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073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低辐射、低功耗以及体积小等特点,逐渐成为显示器件的主流,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等产品上。一般无线通信或高速运转的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模块、CPU、逻辑电路和高频电路等等。在无线通信或高速运转的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高频电路会产生一些电磁噪声,这些电磁噪声容易影响到液晶模块的控制电路,使得液晶模块的公共电极产生电压波动,从而降低显示质量。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高频电路产生的电磁噪声容易影响到液晶模块的控制电路,使得液晶模块的公共电极产生电压波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配线和由至少一个未闭合的线圈形成的导线线圈;其中,所述导线线圈与所述公共电极配线串联,用以为所述公共电极配线过滤由高频信号引起的电磁噪声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线圈由至少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通过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串联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未闭合的线圈分布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未闭合的线圈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金属层或源漏极金属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未闭合的线圈的形状为未闭合的平面单环或平面螺旋多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板上形成栅极金属层;

图案化所述栅极金属层,以形成栅极配线和公共电极配线;

在栅极金属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

在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源漏极金属层,并图案化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以形成源漏极配线;

在源漏极金属层上形成钝化层;

其中,在图案化栅极金属层和/或图案化源漏极金属层时,形成至少一个未闭合的线圈,由所述至少一个未闭合的线圈形成导线线圈;

所述导电线圈与所述公共电极配线串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至少一个未闭合的线圈形成导电线圈,包括:

通过过孔刻蚀工艺和像素电极工艺,分别形成过孔和像素电极配线;

使至少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通过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串联,形成导线线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过孔刻蚀工艺和像素电极工艺,分别形成过孔和像素电极配线,包括:

若至少两个未闭合的线圈分布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中,则通过过孔刻蚀工艺刻蚀出多个过孔,其中,使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线圈对应的过孔连通至公共电极配线,并且使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漏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线圈对应的过孔连通至源漏极配线;

通过像素电极工艺在各个过孔上方形成像素电极配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过孔刻蚀工艺和像素电极工艺,分别形成过孔和像素电极配线,包括:

若至少两个未闭合的线圈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金属层或源漏极金属层,则通过过孔刻蚀工艺刻蚀出多个过孔,其中,使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线圈对应的过孔连通至公共电极配线,或使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漏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线圈对应的过孔连通至源漏极配线;

通过像素电极工艺在各个过孔上方形成像素电极配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未闭合的线圈的形状设置成未闭合的平面单环或平面螺旋多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公共电极配线和由至少一个未闭合的线圈形成的导线线圈串联,导线线圈有类似于电感的作用,当有高频信号时可以形成阻抗,为公共电极配线过滤由高频信号引起的电磁噪声信号。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位于栅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平面单环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位于栅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位于源漏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平面单环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位于源漏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四个未闭合的平面单环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四个未闭合的平面单环线圈的过孔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四个未闭合的平面单环线圈形成的导线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的过孔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形成的导线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的过孔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形成的导线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a);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b);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c);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d);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a);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b);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c);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配线和由至少一个未闭合的线圈形成的导线线圈;其中,所述导线线圈与所述公共电极配线串联,用以为所述公共电极配线过滤由高频信号引起的电磁噪声信号

导线线圈可以形成类似于电感的作用,当有高频信号时,可以形成阻抗,为公共电极配线过滤由高频信号引起的电磁噪声信号,从而保证显示器件电压稳定。

未闭合的线圈的数量可以为或多个,当未闭合的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时,该未闭合的线圈与公共电极配线串联;当未闭合的线圈的数量为多个时,导线线圈由至少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通过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串联而成,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未闭合的线圈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其可以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金属层或源漏极金属层,形状可以为未闭合的平面单环或平面螺旋多环。具体可以如图1a至图1d所示,图1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位于栅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平面单环线圈结构示意图,图1b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位于栅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结构示意图,图1c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位于源漏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平面单环线圈结构示意图,图1d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位于源漏极金属层的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结构示意图。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未闭合的线圈的数量可以为四个,这里采用四个线圈仅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发明,线圈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四个未闭合的平面单环线圈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线圈201、线圈202和导线203分布于栅极金属层,线圈204和线圈205分布于源漏极金属层,但不限于这种线圈分布方案。这四个未闭合的线的各个端点联通有过孔,具体如图3所示,线圈201连通有过孔301,线圈202连通有过孔302和303,导线203连通有过孔304,线圈204连通有过孔305和306,线圈205连通有过孔307和308。图3中四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通过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串联形成导线线圈,具体如图4所示,过孔301通过像素电极401与过孔306电性连接,过孔305与过孔302通过像素电极403电性连接,过孔303与过孔308通过像素电极402电性连接,过孔307与过孔304通过像素电极404电性连接。线圈201、线圈202和导线203对应的过孔连通至公共电极配线,线圈204和线圈205对应的过孔连通至源漏极配线。

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未闭合的线圈的形状还可以为平面螺旋多环,其数量可以为两个,这里采用两个线圈仅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发明,线圈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线圈501、导线503位于栅极金属层,线圈502位于源漏极金属层,但不限于这种线圈分布方案。

这两个未闭合的线的各个端点开设过孔,具体如图6所示,线圈501连通有过孔601,线圈502连通有过孔602和603,导线503连通有过孔604。图6中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开设的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电性连接串联形成导线线圈,具体如图7所示,过孔601通过像素电极701与过孔602电性连接,过孔603与过孔604通过像素电极702电性连接。线圈501对应的过孔连通至公共电极配线,线圈502对应的过孔连通至源漏极配线。

第五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均位于栅极金属层,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金属层的两个未闭合的线圈对应的过孔连通至公共电极配线。

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结构如图8所示,包括线圈801、线圈802和导线803。这两个未闭合的线的各个端点连通有过孔,具体如图9所示,线圈801连通有过孔901,线圈802连通有过孔902和903,导线803连通有过孔904。图9中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通过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串联形成导线线圈,具体如图10所示,过孔901通过像素电极1001与过孔902电性连接,过孔903与过孔904通过像素电极1002电性连接。线圈801、线圈802和导线803对应的过孔连通至公共电极配线。

在具体实施中,两个未闭合的平面螺旋多环线圈还可以均位于源漏极金属层,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漏极金属层的两个未闭合的线圈对应的过孔连通至源漏极配线。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公共电极配线和由至少一个未闭合的线圈形成的导线线圈串联,导线线圈有类似于电感的作用,当有高频信号时可以形成阻抗,为公共电极配线过滤由高频信号引起的电磁噪声信号。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第六实施例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10,在基板上形成栅极金属层;

步骤S1120,图案化所述栅极金属层,以形成栅极配线、公共电极配线和两个未闭合的线圈;

步骤S1130,在栅极金属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a),根据上述步骤S1110至步骤S1130的实施得到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首先玻璃基板1203上覆盖一层栅极金属层1202,在对栅极金属层进行光刻和刻蚀工艺时,形成栅极配线、公共电极配线和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然后覆盖一层栅极绝缘层1201。

步骤S1140,在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源漏极金属层,并图案化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以形成源漏极配线;

步骤S1150,在源漏极金属层上形成钝化层;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b),根据上述步骤S1140和步骤S1150的实施得到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栅极绝缘层1201上覆盖一层源漏极金属层1301,在对源漏极金属层进行光刻和刻蚀工艺时,形成源漏极配线,然后覆盖一层钝化层1302。

步骤S1160,两个未闭合的线圈形成导电线圈;

本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61,通过过孔刻蚀工艺和像素电极工艺,分别形成过孔和像素电极配线;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c),如图14所示,通过过孔刻蚀工艺刻蚀出过孔1401,这些过孔连通至公共电极配线。

子步骤S1162,使至少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通过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串联,形成导线线圈。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d),如图15所示,通过像素电极工艺在过孔1401上方沉积像素电极配线1501,将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通过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串联,形成导线线圈。

步骤S1170,所述导电线圈与所述公共电极配线进行串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未闭合的线圈的形状设置成未闭合的平面单环或平面螺旋多环。

第七实施例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610,在基板上形成栅极金属层;

步骤S1620,图案化所述栅极金属层,以形成栅极配线、公共电极配线和两个未闭合的线圈;

步骤S1630,在栅极金属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a),根据上述步骤S1610至步骤S1630的实施得到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7所示,首先玻璃基板1703上覆盖一层栅极金属层1702,在对栅极金属层进行光刻和刻蚀工艺时,形成栅极配线、公共电极配线和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然后覆盖一层栅极绝缘层1701。

步骤S1640,在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源漏极金属层,并图案化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以形成源漏极配线和两个未闭合的线圈;

步骤S1650,在源漏极金属层上形成钝化层;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b),根据上述步骤S1640和步骤S1650的实施得到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8所示,在栅极绝缘层1701上覆盖一层源漏极金属层1801,在对源漏极金属层进行光刻和刻蚀工艺时,形成源漏极配线和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然后覆盖一层钝化层1802。

步骤S1660,四个未闭合的线圈形成导电线圈;

本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661,通过过孔刻蚀工艺和像素电极工艺,分别形成过孔和像素电极配线;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c),如图19所示,通过过孔刻蚀工艺刻蚀出过孔1901和过孔1902,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金属层的两个未闭合的线圈对应的过孔连通至公共电极配线,并且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漏极金属层的两个未闭合的线圈对应的过孔连通至源漏极配线。

子步骤S1662,使至少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通过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串联,形成导线线圈。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导线线圈的剖面示意图(d),如图20所示,通过像素电极工艺在过孔1901和过孔1902上方沉积像素电极配线2001,将两个未闭合的线圈的各个端点通过相应过孔与相应像素电极配线电性连接串联形成导线线圈。

步骤S1670,所述导电线圈与所述公共电极配线进行串联。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在进行导线线圈制作工艺时,都是在薄膜晶体管的制作工艺时同步进行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步骤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案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规范内,对本发明的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