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8928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是当前显示技术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通信、传媒等领域,主要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液晶(Flexible-LCD)、电子纸(EPD)等,其中OLED由于其结构简单、轻薄等特点而成为最具产业化前景的全彩色柔性显示技术。但是由于OLED膜层结构简单、缺少液晶显示的偏振片,因而外部光源会在显示器件的膜层表面发生反射,造成对比度大幅降低,影响显示效果。作为一种主动发光的显示技术,同时以户外及便携为主要应用方式,高的明室对比度是其满足应用的重要指标,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是满足应用的必要措施。目前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ContrastRefinedFilm,CRF)主要应用于PDP电视中,其主要结构是在高透过率的膜层(白涂层)中压印出梯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微结构槽,并在微结构槽中填充黑色吸收涂层(黑涂层)。现有CRF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柔性差、不易成形、透过率低,该微结构CRF膜层微结构的深度在70~200μm,考虑到白涂层的厚度以及基膜的厚度,总厚度可达到200~300μm,该厚度不适用于柔性显示;该膜层微结构深度过大,导致压印过程中不易脱模,造成良品率低,这也是该膜层成本高的原因;现有CRF利用黑色涂层对环境光的吸收提高明室对比度,必然导致对显示发光的吸收,虽然可通过控制深度、节距、屏蔽角以及黑色微结构的尺寸在一定角度内提高显示发光的透过率,但透过率仍然较低。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大幅降低微结构功能层的厚度,提高楔形微结构尺寸的准确度,并使压印辊筒易于脱模,提高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良品率的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该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对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进行设计与模拟,设计出并行排列的楔形微结构,由四层构成,基材为PET膜,从基材向上依次为光学微结构功能层、吸收层、保护层;步骤2,利用精密金刚石机械加工设备,雕刻出具有设计的结构和尺寸的楔形微结构辊筒;步骤3,将PET基膜卷材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精密涂布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用楔形微结构辊筒压印出设计的并行排列的楔形微结构;步骤4,通过控制紫外光光照距离、强度和固化时间,使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半固化,便于楔形微结构辊筒脱模,对脱模后已基本成形的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深度固化,使其固化成膜;步骤5,在固化成膜后的光学微结构功能层上精密涂布吸收层树脂,通过控制紫外光光照距离、强度和固化时间,使其固化成膜;步骤6,在固化成膜后的吸收层上精密涂布保护层树脂,通过控制紫外光光照距离、强度和固化时间,使其固化成膜。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在步骤1中,采用光线追迹方法对微结构进行设计与模拟,确定微结构尺寸参数和材料光学特性参数,设计出并行排列的楔形微结构。在步骤3中,进行精密涂布精度为±1μm,采用的PET基膜卷材厚度为35~125μm,透光率≥90%。在步骤4中,进行的紫外光光照距离为10~30cm,强度为100~300mV/cm2,固化时间≤10s,生成的光学微结构功能层厚度为15μm,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材料折射率1.35~1.38,透光率≥93%。在步骤5中,进行精密涂布精度为±1μm,进行的紫外光光照距离为10~30cm,强度为100~300mV/cm2,固化时间≤10s,生成的吸收层厚度为40μm,吸收层材料折射率1.6~1.65,透光率81%~85%。在步骤6中,进行精密涂布精度为±1μm,进行的紫外光光照距离为10~30cm,强度为100~300mV/cm2,固化时间≤10s,生成的保护层厚度为10μm,保护层材料折射率1.35~1.38,透光率≥93%;该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步骤6之后,将获得的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收卷,并根据要求裁切成不同宽度的卷材,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本发明中的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微结构层的厚度过大,压印过程不易脱模、良品率低、成本高等缺点,开展基于微结构技术的光学功能膜材料及其卷对卷制备技术研究,提供一种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可大幅降低微结构功能层的厚度,提高楔形微结构尺寸的准确度,并使压印辊筒易于脱模,提高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良品率。本发明的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与常规制备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现有明室对比度功能膜的微结构层的厚度在70~200μm,该膜层微结构厚度过大,导致压印过程中不易脱模,造成良品率低,成本高。本发明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的微结构功能层厚度为15μm,其卷对卷制备方法中通过控制紫外光光照距离、强度和固化时间,使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经半固化、固化过程,使压印辊筒易于脱模,提高了良品率。本发明的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具有对外部入射光的低反射率和低透过率,对内部发射光的高透过率等特点,可显著提高柔性显示器件明室对比度。本发明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具有压印辊筒易于脱模、楔形微结构尺寸准确度高、良品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等优点,易于实现规模化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卷对卷制备方法的流程图。采用以下步骤:⑴采用光线追迹方法对微结构进行设计与模拟,确定微结构尺寸参数和材料光学特性参数,设计出并行排列的楔形微结构,由四层构成,基材为PET膜,从基材向上依次为光学微结构功能层、吸收层、保护层;⑵利用精密金刚石机械加工设备,雕刻出具有设计的结构和尺寸的楔形微结构辊筒;⑶将PET基膜卷材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精密涂布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用楔形微结构辊筒压印出设计的并行排列的楔形微结构,所述的精密涂布精度为±1μm,所述的PET基膜卷材厚度为35~125μm,透光率≥90%;⑷通过控制紫外光光照距离、强度和固化时间,使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半固化,便于楔形微结构辊筒脱模;对脱模后已基本成形的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深度固化,使其固化成膜,所述的紫外光光照距离为10~30cm,强度为100~300mV/cm2,固化时间≤10s,所述的光学微结构功能层厚度为15μm,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材料折射率1.35~1.38,透光率≥93%;⑸在固化成膜后的光学微结构功能层上精密涂布吸收层树脂,通过控制紫外光光照距离、强度和固化时间,使其固化成膜,所述的精密涂布精度为±1μm,所述的紫外光光照距离为10~30cm,强度为100~300mV/cm2,固化时间≤10s,所述的吸收层厚度为40μm,吸收层材料折射率1.6~1.65,透光率81%~85%;⑹在固化成膜后的吸收层上精密涂布保护层树脂,通过控制紫外光光照距离、强度和固化时间,使其固化成膜,所述的精密涂布精度为±1μm,所述的紫外光光照距离为10~30cm,强度为100~300mV/cm2,固化时间≤10s,所述的保护层厚度为10μm,保护层材料折射率1.35~1.38,透光率≥93%;⑺将获得的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收卷,并根据要求裁切成不同宽度的卷材,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以下为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⑴采用光线追迹方法,设计出采用楔形微结构的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由四层构成,基材为PET膜,从基材向上依次为光学微结构功能层、吸收层、保护层。⑵利用精密金刚石机械加工设备,雕刻出楔形微结构辊筒。⑶将PET基膜(厚度100μm,透光率91%)卷材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精密涂布15μm厚的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折射率1.35,透光率93%),用楔形微结构辊筒压印出设计的并行排列的楔形微结构。⑷先控制光照距离20cm、强度200mV/cm2、固化时间5s,使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半固化;对脱模后已基本成形的光学微结构功能层树脂控制光照距离20cm、强度200mV/cm2、固化时间10s,使其深度固化成膜。⑸在固化成膜后的光学微结构功能层上精密涂布40μm厚的吸收层树脂(折射率1.62,透光率85%),控制光照距离20cm、强度200mV/cm2、固化时间10s,使其固化成膜。⑹在固化成膜后的吸收层上精密涂布10μm厚的保护层树脂(折射率1.36,透光率94%),控制光照距离20cm、强度200mV/cm2、固化时间10s,使其固化成膜,获得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⑺分别测试裸屛亮场明室亮度值、裸屛暗场明室亮度值、裸屛贴膜(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亮场明室亮度值、裸屛贴膜(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暗场明室亮度值,经计算,新型提高明室对比度功能膜的明室对比度的提高值为26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