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调光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36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局部调光导光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导光板,具体涉及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利用网点将光源发射的光线均匀分布在各种背光模块上,然而现有的网点结构简单单一,即现今的布点方式为单一网点布点方式,且网点形状相同,光线利用率低,发散性高,调节光线能力弱,造成光线与能量无法集中使用,一侧具有led灯时的具体效果如图1,两个相对侧具有led灯时,其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led灯是具有一定的频率进行闪动的,当两侧不同位置的led灯亮起时的具体效果如图2,当两侧相同位置的led灯亮起时的具体效果如图3。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其目的:网点形状随着距离而改变,调节光能分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包括透明板体,透明板体的一侧侧面或两个相对侧侧面上装设有led灯,透明板体上设有至少三个与led灯安装侧侧面平行的区域,至少三个与led灯安装侧侧面平行的区域上均设有网点,网点与透明板体的led灯安装侧侧面平行的最大宽度由靠近led灯至远离led灯逐渐缩小。

优选的,透明板体的一侧侧面装设有led灯,透明板体的led灯安装侧侧面为平面,透明板体上设有三个与led灯安装侧侧面平行的区域,三个区域上均设有网点,靠近led灯的区域上的网点为圆形网点,远离led灯的区域上的网点为线性网点,处在中间的区域上的网点为椭圆形网点。

优选的,由靠近led灯的区域上的网点形状变化至远离led灯的区域上的网点形状变化的设置规律为以下公式:

d=k1in(x)-1.8255;

a=-0.3333d3+3.2143d2-6.4524d+k2;

b=-0.3d3+2.1929d2-4.1071d+k3;

其中,x为分割组数,d为间隔距离,a为网点的半长轴值,b为网点的短轴值,k1、k2和k3即为常数,间隔距离为led灯与网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分割组数为区域编号,区域编号由靠近led灯的区域至远离led灯的区域依次为1、2和3,当网点处在最靠近led灯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1,即x取值为1,当网点处在最远离led灯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3,即x取值为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透明板体的两个相对侧侧面上装设有led灯,两个相对侧侧面上的led灯的位置相互对称,透明板体的led灯安装侧侧面为平面,透明板体上设有六个与led灯安装侧侧面平行的区域,六个区域上均设有网点,靠近led灯的部分的网点为圆形网点,远离led灯的部分的网点为线性网点,处在最靠近led灯的区域和最远离led灯的区域之间的区域上的网点为椭圆形网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由靠近led灯的区域上的网点形状变化至远离led灯的区域上的网点形状变化的设置规律为以下公式:

d=k1in(x)-1.8255;

a=-0.3333d3+3.2143d2-6.4524d+k2;

b=-0.3d3+2.1929d2-4.1071d+k3;

其中,x为分割组数,d为间隔距离,a为网点的半长轴值,b为网点的短轴值,k1、k2和k3即为常数,间隔距离为led灯与网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分割组数为区域编号,区域编号由靠近led灯的部分至远离led灯的部分依次为1、2和3,当网点处在最靠近led灯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1,即x取值为1,当网点处在最远离led灯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3,即x取值为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透明板体上设有至少三组网点,透明板体的一侧侧面设有led灯,网点与透明板体的led灯安装侧侧面平行的最大宽度由靠近led灯至远离led灯逐渐缩小,此为局部网点变化,网点形状随着距离而改变,有收敛性的功能与效果,进而可进行调节光能分布,达到画面高对比度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中单一侧侧面装设有led灯时的单一网点布点方式的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中两个相对侧侧面装设有led灯时的单一网点布点方式使用过程中两侧不同位置的led灯亮起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中两个相对侧侧面装设有led灯时的单一网点布点方式使用过程中两侧相同位置的led灯亮起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布的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的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公布的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公开的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在使用过程中两侧不同位置的led灯亮起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公开的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在使用过程中两侧相同位置的led灯亮起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椭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网点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化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网点的半长轴的长度变化曲线图;

图12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网点的短轴的长度变化曲线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透明板体11.led灯2.圆形网点3.椭圆形网点4.线性网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包括透明板体1,透明板体1的一侧侧面装设有led灯11,透明板体1上设有三个与led灯11安装侧侧面平行的区域,三个与led灯11安装侧侧面平行的区域上均设有网点,网点与透明板体1的led灯11安装侧侧面平行的最大宽度由靠近led灯11至远离led灯11逐渐缩小。

透明板体1的led灯11安装侧侧面为平面,透明板体1上设有三个与led灯11安装侧侧面平行的区域,三个区域上均设有网点,靠近led灯11的区域上的网点为圆形网点2,远离led灯11的区域上的网点为线性网点4,处在中间的区域上的网点为椭圆形网点3。

由靠近led灯11的区域上的网点形状变化至远离led灯11的区域上的网点形状变化的设置规律为以下公式:

d=k1in(x)-1.8255;

a=-0.3333d3+3.2143d2-6.4524d+k2;

b=-0.3d3+2.1929d2-4.1071d+k3;

其中,x为分割组数,d为间隔距离,a为网点的半长轴值,b为网点的短轴值,k1、k2和k3即为常数,间隔距离为led灯与网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分割组数为区域编号,区域编号由靠近led灯11的区域至远离led灯11的区域依次为1、2和3,当网点处在最靠近led灯11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1,即x取值为1,当网点处在中间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2,即x取值为2,当网点处在最远离led灯11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3,即x取值为3。

如图5所示,与图1相比,单一网点布点方式led侧光线较为分散变化无法集中,而局部网点变化,网点形状随着距离而改变,有收敛性的功能与效果,进而进行调节光能分布,达到画面高对比度效果。

网点形状变化的设置规律具体的推导过程如下:

条件一,普通情况下的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和出光面相对的反射面,反射面上分布若干网点。

条件二,网点设计方式为由圆形网点变化至线型网点,即椭圆率从1至0,根据椭圆率原理,公式如下,如图7:

椭圆率公式=b/a,a即为椭圆所定义之半长轴,b即为椭圆所定义之短轴,椭圆率为1时即为圆型,椭圆率为1与0之间的值即为椭圆之间的变化,椭圆率为0时即为线型。

从网点从led侧至远离led侧的距离变化根据所计算出的公式d=8.9666ln(x)-1.8255,其中d为间隔距离,间隔距离为led灯与网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x为分割组数,分割组数为区域编号,区域编号由靠近led灯11的区域至远离led灯11的区域依次为1、2和3,当网点处在最靠近led灯11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1,即x取值为1,当网点处在中间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2,即x取值为2,当网点处在最远离led灯11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3,即x取值为3,8.9666为设定值k1,设定值k1为常量,变化曲线如下图10所示。

经计算网点大小与间隔的变化,可得一网点半长轴(a)与短轴(b)随间隔变化的关系式,分别如下关系式,如下:

a=-0.3333d3+3.2143d2-6.4524d+4.6

b=-0.3d3+2.1929d2-4.1071d+3.22

其中,4.6为设定值k2,3.22为设定值k3,设定值k2和k3为常量。

变化曲线如下,图11与图12所示。

以上就是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的结构特点和计算机理,其优点:网点随着距离而改变,调节光能分布,达到画面高对比度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一种局部调光导光板,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透明板体1的两个相对侧侧面上装设有led灯11,两个相对侧侧面上的led灯11的位置相互对称,透明板体1的led灯11安装侧侧面为平面,透明板体1上设有三个与led灯11安装侧侧面平行的区域,三个区域上均设有网点,靠近led灯11的部分的网点为圆形网点2,远离led灯11的部分的网点为线性网点4,处在最靠近led灯11的区域和最远离led灯11的区域之间的区域上的网点为椭圆形网点3。

由靠近led灯11的部分上的网点形状变化至远离led灯11的部分上的网点形状变化的设置规律为以下公式:

d=k1in(x)-1.8255;

a=-0.3333d3+3.2143d2-6.4524d+k2;

b=-0.3d3+2.1929d2-4.1071d+k3;

其中,x为分割组数,d为间隔距离,a为网点的半长轴值,b为网点的短轴值,k1、k2和k3即为常数,间隔距离为led灯与网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分割组数为区域编号,区域编号由靠近led灯11的部分至远离led灯11的部分依次为1、2和3,当网点处在最靠近led灯11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1,即x取值为1;当网点处在最靠近led灯11的区域和最远离led灯11的区域之间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2,x取值为2;当网点处在最远离led灯11的区域时,区域编号为3,即x取值为3。

在此也不作特别的限制,同样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设置规律具体的推导过程也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led灯是具有一定的频率进行闪动的,当透明板体1一侧的第一个led灯11和透明板体1另一侧的第三个led灯11亮起时,该局部调光导光板的导光效果如图7所示,与图2相比可知,单一网点布点方式led侧光线较为分散变化无法集中,而局部网点变化,网点形状随着距离而改变,有收敛性的功能与效果,进而进行调节光能分布,达到画面高对比度效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led灯是具有一定的频率进行闪动的,当透明板体1两侧相同位置的led灯11同时亮起时,该局部调光导光板的导光效果如图8所示,与图3相比可知,单一网点布点方式led侧光线较为分散变化无法集中,而局部网点变化,网点形状随着距离而改变,有收敛性的功能与效果,进而进行调节光能分布,达到画面高对比度效果。

综上所述,单一网点布点方式led侧光线较为分散变化无法集中,而局部网点变化,网点形状随着距离而改变,有收敛性的功能与效果,进而进行调节光能分布,达到画面高对比度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