;所述涂布液各组份的总和为100份。所述反射层涂布液中的胶水为热固化丙烯酸胶水。

对比例:实施例中所用的现有的棱镜膜。

表1实施例制备的复合增亮膜和对比例提供的棱镜膜的性能检测结果

由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相对于棱镜膜,可以提高遮瑕性和增加亮度。特别的,实施例3,13-15提供的复合增亮膜的综合性能较佳。

分析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在棱镜膜的透明基材面(PET面)上涂布扩散粒子,并在扩散层的表面再涂布一层胶水,可以达到提高遮瑕性和增加亮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