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941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一般包括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扇出区中,由于所述扇出区的空间有限,因此,为了将所述数据线有序地设置在所述扇出区中,需要将一部分数据线的长度设置得比另一部分的数据线的长度要长,由于不同的数据线的长度不同,因此,不同的数据线的电阻值不同,较短的数据线的电阻值较小,较长的数据线的电阻值较大,这导致了不同长度的数据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的电流强度不同,相应地,不同长度的数据线所对应的像素列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不同,此时,包括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会出现垂直的黑白相间的带状光条。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其能避免所显示的图像出现亮度不一致的带状光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多个扇出区,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对应所述多个扇出区分为多个子显示区,所述子显示区与所述扇出区一一对应分布;多条扫描线,所述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数据线组合,每一所述数据线组合内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多个公共线组合,所述公共线组合包括多条与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的公共线,所述公共线与所述数据线的重叠区域形成寄生电容;多个连接线组合,每一所述连接线组合位于一所述扇出区内,所述连接线组合包括多条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连接线;与具有较大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对应的所述公共线形成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小于与具有较小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对应的所述公共线形成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连接线的电阻值自所述扇出区的中部区域向所述扇出区的两侧区域逐渐增大;位于所述扇出区的中部区域的所述连接线与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中部区域的所述数据线连接,位于所述扇出区的两侧区域的所述连接线与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两侧区域的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数据线组合与所述公共线组合所构成的多个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自所述子显示区的中部区域向所述子显示区的两侧区域逐渐减小。

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公共线包括:一第一子线,所述第一子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至少一第二子线,所述第二子线与所述扫描线平行;其中,所述第二子线与所述扫描线均是由第一金属层形成的,所述第一子线与所述数据线均是由第二金属层形成的,所述第一子线与所述第二子线通过过孔连接,所述过孔贯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之间的绝缘层;所述寄生电容由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公共线的所述第二子线构成。

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连接线组合至少包括一第一连接线、一第二连接线、一第三连接线,所述数据线组合至少包括一第一数据线、一第二数据线、一第三数据线,所述公共线组合至少包括一第一公共线、一第二公共线、一第三公共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扇出区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所述第三连接线分别位于所述扇出区的两侧区域;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一公共线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二公共线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三数据线和所述第三公共线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三数据线与所述第三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公共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所构成的第一寄生电容的第一电容值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电阻值匹配,所述第二公共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所构成的第二寄生电容的第二电容值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电阻值匹配,所述第三公共线与所述第三数据线所构成的第三寄生电容的第三电容值与所述第三连接线的第三电阻值匹配。

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位于所述扇出区的中部区域的所述连接线的电阻值小于位于所述扇出区的两侧区域的所述连接线的电阻值,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中部区域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大于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两侧区域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连接线的电阻值自所述扇出区的中部区域向所述扇出区的两侧区域逐渐增大;与所述连接线对应连接的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公共线的重叠面积自所述子显示区的中部区域向所述子显示区的两侧区域减小。

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连接线的电阻值自所述扇出区的中部区域向所述扇出区的两侧区域逐渐增大;与所述连接线对应连接的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公共线之间的绝缘层厚度自所述子显示区的中部区域向所述子显示区的两侧区域逐渐增大。

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在一所述子显示区内,与具有较大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所述公共线之间的重叠面积小于与具有较小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所述公共线之间的重叠面积;或在一所述子显示区内,与具有较大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所述公共线之间的绝缘层厚度大于与具有较小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所述公共线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

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在所述子显示区内,与具有较大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较小,以确保所述多条数据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的电流强度均处于预定范围内。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能避免所显示的图像出现亮度不一致的带状光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中的扇出区的连接线的电阻值与子显示区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或图2中的位于子显示区的中部区域与两侧区域的数据线、公共线、像素单元中的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实例、示例或例证。此外,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可以清楚确定单数形式。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可以是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彩膜基板,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A的示意图,图3为图1或图2中的扇出区103的连接线(206,207,208,209,210)的电阻值与子显示区1021的寄生电容(307,308,309)的电容值的关系的示意图,图4为图1或图2中的位于子显示区1021的中部区域10211与两侧区域(10212,10213,10214,10215)的数据线(201,202,203,204,205)、公共线、像素单元311中的信号的波形图。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一基板101、至少两扫描线310、至少一数据线组合、至少一公共线组合、至少六像素单元311以及至少一连接线组合。所述连接线组合与所述数据线组合对应。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一显示区102和至少一扇出区103,所述显示区102包括至少一子显示区1021,所述扇出区103位于所述显示区102的一侧,即,所述扇出区103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102的外围。所述子显示区与所述扇出区一一对应分布。所述扫描线310所对应的直线与第一方向313平行,即,所述扫描线310沿第一方向313延伸。所述数据线组合包括至少三数据线(201,202,203,204,205),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所对应的直线与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313的第二方向314平行,即,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沿所述第二方向314延伸。所述公共线组合包括至少三公共线,所述公共线所对应的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314平行,所述公共线与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

所述连接线组合包括至少三连接线(206,207,208,209,210),所述连接线(206,207,208,209,210)与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连接,所述连接线(206,207,208,209,210)还与数据驱动电路104连接。所述扫描线310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02中,所述数据线组合和所述公共线组合设置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中,所述连接线组合设置于所述扇出区103中,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中部区域的所述连接线206的电阻值小于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两侧区域的所述连接线(207,208,209,210)的电阻值,所述公共线与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构成寄生电容(307,308,309),即,所述公共线与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的重叠区域形成寄生电容(307,308,309),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中部区域10211的所述寄生电容307的电容值小于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两侧区域(10212,10213,10214,10215)的所述寄生电容(308,309)的电容值。

具体地,所述扇出区103中的所有所述连接线(206,207,208,209,210)的材质均相同,所述扇出区103中的所有所述连接线(206,207,208,209,210)的横截面的面积均相同,所述扇出区103中的所述连接线(206,207,208,209,210)的电阻值与所述连接线(206,207,208,209,210)的长度对应,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中部区域的所述连接线206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两侧区域的所述连接线(207,208,209,210)的长度。

所述像素单元311包括薄膜晶体管开关和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关与所述扫描线310、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所述像素电极连接。

所述子显示区1021为长条状,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314平行,至少两所述子显示区1021沿所述第一方向313以一维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扇出区103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一端。

至少两所述扫描线310沿所述第二方向314以一维阵列的形式排列。至少三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沿所述第一方向313以一维阵列的形式排列。至少三所述公共线沿所述第一方向313以一维阵列的形式排列。

至少六所述像素单元311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

在本发明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连接线组合中的至少三所述连接线(206,207,208,209,210)的电阻值自所述扇出区103的中部区域向所述扇出区103的两侧区域逐渐增大。即,与具有较大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对应的所述公共线形成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小于与具有较小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对应的所述公共线形成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中部区域的所述连接线206与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中部区域10211的所述数据线201连接,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两侧区域的所述连接线(207,208,209,210)与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两侧区域(10212,10213,10214,10215)的所述数据线(202,203,204,205)连接。

所述数据线组合与所述公共线组合所构成的至少三所述寄生电容(307,308,309)的电容值自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中部区域10211向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两侧区域(10212,10213,10214,10215)逐渐减小。

所述数据线组合与所述公共线组合所构成的至少三所述寄生电容(307,308,309)中,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与所述公共线的重叠面积自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中部区域10211向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两侧区域(10212,10213,10214,10215)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公共线包括一第一子线(301,302,303)以及至少一第二子线(304,305,306)。所述第二子线(304,305,306)与所述扫描线310平行。所述第一子线(301,302,303)与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平行。

第二子线(304,305,306)与所述扫描线310均是由第一金属层形成的,所述第一子线(301,302,303)与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均是由第二金属层形成的,所述第一子线(301,302,303)与所述第二子线(304,305,306)通过过孔312连接,所述过孔312贯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310与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之间的绝缘层。具体地,所述第一子线(301,302,303)的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子线(304,305,306)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过孔312内。

所述寄生电容(307,308,309)由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与所述公共线的所述第二子线(304,305,306)上下重合构成。

所述扫描线310和所述第二子线(304,305,306)均设置在所述基板101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扫描线310、所述第二子线(304,305,306)和所述基板101上。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和所述第一子线(301,302,303)均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

在本发明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至少三所述连接线(206,207,208,209,210)至少包括一第一连接线206、一第二连接线207、一第三连接线208,至少三所述数据线(201,202,203,204,205)至少包括一第一数据线201、一第二数据线202、一第三数据线203,至少三所述公共线至少包括一第一公共线、一第二公共线、一第三公共线。

所述第一连接线206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连接线207和所述第三连接线208分别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两侧区域。

所述第一数据线201和所述第一公共线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中部区域10211,所述第二数据线202和所述第二公共线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一侧,所述第三数据线203和所述第三公共线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数据线201与所述第一连接线206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202与所述第二连接线207连接,所述第三数据线203与所述第三连接线208连接。

所述第一公共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201所构成的第一寄生电容307的第一电容值与所述第一连接线206的第一电阻值匹配,所述第二公共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202所构成的第二寄生电容308的第二电容值与所述第二连接线207的第二电阻值匹配,所述第三公共线与所述第三数据线203所构成的第三寄生电容309的第三电容值与所述第三连接线208的第三电阻值匹配。

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中部区域的所述连接线的电阻值小于位于所述扇出区103的两侧区域的所述连接线的电阻值,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中部区域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大于位于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两侧区域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所述连接线的电阻值自所述扇出区103的中部区域向所述扇出区103的两侧区域逐渐增大;与所述连接线对应连接的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公共线的重叠面积自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中部区域向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两侧区域减小。

所述连接线的电阻值自所述扇出区103的中部区域向所述扇出区103的两侧区域逐渐增大;与所述连接线对应连接的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公共线之间的绝缘层厚度自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中部区域向所述子显示区1021的两侧区域逐渐增大。

在一所述子显示区1021内,与具有较大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所述公共线之间的重叠面积小于与具有较小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所述公共线之间的重叠面积。或者

在一所述子显示区1021内,与具有较大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所述公共线之间的绝缘层厚度大于与具有较小电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数据线和所述公共线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

在所述子显示区1021内,与具有较大阻值的连接线相连接的所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较小,以确保所述多条数据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的电流强度均处于预定范围内。

所述第一公共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201的重叠部分具有第一面积,所述第二公共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202的重叠部分具有第二面积,所述第三公共线与所述第三数据线203的重叠部分具有第三面积。

所述第一公共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201的重叠部分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公共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202的重叠部分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三公共线与所述第三数据线203的重叠部分具有第三间距。

所述第一面积与所述第一间距的比值(第一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面积与所述第二间距的比值(第二比值)、所述第三面积与所述第三间距的比值(第三比值)。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面积、第二面积和第三面积不等,为简化制作工序,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和所述第三间距均相等。第一面积、第二面积及第三面积的获得,可通过在第二子线和数据线的制程中修改各自光罩对应位置的图案,以调整第二子线与数据线的重叠面积来实现。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一子显示区1021与一扇形区103对应,在第二子线和数据线的制程中,沿扇形区103内连接线由中间至两侧的方向,逐渐减小与所述连接线对应连接的数据线的宽度或局部宽度,同时也对应逐渐减小与数据线重叠的公共线宽度或局部宽度,从而实现寄生电容308由子显示区的两侧至所述子显示区的中间逐渐增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半灰阶光罩实现绝缘层的厚度的非均匀设置,即实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和所述第三间距的不等。为调整位于子显示区两侧至子显示区中间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还可以在保持第一面积、第二面积及第三面积相等的前提下(数据线与公共线的重叠面积相等),直接增加绝缘层的灰化工序,使得数据线与公共线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从子显示区两侧至子显示区中间区域逐渐减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改变数据线与公共线的重叠面积以及绝缘层的大小,共同来实现寄生电容大小的变化,只是这一方案增加的工序较多,成本较大,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第一寄生电容307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线201所传输的第一数据信号Data1的电流强度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第一数据信号Data1的电流强度处于预定范围内。

所述第二寄生电容308用于对所述第二数据线202所传输的第二数据信号Data2的电流强度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第二数据信号Data2的电流强度处于所述预定范围内。

所述第三寄生电容309用于对所述第三数据线203所传输的第三数据信号Data3的电流强度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第三数据信号Data3的电流强度处于所述预定范围内。

即,所述第一寄生电容307、所述第二寄生电容308、所述第三寄生电容309用于共同使得输入到所述子显示区1021中的任意两像素单元列中的两像素单元311的电流强度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因此,针对扇出区连接线阻值的差异,通过调节公共线与数据线的重叠面积或间距,人为的选定位于不同列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保证与具有较大阻值的连接线相连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较小,与具有较小阻值的连接线相连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较大。这样可以精确的调整每一列像素单元311的显示亮度,以达到改善垂直黑白带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由于分别利用第一公共线(COM1)、第二公共线(COM2)、第三公共线(COM3)分别与第一数据线201、第二数据线202和第三数据线203形成第一寄生电容307、第二寄生电容308和第三寄生电容309,以利用第一寄生电容307、第二寄生电容308和所述第三寄生电容309分别调节所述第一数据线201所传输的第一数据信号Data1的电流强度、所述第二数据线202所传输的第二数据信号Data2的电流强度和所述第三数据线203所传输的第三数据信号Data3的电流强度,因此可以使得输入到所述子显示区1021中的任意两像素单元列中的两像素单元311的电流强度(Pixel1,Pixel2,Pixel3)均处于预定范围内,即,可以使得输入到所述子显示区1021中的任意两像素单元列中的两像素单元311的电流强度(Pixel1,Pixel2,Pixel3)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因此,本发明利用不同子显示区内的公共线与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大小变化来改善因扇出区连接线阻值差异而导致的亮度不一致的带状光条。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