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鼓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134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感光鼓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鼓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感光鼓单元中,导通部件使滚筒轴与滚筒管坯导通。具体地,感光鼓单元具备滚筒管坯、滚筒轴及导通部件。导通部件具有接触部。滚筒轴穿插导通部件,接触部向径向外侧扩展从而与滚筒管坯的内周面抵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上述感光鼓单元中,导通部件有可能被夹在滚筒轴与框架之间。具体地,接触部的内周面的最小直径小于滚筒轴的外径。因此,滚筒轴穿插于导通部件时,滚筒轴与接触部的最小直径的位置接触,滚筒轴有可能被导通部件卡住。滚筒轴被导通部件卡住时,导通部件与滚筒轴成为一体到达框架。然后,导通部件有可能被夹在滚筒轴与框架之间。其结果,使得感光鼓单元的组装变得困难。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光鼓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导通部件被夹在滚筒轴与框架之间。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光鼓单元具备:滚筒管坯、凸缘部件、滚筒轴、框架及导通部件。所述滚筒管坯上形成感光体层。所述滚筒轴穿插于所述滚筒管坯。所述框架支承所述滚筒轴的两端。所述导通部件使所述滚筒轴与所述滚筒管坯导通。所述导通部件是大致线圈状的弹簧部件,具有所述框架侧的第一端部、以及在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所述导通部件形成为从所述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逐渐扩展。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切圆的直径大于所述滚筒轴的外径。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在记录媒介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并且,所述图像形成部具备所述感光鼓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感光鼓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导通部件被夹在滚筒轴与框架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鼓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导通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导通部件配置于感光鼓单元的图。

图5(a)及图5(b)是示出滚筒轴穿插于导通部件的图。图5(a)是立体图。图5(b)是主视图。

图6是示出安装于树脂框架的导通部件的图。

图7(a)是滚筒轴安装于树脂框架以前的导通部件的剖视图。图7(b)是滚筒轴安装于树脂框架时的导通部件的剖视图。

图8(a)是示出感光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感光鼓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图1~图7(b)),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不再重复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多功能一体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图像读取单元2及原稿输送单元3。

图像形成单元1在纸张p(记录媒介)上形成图像。图像读取单元2读取形成于原稿r的图像,并生成读取图像。原稿输送单元3将原稿r提供至图像读取单元2。

此外,图像形成单元1具备:供纸匣盒11、输送辊对12、图像形成部13、定影部14、排出辊对15及排出托盘16。从供纸匣盒11输出的纸张p通过输送辊对12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3。

图像形成部13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13具备:感光鼓131、带电部132、曝光部133、显影部134及转印辊135。感光鼓131是圆筒形的旋转体,静电潜像形成于其周面。带电部132使感光鼓131带电到规定的电位。曝光部133基于图像数据,照射激光,对感光鼓131的周面进行曝光。其结果,静电潜像基于图像数据,形成于感光鼓131的周面。此外,图像数据例如用的是图像读取单元2读取原稿r而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是经由图示省略的通信网络从外部电脑接收的图像数据。

显影部134对形成于感光鼓131周面的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来进行显影,在感光鼓131的周面形成调色剂像。转印辊135将感光鼓13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

形成了图像的纸张p被输送到定影部14。定影部14对纸张p进行加热及加压,使形成于纸张p的图像定影于纸张p。图像被定影了的纸张p通过排出辊对15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6。

接下来,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鼓单元4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感光鼓单元4的结构的图。图像形成部13具备感光鼓单元4。如图2所示,感光鼓单元4具备滚筒管坯41、滚筒轴42及树脂框架43。

滚筒管坯41形成为圆筒状,周面形成感光体层。滚筒管坯41的两端敞开。滚筒管坯41相当于感光鼓131。

这里,参照图8(a)及图8(b),对感光鼓13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a)是示出感光鼓13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感光鼓131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8(a)及图8(b)所示,凸缘部件44安装于滚筒管坯41的两端。轴承45与接地板46安装于凸缘部件44。

凸缘部件44具备:贯穿孔441、环状突部442、胴部443及收纳部444。环状突部442覆盖滚筒管坯41的端面。胴部443被压入滚筒管坯41的内周部。贯穿孔441是在轴向上贯穿胴部443的孔,并形成于凸缘部件44的中央部。收纳部444形成在贯穿孔441的环状突部442侧开口的周围,是由突起围成的长圆形状。

轴承45通过含浸了润滑油的烧结材料而形成,并具备筒状部451及长圆部452。长圆部452形成在筒状部451的一端侧,且外形为长圆形。筒状部451被嵌入贯穿孔441,长圆部452收纳于收纳部444,轴承45与凸缘部件44一体地旋转。

接地板46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薄板,并大致呈圆盘状。接地板46具备:开口461、接触片462及爪463。开口461形成于接地板46的中央部,且轴承45的筒状部451穿插于该开口461。接触片462朝向开口部461突出,形成于互相相对的2处。爪463在接地板46的外缘部形成6处,并呈放射状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

在轴承45安装于凸缘部件44的状态下,接地板46的接触片462与从贯穿孔441的端部突出的筒状部451的外周部强劲地接触,从而接地板46被固定于轴承45,并与轴承45电导通。将安装有轴承45和接地板46的状态下的凸缘部件44压入滚筒管坯41的端部,接地板46的爪部463的顶端部在陷入滚筒管坯41的内表面的状态下而与该内表面接触,从而与滚筒管坯41电导通。由此,滚筒管坯41与轴承45通过接地板46而电导通。

滚筒轴42穿插于感光鼓131的轴承45,将感光鼓131支承成可转动自如。如图2所示,滚筒轴42形成为具有第一外径ds的大致圆柱状。

树脂框架43支承滚筒轴42。具体地,滚筒轴42的两端插入树脂框架43,树脂框架43支承滚筒轴42的两端。树脂框架43相当于“框架”的一例。树脂框架43在长边方向的一侧端部具备支承部43a。滚筒轴42的一侧端部由支承部43a支承。

接下来,参照图2及图3,对导通部件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导通部件5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导通部件5是大致线圈状的弹簧部件,具备第一端部52及第二端部51。

第一端部52是位于导通部件5的树脂框架43(支承部43a)侧的端部。第一端部52具备突出部521及抵接部522。突出部521向导通部件5的中心轴侧突出。此外,突出部521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第一端部52具有第一开口520。

抵接部522与树脂框架43的支承部43a的感光鼓131侧的端面抵接。抵接部522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具体地,抵接部522形成为大致呈长方形状。抵接部522与突出部521形成为一体。具体地,将构成导通部件5的线状部件弯折,来形成抵接部522。并且,在抵接部522的一边的大致中央部,将构成导通部件5的线状部件弯折,从而形成突出部521。

第二端部51是位于第一端部52的相反侧的导通部件5的端部。导通部件5形成为从第二端部51向第一端部52逐渐扩展。具体地,导通部件5形成为底面位于第一端部52的大致圆台状。第二端部51具有第二开口510。

第二开口51o的内切圆的直径d1大于图2所示的滚筒轴42的第一外径ds。第二开口510相当于“开口”。

滚筒轴42从第二开口510向第一开口520穿插于第二端部51及第一端部52,滚筒轴42的顶端固定于树脂框架43(支承部43a)。

正如上述参照图2及图3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510的内切圆的直径d1大于滚筒轴42的第一外径ds。因此,当滚筒轴42从导通部件5的第二开口510向第一开口520穿插时,能够抑制滚筒轴42被第二端部51卡住的可能性。此外,导通部件5形成为从第二端部51向第一端部52逐渐扩展。因此,滚筒轴42从导通部件5的第二开口510向第一开口520穿插时,能够抑制滚筒轴42被位于第二端部51与第一端部52之间的导通部件5卡住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抑制导通部件5被夹在滚筒轴42与树脂框架43(支承部43a)之间。从而,能够容易地组装感光鼓单元4。

接着,参照图2至图4,对感光鼓单元4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导通部件5的图。如图4所示,导通部件5包括在感光鼓单元4中。导通部件5的第二端部51配置于远离树脂框架43(支承部43a)的一侧。具体地,导通部件5的第一端部52抵接于支承部43a而配置,导通部件5的第二端部51配置于远离支承部43a的一侧。导通部件5的第二端部51与感光鼓131的轴承45的长圆部452抵接。

接下来,对感光鼓单元4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以使第一端部52与支承部43a抵接的方式,将导通部件5配置于支承部43a。

接着,使安装于凸缘部件44的轴承45的长圆部452与第二端部51抵接,来使感光鼓131推压支承部43a。其结果,导通部件5以在轴承45的长圆部452与支承部43a之间被压缩的状态而被固定。

然后,滚筒轴42穿插于轴承45。

并且,滚筒轴42从第二开口510向第一开口520穿插导通部件5。

最后,将滚筒轴42安装到支承部43a。

接着,参照图2~图5(b),对导通部件5及滚筒轴42进行说明。图5(a)及图5(b)是示出滚筒轴42穿插于导通部件5的图。图5(a)是立体图,图5(b)是主视图。如图5(a)所示,滚筒轴42具备:胴部420、高低差部421及顶端部422。

胴部420在滚筒轴42的轴向的中央部形成为圆柱状。胴部420穿插于安装在凸缘部件44上的轴承45,并经由凸缘部件44支承滚筒管坯41。胴部420形成为第一外径ds。

高低差部421形成于胴部420与顶端部422之间。在高低差部421,外径从胴部420向顶端部422呈阶梯状减少。具体地,高低差部421中,滚筒轴42的外径从第一外径ds向第二外径ds1呈阶梯状减少。

顶端部422形成于滚筒轴42的顶端,并形成为向顶端逐渐变细的形状。具体地,顶端部422的直径向顶端呈锥状减少。

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抵接于高低差部421。具体地,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在滚筒轴42的径向上,配置于第二外径ds1的外周侧、且第一外径ds的内周侧。其结果,导通部件5与滚筒轴42导通。

如上述参照图2~图5(b)所说明的,第一端部52与滚筒轴42导通,第二端部51与安装于凸缘部件44的轴承45导通。因此,导通部件5能够使轴承45与滚筒轴42导通。并且,轴承45与滚筒管坯41导通。其结果,导通部件5能够使滚筒管坯41与滚筒轴42导通。

虽然滚筒轴42也与轴承45电导通,但在感光鼓131进行旋转驱动时,有时会由于含浸在轴承45中的润滑油而在轴承45与滚筒轴42之间形成油膜。而在轴承45与滚筒轴42之间形成油膜时,轴承45与滚筒轴42之间的电导通会变得不稳定,但通过导通部件5能够使轴承45与滚筒轴42稳定地实现电导通。

此外,由于导通部件5是形成为呈大致圆台状的大致线圈状的弹簧部件,所以能够将导通部件5压缩在凸缘部件44与树脂框架43的支承部43a之间来配置。因而能够使凸缘部件44与树脂框架43的支承部43a之间的间隔变窄。从而能够使感光鼓单元4变得紧凑。

此外,由于第一端部52具有向导通部件5的中心轴侧突出的突出部521,且该突出部521与滚筒轴42导通,因此能够使第一端部52与滚筒轴42切实地导通。

并且,由于突出部521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所以当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抵接于滚筒轴42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伤到滚筒轴42的表面。

接着,参照图2~图7(b),对树脂框架43的支承部43a及导通部件5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导通部件5安装于树脂框架43的支承部43a时的图。如图6所示,支承部43a具备端面431及凹部432。

端面431是支承部43a的滚筒管坯41侧的端面。端面431形成为大致平面状。导通部件5的第一端部52的抵接部522与端面431抵接。并且,滚筒轴42穿插导通部件5。然后,滚筒轴42的高低差部421与端面431抵接。

就凹部432而言,当滚筒轴42安装于树脂框架43的支承部43a时,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嵌入该凹部432。具体地,凹部432包括端面431中、插入滚筒轴42的位置、以及与突出部521相对的位置。此外,凹部432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由底面和与其相邻的3个方向的侧面构成。凹部432的宽度b小于第一外径ds,且大于第二外径ds1。宽度b表示凹部432在与包含端面431的平面大致平行的、且与连接突出部521与滚筒轴42的中心轴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

接着,参照图7(a)及图7(b),对滚筒轴42安装于树脂框架43的支承部43a之前与之后的导通部件5进行说明。图7(a)是滚筒轴安装于树脂框架之前的导通部件的剖视图。图7(b)是滚筒轴安装于树脂框架之后的导通部件的剖视图。

如图7(a)所示,在滚筒轴42安装于支承部43a之前,导通部件5的第一端部52抵接于支承部43a的端面431。突出部521位于含有端面431的平面上。

如图7(b)所示,在滚筒轴42安装于支承部43a之后,导通部件5的第一端部52的抵接部522被端面431推压。滚筒轴42的高低差部421与端面431抵接。并且,突出部521被滚筒轴42的高低差部421推入凹部432。导通部件5被压缩在轴承45的长圆部452与支承部43a的端面431之间。

如上述参照图2~图7(b)所说明的,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从滚筒轴42的胴部420的外周面向滚筒轴42的中心轴侧突出。并且,滚筒轴42具有外径向顶端部422侧呈阶梯状减小的高低差部421。然后,当滚筒轴42安装于树脂框架43的支承部43a时,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被高低差部421推压到支承部43a侧,向支承部43a侧弯曲。因此,由于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被高低差部421推压,所以能够切实地使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与高低差部421导通。从而,能够切实地使导通部件5与滚筒轴42导通。

第一端部52还具备与突出部521一体形成的抵接部522。并且,抵接部522与支承部43a的滚筒管坯41侧的端面431抵接。由此,抵接部522被固定于支承部43a。另一方面,第二端部51与轴承45的长圆部452抵接。因此,能够将导通部件5固定于轴承45与支承部43a之间。其结果,当滚筒管坯41旋转时,能够防止导通部件5被带动旋转。进一步能够防止由于导通部件5被带动旋转而产生滑动声。

此外,树脂框架43的支承部43a在滚筒管坯41侧的端面431具有凹部432。并且,当滚筒轴42安装于支承部43a时,由于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嵌入凹部432,所以突出部521固定于凹部432的位置。另一方面,凸缘部件44安装于滚筒管坯41的端面,导通部件5的第二端部51与固定于凸缘部件44的轴承45抵接。由此,当滚筒管坯41旋转时,驱动导通部件5旋转的力经由轴承45施加到导通部件5上。然而,由于突出部521被固定于凹部432的位置,所以当滚筒管坯41旋转时,能够切实地防止导通部件5被带动旋转。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由于导通部件5被带动旋转而产生滑动声。

此外,抵接部522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因此,由于大致矩形形状的抵接部522抵接于支承部43a的端面431,所以导通部件5能够保持相对于支承部43a的端面431直立的姿势而不易倾斜。因此,能够切实地将导通部件5固定于支承部43a。因此,当滚筒管坯41旋转时,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导通部件5被带动旋转。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下述所示的(1)~(6))。为了便于理解,附图中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等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结构要素的形状、尺寸等只是一个例子,没有特别限定,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1)如参照图3所说明的,导通部件5形成为底面位于第一端部52的大致圆台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导通部件5也可以是形成为从第二端部51向第一端部52逐渐扩展的方式。例如,导通部件5也可以是形成为内切圆的直径从第二端部51向第一端部52呈阶梯状扩展的方式。此外,导通部件5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为底面位于第一端部52的大致多角方台状(例如,四角方台状)的方式。

(2)如参照图3所说明的,导通部件5的第一端部52具有与滚筒轴42导通的突出部521,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端部52只要是构成为与滚筒轴42导通的方式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构成导通部件5的线状部件的第一端部52侧的端部向导通部件5的中心轴侧弯曲,来实现其与滚筒轴42导通的方式。

(3)如参照图3所说明的,突出部521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突出部521只要是向导通部件5的中心轴侧突出的方式即可。例如,突出部521可以是形成为大致v字状的方式。

(4)如参照图4所说明的,导通部件5的第二端部51与固定于凸缘部件44的轴承45导通,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导电材料形成凸缘部件44,导通部件5的第二端部51侧的端部与凸缘部件44的端面接触而实现其与凸缘部件44导通的形式。并且,只要是构成为第二端部51与滚筒管坯41导通的形式即可。例如,也可以是第二端部51的至少一部分与滚筒管坯41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具体地,也可以是构成导通部件5的线状部件的第二端部51侧的端部向导通部件5的中心轴的相反侧弯曲,来实现其与滚筒管坯41的端面抵接的形式。

(5)如参照图5(a)及图5(b)所说明的,树脂框架43(支承部43a)在滚筒管坯41侧的端面431具有凹部432,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树脂框架43(支承部43a)的滚筒管坯41侧的端面431具有供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嵌入的空间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树脂框架43(支承部43a)不具有突出部521的顶端521a相对侧的端面431的形式。具体地,也可以是树脂框架43(支承部43a)的端面431仅形成于支承滚筒轴42的高低差部421的位置的形式。

(6)如参照图6所说明的,导通部件5的抵接部522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导通部件5的抵接部522与树脂框架43(支承部43a)的端面431抵接的形式即可。也可以是导通部件5的抵接部522形成为具有与端面431平行的面的板状(或带状)的形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