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27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使用液体显影剂的构造。

日本特开(jp-a)2015-12781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使用紫外线可固化型液体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其中,用紫外辐射(紫外线)照射转印在记录材料(介质)上的液体显影剂,使得将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然而,记录材料(纪录片材)的状况根据记录材料的周围(环境)温度而不同。特别是,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材料的温度低的情况下,包含在液体显影剂中的固化剂的温度通过与记录材料的接触而降低。由于这个原因,如jp-a2015-127812中一样,仅通过用紫外线照射设备进行紫外辐射的照射,存在供给到记录材料上的液体显影剂的紫外线照射能量不足以及液体显影剂的固化程度不足的可能性。结果是,存在液体显影剂与记录材料之间的粘附性降低(不适当的定影)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提供总是用足以加热记录材料的低温表面所需的输出来加热记录材料的加热器的构造中,出现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在记录材料的温度高的情况下,以过大的输出加热记录材料,使得存在过度输出导致加热器的电功耗增大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紫外线可固化型液体显影剂的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在抑制不适当的定影的发生的同时抑制用于加热记录材料的加热部的电功耗的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材料给送部,其被构造为从被构造为容纳记录材料的容纳部给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部,其被构造为用包含调色剂和紫外线可固化剂的液体显影剂在由记录材料给送部给送的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紫外线照射部,其被构造为用紫外辐射照射由图像形成部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加热部,其被构造为在从记录材料给送位置到紫外线照射位置的记录材料的给送路径上加热记录材料,在记录材料给送位置中记录材料给送部给送记录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位置中紫外线照射部用紫外辐射照射图像;检测部,其被构造为检测记录材料的温度;以及控制器,其被构造为根据由检测部检测到的记录材料的温度来控制加热部的输出,使得记录材料的温度在目标温度范围内。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示出可通过紫外辐射固化的显影剂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紫外线照射设备的led的布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紫外线照射设备相对于针对于记录材料给送方向的位置的照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普通纸的吸收波长分布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涂布纸的吸收波长分布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8a、图8b和图8c是各自示出加热器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紫外线照射设备和红外线照射设备中的各个相对于记录材料的针对于给送方向的位置的照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固化所需的累积光量相对于液体显影剂的表面温度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根据记录材料的温度和供给电功率的粘性的差异的示例的表。

图12是示出根据记录材料的种类和基重的温度上升的差异的示例的表。

图13是示出图像形成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图像形成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记录材料的温度设置供给电功率的示例的表。

图16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图像形成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液体显影剂的吸收波长分布的曲线图。

图19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元件仅仅是示例,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在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组成元件。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的构成的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操作面板51(图2)。操作面板51包括作为用于通过来自作为控制部(控制器)的cpu(中央处理单元)50的指令显示信息的显示单元(显示部)的显示面板,并且包括作为用于由操作者输入指令的输入单元(输入部)的操作按钮。操作面板51显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和在进行各种设置时的菜单。

cpu50用作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进行综合控制的控制器。cpu50根据存储在并入其中的存储单元(例如,电子存储器)中的程序和数据来对与cpu50电连接的各种设备执行控制。例如,cpu50与用于给送机构2的驱动单元18、用于图像保持(承载)构件1的驱动单元19和用于给送带14的驱动单元20连接,并且控制驱动和停止驱动各个驱动单元。此外,cpu50与记录材料(介质)的温度检测单元3、图像保持构件1的温度检测单元5和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连接,并且获取测量值。此外,cpu50与稍后描述的紫外线照射设备12和红外线照射设备13电连接,并且控制这些单元的on/off(接通/断开)和这些单元的输出。

顺便提及,存储单元不限于并入cpu50中的存储单元,而且,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构造:与cpu50分立地配设与cpu50电连接的存储器,并且该存储器用作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单元。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记录材料给送部9、图像形成部和定影部11。

记录材料给送部9包括作为用于容纳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16的容纳部的盒25和用于将容纳在盒25中的记录材料16朝向图像形成部10给送的给送机构2。给送机构2例如是记录材料给送辊,并且将盒25中的记录材料给送到给送路径26。给送机构2由用于给送机构2的驱动单元18驱动。顺便提及,容纳部还可以具有托盘形状(例如,手动给送托盘)。

此外,记录材料给送部9包括用于检测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的记录材料(片材)温度检测单元3。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测量经过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16的表面温度。例如,温度检测单元3配设在给送机构2的附近,并且测量由给送机构2给送的记录材料16的表面温度。此外,例如,温度检测单元3配设在盒25(容纳部)内部,并且测量容纳在盒25中的记录材料16的片材的最上面的片材(随后由给送机构2给送)的表面温度。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使用非接触型的辐射温度计(例如,由horibaltd.制造的“it450”)。

这里,记录材料(纪录片材)16是图像形成装置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且至少包括诸如主要由纸浆和填料构成的普通纸和具有作为高岭土或碳酸钙等的涂层的表面层和树脂材料的涂布纸的片材。片材还可以包括明信片和信封。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可以具有其中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在ohp片材、膜等上形成图像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16,将作为示例描述具有52至300g/m2(gsm)的基重的普通纸或涂布纸的情况。

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16的类型由操作者从操作面板51输入。cpu(获取部)50通过接收通过操作面板51使用的记录材料16的基重的值的输入来获取关于记录材料16的信息。顺便提及,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可经由网络与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或信息终端)连接,并且,从外部设备接收对使用的记录材料16的种类(普通纸或涂布纸)的选择和使用的记录材料16的基重值的输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其中使用切割的片材(例如,a4尺寸的片材(210mm×297mm)等)作为记录材料16的构造,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中使用卷纸作为记录材料16的构造。

由给送机构2从盒25给送的记录材料16通过给送路径26,并且被供给到图像保持构件1与转印单元4之间的接触部。在图像保持构件1上的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16上之后,记录材料16通过给送路径27并且被给送到定影部11。

图像形成部10利用液体显影剂(液体)15在记录材料(纪录片材)16上形成图像。液体显影剂15是包含可通过紫外辐射(紫外线)固化的紫外线可固化剂和着色材料(着色剂)的显影剂,并且将在后面被具体地描述。图像形成部10包括辊状图像保持构件1和辊状转印单元4。电子照相型的图像形成单元(未示出)包括:充电部,在该充电部中图像保持构件1被充电至均匀的表面电位;曝光部,在该曝光部中通过曝光形成潜像;以及显影部,在该显影部中,使用液体显影剂15对潜像进行显影,并在图像保持构件1上形成图像。通过作为转印单元4的转印辊将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1上的图像转印到被供给到图像保持构件1与转印单元4之间的接触部(图像形成位置)的记录材料16上。也就是说,通过图像形成部10,在记录材料16上形成未定影的图像。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保持构件1是铝制圆柱体(感光鼓),其具有厚度为3mm的有机感光层,外径为84mm,长边宽度为370mm(即,针对于与记录材料给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图像保持构件1由作为用于图像保持构件1的驱动单元19的驱动电机(dc无刷电机)按图1中的箭头r1方向以800毫米/秒的处理速度(圆周速度)围绕中心支撑轴(轴线)旋转驱动。图像保持构件1在其内部包括作为加热单元的加热器(未示出),并且在其附近配设有用于图像保持构件1的温度检测单元5。作为用于图像保持构件1的温度检测单元5,可以适当地使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保持构件1的构造使用电子照相型的直接转印型,但是关于记录材料16的图像形成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中间转印型的构造,其中,图像保持构件1是中间转印带。具体地,由图像形成单元(未示出)用液体显影剂15在感光鼓上形成的图像由一次转印辊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转印单元4用作二次转印辊,并将图像从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16上。

紫外线照射设备12用紫外辐射照射在图像形成部10处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16。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保持构件1的表面温度控制在40±5℃,并且,在图像保持构件1上液体显影剂的温度也为约40±5℃。在给送到图像保持构件1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低于图像保持构件1的温度的情况下,通过将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16上,液体显影剂15的温度降低。另一方面,通过转印,记录材料16的温度由于图像保持构件1和液体显影剂15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稍后将描述在用液体显影剂15转印图像时的温度上升。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作为用于加热记录材料16的加热部的红外线照射设备(红外输入照射部)13,该记录材料16是紫外线照射设备(紫外线照射部)12要用紫外辐射照射的对象。为了在紫外线照射设备12用第一辐射照射记录材料16之前加热记录材料16,在记录材料给送部9的记录材料给送位置到紫外线照射位置之间的给送路径(例如,给送路径26、给送路径27、给送带14)上配设加热部,在紫外线照射位置中紫外线照射设备12用紫外辐射照射记录材料16。在本实施例中,记录材料给送位置是指盒25与给送路径26之间的边界位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紫外线照射位置是指在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的位置分布中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照度最大(峰值照度)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图像形成后(即,转印后)且在用紫外辐射照射之前加热记录材料16,在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在图像保持构件1的下游且在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上游(图1),配设红外线照射设备13。通过红外线照射设备13,用红外辐射照射,在图像形成之后且在用紫外辐射照射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形成有尚未被紫外辐射照射的图像的表面。

顺便提及,也可以优选地采用其中容纳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盒25配设有加温单元的构造。作为盒25的加温单元,有效地使用由电阻器组成的发热元件等。

通过转印单元4将图像保持构件1上的图像转印到其上的记录材料16被给送到定影部11。定影部11包括紫外线照射设备12和给送带14,并且通过紫外线照射设备12用紫外辐射照射记录材料16来将液体显影剂15的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16上。给送带14将载有未定影的图像的记录材料16给送到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下方的位置。

(紫外线照射设备)

紫外线照射设备12使用用于发射紫外辐射的led(发光二极管)31作为光源。对紫外线固化反应重要的是光化学第一定律(格鲁苏斯-德雷珀定律),即光化学变化仅由被物质吸收的入射光的一部分引起。也就是说,在紫外线固化反应中,重要的是包含在显影剂中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吸收波长与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发射波长彼此一致。关于led的波长,存在在365±5nm、385±5nm、405±5nm等处具有峰值(辐射能量密度的光谱分布峰值)的led光源,因此,光聚合引发剂的吸收波长可以优选地落入在这些波长范围(区域)内。

图3是示出由紫外辐射(紫外线)引起的液体显影剂15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液体显影剂15包含紫外线可固化剂21和调色剂22。紫外线可固化剂21至少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和紫外线可固化剂的单体。调色剂22包含作为基材的树脂材料23和着色材料24。例如,在阳离子聚合的情况下,当用紫外辐射照射紫外线可固化剂时,由紫外辐射激发的光聚合引发剂产生酸,并且所产生的酸和单体开始聚合反应,使得紫外线可固化剂21被固化。

图4是示出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led的布置的示例的示意图。发射紫外辐射的led31以与给送带14接触给送的记录材料16的区域相对的方式设置,并且将紫外辐射辐照到给送带14上的记录材料16。这里,紫外线照射设备12包括多个led31,以便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给送方向)用紫外辐射照射图像的整个区域。发射紫外辐射的led31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led31沿着垂直于给送方向的长边方向布置成一行,如图4所示,并且,led31也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各个具有如图4所示的led31的多个阵列沿着给送方向布置成多行。

图5是示出紫外线照射设备相对于照度传感器的针对于记录材料给送方向的位置的照度分布的曲线图。具体地,图5示出其中峰值(辐射能量密度的光谱分布峰值)在385±5nm的波长范围内并且其值为1.8w/cm2的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照度分布。在图5中,led31正下方的照度传感器的位置为0(mm),led31配设在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并且,测量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照度。也就是说,图5示出紫外线照射设备12相对于照度传感器的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的位置的照度分布。在要被照射的对象的针对于给送方向的表面上的位置分布中,作为最大照度的照度被称为峰值照度。在图5中,在led31正下方的位置(紫外线照度传感器位置为0(mm))处的照度是峰值照度。

在图5中,单位“(a.u.)”表示任意单位。这同样适合于图8a、图8b、图8c以及图9。此外,每单位面积的照射能量(辐射能量)是到达要照射的对象的表面的光子的总量(累积光量:mj/cm2)。也就是说,图5和图9所示的照度是在各波长处的紫外线照射位置12的累积照度(mw/cm2)与照射时间(秒)的乘积,即,(mw/cm2)×(秒)。

(红外线照射设备)

红外线照射设备13从具有远红外输入区域波长(1000nm至15000nm)的光源发射电磁波(红外输入辐射)。包含在记录材料16中的化学键的振动吸收波长在远红外输入区域(范围)中,因此,可以通过在与记录材料16的吸收波长对应的远红外输入区域中用红外输入辐射照射来有效地加热记录材料16。

作为用于发射红外输入辐射的构件,例如,存在卤素加热器、石英管加热器和陶瓷加热器。图8a、图8b和图8c是各自示出相关的加热器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的曲线图,其中,图8a示出卤素加热器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图8b示出石英管加热器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图8c示出陶瓷加热器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在这些图中,纵坐标表示当在远红外输入区域波长(1000nm至15000nm)处的辐射能量密度的光谱分布峰值的最大值为100时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

卤素加热器是这样的加热器,使得钨丝通过通电被加热,并且发射红外输入辐射(约800nm至约5500nm)。石英管加热器是这样的加热器,使得镍铬线丝通过通电被加热,并且发射红外输入辐射(约2000nm至约11000nm)。在氧化铝的情况下,陶瓷加热器能够发射长波长红外输入辐射(约6000nm至约14000nm)。这里,括号中的值示出当相关加热器中的远红外输入区域中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的最大值为100%时光谱辐射能量密度不小于最大值的10%的波长区域(范围)。

图6是示出普通纸的吸收波长分布的示例的曲线图。普通纸具有由约9700nm附近的纤维素产生的吸收波长,因此,当用红外输入辐射照射普通纸时,普通纸吸收相应的红外输入波长。

图7是示出涂布纸的吸收波长分布的示例的曲线图。大多数的涂布纸包含碳酸钙和/或高岭土。图7所示的涂布纸包含碳酸钙和高岭土两者,并且,图7示出涂布纸的吸收波长分布。由碳酸钙产生的吸收波长存在于约7100nm处,由高岭土和纤维素产生的吸收波长存在于约9700nm附近,并且,涂布纸吸收相应的红外输入波长。

在图6和图7中,除了记录材料的吸收波长分布之外,还示出了上述加热器的主波长。

从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光源发射的红外输入辐射的波长可优选地包含记录材料16的吸收波长。具体地,当记录材料16的吸收波长为λ时,期望用具有不小于由红外线照射设备13发射的电磁波的远红外输入区域中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的最大值的10%的辐射能量密度的红外输入辐射照射记录材料16的波长区域包含吸收波长λ。记录材料16能够有效地吸收与相关联的振动吸收波长相对应的波长的辐射能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加热记录材料16。

如图6和图7所示,在6000nm至11000nm(即,不小于6000nm且不大于11000nm)的波长区域中,包含由纤维素产生的吸收波长和由碳酸钙和高岭土产生的吸收波长。因此,期望使用发射在6000nm至11000nm(即,不小于6000nm且不大于110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不小于光谱辐射能量密度的最大值的10%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的电磁波的光源。例如,作为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光源,通过使用石英管加热器、陶瓷加热器(氧化铝)等,可以更有效地加热记录材料16。

红外线照射设备13使从灯丝发射的红外输入辐射被在红外输入区域(范围)中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反射,使得记录材料16被反射的红外输入辐射照射。通过发射红外输入辐射,促进了记录材料16的分子振动,使得记录材料16的温度升高。例如,记录材料16的温度升高。例如,由高纯度铝形成的反射板在红外输入区域中具有高反射率,并且能够高效地反射红外输入辐射。

(紫外线照射设备和红外线照射设备)

接下来,在图9中示出红外输入照射区域与紫外线照射区域之间的关系。图9是示出紫外线照射设备和红外线照射设备相对于针对于记录材料给送方向的位置的照度分布的曲线图。在图9中,横坐标表示针对于记录材料给送方向的位置,其中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照度最大(峰值照度)的位置被取为基准(中心)p。红外输入照射区域是照度不小于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峰值照度的90%的区域。紫外线照射区域是照度不小于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峰值照度的30%的区域。红外线照射设备13在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的紫外线照射区域的上游侧具有红外输入照射区域,并且加热要被给送到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记录材料16。

顺便提及,与紫外线照射区域相比,红外输入照射区域宽,但可以通过改变反射镜的形状来改变。

此外,红外输入照射区域的中心也可以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位于紫外线照射区域的中心的上游。以下,将描述对红外输入照射的中心位于紫外线照射区域的中心的上游的情况的研究结果。

图10是示出在紫外线照射期间相对于液体显影剂15的表面温度,固化液体显影剂15所需的累积光量(mj/cm2)的曲线图。紫外线照射设备12发射具有落入在385±5nm范围内的最大光谱照度的紫外辐射。因此,当紫外线照射期间液体显影剂15的表面温度升高时,固化液体显影剂15所需的累积光量(mj/cm2)变小。

以下,作为紫外线照射设备12,使用提供100mj/cm2的累积光量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通过紫外线照射设备12固化液体显影剂15,紫外线照射期间的液体显影剂15的表面温度可以理想地为约40℃±5℃(图10)。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液体显影剂)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液体显影剂15的紫外线可固化剂是阳离子聚合性单体。阳离子聚合性单体是乙烯基醚化合物,并且,可以使用二氯戊二烯乙烯基醚、环己烷二甲醇二乙烯基醚、三环癸烷乙烯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乙烯基醚、2-乙基-1,3-己二醇二乙烯基醚、2,4-二乙基-1,5-戊二醇二乙烯基醚、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二乙烯基醚、新戊二醇二乙烯基醚、季戊四醇四乙烯基醚和1,2-癸二醇二乙烯基醚。

本实施例中的液体显影剂15的紫外线可固化剂(单体)是约10%(重量%)的具有一个乙烯基醚基团的单官能单体(下式1)和约90%(重量%)的具有两个乙烯基醚基团的双官能单体(下式2)的混合物。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以0.1%的量混合下面所示的化合物(式3)。通过使用该光聚合引发剂,与离子光酸产生剂的情况不同,可以获得高电阻液体显影剂15,同时实现良好的定影特性。

(记录材料的温度和红外线照射设备的输出)

如上所述,紫外线照射期间液体显影剂15的表面温度可以理想地为约40℃±5℃,但是液体显影剂15的温度受记录材料16的温度的影响。

在用液体显影剂15在记录材料16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的图像被定影在定影部11之后,用手指触摸记录材料16的表面以检查粘性(粘着性),并且,按3个等级评价粘性。

等级3:没有观察到粘性。

等级2:稍微观察到粘性。

等级1:膜在与手指接触期间被剥离,或者,尚未被固化。

根据本发明的研究,证实了当记录材料16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温度不低于40℃时,能够获得期望的固化状态(等级3)。在本实施例中,紫外线照射位置是指在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的位置分布中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照度最大(峰值照度)的位置。

记录材料16的温度根据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例如,在记录材料16容纳在盒25中的情况下,假设记录材料16适应盒25中的温度。例如,刚刚设置在盒25中的记录材料16被假设适应于,直到刚刚之前存储记录材料16的地方的周围温度。在一些情况下,在图像形成中使用温度仍然较低(例如,约5℃)的记录材料16。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液体显影剂15的温度由于冷的记录材料16而降低并且由于紫外辐射造成的液体显影剂15的固化程度变得不足的可能性。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红外线照射设备13具有供给电功率可变的构造,并且,根据给送到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来控制其输出。由于加热器的输出(即,辐射能量)通过增大供给电功率而增大,所以红外线照射设备13能够增加记录材料16的温度。作为控制器的cpu50控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使得当记录材料16被紫外线照射时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

获得等级3所需的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根据记录材料16的温度而变化。图11是示出根据记录材料(片材)的温度和供给电功率的粘性的差异的示例的表。图11所示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是图像形成前的温度。在各个温度下,当改变对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供给电功率时,检查是否产生粘性,并且根据上述3个等级评价粘性。在图11的情况下,记录材料16是基重为81gsm的普通纸,并且,作为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光源,使用石英管加热器。

在图11中,数据b示出当对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供给电功率为100w时定影后的粘性的评价结果,与记录材料16的温度无关。紫外线照射后的记录材料16的表面状态的等级为1或2。

在图11中,数据a示出对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供给电功率,通过该电功率,在记录材料16的各个温度下获得定影后的粘性的等级3。通过增大对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供给电功率,粘合性增加,从而提高定影特性。此外,随着记录材料16的温度以20℃、10℃和5℃的顺序下降,获得等级3所需的对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供给电功率(即,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所需输出)变大。

图12示出关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基重和温度上升间的关系的确认结果。图12是示出根据记录材料的种类和基重的温度上升的差异的示例的表。图12示出了关于通过对于基重为81gsm、157gsm和300gsm的普通纸中的各种进行图像形成和紫外线照射而导致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升高的程度的确认结果以及对基重为81gsm、157gsm和300gsm的控制。作为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光源,使用石英管加热器。

从这些结果可以认为,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上升量受记录材料16的基重的影响比受记录材料16的种类的影响更多。因此,在红外输入照射期间的供给电功率可以优选地根据经过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16的基重来确定。

顺便提及,图12所示的结果是一个示例,并没有示出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上升量根本没有改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根据用作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光源的加热器的辐射能量的光谱分布与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16的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即使当记录材料具有相同的基重时也根据记录材料的种类而产生加热效率的差异。因此,也可以采用根据记录材料16的种类,改变对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供给电功率的构造。

首先,在图像形成期间图像保持构件1的温度为40℃的情况下,与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相比,紧接在图像形成之后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在基重为81gsm时是+9℃,在基重为157gsm时是+5℃,并且,在基重为300gsm时是+3℃。此外,在向红外线照射设备13供给100w的电功率的情况下,记录材料的温度在基重为81gsm时是+9℃,在基重为157gsm时是+5℃,并且,在基重为300gsm时是+3℃。另一方面,在向红外线照射设备13供给600w的电功率的情况下,记录材料的温度在基重为81gsm时是+44℃,在基重为157gsm时是+22℃,并且,在基重为300gsm时是+15℃。

顺便提及,作为在低温记录材料的情况下充分固化液体显影剂的方法之一,将考虑这样的构造,其中,红外输入辐射具有如下的输出,该输出能够将假设的记录材料当中的甚至最低温度的记录材料加热至40℃或40℃以上,而不管记录材料的温度如何。例如,将考虑这样的构造,使得不管记录材料的温度如何,用具有600w的供给电功率的红外输入辐射照射记录材料。然而,当采用这样的构造时,不仅用具有600w的供给电功率的红外输入辐射照射低温记录材料,还用具有600w的供给电功率的红外输入辐射照射高温记录材料(例如,30℃),使得即使在较低的供给电功率下液体显影剂15也能被充分固化。由于这个原因,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电功耗增大。当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过大时,存在记录材料被过度加热的可能性。当记录材料被过度加热时,记录材料中的水蒸发,并且记录材料的纤维产生氢键并变形。结果是,存在记录材料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因此,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cpu50根据给送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来控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使得在用紫外辐射照射记录材料16时记录材料16的温度落入在目标温度范围内。结果是,不管给送到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记录材料(纪录片材)16的温度状态如何,都可以抑制由于液体显影剂15的不适当固化和记录材料16的变形导致的所得产品的质量下降。此外,可以抑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电功耗的增大。

目标温度范围不低于40℃且低于70℃。目标温度的下限是在如上所述的粘性评价中可以获得等级3的温度,并且,目标温度的上限是不容易产生记录材料16的变形的温度。目标温度范围的值是一个示例,并不限于此。目标温度值可能只需要在满足所需等级的粘性并不容易产生记录材料16的变形的温度范围内被适当地确定。

(控制流程)

参照图13,将描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操作和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操作中的各个的示例。图13是示出图像形成的控制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图13、图14和图17)中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控制是通过由用作执行部(控制器)的cpu50执行存储在并入cpu50中的存储单元中的控制程序来实现的。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能够在电源接通并且图像保持构件1的温度达到40℃之后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状态。在能够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状态下,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图像形成指令(打印作业)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开始图像形成操作。顺便提及,也可以采用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在图像保持构件1的温度变为40℃之前接收打印作业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图像保持构件1的温度变为40℃之前接收到打印作业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图像保持构件1的温度达到40℃之后开始图像形成操作。

当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首先,配设在记录材料给送部9处的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检测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cpu50获取由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检测到的温度(s101)。测量精度为±3℃。

cpu50通过操作面板51获取关于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材料16的信息(s102)。在本实施例中,cpu50获取关于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的信息。关于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材料16的信息由操作者通过操作面板51输入。顺便提及,也可以采用与接收打印作业一同输入信息的构造。

cpu50判断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最大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s103)。这里,cpu50基于由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检测到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和通过操作面板51获取的关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的信息进行判断。例如,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最大的情况下,关于能够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的温度、种类和基重的信息被预先存储在cpu50中的存储单元中,然后,cpu50参考该信息进行判断。

当cpu50在s103中判断可以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的情况下,cpu50确定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以将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保持在目标温度范围内(s104)。在并入cpu50中的存储单元中,存储表示要供给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电功率与记录材料16的温度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对应信息)。cpu50基于由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检测到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通过操作面板51获取的关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的信息、以及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对应信息,确定供给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电功率。

图15是示出根据记录材料的温度设置供给电功率的示例的表。例如,对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中的各个,将如图15所示的对应信息保持(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图15中所示的值是示例,并不限于此。例如,图15示出记录材料16的温度以5℃的增量增加的示例,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中以1℃的增量设置供给电功率的构造。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保持图15所示的表的构造,而且还可以采用基于用于确定供给电功率的功能或程序的构造。

目标温度范围被预先设定为液体显影剂15被充分固化且不产生记录材料16的变形的范围(例如,不低于40℃且低于70℃)。随便提及,为了抑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电功耗,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在至少液体显影剂15被充分固化的温度范围内设置低温(例如,不低于40℃且低于45℃)作为目标温度来供给较低值的电功率。

例如,当在基重为81gsm的记录材料16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当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为22℃时,为了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需要为至少100w。然而,即使在考虑到温度测量的误差等时,供给电功率也被设置为不提供低于40℃的温度。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供给120w(这是在本发明人研究中提供约43℃的温度的供给电功率)。

在图13的流程图中,当确定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时,cpu50接通用于图像形成部的驱动单元19和用于给送带14的驱动单元20(s105),并且接通红外线照射设备13和紫外线照射设备12(s106)。为了防止在给送带14被定影部的驱动单元20旋转的状态下由于加热给送带14的同一区域而对给送带14造成损坏,期望红外线照射设备13和紫外线照射设备12被接通。红外线照射设备13用在s104的处理中确定的输出发射红外输入辐射。也就是说,cpu50供给电功率,使得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是在s104的处理中确定的输出,并且接通红外线照射设备13。

此后,cpu50开始由记录材料给送部9进行的记录材料给送操作(s107)。s108至s111的处理示出在一张记录材料16上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cpu50使记录材料给送部9给送记录材料16(s108),并使转印单元4将液体显影剂15的图像从图像保持构件1转印到记录材料16上(s109)。然后,cpu50通过使紫外线照射设备12用紫外辐射照射记录材料16来使定影部11将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16上,通过用以s104的处理确定的输出的红外输入辐射进行照射,记录材料16的温度落入在目标温度内(s110)。然后,cpu50将在定影部11处被定影有图像的记录材料16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例如,排纸托盘(s111)。cpu50重复s108至s112的处理,直到打印作业结束,并且,当打印作业结束时,处理进入s113(s112)。

当在s113中,断开红外线照射设备13和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输出之后,cpu50断开用于图像形成部1的驱动单元19和用于给送带14的驱动单元20(s114)。然后,图像形成操作结束。

此外,在s103中,即使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最大输出时,在cpu50判断不能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的情况下,cpu50在操作面板51上显示大意是不能进行图像形成的警告(s115)。顺便提及,向操作者通知大意是不能进行图像形成的警告的方法不限于此,而且还可以是语音等。然后,cpu50结束图像形成操作,而没有开始由记录材料给送部9给送记录材料16。也就是说,cpu(禁止部)50执行禁止由记录材料给送部9给送记录材料16的处理。结果是,例如,在记录材料16的温度低于假设的情况下(即,在s101中检测的温度不高于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中在不能被红外线照射设备13充分加热的记录材料16上进行图像形成的构造。因此,可以消除输出液体显影剂15的固化程度不足的所得产品的可能性。

在图13所示的控制中,利用除了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之外还基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来确定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的构造(s104),但是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造。例如,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基于图像形成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以及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中的任一者而不是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两者,确定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此外,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根据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而不基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来确定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这也适合于图13中的s103。

在图13所示的控制中,在s103中,采用其中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最大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可以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的构造,但是也可以采用还判断记录材料温度是否满足目标温度的上限的构造。也就是说,也可以采用通过控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来判断是否可以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为落入在目标温度范围内的值的构造。当可以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最大输出时不低于40℃,并且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最小输出时低于70℃的情况下,cpu50判断为“是”。在这种情况下,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最小输出包括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off”状态。

此外,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在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过程中,根据由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检测到的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变化,改变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具体地,cpu50与s107至s112的处理的执行并行地执行图14所示的流程,或者,在s112中cpu50判断为“否”之后且在s108中进行记录材料16的给送之前的期间中执行图14所示的流程。

图14是示出关于图像形成的控制的流程图。cpu50获取由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检测到的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s301),并且判断是否可以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最大的情况下不低于40℃(s302)。在s302中,cpu50基于记录材料16的温度和关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的信息进行判断。顺便提及,已经在图13的s102中获取关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的信息。s302的细节类似于s103(图13)中的细节,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当cpu50在s302中在最大输出时判断可以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的情况下,cpu50与图13的s104中类似地确定红外照射设备13的输出(s303)。

将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设置为所确定的输出(s304)。具体地,cpu50供给电功率,使得红外照射设备13的输出是通过s303的处理确定的输出。结果是,即使在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从图13的s101中的检测期间(即,在打印作业开始期间)的温度改变的情况下,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也可以被控制在目标温度范围内。

cpu50执行图14所示的流程,直到打印作业结束(s305)。

结果是,即使在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在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期间改变的情况下,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也可以被控制在目标温度范围内。

在s302中,当cpu50在红外照射设备13的最大输出时判断不能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的情况下,cpu50与s115(图13)中类似地显示警告(s306)并中断打印作业(s307)。

如上所述,不管给送到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记录材料(纪录片材)16的温度状态如何,都可以抑制由于液体显影剂15的不适当固化和记录材料16的变形导致的所得产品的质量下降。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采用了这样的构造,其中,配设在记录材料给送部9处的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直接测量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并检测记录材料16的温度。

在实施例2中,代替直接检测记录材料16的温度,将描述其中基于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的检测结果检测记录材料16的温度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对与实施例1中的组成元件类似的组成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将适当地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配设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来代替记录材料温度检测单元3。

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是用于测量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热敏电阻作为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中使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等的构造。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配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组件(框架)的外部。具体地,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可以期望地配设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组件(框架)的外壁并且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不容易受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热源的影响的地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热源,例如,使用用于红外线照射设备13、紫外线照射设备12、cpu50等的电路板。

期望刚刚设置在盒25中的记录材料16适应于直到刚刚之前存储记录材料16的周围温度。在记录材料16作为补充记录材料16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的情况下,刚刚设置在盒25中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也是外部温度。

在盒25没有被配设加热器的情况下,盒25中的温度适应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温度。即使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与盒25中的设置相比较短的时间(通常约10分钟)内记录材料16存储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地方不同的地方,记录材料16的温度也几乎等于外部温度。

因此,由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检测的外部温度可以被认为是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也就是说,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检测外部温度作为与将被给送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相对应的信息,并且用作用于检测将被给送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的检测部。

作为控制器的cpu50基于由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外部温度来检测和控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使得当记录材料16被紫外辐射照射时记录材料16的温度落入在目标温度范围内。结果是,不管给送到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记录材料(纪录片材)16的温度状态如何,都可以抑制由于液体显影剂15的不适当固化和记录材料16的变形导致的所得产品的质量下降。

顺便提及,在操作中,记录材料16可优选地进行其中记录材料16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的环境中放置预定时间的处理(温度调节处理)。

参照图17,将描述红外线照射设备17的操作和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操作中的各个的示例。图13是示出图像形成的控制的流程图。

当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首先,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检测外部温度。测量精度为±0.3℃。cpu50获取由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温度(s201)。

s202的处理与图13的s102的处理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cpu50基于由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外部温度和关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的信息来判断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最大输出时是否可以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s203)。在s202中获取关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的信息。例如,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最大的情况下,关于能够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小于40℃的温度、种类和基重的信息被预先存储在cpu50中的存储单元中,然后,cpu50参考该信息进行判断。

在cpu50在s203中判断可以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小于40℃的情况下,cpu50确定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以将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保持在目标温度范围内(s204)。在并入cpu50中的存储单元中,存储表示要供给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电功率与由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外部温度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对应信息)作为与记录材料16的温度相对应的信息。cpu50基于由外部温度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外部温度、通过操作面板51获取的关于记录材料16的种类和基重的信息、以及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对应信息,确定供给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电功率。

s205至s215的处理分别类似于图13的s105至s115的处理,因此将省略其描述。顺便提及,s206中的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是在s204中确定的输出。

在s203中,当即使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最大输出时cpu50也判断不能使在紫外线照射位置处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不低于40℃的情况下,cpu50在操作面板51上显示大意是不能进行图像形成的警告(s215)并结束图像形成操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2中,红外线照射设备13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配设在图像保持构件1的下游且在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上游,并且用红外输入辐射照射其上形成有未被紫外辐射照射的图像的记录材料16的表面。结果是,红外线照射设备13不仅加热记录材料16,而且加热记录材料16上的液体显影剂15。也就是说,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红外线照射设备13具有作为用于加热给送到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记录材料16的加热部的功能和作为用于加热记录材料16上的具有液体显影剂15的未定影图像的加热部的功能的两种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将具体地描述该构造。

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红外线照射设备13不仅用作记录材料16的加热单元,而且用作液体显影剂15的加热单元。由于这个原因,作为液体显影剂15,使用在远红外输入区域(1000nm至15000nm)具有吸收波长的液体显影剂。此外,采用其中与实施例1和2类似地将照射设备13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配设在图像保持构件1的下游的构造。

本实施例中的液体显影剂15与实施例1和2中的液体显影剂相同,并且,作为紫外线可固化剂的阳离子聚合性单体为乙烯基醚化合物。在实施例1中描述了详细的构造,因此将省略它。

图18是示出液体显影剂的吸收波长分布的曲线图,并且示出液体显影剂中包含的紫外线可固化剂的吸收波长分布。例如,c=c键吸收波长为6200nm的红外输入辐射,并且,c-o-c键吸收波长为8350nm和9350nm的红外输入辐射。

除了本实施例中的液体显影剂15的吸收波长分布之外,图18还示出代表性加热器的主波长。这里,液体显影剂15的吸收波长被包含在红外线照射设备13发射电磁波的远红外输入区域中的电磁波的波长中。因此,作为用于加热记录材料16的加热部的红外线照射设备13不仅可以加热记录材料16,而且可以加热记录材料16上的液体显影剂15。具体地,期望液体显影剂15的吸收波长被包含在光谱辐射能量密度不小于红外线照射设备13发射电磁波的远红外输入区域中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的最大值的10%的波长区域中。

如图18所示,在6000nm至11000nm(即,6000nm或6000nm以上且11000nm或110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包含由液体显影剂15的c=c键产生的吸收波长和由液体显影剂15的c-o-c键产生的吸收波长。这里,6000nm至11000nm的波长区域是如实施例1所示的可以有效地加热记录材料16的波长(区域)。因此,如本实施例的液体显影器15一样,通过使用乙烯基醚化合物作为紫外线可固化剂,不仅可以有效地加热记录材料16,而且可以有效地加热记录材料16上的液体显影剂15。结果是,液体显影剂15的温度升高。加快固化反应,使得可以抑制固化液体显影剂15所需的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光量,并且可以抑制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消耗能量的增大。

此外,单个红外线照射设备13可以执行作为液体显影剂15的加热单元和记录材料16的加热单元的两个功能。因此,与液体显影剂15的加热单元和记录材料16的加热单元彼此分立配设的情况相比,这些加热单元的成本可以被抑制到大约一半。此外,可以抑制加热部的空间,以便防止不适当的定影。

作为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光源,期望使用发射在6000nm至11000nm(即,不小于6000nm且不大于11000nm)的波长区域中具有不小于光谱辐射能量密度的最大值的10%的光谱辐射能量密度的电磁波的光源。例如,作为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光源,使用石英管加热器、陶瓷加热器(氧化铝)等。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至3中,采用了这样的构造,其中,作为用于在紫外线照射之前加热记录材料16的加热部的红外线照射设备13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配设在图像保持构件1的下游。但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用于在紫外线照射之前加热记录材料16的加热部针对于记录材料16的给送方向配设在记录材料给送部9的下游且在图像保持构件1的上游。

图19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作为用于加热记录材料16的加热部的红外线照射设备(红外输入照射部)13',该记录材料16是要被紫外线照射设备12用紫外辐射照射的。红外线照射设备13'加热给送路径26上的记录材料16。也就是说,红外线照射设备13'在记录材料给送部9的给送机构2给送的记录材料16被转印单元4转印之前的期间中通过用红外输入辐射照射记录材料16来加热记录材料16。顺便提及,除了其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布置以外,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详细构造与上述的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详细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cpu50如图20所示与红外线照射设备13'电连接,并且控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on/off和输出。

此外,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作为用于加热要被紫外辐射照射的记录材料16的加热部的红外线照射设备13'和13分别配设在图像形成部的前面和图像形成部的后面。

其他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那些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也适用于实施例2和3。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cpu50可以根据给送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来控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使得在用紫外辐射照射记录材料16时记录材料16的温度落入在目标温度范围内。结果是,不管给送到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记录材料(纪录片材)16的温度状态如何,都可以抑制由于液体显影剂15的不适当固化和记录材料16的变形导致的所得产品的质量下降。此外,可以抑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电功耗的增大。

[实施例5]

在上述说明中,要给送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的测量方法是测量经过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16的表面温度(实施例1)的方法或测量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温度的构造(实施例2)。然而,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作为与将被给送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相对应的信息,也可以使用容纳将被给送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记录材料16的盒25中的周围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测量盒25的周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作用于检测将被给送到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记录材料16的温度的检测部。用于测量盒25的周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配设在盒25(容纳部)的内部,并且,例如,使用热敏电阻、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等。容纳在盒25中的记录材料16适应盒25的周围温度。

cpu50基于由用于测量盒25的周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盒25中的温度,确定加热部(例如,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输出,使得当记录材料16被紫外辐射照射时记录材料16的温度落入在目标温度范围内。然后,cpu50控制加热部以提供所确定的输出。结果是,不管将被给送到紫外线照射设备12的记录材料(纪录片材)16的温度状态如何,都可以抑制由于液体显影剂15的不适当固化和记录材料16的变形导致的所得产品的质量下降。此外,可以抑制红外线照射设备13的电功耗的增大。

[其它构造]

在上述的实施例1至5中,采用了红外线照射设备13(或13')用作用于在紫外线照射之前加热记录材料16的加热部的构造,但是加热部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记录材料16从记录材料16的背面(表面)被加热。顺便提及,背面(表面)是指记录材料16的表面中的与给送路径26和27以及给送带14接触的表面。例如,也可以采用在给送路径26中配设板状加热器的构造,并且,也可以采用并入了加热器的辊配设在给送带14内部的构造。

虽然针对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