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523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记录介质上利用发光显影剂形成标记图像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地,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关于打印物上的拷贝限制的图像(标签)和基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合成图像(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68588)。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难以基于由常规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来区分输入图像数据的发送源。例如,难以基于打印物本身区分打印物上的图像是否为基于其发送源是客户端个人计算机(PC)的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基于其发送源是传真机的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或基于通过利用图像扫描设备光学地扫描原稿从而生成的扫描图像数据的图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得有可能标识打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发送源的类型。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将通过光学地扫描图像从而生成的扫描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扫描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接收器、至少一个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第二图像形成单元、以及控制器。接收器接收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外部图像数据以及作为输入图像数据从图像扫描设备发送的扫描图像数据中的至少一个。至少一个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基于输入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显影剂图像。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利用包含发光材料的发光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标记图像。控制器取决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发送源的类型来确定是否使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标记图像。

根据本发明,打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发送源的类型可以被标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前视图(部分纵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以表格式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设置信息的图。

图5是示出利用正常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和利用发光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合成图像的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a)和图7(b)是每一个示出在纸张的可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利用发光调色剂所形成的标记图像的示例的图。

图8(a)和图8(b)是每一个示出在纸张的可打印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中打印的利用发光调色剂所形成的标记图像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例

《1-1》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配置的前视图(部分纵剖视图)。如图1中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也称为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也称为“打印单元”)100、以及通过光学地扫描图像从而将扫描器数据Ds生成为扫描图像数据并且将扫描器数据Ds发送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图像扫描设备(也称为“扫描单元”)200。图像扫描设备200由提供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外壳4上的支承构件101支承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上侧上。然而,图像形成设备100和图像扫描设备200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示例。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00和图像扫描设备200未必必须被提供为彼此分离的单元。图像形成设备100和图像扫描设备200可以被提供在一个外壳中。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诸如调色剂和油墨之类的显影剂(显像剂)基于从图像扫描设备200或外部设备发送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即,显影剂图像)的处理被称为“显影”。

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作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的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作为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第二处理单元2V和中间转印带3。

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借助电子照相分别在中间转印带3上形成作为黄色(Y)的显影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作为品红色(M)的显影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作为青色(C)的显影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以及作为黑色(B)的显影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

第二处理单元2V借助电子照相在中间转印带3上利用作为发光显影剂(V)的发光调色剂形成作为显影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例如,标记图像)。

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在结构方面可以是彼此相同的,除了作为用于单元的显影剂的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之外。第二处理单元2V在结构上可以与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相同,除了作为用于单元的显影剂的调色剂的类型不同之外。

第二处理单元2V和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以该次序(串联布置)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的输送方向(D1方向)上。虽然在图1中图示了采用中间转印带3的中间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1,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不包括中间转印带并且使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和第二处理单元2V直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第二处理单元2V和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的布置次序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示例。更进一步地,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四个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但是第一处理单元的数目可以是四个之外,只要数目是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

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分别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1Y、11M、11C和11K、作为带电单元的带电辊12Y、12M、12C和12K、作为曝光单元的LED(发光二极管)头13Y、13M、13C和13K、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14Y、14M、14C和14K、作为显影剂调节构件的显影刮片15Y、15M、15C和15K、作为显影剂供应单元的供应辊16Y、16M、16C和16K、作为显影剂移除构件的清洁刮片17Y、17M、17C和17K、以及作为显影剂供应单元的调色剂盒18Y、18M、18C和18K。

第二处理单元2V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1V、作为带电单元的带电辊12V、作为曝光单元的LED头13V、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14V、作为显影剂调节构件的显影刮片15V、作为显影剂供应单元的供应辊16V、作为显影剂移除构件的清洁刮片17V、以及作为显影剂供应单元的调色剂盒18V。附带地,第二处理单元2V和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将也被称为“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

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被分别可旋转地支承在对应的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中。带电辊12V、12Y、12M、12C和12K分别通过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而使对应的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的表面均匀地带电。

LED头13V、13Y、13M、13C和13K中的每一个具有在主扫描方向(正交于图1的片材并正交于D1方向的方向)上布置的多个发光器件(LED)。LED头13Y、13M、13C和13K中的每一个分别通过基于输入图像数据(将在随后解释的图2中的数据Di)将光照射到感光鼓11Y、11M、11C和11K的表面而在对应的感光鼓11Y、11M、11C和11K的均匀带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LED头13V通过基于标记图像数据(例如,存储在图2中的存储单元140(存储器)中的将在随后解释的数据)将光照射到感光鼓11V的表面而在感光鼓11V的均匀带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辊14V、14Y、14M、14C和14K中的每个分别通过使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上的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刮片15V、15Y、15M、15C和15K中的每一个分别调节供应到对应的显影辊14V、14Y、14M、14C和14K的表面的调色剂的厚度并由此形成调色剂的薄层。供应辊16V、16Y、16M、16C和16K中的每一个分别与对应的显影辊14V、14Y、14M、14C和14K进行接触,并且将调色剂从对应的调色剂盒18V、18Y、18M、18C和18K供应到显影辊14V、14Y、14M、14C和14K。调色剂盒18V、18Y、18M、18C和18K中的每一个存储调色剂。

清洁刮片17V、17Y、17M、17C和17K中的每一个分别除去残留在对应的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的表面上的雾化调色剂和转印残余调色剂、以及来自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中间转印带3的上游的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的反向转印的调色剂。

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一次转印辊19V、19Y、19M、19C和19K。一次转印辊19V、19Y、19M、19C和19K被布置成分别跨中间转印带3面对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一次转印辊19V、19Y、19M、19C和19K中的每一个分别与对应的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协作按压中间转印带3,并且由此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的表面(外周表面)。

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可以分别配备有向上/向下螺线管20V、20Y、20M、20C和20K。向上/向下螺线管20V、20Y、20M、20C和20K中的每一个分别移动对应的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在图1中的垂直方向上),从而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的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接触中间转印带3或与中间转印带3分离。向上/向下螺线管20V、20Y、20M、20C和20K中的每一个分别执行其中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与中间转印带3接触的接触状态(使用状态)和其中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与中间转印带3分离的分离状态(非使用状态)之间的切换。

采用环形形状的中间转印带3例如由高电阻半导体塑料薄膜形成。中间转印带3被由驱动辊21、从动辊22和二次转印对辊23以预定的张力拉伸。通过工作为转印带驱动单元的带电动机来使驱动辊21旋转,并且驱动辊21在箭头D1和D2的方向上载送(移动)中间转印带3。从动辊22根据中间转印带3的移动而旋转。中间转印带3的顶部在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与一次转印辊19V、19Y、19M、19C和19K之间拉伸。中间转印带3被由一次转印辊19V、19Y、19M、19C和19K按压抵靠于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其中中间转印带3和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彼此接触的部分将被称为“一次转印辊隙部分”。在一次转印辊隙部分中,分别通过将预定的DC电压从一次转印电压生成单元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9V、19Y、19M、19C和19K而将感光鼓11V、11Y、11M、11C和11K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

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将片材供应到输送路径10的片材馈送机构5。在图1的示例中,片材馈送机构5被提供在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以及中间转印带3之下。片材馈送机构5包括作为介质盒的片材存储盒31、作为片材馈送辊的跳跃辊32、构成输送辊对的夹送辊33和阻挡辊34、引导件35、以及片材馈送传感器36。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被堆叠并存储在片材存储盒31中。跳跃辊32将存储在片材存储盒31中的每一个片材发送出到夹送辊33和阻挡辊34。夹送辊33当片材歪斜(倾斜馈送)时校正片材的歪斜。阻挡辊34将片材发送出到布置在跨中间转印带3面对二次转印对辊23的位置处的二次转印辊24。引导件35将片材引导到二次转印辊24。片材馈送传感器36检测到达夹送辊33和阻挡辊34之间的位置的片材。

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二次转印辊24和二次转印对辊23。二次转印辊24根据中间转印带3的移动而旋转。中间转印带3被由二次转印辊24按压抵靠于二次转印对辊23。其中二次转印辊24和中间转印带3彼此接触的部分将被称为“二次转印辊隙部分”。在二次转印辊隙部分中,通过将从由驱动控制部123所控制的二次转印电压生成单元供应的预定的DC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4而将中间转印带3上的调色剂图像(包括标记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

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定影单元6。在图1的示例中,定影单元6被布置在输送路径10中的二次转印辊隙部分的下游侧。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布置在二次转印辊24和定影单元6之间的二次转印排出传感器25。二次转印排出传感器25监视输送路径10,以检查片材绕二次转印辊24的卷绕、片材与中间转印带3的分离等等。

定影单元6包括热辊41、按压辊42、加热器43和热敏电阻44。热辊41由诸如加热器电动机之类的定影单元驱动部驱动。按压辊42被布置从而跨输送路径10面对热辊41。按压辊42根据热辊41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按压抵靠于热辊41。加热器43是起热源作用的卤素灯等。加热器43被提供在热辊41内,并对热辊41进行加热。热敏电阻44被布置在热辊41的附近并测量热辊41的表面温度。定影单元6加热并熔融沿着热辊41和按压辊42之间的输送路径10输送的片材上的调色剂,并且由此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

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定影排出传感器26。在图1的示例中,定影排出传感器26被布置在输送路径10中的介质输送方向上的定影单元6的下游侧上。定影排出传感器26监视定影单元6,以检查定影单元6中的卡纸、片材绕热辊41的卷绕等等。

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外壳4的上端部处的用于将片材输送至堆叠器28的引导件27被提供在输送路径10中的介质输送方向上的定影排出传感器26的下游侧上。在其上进行打印之后的片材通过引导件27被排出到堆叠器28中。

此外,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用于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上而未在二次转印中被转印到片材的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清洁刮片51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的二次转印辊隙部分的下游侧上以面对清洁刮片对辊52。由柔性橡胶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清洁刮片51把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上的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刮掉到废弃调色剂罐53中。

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包括用于测量作为环境条件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传感器7。例如,在打印操作的开始之前,图像形成设备100基于由环境传感器7测量的温度和湿度来确定处理单元(处理单元2V、2Y、2M、2C或2K)应接触中间转印带3还是与其分离,并且执行接触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的切换。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的框图。如图2中所示,图像扫描设备200包括通过光学地扫描原稿的图像从而生成作为扫描图像数据的扫描器数据Ds的扫描器部201、控制图像扫描设备200的操作的扫描器控制器202(扫描器控制部)、以及作为用于向图像形成设备100发送由扫描器部201生成的扫描器数据Ds的发送单元的扫描器发送/接收部203(扫描器发送-接收部)。此外,图像扫描设备200可以包括用于管理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状态的状态管理部204(图像形成设备状态管理部)和作为用户界面的操作面板205。

如图1中所示,扫描器部201一般包括在其上可以设置作为扫描的对象的原稿的作为原稿台玻璃的接触玻璃206、用于光学地扫描接触玻璃206上的原稿的图像的作为光学传感器的行传感器208、以及用于照射原稿的光源灯209。扫描器部201可以包括用于移动原稿的自动馈送器(自动原稿馈送器:ADF)207。此外,扫描器部201可以包括用于移动行传感器208和光源灯209的移动机构。

操作面板205例如包括诸如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机构和开关(触摸面板类型的操作按钮)。操作面板205由操作者(用户)操作。作为扫描的对象的原稿的每一个片材可以被一个接一个设置在接触玻璃206上。自动馈送器207连续地提取设置在其上的原稿的每一个片材并且将所提取的片材输送到扫描器部201的可扫描位置。

此外,如图2中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接收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外部图像数据De或从图像扫描设备200发送的作为输入图像数据Di的扫描器数据Ds的发送/接收部110(接收器)、在片材上基于输入图像数据Di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在片材上形成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第二处理单元2V、以及取决于输入图像数据Di的发送源的类型来确定是否使第二处理单元形成标记图像的控制器120。控制器120例如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此外,控制器120可以包括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发光调色剂包含发光材料(例如,荧光物质),其在光源(例如,发光材料的原子)从激发态移动到更低的能态(例如,更低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发出可见光。发光材料通过接收能量从更低能态移动到激发态。例如,发光材料通过接收紫外线作为能量从基态移到激发态并通过发出可见光而返回到基态。

外部设备例如是传真机、个人计算机(主机PC)或信息存储设备(例如,USB存储器)。

控制器120包括例如判断输入图像数据Di的发送源的类型的判断部121(数据类型判断部)、驱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每一个组件的驱动控制部123(打印操作控制器)、以及主控制部122。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包括用于管理图像扫描设备200的操作状态的状态管理部130(扫描器单元状态管理部)和用于存储叠加信息(图像叠加设置)的存储单元140,所述叠加信息作为指示是否应通过在图像形成区域(片材上的可打印区域)上叠加标记图像来打印标记图像的信息。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发送源的类型是图像扫描设备200时,控制器120可以使第二处理单元2V形成标记图像。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标记图像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指示发送源是图像扫描设备200的字母(包括字符)、诸如圆和三角形的图形、符号(例如“COPY”)以及它们中的一些的组合。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输入图像数据Di的发送源的类型是外部设备时,控制器120可以使第二处理单元2V不形成标记图像。然而,控制器120可以使第二处理单元2V形成标记图像,该标记图像在其中发送源的类型是外部设备的情况下指示作为发送源的外部设备的类型。在其中外部设备是传真机、个人计算机以及信息存储设备之一的情况下,由第二处理单元形成的标记图像可以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作为发送源的类型的传真机、个人计算机以及信息存储设备之一的字母、图形、符号(例如,“传真”、“PC”、“USB”等)以及它们中的一些的组合。

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发送/接收部110在其自身和外部设备(例如,作为发送打印信息的个人计算机的主机计算机300或传真机(传真)400)之间执行作为用于打印操作的请求信号的打印数据的发送/接收。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发送/接收部110在其自身和图像扫描设备200的扫描器发送/接收单元203之间执行扫描数据(被扫描的数据)的发送/接收。

判断部121判断从发送/接收部110接收的输入图像数据Di的发送源的类型。

控制器120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每一个部分。为了控制打印操作,控制器120的驱动控制部123控制诸如处理单元2V、2Y、2M、2C和2K、一次转印辊19V、19Y、19M、19C和19K、二次转印辊24和定影单元6之类的部分。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状态管理部130存储指示图像扫描设备200的操作状态的信息,即,指示图像扫描设备200是处于驱动状态还是待机(等待状态)的信息。主控制部122向驱动控制部123发布命令,从而基于图像扫描设备200的操作状态来切换打印速度。

同时,在图像扫描设备200中,扫描器控制器202控制扫描器部201,以便执行扫描器扫描操作,同时控制图像扫描设备200的每一个部分。操作面板205接收基于操作者的操作的用于扫描器扫描操作和打印(复印)命令的请求。作为扫描操作请求接收单元的扫描器发送/接收单元203把从操作面板205接收的打印(复印)请求发送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发送/接收部110。此外,扫描器发送/接收单元203向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发送/接收部110发送经由扫描器控制器202从扫描器部201接收的各种信号和扫描数据(被扫描的数据)并且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发送/接收部110接收经由扫描器控制器202从扫描器部201接收的各种信号和扫描数据(被扫描的数据)。扫描器发送/接收单元203和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发送/接收部110例如能够经由支承构件101中的布线而在彼此间发送和接收数据。图像扫描设备200的状态管理部204存储指示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状态的信息,即,指示图像形成设备100是处于驱动状态还是待机(等待状态)的信息。扫描器控制器202能够执行控制,从而基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状态来切换扫描器部201的扫描速度。

《1-2实施例中的发光调色剂》

在第二处理单元2V中使用的发光调色剂例如通过溶解悬浮方法来产生。发光调色剂中的粘合剂树脂是热塑性树脂,诸如乙烯树脂、聚酰氨树脂、聚酯树脂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

可用作用于在发光调色剂的产生中溶解粘合剂树脂的有机溶剂的示例包括例如(A1)基于烃的溶剂(诸如乙酸乙酯、二甲苯和己烷)、(A2)基于酯的溶剂(诸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乙酸异丙酯)、(A3)基于醚的溶剂(诸如二乙醚)、以及(A4)基于酮的溶剂(诸如丙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酮、环己酮和甲基环己烷)。

发光调色剂中的脱模剂的示例包括例如(B1)更高级脂肪酸及其金属盐、(B2)脂肪酸酰胺、(B3)酯蜡、以及(B4)基于脂肪族烃的蜡(诸如石蜡)/基于聚烯烃的蜡和它们的改性产物。

用于发光调色剂的产生的无机粉末的示例包括例如(C1)金属(诸如锌、铝、铈、钴、铁、锆、铬、锰、锶、锡和锑)的金属氧化物、(C2)复合金属氧化物(诸如钛酸钙、钛酸镁和钛酸锶)、(C3)金属盐(诸如,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镁和碳酸铝)、(C4)粘土矿物(诸如高岭土)、(C5)磷酸盐化合物(诸如磷灰石)、(C6)硅化物(诸如二氧化硅、碳化硅和氮化硅)、以及(C7)碳粉(诸如碳黑和石墨)。

用于发光调色剂的产生的悬浮稳定剂期望是可以通过使用不具有与溶剂的亲和力的酸来移除的制剂,原因在于调色剂颗粒例如在分散之后在附着于颗粒表面的状态下粒化。期望的悬浮稳定剂是例如碳酸钙、氯化钙、碳氢钠、碳氢钾、羟磷灰石和磷酸三钙等。

接下来,以下将描述在其中发光调色剂是通过被利用紫外线照射而发出光的荧光调色剂(UV调色剂)的情况下的产生的示例。

(E1)作为树脂材料,使用具有2.9mgKOH/g的酸值(对于中和存在于1g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必需的以mg单位的氢氧化钾的量)和220000附近的重均分子量(就苯乙烯而言)的聚酯树脂(下文中称为“聚酯树脂材料”)。

(E2)作为脱模剂,使用作为酯蜡的WEP-4(由NOF公司生产)。

(E3)作为荧光物质,使用EXL-A830F(由Sinloihi有限公司生产)。EXL-A830F具有对于乙酸乙酯的10%或更高的溶解度。EXL-A830F的荧光的颜色是蓝色。

(E4)作为带电控制树脂(CCR),使用Acrybase FCA-726(由Fujikura Kasei有限公司生产)。

(E5)作为溶剂,使用乙酸乙酯。

选择可溶于乙酸乙酯的物质作为荧光物质的原因在于,用于通常的四种颜色(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的颜料的颜料分散剂将其自身的颜色添加到打印图像,并且应避免使用这样的颜料分散剂,以便保证打印图像(被利用发光调色剂打印的标记图像)的透明度。选择可溶于乙酸乙酯的物质作为荧光物质的另一原因在于,作为不可溶于乙酸乙酯的成分的荧光物质变成调色剂,并使得不可能保证打印中的打印图像的透明度。

在通常的四种颜色(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中,颜料(颜色材料)一般以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约5%-10%的量添加。因此,如果要使用的荧光物质以2.5%或更高的比率可溶于乙酸乙酯,则荧光物质可以以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或更高的量被添加(当粘合剂树脂对乙酸乙酯的比率为100对25时)。然而,如果对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2.5%,则例如预期的是荧光物质的沉淀发生在溶解悬浮方法中的乙酸乙酯移除步骤中,并且荧光物质的分散和打印图像的透明度的保证变得困难。相应地,考虑到溶解度的储备,期望要使用的荧光物质选择自以5%或更高的量可溶于乙酸乙酯的荧光物质。

这些材料的液体混合物(以下称为“分散相”)的组成例如如下:

E1:聚酯树脂材料 145pts.wt

E2:作为脱模剂的WEP-4 7.8pts.wt

E3:作为荧光物质的EXL-A830F 0.6pts.wt-9.0pts.wt

(0.41%-6.21%,相对于粘合剂树脂)

E4:作为带电控制树脂的FCA-726 0.22pts.wt

E5:作为溶剂的乙酸乙酯 600pts.wt

附带地,还可能的是根据需要添加除上述那些之外的诸如带电控制剂和无机粉末的材料—在它们不会对调色剂颗粒着色的程度内。上述的分散相被加热并在50℃下被搅拌,例如,直到固体材料消失。

另一方面,连续相的组成例如如下:

(连续相的组成)

● 水3000pts.wt

● 磷酸三钠十二水合物 102pts.wt

上述的连续相被通过混合并加热到60℃而溶解,并且其后添加稀硝酸以用于pH控制。随后,添加通过将49.2pts.wt的无水氯化钙溶解在500pts.wt的纯水中并加热到60℃从而获得的氯化钙的水溶液,并且通过使用Neo混合机(由Primix公司生产)以10000rpm执行高速搅拌5分钟来获得包含磷酸钙的水性介质(悬浮稳定剂溶液)。

上述分散相被混入到该连续相中并且通过进一步以8000rpm执行高速搅拌30秒来执行粒化。此后,借助减压蒸馏来移除乙酸乙酯。

通过冷却浆料、执行酸洗涤和脱水以移除悬浮稳定剂、执行水漂洗并且其后执行脱水和干燥来获得基调色剂。在酸洗涤和水漂洗中,没有观察到荧光物质的解吸或洗脱。

外部添加调色剂是通过将1.0pts.wt的疏水性二氧化硅R-8200(由Nippon Aerosil有限公司生产,平均一次粒径:12nm)添加到100pts.wt的基调色剂并通过使用Hensel混合机(由Mitsui Mining有限公司生产)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而产生的。

还可能的是在将荧光物质的类型改变为EXL-A831F(由Sinloihi有限公司生产,对乙酸乙酯的溶解度:10%或更高,发光颜色:绿色)时产生UV调色剂。在该情况下,相对于粘合剂树脂,荧光物质的量期望在从0.41%至8.28%的范围内。

还可能的是在将荧光物质的类型改变为SOM-5-0114(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有限公司,对乙酸乙酯的溶解度:10%或更高,发光颜色:红色)时产生UV调色剂。在该情况下,相对于粘合剂树脂,荧光物质的量期望在从0.41%至2.07%的范围内。

《1-3》实施例的操作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首先,控制器120的判断部121判断由发送/接收部110所接收的输入图像数据(接收的数据)Di是否为其发送源是图像扫描设备200的扫描器数据Ds(步骤S1)。具体而言,判断部121判断输入图像数据Di是扫描器数据Ds还是其发送源是外部设备的外部图像数据De。

当输入图像数据Di在步骤S1中被判断为是扫描器数据Ds时,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接收扫描器数据Ds(步骤S2)。

随后,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引用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的关于图像叠加设置(关于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设置)的表141(步骤S3)。

图4是示出表141的示例的图。例如,在存储单元140中根据操作面板205上的操作来设置表141。表141包括作为用于在片材上打印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设置的标记图像“开”设置、作为用于进行用于询问用户是否要在片材上打印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显示的设置的标记图像“选项”设置、以及作为用于不在片材上打印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设置的标记图像“关”设置。

随后,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判断是否执行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打印(也称为“专色打印操作”)(步骤S4)。当图像叠加设置是标记图像“开”设置时,步骤S4中的判断为“是”,并且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基于扫描器数据Ds利用正常调色剂执行打印,同时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打印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步骤S5)。本申请中的正常调色剂意指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使用的除发光调色剂之外的调色剂,诸如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

当在步骤S1中判断输入图像数据Di不是扫描器数据Ds时(步骤S1中为“否”),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接收其发送源是与图像扫描设备200不同的外部设备的外部图像数据De(例如,其发送源是主机PC的打印数据、其发送源是传真机的传真数据、或者其发送源是外部信息存储设备的打印数据)(步骤S6)。

当步骤S4中的判断为“否”时或在步骤S6之后,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基于输入图像数据Di利用正常调色剂执行打印而不执行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打印(步骤S7)。

图5是示出利用正常调色剂形成的图像71和利用发光调色剂形成的图像72(标记图像)的合成图像(图像73)的示例的图。图像71是通过使图像扫描设备200光学地扫描原稿的图像而获得的图像。图像72是基于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的模板数据的标记图像。图像73是被打印在片材上的图像,即,图像71和图像72的合成图像。

图像73包括通过使用正常调色剂在正常打印操作中打印的彩色图像71a(例如,图像73中的建筑物的图像)、以及作为通过使用发光调色剂在专色打印操作中打印的标记图像的图像72a(例如,图像73中的字母“COPY”)。期望的是,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图像72a)被形成为在正常调色剂的图像71a上的上层。在其中UV调色剂被用作发光调色剂的情况下,形成在片材上的标记图像(图像72a)在可见光之下(在被利用可见光照射的状态下)是透明的,并且例如当被利用紫外线照射时如在图5的图像73中那样变得可见。

在图像73中,被打印为标记图像的作为图像72a的如“COPY”的模板数据图像例如是UV调色剂图像。由于当没有向其施加紫外线时,UV调色剂图像是透明的,所以用户一般不能在可见光下视觉地识别模板数据图像(标记图像)。然而,利用来自黑光等的紫外线照射模板数据图像引起模板数据图像发出可见光(例如,发出光的字母“COPY”),这允许用户视觉地识别模板数据图像。

《1-4》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利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当利用发光调色剂(例如,UV调色剂)形成的标记图像被打印在记录介质上时,可以标识打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即,其中已经利用正常调色剂形成图像71的图像)的发送源的类型。

此外,当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复印功能(制作拷贝)时,正常调色剂的图像71基于由图像扫描设备200扫描的图像(原件图像)而被形成在记录介质上,同时在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71上打印诸如“COPY”的标记图像,其清楚地指示堆叠器28上的打印片材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设备100)排出的打印物(拷贝)。因此,可能的是区分通过复印原件而获得的打印物(拷贝)和原件。

更进一步地,由于叠加在正常调色剂的图像71上的标记图像被通过使用UV调色剂而打印,所以具有叠加在其上的标记图像的打印物(拷贝)的满意的打印质量(复印质量)可以被保证而不妨碍使用正常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操作。

此外,标记图像可以被形成为采用固定形式的模板,而不管由图像扫描设备200所扫描的图像的类型如何。

当利用调色剂形成图像时,相应颜色的图像(即,调色剂图像)在记录介质上被从底层向顶层堆叠。在该情况下,顶层的调色剂图像的可见度比底层的调色剂图像的可见度好。因此,标记图像(利用发光显影剂形成的发光图像)例如可以被形成为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层(调色剂层)的顶层,以便改善标记图像的可见度。当意图强调彩色图像(即,利用正常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而不是标记图像时,标记图像被形成为底层。以此方式,可以通过根据意图在记录介质上强调的图像(调色剂图像)改变形成图像(包括利用正常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和利用发光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次序从而获得期望的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作为电子照相系统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1利用正常调色剂形成彩色图像并利用发光调色剂形成标记图像的示例。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的示例。利用正常调色剂形成的彩色图像和利用发光调色剂形成的标记图像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喷墨系统设备(诸如喷墨打印机)来形成。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在记录介质上通过用于作为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机构的喷墨系统的头(喷墨头)来形成油墨图像。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喷墨头而不是处理单元作为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来形成油墨图像。当通过喷墨系统设备形成彩色图像时,可以通过使用正常的彩色油墨(诸如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青色油墨和黑色油墨)来形成彩色图像。此外,当通过喷墨系统设备来形成彩色图像时,发光材料可以代替被用于正常的彩色油墨的颜料和染料而被用于形成标记图像。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形成调色剂图像作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的示例。然而,作为显影剂图像的油墨图像可以代替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2》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之处在于由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器120执行的处理。在其它特征上,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等同。因此,第二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也将参照图1和图2来给出。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首先,控制器120的判断部121判断由发送/接收部110接收的输入图像数据(接收的数据)Di的发送源(步骤S11)。例如,在第二实施例中,判断部121判断发送源是图像扫描设备200(扫描器)、主机PC还是传真机。然而,发送源的类型不限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示例。

当在步骤S11中判断发送源为扫描器时(步骤S11:扫描器),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接收扫描器数据Ds(步骤S21)。

随后,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引用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的关于图像叠加设置(关于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设置)的表141(步骤S22)。

随后,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判断是否执行专色打印操作(步骤S23)。当图像叠加设置是标记图像“开”设置时,步骤S23中的判断为“是”,并且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通过使用正常的调色剂基于扫描器数据Ds来执行打印,同时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利用发光调色剂打印标记图像(步骤S51)。

当发送源是扫描器时,如图5中所示,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从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的多个模板数据图像选择用于其中发送源是扫描器的情况的模板数据图像(以下,也称为“扫描器专用标记图像”)作为标记图像,并且打印扫描器专用标记图像(步骤S51)。例如,当发送源是扫描器时,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选择图像72a作为标记图像,并且在片材上打印图像72a,如图5中所示。

当在步骤S11中判断发送源为主机PC时(步骤S11:PC),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接收其发送源是主机PC的外部图像数据De(步骤S31)。

随后,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引用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的关于图像叠加设置(关于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设置)的表141(步骤S32)。

随后,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判断是否执行专色打印操作(步骤S33)。当图像叠加设置是标记图像“开”设置时,步骤S33中的判断为“是”,并且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通过使用正常的调色剂基于所接收的打印数据来执行打印,同时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利用发光调色剂打印标记图像(步骤S51)。

图7(a)和图7(b)是每一个示出在片材的可打印区域P1中打印的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示例的图。可打印区域P1是片材上的其中至少第一处理单元2Y、2M、2C和2K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区域。图7(a)中的标记图像(图像81)图示了当发送源是主机PC时使用的标记图像的示例。图7(b)中的标记图像(图像82)图示了当发送源是传真机时使用的标记图像的示例。在其中UV调色剂被用作发光调色剂的情况下,形成在片材上的标记图像(图像81、82)在可见光下是透明的,并且例如当被利用紫外线照射时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那样变得可见。

图8(a)和图8(b)是每一个示出在片材的可打印区域P1之外的边缘区域(区域P2)中打印的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示例的图。图8(a)中的标记图像(图像81)图示了当发送源是主机PC时使用的标记图像的示例。图8(b)中的标记图像(图像82)图示了当发送源是传真机时使用的标记图像的示例。在其中UV调色剂被用作发光调色剂的情况下,形成在片材上的标记图像(图像81、82)在可见光下是透明的,并且例如当被利用紫外线照射时如图8(a)和图8(b)中所示那样变得可见。

当发送源是主机PC时,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从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的多个模板数据图像选择用于其中发送源是主机PC的情况的模板数据图像(以下,也称为“主机PC专用标记图像”)作为标记图像,并且打印主机PC专用标记图像(步骤S51)。例如,当发送源是主机PC时,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选择图像81作为标记图像,并且在如图7(a)中所示的片材的可打印区域P1中打印图像81。如图8(a)中所示,还可能的是在片材的可打印区域P1之外的边缘区域(区域P2)中形成标记图像。附带地,不存在关于被打印的标记图像的数目和位置的限制。

当在步骤S11中判断发送源为传真机时(步骤S11:传真),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接收其发送源是传真机的外部图像数据De(步骤S41)。

随后,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引用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的关于图像叠加设置(关于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设置)的表141(步骤S42)。

随后,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判断是否执行专色打印操作(步骤S43)。当图像叠加设置是标记图像“开”设置时,步骤S43中的判断为“是”,并且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通过使用正常的调色剂基于所接收的传真数据来执行打印,同时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利用发光调色剂打印标记图像(步骤S51)。

当发送源是传真机时,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从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的多个模板数据图像选择用于其中发送源是传真机的情况的模板数据图像(以下,也称为“传真专用标记图像”)作为标记图像,并且打印传真专用标记图像(步骤S51)。例如,当发送源是传真机时,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选择图像82作为标记图像并在如图7(b)中所示的片材的可打印区域P1中打印图像82。如图8(b)中所示,还可能的是在片材的可打印区域P1之外的边缘(区域P2)中打印标记图像。附带地,不存在关于被打印的标记图像的数目和位置的限制。

当步骤S23、S33或S43中的判断为“否”时,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控制驱动控制部123从而通过使用正常调色剂来执行打印(正常打印操作)而不执行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的打印(步骤S52)。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能够取决于发送源的类型来确定是否打印发光调色剂的标记图像。

在其中标记图像被打印的情况下,控制器120的主控制部122通过取决于发送源的类型选择模板数据图像从而打印标记图像,这使得有可能区分从图像形成装置(具体地,图像形成设备100)排出的打印片材是通过复印功能获得的打印物(拷贝)、通过打印功能(基于来自主机PC的命令的打印)获得的打印物、还是通过传真功能获得的打印物。换句话说,可以标识打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即,其中已经利用正常调色剂形成图像71的图像)的发送源的类型。

尤其是在其中发送源是多种类型的发送源当中的扫描器的情况下(即,在通过复印功能执行打印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发光调色剂打印标记图像使得有可能区分被遗留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图像扫描设备200、堆叠器28等)的附近的打印片材是原件还是拷贝。

附图标记说明

2Y、2M、2C、2K:第一处理单元(第一图像形成单元),2V:第二处理单元(第二图像形成单元),19Y、19M、19C、19K、19V:一次转印辊,24:二次转印辊,6:定影单元,100:图像形成设备,101:支承构件,110:发送/接收部(接收器),120:控制器,121:判断部,122:主控制部,123:驱动控制部,130:状态管理部(扫描器单元状态管理部),140:存储单元,200:图像扫描设备,201:扫描器部,202:扫描器控制器,203:扫描器发送/接收部,204:状态管理部(图像形成设备状态管理部),205:操作面板,206:接触玻璃,207:自动馈送器,208:行传感器,209:光源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