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707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模组的背板与胶框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背板2整体包裹胶框1,这样的连接方式是大尺寸LCD显示器、电视等常用的一种背光模组结构方式,该结构主要是背板2强度足够强,胶框1做定位和辅助强度使用,缺点是该结构普遍比较厚,不适合小尺寸的轻薄性的结构;第二种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胶框1做主要支撑件,背板2只缩小为一小条,主要用作给LED灯做散热用,是中小型尺寸的笔记本、LCD显示器常用的一种背光模组结构方式,该结构主要是背板2仅做散热使用,强度一般,散热面积由于比较小,散热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增强了胶框和背板相交处的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导光板外侧的背板和位于所述背板外侧的胶框,

所述背板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底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胶框相卡接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胶框包括围设于所述背板的第二部分的外部和导光板四周的第三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底部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卡接的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远离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面,

所述第一连接面设有多个开口,沿多个开口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形成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多个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与所述通孔数量相对应的凸起以与所述通孔配合卡接,所述凸起的靠近导光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端口处具有一向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的缺口;

所述凸起靠近导光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缺口配合连接的凸边。

进一步的,所述凸边的靠近导光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上远离所述凸边的一侧向远离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台阶面。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远离导光板的一面在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缘向靠近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向远离导光板的方向折弯形成一台阶结构,

所述第四部分设有容纳所述台阶结构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胶框与背板的连接方式,适用于小尺寸、轻薄型的结构,且增强了胶框和背板相交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现有技术中另一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胶框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图4中A-A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6表示图4中B-B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图7中A-A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9表示图7中B-B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板与胶框连接示意图;

图11表示图10中A-A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12表示图10中B-B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3-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导光板外侧的背板2和位于所述背板2外侧的胶框1,

所述背板2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底部的第一部分21和位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远离所述第二部分2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胶框1相卡接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胶框1包括围设于所述背板2的第二部分22的外部和导光板四周的第三部分12、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底部的第四部分13,所述第四部分1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卡接的第二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设置,对于小尺寸的显示器中,增加了背板2的面积,从而提升散热性能,且背板2与胶框1相互配合,增强了背板2和胶框1连接处的强度。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实现背板2和胶框1的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远离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10和与所述第一表面10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11,

所述第一表面10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面103,

所述第一连接面103设有多个开口,沿多个开口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形成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多个通孔101;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与所述通孔101数量相对应的凸起20以与所述通孔101配合卡接,所述凸起20的靠近导光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11为同一平面。

为了进一步增强背板2的强度,所述通孔101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1的端口处具有一向远离所述背板2的方向延伸的缺口102;

所述凸起20靠近导光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缺口102配合连接的凸边202。

所述凸边202和所述缺口102的配合加强了胶框1与背板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凸边202的靠近导光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表面11位于同一平面,保证了背板2与胶框1连接处的平整性。

所述凸起20上远离所述凸边201的一侧向远离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台阶面205,该台阶面的设置便于所述凸起20与所述通孔101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远离导光板的一面在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缘向靠近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凹槽204。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204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通孔101的横截面的面积。

所述凸边202、所述台阶面205、所述凹槽204的设置可以由背板2的靠近胶框1的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向远离背板2的第二部分的方向延伸、并多次向靠近导光板的方向折弯形成。

为了进一步加强背板2与胶框1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一部分21远离所述第二部分22的一端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向远离导光板的方向折弯形成一台阶结构203,

所述第四部分设有容纳所述台阶结构的凹槽10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